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100 Flowers Hidden Deep

主演:冯远征,耿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2

《百花深处》剧照

《百花深处》长篇影评

 1 ) 百花深处

电影《百花深处》讲述了一位“疯子”冯先生找搬家公司,搬他两进两出的大院子,但眼前却只有一片荒地和老槐树的故事,描绘了在时代变迁、快速发展的老北京城下物是人非的景象,以及传统文化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的苍凉无奈。

从片名寻场景。

导演陈凯歌用他一贯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的文化忧思展现它对于人和社会的永恒关注。

老槐树和漫天的荒凉土地被钢筋水泥丛林包围起来,展现的是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和信息化的科技创新相互形成矛盾的一面。

《百花深处》不仅仅是电影的名字,还是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场景,不禁让我想到了陈凯歌所执导的另一部电影《朱辛庄》,也只是单纯的一个地理称谓而被赋予了社会性的意义,将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意义寄托在这个场景,充满了无限的象征意义。

从台词诉人物。

通过电影的台词,观众们从演员最基本的对话之中,了解到陈凯歌所想表达的场景,慢慢展现的是一幅处于时代变迁下新旧相互交叉的社会生活背景。

陈凯歌通过孩子,年轻人,老年人,用不同的角度展现时代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

孩子的:“爸爸,我的电脑呢?

哎呦喂!

”是科技在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普及的发展,仰拍的一个高楼的画面,所展现的是与老一代人生活于自然、生活于纯真所不同的一面。

这个孩子代表的是全新的21世纪,这样一个新时代下的新人类,他们从小所接受的便是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教育,他们肩上所担负的是未来创新发展的使命。

搬家工人说的:“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了路呢。

”是城市拆迁变革,不断的修葺扩建下,城市褪去所有的老旧,当浮华散尽后高楼耸立的现代化建设的改变,展现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的画面,这一类人代表着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年轻人,他们往往更有充分的能力和勇气去面对新事物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在他们身上仍旧饱含着老一代人的质朴和善良,他们所扮演的是一架承接新旧变化的桥梁。

“疯子”冯先生比划着说的:“这是我们家影背,这是我们家院子,两进的院子。

”是老一代人的生活的环境,他们年纪已老,对于社会的发展改变原有的样貌的不适应,他们没有接触过新兴的科技产品,没有被拘束在林立的火柴盒中,在他们的身上展现出来的更多是对美好传统的怀念,对往昔生活的不舍,是一种与现代社会发展过快的不适应的无奈和感伤,他们所代表的正是慢慢逝去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古物的情怀,身上所表现的是传统文化的古老而又美丽的一面。

从颜色析道具。

一顶黄色的帽子,一身红色洗的发白的运动衣衫,一条张扬的红色运动裤,卡其色的夹克外套,标准的老年人的打扮。

主人公的衣着装扮配合着电影整体昏黄风格的色调,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压力。

由最初的展现时代背景的旧,慢慢感受到的是导演所要传达出来的苍凉无力,在视觉上的一种疲倦乏力的状态。

这时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压抑在胸口的,难以排遣的,郁郁寡欢的情感,以及对待现实的社会的一种深深的压力和无奈。

让观众慢慢带入剧情的发展,跟随着导演镜头的节奏感受着时光的变换,体会到的不是城市表面浮华喧嚣的状态,而是一种历经了沧桑的深刻同情和惋惜,一种疲惫过后的无声寂静。

搬家工人们砖红的工作服下是折着领子的西装衬衫,时代的改变,就体现在他们衣服的变化之中。

他们抬的不是现今的大衣柜,而是紫檀木的衣橱,是老一代人含蓄的美的品味。

金鱼缸,花瓶,前清的灯座,铃铛都是些小小的装饰物件,它们象征着传统的工艺品,承载着的是文化的重量,是老一代人的审美和所珍视的古董文物,也是代表着老一代的审美品味。

伴随着背景音乐的鼓点声,慢慢加入笛子的吹奏声,花瓶因为打火机的传递而破碎,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丢失,也象征着老一代与新的事物相不协调,相不适应的状态,也是年华老去,人是物非的苍凉迷蒙之感。

冯先生的号啕大哭,是对于传统文化灭亡的痛惜,而年轻人金钱的相让赔偿,却是一种文化的重新正视和桥梁作用的体现,他们的质朴于此展现。

车开进被土掩埋的沟中,拾起了铃铛的外壳,更是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新的态度,展现出来的便是构建一个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相互融合的未来,是导演所想表达的对于传统文化重新发展的美好愿望。

