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

一命,切腹,切腹:武士之死,Hara-Kiri: Death of a Samurai,Ichimei

主演:役所广司,青木崇高,竹中直人,满岛光,永山瑛太,市川海老藏,新井浩文,波冈一喜,笹野高史,斋藤步,平岳大,中村梅雀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1

《一命》剧照

一命 剧照 NO.1一命 剧照 NO.2一命 剧照 NO.3一命 剧照 NO.4一命 剧照 NO.5一命 剧照 NO.6一命 剧照 NO.13一命 剧照 NO.14一命 剧照 NO.15一命 剧照 NO.16一命 剧照 NO.17一命 剧照 NO.18一命 剧照 NO.19一命 剧照 NO.20

《一命》剧情介绍

一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7世纪初叶,经过长时间的攻伐兼并,日本战国时代落下帷幕,转而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和平降临,取而代之的是大批武士流离失所,为生计所苦逼。在此期间,有的浪人请求在显贵门前剖腹以保存颜面,有的人因此得到留用,也有的得到物质资助,但其中不乏借此敲诈的宵小之徒。某天,名门井伊家迎来了名叫千千岩求女(瑛太 饰)的年轻浪人,为杜绝这股邪风,井伊家假戏真做,逼迫千千岩以及其不体面的方式悲惨死去。原以为这会令敲诈的浪人们望而却步,谁知不久后另一位名叫津云半四郎(市川海老藏 饰)的中年武士前来求死…… 本片根据泷口康彦的小说《异闻浪人记》改编,该故事曾于1962年由名匠小林正树搬上银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希尔玛恶之入骨暗宅之谜第十一回蠼螋123度谋杀案疯狂艺术村暗黑子午线深蓝即是黑诡才之道晚上兼职牛仔裤的夏天2恐怖旅馆梦露死亡之日公主迷案亮剑:决战鬼哭谷今天开始当杀手信徒战线的另一边奥赛罗女校风波大神猴1降妖篇一根木头第二季精灵宝可梦钻石与珍珠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好汉林松鼠来宝2:明星俱乐部恋爱排班表狗狗旅馆神医喜来乐传奇

《一命》长篇影评

 1 ) 身份与生命,不同时代,同样悲惨。

对现在的我来说,穷困潦倒,生离死别已不能感动我了,不过,宿命,执着,牵绊,对抗,信任以及荒唐的死还是能让我感到震动。

你看看心里挂念着妻儿,但却不得不用竹刀剖腹的求女最后的镜头;再看看失去一切赌上性命的半四郎最后的镜头,这样镜头给人一种拷问,让我们想要问一个为什么。

电影中的年代,是一个身份高于生命的年代。

卑微至贱民,高贵及领主都是一生下来就紧握着身份活下去,失去身份,也就意味着死,就像影片最后自杀的那三个武士一样。

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当然不自由,当然不公平。

但,回过头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多少人感受到了自由?

他们不自由,是因为太强调身份;而我们不自由,是因为找不到身份。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若非要说一个信仰,那就是钱。

为了钱,我们要自由,这个自由其实是欲望搏击俱乐部里,泰勒说出了那句口号,抛开一切,你才能拥有自由。

然后,一群本来迷茫弱小的白领,撕开领带,放纵欲望,变成了野兽,从破坏中获得快乐。

面对这样一群被洗脑的野兽,你能看出什么光明和希望?

于是事情似乎变成了这样,将身份至于生命之上的时代荒谬而悲惨;无法定位自己身份的时代迷茫而悲惨。

那我们会问出路在哪里呢?

真的存在一个时空是充满光明和美好的吗?

我还是想不出答案。

或许,还是去相信叔本华比较好,人生犹如钟摆,摆动在痛苦和无聊之间,痛苦和无聊永远是人生最主要的成分。

********另外,故事中平静生活的部分是这样的。

千千岩求女和美惠从小青梅竹马,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生活虽然清贫,但有河可以打鱼,山村空气清新,有空地可以玩,有书可以读。

美惠温柔美丽,求女善良体贴,他们互相钦慕,慢慢长大。

然后在最美丽的年纪,结婚,生子。

故事讲到这里,实在太美好了。

如果人生可以经历这样美好的时光,那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我羡慕那样的生活,我喜欢那样宁静简单的生活。

当然,我知道那样的生活也包括了吃不上饭,3两可以逼死一条命等。

但,这些灾难都不能抹去那些美好的时光,简单的幸福过就够了,哪怕饿死病死也了。

和今天的现实相较,你能说谁更好吗?

和你活到今天的人生相比,你能说谁更幸福吗?

