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尽头

Poesía sin fin,无尽诗篇(港),欢迎来到诗乐园(台),诗无止境,Endless Poetry

主演:亚当·佐杜洛夫斯基,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莱安德鲁·托布,帕梅拉·弗洛雷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Jeremias Herskovits,Julia Avendaño,Bastián Bodenhöfer,卡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日本,法国,英国语言: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年份:2016

《诗无尽头》剧照

诗无尽头 剧照 NO.1诗无尽头 剧照 NO.2诗无尽头 剧照 NO.3诗无尽头 剧照 NO.4诗无尽头 剧照 NO.5诗无尽头 剧照 NO.6诗无尽头 剧照 NO.13诗无尽头 剧照 NO.14诗无尽头 剧照 NO.15诗无尽头 剧照 NO.16诗无尽头 剧照 NO.17诗无尽头 剧照 NO.18诗无尽头 剧照 NO.19诗无尽头 剧照 NO.20

《诗无尽头》剧情介绍

《诗无尽头》长篇影评

 1 ) 一瓶诗的高度酒

被约翰·列侬奉为CULT大神的智利裔电影人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自传电影,是他五部个人传记片计划的第二部,拍摄时年86岁,期待老而弥坚的老导演得偿所愿。

除了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他还是诗人(斜杠作家/画家/作曲家/漫画作者……)凭着诗,他酿造了一瓶诗的高度酒,烈焰浓情、放肆奔放、漫无节制,别人能放进三部电影的意象被他像油彩一样挤按在一张画布上滚淌奔涌。

接续上一部《现实之舞》的童年回忆,《诗》进入了青春期,相较于他那些石破天惊,惟恐天下不乱的前作,你可以从这部晚作,从他有话绝不好好说的嚣张,从他高举高打的超现实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教挑衅的邪典疯魔中读出许多温柔的好意。

在电影中,他让一双儿子饰演父亲及年轻的自己,他本人则不断俯冲进电影,去捡拾破碎的自己,扭转父母的命运和抚平家族的伤痕——他以与缪斯女诗人的无性爱情来慰藉母亲被婚内强奸后产下自己的无尽恨意(两个女人由同一位女演员扮演);让母亲全程用歌唱代替说话追悼她年纪轻轻就被迫嫁作人妇而破灭的歌剧梦;设定自己向父亲大声咆哮“我不是同志,我只是拥有一颗诗人的心”的场景,来解脱自己被父亲认定天下艺术家和诗人全是玻璃的断言而造成的一辈子的恐同焦虑;在片尾父亲暴力阻止他去往巴黎的永别之际,老佐杜现身劝告小佐杜拥抱此后再也不见的父亲,并递上剃刀,除去充当父亲钢铁外壳的头发髭须,袒露真爱。

看来所谓的人生真谛其实就是活下去,活久见——只有“活久”,才能明心“见”性。

 2 ) 化妆课

同样平凡的场景却因为元素多而显得有趣一个赤身裸体的处女将用燃烧的蝴蝶为你照亮前路唱歌的母亲念诗的橘子皮负责递道具的黑衣人用象征与诗歌还有仪式来作为转折半只双手拥有健全的手可以拥抱你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行为主义诗人大脑是用来发问的心来给出答案用故事片的形式拍纪录片终于找到了不用旁白的《啊马克的》

 3 ) 诗到尽头

20世纪是激变的时代,文学在问什么是文学,绘画在问什么是绘画,音乐在问什么是音乐。

简而言之一句话,艺术陷入了自我困境。

绘画上由具象走向抽象,沿着印象主义脱实入虚的脉络,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等次第出场,走到抽象表现主义,已经从孤立的画作表现发展到强调创作者当下时点随机情绪的行动绘画,绘画和行为艺术的边界渐渐模糊。

音乐上由调性走向无调性,音乐不再以和谐为目的而探索更广阔的听觉的可能。

德彪西打破和声的功能性规则,勋伯格甚至摒弃调中心的原则,赋予十二音均等的地位,旋律派式微,反对动机重复犹如郑重宣言。

文学上浪漫反古典,现实反浪漫,一浪接一浪。

十九世纪是一个盛世,英国贡献王尔德,法国贡献波德莱尔,德国贡献尼采,俄罗斯贡献陀思妥耶夫斯基。

到二十世纪,现代反一切,却声势浩大,面目模糊。

美的边界必然走在扩大的进程里,在探索路径的浪潮里,先锋的可能是旗手也可能是灰烬。

艺术家是一项风险巨大的职业,对于向永恒宣战的人而言。

亚利桑德罗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要做一个诗人,可是诗的路走到尽头是什么?

