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当天就拿下内地票房大满贯的《新·驯龙高手》,在清冷大盘里不断吃出各式纪录,到第五天,这部真人版电影票房就已超越动画版原作《驯龙高手》临近9000万的表现。
“驯龙高手”这个IP,于内地观众而言,虽然不算大火,但是大抵不算陌生。
2010至2019年,稍微滞后于北美档期,三部曲都有完整引进,累积拿下8.6亿元票房,而每一部都在内地全年票房榜上排行二三十名。
这就涉及到情怀。
十几年间曾经接触乃至入坑的广大观众,作为这部新作的主要目标群体,电影本身的好与歹都会在他们眼里迅速放大。
偏偏《新·驯龙高手》的微妙之处在于,它与《驯龙高手》的差距很小,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在最近这轮动画电影真人化的大潮中,这是最为相似的一轮“复制”。
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是,既然珠玉在前,而且在不久之前,如此着急进行新版制作有何意义?
恰好在前几天,达科塔·约翰逊在宣传《物质主义者》的时候,抨击了缺乏电影知识的制片厂高层不断翻拍成功作品,而枉顾观众对原创作品、新鲜感受的深层需索,致使好莱坞目前的创作现状“有点混乱”。
不难理解,在下行经济中,保守愈发像是明哲保身的金科玉律,大势更倾向于利用续集和翻拍榨取剩余的商业价值。
毫无疑问,环球能给《新·驯龙高手》项目大开绿灯,一定有过相关考量。
因此很有趣地,《新·驯龙高手》叫好叫座的成绩提供了一个不太典型的例子,而这完全可以从迪士尼年初《白雪公主》完全相反的命运说起。
在行业大佬迪士尼面前,1998年方才成立的梦工厂很难甩掉在巨人阴影里挣扎求存的境况,幸亏《怪物史瑞克》《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疯狂原始人》等动画系列破出了生路,而它们基本上都有另辟蹊径的决心和能耐,比如说,习惯性地在电影里夹杂粗鄙、丑萌、窘态乃至一点残暴,对此,不少时候我们可以称赞为“颠覆”。
而差异性,可谓某种立身之本。
迪士尼早在1994年,梦工厂尚未成立之际,也曾尝试过一条有限的新路,那就是推出真人版的《森林王子》。
近十年,尤其是2019年的井喷,昭示着真人化重置电影计划的加速。
直到这两年,《小美人鱼》《白雪公主》从选角到剧本的“过度创新”引起过争论无数,尤其是后者,在内地连千万票房都攻不下。
诚然,这可以粗暴归于好莱坞电影在内地频繁遇冷的势头,只不过迪士尼近期执意对童年印记频繁篡改,明显高估了大众的耐挫力,因此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作用力。
紧随《白雪公主》上映的《星际宝贝史迪奇》,虽然也在增删取舍上存在一定争议,但是主线相对贴合原作的细致还原还是能够让它在大众对魔改的反感中,反向收获一波红利。
稍后出现的《新·驯龙高手》更进一步,走到了几乎别无二致的境地,风评不绝于耳的却是安心、舒适。
迪士尼多少有点冤,因为在这条赛道上,它非但不是没有照搬过,而且重复的频率堪称甚高,那在不断顺应风潮调整的过程中,确实容易传递出首鼠两端的印象。
但是他们体量毕竟较大,不像环球、梦工厂,直到现在才谨慎派出一号种子,将这举动视为一次豪赌也不为过。
结果,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他们赌赢了。
