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赤叶青枫1964年,日本名导小林正树凭借《怪谈》一片,一举荣获1965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66年每日电影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摄影等多项大奖,亦令“怪谈”二字一时间俨然成了日本恐怖惊悚类型片的代名词。
如今,一部名为《怪谈》的电影在内地上映,走的自然是恐怖惊悚路线,但属性却是纯正的国产片。
这部《怪谈》由叶伟民、田蒙、咸旭初三位导演联合执导,一人负责一个短片故事。
而三个故事虽然分别以微信三大热门功能作为标题,很是吸引时下年轻人的眼球,剧情前后也虽略有联系,但总体来说,却独立成篇。
而且三个故事风格迥异,分别直指人性中的私欲、情欲和贪欲。
对比着看下来,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
《附近的人》:三人成凶,私欲如狂第一个故事名为《附近的人》。
三个故事里,属其最青春性感、香艳撩人。
虽然没有过于挑战尺度,但泳装少女、制服诱惑、洗澡沐浴等人或场景还是为影片增“色”不少。
至于剧情,则是由一个身为游泳健将的年轻女孩突然在泳池中溺水暴毙的事件为引,牵扯出四个闺蜜之间相亲相杀的暗黑真相。
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泳池浮尸、头七、鬼上身、厉鬼复仇、凶手赶尽杀绝……诸多恐怖惊悚片常见元素密集爆出,颇有“先声夺人”之效。
故而明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片中不可能出现真的鬼魂,但如此的连环设计还是令人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而最令人心寒的,是三人成凶的动机,竟皆是出自一己之私欲!
人性不堪如此,友情薄弱如斯,让那张四人当年亲密合影的照片看起来愈发像个笑话。
《摇一摇》:情欲暗涌,虐杀惊魂寂寞闷骚的文艺男青年成天偷窥住在对面的美女雕塑家的一举一动,日子久了,便爱上了她。
只是可惜,一直无缘与之相识。
直到有一天,他通过微信的“摇一摇”终于有机会和心中的女神共进晚餐,本以为是一段艳遇的开始,谁知道他就此滑进了恐怖的深渊……三个故事里,第二个故事《摇一摇》的悬念感稍差,看到一半时,想必有些人已经能隐约猜到结局,但是论视觉效果,它却是尺度最大的一个。
影片前半段压抑情欲,暗涌如潮,后半段奇峰突起,虐杀惊魂!
断肢、刑具、鲜血,杀人狂……全片颇有欧美CULT片的范儿,虽然大多场景只是惊鸿一瞥,但足以彰显其重口味之感,能够过审,着实不易。
《漂流瓶》:人心浮躁,贪欲皆孽《漂流瓶》请来了《京城81号》的导演叶伟民执导,主演则是凭借目前热播的《武媚娘传奇》中唐高宗李治一角而备注瞩目的李治廷和香港嫩模出身的文咏珊。
故而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其台前幕后的阵容无疑是三个故事里最强的一个,其故事结构也是最为精致严谨的一个。
先是通过戏中戏的方式与《摇一摇》巧妙衔接,接着又以梦境的方式剑走偏锋,在尺度允许的范围内探讨人性,再加上故事发生地点是在香港,故而很有几分港式鬼片的味道。
它通过讲述一个年轻的电影后期剪辑师如《死神来了》般的离奇遭遇,展现了商业社会人心浮躁、贪欲皆孽的一面:有人好色,有人贪财,有人总是希望不劳而获……而这些人通通没有好下场!
另外,港产惊悚片的招牌式人物“龙婆”罗兰的加盟如同彩蛋一般令人惊喜,虽然她戏份不是很多,但一颦一笑,都韵味十足,令此片的阴森鬼气倍增!