亚利桑德罗反叛家庭的原因是想成为诗人而不想当医生,于是他出走,去艺术者之家寻找诗,来者听闻他是一个诗人便起立鼓掌。

鼓掌是对行为的称赞而没人关心作品何如。

于是他去虹膜咖啡馆寻找缪斯,缪斯以情欲控制他,直到他失去控制。

他出走遇到诗歌上的知音,以文学理念指导生活,“诗人,永不走弯路”,“诗人眼里无规则”,反对权威,涂黑聂鲁达的雕像,却与朋友的未婚妻越轨,在生活层面上深深伤害了友人。

他失意出走,遇到小丑,诗歌几乎等同于享乐派的哗众取宠。

他陷入自我的困境,面对被遗忘的深渊埋葬的恐惧,发出“出生即是死亡”的悲鸣。

在原生家庭里诗歌意味着贬义的敏感,这种敏感与懦弱,边缘,同性恋相关联。

在艺术者之家诗歌是行为艺术,一种即兴发挥。

在虹膜咖啡馆,诗歌是情欲的灰烬,一种副产品。

在朋友里,诗歌是为艺术而生活的介质。

至此揭露冲突的根源,艺术理念和常规生活之间注定有不可调解的矛盾。

从南美的狭长岛屿出发,他去争议的先锋巴黎寻找问题的答案。

过程按下不表,在年轻的扮演者和年老的导演同屏出现的时刻,导演给出一生探索所得到的答案。

青年的他穿着伊卡洛斯的戏服,绝望地砸碎镜子,失意地认为出生即死亡,死亡在众多死亡之中,在找到艺术的路前,艺术家永远面临被忘记的恐惧。

年老的他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你可超越一切,化身光彩夺目的蝴蝶,成为闪耀着纯粹光芒的生命。

尽管生命本身是个悲剧,但是总要尽力燃烧着活下去。

生命的悲剧是有情的人类对无情的宇宙的挣扎与反抗——徒劳无功,遗忘早晚会发生,“你改变不了世界”;人类应该具有超人精神,克服太人性的自我,”你要改变你自己“。

个人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就是个人主义,超脱性欲,财富,声名,社会关系的限制,乃至超越自我。

超人精神没有尽头,诗没有尽头。

我更愿意把传记电影看作一个成长故事。

亚利桑德罗的电影看似机巧繁多,象征主义过盛,但不过是掩人耳目,像一个小孩子炫耀玩具,但其实他总是在提出问题,尝试给问题一个答案,至少在思路上维持着孩子的直接和率真。

问题在《圣山》中就出现了,那时他提出关于永恒的一系列假设,然后一一否定,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个问题终于在耄耋之年得到了回答:通往永恒的,是闪耀着纯粹光芒的生命。

 4 ) 所谓热爱

//对这部电影评价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我秉持这样的观点:你说你热爱一个东西,比如诗歌(即便诗歌是所有艺术的王),那你的诗歌里就不应该只是:我要做诗人,我是一个诗人,我要把我的一切献给诗歌诗啊诗啊诗。