有点像是时尚,转了一圈,又回到某个原点进行盘活,褒贬却对调了。
说白了,那是经典款再被擦亮。
换句话说,从本质上看,观众还是喜爱这样的故事,奇趣、闹热、气派、热血、温馨……从中萃取的关键词,无一不是讨喜的基石,可以颇具奇效地抵御无处不在的负面情绪。
哪怕是从未接触这一故事的新观众,也不太会觉得这是有门槛的,或者是已经彻底过时的。
一个模版时隔十五年再度成功,实际上指的不是单一的那个模板,而是一整个与经典相扣的模式。
《新·驯龙高手》深谙商业规则甚或电影生意,当原作已被证明足够完好——得到了安妮奖的首肯,奥斯卡、金球奖的提名,差不多是预算三倍的票房收入——精益求精地转译,总会比胡编乱造地魔改要好。
作为名副其实的合家欢电影,《驯龙高手》当年的改编确实已给自身寻到了合适打法。
英国作家克蕾西达·考威尔于2003年推出童书《如何驯服你的龙》(《驯龙高手》片名英文直译正是如此),一直到2015年,统共出版12本。
梦工厂原想针对第一部忠实改编,但是根据小嗝嗝配音演员杰伊·巴鲁切尔透露,跟原著贴得太近,表现会太过幼稚、甜蜜和诙谐。
为了争取少儿之外的观众,他们对剧情进行了不少改动,而原作里个头很小的没牙仔,变成了巨大的夜煞。
很显然,作为主角的挚友兼坐骑,身形高大的没牙仔更有威胁性与震慑性,以便整个故事基于龙的凶残大做文章,可也正需如此,它才能安然背负小嗝嗝上天入地,相关段落视觉之流畅、之震撼,能够顺势催生牵动共振的爽感。
《新·驯龙高手》一方面是电影工业发展至今的超强技术支撑,确保细节打造不会让时下观众出戏,另一方面则是实景级别的瑰丽风光、驳杂地貌呈现,带动观众更为沉浸地共享飞天遁地的惊险与快乐。
就跟整个维京人生态的现实打造那样,真人版可以比动画版更加具有代入感,毕竟观众依附的都是现成经验。
而新版一旦完成现实人间与虚拟世界的亲密对接,进阶的放映技术就能让造梦这种电影幻术得到更美妙的承托,《新·驯龙高手》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当然,在观众更为见多识广的现下,视觉效果只是一部好电影必须要过的基础关罢了,关键还要看这样一个合家欢商业大片所讲的,是不是大众愿意品味乃至反刍的内容。
博克岛上,这群长期与恶龙作战的维京人时刻身处险境,但是为了家园与尊严,毅然选择了坚守和反抗。
故事以暴制暴地对勇气进行讴歌,目的是导向对人龙和平的追求,对大同世界的构造。
简而言之,斗得再狠再乱都好,一定要为了最终的大团圆服务。
那个团圆,藏纳着商业故事最大的温柔,或者说,最大的套路。
梦工厂跟迪士尼、皮克斯一样,都要抵达行之有效的那个终点,只是过程正如前面所说,会有一些颠覆性的调皮跟纷扰罢了。
这几年,世界乱局愈发复杂,间接催生并捧红了疗愈经济,而一度被视为酷和接地气的丧文化,渐次给高情绪让了位。
大众对心灵治愈的需求,不知不觉间增大了许多,哪怕是冒险故事,在当下往往包含着对幽默、暖心、团圆的强烈冀望。
《新·驯龙高手》在腥风血雨过后的天朗气清,相当到位地完成了这一使命。
当中的核心,固然是小嗝嗝和没牙仔,尤其是后者,全然体现出萌宠在一部动画大片里的作用——它们几乎“约定俗成”地成了标配。
说到这里,不妨插播一句。
当年,《驯龙高手》找来了迪士尼《星际宝贝》的导演兼编剧克里斯·桑德斯、迪恩 ·戴布洛伊进行操刀,而后者仍旧是《新·驯龙高手》三部曲的掌舵人。
至于史迪奇和没牙仔,都是近期人气高涨的两大萌物。
小嗝嗝与没牙仔的情谊,实在吻合疗愈时代的需索。
在更为关注自身感受的大环境里,人际交往很多时候意味着消耗、遭罪,正如《新·驯龙高手》里的维京人群体,充斥着画饼、训斥和嘲讽,对不符合集体利益的“无用者”非常不友好,大多交际都伴随沮丧、失落。
