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事儿》。
7分。
彭浩翔编剧、导演,陈冠希、钟欣潼、冯小刚、陈奕迅主演作品。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部电影,只能算个短片合集,部分短片略有关联,且关联性不强,只不过这些短片主题相对统一。
影片名说明一切,彼时正值香港回归十周年。
港人的心里或多或少略有波澜,这些波澜落在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就是电影里的故事。
得利的人高歌一曲灯红酒绿,失落的人唉声怨气得过且过——但谁又在意呢?
古今多少事,你那才多大点破事儿啊!
很多人把这片子和当时沸沸扬扬的“艳照门”扯到一起,完全没必要,先有的这电影,而且影片内演员们基本不会有什么关联。
只不过很多人看的是洁本,这其实是个尺度比较大的片子,有一个叫张铮的女演员来自河北,付出尺度挺大,只是很遗憾,她再也没有遇到过一个好本子。
2008-3-22彭导的片子总是值得期待,很早便知道了这七个小故事,却未料到会对其中一个一见钟情。
是的,对这样的故事,没有抵抗力。
邓丽欣演的阿琪,只是小小的自私了一下,没有把存款借给阿慧去堕胎。
分叉便从这里开始。
第一次看,喜欢的倒是阿慧,喜欢她的单纯,喜欢她的纯真,喜欢她和穷小子的爱情。
和之后的越来越好。
但是邓丽欣让我动容。
很多人说,这是个关于嫉妒的故事,又或者,这是个关于命运的故事。
阿琪当时如果吧钱借给了阿慧,结局会如何?
聪明的阿琪,可怜的阿琪。
打动我的是她听到Danny死去时候的在自家沙发上哭的不可抑制。
她本可以活得更好。
但是绝对不关那5000块的事情。
浓缩在30分钟的影片里,阿琪自主,阿琪聪明,阿琪痴情,阿琪有自己的想法。
可是,她其实也不成熟,自以为是的聪明,其实不过就是小大人。
阿强的出生,长大,一定也给阿琪带来欢乐了。
但在这30分钟里,彭导给了阿琪苍凉的姿势。
邓丽欣哭得真实。
哭得我心里难过。
性格决定命运。
阿琪嫉妒阿慧么?
就算是,为什么不可以?
可是,我认为那不是。
她望住阿慧的眼神里,有太多的意味。
她的青春,阿慧的青春,她的现在,阿慧的现在。
总是喜欢“我想成为的人”。
不理将来,却得到将来的阿慧。
因为我知道,我不是。
我似阿琪。
于是我心里是知道的,当puppy love再唱起时,她对阿慧更多更多的,是不可言说的羡慕。
她知道她不能。
曾听过一句话,嫉妒是我的力量。
嫉妒是一种力量,但是阿琪,已经丧失了这种力量。
远远的站在阿慧身边,却似站的很遥远。
爱着大头阿慧,喜欢她的装扮,笑容,和在车底下与飞鹰谈恋爱的桥段。
也爱着阿琪,心疼她。
一个是我想成为的人,一个仿佛是另外一个自己。
没法用言语形容对这个短篇的复杂感受,怀旧、同窗、命运、抉择、太多关键词让我对这个故事拿得起放不下。
豆瓣上有同我一样对这30分钟有执念人写了关于它的评论,她是Danny的fans。
她应该比我多更多感触。
流行歌手与歌曲的意义便在于此。
这几日天天听Danny的这首再见puppy love。
每次听到欢快的曲调,心情竟无限复杂。
破事究竟有多破,因人而定,每个人身上的那些瑕疵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展现出来,这便是旁人眼中的破事,与己无关,无伤大雅,看看人家的笑话,说说别人的闲话,活着来回不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破事吗,然而当我们回望那些被我们一再指指点点的破事,我们恍然彻悟,有些破事竟是如此这般刺痛我们的灵魂深处。
有人没事,说了点破事,不多也就几件破事,索性,我们就从这个人说起的这些破事絮叨絮叨,或许在东拉西扯的时候,能看出说出点道不明看不清的东西。
不可抗力——男人女人,有一件破事,永远都不破,永远都让人津津乐道——房事。
雅吧,文字可以说的很雅,但话却要说的粗俗,而且要越俗越好,故弄玄虚的炫耀和卖弄都是扯淡,谁不知道男女之间关了灯干出的那些美好。