我更期待这样的态度:我热爱诗歌,所以我的诗歌里有我与我生活的宇宙,我爱诗歌,因为我热爱这个世界,革命动荡与浩劫,花蕊与菩提,都在我的诗里。

对于爱人的态度也一样,我很爱这个世界,我也很爱你(诗歌),你(诗歌或其他)是我爱这个世界的一个路径。

风格虽然很新奇,但诗人佐洛夫斯基使用的意像内在饱含的能量并不够巨大。

有的诗人自觉或者不自觉使用的词汇/质料就会有仿佛魔咒般的能力。

有个故事讲有个男孩读爱伦坡的著名的重复句“曰,那渡鸦‘永不再’”(“Quoth the Raven ‘Nevermore’”)时诱发了癫痫。

我读过某个人诗人读完神曲后写的短诗--我也能从那短诗中感受到神曲的力量。

还有一种正如奥登所说,诗人是使文字产生魔力的人,当他发现了真正有效的符咒时,便迫使不存在的事物进入存在了--create something new。

从这两点看,佐洛夫斯基也不能使人满意。

//最近喜欢的一个17岁小诗人刘佳茵:哀歌/情歌这里没有令人向往的溪流和树林矮木丛里出没的野猫和我们吃同样的东西同样节奏的生活比如在春夏夜晚发情同样在秋冬季互相拥抱找地方取暖而他们能领略音乐中某些我们不知道的成分可你我都不会羡慕我们满足现在我们有的一个足够宽敞干净的住所不需要露宿街头不差的三餐起居舒适一种无聊温馨的小康生活 我们拥有一些姑且称之为知识的东西(姑且称之为知识的东西!

我们拥有的够多可还远远不够不足矣稳定海平面增长的趋势甚或不足矣让一只将死的猫幸存不足矣稳定我们的心灵为那片矮木丛(我们的心啊为与一只猫之间的凝视赋予任何意义我现在怀疑一切稳固的建筑意识形态怀疑我正写下的这些象形文字它们为何表示现在他们表示的涵义原谅我我甚至怀疑你我的爱我确信爱存在我仅仅怀疑它存在的必要性我想它不过是人从混沌走向混沌这条苦难之路途中的一声悲鸣......(一声悲鸣!

即便如此,那株矮树丛每年抽出新枝每年猫儿们在其中生产或死去每天新生儿的呼号中储存生的信心每刻受苦者仍在歌唱它们喉头微弱的金色哀歌而当你我在拥抱中睡去又醒来又有一声如歌的悲鸣在时间不可逆的轨道里响起...但愿我们的悲鸣比任何人都更加坚定。

--虽然因为年轻对字句的掌控力不够,但她敏锐的心灵对某些东西却已经察觉到了--我就很喜欢。

//刘小姐致新生儿的歌 幸福,早晨的光,蒙蒙晨雾笼住你的脑袋,新生儿 玉露流转,你的心跳呼吸急促,生之渴催醒你, 苏醒的稀疏鸟雀啼鸣应和你——“生即嚎哭。

”你说。

唉请你嚎哭,请坚定你的声响,愿眼泪明亮你的眼睛 无泪的眼眶只是黯淡时间的铜钟总在却不永远响荡 愿你所生的片刻闪耀死神永恒的脊骨将在你的光中震悚。

“生即嚎哭”这一句太好了,首先是一个红脸婴儿刚出生那一刻尖锐的啼哭浮现在脑海,然后预示着人生画卷中无数个哀嚎的时刻--就非常的精确并且高度浓缩。

苏轼写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不识愁,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欲断魂,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如果不是遇到了过不去的坎,谁会去求神拜佛,靠自己发现靠不动了,才开始向某些事低头,这样无数的,生即嚎哭的时刻。

 5 ) 诗无尽头

你去了法国之后再也没见过他,他死时,你没掉一滴眼泪。

但在你的冷漠之下,你的心在说:爸爸,正因为你什么都没有没给我,你给了我一切。

因为你不爱我,你教会了我,爱是绝对的必需品。

因为否定上帝,你教会了我去珍爱生命。

我原谅你,杰米。

你给了他力量去,忍受这个世界,这个没有诗存在的世界。

认清你的爸爸,摘掉他的面具,他不是一个表象。

 6 ) 诗无尽头

画面的设计让我非常耐心的看了下去……让我最喜欢的片段也是最后佐度打算远走法国的时候,老年的佐度突然出现,对年轻的佐度说,你应该拥抱自己的父亲,从他的身上你也学到许多…戳中泪点……要远离家人,但不要忘了深爱家人。

