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
متر 200,200 Meters,瞒天过界(台)
导演:安敏·纳耶费
主演:阿里·苏莱曼,安娜·乌特伯格,莫塔兹·马希斯,Lana Zreik,Gassan Abbas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土耳其,瑞典,约旦语言: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巴勒斯坦人穆斯塔法和他的妻子儿女住在隔离墙的两边,距离只有短短的二百米。迟迟拿不到工作许可的穆斯塔法只能等待亲人定期来访而无法履行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一天当听说儿子出了意外,穆斯塔法决定以走私的方式铤而走险;然而与一位喜欢拍纪录片的德国女孩等人的相遇却在悄然改变着穆斯塔法的内心。详细 >
又是一部讲巴以冲突隔阂的电影,居然盲买到了两部巴勒斯坦电影。这部叙述流畅许多,也对隔阂的感觉更深刻一点。年轻人拉米为了生计不惜偷渡打工甚至摔断了腿,他的故事我也挺感兴趣的。反而是女记者一对很莫名其妙。
#24th SIFF#历史问题下的百姓生活。
补标 看过忘记了,只记得那边的人都会好几种语言,为了生活哎
love and peace人类普世价值观
非常特殊环境下的情感
因为对背景了解不深 只有大概的了解 所以感触上还好 有几个过检查站的环节确实让人揪心和气氛紧张 / 感谢小程看完电影后给我讲述了一些巴以冲突的背景 愿世界和平
墙电影。一家人的灯火信号,把心灵选择给影像化了。当男主角反省并质问黑车路上的每个人,200米可能已经是理想化的,尚还看得见的心灵距离。
朴实无华,话题现实。作为介入者身份的德国女导演引出了不少有趣的话题,不过电影导演果然拍不出打碎相机这种残忍的情节…
当West Bank的父亲在自家阳台上亮起彩灯那一刻,由衷的感到温暖快乐,仿佛隔着隔离墙,也能共享团圆之乐,物理的隔离终极不能隔断亲人间的连接,男人的妈妈说的那些杂物大概都是从地道偷运进去的,也正是母子间的会心一笑就是对冰冷绵延的隔离墙最大的戏弄。此时,巴以冲突升级,几千条生命就此结束,他们可能有各种信仰和倾向,可是他们都有亲人和朋友,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有着普世的道德观,都是一些“好人”杀死另一些“好人”,一边的爸爸仇恨另一边的爸爸,一边的儿子憎恨另一边的儿子。不管世界乱成什么样,关注自己,保护家人。
配乐蛮好,也许是换了坚果j10s后的音效改善。。。
#2021 SIFF 这已经是我今年上半年看的第三部巴以题材的电影了,很巧合。每一部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这两个国家现状的不满,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一部是通过家庭,两间直线距离只有200米的房子,但却恰巧在两个国家,中间隔了一道高墙,无法简单的见面,叙述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纠结。并通过一段公路片式的情节,让电影达到高潮,一辆汽车能让三中语言共存,为什么一个城市却不能让一个好好家庭团聚?
#5th阿拉伯影评人奖# 2020威尼斯日第九部-巴勒斯坦申奥片。7分,观感不错,然而多这半星还是给不出手。找的这个咫尺天涯的切入点挺好的,不过剧作过分借重巧合了……真正比较触动人的是天没亮就得排队过关谋生活的那群人,而不是这个要拼命说服自己才能吃下的故事(虽说编剧技术真的不错)。
Se-Fi-Te-Ni (Se-Ni)(Fi-Te)
民族主义该死,大国沙文主义该死。
世界上最遥远的200米。隔绝了家庭、民族、国家的墙,割不断爱和亲情的灯光。心酸中带着一丝温暖…
“平衡是一种艺术” 没拍出牵绊感与紧张感,平平无奇,就跟我的这次上影节之旅一样。24th SIFF最后一部。
巴勒斯坦人穆斯塔法的妻兒都生活在以色列境內,一堵鋼筋水泥高牆將他與家人分隔兩地;雖近在咫尺,卻如遠在天邊。他本人並無強烈的政治傾向,而與他同行偷渡前往以色列的一對男女則是巴以衝突的種族信念者,一明一暗,一路的緊張因此展開。本片讓我多少看到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生活實況,沒有想像中的槍林彈雨,畢竟人民為了溫飽還是得謀生。其實,巴以原來都是古代的閃族人,卻因宗教信仰而分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细节里有很多没看懂的情绪找一些纪录片补补背景知识先SIFF 2021.6.20
团结起来,阿拉伯兄弟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