所以,尽管故事到后来变得那样悲惨,但我还是认为,够了,已经够了。

既然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分离也是人生常态,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

但人总是贪婪的,一贫如洗时,你希望白手起家,功成名就时,你希望爱情美满,阖家幸福时,你希望身体健康,相拥白头时,你希望永不分离······。

这样的奢求,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仔细一想,世上不存在这种无穷无尽的幸福。

幸福只是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刻生命简单的一次闪光。

能懂得珍惜和品味,那就是快乐,想要挽留住那份闪光,就只能眼睁睁看其溜走,然后自怨自艾,闷闷不乐。

拥有过了,要能释然放手。

精彩过,要能欣然落幕。

相逢过,要能坦然告别。

昨天再美丽,也要能踏向明天。

所以,这个家庭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但对我来说,他们是幸福的。

 2 ) 海阔天空

电视剧模式,一板一眼的演着拍着,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悬念,没有看过被众人交口称赞的原版,不过就看本片感觉说来,2个小时的片长显得不是那么容易一刻不拖的坚持。。。

三池崇史这位多产的怪才导演,其作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但最让人惊奇的是他拍片的类型也是海阔天空的跨越,不知道其心境究竟是如何。。。

 3 ) 美穗真的爱求女吗??

刚看完,话说津川死前回忆中,美穗看到求女就停止笑容闭上眼,求女也只示意的笑一下是什么意思啊???

还有明显前面美穗听说津川替她回拒求亲后有些不满啊……

 4 ) 画蛇添足之处。

好不容易熬到了决战,看看原来的经典话剧,是如何变成这样一部表象的电影的?

首先下雪了,给屏幕增加了一种额外的干扰。

特地搞了一个紧锁眉头,把武士刀(竹子做的)从刀鞘里拔出来的仪式感。

家老那种假装老好人的脸,慢慢退到了幕后。

剩下是市川与剧情设定不符的飞扬跋扈的脸。

老版电影里紧张的氛围在这里好像消失了。

不灵了。

主演走位,也是照搬老电影。

从切腹现场,变成倚墙而行,他在寻找下一个目标。

主创给井伊家增加了很多大漆颜色的标徽和木雕,隐隐的泛出红色,但也仅此而已。

也许是因为是歌舞伎出身,所以主演的打斗显得很假。

再加上硬加进来的家老养的宠物白猫,就显得更无力了对的,症结就在这里。

因为想表现有力,所以反而显出了无力。

创作电影完全陷入头脑,也就完全变成了一场笑话。

所以,如果反倒是表现主演的无力,也许电影就会生出气。

最后主演的死法也改了。

老版是在羞辱祖先的盔甲之后,被火枪打死了,然后是家老的画外音。

这一版非常奇怪的改为主演放下警戒,让武士把它活活捅死。

然后主演想起了人生的幸福场景。

所以我把这些都称为画蛇添足。

 5 ) 对武士道的批判几乎没有,剧情也是很烂

新版对武士道的批判几乎没有,剧情也是很烂,用了很大一部分渲染穷日子,剧情拖沓,比老版差太远了,摄影 分镜 剧情,还是老版完美!

看老版简直就是在欣赏一种艺术。

一命就相当于两部电影放一起,看完完全记不住故事情节,作为重口味电影导演 求女喝鸡蛋 你也不给个特写,不觉得过分吗?

翻拍经典 真是糟蹋经典。

三 可能是你的功力不够,或者由于政治原因 对武士道精神还是不敢去全面批判,反而结局三个家臣 切腹自杀的改版 完全是败笔!

 6 ) 一命

影片翻拍自小林正树1962年的名作《切腹》,一名落魄的青年武士靠教私塾为生,为了能够凑足给妻儿治病的3两钱,到大名的家中假切腹,以期可以拿到一些银钱。

没想到这位大名真的让他实现切腹的诺言,他不得不将谎言继续下去,用自己的竹片刀切腹。

受尽痛苦之后他最后被大名结束了生命。

他的死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妻儿在同一天死去。

他的岳父—也是一名落魄的武士,平时靠糊纸伞为生,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猛醒,他拿了自己的竹片刀去大名府报仇,结局当然也不免一死。

但是他自杀式的行为和武艺使得不少高级武士羞愧不已,其中几个被他切掉发髻的武士都切腹自杀。

然而无论他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大名的地位都没有任何的影响。

个人认为,本片最高潮的一幕不在最后武士用竹片刀于大名府中的武士打斗,而在于妻子美惠从丈夫--年轻的武士千千岩求女的尸体上翻出从大名府中带出的不舍得吃的点心,含泪吃下并死在丈夫尸体旁的那一幕。

