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知道如何吐槽剧情,首先是主角他妈一个法力最强高强的神跟人间武士打得难解难分?
然后变身不谙世事的纯情仙女被老司机套路一波直接上车?
主角找了一整集的无敌宝甲,最后面对最终boss全无卵用,然后主角用一开始就有的魔琴栓上一家三口的头发直接一招秒杀?
三场打斗全是镜头一闪,对面直接扑街(好吧,如果说电影重点不在于此我可以勉强接受)?
最后boss现身之前,主角竟然指天叫喝:我知道你看得见我。
然后boss应声而出。。。
那么你为什么不早点出来把头盔一拿不就了事,非要等主角把装备凑齐(当然这一点从后续的剧情也可以得到解释,因为这套日天宝甲全无卵用)?
两分制作分,剧情实在有点nc。
写之前略做了一点功课,惊闻鬼妈妈和僵尸新娘的制作公司也是laika,心情顿时更微妙了起来。
不得不说我对鬼妈妈的动画电影制作中删掉了猫的角色加入了一个小男孩这件事诟病了超久,而僵尸新娘的剧本问题在魔弦里依然存在,于是对这一部观感不好的理由顿时感觉找到了源头……好啦下面是正题。
会有海量剧透。
久保与二弦琴其实给我的观看感受不好,也许是之前报了太高期待,看的过程中是用相对挑剔的态度去感受的。
音乐的确是亮点,但除了音乐之外的其余部分……太弱了。
关于画面,我之前刚好在微博提到过,如果想要让观众自然地接受一个世界,文字作品要避免过于详尽的解释,视觉性的作品则可以通过画面中的细节来丰盈世界的设定,但是魔弦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我不清楚是不是因为定格动画的缘故,有相当一些画面给人的感受是只着眼于人物的动态,而无法兼顾周遭环境氛围的跟进。
而且或者是我已然习惯迪斯尼和梦工厂设置的那类东方脸,魔弦在人物外形设计上我显然不满意,当然我可以用“风格”一说说服自己,只是嘛……关于剧情,由于我现在知道鬼妈妈和僵尸新娘的制作公司也是Laika,我能不能嚎叫一声这么多年过去贵司怎么还是这个毛病,明明是不同的导演,给人感觉短板竟然是一处。
当你尝试制作一个充满隐喻的接近寓言的故事,那我会认为作品中的细节不适合像认真讲故事的那类动画一样,使角色太,怎么说呢,太接地气。
这会降解作品中特有的那股氛围,我明白寓言式的故事不可能,也没必要给读者一个圆满合理的世界观交代,可是当你在作品中加入了足量的细节让观众错认为这剧情是可以交代的,那么当期望无法满足,对这作品有失望也是正常的情绪。
魔弦的初始登场相当惊艳,疑似neta神奈川海浪的风暴之夜,身穿和服的女性高举起手中的拨子用力挥下,其力量足以分海斩浪。
随后是反复重现贯穿全剧的那段不要轻易眨眼的台词,以及直接宣示男主的眼睛被外公夺取。
甚至一直到男主在小镇给众人弹奏着二弦琴,操纵着纸折叠出复杂的故事,然后被翩然而至追杀他的小姨赶上,母亲在最后一刻牺牲了自我保护他,期待他继承父亲的传承,去夺回对抗的力量。
一直到这里都是很经典很王道的表述和画面,节奏的把握也很好,但是从逃亡和成长开始的这一刻起,这个故事陷入了无法自圆的诡异歧路。
正如我所说,当观众认可这是一个寓言的时候,这作品中有的漏洞是不会被拿来作为漏洞的,因为寓言本来就应该这样没有初始没有结束,源于虚无终于虚无。
可是当男主要寻找真相,寻找力量,寻找成长的时候,故事里给他和甲虫以及猴子的相处增加了超量的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深感矛盾的细节,这作品就从寓言调整成了故事,而且是不够合格的,过分宽容自我漏洞的故事。
我从一开头就怀疑过人物设置的走向,我万万没想到最后居然真的是我初始预想的那样,我对此感到错愕,也感到难以接受。
父亲与母亲角色的失落,要通过与原本的父亲母亲迥异的两个变了形的“类人”来填补,这种填补是观众向从中看到的主角的救赎么,恐怕不见得吧。
因为发烧了所以不想写太多,总而言之,我对这部动画是不够满意的,但是仔细想想我对僵尸新娘和鬼妈妈都是很不满意的,那如今这样的评价也应该能算是理所当然……音乐确实极好,有那么几个镜头也极为惊艳,小姨造型虽然太刻板了,但是还是足够惹眼,外公就更不用说了,梦中拨弦而坐,与君款款相谈,这等风度我实在很不想接受结尾那条怪鱼……你们搞什么啦!