《怪谈》:手机附体,微信缠身乍看这部惊悚电影《怪谈》的名字,你可能会有点儿懵,不能从字面的意思直接揣摩出这部电影究竟想要表达的“梗儿”在哪儿。
其实《怪谈》它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很有心的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并且由田蒙、咸旭初以及叶伟民3位导演共同完成。
这3个故事它们都是围绕着有关手机功能的内容而展开,冠以导演的不同风格,再间以表现形式的差别,打了一出惊悚组合拳。
相对另两位导演,叶伟民导演在恐怖惊悚电影类型的影片中,这几年一直保持着绝对良好的票房战绩,一部《京城81号》取得了成功的4亿票房,可谓是稳坐国产惊悚类型片的头把交椅,相信很多观众来看《怪谈》也是本着叶伟民导演的名号来的。
与《京城81号》有所不同的是,《怪谈》的故事基础更加接地气,它三段故事的主题全部由手机微信进行衔接,从“附近的人”到“摇一摇”再到“漂流瓶”全部以微信的功能作为框架来构思的故事。
当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熟悉的操作软件配以三个故事的讲述形式,就会轻易的被带入,让人从内心对于这部电影有种惊悚的刺激感以及对于电影充满好奇的渴望带来的恐怖感。
随着这三个故事的慢慢推进,好似一种递进般,从第一个故事最血腥、暴力以及恐怖到第二个故事开始增添悬疑性以及神秘感,再到第三个故事看似惊悚但加入了浓烈情感的融入,以及更多的富有哲理性的内容,让观众在逐渐体验着这三种风格迥异的故事中过度,心情也会像乘坐了过山车般起伏不断。
其实由这三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怪谈》,在表现惊悚的方式以及等级上都做了细分,3个导演在讲述的中心都是围绕“惊悚”这个点,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截然不同。
由田蒙执导的第一个故事《附近的人》,表现惊悚恐怖的形式简单直接,粗暴见效。
4个大学时期游泳队的好闺蜜,在毕业时的一场大赛前,其中一个游泳成绩最好的女孩离奇溺水死亡。
故事就是围绕这个女孩的死亡而展开,到底是姐妹之间因为成绩竞争的厮杀致死,还是另有其人故意为之,是这个故事的中心悬念。
但影片用极具表现力的形式,女尸、血腥、暴力、尖叫等一些列惊悚电影中常见的场景以及特效在不停的渲染着气氛,始终制造着恐怖的效力,让人不禁为之一振。
比起第一个故事,由咸旭初执导的第二个故事《摇一摇》在表现恐怖惊悚的形式上,明显就要含蓄的多,以悬疑以及神秘案件的形式制造惊悚的氛围,不失为另一种惊悚片的拍摄手法。
第二个故事其实是围绕着一个案件来表现的,本是一个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美女雕塑家,但她内心中却充满对于男人的恨意,表面上利用自己雕塑家的身份伪装,其实是个疯狂的杀人狂魔。
在她工作的秘密工厂中,在分批的肢解、虐杀着一个个被她勾引过来的男人,把这些惨不忍睹、面目全非的男人肢解后再做成一件件真实、生动的雕塑品。
用变态,极具重口味的形式表现着残缺的人性构成的悬疑惊悚因素,不得不说看过之后,心有余悸。
第三个故事《漂流瓶》,是期待已久的叶伟民导演执导的,它与前两个故事相比,从明星阵容的可看性到导演对于故事的构思以及结构的调节来说,是整部电影三个故事中完成最好的一个。
故事的逻辑性颇强,而在表现惊悚的形式上用的是深入人心的方式,就是直接探讨人性内心的。
故事的发生地也有别于前两部,发生在香港,李治廷和文咏珊领衔出演。
其实它讲述的就是人性中贪婪、奢望的寓言故事,用直击人性对于利益以及贪欲背后的思考,来营造出富有港式惊悚片,表面深沉内心不寒而栗的观感。
其实,香港的惊悚电影早就有了成熟而丰富的套路,但在内地的电影院线上映,又要面临诸多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的创作有如戴着镣铐跳舞。
比如本故事中的重要角色鬼婆,若在纯粹的香港惊悚片中就一定要有更多的表演,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刺激,但回到这部电影中,导演对她的使用浅尝辙止,只使之成为一个情节和情绪转换中的连接人物,但与此同时,电影将爱情线进行了放大,亦能冲淡全片的惊悚和恐怖色彩,至少李治廷和文咏珊这一对金童玉女的组合还是非常可人的,未来可期哦。