远离是为了更好的忠于自己。

但爱永远不过时,特别是对家人朋友。

像天使一样的佐度在红色海洋中间的画面真的很美。

我喜欢这个电影🎬。

浪漫极致的浪漫🌹有时候在想人生到底是终极的浪漫还是终极的理智~浪漫会带给身边的人完美的爱,但它不持久。

理智会带给人持久,却缺乏诗意。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早年的哲学家就悟出来了。

多看书少吃饭

 7 ) 诗无尽头

牵着手狂奔的 天真去亲吻的 被掩埋自我 自缢的同性恋人纯洁如白鸽处女 共同构筑文字抵御世界的恋人 你切开皮肤渗出的鲜血 情欲翻涌 交融倒影失去镜中之我 沉寂的白衣爱人 剪掉的红发化为燃烧火焰后的灰烬一起既往无前横穿世界无视一切规则的诗人 为权威盖上白色裹尸布 重塑无名雕像蝴蝶不应该变成苍蝇 诗人不应该变成教授诗人 永别了 不紧不慢的死亡 蝴蝶翩跹 闪动纯粹生命之光

 8 ) 青少年的诗

虽然整个片子有点像纪录片略显平淡没特别多的戏剧成分,但是就像诗一样,每一个场景片段的设计都很潮流很前卫,我很喜欢,比如这酒吧,风格就相当鲜明,寓意颇丰。

看的非删减版的有字幕,完整版的没有字幕,不过好像不影响故事线的表达。

删减的快半小时也不失所望,呈现也很直接大胆,同时又不俗套,感觉有些拍起来也挺有难度的!

 9 ) 用碎片化的感动来记录观影时的思绪,这个诗歌已死的世界仍需一份热忱

电影这种直接不隐藏铺幕布的环节,甚至火车道具下的员工的脚都看到了。

怪诞又离谱。

后面发生什么都不会有什么震惊了。

————啊,草莓蛋糕啊!

————孩子,你说你读书也就算了,还念出来组啥呢。

————“好的,爸爸,我会只看生物书,然后成为伟大的医生。

”(笑)他们算不算笑场啊(捂嘴)————不被固执的眼光限制住自己的眼睛,看更广阔的世界,就该如此。

————场务和道具员工真就是小黑人啊,哈哈哈,还怪可爱的。

————追求音乐的妈妈被家庭孤立着,压抑的环境和氛围。

但是她仿佛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亚历桑德罗无法追求自己的热爱。

————啊,他们有种纯粹追求热爱的一切的热情。

哦,他们这是野兽派的热爱。

————确实魔幻。

————“我把恶魔出卖给了灵魂。

”————咖啡馆那缓慢的节奏以及单调的色彩,代表着一种无趣和乏味。

丑陋的男人是恶俗的欲望追求。

鲜活的多巴胺色系女人,桀骜的妆容,是灵魂的特立独行。

他遇到了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存在。

————他会追求自己的爱,将爱和追求附注到了女诗人身上,然后开始小偷小摸,开始背离自己的方向,甚至开始反抗和推开斯特拉。

那把握住他关键之处的手无法支撑他的梦想和诗的理想了。

————镜像理论,是指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意识称为镜像体验的理论。

电影精神学中,拉康提出诸如精神分析学的“主体”、人类现实的自然层面通过符号层面向文化方面的“转化”、“初始场景”、体现主体与形象关系的“想象”、体现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象征”等概念,并提出“镜像阶段”理论。

————当亚历桑德罗开始思考自己和斯特拉之间的镜像关系的时候,他就是觉醒了自我意识,独立且开始寻找自己的路。

或者更早,他从对着斯特拉说她其实和《毒蛇》中的人不同时,他已经开始能区分不同了。

滤镜和现实的不同,让他觉醒,让他沉沦,然后让他迷茫和疑惑。

最后,才能破茧成蝶的塑造自己的诗。

————忘年恋这段,他们的爱虽然没打过现实中的一些因素,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他们或许是纯粹的。

————哦,亚历桑德罗就是这么利用他得到的馈赠的。

他是在重塑期么,还是说自己已经封印了自己的那份追求呢?

————“希望有舌头之人,可以在真理之椅上坦白他的罪过”————“如果生命只有疯狂”“我的诗也一样,只是可见的黑暗”“我不过是破镜之后的虚无”————他没减少对诗的追求,可喜可贺。

————他进入恩里克·林房间的这段BGM舒缓且温柔。

是一种灵魂自然的流淌。

————有些感动,寻找理想和热爱的路上,总是会走些弯路,还好他没放弃。

————“你隐秘无形,他们无视于你这颗无暇美钻”“我所逃离的死亡,正慢跑在我的近旁”————“万物都会消亡,我们的灵魂也会消失。

没关系,梦也会消亡。

一点一点地,我们也溶于无形。

(嘶发出这种拟音的恩里克有些可爱)诗就像是飞鹰的影子,在大地上不留痕迹。

诗燃烧的时候便会达到完美。

”——恩里克·林————哈哈哈,俩憨憨,曲折地思考,径直地走路。

是吧。

诗是一种行为。

然后就搞起来了行为艺术吼?