我相信主创都努力对日本文化做了研究,但从我的看法来说,即使作品中那些荒诞的恐怖感意外与东方元素相通共源,但要说这部作品得了东亚文化的内核,恐怕多少有抬高的意思,远没有得到神髓啊,远远没有。
————————————以下是睡了两晚上后的补充感想————————我说制作方隐约摸到了一些边缘但是不得神髓,主要是因为,我觉得里面有一些设定是有认真考虑的,但是表现出来如同笑话。
比如说小绿提到男主的自我成长道路中努力得到了三件珍宝,但是最后对决外公时这三件装备毫无用处。
我觉得这个其实并不是漏洞,不如说这是作品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对踏上征途的迷茫少年而言,最强的利器并非自认为从旅途中得到的一切,而是从一开始就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失去后从用回忆重新补齐的,家人之爱。
二弦琴也并不是单纯指那把琴,毫无疑问指的是爸爸妈妈。
父亲的弦、母亲的弦和久保自己的弦合起来,才是构成最终可以战胜外公的最强武器。
虫子与猴子这两个角色我一开始就觉得应该是分别承担了久保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但是我万万没想到那哪里是承担了这个角色,根本就是那两个角色——虫子某种意义上会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半藏的形象一开始就是高度神化的结果,被半疯癫的母亲用过于崇敬的口吻娓娓道来,即使失败也来得极为惨烈果决,可真相与此背道而驰,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错愕感和本作想要深挖的情感相悖,我是很好奇男主如何面对自己父亲的那种伟岸形象的破裂,因为虫子与父亲实质上相差甚远。
当然,猴子担当了母亲这个角色同样也和母亲大相径庭,无论是性格、外形还是,气质。
这也由此引发了两种理解。
一个是认为虫子和猴子并不是父亲和母亲的化身,父亲和母亲早在故事开始就已经死去,形象在逐步淡化,而虫子和猴子分别是二者残存的执念,以并不完全符合男主想象的存在陪伴在男主身边,分解他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遗憾,但终究与久保的父母并非相同个体。
另一个理解则是,虫子与猴子才是父母的真实本性,流传在故事中的父亲和母亲也许完美无缺,也许毫无弱点,但绝不真实,绝不温暖,与父母在船上毫无形象的吃鱼,互相看不起彼此的小弱点,偶尔打趣调侃,这才是久保真正想要得到的一些东西。
两种看法都可以解释一些视角,但对我而言,两种看法都无法改善这部片子的遗憾观感,无论是传说中的父亲和母亲,还是作品中尝试树立起的红尘中的虫子与猴子,都既不立体,也不生动,这样的角色刻画,是很难让人真正感动的。
我对整个片子里几个镜头印象特别深,残念的是这几个镜头的惊艳撑不起来全片:外公第一次与久保梦中相遇,老人家仙风道骨,我当然知道这是个坏蛋,也当然理解最终对决时毫不掩饰的狰狞面孔,但是能不能别这样啊!
他初见面那个镜头多美!
