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金奇缘

Crazy Rich Asians,我的超豪男友(港),疯狂亚洲富豪(台),疯狂富豪(新),疯狂的亚洲富人,疯狂的亚洲富豪,人疯钱多亚洲豪

主演:吴恬敏,亨利·戈尔丁,杨紫琼,嘉玛·陈,奥卡菲娜,卢燕,岑勇康,郑肯,水野索诺娅,吴育刚,欧阳万成,钱信伊,瑞米·许,尼科·桑托斯,陆思敬,苏慧敏,方展发,谢宛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8

《摘金奇缘》剧照

摘金奇缘 剧照 NO.1摘金奇缘 剧照 NO.2摘金奇缘 剧照 NO.3摘金奇缘 剧照 NO.4摘金奇缘 剧照 NO.5摘金奇缘 剧照 NO.6摘金奇缘 剧照 NO.13摘金奇缘 剧照 NO.14摘金奇缘 剧照 NO.15摘金奇缘 剧照 NO.16摘金奇缘 剧照 NO.17摘金奇缘 剧照 NO.18摘金奇缘 剧照 NO.19摘金奇缘 剧照 NO.20

《摘金奇缘》剧情介绍

摘金奇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摘金奇缘》改编自新加坡作家关凯文畅销全球的小说《疯狂的亚洲富豪》,讲述了美国出生的华裔经济学教授朱瑞秋(吴恬敏 饰)与男友杨尼克(亨利·戈尔丁 饰)一起参加他的好友婚礼时,竟惊讶地发现男友原来是亚洲“钻石王老五”。惊魂未定的瑞秋不仅要面临尼克身边前赴后继的美女攻势,还要直面男友背后错综复杂的豪门恩怨,更有杨紫琼饰演的高傲富家婆婆进行百般阻挠。当朱瑞秋误入名车、派对、珠宝、豪宅萦绕的纸醉金迷的亚洲富豪世界,爱情突现阶级鸿沟,作为现代版“高知灰姑娘”,她能否打好这场爱情保卫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硬汉2:奉陪到底你和我的警察课堂轻羽飞扬绝地反击只属于我们的一天水妖路德维希二世危险水域顺娘石田和朝仓卢俊义生擒史文恭名声大噪第一季高台家的成员我的百变皇后通灵大室家亲爱的姐妹们相对宇宙第一季卡蒂亚还好吗?喵喵博物館萨布丽娜的惊心冒险第一季我(不)爱他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侦探成旭之千年迷局灵界转生夜魔人感谢生命中有个你永远年轻幸福一家人都挺好美人制造

《摘金奇缘》长篇影评

 1 ) “It was about HER, not about her finding love."

https://ew.com/movies/2018/08/15/crazy-rich-asians-mid-credits-scene-harry-shum-jr-gemma-chan/本来与丈夫对峙之后,在婚礼上的Astrid遇到了love interest(就是post credit scene和她看对眼儿的glee小哥)还共舞了一曲,但是为了情节完整性也为了让故事聚焦在男女主身上,导演删掉了电影进行到一半时的这段已拍好的戏。

他在接受entertainment weekly的采访时解释自己剪辑动机的这段话可能就是这部影片成功并且让人动容的因素之一, he said and i quoted here:“What we put in the movie was great — they actually dance together — and it was so awesome, and Harry’s so charming and so lovable. But the problem was, it made Astrid feel like she was leaving Michael for Charlie, and we didn’t have enough room to expand on the idea. We just had to stay focused. Ultimately it’s about her independence, so that scene was in there all the way until the very end. When we took it out, Astrid’s journey became stronger. It was about her, not about her finding love.”他说,归根结底来讲, 她的故事只有关她自己的独立,这是她为自己争取来的自我,与找到真爱毫无关系。

影片多段对话都是站在一个亚洲思维的立场上讨伐美国人的自私,好听一些解释来是因为美国的individualistic culture. 和一起去看的好朋友讨论起时,我说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其实也越来越individualistic,她说到新加坡old money families are old fashioned是因为他们在离开的同时就已经与时代文化发展脱节如同在美国的Chinatown里的人。

所以单纯用collectivism来概括文化还是欠缺考虑有待商榷的。

心理上的很多的很大的压力和焦虑实际还是来自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文化模式同时internalize并最终共同成为行为驱动力的相悖。

在每个难两全的决定面前,我们内心思维逻辑都在自我拉扯地做内部斗争。

又怎么可能不矛盾,不困扰。

看到一半心里就在想,杨紫琼最终说不定是真正帮助他俩在一起的人呢。

看似是坏人的那个其实是最容易攻陷的堡垒。

因为杨紫琼从rachel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过去的自己啊。

我觉得她是嫉妒的,剑桥学生,未来律师,她可能没有万贯家财但也绝对拥有值得骄傲令人羡艳的头脑。

她从来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自己的passion自己的独立人格。

她也曾想义无反顾地去追逐属于自己的独立人生。

可是在遇到她丈夫她的真爱之后,她选择了牺牲自我来成为这个家族的一部分--她无法再继续经营自己的人生而只能转而去经营和维系这个古老而巨大的家族的繁荣昌盛。

她没有机会经历的那另外一种人生正是rachel已得到的正在进行时的生活,她怎么能不眼红不在婆婆对自己横眉冷眼每句话的潜台词都是you're not enough的同时对自己做出的人生决定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后悔呢。

更何况,她连自己选择的爱情与真爱都似乎被rachel牢牢攥在手心---雪上加霜。

她对rachel的拒绝恐吓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移情。

但好在,rachel的退步和礼让使她发现自己其实是欣赏这个女孩子的,明明王牌在握却在关键时退出,只因为她爱的人面对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if he chooses me, he would lose his family; and if he chooses his family, he might spend the rest of his life resenting you.真的非常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是因为strong female leads简直太出色了。

Astrid和Rachel都做出了让人拍手叫好的抉择。

在一部all asian cast的好莱坞式浪漫喜剧里看到拥有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的女性角色,还真的是让人希望满满又暖心。

