17岁的女孩,要照顾疯掉的妈妈,以及2个年幼的弟妹;爸爸犯罪逃逸,家中抵押的房子和林场将被收掉……很难说这时候就是绝境,但如此状况实在糟糕,重担都要压在一个小女孩身上。
为了挽救房子,女孩必须找到爸爸,没了房子,生活也就再无希望了。
其实在这个艰苦的寻找过程中,她早已明白找到活着的人已经不可能,但是哪怕是尸体甚至骨头也能让这个家继续下去。
相当坚强的女孩,苦苦支撑这个心酸的家,一边要教会弟妹生存的方法,另一边不能停下寻找的脚步,即便受到恐吓和威胁,甚至在被打之后,仍然不放弃。
支撑她的唯有心中的信念,让这个家生存下去,找到爸爸。
这是一个远离城市的故事,房子与房子间隔甚远,亲情在这里也显得如此的陌生。
支撑这一小块地方人们的生活,竟然是制造毒品,女孩的爸爸无疑就是个牺牲品。
由于这是经济来源,所以彼此都心知肚明,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但当这个家中的经济支柱不在了的时候,给家人带来的就是毁灭性的打击,邻居的好心救济只能应付一时,却不是长远。
影片的多处留白,相当让人窒息,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人们只图把眼前过好,以及时行乐,不会去规划以后的事情。
由于经济上的争执,亲情也变得虚无缥缈,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这种强烈的社会反差,足以让人深思许久,假如是你生存在这里,又能如何呢?
一部表面看似波澜不惊的电影,暗藏的却是人性的光辉。
一个17岁少女,眼神何以如此淡定而又坚决,因为她小小年纪就背负着重担,但是她从不哭喊逃避,只是默默承受,所以也能征服那些人性尚未完全泯灭的毒贩。
相比较下,无病呻吟的我们真是渺小而又可笑
先是在周五的《信使报》看到这部影片的评论,题为《白人,贫穷,乡村》。
感到可能是一部不错的影片。
下午下课后,在灰暗,空荡荡的市中心穿过,直接去了电影院。
刚好赶上2:10的那场。
正如之前看到的影评所言,电影很纯粹,很简洁也十分克制。
这种不带感情色彩的叙事风格使观众容易进入电影所营造的世界。
和许多观众看到的不同,我看到的是亲戚之间冷漠的外表下的亲情。
正如这部电影的西班牙语译名《血缘》(Lazo de sangre)。
看上去冷漠的叔叔,寡言少语的邻居,丑陋,凶恶的远亲,包括准备在一周之内把芮一家赶出抵押出去的烂房子的债主,最后送过来对他们来说并不多余的钱。
冰冷的现实不能够冰结亲情,但是正如在寒冷的冬天必须穿上厚衣服一样。
现实生活中的人必须保自己包裹起来,以避免受到任何可能的伤害。
当然,芮的勇敢和执著是打破坚冰的前提。
尽管她冒着生命危险寻找父亲并不一定处于爱,而是生存的需要。
最后,当孩子们翻看那些退色的老照片。
父亲,一个制毒者和吸毒者作为父亲的脚色在那些老照片中显现出一些温情。
就像最后芮的小妹妹随意弹拨的曲子。
其实在几乎所有人的内心深处,亲情都是一根割不断的锁链。
只不过面对琐碎有时残酷的现实生活时,很少人能够重弹那古老的旋律。
回家的路上,看到那些生活在桥下的穷人们。
他们没有钱,但是和所有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
认识的一位学界泰斗,老先生到晚年退休,虽不再担任各种职务,但在学界地位依然是令人高山仰止,且衣食无忧,子女都已成年,他和夫人又收养了一个小女孩作养女。
养女从小抱来,现在已十多岁了,正是上中学的年纪。
为了养女的教育,老先生将她送到新加坡读书,姑娘读了几天不开心了,于是又回到大陆;回到大陆没几天又不愿意了,便又转澳洲。
总之,随心所欲,来去自由。
老先生自然是桃李满天下,他的硕士博士人数甚众,走到哪里,学生、弟子、学界友人一大堆,前呼后拥,请吃请喝,姑娘自然也是众人众星捧月、呵护关心的对象。
这些师兄、师叔都已成名成家,不少也是一方要员或高校领导、教授,小姑娘无论在哪,收获的只会是无数笑脸、各种夸赞,还有随之而来的鲜花、巧克力等大把礼物。
小姑娘原本是一个小城镇贫困家庭出身,而现在穿着美丽大方,扎着糖果色的可爱蝴蝶结,手持最新出的IPHONE等电子产品,坐着飞机全球飞来飞去,其人生真让人感叹,这世上真的有灰姑娘,一夜改变命运变成小公主。
很难想象,如果她没有被收养,人生是怎样的另一种情景……老先生自然视小女儿为掌上明珠,但也不禁轻责几句:在外面读书要学会自立,不要太过娇气……身在蜜糖罐中人儿,哪里知道人间的疾苦呢?