那种感动可以称之为震撼,一种无声、无奈、无助的震撼。

生活带给贱民的只有无法摆脱的痛苦,而且毫无转变的可能性。

片中很少有背景音乐,安静的让人感到生活的压抑、毫无希望;即使有也非常恰到好处的渲染人物内心的悲苦。

画面精致、细腻,颜色偏暗,对于人物的迷茫、无助、痛苦、仇恨等情感表现得非常到位。

本片对于武士制度和切腹进行了嘲讽,并重新思考某些毫无人性的做法。

本片是今年来我看过的即不色情、又不变态的日本电影,但是他表现的主题却非常值得人们去深思。

我没有看过1962年版的《切腹》,据说比本片还要优秀,可是本片已经是我认为非常优秀的日本电影了。

 7 ) 追逐神作的影子

按:图文版在此http://i.mtime.com/fjs/blog/7361984/。

豆瓣日志的贴图系统实在太让人崩溃了,只能贴点文字作为备份。

《一命》说是《切腹》,其实看下来,差别还是很明显。

有故事、人物和细节上的改变,也有美学形态上的变化,有些改得好,有些不好,有些则是好坏参半,下面按照线索分别来说说。

一,家老这一版改动最大的,我以为是御家老斋藤这个人,原片中他是个私心炽重,深沉残暴的家伙,在处理事情上看起来貌似比泽泻等人稍微持重些,其实只是身居高位必备的矜持,立场上并无分别。

而在新片里,他成了个跛子,(或许因此)对弱者颇有同情心,在目睹千千岩求女竹刀切腹的惨状时,居然亲自下场介错。

这个人物的改动看起来无关全局,而且让反派更“有人性”了,然而我却觉得不但不甚高明,还是这一版最大的败笔。

桥本忍写原作剧本,据说是从一幅画得来的灵感:一位武士身处大海的漩涡中央,端坐不动。

《切腹》是一个正邪分明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潦倒的浪人代表自己一家,挑战整个幕府的壮举。

这从津云半四郎批评削藩的言辞中就可以看出,井伊家是德川幕府的功臣,在片中代表的是得势的武士集团。

津云半四郎坐在洒满日光的庭院中,沉着应战周围阴影中如潮水一般的家臣因此成为影片中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充满张力的画面令人难忘。

旧版的井伊家是没有好人的,只有职位的不同,这既切合了小林正树左倾的批判意识,也让剧情充满对抗。

而新版这么一改,剧力顿时松弛很多。

不信我们比较一下两片的开头部分。

旧版的开头,津云的入画是背影,先闻其声,再见其面,让观众对此人充满了好奇。

家老召见,镜头随着浪人走进深深的廊道,充满象征意味。

会客室中,家老背后的景深暗示此人的城府,背光代表身后的权力(自然,这种解读一向是要结合剧情进行,并无定法)。

至此完成正邪双方的初步刻画,观众的视角,始终是站在津云这一边的。

而新版中,密谋的是以泽泻为首的邪恶三人小集团,走入会客室的是家老,观众看着腿脚不便的领导跑来接待一个上访群众,同情的是谁可想而知。

而室内戏中,家老背后的景深被大大削弱了,代之以一棵优雅的病树,光线柔和,加上肉头肉脑的役所广司当然比歪嘴三国连太郎儒雅得多,这个人物的讨喜不言而喻。

而津云呢,或许自知这样的处理不够突出其形象,于是三池在他一出镜就给他来了个云淡天高的英雄大仰角,可这也挽不住本该属于他的同情分哗哗地流向御家老。

这条不伦不类的“双雄路线”导致了结尾的另一处改变。

原版在杀阵开始后,突然切进屋里,给了家老一个特写,阴晴不定的脸上,明显是在担心事情没法收场,危及自己地位。

新版没有,最后家老还跑出来给津云捧了个哏。

这样一个发怒,一个发飙,只看过新版的观众没准会觉得只是这俩人只是闹了点误会,要是当初大领导不是耳根子软,亲自过问一下小头目的非法行径,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吗?