 2 ) 富裕好几代以后,华人社会仍未出现《了不起的盖茨比》

华人财富的上升不一定意味着美国人财富的减少。

与其说此消彼长,还不如说双方的差距在缩小。

美国人仍然保持着稳定的步调,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塌方。

不过刚看过的电影《疯狂的亚洲富人》(Crazy Rich Asians)里的调侃似乎仍然建立在此消彼长上。

其中一个新加坡富裕人家用餐的场景中,父母教育孩子要珍惜每一顿饭,尤其考虑到美国仍有很多儿童根本吃不饱的时候。

观众显然不以为忤,电影院里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在美国属于相当体面的工作,她懂”博弈论”(Game Theory),尤其是约束未来婆媳之间关系的”懦夫博弈”(Game of Chicken)。

电影中却将灰姑娘的形象与其捆绑,虽然生硬,但为喜剧效果计,我们也无需深究。

当今华人财富的上升态势接近美国的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那已经是100多年前。

当今的美国富人如盖茨、巴菲特等致力于慈善,索罗斯、科克兄弟力图影响政治运作,贝佐斯投入到太空旅行。

真正以组织派对出名的还要追溯到盖茨比,我听到过的美国人给出的办派对的最高评价就是“如果盖茨比来了也会羡慕”。

《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出版于1925年。

我猜这部电影的场景设计或许受到了2013年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影响,跟1974年版不同,这部新式改编部分融合了歌舞剧样式,重在夸张的场面铺排,大家可以看看1920年代美国富人能穷奢极欲到什么程度。

但如果盖茨比有机会观摩《疯狂的亚洲富人》中接连不断的派对场面,他可能羞愧到要对自己位于纽约长岛、看着像宫殿的房子实施定向爆破。

盖茨比只考虑以自家游泳池为核心组织歌舞酒会,亚洲富人谋划的时候则以西太平洋为核心,格局差异可见一斑。

电影中的新加坡富人不会以朴实无华的白宫作为模仿的样本,他们盯上的是凡尔赛宫。

事实上某些场景里烧钱炫富之张扬已经远远超过法国王室,给我的联想更像青岛上合组织峰会的灯光焰火表演。

华人在办派对上可以超过盖茨比,但无法创作出《了不起的盖茨比》级别的作品,连接近也谈不上。

这是一部亚裔、主要是华裔面孔的好莱坞通俗剧,派对场景中弥漫的拜金以外,人物大多为单向度乃至脸谱化,故事安排上也看不出力求挣脱俗套的明显努力。

不过能有一部华裔班底的通俗剧不算坏事,如果没有类似的台阶,未来的华裔科波拉、伍迪·艾伦、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更难登场。

我也乐于看到熟悉的面孔,女主角出自电视连续剧《初来咋到》(Fresh Off the Boat),几位男演员也都经常在电视上亮相,包括晚间脱口秀。

说英语的华裔喜剧演员其实寥寥无几,但凑成一个剧组总还是比从10多亿人口中挑出一支能踢世界杯的球队容易。

《疯狂的亚洲富人》故事讲得俗套,音轨选择其实相当不错,从开场由爵士大乐队伴奏的《何日君再来》,到婚礼上翻唱的猫王情歌《坠入爱河》(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还有粤语翻唱的麦当娜《拜金女孩》(Material Girl),以及改编自酷玩乐队、与画面比较合拍的《黄色》(Yellow)。

在我看来,它还为全球华人提供了一种减少麻烦的可能性。

海外华人如果一直将《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我的中国心》之类的歌曲挂在嘴边,无疑将模糊外籍华人和中国公民的界限,进一步引发所在国对华人移民面临国家忠诚等考验时的深刻忧虑,就跟《纽约时报》最近关于新加坡的报道一样。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80806/singapore-china/)但全球华人有没有共同心声需要唱响、有没有热烈情感需要抒发?

《疯狂的亚洲富人》中有一首歌值得考虑:《我想要的就是钱》(Money, That’s What I want)。

电影中出现过中文和英文两种版本,当初将这首歌唱出名的是披头士。

电影版本的中文核心歌词包括:美好的事情都不挑请你帮我把这些都甩掉我需要钱就是我想要就是我想要就是我想要的你的爱让我怕人嫌多你的爱无法为我满足我需要钱就是我想要就是我想要就是我想要的

 3 ) 点映式感想: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是Rich而不是Asian

25年的喜福会之后,好莱坞终于又有了一部以亚裔占据绝大多数的电影:【Crazy Rich Asian】,导演就是旧金山湾区一家40多年的中餐馆喜福居的公子:Jon Chu。

朱公子这部电影也选在硅谷的电影提前一个礼拜点映,票一下子就卖光了,和各个族裔的观众们一起排队进场,还有小礼物拿,这是所有点映式的福利吗?

我很民族自豪地猜想,是因为我们Asian 电影制作方在义乌有人?

最来劲的是,电影开场前,走来一个身高六尺西服笔挺的白人帅哥,致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雇佣我们来确保今天没有人拍摄枪版,所以请你们现在就把所有电话关上!

我和我的同事会巡查现场,一旦发现有屏幕闪亮,我就会打开手电对准你,然后大家一齐boo乖乖关上电话,我看着二位FBI 探员一样的西装男面无表情地巡视,突然觉得应该拍一张。

于是,重新打开手机。

惨剧发生了,iPhone 的启动屏幕可真亮啊!

agent 的目光如炬,迈着大步就走了过来,指着我:Turn it off please! 原来,当agent 冷峻地站在身边凝视的时候,iPhone 启动时间那么久啊!

大家好不容易把手机都收起来关起来,片头短片出来了,主角们鼓励大家赶紧立刻掏出手机来为这个电影造势发社交媒体!

全场爆笑。

我的民族玻璃心也启动了,是所有点映都这样大阵仗排查,还是因为在场很多中国人?

电影讲的是:一个聪明勇敢的ABC女子,爱上了英俊能干的新加坡男子,后~来~发现他狂有钱!

这个顺序很重要,如果先发现有钱,再爱上,那叫做real life;爱上,然后突然发现,你家那么有钱啊!