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有蛋糕吃的。
《冬天的骨头》里,就让人大吃一惊:我遍地黄金、富得流油的大美利坚,居然也有人穷成这样。
哪一部美国电影里,不是摩天栉比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都市夜景?
哪一部美剧里,男男女女不是衣冠楚楚,谈吐优雅,人生明朗?
要担心的,也就是两性情爱问题,或者家庭亲子关系,老美的人生真是明白简单。
却有《冬天的骨头》,粗陋的画面,与同样粗陋的景致,萧瑟的冬,破败的屋,凌乱的房间,单调的吃食。
发疯的母亲,未长大的弟妹,当家人就是她,十七岁的少女。
要干活,要劈柴,要做饭,要带弟妹,要给母亲洗头,要出门求邻居帮忙喂马,要上山打猎捕松鼠,还要,找那个贩毒而下落不明的父亲,还要面对突然落入人生困境中的各种冷漠嘴脸。
看到后来我突然想到,即使是在这样偏远的美国小镇,也还是有着过好生活的人。
这个警长的女儿,不就是暮光女么,她也是小镇的公主,有有公职的爹,有美丽的幻想,有英俊帅气多金的男友,还有一个身材健硕肌肉型的青梅竹马男友,即使偏居小镇一隅,人生也是过得万般精彩。
她的人生就是一部琼瑶小说,恋爱、恋爱、还是恋爱,烦恼也不过是三角的恋爱的烦恼,吸血鬼的插曲,那是平庸生活的最好调节。
人都是爱幻想的,人也都是喜欢粉饰的人生的,没有人喜欢直面冰冷黑暗的现实。
这就是华丽空洞的《暮光之城》袭卷全球票房,而《冰冷的骨头》却只能坚守独立电影的一角的原因。
然而,没有在黑夜中痛哭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当女主角在冰冷的河水中捞起父亲的一只手,那直面现实的无情与冷酷,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直击了心脏,在电影结束后,仍久久不能忘记这种感觉。
世上岂能尽富豪,亦有饥寒悲怀抱。
但这是美国电影,没有因果相报,路遇恩人,峰回路转的中国式戏剧情景。
独立、自强、自主,才是实现自我救赎与拯救身边人的唯一的方式。
在好莱坞的众多导演里,女导演一直比较稀缺,出色的女导演就更少了。
德布拉-格兰尼特今年凭借这部小成本的《冬天的骨头》一举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拿下了最佳剧本和评委会大奖,顿时吸引了诸多目光。
电影讲述了一个十七岁少女芮,在父亲失踪,母亲卧病的一个寒冷的冬天,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不得不开始冒险寻找父亲,以保住家庭的财产和房屋不被没收。
因此不惜深入冰冷小镇的犯罪深处,去挖掘父亲失踪的秘密,同时背负家庭的沉重负担。
这是一部很残酷的影片,也许也只有女性导演才能如此敏税的捕捉这些人最细微的情感并且展示出来。
整部影片笼罩在美国偏远农村的寒冬里,远离城市的破败村镇,色调苍白凄凉冷清。
那种环境里刺骨的寒意为影片架设了十分凄清的场景。
电影全片没有任何背景配乐,偶尔有剧中人物的演奏。
这更显得萧瑟和空旷。
人物在完全没有任何村托的情况下,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步,倒是考验了导演和演员的实力。
什么是白描,这种文学手法在这部电影里面被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出来。
失去了各种绚丽的手法和音乐的渲染。
只以人物为中心来表现,这更加吸引了观众的所有注意在人物本身上,去体会人物的眼神,动作,乃至内心。
完完全全的写实,完完全全的真实,真真切切的触动和冲击。
表层上,这是一部悲惨至极的血泪故事。
一个17岁的少女,在生活的重压下,过早的成熟了,吸毒的父亲不知所踪,房屋就要被没收,母亲疯病在床,弟弟妹妹还不懂事。
整个家庭几乎就完全压在了这个瘦小的女孩身上。
没有什么美式的阳光与青春,正义与公平,或者艺术再加工的堕落和腐朽,这就是纯粹的写实,将最真实的一个人情淡漠的小镇和艰难的女孩的生活呈现出来。