另一处则是与小姨初次见面,鬼气森森,笑音细细,小姨那个造型也真是,传统古老但是有效的刺激啊【兴奋。
另外几次抬起拨子用力挥弦都做的特别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个镜头都做的不好的话,这片子就完蛋透了吧!
这是一个残酷的故事,一个少年,被迫在还不能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要直面世界,他可以发出天真的诘问:为什么外公和小姨要这样对我呢?
我们难道不是一家人么?
但是他得不到答案,母亲和父亲也没有给他机会得到答案,他从生下来就已经选定了敌人,或者说被敌人选定。
即使最终他得到了三件神兵利器,得到了初始的三根弦音,失去的就永远不会再回来,思念和记忆的力量的确强大,但是那无法真正代替相聚的幸福光阴。
这样的故事是有机会做的极有穿透力的,特别是它的音乐和美工毫无疑问极其牛逼,但是在这种强力外观加持下还是把故事讲得凌乱,Laika,你可长点心吧【不耐
真的很敬仰这些拍定格动画的。
导演身世牛逼。
这么多年,鬼妈妈,盒子怪,通灵男孩每一个都是天马行空,在我关注这片子导演之前,我还以为都是提姆波顿的片子。
真是不容易。
一部电影制作周期比cg还要长。
被各大奖项青睐。
都第四部长篇了,画质技术更高了。
可是感觉好糟糕,一会猴子成了你妈,一会甲虫成了你爸,一会你姥爷又变成了复仇者联盟里的大怪兽。
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你们都说好,我不试试怎么能说好。
可是真的不大好,有点瞎胡闹的感觉。
前面还可以,后面就是越来越乱。
看完了一点回味都没有。
就是感觉工作人员挺辛苦的,不容易。
为传统文化的老艺人致敬吧。
几周前脸书上关注的一位插画师突然写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 弄得我心里直痒痒 终于今天逮到机会给看了可能是有点期望高失望大的原因 我只能给三分从技术层面以及美术层面上来说 这部片子几乎无可挑剔 3d建模一样的人偶rigging 很多场景的色彩搭配 人物设计 场景设计 没什么可以多说的但是影片的灵魂在于故事 故事的好坏以及你讲故事的方式 这片子给我感觉就是太好莱坞了(我都不知道是哪拍的)为什么说好莱坞 看完之后我就觉得这剧情跟 功夫熊猫 花木兰 那些美国拍出来的东方主题没差别!!!
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剧情 主人公莫名其妙的背负上了重任 在各种各样的物种的帮助下 逐渐成长 打败大魔王 老套的剧情 一点不会出意外的结局 但就是这样的剧情 剧组们竟然认真推敲了一年左右?!
(在一个采访中 他们提到推敲剧情一年左右 然后才开始实际拍摄)剧情推进太闪电也是不足之处 屎壳郎跟猴子在还不知道互相是谁的情况下就开始调情那一段 让我不免得吐槽 你们制作组一定要加这个进去嘛?
或者说 能不能再用心的铺垫一下?
结尾处 外公从怪物当中苏醒 村民们冒出来一个劲鼓励他 我当时就在那一个劲地傻笑 这结局也就糊弄糊弄小朋友了 在整个剧情不出彩的情况下 当荧幕上放起制作人员名单的时候 我脑子里回想的全都是屎壳郎的那些犀利搞笑的吐槽 另外一点我觉得不够的就是配乐 配乐的气氛也给我一样的感觉 每到一个小高潮的时候 大气磅礴的背景音乐就会响起 跟你在所有其他动画里面听到的配乐一个样 仿佛出现这个配乐理所当然 你都预料得到 标配一样 没有新意 尤其在影院的时候 我只觉得吵而已但片中有俩处的配乐让我眼前一亮 刚开始不久kubo在街上讲故事的时候 充满东瀛气息的欢快小调 以及片尾的 my guitar gentlely weeps 吉他跟三味线意外的相搭总结 外表华丽内在一般的一部片子 毕竟是老美去拍日本 穿得再东洋 骨子里也是西方人的价值观2016 9 14
明明是人形的时候就很厉害,俩闺女也那么牛逼,但没没想到在最后的对决中,老头子非要变成一个大虫子,只能施展“咬”这一攻击动作...结果还被男主砍了好几刀。
说实话如果老头子还是人形,分分钟用体术搞定男孩吧?