对于以往的恐怖惊悚电影来说,剧本创作的苛刻条件,以及表现形式上的严格要求,其实是给这种恐怖惊悚类型片以足够的难度以及打击。
涉及范围有着严格的要求,情节合理外加结构缜密也是对于这种电影的基本要求。
所以其他恐怖惊悚类电影,一个故事创作起来就已经相当费劲了,而这部《怪谈》却不惜辛劳的一下子做了三个,诚意之作足以见得了,我相信这三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以及恐怖的表现形式的作品,总有一款适合你。
文/公元187490年代,港产片曾经一度盛行三段式鬼片。
这类恐怖片的模式是由短小精悍的故事组合在一起,它们单独来看,撑不起一部长片的故事长度,但30分钟里又可以做得足够有趣精彩,所以便以合集的形式来推出。
有的可能彼此之间故事有一些联系,例如《阴阳路》,人物关系有那么一点承上启下的意思;有的则是围绕一个大主题来,发生在同一个地点,例如《Office有鬼》;有的则是故事之间毫无关系,靠某个事件来进行串联,例如《怪谈协会》。
而国外也有这种拼盘式惊悚片,甚至还有像《26种死法》这种把几十个短片堆在一块儿的做法,实在是丧心病狂。
新世纪以后,港产片里的恐怖题材变得少了,《阴阳路》系列拍了十多集,最后几集没了古天乐,质量惨淡得不忍直视,甚至连胶片都不用了,拿劣质DV来拍摄。
而备受好评的《怪谈协会》却一直没有续集,让人挂念那个把主席宰来吃了的可怖协会究竟后来会员们都怎么样了……文隽和叶伟民这个组合这次利用《怪谈》重拾港产片的经典题材,倒有几分趣味在其中。
“怪谈”本是日本热衷的都市传说,他们的《怪谈新耳袋》长盛不衰,让我也追了许久;港产片舶来后,注重“怪”字,又结合了香港本土文化于其中,饶有趣味,例如《怪谈协会》里“四不像”就是一个典型的香港式怪谈;而这次的新版《怪谈》,故事不仅仅发生在香港,前两个故事有了内地的背景,再加上三个故事均已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为题,以《摇一摇》《附近的人》和《漂流瓶》展开了三段新怪谈。
其实目前的国内审核环境严苛,想把真正的怪谈搬过来难度较大,别的不说,就算翻拍一次《怪谈协会》,恐怕通过广电总局审核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文隽之前在内地折腾了好几部恐怖片,《绣花鞋》《京城81号》等等,总算是一步步摸清楚了在内地拍这类恐怖片的脉门,这次用《怪谈》,走的也是同一种路数——吓人,不吓鬼。
无论是日本还是港产的怪谈,其本质还是利用了在当下都市里生活的人们,于钢筋水泥里的一种疏离感来制造恐惧。
就像第三个故事《漂流瓶》那样,李治廷扮演的上班族每天被上司折磨,被同事利用,被工作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却在夜路上偶遇一个烧红纸的龙婆,怀揣着那几张心愿纸,一群朋友有说有笑的写下心愿烧掉,却接二连三的死于非命……这个故事里,传统黄大仙式的“有求必应”和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结合到一起,却在教育观众不要贪便宜,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
从古时候的《聊斋》到今时今日的恐怖片,从过去的乡村怪异志到现在的都市传说,人类的恐惧病患了上千年,方兴未艾;未来当广电总局彻底放开审核的时候,我相信无数个跟《怪谈》一样的恐怖片都会涌现出来。
文/满囤儿由于内地审查制度限制颇多,不少电影人在创作恐怖题材的时候,会考虑尝试短片集的方式。
倒不是因为短片更容易创作,而是可以利用短片之间的嵌套,让前一个短片能回避一点儿风险是一点儿。
《怪谈》也是一个短片集,由三个短片组成《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
OMG,这不都是智能手机时代的特产吗?
看来在顾长卫把文艺爱情带入微时代后,另一领域的名导叶伟民也要把恐怖惊悚带入微时代了呀。
《怪谈》会定义“微恐”吗?