当然不可抗力并不是如此的狭隘,而是将问题丢向性生活并不和谐的夫妻,面对录像机的镜头,男人说着如何去满足一个女人的高潮,女人说着如何迁就男人的快感;男人抱怨着女人向死鱼般的肢体,女人埋怨着男人毫无情感的抽搐。
肢体的摩擦抹杀了情感,爱情中完美的时刻,变成了某种特定的公式,加减即可。
当满足与迁就变成添加给对方的负担,并且不断累积的时候,这份婚姻的情感还有多少温度存在,婚姻剩下的除了肢解还有什么,男人可悲的自尊,女人悲悯的情感,在房事这件事上就足以毁掉曾经所有的爱。
公德心——一个年轻人轻浮的在夜场寻觅着猎物——女人。
而他搭讪的措辞却是自己是个好人,而干的好事竟是在上厕所的时候,看见便池里的粪渍,会用自己的小便来清理干净。
好吧,这事确实挺有公德心,至少,这个世界多数的城市男人都在干着这样的好事。
难道,这件破事就只是如此简单吗,当然不。
夜店,一夜情的圣地,男人醉生梦死的理由是要寻觅这一生的最爱,以爱的名义夺走一个女人圣洁的身体,而后,在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转身离去,并且在夜来临的时刻,估计从犯。
便池中的粪渍好比一个男人上述卑鄙行径留下的污渍,而另一个用小便清除污渍的人,无非是想在这样肮脏的行径上贴点金,而他的目的依旧是企图拥有一个女人的身体,一个可能在昨夜被别人伤害过的身体。
做节——一个男人在梦遗中惊醒,辞世的女友在某个节日回来为他做节(口交)。
从男人清醒时的自序中,展开了这个荒诞的故事。
究竟我们在这样的故事中要看到是什么呢?
成人世界的游戏,欲望驱使下的种种行为。
为爱一个女人选择了一种方式满足一个男人的欲望,男人却因一种看似巧妙的节气为欲望找到借口,只是这种幸福最终终结在意外之上。
欲望作祟,结果成为欲望的牺牲品,做节,用一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满足欲望,却在梦醒十分的霎那,痛苦悲伤。
德雅星——杂志社的阿池为了讨女友德雅欢心,向杂志社编辑说谎,把一颗星体的命名权送给了她,自此这颗星正式命名为德雅星。
后来移民到德雅星上的居民,为了这个命名,总带著一份宗教性质的原罪感。
彷佛这个星球的名字,跟他们的生活空间一样,是透过欺骗而得来的。
究竟这件事情在叙述着怎样的破事,当开场大段的旁白自序结束的时刻,我们变知这是个娱乐缔造的时代,娱乐影响生活,当娱乐造星的盛况在青年人的簇拥和欢呼中狂热不退的时刻,谁还会用理智清醒的姿态看这些事情呢,所以,干脆混着就混着。
星,是造出来的。
大头阿慧——一个看似依赖朋友,没有主张和意见的女生,在朋友毫不在意的建议下,轻率的选择了一份情感与一种生活方式的女生。
而她的朋友,一个自我感觉良好,幻想所有美好生活的女生,却在岁月中讥笑嘲讽了自己。
懵懂的青春,迷离的生活,在成长的岁月中,我们时常困惑,时常迷失自我,选择生活是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毕竟所有的憧憬所有的美好,都会在这选择中一锤定音。
阿慧选择了车房的打工仔,因为好友说要勇敢去爱,在观者们颇为言辞的话语中,阿慧的生活走向了幸福,而好友曾经憧憬的一切美好却沦为空洞,剩下一个孩子和空荡荡的房间,眼泪,无奈独自承受。
他们的故事从陈百强那首《再見Puppy Love》开始,同样在此结束,只是很多年后,同唱这首歌的两个人,站在了两种生活的路口,究竟谁选择了幸福,哽咽的歌声足以给出这样的答案。
增值——一个偷情的男人,一个妓女,一间酒店的房内,一个故事,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更像“大丈夫”的延续。
作风严谨的男人,在找妓女之前做着精密甚至过分谨慎的举动,却在妓女的身边流露出一份善良和温暖。
抛开这些旁人不愿启齿的事情,当这个男人一次次的输入着充值密码,妓女轻轻的依附身旁,此刻,一切的肮脏被温暖取代,或许,那一刻两个人的情感迸发出了火花,只是顷刻间,这份情感又被现实生活所取代,如同那段荒诞的独白,“你不是要我救你出去吧”我们都无力自己的生活,更何谈走进别人的生活呢。