这让我想起X战警里的天启,一开始给渲染的那么牛逼哄哄的,还赤手空拳的盖了座金字塔,结果在最后对决中和人拼体术... ...为什么要让那么厉害的boss使用低级手段和男主打呢?
故事情节不算脱俗,但也很合规矩的层层推进,能完整地讲故事就很好。
故事的开始是因为对父亲的渴求而不小心被迫流亡,只有打败了月神等人才能逃出魔爪,在途中“遇到”了猴子(母亲)、纸折的父亲、甲壳虫(父亲),他们历经重重磨难打败了坏人。
坏人自始至终都是月神一众。
这种奥德赛意义上的旅程可以说是大部分故事的结构,简单而实用。
是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一种,就本片来说,各个配角在征途中相继出现相继离去,各有性格各有担当,比如甲壳虫便是搞笑担当,猴子则是典型的情感担当,其间插科打诨擦出火花不一而足。
而最终都要导向一个主题,亲情也好励志也罢,整体上可以达到引起心理触动的故事。
在美式动画的世界里,一向以真正童真的想象力,和对个人成长的真诚关怀,和成熟的CG技术为标杆。
然而,在这片大海里,有另一座异军突起的小小山峰,它不搞合家欢,不搞三维CG,不与主流正面对抗,却以独特的哥特阴森画风,和令人拜服的定格动画技术,最重要的,坚决不卖萌100年不动摇,从而吸引了一批粉丝,我也是其中之一。
它就是LAIKA动画。
这个名字你也许感到陌生,但说到《僵尸新娘》和《鬼妈妈》,你也许会有些许印象。
看似恐怖片,实则是阴森高冷中带着童真和真挚朴素的情感,再用定格动画来展现,就是它的特色。
所谓定格动画,就是动画内容都是由实景模型一帧一帧拍摄出来的,极其费时费力,但却有别样的真诚感和朴素的生动气息。
在LAIKA的最新作品《久保与二弦琴》里,哥特风和定格动画的传统都得以保留,更令人惊喜的从日本文化取经,获取了丰富的东方美学元素,这份东方的神秘和哥特风的阴森相结合,形成了这部动画独一无二的迷人气质。
主角自然不是阳光男孩或萌萌的怪物,而是一个被一路追杀的独眼丑小子。
然而丑小子自有他的魅力,弹得一手三味线(一种日本三弦乐器),讲得一口好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会让纸片变成活物的神奇魔法,来演绎他的故事。
这个神奇魔法也打破了观众心中的那一套常识所建起的藩篱,从而更为投入这部动画中各种“无视常理”的奇幻秀。
无论是六指琴魔的巨大能量,还是万千红叶组成的航船,水底的迷幻巨眼,还是纸片依托着梦境在现实中飞舞,或是从北海道温泉里爬出来的猴子,甲虫与日本武士的神奇结合物,都是那样的令人陶醉,以至于本片那缺乏交代、有些莫名其妙的剧情,都不会再遭到质疑,而在这样的氛围的烘托下,反而更像是古老的传说或老人讲述的睡前故事。
要我说唯一的败笔,还是大Boss的大虫形象,太没创意且与全片风格违和,哪怕请来了伏地魔给配音也没用。
尽管有这些东方元素的外衣,每个人物看上去也都像是来自日本,但他们一开口,又顿时变回了美国人的原形。
这并不突兀,反而让这东方神秘背景更好地烘托出了片中的一些美式冷笑话的效果。
东方的背景,美式的人物,至于故事,是个并不复杂的美式冒险征途。
但最后令主角战胜敌人的,又不是西方常见的神秘宝物或爱与正义,而富有浓浓的东方气息--对亲人的记忆,而引发的思念与祭奠,所形成的强大意念和巨大能量。
片名“Kubo and the two strings”,two strings似乎是指“二弦琴”,实际上主角弹奏的是三弦的三味线。
所以这“二弦”指代的是对短暂重逢而又永远逝去的父母的追忆,以及象征自己的第三根弦,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无限能量。
<图片9>这也解释了本片的结局,记忆既是力量的所在,也是罪恶的源泉。