从时长上来看,短片的确有“微”的感觉。
我在编剧惊悚长片的时候,很大的一个工作量通常都放在了如何设计几个主人公遇到恐怖事件的先后顺序上。
可是在微恐界,不需要那么多人接二连三的遇险。
只需要一个人死掉就足以了。
比如《怪谈》中的第一个故事《附近的人》里,死掉的只是一个女孩儿,可是另外三个女孩儿却在泳池更衣室里一口气经历了将近20分钟的“恐怖”。
头七、鬼复仇、鬼上身、凶手的崩溃,都集中在了这一大场戏。
凝练、节奏快、气氛窒息,成为了“微恐”的一大特征。
就像顾长卫的“微爱”节奏达到了网络剧一般,《怪谈》也通过短片集的方式让局部的恐怖氛围达到了相当高的密度。
由于短片之间可以进行嵌套,“微恐”也许可以设计得更狠一点儿。
尽管还是没能出现真鬼,但是《怪谈》第二个故事《摇一摇》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审查的红线实现了小小的越界。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还有内地青春惊悚片的那种香艳气质,那么这第二个故事更接近好莱坞杀人魔惊悚片的残暴。
从内容上说,凶手的杀人动机极其阴冷,完全脱离了社会主义倡导的三观。
这么极端的思想,广电能放心扔到影院里荼毒老百姓心灵吗?
哈哈哈,好在这是第三个故事中的电影片段,姑且放一马吧。
随之而来,第二段故事的视觉表现也大胆起来。
断肢、刑具、鲜血,这些可以与血腥&暴力划上等号的视觉影像,在这个段落里充斥银幕。
《怪谈》已经开始刺激观众的直观神经咯。
既然要渐入鬼境,那么第三段故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保证效果,这最后的《漂流瓶》是叶伟民亲自出手执导,带着浓郁的港产恐怖片的气质。
尤其是港产恐怖片标志性角色“龙婆”的代言人罗兰出场,瞬间就打响了招牌。
泰国恐怖片多涉及宗教、日本恐怖片多涉及诅咒、韩国恐怖片多涉及相爱相杀、欧美恐怖片多涉及连环杀人魔,香港的恐怖片则多涉及民风民俗,往往有一种摆脱不掉的悲剧色彩。
通过前两个故事的铺垫,叶伟民的《漂流瓶》无论是主演阵容,还是场景特效,都把《怪谈》推向高潮。
能让人心想事成的许愿纸,看上去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东西。
可是看到为之付出的代价,你还期待自己写在纸上的许愿成真吗?
当你动了妄念的那一刻,你已堕入鬼境。。。。。。
一年四季看近百部电影,其中惊悚、恐怖片看得最多,国产的恐怖片尤其多。
虽然有审查制度限,鬼片几乎真的变了鬼,消失的无影无踪,但电影人们的不断努力,还是能让我们对国产恐怖片充满了希望。
特别是2014年文隽跟叶伟民联手打造的《京城81号》,刷新了华语恐怖片票房记录,让恐怖惊悚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月23日,由文隽跟叶伟民两位老搭档联合内地新晋导演田蒙和咸旭初共同执导的恐怖惊悚电影《怪谈》上映,再一次在电影院里把我吓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怪谈》其实就是谈怪,无非也就是谈鬼怪。
鬼怪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聊斋》就是一部优秀的著作,并被多次搬上荧屏、银幕,但鬼怪通通变成了妖怪,只不过碍于国产电影的审查制度,鬼都不见了,所以我们也只能谈谈怪了。
《怪谈》这部影片由三段故事组成,并分别由三位导演执导,以微信中常见“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三个功能为主线,引出三段诡异的怪事。
题材紧贴时代,让人新鲜感十足,同时也给低头族敲响了警钟,危险是无处不在的。
虽然电影里没了鬼,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气场、氛围,可以说讲故事的氛围也可以比故事本身的内容更精彩。
不得不说《怪谈》是一部极精致的国产恐怖惊悚电影,不管你是日韩恐怖片的忠实粉,还是欧美恐怖片爱好者,或是港式恐怖片的死忠,《怪谈》这一部电影都能满足你。
第一节《附近的人》偏日韩范儿,朱珠、冯文娟、杨洋、施予霏四位美女,深夜在游泳馆里上演一场闺蜜撕逼大战。
虽然故事比较简单,但看得出导演和编剧的用心,头七、鬼复仇、鬼上身等恐怖元素让人不寒而栗。
剧情的反转还是蛮有看点的,特别是黄明的“鬼上身”,演绎的十分到位,让表演和整体氛围拉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紧张感和刺激感都足够。