尊尼亚——junior,一个被视为新手的junior杀手,却在我们的眼前,完全展现着江湖老道,老油皮的处世不惊,按钟打点的杀手姿态。
谁到底才是真正的junior,城市的白楼内,无数junior的身影,然而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的稚嫩和谦虚,他们比老油条还油,还会做事情,在我们模糊着眼睛还未分辨出谁是junior的时候,可能我们已经被junior吃掉了,所以,有人要说自己是junior,千万别信。
破事说完了,还有很多破事,我发现越到后面,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开始再说什么了,因为这些破事确实搞的我有些精疲力尽。
昨天见到彭浩翔,一口香港普通话,以黄段子开始了与我们的交流,他把人生理解的颇为有趣,他说,人生便和做爱一样,你也许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女生的G点,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和保持住能到达高潮的状态,那种快乐的感觉能够帮助你更好的完成你的梦想或是人生。
他把一切无聊之事与对欲望的幻想给与了电影,实际上他是个不抽烟不喝酒不唱K的认真执着的文字和影像工作者,赋予香港电影一种独特的精神,如果王家卫是精致那他就是粗俗,但如果粗俗到某种可爱宽容的境界,那便不失为上品。
破事儿表面上看是探求两性关系,我更觉得或许没那么复杂和深沉。
大头阿惠的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中途辍学奉子成婚的钟欣桐最后过的完满而幸福,而阿琪成为单亲母亲,梦想之地和偶像一并坠落,在同学会上她显得捉襟见肘,人生的奇妙在于没有什么丰功伟业可以保证你的幸福,而是某些看似傻气的决定。
增值在讲一个嫖客和一个妓女的故事,但两人脱的精光交融的场景却没有一丝色情的意味,反而杜汶泽帮这个河南女孩充手机话费时,两人没有一句台词,女孩靠在他的肩膀时,温情脉脉,仿佛这不是单纯的肉体交易,而是两个陌生人在某一时间地点有过一种交集,然后在记忆里会想念,比如在深夜独自吃一面牛腩面的时刻。
最为可爱的或许就是最后一个小故事尊尼达,讲一个免费买凶杀人的趣事,余文乐扮演的杀手显然是个菜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悬念惊险和刺激,在杀人失败告终之后,他转身给女友打一通电话,对她说,我下班了,现在接你去吃东西啦,然后撕掉粘在脸上的胡子,如此动人的市井气息,仿佛已经闻到了香港大排档的碗仔翅或是马蹄粉的味道,油腻腻又香喷喷。
无非人生就是这些破事儿,没有多伟大多了不起,我们很多时候不是经济紧张而是精神紧张,放不下的原因无外乎我们把某件事的价值夸张把自身的责任夸大,把遵循内心这件事想的太复杂做的太用力,放轻松人生才更好上路。
我越来越觉得吧,这个让我一度十分崇拜的彭导有点少儿不宜了。
本来呢,我觉得一些东西,比如av里那些,都是情节发展需要,可是后来发现,彭导有这方面爱好啊。。。
每部片子都有差不多的东西在里面。。。
我倒不是说人家爱好怎样怎样,只是。。
嗯。。
说不上来什么滋味儿,感觉彭导突破不大。
这部《破事儿》呢,的确讲了好多“破事儿”,还是满丰富的,各个方面几乎都让他扯到了。
每个故事都有自己深刻和独特的地方,也有几个让我眼前一亮的小故事。
嗯,还是不错的。
虽然国语版被“和谐”了两个,我也觉得无伤大雅。
我一个一个说吧。
我看的国语版的第一个故事就是陈冠希的功德心,创意在于他把大实话讲出来,但是女孩子觉得恶心不乐意听,也是一种变态的功德心,这是重新被诠释的一种功德心,说他小便的时候会帮忙清理残留在马桶上的粪便,的确恶心,但是他用他的方式硬是靠上了功德心。
比如清洁员明明可以用洁净的水去清理那些东西,虽然也蛮恶心,我们只能说,他帮清洁员避免了一些恶心。。。