两个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变成了不乏人情味的个别事件,批判力度被大幅减弱。

家老的温情还有别的体现。

求女被逼自杀前,新版让他冲向家老乞讨三两银子,而最后家老真的让杂役给他家里送去了,不仅如此,剧情还安排杂役后来还告诉津云,家老劝解过此事。

跟酷吏满天下的我国比起来,真的算仁至义尽了。

而原版送尸体回家的是砍头三人组,还当面嘲笑过求女,给津云复仇埋下了更充分的伏笔。

海老藏的演技我以为是没有问题的,原版的津云更豪放,他更内敛,属于风格不同。

仲代达矢当年只有三十来岁,论演技其实也还未见精纯。

对比一下两人演绎腹黑的恍然大悟状,“哦”的一声,就能看出风格的差别。

海老藏的声线很有特点,不错。

二,切腹vs一命原版中的男人们除了被津云砍死的几个龙套之外,都是死于各种原因的切腹,构成了一个多侧面的事件集,彼此呼应,阐释着切腹制度中被实践的各种正义和伪善。

而新版既然名为《一命》,可谓“各种死法,都是一命”,着重刻画的是赴死之人的心情和反应。

原版的千千岩阵内,是主动为主公顶罪切腹的,而新版则是病死,跟武士制度的关系削弱了很多。

原版的美穗之死,没有正面表现,新版把她和孩子的死都浓墨重彩地拍出来了,而且集中在求女尸体被送回家的那一夜,这个改动我觉得很感人。

美穗取出求女“带回家”的糕饼给一家人吃的一幕,看得人几欲落泪。

把女人的“一命”也纳入了武士之争的视野中,我以为是新版的亮点之一。

三池的“一命”还博爱到了动物身上,1小时07分55秒插进来一个死猫的镜头,大概是某种恶趣味吧。

作为影片的重头戏,千千岩求女竹刀切腹的场面被处理得更血腥更直白,这跟三池改编《十三刺客》是一个路数。

瑛太演得确实不错,看得人肉疼,这种“挣命”的场面,与“一命”的主旨也是配合的。

津云半四郎最后居然没有切腹!

这个我绝对不能原谅。

不管三池有什么新想法,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围绕切腹展开的,首先作为一个经历过战阵的老武士,津云应该比谁都更具这种荣誉感,其次他上门挑战井伊家的目的,就是羞辱他们身为武士的怯懦,切腹应该是对自身武勇的终极展示,不可能选择被人乱刀劈死。

这是新版最大的败笔。

三,叙事新版的叙事不如原版,主要是不够聪明。

原版的叙事,是首尾呼应,气韵贯通的一个整体。

从对历史记载的质疑开始,以证伪史书结束,以“讲述”为框架,中间对故事的“展现”视角多样,节奏精巧,值得再三品味。

对官方历史的批判与《斩》、《柳生一族的阴谋》等片如出一辙,充满了六七十年代如火如荼的反抗精神。

而新版的叙事,以“展现”为主,比起《十三刺客》里心急火燎地用字幕交代主旨的做法,三池这次明显稳了下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之外,别无字幕。

这样的效果是批判权力和反思历史的力度弱了,当然,如果三池他就是想展现生命的价值和抗争的意义,那么这样的做法也不错。

但“展现”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主旨不清,原版通过打扫战场和旁白,清楚交代出了剧本的意涵,津云的身影与铠甲叠合的镜头更充满了解读的丰富多义性。

而新版特地加了一场主公回城的戏,目的只是为了让斋藤报告“甲胄修缮好了”,不客气地说,简直是笨蛋到家。

最后一个镜头如果是六七十年代的导演拍,最起码也应该是领主端正坐在画面正中,背后是铠甲,群臣匍匐鞠躬才对,充满威势。

新版的最后一镜,实在压不住阵脚。

剧情中间的叙事,新版的节奏也有问题。

原版的“故事会”是被分成几段来呈现的,津云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在家老派人去请泽泻的间隙。

讲了一段之后,来人回禀异状,双方骤然剑拔弩张,在津云的要挟下,大家又回到原位,继续开讲。

在今昔、张弛两方面都有一个节奏上的转换,看起来悬念十足。

而新版则是竹中直人的角色(话说这个甘草角色到底是起个什么作用呢?

)仅仅从下人口中得知异状之后,就由津云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讲述,既不合理,节奏上更是笨拙到家。

当然——我又要说当然了——跟桥本大神的原作拼叙事,问天下,几人能够啊?

四,视觉风格原版是黑白宽银幕,对线条、阴影和景深的使用出神入化。

选个最简单的说,家老背后是一个大大的“井”字,井伊家“横竖都是二”的流氓特性得到了昭然若揭的展示(呃,认真的同学请将这句跳过),而新版中被换成了一个巨大的暗红色家纹。

这其实集中代表了两个时代视觉风格的变化。

新版的风格在预告片中就可以体会到,一是庞大建筑带来的压迫感,二是阴暗的室内打光,三是赭红色的运用。

第一个特点其实旧版也在用,不过主要是通过纵横交错的线条来实现的。

目的都是一个,就是突出权贵阶级的压迫,这点新旧版并无不同。

第二个特点值得注意,旧版和同时代的大多数时代剧一样,尽量提高室内的照明度,办法除了室内打光之外,还有日本电影特有的招数:隔扇门。

日式建筑的“墙壁”是可以移动的,很容易拍出层层叠叠的景深来,同时也给室内“舞台”以适当的点缀和烘托。

这是日本时代剧导演千锤百炼出来的民族美学风格,最近一次见到,是在山田洋次的《母亲》中。

新版的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很少拉开隔扇门构景,甚至还故意把门扇都涂成黯淡的灰黑色。