————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是无罪的,按照别人的希冀活着,才是有罪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大脑问的问题,心会回答。

人生没有意义,你要活出来。

————小丑这段是一种滑稽自我披露。

去解析拆解一种虚无的罪恶。

讴歌生命,嘲笑自己,然后重新出发。

————去惩罚伤害,然后去原谅和接受爱。

和理想和纯粹和解。

现实端的崩坏,和梦想段的升华,对比的如此鲜明。

他甚至身披理想的星光。

大笑自己的遭遇和现实。

这是种勇敢或豁达吧。

他甚至和伙伴一起在废墟前跳起了舞。

————他解放了束缚,在妈妈的歌声中。

————然后开始了他的贯彻精神之路。

他越来越坚定了。

他们的自由灵魂是局限一隅的,而亚历桑德罗心存世界。

————他用了父亲教他的办法和态度去追求了自己的理想。

也反抗了企图阻挡自己寻求理想之路的父亲。

然后他剥离了表象。

然后和遗憾和解。

就算内心有着虚无的骷髅,但是他还是为自己的现实端赋予了翅膀。

这就是活着的意义,人生的意义。

————至此,结束。

魔幻么?

不。

现实么?

不。

只是在用一种方式在和自己对话罢了。

坚定的追寻,对遗憾的正视。

谢谢《诗无尽头》这部电影。

不过删减了好多镜头啊,感情和本能以及欲望的成分不足。

生与死的汇合,鲜活与焦虑的融合。

甚至是自我与镜我的对话。

删减的镜头,也让这份电影能传达的精神减少了一大半。

“我从未活过 ,我出生时已经死去。

死于众多死亡之中,直至死亡,然后腐烂。

” “我所有的记忆,终将归于虚无,我的言语,我的意识,我所有的一切,终将被遗忘的深渊淹没。

” “街道会消失,我的朋友们……这座城市、地球、月亮、太阳以及天上的点点繁星、整个宇宙” “该死的反射!

现在我该如何对待你投射给我的忧虑!

” “衰老,并不可耻,你可以超脱万物。

性、财富、名声,你也可以超脱自我,你会变成一只蝴蝶,光彩夺目!

一种闪耀着纯粹的光芒的生命。

“我学着如何存在,我学着如何去爱,我学着如何创造,我学着如何处世,世上所有的路,都是我的路,静心聆听,我听到全世界在哭泣。

”亚历桑德罗的传记,完成了自己和过去的自己的对话,也完成了小丑表演中自己和观众们的对话。

这部影片何尝不是他在对着观众袒露自己的追求和思想呢。

宛如影片中那个笑得苦涩的小丑诗人一般。

而亚当,作为亚历桑德罗的儿子,饰演了影片中亚历桑德罗的角色。

宛如命运的接力棒,也宛如是精神的传承,他融入自己父亲的一生,以艺术的形式去成为他。

真是种有些浪漫的父子对话。

 10 ) 人不轻狂枉少年

电影的开场让我以为这是一部晦涩的意识流作品,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我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更加深邃、魔幻,却又无比贴近现实。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史诗,也是一位诗人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最终忠实于自我的心灵独白。

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也让我在观影的每一个瞬间,都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故事的开端是父母带着亚历桑德罗前往一座小岛。

他的父母,是无数家庭中常见的模板:父亲强势、威严,母亲温柔、慈爱。

父亲,是这个家里的规则制定者,他代表着暴力、权威和界限。

他从不给予爱、情绪或支持,只有无尽的指令、要求和苛责。

他希望儿子能努力学习,成为人人尊敬的医生,以此实现自己的荣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用殴打、命令和禁止,剥夺亚历桑德罗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亚历桑德罗却是一个敏感而多情的诗人坯子,正如他的母亲一样。

母亲,是这个家庭中的一抹温暖亮色。

她代表着美好、浪漫和温柔。

在电影中,母亲的台词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美声唱法唱出来的,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为亚历桑德罗的诗人气质营造了完美的氛围。