然后印象深刻的是大头阿慧,篇幅好长的阿娇,是说了一个呆头呆脑的阿慧,因为婚前孕而退学,当年假惺惺的朋友却因为同样的情况遭到男友抛弃,而阴错阳差的阿慧却得到幸福。
然后再说说增值,一语双关,一方面那男的帮妓女充了话费,另一方面那一瞬间的温情给这段龌龊的交往填上了美丽的色彩。
做节,满有创意的,不过总觉得好像之前看过类似的笑话,其实能把笑话搬到这里来本身也是个创意了。
最后那个鬼节真的把我吓到了。
尊尼达是买凶拍人的续集,就是它之前的一个支路的发展,本来是没什么创意的,但是他最后弄了个,收工了就不杀了,实在是黑色幽默的极点,人的这种冷漠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最后说说今天看得粤语版的两个被和谐掉的故事。
不可抗力,是我觉得最没滋味儿的一个,也还好吧,算是开胃酒。
最亮点的是他俩都拒绝让那心理医生幻想是自己,要求找别人代替,呵呵,有趣,他们会计较这些的确有趣。
那个德雅星,我觉得是整个故事的中心所在,一个星球,因为是由谎言而起的命名导致整个星球的人都有宗教一样的原罪感,真是极具讽刺,我们没办法不想到我们这个地球。
其实我觉得,整个电影都是在说谎言的。
功德心是用谎言修饰自己的行为获得良心的安慰,大头阿慧是说谎言本身是有种佛教般的因果报应也说明每个人的谎言都是说给自己听的,增值是说有时候谎言是美却软弱的只是现实的保护层,做节是说谎言的可怕在于你的对象不知道它是谎言并且执着的相信它,尊尼达大概是说不是发自内心的谎言往往不攻自破?
呵呵,这个比较抽象,然后是不可抗力,嗯,我觉得是谎言说多了就成了真的了,因为他夫妻俩都是太刻意的去制造谎言了,太刻意了反而成真了;德雅星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清楚了,这是一个由谎言而起的星球,让我不由想到很多原始神话,几乎所有的文明都说了各种地球存在论,什么神造啦,等等吧,总之这个地球究竟是怎么来的曾经是各大宗教的存在之源,所以我们也是有原罪感的人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谎言中,自己的,别人的,从来不撒谎的人绝对是神经病,问题只在于怎样去看待这个谎言,嗯。
怎样去看待这个谎言,还有怎样去运用谎言,我一直相信,如果所有的谎言都是善意的,那所有由谎言可能产生的恶劣效果都不复存在。
是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谎,但需要人心纯良。
这是我的个人理解,但我坚信这是作者的意思。
听说彭浩翔的片子要很留心细节,《增值》这个故事体现的很完美。
懂这个故事要注意到以下细节1,题目《增值》2,杜汶泽选择上海车是因为便宜3,杜汶泽和菲菲上床前得知她非21岁而是23岁,非上海人而是河南人时他的神情。
4,注意他们做爱时,杜汶泽没有享受的样子。
在帮菲菲做好电话增值卡的事时,才第一次露出笑容。
5,菲菲帮杜汶泽洗澡时说自己会去吃牛腩面,故事结尾杜汶泽去菲菲说的地方点了一碗牛筋面。
最最关键的是,为什么杜汶泽非要去菲菲说的地方点一碗牛筋面而不是牛腩面。
我认为逻辑是这样的。
当杜汶泽知道了菲菲是23岁的河南人而不是21岁的上海人时,他是觉得上当了很不爽的。
以至于做爱的时候一点也不享受。
而在帮她做了一件有点麻烦的事后,他对菲菲产生了一些好感,当然这种好感是不够他为她赎身神马的,但是足够他对她的生活产生一点兴趣,去她常去的地方吃一碗她常吃的面。
也就是说帮她弄增值卡的过程也是菲菲在他心中增值的过程。
然而他并没有点牛腩面而是点了牛筋面则是因为他记错了。
因为当时菲菲还没让他帮忙弄增值卡,她在杜汶泽心中还是只欺骗了他的破鞋,所以杜汶泽记不得她说了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提高你在一个人心中的位置,不是使劲对他好,而是使劲想办法让他对你好。
恩,就是这样。
彭浩翔給我們講大頭阿慧的故事,很多人會不以爲然吧?