求女一家人自杀的夜景堪称登峰造极,在帐幔的遮掩下,观众必须运足目力才能看清演员的表演。

三池的这种追求从《十三刺客》就很明显,我有时甚至怀疑他拍夜景室内戏除了烛光没有别的光源。

只是不知大银幕上看3D版会不会有所改善。

第三个特点主要是用在庭院戏的拍摄中,赤红的家纹和椽柱都突出了权贵嗜血的本质和生存斗争的残酷,这当然是黑白旧版无法使用的手法。

经典翻拍的意义,庶几在此。

在《十三刺客》引发的争论中,就有人对三池的这种翻新不无微辞,我是完全赞同三池另辟蹊径的。

技术在进步,当年拍不出的细节,现在可以拍了,当然是好事。

当年只有黑白二色,所以只好在构图、线条上做文章,现在有更多种手段了,跟旧版拼经典风格不但不智,也失去通过翻拍探索剑戟片新路向的意义。

三池改编经典的策略是尽量少乱动剧本,多革新技术,我觉得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五,杀阵这个是要单列出来说的。

我以为新版的杀阵远不如原版。

原版的杀阵放在当年,说不上特别好,本身小林也就不是个特别注重感官刺激的导演,但有想法、切合剧情、符合真实这几个关键指标都是合格的。

例如风的运用,津云与泽泻在草坂决斗一场,大风把浪人的乱发吹成焦墨涂就的狂草一般,令人过目难忘。

庭院里的杀阵戏也有疾风吹过,象征暗流汹涌的对峙终于化作风云骤起,让人胸襟为之一快!

新版的这前一场戏与文戏相比并无新元素加入,后一场加入雪花,效果还不错,不过本该出现的白茫茫大雪真干净的场面却未实现。

再说杀阵设计,新版也很失败。

旧版紧紧抓住津云这个老武士身经百战这一点,给他设计了独特的剑法,貌似空门大开,实则左右逢源。

又设计了独特的打法,在击败泽泻一场中,他翻过刀背击断对手的剑刃,在庭院以一敌多,他踢起碎石扰敌,都是不拘一格的实战打法,他的对手中不乏高手,但论战斗经验远不如他,所以才能被他打得灰头土脸。

而新版中,津云身为老兵的这个特点完全没体现出来,给人感觉他就是武功高而已。

最后井伊家的杀阵,原版拍得很有层次,院中-议事厅-贮藏甲胄的房间,每一关都有新人物加入。

议事厅的众家臣起立一段尤其令人难忘,层层叠叠的剑阵如同车轮一般次第逼近,充满了恐怖的形式美感。

而浪人的搏命仿佛是要撕开这铁幕,放进一线光来。

最后铁炮的介入蛮横地终结了老武士的抗争,好武士死于枪下,是剑戟片中经常出现的母题。

新版让老武士用千千岩求女的竹刀替他复仇,庭院部分结束时,给了大野和另一个蛮横的武士一个镜头,展现他们的狼狈,大概是代表女婿在说“瞅瞅你们这些武士大人的怂样”的意思吧,算是有所呼应。

可转过来想想,津云这么做未免也太托大。

既不符合人物身份,也不利于营造真实的剑斗场面。

原版充满血汗味道的生死之搏成了优雅的象征性复仇,对此我只能说:呵呵。

影片的配乐非常棒。

原版武满彻的配乐走的是简约风格,关键处点拨几声,提神醒目。

而新版坂本龙一的配乐旋律性更强,千千岩求女与美穗在书馆会面时的吉他伴奏,结尾小提琴混尺八的配乐,我都很喜欢。

综合说起来,《一命》的改编不乏亮点,特别是在闪回部分,对人情的刻画反衬出了生命的可贵。

与此相应,削减了津云控诉削藩的部分和旁白的批判。

看得出三池是想漂白影片的阶级斗争宏大主题,突出人性和真情。

如果说《十三刺客》是在“放大”原版的话,那么《一命》就是在“缩小”原版。

按说策略无分高下,只是从结果来看的话,我个人觉得技术上的各种探索都值得肯定,至于剧本,桥本大神的作品还是能不动就不动的好。

最后,所有这些比较,都是以剑戟片三大神作之一的《切腹》为参照系的,不要拿《一命》来跟现在的小清新武士片比,那些不是剑戟片,没有可比性。

神作固然不可追,但敢于追逐神作,这份雄心已经足够傲视同侪。

实在断不了横向比较的念想的话,不妨放宽视野,看看去年同为翻拍经典武侠的3D电影《龙门飞甲》——那就是另一个更大的话题了。

 8 ) 面子的一条命

找到这部电影实属意外,原因是我是坂本龙一的脑残粉一枚.然当我看到演员里面有瑛太跟满岛光,这对我认为是官配存在之后,我就在第二天5点来钟起来看这片子。

关键词:猫,糕点,发髻,鸡蛋,刀。

我没记错的话,一共有两只猫,而猫的境遇各不相同,似乎两只猫也都有两次出场机会,这是想说明阶级问题所带来的什么嘛?

