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配上快节奏的拍摄让我感觉电影仿佛使用x2的模式播放,其实可以说这部电影无剧情可言,俗套的分开重逢,重逢分开。
电影背景十分美丽,一开始变将男女主角那纯真的,美好的爱情营造出来。
只可惜从古至今,自由永远是爱情的绊脚石,男主角并非不爱女主角了,知识不够爱罢了,他更爱的是自己,亦或是自由,所以他可以义无反顾的离开,去找寻他所谓的梦想与自由。
女主角则太爱男主角了,爱到得到时害怕失去,失去后却又始终无法忘怀。
从而导致,她即使是快乐时,都带着忧伤。
其实,当四年后他们再度重逢时,我更愿意让女主角就那么微笑的说:“我过得很好,即使没有你。
”,可是她没有,她在次那么卑微的将自己的真心赤裸裸的拽了出来。
让我所为她幻想出来的快意感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就是这样的她,才更加符合大多数女生的做法,不是么?
反复犹犹豫不决。
可是,真可惜,男主角再度逃开了,他为他的行为找到一个很好的接口,不成熟,可是我却觉得,他是害怕承受女主角那沉甸甸的爱,他觉得那让他踹不过起来。
即使他还是爱她的。
可正如我前面所说,他更爱自己,更爱自由。
而建筑师洛朗,我一直都相信,总会有一个人,带你走出上一个人的阴霾。
即使他不能完全得到女主角的爱,可是,我一直都想把电影的最后一幕作为这样一个比喻,男主角(女主角的初恋)就像那顶被风吹走掉落在河水中的帽子,女主角跳下河去追,可惜飘太快,始终够不到,而洛朗则像那条河,无时无刻包围着女主角,帽子终会飘走,而河流则始终围绕于身边。
当你累了,停下来小憩,你会发觉幸福围绕在身边,而帽子,飘走了,就不要不苦苦追寻了吧。
我们向往爱情的美好时,那个走进我们心里的人,会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的回忆,无论的是高兴的,伤心的。
在我们会用很长时间去咀嚼后,这些都是幸福的。
不是我们爱的那个人想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自己在和他分享彼此时,感受对方心意时,自己潜移默化的为对方改变着。
看到女主角为男朋友的离开而悲痛欲绝时,我感受到了那是心灵历练痛楚。
她完整的回忆着和那朋友呆过的每个地方,每个建筑,这些地方都有她的幸福与痛楚,她试着读懂建筑,努力学习建筑,自己也在慢慢地成长。
看到这些,回想自己的心路历程,缺乏那种坚韧和勇气,丢弃了太多。
当她再次遭遇初恋男友的离开,她落泪了,也许这次的泪水是对过往初恋的封尘,她已经坚强的成为一个女人,而非事事依赖小女孩了,她懂得了珍惜过往的幸福,同时也明白现在的生活也应是幸福的。
她不再说,爱情就是全部了。
最后她畅游卢瓦尔河,洗去自己对过往的依赖。
哥何时能解开自己的心结啊!!