为了生存,不得不自己拿起枪去打松鼠充饥,不得不自己拿起锯木机去砍树取暖,不得不自己去犯罪组织里要人,不得不面对凶恶的警察,甚至不得不亲自参与锯下父亲的手。
每一个场景都真实而细腻,一个抽搐而痛苦的少女,几乎击碎了观众的心。
这是一部充满悬念的剧情片,故事一波三折,完全围绕着少女寻找父亲所牵涉出来的一系列疑团展开。
父亲在哪,父亲失踪了,毒贩们也许知道,毒贩们都不说,有人透露父亲死叔叔在寻找那个凶手,谣言传播,毒贩的帮助下找到了父亲的尸体。
但是,仅仅如此么?
作为新一代的女性导演,格兰尼特显然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还加入了一些更深的内涵。
首先申影的主角是女性,没有男主角。
影片中的男性,出了叔叔泪珠以外,都没有什么深入的描述,几乎让人难以记佳。
影片里,面对无数困境的少女,高大的男性几乎都在其生活中缺位,没有任何人帮助她,这集中体现在自己的父亲身上。
只有邻居那个女人,经常能够体尝到芮的困难,及时伸出援手,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遇到的也基本都是女性角色。
或者受制于丈夫,或者受制于外公,或者受制于老板。
但是,无论态度如何,这些女性都或多或少给予了芮帮助和指引。
女性的弱势和男女的不对等,隐含在这浓浓的阴霾深处。
即使在女性这样一个弱势群体里,一样存在着更细致的划分,更深入的群体。
那个野蛮的老女人,致使手下那一群强壮的女性殴打少女的那一幕,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暴力和男性对女性隐暴力,在一个老男人的支配下,一些类似男人一样强壮的女人欺凌一个弱女子。
里面的韵味,值得深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就带上了一些女权主义的因素和色彩了。
与毕格罗完全的男性化的刚烈不一样,这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作品。
影片的寒意,表层上是寒冬的寒冷。
第二层是人性的冷漠。
最深,其实就是这种两性隔阂以及两性暴力的不可调和,以及女性作为劣势群体的难以翻身,这是一种社会的冰冷和无情。
在完全由男人主导的好莱坞,能有这样一个女性导演创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本身就是极不容易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对自己生活的某种映射了吧。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LBD蓝光补标
喜欢有点babyfat的大表姐,一脸坚强又执着的神态,让人心疼。
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一个普通的被生活压迫,承受太多的少女,winter's bone , family 's backbone.teardrop很棒,从一开始避而远之到挺身而出。
从冷酷的人身上更能体现亲情的温暖。
不得不说的一个细节,电影里女人都要经过男人同意,才做出决定,甚至先通过女人去跟男人说话。
打Ree的时候只有女人动手,带她找尸体都是女人。
甚至只愿意收养弟弟,而不想要妹妹。
影射一个赤裸裸的男权社会和男女严重不平等。
Ree的好朋友从洒脱少女沦落到低声下气的孩子妈妈,在Ree的一番教导下脱离了之前的“家”,是找到自我。
面对应该作为顶梁柱的爸爸离开而留下的烂摊子,承担一切照顾家人的Ree也是在做强力的反抗。
Ree不惧艰险迎难而上,撑起整个家庭,她历经磨难的胜利,更应该说是反抗男权的胜利。
一个冷峻的温情片。
某些地方远比我们更需要平等,大概缺乏什么就喜欢炫耀什么。
(芷宁写于2011年1月12日)《冬天的骨头(Winter's Bone)》很容易被划到小众的行列里,不过,不论小众与否,它都是一部值得深思回味的电影。
该片通过讲述17岁女孩蕾·多利在和冬季一样肃杀阴冷的生活境况里,对家人家庭坚韧而执着的守护,并经由其对父亲“失踪之谜”苦苦追寻的过程,为观众冷静地呈现了美国密苏里州某山林小镇一隅,并将一种独特的家族关系和家庭关系有致再现,就像某评论所言,“通过孩子的视角去审视家庭关系,在这种深刻而稳重的影片中,这种视角和观点让人肃然起敬。