糕点,也是出现两次,一个是求女在切腹前官家给的点心什么嘛,最后他随着遗体交到了美穗的身边,美穗吃了那糕点,跟第一次他父亲给他两个馒头,两个男主都表示要分一半给她。

是为了煽情与渲染什么。

发髻,这似乎跟主题有关,就是一句话,武士的面子终究是空壳。

但是似乎还有两个人为了它而切腹,似乎日本很多影片在说面子的问题,什么警察的面子啊,什么谁的面子。

鸡蛋,这一幕我很佩服瑛太,但似乎他用舔的说明了很多,以及小孩碰掉鸡蛋之后的行情,至于为什么卖鸡蛋,我觉得不止导演,编剧,演员的把握也很到位。

刀,他父亲挚爱的那把刀,虽然剧情没多说,但是应该是为了生计当了,他为了家庭跟妻儿放弃了太多,不论面子还是什么,我有点同情,即便他走上了条不归路。

他是那么的可悲,用竹刀切腹……相信大家看过就知道,这是一部出色的剧情片,服装也很不错。

音乐我不觉得很出挑,但是融合的不错。

最后是讽刺的一句台词,那个摔坏掉的赤甲,“赤甲是我等的荣耀。

”如在下要能疯了那就好了,在下只是活着,苟延残喘,只待残春。

第一次写影评,不到之处请见谅,剧情片之后,只给那些静下心来的你我去思考。

 9 ) 一命——人性光辉的温存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同样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心目中,都会有属于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

这就正如一部大片,有的人喜欢看特效,有的人喜欢某导演,有的人喜欢某演员,有的人喜欢剧情,有的人喜欢拍摄手法等等。

我们无法为一部电影的好坏进行评选,只能为自己心目中这部电影打分 我没有看过之前的《切腹》,所以也无法比较这部所谓的翻拍比之前那部孰优孰劣。

但是就这部电影而言,让我始终由一而终的一个信念就是-人性。

导演通过影片带给我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在人性面前,所有的东西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

影片开头很简单,就是通过半四郎的举动引出整个剧情,通过叙事的手法将整个剧情呈现给观众。

其实让我觉得很有印象的一点是在影片早期和后期,半四郎有句类似了无生气的“哦”字对白。

那种语气一出,刹那间让你有总毛骨悚然的感觉,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让你感觉到是一种已经在冥界边缘的感觉,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是已经抛身出去的信念。

导演始终用温情大于杀戮的镜头在向我们叙述着一个故事和一个信念,在人性面前,我们什么都可以放下。

武士的尊严、男人的自尊、父亲的威严、丈夫的气魄等等。

影片没有什么打斗镜头,相反在刻画人物内心性格和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面反而让影片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武士,因为主公没落而落魄度日,与后期影片出现的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却鼓吹着自己高高在上的武士荣耀的家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后期半四郎用竹刀就将他们震吓住之后,面对一个人的半四郎,反而带着精良刀具的所谓武士家臣却无一敢主动攻击。

由此不难看出一个道理,总是有那么一群不学无术的人,靠着响亮的名号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影片其实有几个地方是给我很深刻印象: 一、求女去请求切腹的时候,家老赏给他的糕点那一段,导演用了接近一分钟的剧情去刻画这个画面,这对于120分钟的电影而言,这块糕点的出镜率还远远高于那些路人甲、家臣乙等群众演员,开始的时候真的不理解一个将要切腹的人,为何看到一块糕点会表现出欣喜的形态和导演为何要在这块糕点上落墨如此之重,然后后面的剧情则很好的给出了答案,关于糕点的出现,就是剧情的前中后串联的其中一个切入点。

尤其是那一句“我觉得两个人一起吃比较香”,让我们体会到,身为武士的半四郎身上并没有单单存在武士的优越性,更包含了他对儿女深深的爱意,而正是这种爱,让求女也是善良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当有甲州屋掌柜要娶女主角的时候,半四郎不答应反而半夜跑去问求女是否愿意娶自己女儿的原因,一个善良有爱的人,才能给他的女儿带来幸福。