而当一个穷凶极恶的人,最终失去的记忆,就成了一个善良的无辜者,对他的救赎就是重新注入美好的记忆。
而这一切的光怪陆离,竟是实景模型逐帧拍摄的,栩栩如生。
更有强大的配音阵容--查理兹塞隆、马修麦康纳、拉尔夫费因斯、鲁妮玛拉……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一开始这部电影的违和感就特别强烈,明明是一部发生在古代日本的故事,为什么那里的人(特别是那个老奶奶)说话方式、思维和当代美国人一样...像很多奢侈品制作的东方系列产品一样,只是用了许多东方的象征元素,以为就是东方的样子了。
而且,好多东西都没解释清楚,比如妈妈为什么每天早上都是傻傻的...一到夜晚就恢复正常...还有也不费一些画面和观众描述一下所谓的“天上”到底是怎么样的,对妈妈突然选择和人类相爱特别突兀,还有外公和妹妹的形象都不够饱满..就是普通的小boss和大boss...这样的人物设计对于观众来说是很没有感觉的...还有kubo的被挖走到底干嘛用,开头的那句话在剧里重复了3次(睁眼梗)也没好好解释...失望失望。
还是当初的Coraline好看,应该是有一个好的剧本,尼尔盖曼的这部作品作品被这样制作是很不错的。
而且故事完整,细节丰富,即使多次看都可以从音乐,场景细节找到趣味点。
最后的最后...在淘票票买的时候!
说好的有彩蛋呢!
是最后制作那个大怪兽的彩蛋吗?!!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都厚着脸皮等了那么久,就给我看这个....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久保与二弦琴,又名魔弦传说)的大主题是“爱的力量”,尤其特指家人(父母)之爱,和哈利波特如出一辙。
而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这里的大反派Moon King的配音正是伏地魔的扮演者Ralph Fiennes. 这个Moon King的人设也与伏地魔异曲同工:cold, hard, and perfect. 六亲不认,追求永生不灭。
而这种探险/成长型的电影与小说,对于青少年主人公最残酷的一点在于,为了达成他最后的使命,他必须完成精神上的断乳与弑父,才能真正意义上独立、强大、“成为1个真正的男子汉”——当然这种叙事套路背后折射出的价值观、尤其是对男性气质的定义,又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无论是Kubo还是哈利,在他们的复仇之路(同时也恰好是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路)上,曾经在他们弱小迷茫时给予他们关爱、指点与保护的人,都将一个一个离他们而去,每一次离去都迫使他们更加坚毅、更加强壮一点;而这些人曾带给两位主人公的温暖与爱护,就是保护他们的心灵不受邪恶蛊惑的“爱的力量”。
类型叙事传统之外,这其实也遥相呼应了真实的人生过程。
就如井上靖所说,父母是一道屏风,隔开了他与死亡,而当父母相继去世后,他与死亡之间空无一人。
到那时,我们都需要独立来面对未知与死亡带来的空茫与恐惧。
想到林子祥那首“追忆”的歌词,徘徊悠悠长路里,今天我知道始终要独行,从前谁曾燃亮我的心,始终一生在心内逗留。
此外,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这个影片对于“大义灭亲”的处理。
片中的大反派Moon King是主人翁的外公,于是,如果Kubo要是像一般传统的类型小说一样手刃了反派,等于在大屏幕上变相地支持杀戮自己的亲人(哪怕是罪大恶极的)。