应该有很多喜欢积极向上的人不喜欢这部又长又无聊的电影,2011年的法国爱情电影,竟然几乎整部电影就是讲述一个女人在失恋之后如何颓废的,就只是到了最后几分钟,仍然只是讲述那个失恋之后的女人如何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对于希望获得积极能量的我,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这个女人,这部漫长的比白开水还没有益处的冗长电影。
然而,现在的我竟然在这里写影评,抒发内心的欣赏。
我以前的生活也很平淡,在心里面暗恋几个根本就是自己幻想出来的男生,天天苦思,整个人看起来就是一个苦瓜和不会与人相处的呆子。
我以前去过的地方不多,听别人说的去过的地方也不多,于是我一般都只是局限在自己的想象的世界里。
我不知道自己想象的世界之外的世界,以致于现在我仍然是像个孩子一眼重新认识这个人与人交往的世界。
但是,这是在我20岁接近21岁时发生的改变。
你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可怜又可爱的事情。
可怜到现在仍然是没头脑,可爱的是自己整天开心地发现这个世界。
这是我发自内心欣赏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
它好像告诉我,这个世界本来就有人生活得像女主,也有人生活得像男主,也就是说有人生活比白开水还寡味,有人生活如同刺激的可乐,喝下去给人一阵阵快感,百喝不腻。
生活的内容本来就注定了这两个人的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个藏匿于自己的世界,自己幻想的世界,不肯自拔,幸好她后来终于是学习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重新发现了生活的意义;一个拥有自己的理想,他志于走遍这个世界,看尽山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和他敢于争取自己想要的。
说实话,我现在挺羡慕有理想的人。
我也在努力地接触不同的事物,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和我一起玩耍的好基友,在我看来,是一个十分会与人打交道的人,他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他自信,他有能力。
和这样的人玩耍,我渐渐地开始解决我和他之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鸿沟,他一个人,在他19岁的时候用一个周五和一个周末飞到重庆,和一个高中同学会面,而我,差距太大了,坚强地支撑着,然后才下定了 决心要在三月份去武汉。
然而,他还有更多的地方要去。
他就是这样的人,我也在慢慢接近他这种人。
然而,问题仍然有,他与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呢,固步自封,这就是正在纠结的问题。
而,有关电影的是,我终于愿意承认过去的比白开水还要没有营养的生活,终究要成为我缩小和身边的人的差距。
即使我的起点很低,我仍然有潜力。
就像里面的女主,即使她纠结了很多年,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纠结下去,但是,我相信,她终于会知道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而她的过去,也可以平淡地回忆起。
当然,最后是因为我的态度上的转变才觉得这部电影不错的。
《再见初恋》。
6分。
米娅·汉森·洛夫编剧、导演,萝拉·克雷顿主演作品。
萝拉出演这部片子的时候才18岁,今年已31岁了,时光如白驹过隙啊。
故事其实很一般,简要来说就是初次还是初恋,再次已是人妻。
萝拉饰演的青春期恋爱脑,成年后尽性脑,这么一说,看起来其实很无聊。
但开篇即震撼,毕竟刚刚18岁的萝拉·克雷顿,嫩得娇艳欲滴。
萝拉饰演的青春少女卡蜜和男友苏利文爱得死去活来,经常偷约云雨。
但苏利文非常有自己的主见,他计划休学出去旅行,最远到达南美洲。
这让卡蜜无法接受。
异地恋不久苏利文就杳无音讯。
从失恋中好不容易走出来的卡蜜决定继续读书,并且选读了建筑学,表现了异乎常人的天赋,这成功的引起了她的导师的注意。
于是,导师推倒了她。
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卡蜜偶遇了回来的苏利文,于是旧情复燃……
典型的法国小清新电影,译名很直接。
开头满眼年轻鲜嫩的肉体白花花得闪瞎我的眼。
今天看得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们,年纪大了有点吃不消。
初恋,热恋,一个百般依赖,一个自由想飞。
年轻的世界里爱情就是一切,害怕变数害怕未知。
人都会往前走,总有一个快些一个慢些。
分分合合,终究要分【我喜欢】与恋恋笔记本执着于爱情本身相比,《再见初恋》讲述的也许是每个人必经的成长之路。
从依附于他人,到找回自己,到学会独立,最后学会选择自己的生活。
最后男主又默默跑了,打着真爱不变的口号逃避了另一个人泪流满面的再一次心碎。
可是谁都没有错,爱情.......应该也没有错吧。
一切都托付给时间收留。
突然很茫然,有人还说过“不管你去哪里,我就在这里。
”是在原地等候不会离开呢,还是在原地停留不愿离开呢?