而到了影片后期,看着女主角将求女用死获得赏赐的糕点哽咽着吞进去的场景无比悲哀与凄凉,为什么要有这一段,其实也许导演是想借糕点带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吃进去的,可都是满满的爱啊,尽管那个糕点有丈夫的血与泪,但是归根到底,这个糕点,其实就等于说明了一件事,为了她和孩子,丈夫可以付出所有,包括生命,所以那吃进去的每一口,都是丈夫对自己满满的爱。

二、求女的刀具;众所周知,武士刀对于武士而言,就是生命。

一个没有了刀的武士与死人无异。

虽然片中没有着重在这一块,但是细心的观众肯定会留意到,影片初期半四郎曾经去拜访过求女的父亲,当时半四郎看到求女父亲在擦拭刀具,曾说了句,“哦。。。

和在下的完全不能比啊”以此来表达对求女父亲获得主公赏赐的“兼定”刀的羡慕。

这把“兼定”除了是把名器,更是身份的象征,虽然影片没有交代,但是从后面求女第一次拒绝典当老板要求典当佩刀的要求可以看出,求女身上的刀具应该就是其父传下来的,而其中一个镜头是求女左手紧紧的握了下他的佩刀,由此可以看出,那个除了是武器,更是家族的荣誉。

因为早期其实我们知道求女不像传统武士,更像是一个读书人,所以肯定刀具给他的意义没有传统武士那样至高无上的,但是他一个读书人却以武士自居,最大的理由就是那是属于家族的荣耀。

但是当女主角病重的时候,求女却义无反顾的将刀具典当掉。

由此可以证明,在生命和人性面前,无论是武士尊严还是男人的自尊抑或是家族的荣耀,一切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三、猫。

猫在剧情里面有两只,一只是求女落脚的破庙里的流浪猫,也隐射了求女所处的生活是落魄的,就跟流浪猫没区别,下雨的时候漏水,唯一的高位摆满了书籍,而人只睡在地板上,由此可见求女渴望通过自己的学识改变生活但是又无能为力的窘境。

而流浪猫的死亡,似乎也预示着灾难对于这个家庭所带来的困苦,女主角看到猫如同感触到自己,所以伤感无比。

而第二只猫出现在半四郎打斗中和最后家老让下属把事件处理好的场景中,无论外面打斗如何激烈,那只猫始终雍容华贵般卧在毯上,这就好比这大名或者掌权者一样,无论下面如何惨烈和水深火热,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丝毫影响,同时也映射出社会也如此,出身好,哪怕你没本事都能和那些家臣一样过着安逸的生活,而出身不好,哪怕你身怀绝技,都只能穷困潦倒度日。

也有点像我们当下富二代、官二代和农二代工二代的差距。

四、铠甲和木刀。

铠甲在剧中代表着权力、荣誉、地位。

也就是代表着大名门不可侵犯的权益,而半四郎后期为什么要用木刀而不用真刀,其实意义更大的在于他是想为死去的女儿、女婿、外孙讨回属于他们的尊严而已,因为其实就算你拿真刀,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就推到整个大名府,更不可能推到整个日本阶级统治的弊端,所以木刀和铠甲代表着自尊和荣耀。

用木刀让敌人为之胆怯,让铠甲为之受损,其实就是在于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家臣只是因为跟了个好大名而故作清高,其实内心根本没有真武士的坦荡荡,所以就算真刀在手,他们也是惧怕手持木刀的半四郎。

后语:其实导演翻拍这部片子,不一定要原汁原味,因为如此一来,翻拍就变得没有意义。

况且翻拍经典,不容易超越,唯一可以尝试的,当然就是只有原著中所薄弱的环节如何能够在新作中强化而又收到效果而已,从这方面看,《一命》已经做到了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了,至于观众是否明了,就要看每个人怎么看待这部电影了。

刀没有好坏、在好人手中就是救人水火的利器,在坏人手中就是杀人的凶器,所以我们在绯村剑心那里也知道,曾经杀人如麻的剑心,哪怕是到了后期,也没有放下刀,唯一不同的是,他后期的信念变成“假若在这染满鲜血的刀以及成为牺牲品的生命背后,有个谁也可以安心生活的新时代,我会——替天行道,仗义杀人”。

《一命》没有鲜血直流的画面,没有刺激无比的格斗场景,更没有提醒武士道尊贵无上的刻画。

有的,只是对人性内心最温柔一面的叙述,有家、有爱比起所谓的尊严,更值得我们拥有,跟爱相比,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10 ) 被武戏拖了后腿的武士题材电影

前半部分文戏十分出色,无须多言,倘若后半部分的武戏简直逆天,如果能加以改进,我认为它会是一部9分以上的神作。

武戏的问题很多,疑似没有武指?