覺得這只是她碰巧,好運,對很多人説就根本就不應該考慮的事情,根本就不現實。
選擇一個車房打工的小混混,放棄讀書結婚帶小孩,對於很多人來説就是不現實。
什麽叫現實?
對於很多人來説,現實就是等到合適的年齡,現實是自己有工作能力,以及一個看起來什麽都好,並且看起來愛自己並將會一直愛自己的男朋友。
可惜,經常那只是“看起來”而已一直把“現實”當成形容詞看的人啊還是把“現實”當回名詞用吧名詞“現實”就是懷上了小孩,男朋友願意和自己結婚,願意在以後承擔整個家庭的生活,即便可能過得很清貧困苦。
能有這樣的現實,其實已經算很美好了。
在人生中面對任何情況做任何一次選擇都只是一種賭博,而能有這樣的牌面看起來已經是很值得一賭的了。
大頭阿慧就算是賭贏了。
聽過太多次這樣的話:“沒有條件就就不要生了,要為小孩子以後着想,沒有爸爸怎麽辦?
”於是潛臺詞就是:“BB,爲了你着想,所以我這次先把你殺了,希望你下次時機合適的時候還來我這裡投胎”而她和我說有了小孩的時候已經4,5個月了,她不想結婚,恩,是不想和某人結婚,她想打掉結果想想又看看,就到了6個月,要打掉就要做引產了我一直讓她跟她男人結婚吧,她就是不願意,說不喜歡; 那就生出來吧,以後要去醫院或者干什麽事,我陪著去就是了不要想墮胎了,墮胎死了的孩子會一輩子纏繞在媽媽脖子的後面於是,她就自己把小孩生了出來,沒有結婚,沒有告訴家裏人,小孩子沒有出生証,沒有爸爸嗯,是很困難,小孩子將來可能也很困難,但是看著他們,誰還要堅持說,她選擇錯了,或者她輸了嗎?
如果給我選擇“世界沒有我這個人”還是做“生來便沒有爸爸的人”,我這樣的人一定會選擇前者吧
《破事儿》香港电影圈不乏彭浩翔、韦家辉抑或刘镇伟这样有想法但也必须遵循商业规则拍片的导演,虽不像侯孝贤、蔡明亮那样放得开手脚,但似乎在观众中的人缘更好——幽默、反讽或者出乎意料总是更易懂。
“不可抗力”不可抗力这个小故事中充满了对现代社会的讽刺。
本身就是心理学专业的教授,有了心理问题便携妻一起去找自己的学生(当然,也是个心理医生)去做“治疗”,但教授本人却也在极力否定自己有问题,而只是和学生分享“状况”而已。
而当要谈起细节的时候,教授本人又回归了自己的角色——不愿意自己参与其中,而更愿意把这个“状况”当作是一个别人的案例来分析。
然而,他对他妻子的分析,却不是从心理层面,而是从她的生理表现:“通常呢,她们的腰部扭动,那就是一个信号”。
这位心理学的教授在此时其实对自己的判断具有混淆的逻辑,即如果是案例分析,他能够相当可观的做出引导——正如他学生所做的那样,而一旦他自己参与其中,便又放弃了自己的角色。
就像他和他学生的对话:“——为什么要用枕头垫高她呢?
——一向都是这样的啊,她说这样不会疼”而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得到完整的反馈,可是遗憾的是他妻子只能让他想到那个国家地理上的青蛙图片。
他的妻子——一个长时间受压抑的女人,一个自05年圣诞节以来就没有得到过高潮的女人。
她也不习惯被设定在“画面”中,希望医师在幻想中把她的角色也替换掉。
由于之前被告知过他喜欢被脚缠的感觉,她便服从——即使这让她想到小时爸爸做的烤猪。
但突然某一刻,她觉得这样不行,因为越服从,他便越快射——所以很久没有高潮了。
她甚至开始祈祷“今天有高潮……”教授也了解这个状况,于是便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希望能够拖延时间。
但选择了错误的办法——让她看见了他在看电视,失败。
后来他又想到默默的哼卡通片的主题曲应该会有用。
又选择了错误的主题歌“射呀射,射它吧”,失败,again。
于是他马上在心里面转哼另外一首,但却莫名其妙的被他老婆听见——“IQ博士”主题曲,失败,three strikes。
她心中积累的感情一下子被摧毁,只能放弃。
他也觉察到,疲倦让他无法射出,便只好假装抽搐,结束这煎熬的运动。
我们有多少次拒绝承担责任而进行角色替换?