第二节《摇一摇》讲述的是一起艺术家杀人事件,走的是欧美恐怖路线,残暴程度直逼好莱坞杀人狂魔大片。
虽然没有血肉模糊的重口味,但在破旧的废弃工厂里,各种光怪陆离的雕塑以及残肢半成品,再加上SM工具、火炉、面具杀手,环境与气氛都相当的恐怖,杀人动机和手段直逼美式B级片。
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她也是一个曾遭遇抛弃、背叛受过伤的女人,《恐怖蜡像馆》的意思,美式B级片的套路结合,还有的环境氛围,猎杀感很强烈。
当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全知全能的警察是有点煞风景,邪不胜正的结局也让人只能呵呵,香艳的猎杀过程和逃亡的过程都紧迫感十足。
第三节《漂流瓶》是全片中最长的一节,也是我觉得最好看的一个。
这部由叶伟民亲自执导,走的是港式恐怖片的路线。
无论是主演阵容,还是场景特效,都堪称神来之笔。
影片由青春偶像李治廷和文咏珊主演,颜值绝对爆棚。
六张许愿纸,断送了五个人的性命,片中的各种死法只是有一点恐怖的,最令人恐怖的还是龙婆罗兰的回归,躲在阴暗恐怖的街角烧着许愿纸的罗兰没有太多的台词,但只要她出现在镜头前便可以让人不寒而栗,不愧是港产惊悚的招牌式人物,的确能引起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这部电影稍加修饰便可以改成一部独立影片,罗兰也会更好的发挥空间。
整休来说故事的串联还是比较合理的,相比以往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没有剧情用爱情来凑的电影相比,这部影片的三段故事都是直奔主题,没有任何的拖沓感。
在这个电影里内容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 讲故事的气氛和方式远比故事本身更加精彩。
《怪谈》是个拼盘,三段故事,三位导演,三种风格迥异的惊悚。
第一个故事《摇一摇》是个姐妹撕逼的故事,玩的是密室游戏,卖的是女色。
校游泳队的四位美女本形同姐妹,但因身世背景和利益出路各怀鬼胎。
姐妹之一命丧泳池,回魂夜三位姐妹前来祭奠,“四人”的重聚拉开恐怖之夜。
故事人物集中,四位美女外加一个管理员帅哥,空间除了泳池就是女更衣间。
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外加一个死亡悬疑的解扣,就是《摇一摇》的全部。
导演田蒙此前拍过《倔强的萝卜》,这次对这个密室故事显得办法不多,除了意图卖弄四位美女的长腿和隐约酥胸,就只剩下一惊一乍的传统惊悚手段。
以女色为卖点的小惊悚去年有过《女生宿舍》的溃败,连齐逼小短裙最后都不过徒增骂名,这几位颜值平平的小美女更加显得庸俗。
第二个故事《附近的人》是个文艺青年约炮故事,走的偷窥线路,玩的是杀戮游戏。
吕聿来化身的苦逼文艺青年暂住艺术村等人,寂寞难耐的他借着镜头偷窥时偶然发现,手机“附近的人”里那枚女子就住在窗口下方的宅院里,而且还是个功成名就的文艺熟女。
通过接触文艺青年发现,这位迷人的熟女艺术家不仅话语个性,作品风格和创作手段更加诡异。
故事中的偷窥者与被偷窥者都在“狩猎”,而猎人与猎物之间瞬间转化,荷尔蒙的诱惑演绎成杀戮游戏。
这部分故事由咸旭初操刀,影像和叙事颇有点新意,有一定的实验风格,且完成度颇高。
第三个故事《漂流瓶》是关于人性贪欲的寓言,人的欲望被突然具象化时,惊悚也就纷至沓来。
故事发生在功利的香港职场,围绕着李治廷饰演的惊悚片后期剪辑师展开,他周遭的人不是色字当头就是利益熏心。
通过罗兰饰演的诡异婆婆给的六张许愿纸,剪辑师五位朋友的欲望突然变成现实,悲剧也接踵而至。
这部分故事由《人在囧途》导演叶伟民操刀,典型的港人、港地的港式惊悚。
而在惊悚之外,叶伟民还以不乏对功利商业社会的揶揄,故事惊悚与温暖均具,评判与文艺兼顾,并在回环的结构中留下悬念与回味,是三个故事中最好的一段。
《怪谈》之名日本导演小林正树用过,他从小泉云八的古典名作《日本名作》中抽取了《黑发》《雪女》《无耳芳一》和《茶碗》四个荒诞而神秘的小故事进行再创作,影片惊悚而唯美,获得1965年戛纳金棕榈和196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获得戛纳评审团特别奖。
中国《怪谈》并非日本《怪谈》的山寨,而这种的借用并无不可,因为小泉云八的原著本也取材于中国及日本民间传说,是中国的志怪小说的延伸。