这边列举一二:

首先主角带一把木刀去复仇就很抽象,我知道这里有它想要表达的象征意义,你可以吧那木协差带上,打刀还是用真刀,整部影片的风格是写实的,打斗场面也应该贯彻,主角没有利用室内场景造成局部1v1,没有攻击敌人持刀手使其武器掉落,或是展示任何武术技巧,都是无意义的打击,推搡,长时间露出背身却没有敌人背后偷袭,很好!

很有武士精神!

长达十几分钟的打戏始终是一群人围着一个人,且几乎没有人因这场战斗失去战斗力,这不荒唐吗?

这不儿戏吗?

⬆️像这种围攻场景,敌人一拥而上上段攻击,主角低身下段圆弧斩解围加脱身不比一个一个慢慢上+视野之外不能攻击要合理多了?

总而言之很可惜,它本可以做得更好!

《一命》短评

苦情戏占了2/3,贫困的生活委实凄惨。没落的武士。

6分钟前
  • 2xky8x2czb
  • 较差

有些影片已是不可取代的經典了,這樣的電影重拍通常結果都是負面評價多 此片也是 但不可否認的是 阪本龍一的配樂還是不錯的

10分钟前
  • kiwi927
  • 较差

真不知道3D来干嘛的

11分钟前
  • zoevisceration
  • 较差

这...除了竹刀切腹一段很三池,也比原作要更吸引人之外,片子无论节奏还是最后对话的深度较之切腹都不及之。

14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被切腹镜头搞得晚饭都没吃

18分钟前
  • wonder
  • 较差

从导演到演员,配乐都很有吸引力,不过差距还是差距啊!

21分钟前
  • Ms.A扑柔
  • 推荐

剧情稍显拖沓

24分钟前
  • Woland
  • 还行

总是觉得日本片节奏很怪异,一部长达2小时的片子,内容少得可怜。

25分钟前
  • 严子陵不钓鱼
  • 较差

切腹这个故事最大的问题就是回忆的内容是功能叙事,如果不在中段做大改是没办法让节奏起来的。三池版前半延续三更2克制冷静的电影语言,氛围极好,切腹段绝不输任何经典剑戟漫,光妹出现就炸了,瞬间电视剧拍法,同时结尾自以为棋高一招的改编实在是令人无语。三池版最好在前半的凝重,小林版最好在后半的决绝。役所广司气场远胜上代大名,而仲代达矢是无法被替代的剑魔。

29分钟前
  • 有寂
  • 还行

娱乐片,无深度,观赏性也不高。整片的暗绿色调也很倒胃口,是在营造氛围画面风格,可是一点都不好看啊。

30分钟前
  • 马匪
  • 较差

除了海老藏偏于清秀压不住场外,其他大小角色选择都十分得当。撇去3D的噱头,三池已经有勇气抛去他在《十三人刺客》里还不忘炫耀的小聪明;文戏吃重,但剧力之弱也是其先天不足所无法避免的。所幸在节奏上已有所进步。最后允许我穿越一下:洋贵!双叶!你们俩终于走到一起了!为啥又要生离死别?!

35分钟前
  • shawnj
  • 还行

本来应该给4星的,最后的SHOW HAND太烂,减一星。终究没有超越前作

37分钟前
  • 答案风中飘扬
  • 还行

刚做父亲时间不久,看到此片中段之时实在受不了了~~太悲伤了T-T~~日本武士电影风格独特,总在静谧之中给人深沉的震撼,画面感一级棒~~三池崇史的电影此前仅看过杀手阿一,与此片差异太大~

42分钟前
  • keenboy
  • 推荐

多说几句:这片节奏比较慢,相对于《十三刺客》来说风格上比较收,其批判性没有小林正树那个来得强和直接,但是在一些细节上他加入了不少更加有内涵的东西,如果没看过原片的初次看这个故事,定不会失望;看过原片的,细心品嚼,自能看出不少韵味,虽然此片很多地方做得也不够好过于做作和直接

46分钟前
  • 谋杀电视机
  • 推荐

三池变吝啬了~最后耍帅的只有那么短!!!为了赶时髦浪费了十欧……so pathetic u never learn!

48分钟前
  • Ur2lazy
  • 较差

看了快二十分钟,才突然反应过来,这不还是翻拍小林正树的《切腹》么。。。

49分钟前
  • 阳光野ee
  • 较差

失败的翻拍

50分钟前
  • 酸汤肥牛
  • 较差

三池最幸运之处是生在日本。5颗星。

53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也不知道怎么看完的

54分钟前
  • 🥺
  • 较差

有了龙头和凤尾,更显得中段回忆十分冗长。加一星给瑛太&满岛光~

59分钟前
  • 神秘金针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