最终特效的设计,还原了传统的两进两出院子的场景,铃铛的清脆响声,是梦回故土的无限怅惘,伴随着冯先生的痴话,黄昏下的孤独的剪影,除了一抹对于传统文化的消逝重来的凄凉之外,也蕴含着其独特的未来希冀。

 2 ) 百花的深处 历史的尘埃

电影简述了一个“疯子”让搬家公司搬他的大院子,但现在只剩下了一片黄土和一棵老槐树的故事。

描绘了在时代发展下老北京城发生的变化和传统文化衰落的景象。

“爸爸,我的电脑呢?

”小孩的一句话是在表明时代的不同,科学技术的进步,仰拍的高楼大厦是与老一代人所生活环境的不同。

搬家工人说:“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了路呢。

”是城市拆迁变化,不断修整扩建,使城市褪去所有老旧的文化和建筑,这是年轻人所向往去充分展现他们面对新事物的象征,跟上时代的步伐。

“疯子”冯先生比划着说:“这是我们家影背,这是我们家的院长,两进的院子。

”是老一代人生活的环境,已老的他们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不适应,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是对过往生活的不舍与怀念,不适应的无奈和感伤。

最后一幕是一幅百花丛中的胡同水墨画,屋檐下的铃铛声,京味十足的吆喝声,勾勒出老北京的生活场景。

百花的深处,历史的尘埃,冯先生的疯癫,虚虚实实。

 3 ) 影片之所呈,即是“百花深处”之所现

正是因为传统的、非经济的文脉印记必将被先进的、经济的工业印记所大面积取代,才使得这部作品传达的情感尤为真挚。

我们都明白一些“老宅子”将不可避免地变成“大高楼”,因此随着影片中搬家公司的卡车驶向“百花深处”时,心中的情感才更加五味杂陈。

诚然,冯远征老师对片中神经病这一角色的诠释堪称完美,然而私以为陈凯歌导演设置的“找到铃铛”这一情节才使得影片的冲击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升华——在这个实在的铃铛出现之前,“百花深处”只存在于神经病的脑海中,也使他在“搬家”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迂腐而荒诞的旧社会遗毒形象;而在这个实在的铃铛出现之后,“百花深处”则伴随着铃响,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

那一刹那,似乎我们真的能够与神经病这个角色产生共情,明白他所留恋且珍视的“家”为何物,并贪婪地希望此情此景能够长存,而非有朝一日被夷为正常人眼中所见之废墟。

印象中,百花深处胡同目前应该仍旧完好保存于护国寺附近,北京二环内作为历史保护区域,也保障了四合院这一传统聚居模式能够在未来得以延续。

实际上,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恰恰在于,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当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被另一种势不可挡的工具理性所损毁时,存在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最为自发且真挚的不舍与无奈。

常言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然而这部影片似乎也在向我们强调着“不同时代的使命之间应当是向前兼容的,而非相互对抗的”。

在当代社会无法规避的工具理性思维背后,我想,是不是每个人心中的那片“百花深处”也在变得弥足珍贵呢?

 4 ) 《百花深处》

用喜剧的元素将悲剧最大化。

“百花”深处没有花,“胡同”深处没有胡同。

影片中破碎的花瓶也就象征着北京胡同文化的落没与衰败。

影片的最后呈现的是满天的百花飘落,完美地点题了“百花深处”。

混合着歌声与那在风中飘摇的红灯笼。

让人感到一股浓厚的悲凉气氛。

片中老人坐在车上,表现着对城市繁华的局促与不安,这也恰恰显示着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

等到车子驶入到几个印有“拆”字的荒地中,老人正了正身子,用手重新整理了一下黄帽子。

当他酿酿跄跄的爬上土坡对着那棵老槐树前,也暗示着我们虽然要发展未来,但是还是要心怀传统。

上世纪现代文明进步大潮中,北京胡同的衰败,就像汪曾祺先生笔下的西安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

这不禁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曾几何时,北京的胡同是如此的盛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味的让传统文化消失必然不是一件好事。

回望历史的长河,我们理应妥善保管过去,心怀传统,展望未来。

 5 ) 还挺好的

《百花深处》感谢同学昨天推荐的这部短片。

忙里偷闲看完了,虽然只有十分钟,但情感已然浓烈似酒。

这次,陈凯歌终于完成了一次他苦苦追求的“时代下个体命运的叙述”。

一部短片最为精彩的便是它的反转。

反转的好,四两拨千斤,反转失误,片毁剧亡。

不过,很显然,这部短片的反转打动人心。

在城市化进程如此之快的今天(二十年前),曾经的四合院(记忆中的家),曾经的风铃(记忆中的声音)都被推倒(遗忘)。

当事人(冯先生),固然是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但如果我们细想,到底是他遗忘了过去,还是不想记住现在呢?