多少次无理由的服从?
多少次充满希冀的祈祷?
多少次为了拖延时间而选择错误的办法?
多少次在心里默唱而不小心哼出来?
多少次被摧毁般的放弃?
多少次不再激情的疲倦?
多少次无法射出而假装抽搐?
说白了,不过是完完整整的一次自嘲而已。
对于彭浩翔的理解大概也只是从买凶拍人开始,这个投资仅50万刀的低成本电影的确让当时萎靡的香港电影市场暗爽了一把。
但也只是因为这只是彭正儿八经第一次拍电影(那些自己掏腰包的短片不算),似乎对整个电影市场也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倒是刘伟强的《无间道》出乎意料的成功,不过彭浩翔通过自己不断的积累(基本上一到两年就出一部电影的速度),终于在他的《破事儿》之后,迅速地崛起,成为香港非主流电影的一线导演。
据说娱乐圈“破事儿”颇多,而圈内人只要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都一律简称“亲戚”,用一个英文单词,就是RELATIONSHIP。
出了艳照门之后,彭浩翔的《破事儿》一时间激起千层浪,片中那些颇有隐喻的段落被人猜测是"艳照门"的前戏,毕竟聪明人都明白,那个在厕所清理污渍的EDISON和用照相机清理所有一线女星的EDISON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整个电影的剧情又有点让人不得不佩服彭恶搞的功力,毕竟不会有很多人懂得什么叫做BLACK幽默。
彭的BLACK哲学在这一次彻彻底底地发挥到了极致。
相比《买凶拍人》,彭也更加大胆,创作思路也更加清晰。
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磨砺,功力已经大有长进,表达也更为大胆前卫,CULT味十足。
不过说也奇怪,同样一个导演,《破事儿》之前的一部《出埃及记》却异常地冷静,静止的长镜头,青蓝色的主基调铺陈出了整个《出埃及记》的压抑环境。
看了彭浩翔的博客之后才知道原来他是处女座,大抵也会有一种很直白和唯美的情结。
整个电影并没有什么情节上的高潮,只是传承了CULT片的怪诞,一个富有隐喻的故事,在不高不低舒缓的钢琴伴奏中开始与结束,让人不得不怀疑导演的创作目的。
另外不得不发现任达华和温碧霞已经不再拥有他们的演绎黄金期,表演生硬,让人觉得死气沉沉没有氧气来呼吸。
相比之下,《破事儿》的抑扬顿挫让人足可以吊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从头至尾有声有色地看完。
对于彭浩翔来说,35岁的年纪也许并不是他最好的时光,毕竟一流的导演都是拍到40岁以后才会有大师的灵光闪现。
不过我喜欢彭的电影也许就是因为他的年轻和才情,进入一线也就是近在眼前的事实了。
与其说是我有足够耐心,不如说恰好是春节的间隔促成了第一遍就看到完整版。
事实上,提版本问题完全是中国特色所在,正如彭浩翔实在无法面对“你的《破事儿》为什么只有5个故事”这样的超级难题,抓狂之余,它的专业角度甚至远比《出埃及记》、《破事儿》为什么是IIB级而不是Ⅲ级来得深奥,粗口或裸露,其实就是分解问题的答案关键词,但版本考究就没那么简单了。
与其说是电检机构对彭浩翔网开一面,不如说是它变得更加人性起来,不再将港片与外片区分对待。
这种宽容并不是来自彭浩翔擦边球主义的胜利,也不意味着彭浩翔又一次变得主流而大众起来,《出埃及记》与《破事儿》票房均不佳,同时在08年的金像奖上也不见它们的太多踪迹(《出埃及记》获得了几个提名)。
题外,《破事儿》的魅力正如《公主复仇记》直接影射了发生在将来的事情,更进一步的,陈冠希出演了一段最恶趣味也是最讽刺意味的《公德心》。
这段弦外之音其实还牵涉到假如《破事儿》推后一个月上映,那将是有趣的选择,被落水痛打还是重掀浪潮?