然而如果不杀,而是去感化对方,又未免让观众难以信服,所以这部作品折了个衷,令Moon King在Kubo的致命袭击后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变成一个精神上的婴儿,完成了从旧我已死到重获新生。
当代主流动画片的确不敢正面展示“弑父”或“欺师灭祖”这样其实非常朋克的情节与元素了。
我应该是今年初看到预告片就对这个片子颇感兴趣了。
预告片的制作的配乐是while my guita gently weeps,整体感觉非常良心,再加上配音的卡司简直称得上无比豪华, 于是香港上映我就去看了… 片子确确实实可以是制作精良,就是整体剧情颇有点奇奇怪怪首先吧还是要夸夸片子的制作水平。
画风精美,而且角色长得还颇神似配音演员,看起来也没那么出戏。
作为一部定格动画,片子的整体风格都很统一,还很有几场大场面打戏。
片子一开始那个很像摩西分开红海的镜头,邪恶姐妹的出场,还有骷髅人大战,以及邪恶姐妹的几场打戏都挺棒的。
尤其那个骷髅人大战,比三打白骨精好多了…… 不光是大场面,片子的细节也可圈可点,人物表情小动作,还有包括一些背景细节的制作都照顾到了。
kubo里面夜战也挺多的,但是画面也很干净,没有那种暗糊糊的感觉,所以整体而言从画面上看,片子简直没什么可挑剔的。
kubo拍摄应该是用粘土模型摆的定格,然后后期再处理成这种有棱有角的折纸风格,可见制作方还是挺壕的……配音也非常出彩,art配的kubo台词功底就已经蛮不错了,而且一点都听不出爱尔兰口音… 塞隆的猴子还有麦康纳的甲虫简直承包了所有笑点,尤其是猴子,几乎一言一动都承载无数笑点😂 伏地魔这种大boss专业户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戏不多,但是台词还挺带劲儿😂 最出彩的还是麻辣兔的邪恶姐妹花,那个笑声邪得我起一身鸡皮疙瘩,估计能吓哭一堆小朋友…… 能弄出这么贴切的casting,制作方肯定是花了不少心思。
不过呢,从这个casting里还是可以看出好莱坞whitewashing的厉害程度,一个日本背景的动画片里,主要角色们居然没有一个是用亚裔配音的,也是有点醉人接下来就要进入吐槽了… 片子的整体剧情简直让人无力,有点像一个崩坏暗黑版的七仙女。
前面半段说实话还是不错的,张弛有度,人物也都还挺讨喜的。
也许是我腐眼看人姬,我总觉得邪恶姐妹对kubo他妈有种奇怪的因爱生恨的虐恋情😂😂 但是自从kubo的身世之谜揭出来以后,情节就开始崩坏了…… 我就不懂甲虫怎么被邪恶姐妹摔了一下就找到了回忆,而且刚找到回忆就被捅死了………… 猴子甲虫还有邪恶姐妹都死得好草率,简直跟前面的剧情节奏接不上😂 这也就算了,最后kubo和大boss的大战看得我尴尬癌都要犯了…… kubo费尽千辛万苦又死爹又死妈的好不容易集齐的三件宝物,结果根本对付不了大boss,我到最后也没看出来那三件宝物到底有什么毛用,而且既然大boss根本不受宝物的影响,为毛他要追杀找寻宝物的kubo他爹…… 当kubo发现宝物对大boss没毛用之后,他决定使用爱的力量😂😂😂 然后他发表了一番关于爱与回忆的演说,弹了两下琴,literally两下,连个曲子都没弹,就打败了大boss………… 而且大boss还失去了记忆,被爱感化了😂😂😂 这么雷的剧情也是难得一见,就算要硬拗资本主义价值观也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吧………不过总的而已,kubo还是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虽然片子最后硬是要用爱发电,好歹还保留了基本逻辑,没大团圆,没让kubo爹娘复活,最后一帧定格也很美,所以也不能算是太过烂尾吧😂
音乐很赞!效果赞!中文名的翻译不赞!现在我要提出我的疑问:为什么叫two strings而不是three???我仔细看了,就是三根呀!