他知道自己要搬家了,可原来的家仍存在(在记忆中),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无家可归之人在记忆和现实中,寻找自己曾经的和即将拥有的家。

这和陈凯歌的想法,不谋而合。

实际上这部短片,便是一种陈凯歌式的“时代反思,人文关怀”,时代的步伐不可能停下,只希望慢一点,再慢一点,等一等活在过去的,需要时间拥抱新世界的人。

 6 ) 《百花深处》

2024.9.29

图1(图1)影片一开始,就以摇镜仰拍镜头展现了一座高楼,将高楼的面积夸张放大,这种仰视意味着高大和进发;但是封闭式的构图、密集的线条、单一的色彩、被挤占得只剩下一条缝的天空给人一种拥挤窒息的感觉,无形的压抑也随之而来,让人迷失在高速汹涌的现代文明中,这种对天空的挤占也令人联想到对传统的挤占。

图2

图3(图2图3)框架式构图。

车窗一框,框中框,框出冯先生:冯先生是一位老北京,穿着一身老旧运动服,戴着一顶刺眼的黄帽子闯入了画面中。

在影片中冯先生可以说是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产物。

与搬家公司沟通时中间一直隔着一扇车门,车门正如一堵无形的墙,隔阂着新旧两代人。

图4(图4)车内近景的拉近,以中国结为分界线,划分为二,明明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当汽车穿过高楼大厦时,搬家工人对此习以为常,而冯先生看着这高楼大厦,却一片茫然、陌生与惊慌。

而当汽车穿过断壁残垣,一路驶向废墟场时,冯先生表现得异常兴奋。

而相反,几位搬家工人面无表情。

他们似乎已经适应了新的社会。

鲜红的中国结阻断在两人中间,相隔着两个社会。

中国结的出现同时也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图5(图5)框式构图再次出现,左边的一个树桩便占据了整个画框的三分之一,车子从右驶向左,慢慢消失。

胡同是北京城市的缩影,是老北京文化的具象化符号。

新事物强势闯入“百花深处”,意味着现代文明强烈冲击着旧文明。

图6

图7(图6图7)全景景别的运用展现了冯先生到“家”后的一系列兴奋动作,俯拍的角度显得主人公身单影只地站在传统文明被破坏后的一片荒芜之中。

如果说高楼、立交桥是新生势力的象征,那么孤独的大槐树与残楼旧巷就是传统文化衰落的代名词。

“这是我们家影背,这是我们家两进的院子。

”冯先生热情的对着空气一通介绍,换来搬家工人“你开刷谁呢?

这么大岁数!

”的莫名其妙。

仰拍的角度往往用来刻画人物高大伟岸的形象,但在这里,反讽的表明了居于强势地位的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蔑视和不屑。

图8(图8)后视镜的构图——框式构图,搬家工人从后视镜看冯先生,将冯先生和大槐树置于自然框架中,画面中的渺小更显得冯先生与代表胡同文化的大槐树的孤苦无依,也代表了束缚禁锢和隔阂。

图9

图10(图9图10)搬家公司回来了,双方的力量关系彻底完成转换。

此时冯先生不仅占据高位,而且给的是仰拍,搬家公司站低位,镜头俯拍。

也暗暗反映了导演对两种文明的态度。

图11(图11)伴随着铃铛的“叮铃”声,“百花深处”的院子以水墨动画的方式复原了,这一次搬家工人们看到了冯先生口中的“家”。

在一系列闹剧结束后搬家工人理解了冯先生这个当代社会边缘人眼中的世界,建设者与传统文化坚守着达成了和解。

图12(图12)影片留下开放式结尾,冯先生摇晃着铃铛奔向远方,远景镜头所提供的纵深感让这个原本瘦小的老人看起来高大,敬意油然而生,他的未来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