”影片伊始,凄清的冷色调就侵入观众的内心,和寒冷萧瑟的景色相呼应的是多利一家的处境,尚未成年的蕾俨然已成为这家的顶梁柱,其父杰西是个毒贩,为假释将家里的房子抵押,出狱后既失踪,许是生活境况太过拮据困窘之故,蕾的母亲在潜意识里选择了逃避,没什么比精神恍惚更易避世了,不论母亲是主观还是客观,养家保家的重担都落在了蕾身上,她要“巧妇能为无米之炊”,要应对上门“讨债”的公务人员,保护年幼的弟弟妹妹和不正常的母亲,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父亲,不论生死。
寻找时,蕾又处在四面楚歌的境地,袖手旁观或爱莫能助的亲友、不近人情又只手遮天的族长、不断出现的谎言和骗局……在此过程中,蕾显露出了果敢睿智的一面,她教弟和妹使用猎枪、剥松鼠皮,并告之,“生活中的一些事,我们总要学会不再害怕”;蕾也是有主见有计划的,在寻父过程中,她甚至欲以参军来拯救自己的家;蕾还是有尊严的,她从不主动乞求邻居的施舍,但她能大方坦荡的接受,“有些东西,如果别人愿意给,你不要,他们也会给;如果不愿给,即使要,甚至求,人家也一样不会给。
”米国影坛的90后詹妮弗·劳伦斯年纪虽轻,却演技出色,成功塑造了蕾这个坚韧而执着的角色,获年度突破演员的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许是受了蕾“一根筋”的影响,她的叔叔Teardrop(约翰·哈克斯饰演)终于从回避甚至有点粗暴的态度中走了出来(当然,回避不是因为心底冷漠,粗暴不是因为铁石心肠,而是对现实了解太多,顾虑太多),关键时刻,血脉还是起了作用,当蕾被族长夫人带来的一干亲戚暴揍时,叔叔及时出现了。
此后叔叔带着蕾四处寻找他的兄弟杰西,并告诉蕾,如果蕾知道是谁杀了杰西,请不要告诉他。
即,他一旦知道,很难不去报仇。
片尾,蕾保住了自家木屋,叔叔在木屋前,弹着小时候用过的琴,临走时把琴放到兄弟最小孩子的手里,一句“我知道是谁杀了杰西”暗示了叔叔的宿命……该片总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有些片段甚至还冷到骨子里,当蕾不得不从湖中抓住死去父亲的胳膊,锯下来以送去警局作证时,锯子的声音、灰蒙蒙的湖面、一叶小舟、冰冷的湖水、蕾冻得发红发僵的手指以及她的声音……这一切都让这个“冬天的骨头”有了彻骨之寒。
正如《纽约时报》所言“这是一部深沉、委婉、沉静的影片。
电影中那种痛彻心扉的情感是以一种毫不起眼的方式慢慢流入我们心灵深处的。
”这部深沉的影片改编自作家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同名小说,许是基于一本成功小说的缘故,该片故事结构扎实,人物形象丰满,叙事手法几近白描,克制内敛又不失女性导演的细腻悲悯,德布拉·格兰尼克这次又为观众送上了一部充满真情实感、描摹心境的电影。
另外,片中音乐很耐听,除了配乐,影片采用大量的当地音乐,“这些音乐(欧扎克地区的音乐)让影片更自然也更流畅,让影片在画面之余更多了一份回味的空间。
” 显然给影片加分不少。
http://nicolew.blog.hexun.com/60706703_d.html
影片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让本身就非常易懂的故事更加没有悬念地平铺直叙。
唯一能够勾起观众一丝兴趣的点只剩下父亲的踪迹,当然,可能很多人同我一样,恐怕早就猜到Ree的父亲已死。
所以,主角的个人表演将是决定影片质量的唯一衡量标准。
Ree的生活状态几乎同现代社会隔绝,全片没有任何现代先进文明的踪迹,连一部手机都没有看见。
Ree每天都在为如何吃饱,如何让家人不至于饿肚子而存在。
而当所有这一切的维系——房子,都将失去的时候,潜藏在Ree内心的最原始的生存欲望也爆发了。
所以,她是无畏的,没有车,没有目标,只是通过少的可伶的几点线索,并通过最原始的询问的方式来寻找父亲的线索。
种种困难在生存的欲望面前都显得小了很多,于是,在Ree被暴打,甚至极有可能被杀的时候,她只是非常冷静的问了一句“你们这是要杀了我吗?