歌剧是艺术,诗亦是艺术。

尽管母亲努力为儿子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庭,但她自己却并不被家庭认可。

她的贤惠、善良和孝顺,在家人的冷漠中显得微不足道。

她的家人可以无端扔掉她精心准备的蛋糕,让她在这个家庭中如同空气般透明,就像亚历桑德罗一样。

父亲的冷漠与暴力,母亲的无助和委屈,外婆家的排斥和无视,终于将这个隐忍的诗人彻底惹怒。

他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让他窒息的原生家庭。

人总要长大,长大就意味着要走出去闯荡,无论前方是荆棘密布还是康庄大道,成长总是需要迈出那一步。

亚历桑德罗离开了家,来到了艺术之家。

这里就像我们离开家乡,步入社会或进入大学一样,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

艺术之家里有画家、舞蹈家、钢琴家、彩绘家……各种各样的艺术家汇聚一堂,他们疯狂、癫狂,这里是初出茅庐之人渴望的天堂,也是亚历桑德罗梦寐以求的艺术之家。

之后亚历桑德罗遇到了爱情,她是一个自以为是、暴躁、嗜酒的红发女人。

在我看来,她象征着我们刚步入社会时所面临的各种诱惑:性、美色、酒精、混乱和无序。

这些诱惑如同毒品,给我们带来刺激和兴奋,让我们无法抗拒。

亚历桑德罗为了她,成为了小偷、酒鬼,甚至滥情之人。

他想要离开她,却又无法摆脱这些诱惑。

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我们总是对未曾经历的事充满渴望,而一旦经历过,又会觉得无趣和厌烦,但往往已经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然而,命运总是会在最黑暗的时刻给予我们一记重击。

亚历桑德罗的表弟之死,让他从短暂的沉沦中惊醒。

经历了爱情的迷失后,他终于遇到了知己的友情。

他遇到了恩里克,一个同样热爱诗歌的灵魂。

他们为了诗歌可以义无反顾地走到底,哪怕那是一条不允许有任何曲折的直路。

他们为了诗歌可以和全校师生作对,大闹课堂。

友情如同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照亮彼此的心灵。

然而,友情中也有背叛。

亚历桑德罗背叛了自己的挚友,睡了挚友的女朋友。

这或许是艺术世界中混乱与不堪的一面,但也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经历了窒息的亲情、无奈的爱情和破碎的友情后,亚历桑德罗彻底放飞了自己。

他不再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话语,成为了一个小丑,用最真实的方式表达自己。

在马戏团里,他向世人坦白了自己的丑事,发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癫狂过后是沉寂,沉寂意味着失去和沉沦。

他一心想要逃离的家,最终被一场大火烧毁。

他憎恨的一切化为乌有,而他并没有感到难过,反而开心地大笑,就像一个胜利者在宣泄自己的喜悦。

当他回到被烧毁的家时,唯一能找到并愿意带出来的,是母亲的紧身衣。

这件紧身衣曾经紧紧束缚着他的母亲,就像这个家曾经禁锢着他一样。

他放飞了这件紧身衣,就像放飞了自己。

他终于自由了。

混乱之后是沉淀,沉淀之后是重生。

亚历桑德罗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主题:做一个诗人。

为了诗歌,他愿意奉献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哪怕这个世界不会为他改变,他也要努力成为这个世界需要的诗人。

亚历桑德罗是幸运的,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后依然坚守初心。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它将意识流具象化,将魔幻虚无表象化。

它没有故作高深,而是充满了诚意。

它用一个诗人的成长史,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人生的丰富多彩和棱棱角角,人生中充满了各种诱惑、挫折、情感,只要我们坚守内心深处的热爱,就能在混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公众号:三横兰

《诗无尽头》短评

肆意汪洋的色彩,暗蓝如春光乍泄,猩红似瓜纳华托,耄耋之年不输蓬勃激情,在艺术中永生,在诗歌中驰骋。

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不认同它的“诗意” 但承认它的热情 至高无上的热情可以像佐杜 也可以是为情妇打苍蝇 一则来看杜可风的摄影 二则想看看自传会不会传授下他拍片都是怎么跟人说投钱的

8分钟前
  • Dalloway
  • 还行

佐氏一向自恋也不是一部两部的事了。感觉没有 现实之舞 好......不够癫狂,还是老了就变清新了?