 7 ) 百花最深处

十分钟,从有到无。

2003年,城乡结合处面临拆迁的老百姓,开篇简单的几下镜头描述便有了十几年前皇城下飞速发展的脚步,宏观来看,整部片并没有给出一幅北京城发展全貌的图景,但以“拆迁”,“搬家”为大背景,清楚的交代出百姓跟随时代风潮和社会发展,涌入“快速路”的赶超心理(但以一个疯子作为主要人物来描述也许是对这种“赶超心理”产生的病态感一样的理解和社会发展对于人们情怀上的矛盾吧。

) 10分钟的片子也许谁也做不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放在这样一种代表国内最高水准的舞台上来pk和进行发挥时难免要被人过度解读,甚至产生对北京或对中国人现状的过度解读,简单从情节和主题上聊一聊:情节上:首先,3处对比 a.人物态度上,耿乐饰演的司机开始是对冯远征饰演的老人持一种对待“客户”的态度,对话客气,“职业性”地问一些搬家的问题,在老人引导之下来到一处残破的废墟时发现上当,对老人的戏弄非常生气,而后得知老人是疯子后又转念“欺骗” 老人假装搬家,最后的笑容又是欣慰的。

b.老人(冯远征)的疑惑和熟悉在几人去搬家的路上,老人先是对方向感到疑惑,认为是走错了路,而耿乐却调侃道“真正的老北京都不认识北京”,其实有一些暗喻老一代的封闭和压抑,像耿乐这个年龄段的人早已经走进了新时代。

而后老人对“胡同”外的路上有一条沟又是如此的熟悉,又体现上一代“封闭”中的情怀。

c.景物和时间的前后安排影片一开始很明显是在早上,逐渐到了下午又到黄昏,最后到夕阳,树下是一位满眼期待着“回家”却顾影自怜的老人。

第二, 不同的人对这样一位“疯子”的态度 a. 耿乐一行人 在得知老人是疯子几人虽然是生气,但是并不想与老人争执,反而很快的理解,而后“欺骗”老人,让老人“回家”。

b. 耿乐的老板 通过一个电话提醒员工这人是个疯子,还说公司里有好几个人都被他“耍”了,暗示之前并没有人理解老人,只是以为他是一个疯子。

c. 路人一位骑车的路人经过时看到几人的 荒诞举动吓得转头离开。

主题层面: 整体上体现了中国人“落叶归根”的大思想,凯歌导演也许想不到,十几年以后我们拍出了流浪地球,在危难来临时,我们甚至带上自己的家,去追寻一个安全的归处。

 8 ) 时代洪流裹挟下的悲剧个人——陈凯歌导演电影中悲剧角色浅析

涉及影片:《黄土地》《孩子王》《霸王别姬》《风月》《百花深处》《妖猫传》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中,大多时候有那么一个两个人是承担了与时代对抗的任务的,他们多半美好,而结局悲惨,是悲剧艺术观的具象表现。

时代与个人,时代意志与个人自由意志的冲突,对时代的反思,对文化的深切思考。

【后续补,缓更,非专业】

 9 ) 深藏的家园

本片名为《深藏的百花》,短片以冯先生的视角为主,疯子冯先生带着一群搬家工人去百花深处胡同搬家,工人们却发现冯先生的家因为拆迁早已空无一物,仅剩大槐树和一片泥地,为了得到搬家费,所有工人从陪着冯先生表演“搬家”,到真正想象出冯先生的家,展现了一幅荒诞滑稽却引入深思的时代画卷。

导演陈凯歌以平稳朴实的风格,再一次聚焦土地,聚焦底层人民,展现在风云变幻、发展迅速的北京,一部分北京土著被迫失去世代生存的家园的痛苦和遗憾。

片名的“百花”隐喻在新时代发展下失去的旧时家园和历史文化,“深藏的百花”隐喻那些失去的家园和文化依然深深留在像冯先生一样的痴人心中,他们能在这仅剩的泥地里细数家里的陈设和摆件,构造出逼真的想象,却难以适应飞速变化的北京,搬家工人一句“现在,老北京反而在北京迷路”正是这一现象的最佳注脚。

导演陈凯歌善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和声音、色彩为这个叙事结构简单的故事增色。

本片大量使用特写和远景镜头,经常特写突出冯先生的面部表情,远景展示环境特色,而对搬家工人的刻画,以中景为主,以服装和动作显示他们的身份。

在一开头于搬运司机隔着车窗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他的隐隐傻气和痴意,为冯先生其实是一个疯子作了大量铺垫。

随后在车上,男主角探出窗外,镜头以冯先生的视角平移,仰角度一览商业化的北京城,凸显北京的宏大和个人的渺小。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远景是冯先生爬上山坡在空无一物的泥地向搬家工人展示自己家,此时镜头拉远,一个远景展现环境——泥地和大槐树。