”面无畏惧的表情,在残酷面前,冰冷的心早已冷却了所有的恐惧。
影片对于人物内心的描绘也非常传神,特别是Ree多次凝视衣橱和鞋子,站在教室门口偷看同学表演军礼操,透露出一个17岁的小女孩真实的心理。
这算是整部影片中最为温暖的几个时刻。
残酷的生活现实促使Ree无法像同龄人一样得到关爱,但内心的渴望却如躁动不安的小鹿,甚至她将生存的技能手把手教给弟弟妹妹们,希望能够实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参军。
但现实依旧残酷,生活已不仅仅让你防不胜防,更让你的梦想支离破碎。
最终,Ree也只能继续选择执着地寻找,那怕是父亲的尸体。
个人感觉在冰冷的水中拾起父亲的胳膊那一幕的冲击力应该是最强大的,配上电锯的噪音和飞溅起来的水花,给观影者内心造成不小的不适感,但也正是这一幕让本已万劫不复的生活重新回归平静,虽然前途依旧非常昏暗,但至少,弟弟妹妹不用给人寄养,有好心的邻居和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的居有定所。
讽刺的是,这一切的改变恰恰是父亲尸体上一对冰冷的胳膊所带来的。
该片将美国较为落后阴暗的一面都暴露在观众面前,人与人缺乏亲情,政府对无助民众的漠视。
全片冰冷阴暗的画面也将这种氛围渲染到了极致,真实的环境音和唯美的配乐弥补了本来不多的台词的枯燥,很适合喜欢纪录片的朋友。
最重要的是影片可以使人安静下来,轻轻地走近Ree,用心去感同身受。
最后,詹妮弗·劳伦斯真的不愧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基本上是她的演技撑起了全片。
没有人知道,在暗夜的密林中,跟着一群诡异的女人行走,划着木船,在湖水中摸到自己爹的尸体,会是怎样一副场景。
而随后,你需要拽着尸体的一只手,眼看着别人用电锯吱吱嘎嘎的把胳膊锯下来,这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而那个十七岁的女孩,她必须用塑料袋包裹着父亲的两只手臂,一早就坐在警局门口等待,然后她谎称这是在家门口捡到,仿佛只是一个纯粹的偶然。
这一切,只是为了换取对自家老房子所有权,或是说,是为了让她疯掉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能够保有最后的生存底线。
德布拉.格兰尼克的《冬天的骨头》讲述的就是一个真正黑色的故事,当一个弱势个体想要誓死捍卫仅有的家产,必须付出想象不到的代价;而底层的女孩孤身对抗庞大的黑暗,又要有着多么坚韧的意志?