《怪谈》涉猎的三个故事均锁定当下,且与微信的三种功能有关,这种主题性使得影片类如系列微电影《微博有鬼》的大电影合集。
【2015年1月25日《京华时报》】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好朋友是杨洋的粉丝,说实话对国产恐怖片真心没什么期待。
或许是期待值太低,所以看完之后居然觉着还可以。
最起码故事还是比较新颖的。
而且这种三个小故事组成一部电影的形式感觉比较好,避免了国产恐怖片剧情拖沓、俗套的缺点。
我比较喜欢最后一个故事,毕竟叶伟民导演的,还是能很明显的看出与前两个故事的差距,有种港片的感觉。
这是第二次本人去电影院去看恐怖片,实话实说是为了某位明星去看。
这是国产电影,所以当你看完整部的时候不要说不惊悚,不害怕之类的如果你没有被某一故事中的画面吓到我只能说你可以试试晚上去墓园偷吃贡品了。
电影结构在国内恐怖片上的突破还是蛮大的,由手机作为线索过渡串联了三个故事。
具体内容当然要各位看官去自己瞅瞅了,对于手机作为过渡是僵硬还是自然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们对于国产恐怖片最大的期待肯定是突破突破了,可我们最最亲爱的总局是不会允许一个尺度,如果你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去看当然肯定你愿意买单了,如果你为了刺激的话我不如建议你去在乱葬岗玩野战,或者你是为了感受氛围可以考虑给电影4星。
还有关于故事安排的合理性,总结就是跳跃的矛盾,不知道三个导演是否沟通过竟然幅度这么大。
到底是地域还是空间还是时间你最起码给本人一个提示吧,或许是我太蠢了!
你刚刚揭秘了第一个故事内容是杀手心理还是人性自私,姐妹撕逼到底重点在哪里?
不得不佩服黄明演的被鬼上身,估计又有一批妹子自愧不如了吧。
还有三姐妹那么快的故事发展,我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记住,以至于到最后只记得杨洋在病床照顾黄明,还有那个嘴边长痣的女生感慨的几声,这个到底是说明了什么道理啊?
第二个故事警察跟踪着男主角为什么不阻止水泥倒下来弄死了姚一呢,我很好奇警察是不是很想让姚一去死呢?
李治廷的是一场噩梦引发的琼瑶言情唯一的吻戏,很可惜那个贵婆婆的出现了,只是几个镜头这还是鬼片吗?
剧情太过于简单了,是为了突出氛围而忘记之前的铺垫,搞得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只记住老人几个镜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发生这些故事呢?
不得不夸奖一句片方的节俭,效仿笔仙请新演员来节省片酬是想投资到特技上吗?
可惜了特技也是二三线水平。
整个电影就记住了杨洋的长发美腿,李治廷小鲜肉秒变大叔,tvb艺人酱油出场。
使徒行者好歹也是男一的跟班啊,在这个电影里面竟然牺牲这么快!
总之希望以后总局能不能审核松点,让我们能够完全去感受一次正儿八经的大陆惊悚片
文/田金双每个人都不止一张面孔,不同的情境下会出现不同的面孔。
当你自以为见到了对方真心时,却不知对方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于是言及微信背后的惊悚话题,《怪谈》来了。
也倒是,微信时代,谁心中没有一个凶险的鬼故事呢?
由文隽监制,叶伟民、田蒙、咸旭初联合指导的《怪谈》是一部有关微信时代的惊悚片。
这部电影总共囊括了三个故事:“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
当然,故事很凶险,步步迷局,暗藏杀机,险象环生。
但是,如若你看过该片破解真相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怪谈》中的三个故事拥有一个共有的主题:人性的贪欲。
“附近的人”这则发生在懵懂的大学校园,一所高校中的女游泳健将在游泳池中遇难身亡,身上没有明显的谋杀痕迹。
然而,这起事件背后似乎隐藏了太多无法破解的秘密。
几个好姐妹连夜赶去祭拜死去的好姐妹,灾难开始降临。
在惊悚的音效中,导演不断地让观众猜测这起鬼故事中的谜底,而在故事结尾那一刻,人们才陡然发现结果令人骇然。
却原来,真正让人恐怖的不仅仅是凶险的鬼故事,更多的还是人性的贪欲。
至此,借由当事人的台词,创作者亦不急不缓地道出了影片所要表达的精神主题:“如果你想去害人,就连阳光下的浮尘都可以让人毙命!