而我认为本片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镜头是,冯先生找到风铃的全部,沿着车向百花深处胡同奔去,工人们视线随之变化,瞬时落英缤纷、花红柳绿的四合院以水墨画的形式在工人们眼前铺开,又逐渐消失,变成土堆。

这一幕我在观看时,全身汗毛竖起,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大为震撼,感慨导演的巧思,为我们复刻这一片梦幻唯美的家园。

在声音技巧上,陈凯歌导演也颇具巧思。

开头爵士乐音导入“陈凯歌”三字,开头以鞭炮声、人声(后几个搬家工人的劳作声和说话声)等画内音向观众交代背景为搬家。

在滑稽幽默的情节采用俏皮的鼓点等画外音,所有人陪着他演戏,路人都以为是一群疯子,营造出一种滑稽戏谑的场景。

在工人“砸碎花瓶”时鼓点停,二胡响起,转换情绪,转喜为悲。

最绝的是根据冯先生的想象模拟画外音,工人搬“鱼缸”时模拟水声“哗哗哗”,搬紫檀木衣橱时有重物落地声。

当冯先生知道工人失手,把“花瓶”打碎,他眼前却真的有花瓶碎裂的图像和声音。

陈凯歌导演把想象赋予实际,十分大胆有趣。

总而言之,《深藏的百花》是一部极富深意的影片,以一种对逝去的旧时代的留恋和哀叹,表现老北京底层人民面对时代发展的哀伤和无可奈何。

 10 ) 百花的深处,是一片文化的荒原

影片《百花深处》出自陈凯歌导演之手,是《十分钟年华老去》的最后一部。

它讲述了疯子冯先生找搬家公司为自己搬“家具”的故事,借此表现了时代变迁下新旧事物之间的碰撞和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下被冲垮、击溃的无可奈何。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片子中每一处镜头都暗藏玄机,发人深思。

在这部片子中,从人到道具都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将传统与现代之间看不见的关系通过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演员与道具之间可见的联系,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人物的象征意义冯先生是影片中唯一一个戴帽子的角色,这使得他与其他人之间有显而易见的不同。

而且他的着装是很值得分析的,红色里衣和黄色的帽子,像一栋拥有流光金黄瓦片的朱红墙壁,这两件东西肯定是象征着传统文化。

而最外面那件灰色的外套却是混凝土的颜色,象征着现代文化,这也便衍生出了冯先生这个人的象征意义,他象征着正被现代文明掩盖的传统文化。

不管是不识得路,还是将头从车窗外探出去的情节,都代表他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最后冯先生摇着铃铛跑向落日的尽头,代表着过去传统的一些东西已经走向了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之时,再不会有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而与冯先生相对的就是搬家公司的青年,他们代表的是现代,通过给冯先生搬家这个情节展现了他们对旧事物的不解与轻视,间接反映了新时代对旧文化的无知与冷淡。

道具的象征意义片中有一段很古怪的情节,那就是青年们帮冯先生搬家的时候,家具都是冯先生幻想出来的,实际并没有实物,青年们装模作样地抬着家具,导演却细心地加上了真实的音效,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一种荒诞的气氛,在这场荒诞的作戏中,一个青年抱着冯先生幻想中的花瓶,却因为给同伴扔打火机,而让冯先生眼中的花瓶摔在了地上,这时导演模拟冯先生的视角,让一个真实的碎花瓶出现在荧幕上,这个碎掉的花瓶象征着因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侵蚀而遭到破坏的传统文化,冯先生蹲在地上哭的情节,也是想警示我们不要再让类似的事物发生。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那个被人从泥土里发现的铃铛,他被找到之后,随着曾经的铃声的复原,冯先生所说的自己那个大院子也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之所以是动画的形式,我想大概是因为它太过美好,美好的像一幅画,而不像是真实存在着的景致。

过去的美好与现实的荒原形成对比引起人们的沉思,而这一切情节都是以铃铛的出现作为索引,可见铃铛所象征的是过去的美好事物,它虽然被掩藏被埋没,但若是有一招能重见天日。

它依旧能够发声,铃声悠长。

台词的象征意义片中有一句台词被冯先生重复了多次,那就是:“这不就在那吗”,我想这句话象征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他们曾经在这、现在在这、以后也依旧在这。

因为他们曾经存在的事实永远不会被抹去,而搬家青年那句:“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城里迷路呢”,则象征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不知该何去何从的迷茫感,科技是给人指引方向的,怎么却让冯先生这类人迷路了呢?