才叫做童话。

电影节奏很快,台词很幽默,每句台词都努力有两个以上racial stereotype , 饺子麻将,能想到的中国元素都想尽办法塞进去了。

背景音乐全部是华语曾经流行曲,仿佛置身于大华超市。

我觉得好呱噪,同伴很喜欢,说要的就是那种“不懂了吧?

这就是我们喧嚣的亚洲文化!

” 的劲。

可是即便如此,作为一个一半人生在中国,一半人生在美国的Asian ,我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一丝丝的感同身受。

原因很显然,我不是crazy rich。

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其实是rich而不是asian,主题其实是跨越种族的:1。

有钱真好2。

有钱人也有苦恼3。

真爱无敌有钱真好吗?

而那些狂有钱的女人海岛包了场也不过是挑衣服做SPA,狂有钱的男人在公海上一艘大游轮也就是喝酒看女人扭屁股。

有钱也是买买买,买完比比比,抢抢抢金龟婿,拆拆拆别人的好姻缘。

整部电影看下来,刚经济舱飞去飞回的我觉得让我羡慕的只有头等舱,太舒服了!

男女主角第一天到新加坡就一觉睡到八点。

我和同伴说:看看!

有了钱,时差都没有了。

有钱人的苦恼有二:老公包二奶,妈妈让我在家产和真爱间做抉择。

第一个烦恼,不是事儿!

有钱人擦干眼泪,耸耸肩,反正这样的豪华公寓全世界我还有十四个,电影结尾就立刻有鲜肉冲她抛媚眼。

第二个烦恼,不是事儿,真爱无敌。

演员们似乎是演舞台剧,表演痕迹太重了一些,毕竟,亚裔人口就不多,从事演艺行业的就更是凤毛麟角,选择的范围本来就不大。

男演员们都很帅,男主就是加强版吕良伟嘛!

大家还都频繁脱掉上衣露出腹肌。

第一次脱的时候,我身边的孕妇豪放大笑,我一把捂住她的嘴:拜托!

可不可以不要笑得那么淫荡!

女演员们颜值就都,还好。

我们反省了一下,是不是看国内节目太多?

看多了屏幕上每个女人都完美容颜,无油无纹无痘无赘肉,看着这些女人面露油光的真实画面,反而不习惯了?

这是一部让人身心愉悦,笑点不断的成功浪漫喜剧。

周围的各个种族,各个年龄层的观众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

杨紫琼说希望各个地方的crazy rich Asians 都去看看这部电影,大家一起自嘲一下。

美中不足的是,原书的基调是对这样奢靡的生活辛辣讽刺的,这部电影走的则是Rom-Com浪漫喜剧路线,一直在撒糖,一路有笑点,可是没有高潮,或者说高潮不够动人。

本片在豆瓣上被翻译成《摘金奇缘》,我个人认为俗掉了,翻译成《狂拽酷炫富炸天的亚洲人》最为贴切。

Crazy 其实是形容 Rich 的程度,而 Asians 在电影里面特指亚洲人。

很欣慰,一本华裔写的书成为了畅销书,一个优秀的华裔导演用了很多华裔演员把它拍成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下一部好莱坞亚裔电影一定不需要再等25年那么久,也一定会更精彩。

 4 ) 新思想,旧道德

我自己都很惊讶,竟然在一周内连看了两遍《摘金奇缘》,先在Netflix看了英文字幕版,后来又看了中英字幕版。

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是个转折点—从此以后我开始看英文字幕电影了。

中文字幕翻译的并不好,甚至把“两女一杯”,翻译成了俩女孩儿共吃一碗儿面。

看了两遍之后回想,这部戏最吸引我的是真诚—没错,它是个剧情烂俗的商业喜剧,但从每个演员身上,我都看到满满的诚意,每一个小细节,Nick优雅的伦敦音,Rachel 大方自信的纽约口音,新加坡新贵老钱们不同的英语口音设计,都非常认真。

那短短几分钟的新加坡夜市小吃扫街,剪辑高超,简洁明快。

可以做旅游宣传片。

Constance Wu的表演自然天成,毫不做作。

尤其是婚礼那场戏,两对儿人都演的那么真诚,触动人心。

这是成熟的,认真制作的商业片带给观众的感受。

和英国的《摘星奇缘》(Norting Hill)一样,是少有的引人回味可以再看的电影。

剧情的主要冲突时东西文化对个人价值的定义,尤其是女性价值,杨紫琼演的Elenor最后放弃了将“代代碗”传统继续在儿媳身上延续下去,表达了西方对女性个人价值的肯定战胜了东方的妇德。

好玩的是,这一超越是在非常东方的麻将桌上完成的,那一出麻将戏也非常精彩,Rachel拿到好牌(通杀),犹豫再三,把牌打给了Eleanor,让她和了牌,然后对她说,我没有答应Nick的求婚,不是我怕了你们家族,我爱他,我不想让他再次失去妈妈(因为Eleanor觉得自己地位不稳,把孩子拱手让出,早早送给祖母培养)。

有一天,当他和另一个门当户对的你们接受的女孩儿结了婚,你们一家三代再围坐一起看昙花开放,希望你会记得,这是因为我—-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身世普通的女孩儿成全了你。

这其实是本片中东西文化的第二次对决(也是决战一役),第一次对决是在二人第一次见面时,Eleanor仔细的询问她的身世,Rachel直率的作答: 你父母也是知识分子吧?

没有,我妈妈来美国时不懂英语,但她努力自学供养我读书,现在她常说自己是纽约金牌房产经纪。

说到自己时单亲家庭长大,读了哈佛,进纽约大学成为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

Eleanor说,你妈妈一定很为你骄傲吧?