实际上,安排在圣诞档的《破事儿》尽管符合故事情境,但由于院线排挤安排不利,它的走势低迷。
某种意义上,它的组合形式也是趋向书里所记载的情趣小文,一圈明星外电影并不具有过多号召力。
档期往后推移除了是八卦迷的一厢情愿外,也不见得《破事儿》就会翻身上位——它的明智选择据说是提前档期,放在一个不那么激烈的档期中。
相比命题作文式的拼盘作品,《破事儿》属于无题无风格一类。
你无法按时间按主次分出个前后,分出个逻辑,它们很随心所欲地放在了一起,放映了出来。
那些不值得说的小事,成为彭浩翔的兴趣所在。
怀旧色彩的《大头阿慧》自然是又一重点所在,里面的中式学生制服,KTV歌厅的对唱,同样是彭浩翔熟悉乃至怀念的一种情结。
如果把《德雅星》里的中学故事与它绑在一起,它们所记录的正是73年出生的彭浩翔的青春时光(绝不仅仅是白花花的大腿!
),所流露的情感一种是释怀,一种是幽默。
这像极了彭浩翔写过的文字回忆,小聪明和小感慨,其实真是些破事儿呢,他的身份微妙在于他只需要充当一个见证记录者,这也是不少人乐意充当的一种角色。
在这里,不想再强调《大头阿慧》真诚或难忘(之前有提过了),她们的故事在现实中其实反复搬演,不需要费上长篇累牍去讲起谁的表姐或者谁的同学,有些事情只是你觉得太不值一提。
然而当陈百强离世消息从收音机中传出时,是否有另一个人另一段时光的逝去,值得引起我们的惊愕和惋惜。
造化弄人的《大头阿慧》外,我们可以在《增值》中找到《大丈夫》的余味,找到《买凶拍人》的狗尾,这又是另一番回首。
阿娇角色能引起人们几番翻覆,和麦浚龙的片外之事这里不说。
饰演张可琪的邓丽欣倒是延续了她几年来的角色身份,比如将要出现的《我的最爱》,她和方力申的粉红恋战已然成为暧昧的捆绑产品。
《不可抗力》的对谈方式近似“男人那话儿”加“女人那话儿”,它的方式并不陌生,比起几十年前的月光下谈心,现在人们高声在餐厅里谈性都是寻常不过。
回头来说《做节》,它的大部分故事发展都很黑色,只有说不大通的歪道理。
因咬而噎死,这类报纸角落的小料成为彭浩翔的故事。
它的奇闻结尾为故事的不同元素大集合又增加了一类:恐怖(即便在紧接着的《增值》中你找不出陈奕迅脸上的惊骇)。
一一总结话,这些故事里依然有彭浩翔对于女性人物角色的关注,《做节》依然可以看作是狡黠的变相恐惧,但它们已经退为其次。
个人是喜欢《破事儿》的,即便它给人没有突出没有重点没有起伏的零碎感。
但处于工应该说,现在的香港电影早不乐于去表现类似的小情趣,不论它最终是长是短。
作间隙中的彭浩翔愿意呈现它们,就是另外一个特殊的信号。
去年两部,好坏自辨。
新的一年,彭浩翔是否真会在北上的路途上,迎来他真正强大的契机,这也会是未来的一大看点。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953484/
乱
个人喜欢最后一个:大头阿慧~~~
我看得完整版。很黄很暴力
不得不提片中的舊校服真的很好看,比起現時濫俗的設計別有一番美感.至於故事本身還真挺無聊,且男性視角極重,還比不上開首那幾句話來得有感覺.
陈果之后,就看彭浩翔
尘世有几许可堪动地惊天还不是去似微尘十八段吊诡异色小故事所有种种,回头再看,就那么回事爱欲生死,也不过是些破事儿-------[破事儿]彭浩翔
前两个还不错,阿娇那个嫌冗长。冯小刚也来客串。
有点烂
我最喜欢冠西的本色演出
记得。看过。
03/2008
纯属靠明星敛财,用几个挺破的故事拼凑出的电影。片长只有67分演绎了7个故事,简直是小小说,或者是小小电影,服了。若说是学《巴黎,我爱你》,但还差很远。
尺度很大,靠向想象现实的边际,导向或被导向,这是个问题。
天啊,没天理啊。我就看到5个故事。
……
挺搞笑的啊··
额,确实还不错,噎死了那个冷了些,整体感觉不大好形容...
事儿果真很破
一个90多分钟的片子居然被广电总局剪得只剩了60多分钟,turf!!!
前三个故事都好,喜欢做结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