”人性若此,果然不谬。
相比第一个故事中精心营造的恐怖音效,《怪谈》中“摇一摇”这则故事则有些暴力倾向,在情节推进中有预谋地将惊悚气氛推向高潮。
影片中,一个具有偷窥气质的画家因为迷恋住在对面的美女雕塑家,意欲接近对方,然后一直未能成行。
孰料,有一天,这个高冷的美女邀请他到家里共进晚餐之后,二人驱车赶往郊外的工作室。
随之,让画家毛骨悚然心慌慌的是:这个女人背后有着太多无法破解的秘密:女雕塑家的作品背后似乎隐藏着一具具曾经鲜活的生命。
在影片中,美女雕塑家恶狠狠地说出的那句“当艺术家不如当艺术品”更是让人毛骨悚然毛发倒立。
可见,一但人贪欲过大,如若一不小心着了魔道的话,贪欲就会毫不犹豫地吞噬人性。
相比前两则故事,“漂流瓶”堪称《怪谈》中最经典的惊悚故事:一个被生活折腾得无力的电影剪辑师有一天在船上遇到一位漂亮的美女,而后,他发现这个美女原来是自己的新同事。
有一天,剪辑师无意中遇到一位长相怪异躲在阴暗恐怖的街角默默帮人烧许愿纸的老婆婆,婆婆送给他几张许愿纸。
随后,几位许愿的同事纷纷达成所愿,要么升职要么发财,但随之而来的,同事一个接一个相继离奇地死去。
男人公也陷入疯狂之境,对自己的经历一次又一次地产生怀疑。
值得一提的是,《怪谈》中“漂流瓶”这个单元中有着更发人深省的台词:先是女主角大声质问疯狂的电影剪辑师:“生活不是恐怖片,你阳光一点好吗?
”这句话让整个故事像梦又像一次对现实生活的精神隐喻。
而后,美女同事又目光流动意味意长地问男主人公:“你说到底是电影恐怖,还是现实恐怖呢?
”此语一出,瞬间道出《怪谈》背后所要传达的命题:其实凶险的不仅电影,还有生活本身。
当然,这种表述方式似乎也与佛教中“贪欲无止导引生人道,众生历尽难忍灾贫苦”这一“六道轮回”的思想不谋而合。
其实,在众人添上许愿纸内心动了妄念那一刻,孰不知其实自己早已堕落入鬼境难以自拔。
不过,所幸的是,影片最后,走出内心阴影的男主角终于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走上前去对美女说:“我梦见过你?
”“你梦见过我,那你现在睡醒了吗?