Rachel答:我妈妈很开心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你能听到兵器交接,叮当作响。

影片通过几场大的Party,蜻蜓点水一般,略略表现了一下这个东方大家族,正如《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一般,有贾母,有王夫人,甚至有非常会揣摩人心思的薛宝钗(Amanda),树大有枯枝,这个大家族也并不尽是优秀的后裔,也有不少薛蟠。

还有Oliver,一个自知并不受宠但非常聪明的找到自己位置和存在感的后代(有点像“庶出”)。

有妯娌之间的表面和平背后拆台,还穿插了那一家新加坡新贵,作为佐料,夸张,搞笑,绘形绘色。

电影为Rachel定制的背景是教博弈论的经济学教授(纽约大学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她的性格和整部戏的情节发展也围绕博弈论展开,冒险--放弃--失而复得。

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东方人理解的美国精神:不管不顾,勇往直前,不认输。

尽管也是用策略,但用的坦坦荡荡。

自始至终透着一股自信,一种真诚。

不顾一切的付出以及选择之后毫不犹豫的决绝—我觉得这是非常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爱情观,“爱要爱的热切,不要就干干脆脆”。

当你爱一个人就全心全意全情投入,什么也不要算计,跟着你的感觉不要计较什么。

当你决定放弃就不要再想不要再留任何余地--人间最痛苦的其实是纠结,犹疑不决,爱的时候,战战兢兢,放弃时又愁肠百结,求不到幸福,只会让人生病。

另一个我最喜爱的是电影配乐,无论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流行曲,《给我一个吻》《我要飞上青天》《我要你的爱》《人生就是戏》还是翻唱的《流星》《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都和电影场景配合的天衣无缝。

当年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从头到尾都不能投入,本片原著作家深受菲茨杰拉德影响,电影很多场景也是直接从盖茨比copy过来的,一样的爵士乐主调,数百人的奢华派对场面,看得非常过瘾。

不得不承认文化隔膜的存在。

整体感觉上,富豪世家只是个背景版,导演并未刻意突出而是把力量放在人人都能共鸣的爱情发展线上,加上纷纷出场特色各异的人物,一波三折的剧情,浑然天成的配乐。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一部成熟认真的商业片就是这样,牵动人心,让人在一个多小时里,逃开现实,做个美梦。

 5 ) We are so much more than that

昨晚上看的电影,腮帮子都笑酸了。

作为不用费脑的爆米花电影,个人认为绝对合格了,说是很喜欢也不为过。

翻了半天影评没找到特别合心意的来点有用,干脆在这个阴雨天的下午自己码一篇。

大概我是把片子当成亚洲灰姑娘真人版来做的心理预期,所以真心觉得各方面都超出了期待。

首先这绝对不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

Rachel聪明自信,坚强开朗,有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事业,有关系亲密的母亲和朋友。

这样一个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物质水平,精神上无比富足的姑娘,找到一个与自己相当并且获得幸福的可能性,远大于坐拥豪出天际身家的完美王子Nick找到彼此契合家族又满意的真心爱人。

Rachel跟着恋人回新加坡见家长,虽然非常爱他却也决不是没他不能活。

没有他,她还是她,甚至即使失去任何人,她也还是她。

自己有把握幸福的能力,无须仰仗他人鼻息。

独立的人格闪闪发光,不需要任何王子拯救。

而Nick出身于富豪之家看似是上天的恩赐,但何尝不是人生另一种意义上的困难模式。

世间最美好的亲情、爱情、友情、信任、自由,在巨大的金钱财富面前统统面临各种考验。

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却从小被妈妈送给奶奶抚养。

他被认为是家族事业的继承人,却没有人问过他自身意愿。

他在自己女朋友面前要尽可能掩饰好自己出生富贵的事实,因为‘喜欢跟她待在一起的自己’。

他在物质上也许胜出她太多,但精神上他们是平等的,甚至他有时仰望着她。

他知道她有能力应对家族对两人的异议与为难,重点是她是否愿意为他涉过这滩浑水。

他要确保她认为自己值得。

是不是更像个女武神帮助王子驯服巨龙的故事。

是不是很独立女性,是不是很好莱坞,是不是米国价值。

其次,确实像很多评论里说的很不中国,但还是很新加坡的啊。

里面各种梗真是超好笑。

可能我心里预期比较低,但指望好莱坞改编的新加坡轻小说能够代表整个亚洲或者华人,本来也就不切实际。

我真心觉得作者取名Crazy Rich Asians有部分原因是实在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写Crazy Rich Singaporeans,其他亚洲国家人都是穷逼的潜台词不利于营销。

以我的有限经验,港澳、台湾、南洋华人虽然实行西方资本主义,但家族个人观念上远比大陆民众传统。

念书的时候一度震惊我幼小心灵的观念是人这一生不过是承上启下,将自祖辈传承的有形无形的财富,不求光宗耀祖,至少完好无缺地交给下一代。

当时既感动又佩服还夹杂着WTF的复杂心绪至今依然生动。

所以Nick家族对于继承人择偶的传统与保守,还有对外来者天然敌意我没有觉得过于夸张。

甚至片子大部分被批评的地方我都挺能接受,包括富豪之间的鄙视链远比中产鄙视链来得赤裸直接,还有诟病频率最高的大红色儿的浮夸舞台。

大陆的传统和阶级观念在那十年里遭受的挑战让忠孝礼仪仁一度几乎俱废,而以其为使命的士大夫阶层被硬生生抹去,说我们的眼光没有局限性是不可能的。

试着跳出中国人角度以更开阔的视角来看,影片的展开其实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不妥之处。

第三,女主Rachel人设很赞。

一个能坦荡荡对空姐说你们搞错了我们是坐经济舱的人,一个毫无心机地表示飞机上的睡衣比自己家里所有睡衣都要好的人,一个落落大方地对男友妈妈表明我走不是因为我怕而是我愿意为你们着想的人。

她哪怕有一点点自卑,都做不到这些。

不卑不亢,进退有度,最是难得。

虽然一开始面对男友的富豪家庭宛如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但回过神来她骨子里的自信,知道自己足够好配得上任何人的气度,我很欣赏。

自己认为自己不配的人,不会有别人来认可你。

这也并不是个教人不在乎才能拥有的故事。

Eleanor在家族中今时今日地位的代价是自己的事业,Rachel之所以得到未来婆婆默认,是愿意主动放弃自己的珍视的爱情。

她如果真的嫁给Nick,一路放弃的东西只会更多。

然而不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认为得到的格外宝贵千金不换吗。

爱情或许产生于火石电光的一刻,对彼此经久的付出和共同经历的磨难才是让虚无缥缈的爱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必经之路。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谁能不付出而天生轻松地拥有。