12分钟前
  • Evilly ☣
  • 还行

Curzon Bloomsbury。在没有用特效的前提下,电影画面、场面调度和镜头内容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整体上也是很有气质的作品。但就是喜欢不起来。

13分钟前
  • 三十
  • 还行

奇奇怪怪的个人意识风格化片子

17分钟前
  • 聂鲁达的耳朵
  • 较差

byd还有续集

18分钟前
  • surplus-
  • 很差

《现实之舞》的延续。童年回忆,小丑与马戏团,大胸女人。这些元素很难不让人想起费里尼。但是,当一次又一次的荒诞叠加成文章,我该称它为诗歌,还是疯语?

19分钟前
  • 幸福的奶黄包
  • 还行

弃了…不喜欢的画风 叙事更是基本没有 艺术片之路有点难走

20分钟前
  • 爱与黑暗的J
  • 较差

影20182:诗是浪漫,是激情,是行动,是活着的心!每一个诗人都需要缪斯,有一群相似的朋友,才能让日常生活变得永恒和无常!导演87岁作品。

23分钟前
  • Timing
  • 推荐

佐老的脑洞世界和未尽之梦。非常放得开,非常假,非常有趣。特别后半段。生命的盛大和个体的孤寂是活着为见证的最纯粹的美,人就应该为呼吸的畅快而贪恋生命。上帝正在咏唱一首放浪形骸的歌,这就是生命之诗。控场是魔术,已经玩嗨,成为毕生注解。和重生之河气质接近,但更放浪更优雅。

28分钟前
  • 我不在这
  • 推荐

“在这早已分崩离析的世界/许多人在聆听/却不再有歌声/人们奉献一生/却没有丝毫功劳/比起我的步伐/我更关心我的足迹” 。直到看到这段即兴诗,才感觉佐杜洛夫斯基应该不是自恋,可能只是在回答人生的拷问。

32分钟前
  • Vincent‘s Ear
  • 还行

用男主爸爸那句“一群疯子”来概括这部电影再合适不过了。色彩绚丽,场景新颖,尺度惊人,剧情无趣,面具和骷髅的设定很有新意:多少人都是戴着面具一模一样的行尸走肉,就算没戴面具,外表上看起来不一样,骨子里的灵魂还是没有区别。艺术?诗?有用吗?能当饭吃吗?这个时代玩艺术的都被当成了疯子…

33分钟前
  • 长安目威
  • 还行

嘤嘤嘤 血压又下不来了

35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老爷子的自传续集。首先继续创作的精神有佳,但我感觉老爷子只擅长驾驭投资巨大的片子。。剧本和摄影都太过拘谨,另外美术方面主要是因为成本吧。念诗的桥段都很不诗意。。。

36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简直是导演的自传电影了。除了密度大以外,其他真是史诗级别,浪漫,绵密,才华横溢,当然还有充满自恋气息的诗句。父子齐上阵,天下无敌。这溢出天际的忧愁与哀伤,开始是告别,结尾是告别。“世间所有的路,都是我的路。”四星

41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推荐

离乡千万里,不忘少年时。佐杜回望少年时期自我的挣扎与觉醒,用魔幻的视觉包裹了如出一辙的内核。堂弟之吻令他有了性别觉醒,魔女之爱让他生出自我意识,直线之行使他感受人生觉悟,父子之别给他逃脱父权阴影的勇气。形形色色的人物或牵引他的阳具、或以血媾和、或用塔罗测算命运,带他探索人生疆界。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补遗。很热闹,但有点过分了。

45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唤起满满对圣地亚哥的回忆

50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还行

还好你这部电影有尽头。

55分钟前
  • 乌贼
  • 很差

endless narcissist 認為自己因不會寫故事所以能成為詩人絕對是個誤解。。感覺鼴鼠斯基從聖山開始一直對六十年代的viennese actionism情有獨鐘 這部簡直就是一位當代藝術發燒友的告白 儘管作品本身無論從電影或舞台劇或行為藝術的角度來觀賞都干的發荒 能將怪誕拍成教科書詩意拍成做作的導演也是奇特

60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