继04年凭借《深入骨髓》获得圣丹斯最佳导演奖之后,在这部同样“与骨有关”影片中,这个四十七岁的女导演一如既往的延续着她热衷的小众题材——底层、毒品、无望的家庭、冷漠的人情和坚强的女性,并且,不出预料的维持着她一贯水准的“战绩”——不会在各大电影节中引起大风大浪,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于是,就在今年,这部略显“昏暗”和“不合时宜”的电影,再次凭借其独特的视野和粗犷的风格,成了一只炙手可热的黑马,不但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CICAE奖和青年影院陪审团奖,更是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和编剧奖的获得者,并被预言有望问鼎明年的奥斯卡。
不得不说的是,纽约电影学院毕业的德布拉.格兰尼克,是少见的选题意识良好并且能和个人风格妥妥的糅合在一起的导演,随着圣丹斯这几年越来越把视线投注在贫穷、弱势个体以及公权的缺陷等问题,这时候,将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原著小说改编成剧本,就成了一个非常高明的选择:一来,回归于古早形式的“原始民歌”,奠基于人性中“善与恶”的角逐;二来,开启了一场弱者的个人英雄式的冒险。
只不过,这次的“英雄”是一个生长在贫瘠的密苏里州奥沙克山区的十七岁少女,她不苟言笑,少言寡语,行事果断,没有礼教,脏口连篇,眼睛中闪现的却是荒野动物似的警惕光亮,乍看竟和“硬汉”格林特.伊斯特伍德有那么几分神似了。
而女主角的扮演者珍妮佛.劳伦斯绝对可以独树一帜奇葩,成为影片的一条强有力的脊梁骨,她不但精准的捕捉到了这个未成年乡村女孩的坚毅冷酷气质,更是拓展了那股子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彪悍。
她的表演被外媒评论为“完全成熟的镇定自若,让人回想起年轻时的朱迪.福斯特” ,并且据闻有望夺得奥斯卡女主角。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弥漫着南方气息的哥特式惊悚片,《冬天的骨头》的残酷性掩藏在它琐碎、平淡的现实呈现之下,而它的视野又远远超越了一个底层家庭的不幸、或是一个女性的顽强精神——这实在是一部寓意深远、言简意赅的佳作。
而片中洋溢的穷陋的写实主义、渗人的表现主义和粗野的自然主义,种种风格质地的混搭融合,又让其不愧为一部出色的个人化电影。
从这一点上看,它在圣丹斯的获奖是名至实归的,就好像一个荒莽莽的灵魂不再被遮蔽,而被镶嵌在一个“以独立命名”的宝座上一般。
完
冬日在人的印象里冰冷 晦涩 阴霾正如本片中揭示的美国泛滥的毒品问题在一片阴霾与神秘中渐渐浮出水面看来那么严重的毒品问题却是由一个那么平凡的女孩寻找莫名失踪的父亲的过程中渐渐引出影片节奏很慢更加和毒品的主题形成强烈的对比片中所有展现的不同寻常的内容在整个故事的叙述中却是显得那么的平静就像父亲的死亡消失 被麻木的看作是一种正常最后“泪珠”说自己已经知道是谁干的了然后转身离去意味深长没有人去劝说他没有任何解释一切似乎又回归平静但是谁都知道又将有人消失在这个阴霾的冬日
克制清冷,稍显高估。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对描写中国农民的苦的片子更有感觉
我要我要找我的爸爸。。。
如同其片名 又冷又硬 从头到尾都没有进入状态过
Great story!Jennifer Lawrence在船上那场戏的表演太棒了,锯断骨头犹如割裂血缘和亲情一样让她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楚。当这个世界已经如此寒冷时,我们唯一可以信赖依靠的是仅存的那些善良和感情,它们是连电锯也无法割断的。
珍妮弗劳伦斯小金人提名作品,演技没的说,片子有点闷
类似《冰冻之河》。
世界上面临各种困境仍倔强坚持着的女性。
不喜欢这么沉重的调子
这个片,没有想像中的出色。但粗糙的影像质感不错。
看的想睡觉,节奏太慢了,受不了
这妹子真苦。。。
坚硬的骨头
有一种劲。
压抑写在脸上,装逼表现在节奏上。美国穷人孩子当家难。
帽子,各种帽子~
寒冷
为人父母为人子女都不容易。
很不错的一部片子,看完心中冷冷的,酸酸的!生活的困苦真的折磨人!
J.Law神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