最后硬要说情节展开有什么不自然的地方,看的时候觉得最后男主妈妈的转变有些生硬,但看完回想又觉得也不是说不过去。

第一幕95年在伦敦Eleanor被酒店前台看人下菜碟,有人说悲哀的有人说爽快的,我唯一的想法却是哇塞她好吃得住她老公……她在暴雨中的电话亭里对她老公吼‘我不理啊你给我搞定它’,联系到后面的情节,我想她老公一定非常爱她,一定给了她足够的尊重支持理解和鼓励,一定非常认可她对家庭付出和努力。

一定是一个她认为值得的人。

还有他们那个长得帅身材好,性格阳光又体贴,双商俱高有主见且一心自食其力的儿砸,那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只能是个有爱有尊重的家庭。

与表哥家连老婆开口做个自我介绍都会被打断的家庭绝对天壤之别。

我觉得,Eleanor之所以会松口也是希望自己的宝贝儿子能拥有自己所享受的爱情吧。

只要对方是个值得的人。

于是对这点生硬我也就释怀了。

关于讨论的很多的歧视问题,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明白没歧视是不可能的。

歧视这种世俗到不能再世俗的玩意,能打破它的也只有人生三俗:金钱、美貌、能力,任一样都行,都有最好。

希望得到主流认可不是错,不是妄自菲薄,也不用悲哀,这是身而为人再正常不过的心理。

所以我认为全亚裔的卡司就是胜利,虽然不是大捷,但一步总是更近一步,由衷感到高兴。

Blood, social rank, wealth, surely they show who we are to the world, but we are so much more than that. We know we all are.

 6 ) 自我的能动性

一晃已经 2025 年,距离《摘金奇缘》电影上映有 7 年了。

今晚把它重新看了一遍,发现可以从 agency(能动性)的角度,重新理解角色的故事。

瑞秋和她妈妈,都是具有很高的 agency(能动性)的人。

妈妈有自己的追求,为了保护女儿,敢于只身去新世界。

瑞秋则一路打拼成了纽约大学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因为她的自主自立,她毫不嫌弃男朋友(早期伪装出来的)的拮据和抠门(比如故意说不吃点心,然后把瑞秋的点心吃掉大半…),而男朋友家世暴露之后,她也不因此卑微屈膝的迎合。

她知道自己是谁、要成为什么、喜欢什么样的人。

她充分的尊重自己,因而也充分的尊重别人。

她能够真正的爱自己,并因此也能够真正的爱尼克——即便忍受分手的痛苦也没关系,只要尼克和妈妈的亲情保全即可。

这是我最喜欢她的一个侧面——因为真正爱自己,所以能够真正爱别人,自信、自立、成熟,该坚持的时候就坚持,该放手的时候,也能够流着眼泪放手,带着爱和祝福。

agency(能动性)并不是贪婪、汲汲以求、偏执。

它更类似于 “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并用智慧去分辨两者”。

虽然影片给了故事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没有这个完美结局也没关系,瑞秋依然温柔而强大,强大而温柔。

 7 ) 美国人眼中的亚洲 - 一派乱象

首先说国内有的译名叫《疯狂的亚洲富豪》是翻译有误,crazy是形容rich=extremely rich, 并不是说Asians are crazy,不过这名字也算符合电影情境。

我在的城市很多白人到电影院看,迎合了美国主流社会对亚洲世界的理解,商业点找得很准,在美国人眼里就是美国价值观再次征服世界的证明,但是作为中国观众就难免尴尬:我不懂富豪的世界,也不觉得传统价值观就得扮演反面教材;全世界的富二代好像要不变态要不很帅,似乎不是什么亚洲特色;配乐听得人犯尴尬癌,都21世纪了,美国人耳熟能详的东方歌曲还是什么《夜来香》?

要不就是翻唱个coldplay,真真显得好像东方文化不是殖民文化就是媚外崇洋……也许这电影是想嘲讽东方经济的崛起和东方文化的衰落成为有趣的对比,但电影本身的呈现和看问题的方式难道不让人觉得美国人对东方的了解简单片面戏剧化又天真吗?

什么全球化都是表面,原来还是天各一方,自以为是。

 8 ) 《摘金奇缘》:不仅是一部爱情喜剧

(A-) 影片在我看来,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一个“拜见岳母”的异乡之旅,塑造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各种类型亚裔,这在好莱坞电影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般好莱坞电影里最多就一个黄皮肤,不是书呆子就是科学家。

而在本片里,无论是在海外打拼的一代、二代移民,亚洲富豪,富二代,灰姑娘,还是同性恋,里面都能找到代表!

而且也顺便展示了新加坡风土人情,光是美食和豪宅及豪华派对、婚礼就让爱国人目瞪口呆,更有打麻将、包饺子过程的细节展示,很尊重东方文化。

我觉得,大部分的外国观众看本片是当旅游科普片在看,惊讶又觉得好奇。

而海内外亚裔们则首次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故事把老外震撼得口瞪口呆,也是爽歪。。。

两次观影,最令人难忘的现场反响比较大都集中在这些地方:1)开头杨紫琼狠狠给歧视她的英国酒店经理打脸2)Gemma Chan的角色在片尾对于女性觉醒和自主权利的宣言(各种狠狠鼓掌)3)邓肯演出的暴发户在金碧辉煌,摆满佳肴的饭厅里跟孩子说:“你们不要浪费粮食,美国很多人都饿肚子呢!

”(老外观众都频频点头说是)4)婚礼片段影院里此起彼伏的“Oh my god"5)女主角到达新加坡机场时的感叹(跟北京机场当初建成时一样,美国人真的没见过这么大的机场!

)6)还有awkwafina的角色每次出现都引发大笑,而且她打开后车厢,拿出三套不同场合穿的礼服时,总会听到影院里有人发出:“这主意好!

我以后也要这么干!