【这部电影台词不错发音也可以,真的很适合做听写啊做听写千万不要被老师找到了】
心里还是喜欢这部电影的。
很想和那个人走到底,很想一直拥着她到地老天荒,然而现实有些小无奈,也许现在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放开她,她也幸福,我也安心。
不去想那些不舍得的过往,只是想着好好的过下去,心里会一直有她,到永远。
看片中男孩用围巾围着脸骑着单车去买套套,也许大多数人年轻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大多数人都不会忘记第一次,片中女孩就是这一类人,女猪脚15岁就xxoo了,好早熟。
准备和男孩度过一生,谁知男孩有一颗不羁的心,貌似去旅行最后音信全无。
女孩伤心欲绝自杀未果,好不容易伤痕渐渐被时间抹平,有喜欢的工作,有喜欢的人,可一不小心又和去南美吃了长生不老药的男孩勾搭上了,被几句甜言蜜语哄得不知东南西北,想要重温初恋的感觉,恰恰妾有意郎无心,又被甩了,在同一条路上摔倒两次,可悲。
陷入爱情中的人是疯狂的没有理智的。
想要旧梦重温情有可原,现实是女猪脚脚踩两只船,和导师保持同居关系。
她也没有弄清楚第一次被甩的深层原因,就疯狂地和男猪脚滚在一起了。
男猪脚混的也不咋地,搞个小买卖,根本不可能搞异地恋,马赛到巴黎开车的距离走A6和A7高速的话770多公里,6小时50分钟。
走A5和A7,855公里,7个半小时。
走A7,距离810公里,7小时50多分钟。
所以第二次见面只能算是男猪脚长途旅行中的一个小驿站或者算是一个小艳遇。
女猪脚当时就应该给男猪脚两个耳光,可她偏要玩火,幸好结果没有自焚。
最后草帽被风吹走掉入河中飘向远方,说明女猪脚终于放下了初恋情结,在水中畅游,开始享受新的生活。
片子有些长,感情很细腻。
前半段是田园牧歌为背景细腻哀伤又不矫情的小清新,中段令人耳目一新的以女主设计风格仿照跟男主共度良宵的郊外别墅暗示女主的初恋心结。
Lola Créton的表演出彩,用自然多变的眼神细腻传神的表达了内心的敏感纠结,好似 Léa Seydoux,期待更多伯乐挖掘她的潜力。
老师对女主设计作业的评判:宿舍不只是让人闲逛或心灵觉醒的地方,我喜欢你以空间为出发点的方式,你想强调水平空间?
很好,但也别忘了功能性。
有遮篷台、种树、大池塘有,有何不可?
建筑在水中的倒影很漂亮,到图书馆的步行桥也是。
但学生宿舍呢?
房间数量显然不够,而且太小,活像壁橱。
高雅,有大窗户,但还是壁橱。
(镜头给到了设计模型一个特写,房间小的只适合滚床单)冬天谁想绕湖两公里去吃饭?
我尤其不赞同你对水的重视却牺牲了后方的公共居住区域。
你的设计较适合隐居而不是集合式住宅。
你想像出来的是一座修道院。
课堂交流的一边倒大大刺痛了女主(追求功能与实用性占绝对主导地位):“房屋必须取悦所有人”“不像艺术品,不用取悦任何人”“艺术是艺术家的私密情事”“房屋却不一样”“艺术用不着因被需要而诞生”“相反地,房屋必须满足需求”“人们希望保有安适感”“他们厌恶任何不稳定的因素”“任何烦扰他们的东西”“因此他们爱自己的房子”“并讨厌艺术”女主:这电影真难看男主:你不喜欢?
不可能,你喜欢哪里?
女主:角色、对话、故事等一切男主:我真不懂这部片好法国,角色好烦人,喋喋不休又自大,好糟糕!