或许这就是新文化没有给予旧文化合适的理解和尊重的后果。

影片中有一处情节令我记忆犹新,冯先生站在土坡上,摄影机的机位从一个战术意味的仰拍,慢慢变成了由表现被摄物体弱小感的俯拍,拍出了旧事物由盛而衰的意思,确实过去的文化也不再强大,也不再鲜活,所以它更需要新文化对它的理解与保护,不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中,你看着城市夜景繁华,高楼大厦花团锦簇,却发现在那百花的深处,是一片文化的荒原。

《百花深处》短评

那么问题来了 男主人设是太监还是疯子呢 看到明清花瓶那儿我差点脑补成清朝的太监穿越来的

6分钟前
  • Wulibaba
  • 还行

《霸王别姬》的内核,没拍出新意,或者说我对北京没有共同记忆。十分钟年华老去

9分钟前
  • 北野武花肉
  • 还行

你在这世界独自行走,这世界却由他人掌控。

14分钟前
  • 释采魔方
  • 力荐

就那样吧,演技挺扎实

15分钟前
  • momo
  • 还行

7.3/10

18分钟前
  • ⓷ 𝐏𝐀𝐏𝐄𝐑𝐒
  • 还行

北京人拍给北京人看的 100 FLOWERS HIDDEN DEEP, CHEN KAIGE, YouTube 240p

19分钟前
  • 沈鹤凫仝咼
  • 还行

比起它很烂其实更让人觉得可惜的是它其实还行,无实物表演,真假声音交织,想起了穿裘皮的维纳斯。有时代,也有人物,但太短了并承载不了什么,短片和短篇小说可没法比,前者是真的没看到过什么有表达的,能做出风格,有影像质感的就已经是顶尖了。

21分钟前
  • 祝默
  • 较差

经济转型期之知识分子的精神废墟。

24分钟前
  • 伯简
  • 还行

被评分骗进来了,刻意、评论过度解读

29分钟前
  • angchen
  • 较差

陈凯歌曾经是有一种文人情怀的,他讲述老北京文化的消逝,有一种夕阳日暮的悲怆感。冯先生代表的群体曾是那座城市的里子,但最后却也成为了不合时宜的人。时代发展太快,传统终究是毫无用处了。

31分钟前
  • 水上乌鸦
  • 还行

我会在看所有电影时都秉持着我对于性别解构判断的标准。用“兰花指”、“柔弱”来暗示冯先生是疯子真的很拙劣且狭隘。突然的粗糙动画也令人观感不适。老板打来电话进行指挥挖空了开车的人个性。

33分钟前
  • 17:01
  • 还行

中国的知识分子只能在两种角色间选择,要么成为疯子冯先生,要么成为包工头耿先生,故乡根本敌不过挖掘机,也只能剩下破烂溜丢一口钟而已。

37分钟前
  • 跟真的似的
  • 推荐

15位大师,陈凯歌唯一一位中国导演,配位!对老北京最深的爱,20年前的冯远征和耿乐满脸胶原蛋白,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文化能保留下来该多好!紫檀的衣橱!金鱼缸、花瓶,前清的灯座,都是古董啊。瓷器的破碎(china),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破碎。铃铛里的档子~如今只能在百花深处。不要走的太快,不要忘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41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都在说传统和现代,怎么没人说阶级,冯远征饰演的疯子似乎是个被打倒的地主阶级后代,这房子和里面考究的家具是民脂民膏换来的,共情不了一点。

44分钟前
  • 杀生鱼
  • 很差

陈凯歌还有这一部好电影啊,无实物表演,很棒

49分钟前
  • 小方方爱小兰兰
  • 力荐

这个短片YYDS,每次看都牵扯心中的怀念和悲痛有热泪留下来,作为皇城根长大的草根胡同小子,每次打开这个短片之前都要跟内心战斗一番。是啊,很多胡同变成高楼大厦之前都拆得只剩树了,为了看不存在的胡同而来看树的‘冯先生们’也都不再年轻了……

54分钟前
  • Now. Ice Tea
  • 力荐

阿 为啥啊

5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最后他奔向夕阳,有着无可奈何的忧伤。没什么可以永恒,新旧交替必会带来伤痛。

1小时前
  • 胡晓晨
  • 力荐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1小时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力荐

夕阳正合适

1小时前
  • mom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