”的女性呼声7)影片开头各种社交网络飞速传播富二代的新恋情,其速度令很多外国人吃惊,但绝对会让各位中国观众联想到国民老公王XX。。。

故事主线的确是不太新鲜,就是灰姑娘拜见未来婆婆,很显然要被各种排斥。

喜剧元素的运用也较为传统。

但可看的点实在太多,绝对属于看完想再看的养眼电影。

影片中对家庭、婚姻、自我追求的讨论也是全世界都会有共鸣的话题。

如果可以选择,亚裔可能也希望协助他们扬眉吐气的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

但可惜的是,这个重任落在了这部带有讽刺意味的爱情喜剧肩上。

其实这不仅是一部爱情喜剧,更是一部家庭电影,而《黑豹》也不仅是超级英雄电影,其内核也依然是家庭。

两部电影都是通过一个家族内外的纠葛去展示民族文化,本质上并没有多大不同。

《黑豹》里描述了一个富有的虚构的非洲国家,因为富足的财富让瓦坎达才有了强盛的可能,让每个非裔观众看了深感自豪。

影片也同时展示了非洲本土与美国非裔之间的差别,这点也与《摘金奇缘》其实异曲同工。

最后,本片真的包揽了目前活跃在全世界各地的优秀知名亚裔演员,真正做到了全球化和打破固有局限性,请千万不要觉得这是针对中国富豪的电影,这真的是关于全世界亚裔的,其包容性和多元性还是很广泛的。

所以也希望观看的观众,带着一个open mind去观赏,理解亚裔这个大的概念,及不同背景下成长的亚裔在观念上的不同,更理解这部电影所带有的社会意义。

PS: 我真心期待着本片可以让Romantic Comedy 可以卷土重来

 9 ) 不吃榴莲倒吐榴莲皮

有个朋友常说,人生苦短,好书/剧那么多,不要浪费在烂剧/书上。

这句话我不太同意,每个人心目种的好和烂都不一样,做人最重要的是不要膨胀,比如说我,不能因为豆瓣友邻赞赏我肥皂剧鉴赏力已经过八级,就“我说好就是好,我说烂就是烂”。

有个自称酷爱文学的朋友,熟读网文,连“女人都不爱看”的晋江网文都看遍了,却没有看过四大名著,但是地摊文学也是文学,你不能说人家就不爱文学;也有民间历史学家,半部“党史”安天下,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这都是很正确的,党史也是史嘛,而且是中国最要紧的史;海外华人里面,喜爱阅读英文小说的当真不少,“Fifty Degrees of Grey”,“Twilight”,可以说是手不释卷 -- 阅读高中生通俗小说也算阅读呀,毕竟,哪个中年妇女心中没有一个不老的少女呢。

我恰好就是几乎没有少女过的那一小撮讨厌分子,所以“摘金奇缘”不管是书还是电影,都不是我的茶。

不是我的茶没关系,我不打算看也不打算拦着别人看。

可是自从电影上映,海外华人的微信群里隔不几天有人发小传单。

我懂的,这是投资人和制作方在搞宣传造势,证明微信上海外华裔这个小群体也成为一拨新鲜可口的韭菜,虽然觉得无聊,可还是难免“与有荣焉”,being noticed is the first step of being included。

可是小传单的内容一看,却有点坐不住了,我最大的缺点,不宽容 -- 特别容不下文字里的扭曲事实文过饰非 -- 一下子就放大了。

于是容嬷嬷附体,高高举起了银针。

小传单发了好几拨,内容几乎都是这边抄几段那边抄几段,较真起来呢我都不好意思,不较真呢又觉得如鲠在喉。

第一部分是内容介绍,简而言之就是个灰姑娘的故事,一个中产阶级额的华裔妇女(欸嘛现在中产阶级都成灰姑娘了,让南瓜马车情何以堪啊,怎么也得奔驰小跑吧),邂逅了一名看似普通的华裔男,好上了,准备见家长结婚了。

这一见不打紧,原来对方是富豪,不是煤老板啦,是东南亚的华裔富豪,那可真是,砍柴都用金斧头,仆人都是某某女皇送的(啧啧,咋不说是宇宙之王送的人工智能呢),绝对超越屌丝观众的想象力。

总的来说,主题是爱情,内容是炫富,外表是拜金。

第二呢是鼓励大家去看,不对,是恳请大家去看,也不对,几乎是胁迫大家去看。

为什么呢?

因为是第一或者第二部(小传单内容不一致)卡司“全部都是”华裔。

较真的我看到此处就忍不住想问,真的全部都是吗?

群众演员里一个老墨都没有吗?

好吧就算是,可是为什么因为卡司全部都是华裔我就得去看呢?

全部华裔制作的多了去了,老干妈是,避孕套也是,好莱坞都快被中国钱淹没了,有些studio甚至明说,得中国钱者得天下。

万本归宗,所有的一切背后都是大写的资本二字。

既然都是中国钱,我看啥不是支持“国货”,何必执着于这部片子呢。

第三还是鼓励大家去看,因为这部片子“树立亚裔正面形象”。

这是最让人挠头的一部分。

我特别不明白这么一部主题肤浅,内容拜金的电影怎么就树立亚裔正面形象了。

唯一略有点正面的也许就是超越阶层的爱情,可是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套路如此陈旧,老于世故的小农如我,还真舍不得十来块钱电影票。

好吧,这部片子也许还传递了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咱们亚裔再也不缺钱了“。

可是这个消息即不新颖也不正面。

媒体关于亚裔唯利是图有钱却没有灵魂的报道早就深入人心,连我家娃的网球教练跟我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你们亚洲人有的是钱“。

冤枉死我了,我一个小农世家,身上没有阿玛尼手上没有路易威登开着一辆小破驴,你说我有钱?

你才有钱,你们全家除了你都没钱。

比起这样的新型刻板印象,我宁可亚裔的刻板印象是戴眼镜,数学好,爱学习,书呆子,多少还能跟我沾点边不是。

第四仍然是鼓励大家去看,因为提高地位靠软实力,人家犹太人提高地位就是从软实力开始的。

且不说可怜的犹太人怎么又被绑票了,以及她们的地位是怎么提高的。

问题关键是,什么叫做软实力?