女主:这片又美又深沉,你不够敏感,我甚至不想跟你讨论男主:敏感仍是专属于你的东西,而我们仍永远意见相左女主:只有这一点我们意见相同,我们的喜好不一样,但对基本事物意见一致男主:我不认为女主:但我不会因此不爱你,我会永远爱你却不懂为什么把爱的撕心裂肺的初恋内化为更深沉细水长流的积极向前独立的人生观和对艺术与世界的美的热爱,深情但不滥情,典型的法国价值观,这就是为什么法国是文华强国的原因
让时间的流逝展示少女与初恋的告别。
曾经有这样一段感情,美好过、挣扎过,最后它结束了。
对于一个女人,杀伤力最强大的大概是旧情,当年的挚爱还是一如最初,哪怕内心已经被生活磨砺得多么坚硬,这幅皮肉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都不免被击中胸膛。
仍然是多年前那个穿过寒冷街头为少女买一盒糖果的少年。
他是一个拒绝长大和妥协的人,实际上已经被一直往前的时间抛在了身后。
卡米尔最终接受旧爱不在的事实后,她告别的不仅是初恋,也是女人生命中所有的不成熟,至此,少女终于长成了女人。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有永远的男孩,但没有永远的少女,哪怕后者要美好得多。
看这部名叫《Un amour de jeuness》的电影。
不知道睹物思人的因素占多大的比例,但我觉得着大概是我在巴黎以来看过的最美丽的法国影片。
首先全片的对话较于一般的法国电影来说数量很小,大量通过人物的细微动作来传达情感。
影片两个地方的处理几乎让我激动得想要站起来鼓掌。
一个是赌气的小两口吃饭,女生从长饭桌的那边,沿着长板凳豹步地爬过来到男生这边亲吻男生;二是那个草帽的细节处理:男生看到了这个草帽,买给了女生,两人吵架后,女生用草帽来盖蜘蛛,多年过去,草帽仿佛不见了,但其实一直在那个郊区的房子里面,女生再次戴上草帽去河边游泳。
我还窘窘地以为那只蜘蛛还在,但是导演的做法更加高明——风把草帽吹到了河里,女生游啊游,想要去追回草帽——这不就是活生生地在和男生如同当初一样在河水里嬉戏么!
还有贯穿全片的女孩的发型、服饰,看上去自然而有符合女孩的情绪曲线,非常用心!
我在电影院里面,心潮澎湃得很。
一般~~
娇情、肤浅,无聊俗套得让我看了一半快进了事。
悲伤的故事,悲伤的人生
You are inside of my body as a disease
年轻有为吧
虽说年轻的恋爱都这样傻,但实在没有办法喜欢Sullivan这样一个男孩子(见面就相爱,离开就分手)。挑了曾经那顶旧帽子,曾经一起游泳的这片水,帽子也最终随风而逝顺水流走,再见依然是再见。
再翻出来就想说其实就是这样忘不掉也没办法情理之中的不喜欢了
"你还是一贯坚持你的敏感。"过十年可能我就不会理解了吧。幸好现在看到了。
回头炮的时间是那么长。一部没节奏、没镜头、没美术的拖沓流水账。
三星半。青春伤痛初恋题材真的是又好拍,又难拍。好拍在于每个人都经历并怀念初恋,所以再平庸的故事也很容易引起共鸣。难拍在于控制把握好情绪和节奏真的需要十分的功力。这部电影做到了一半,中规中矩的情节对话,伤痛和释然拿捏恰当。
想想从黑暗中醒来的那一刻,就仿佛万物始于混沌,然后重新从内在开始思考。
我比较喜欢这种法国电影··
纠结细腻的感情描绘,真不是我等粗线条二货能明白的。谁离了谁,会真的活不下去么?
想不要脸地问一句,为什么不给我们看做爱的镜头,多美。
色彩好看,画面漂亮,导演过于放大那些小情绪,确实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又有点沉闷和冗长,以至于看到后面就失去了耐心。
爱情小文艺 忒淡了
Sorry觉得又碎又长
后半段的运镜完全可以走建筑电影路线,变得更为风格化一些,进一步加深重建的概念
一般
傻逼的初恋、傻逼的初恋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