从Isaac到Art,莱卡在GoT童星再就业上做得深得我心,马修上一回不用德州口音演戏估计得追溯到上世纪。放我们民俗传说里这就是“玉帝派二郎神追杀沉香”,剧本自然有可以更加打磨之处,但莱卡的画面终是动人,日系元素结合得好,纷飞折纸和璀璨河灯,还魂的河灯竟有丝感动加一星,告别中的成长
定格动画能做到如此效果实属惊人,不过故事水准稍差,全片虽然充满了日式元素,但其内核及表现方式仍很美式,童话感强,折纸创意天马行空。
观影感受及其不舒服的一个片子 灰暗 晦涩 说的 什么鬼话 也是日本片子特色一贯靠意念打败BOSS 2017 9 5
剧本的逻辑和槽点满满的 但是不影响它的美 感觉是个有钱有闲理想和现实都很丰满的迷弟把喜欢的和风与哥特糅合在一起创造了一部美到飙泪的定格动画 看完回家我就折了一只纸鹤 我 想 折 纸!
製作精良啊!完
最无聊的那类到点做任务拿奖励型故事。爸妈永远在你身边系列。日本元素有些很动人的运用,但依然呈现出一种东西方杂糅的诡异感。更多时候感觉他们手上的是一把吉他,而非二弦琴。其实我对莱卡的期待,一直是以《鬼妈妈》为模板的。但是他们后来的东西都空有外表,完全失去了那种惊悚怪异猎奇的内核。
剧情好单薄
5/10 Laika定格新作,其实还蛮失望的...看起来还可以,比如开头以及两姐妹的形象都还挺喜欢的,但是剧情太差了。而且公然弑亲这种真的大丈夫?东方的元素,其实还能做得更深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然是一层皮。
故事真的好无聊
画面好评,剧情么。
3.7星。1.画风很酷。2.琴音纸影的段落真好看。3.几场打戏也相当惊艳,尤其是姐妹撕逼的那几场。有一种在看徐克武侠片的赶脚。4.高潮戏弱了。5.剧情转太快,一会儿这个是你妈一会儿那个是你爸,泪点瞬间变笑点。6.有一种在看《倩女幽魂》的气质。7.片尾有一个小小的彩蛋,定格动画现在可以做这么流畅了
当小主人公把破损的双弦琴修复成三弦琴的一刻,定格动画的新高度就此诞生。这一班定格动画的神将们不但乐此不彼的贯彻了自己黑暗奇妙的哥特童话风,还把这个深得东方精髓的故事讲的丝丝入扣。绝不亚于之前奥斯卡提名的“鬼妈妈”。
剧情太弱,片尾曲好听,猴子100分
剧情太干了,完全的套路
比较失望。定格动画制作确实诚意十足,角色形象与场景设计也很用心。但剧情实在过弱,典型西方视角中的东方故事,众多元素设定诡异奇怪。猴子甲虫的父母指涉突兀而莫名;神奇的折纸术与费力收集的盔甲最后毫无用处;击败BOSS姥爷更是不费吹灰之力。诸多马虎的情节掩盖了爱与宽恕的主题。遗憾。两星半
无聊
这是一个彻底类型化、西方化的故事,只不过套着一张东方文化的外壳。这个外壳极其精美,但它越是精美,就越衬托出这种嵌套的生硬和不协调。炫丽的画面和大牌的配音挽救不了故事本身的平庸和乏味。
折纸给一星
两星技术分。东瀛人设,欧美主旨,不伦不类的结合,难听点是狂妄到极点的愚蠢。家与爱的合家欢主题陈腐不堪,最终音乐战胜邪恶,亲情在记忆中永存,也令前面所有的寻宝设计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