这么用力的宣传造势,也没有看到除了炫富和肤浅庸俗的爱情故事之外有任何特别之处。

造势我理解,投资人投了钱,票房要变现,制作方要名利双收,可是造势之前先想一想,要打族裔牌先考虑一下自己手里是不是有这张牌。

要割韭菜没人敢拦着,可是文案写得考究一点,营销做得用心一点。

要我说这部片子从制作到营销充分说明有钱不一定有品,一部分手握资金的大鳄的软实力的确堪忧。

不能盼着观众永远人傻钱多对吗?

小说三部曲出来很久了,故事主线在那里,不说抹黑华裔就算了,非要扯到树立”华裔正面形象“就有点过了。

这么说来,犹太人的软实力是辛德勒名单,咱们的软实力就是炫富。

这软实力挺好的呀,真的是中国内外同步,全体华裔一条心,统统奔着金钱万能,权力至上这条大路走到黑。

最好玩的是传单最后一部分,”动动手指,转发到各个群里,利己利人“。

真是,卖鸿毛药酒都没这么明目张胆,怎么不说不转就不是华裔呢?

利人我懂,别看我只是一颗小小的韭菜,被忽悠的人多了,涓涓细流可以汇成票房的汪洋大海;可是怎么就利己了呢?

一个多小时,做点什么不好,十块钱也是钱对吗?

实在没事做可以看夏安的肥皂剧鉴赏录呀。

海外亚裔”正面形象“多了去了,文有张益唐,武有林书豪,区区十块钱,要不就捐给真正愿意写好故事的人,写真正值得瞩目的亚裔的故事?

那才是为树立正面亚裔形象贡献力量吧。

传单结尾附上纽时报道一篇,我看了一下,内容基本就是,不易呀,全亚洲卡司不易呀,亚裔在好莱坞不易呀,这片子,费了老鼻子劲了。

好吧,费了多少劲,制作方说了算。

可是好不好看值不值得看,总得我说了算吧。

这事儿就跟选秀节目选手比惨一样,谁惨谁好当歌王,谁惨观众就该买谁的帐。

可是细细想想,这个逻辑不对。

哪怕再惨,唱歌跑调,也不是一名好歌手呀;哪怕再不容易,作品就那样,奥斯卡也没有”制作过程最艰难“这个奖项吧。

当然,我说了这么多,人家一句话就堵回去了,”看了再说“。

这真是强势割韭菜啊,你觉得好,你去看;你觉得不好,你去看,看了才能说不好呀。

事实证明热心发着小传单的人,她们也没看呀,凭什么说好看就可以看都没看就说,说不好看就非得看了再说。

老话说得好,”榴莲有多臭,不一定要吃过才知道。

“再说,我这个人一向没有身先士卒的精神,我坦白,我绝不肯为了告诉大家不去吃屎而自己率先吃屎,我只会把小传单们认为微不足道的一个小时,用来表达一下我微不足道的观点,这个玩意儿,在我看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像一坨屎,至于你要不要吃,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10 ) 当爱情与差距混在一起

剥离掉承载其上的流行标签和热门议题,《摘金奇缘》就是一个浅显的爱情童话,这种从经典莎剧诞生的“灰姑娘”爱情模式,我们早已在《罗马假日》《梁祝》《诺丁山》甚至《流星花园》《还珠格格》中从熟悉到厌烦,如果影片仅限于此,那么它显然还够不上一部值得被关注的合格作品。

富二代爱上经济学教授,却受到传统母亲和家族豪门的挤兑,最后个人真爱战胜阶层差别,女主角通过无视金钱物质的纯稚温良,却同时收获了财富与家庭。

如此美好的成人童话,也许还能打动未经世事的少年男女,却很难得到资深影迷的青睐。

值得探讨的正是在爱情故事之上的标签,这段爱情引发的冲突发生在美国和新加坡,片中的演员却全是亚洲面孔,他们所提供的笑料和看点全部来自于亚洲富豪们的奢靡生活,冲突则分为两个层面,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平民和富豪对待财富的不同态度。

前一项差异虽然并不醒目,但却一直主导着情节发展。

在纽约成长的亚裔女生,在俊朗男友的引荐下进入传统中式豪门,遵从个人情感还是家族传统,成为了最核心的戏剧冲突。

为了加剧冲突和矛盾的程度,同时增添故事的色彩,从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摘金奇缘》都对富豪们的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虚构和想象,即便是一些看似清淡的生活细节,也与真实完全不符,而只是同我们一样身为平民的作者的浪漫幻想,这些段落与《西虹市首富》里面的肆意挥霍、巨额投资等滑稽现象一脉相承,它们当然仅仅被当作喜剧素材付之一笑,绝不会被理性的人看作是真实存在。

事实上,无论阶层如何差异,物质生活只是生命的背景底色,与人性有关的喜乐、烦恼、琐细、痛苦谁也无法逃脱,我们都将面临永恒的困境和难题。

在被影片一大堆奢华生活轰炸过后,爱情命题倒是成为片尾一个偏弱的注脚。

或许是篇幅和载体的差别,影片淡化了小说中细分的亚裔阶层,甚至于英文口音和家族传统都进行了细致的区别,这显然有些“过度诠释”。

而另一层面,该片也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行了一些善意的戏谑逗乐,不同于《推拿》《喜宴》等作品中直面差异的理性,该片无论是色彩理解、生活习惯还是文化标签,都铺排了一系列西方人对亚洲文化的理解,这当然有失偏颇,并不全面,但因此也能感受到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界对亚裔人群的关注和重视。

其中大量演员都是在美剧大片中时常出现的熟面孔,取景也选择极具标志性的新加坡,足以表达导演和创作团队的认真用心。

随着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的亚洲文明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这个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误解甚至于排斥,但身在其中,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我们,无论是面对文化还是阶层差异,都可以保持更为宽容平和的态度,文化积淀自不必说,即便拥有阶层差异,但正视差异,勇敢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生命的最好追求。

如同《穿普拉达的女王》中重新穿上廉价衣服的女生,以及大量爱情童话中的“灰姑娘”角色,当片尾女主角重新站立在拥挤嘈杂的经济舱,坦然面对着现实生活的温暖和困境,她的勇敢和善良才是维持一生的宝贵特质,单膝下跪的男友和闪亮钻戒,以及其背后的幸福生活,也与她的坚强独立十分匹配。