”不得不说,导演在影片中设计的这句台词玩得干净、漂亮,一语道出人生的本质。
其实,现实就是一场梦,你我都是生活在梦境中的那个人,只不过,有些人刚刚醒来,更多人还在酣然沉醒中迷醉。
佛法谒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简言之,《怪谈》说的是故事,谈的是人性,表的还是佛法。
2014年,文隽跟叶伟民联手打造的《京城81号》创造华语惊悚片票房新记录。
这说明在华语电影类型片的市场上,惊悚片并非是小众电影,在保证精良的制作跟出色的班底及具备说服力的故事基础上,完全有成为主流类型片的潜质。
新年伊始,老搭档再度联手,以老带新的形式,联合内地新晋导演 田蒙和咸旭初共同执导一部三段式惊悚电影《怪谈》,这部以手机微信中常见“附近的人”“摇一摇”跟“漂流瓶”等功能为载体个主题的电影将于1月23日登陆内地院线。
不管你是欧美恐怖片爱好者,还是日韩惊悚片的忠实拥趸,或者港式恐怖片的死忠,《怪谈》都将满足你一颗一探究竟的猎奇心。
众所周知,欧美惊悚片主要靠光怪陆离的色彩渲染跟紧追不舍的血腥场面吸引观众,而日韩电影擅长营造气氛,利用音乐及狭小空间提升观众荷尔蒙,港式恐怖片则更善于结合本土习俗,什么头七、还魂、许愿纸等等,总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跟习惯,让观众于无声处吓一跳。
田萌导演的《附近的人》 作为第一段故事,显然走的是日韩惊悚片的路子,平日里亲密无间的四个闺蜜,随着毕业临近,其中一个姐妹的意外身亡将维持四年的姐妹情推向扑朔迷离的深渊。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四个女人就成了撕逼的标准配置。
谁比谁的家庭出身好,谁比谁的人生际遇强,谁比谁长得好看,谁更受老师的宠爱......这些撕逼理由简直信手拈来。
这段故事的重点是亡魂索命,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从起初怀疑一个,到另一个,再到第三个......最后竟然应验一句老话:女人的心思你别猜,因为到最后,谁都无法清白的从这个香消玉殒的亡魂身边走开。
第二段由咸旭初执导的《摇一摇》则是十足的欧美恐怖片风格。
从日韩惊悚的胆战心惊到欧美恐怖的张皇失措,影片并未给观众太多的心理准备时间。
一个落魄的男画家阴差阳错的开始“偷窥”一个名声大噪的女雕塑家,从网络偶遇到暗生情愫再到发现其蛇蝎毒妇的真面目,一路追杀,一路逃亡,而最后脱下面具的凶手真面目更是令男主角瞠目结舌。
虽说受限于政策未能一路黑到底的风格多少让人有点意犹未尽,不过看完这段还是不由的让人对人体雕塑产生神圣的畏惧感。
叶伟民亲自执导,李治廷跟文咏珊主演的《漂流瓶》开场就是十足的港式恐怖片套路。
别的不说,就罗兰一个人坐在夜幕下路边烧纸这个场景已够很多人喝一壶,再加上之后类似《死神来了》的剧情套路,简直让人对李治廷的生死提心吊胆。
而最为关键也是李治廷百思不得其解的仍旧是文咏珊的心思是否跟自己不谋而合。
爱情依旧是个难题,而对于李治廷来说,猜不猜的到跟能不能活下去同样重要。
三段式的惊悚故事,其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很重要一点是关于女人心思的揣摩。
所谓女人心海底针,猜来猜去如果猜不明白,被这根针扎伤了,现实惊悚程度远远大于电影。
拍的还是支离破碎
第一和第二个故事都是纯狗屎,可以直接跳过。第三个故事是典型港式恐怖片,虽然故事也很一般,拍得也不怎么样,放在像《怪谈协会》,《阴阳路》这种分段式经典作品中里会很拉胯,但放在本片中就是拔高全片水平的存在。文咏珊绝对是我人生中见过最漂亮的女人之一。
啥玩意神神叨叨的,片头片尾的暗示结果和手机屁关系没有。闺蜜凶杀,画家蜡像馆,炒各色冷饭。没有好剧本就多接触接触生活,搞这些段子合集有啥意思。
不把大陆恐怖片当恐怖片看的话,这部片还是不错的。另外问一句:微信赞助了多少钱?
分段式故事,每个质量都还不错
选角很好,都是帅哥美女,情节不白痴,不是突然智商上线然后开始反击,而且快速做出反应,电影里的尔虞我诈,阴暗面也很有意思,非常不错的片子,分数这么低太不公平了!!!
其实我觉得还蛮好看的,不知道为撒说烂片,情节还蛮有意思的
最后一个故事比较惊喜惊吓,给国产恐怖片加多一星
反正被吓到了
因为限制问题,除了第二个故事以外,都拍得委屈死了,第一个故事好像硬伤太重了。
第一个靠尖叫吓唬人,零分。第二个靠黑夜吓唬人,零分,第三个靠李治廷,两星
就这样吧。国产恐怖片从未让我有过惊喜...
不像电影,很网大了
第三段《漂流瓶》有点意思,港式鬼片情怀
5分钟之内看完
很港
装神弄鬼最烦
一星给叶伟民,一星给文咏珊,可以直接跳过前两个五块钱成本的微电影直接看第三个
三部短片,串起剧中人的多舛命运。惊悚之余,不乏港式旧电影的温情
还🉑️的,第一部让我觉得有点吓人的国产恐怖片,给个4星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