《每日新报》2018.12

《摘金奇缘》短评

亮点大概只有奥卡菲那吧……杨紫琼和嘉玛陈还是不错的。剩下的人我基本都脸盲啊特别是各种胖阿姨😂最后彩蛋的时候我和两个ABC还说咦那是她老公吗?卷毛说就是个路人啊你们这群脸盲!想不到最不脸盲的是个老外😂

8分钟前
  • 胖蛋
  • 还行

华人炫富指南(人家片名就叫crazy rich asians 简单粗暴稳准狠 男配角们很帅啊)

1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电影本身……很生硬单薄,文化意义也见仁见智。

13分钟前
  • 狄更斯是漫画吗
  • 较差

打麻将只聊天不好好打牌是对牌友的不尊重....感谢这部电影,这是近年来第一部完全亚裔阵容的好莱坞电影(上一部是 喜福会 The Joy Luck Club,1993)。电影用一个更西化的背景(新加坡)希望改变对亚洲人(尤其中国人)刻板印象(不够有魅力),从这个角度它是成功的。虽然没有陷入到(中国电影常犯的这样错误)流水展示纸醉金迷生活,但本质上还是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导向,潜意识中还是有亚洲人“不懂拒绝”的设置,对于海外华人的文化传承上看,早年所保留的传统已经和目前的习惯有所不同,这大概也会是是否对电影认同的一种困扰吧(本片美国上映期间将有英语发音汉语字幕场,欢迎中国人来影院看.....)

18分钟前
  • [Deleted]
  • 较差

演员不错 只有胖子和同性恋最可爱 乳化狠好

22分钟前
  • 没有了
  • 推荐

更像是1918年的北京上海有钱大家族(金粉世家了),想了半天男主长得像谁,名字到了嘴边就是出不来,搜了好久“香港演员 浓眉”当然毫无成果,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意识到是吕良伟啦!

26分钟前
  • 还行

除了杨紫琼和卢燕,其余都好尬

29分钟前
  • 谭不爽
  • 较差

哈哈哈哈就很逗啊 就 别那么认真

33分钟前
  • 舒肤佳
  • 还行

少数族群通过强化主流社会加诸自身的刻板标签来迎合主流市场并以此为豪真有意思 侧面反映其实大多数主流群体并不真正在意所谓文化认同 他们只需要有人反复认同自己的固有偏见就完事儿了

35分钟前
  • Zeit9eist_
  • 较差

嘉玛陈演的姐们儿真是棒棒的 活生生一个新加坡宣传片

39分钟前
  • ys
  • 还行

本来以为是那种“我们小黄人扬眉吐气一把”的电影,没想到核心思想是America fuck yeah。

42分钟前
  • 地下宇航员
  • 推荐

也太难看了,真诚为亚裔感到难过,这都能有认同感,太惨了,我反正没有;有钱人也太太太撒逼了;还有倒插门怎么可以出轨,没王法了,这说明还是包办婚姻好

43分钟前
  • 教授
  • 较差

美式romcom套路核心套了一个Asian/Chinese的壳,西方人易于接受还带点oriental的新鲜感;华裔又有足够多的共鸣,可以说成功。在市中心离China Town最近的电影院看的,感觉有些东西还真只有华裔背景的才懂。出场超过五分钟的角色里,男主是最薄弱最纸片人的,女性角色总体比男性角色强很多。Gemma是优雅本人,杨紫琼和卢燕是气场本人。Sonoya Mizuno一旦跳舞简直全身发光。配角最亮绝对Awkwafina。Remy Hii的脸大了一圈。

45分钟前
  • Karo
  • 推荐

种族友情分。这个室友奥卡菲娜太逗了,瞒天过海里面也演得很好。感觉她说话特别有韵律,一查原来是个rapper。

47分钟前
  • 司令
  • 推荐

最后求婚的时候比看pretty woman还令人少女心炸裂!配角也毫不俗套,姐姐真是新时代女性icon,老公出镜展现他的肌肉,最后一个镜头又显得他很渺小,实在厉害!全场坐满都看得好开心。杨紫琼还是好美。 不过2018灰姑娘entry-level都是nyu教授了吗...

52分钟前
  • Alaric
  • 推荐

此情节在二十多年前的台剧里,十年前的内地剧里,现在的短剧里相当常见,不过还是好莱坞拍得最富,最奢侈。歌选得不行,全亚裔阵容并没有很惊喜。因为是在课堂上看的,让我免受课堂练习的折磨,加到三星。

54分钟前
  • 📽Anakin🏂💨
  • 还行

……不是很好看,怎么说呢,对亚裔族群的表现,让人有一种淡淡的不适感,怪里怪气的。

57分钟前
  • 猛汉世雄
  • 还行

這是…流星花園?完成度很高,故事流暢,畫面、笑點、表演都不錯,選的音樂我喜歡。被全亞裔的gimmick搞得對影片討論的問題和思想期待值很高,結果是一個20年前的台劇瑪麗蘇模板,窮姑娘和有錢惡婆婆,弱雞男友,還有幫惡婊前女友什麼的,然後女主有骨氣又聰明和那些妖豔賤貨不一樣,最後婆婆突然就接受她了…所謂中美價值觀衝突,就是提了一下,真的是讓婆婆出來提了一下你們美國人怎樣怎樣,完。不過我是看得滿開心的啦~看到高潮位時我在想,如果最後女主分手了,就是神作,我敢給五星。

1小时前
  • 楊不歡
  • 还行

一个早年为了权势狠心把儿子让给另一个女人的女人,会老了以后放弃权势把儿子再让给第三个女人?😂

1小时前
  • п,功德变现流
  • 还行

豆瓣儿也太严格了,本来就是一部爆米花轻喜剧你指望它有啥深刻的意义呀!热热闹闹好看就够了,我喜欢!境外反响热烈没想到会引到国内,这么低调的就上映了。我就觉得好看,好甜好甜的爱情,还有我美艳的Gemma Chan!

1小时前
  • NZ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