但宠物不同,一旦被它们认定,就只有不变的认可与陪伴。
对此日渐加深的渴求,不需要宠物相关经济的蓬勃数据也能读对。
还是可以拿这部电影佐证,某种程度上,动物确实比人类靠谱。
没牙仔固然是龙,但一定程度上,它融合了许多猫与狗的设定,相当讨巧地汇聚了两波热浪,更让它与小嗝嗝的感情,承载住无论是真养还是云养宠物的广大群体的投入,并且包裹了众多观众对人际关系的横向反思,通达的尽是对质朴情感的热望。
而从当下看,整部电影还凸显了一条呼之欲出的主线,那就是边缘人对陈旧主流世界的完美改造。
博克岛本质上是崇尚暴力、信奉阳刚的地方,维京人是具象化的代表。
时常想要掐准大众潮流的好莱坞拍过许多对此颂扬气概、渲染悲壮的电影,但就像《角斗士》第一部备受推崇、第二部饱受诟病的遭遇那样,时代其实变了,很多人对陈腐、单一的男性气概失去了仰视与耐性,毕竟频繁感知了相应后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样不断承受压力的小嗝嗝是个异类。
在博克岛的主流视野里,屠龙是衡量一切品性的至高表现,处处帮倒忙的小嗝嗝显然一无是处,但就是这么一个“废物”,竟然想要终结两派厮杀局面,改写长年游戏规则。
这样的挑战,要比他父亲史图伊克率队攻陷龙岛困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最终,人类的异数小嗝嗝和龙的异数没牙仔联手做到了。
如果十五年前,我们更多看到了团结、和平的宝贵,那么现在,还可以看到故事深层里对异类的态度,那是微妙的赞许与期望,而不是肤浅的包容与允许,因为这意味着某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它更需要大众去接纳异己,甚或依靠异己,来打破大众无法能够有力质疑但却呈现出疲态、病态的传统,也由此,它更推崇个体的力量、自我的能量,这不是简单地放大个体在群体中的价值——反正西方已经走得很前——而是非常大胆也非常聪明地以新领导力的冒头,来反省、冲撞旧有桎梏和时代症候。
这呼应了一股全球思潮,或许因此能让《新·驯龙高手》成为漫长实验的亮眼一环。
看完真人电影立马回去重温了一遍动画,由衷地感慨:实景拍摄的质感真的无可比拟!
《新·驯龙高手》精准击中所有正确的情感节拍,视觉上以IMAX拍摄呈现给观众穿云跃海的翱翔奇旅,带着最震撼的博克岛风光、最动人的成长故事冲击着记忆里那份熟悉的回忆。
动画改编真人近年常有,但出自同一导演之手并不常见。
时隔十五年,导演迪恩·德布洛斯重启《驯龙高手》既是给他自己圆梦,也是为了让影迷能在大银幕重获御风而行的快乐、坠落的恐惧,重新感受龙焰的炽热、血脉偾张的飞行体验。
临海而建的博克岛用情感雕琢细节,一草一木的实景搭建融入心血,竞技场有着摄人心魄的震撼,美术置景方面营造出极具质感的光影,精细到大厅里燃烧的火炬,每一处都用新呈现。
挪威、北爱尔兰的自然风光也都被真实还原在银幕之上。
迪恩·德布洛斯构筑起这样一个传奇世界,并赋予这些经典角色耳目一新的演绎,通过真人电影的宏大叙事,赋予这场成长冒险最完美无憾的重塑。
演员塑造方面,小嗝嗝不用说,发型声音服装全都在线……仿佛就是从动画里走出来的。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斯图依克、妮可·帕克饰演的阿丝翠德都高度贴脸,坚韧强大的维京女孩用战斧书写传奇,选角真的有点东西。
真人化最期待的就是那场test drive的名场面,在影院看得心满意足。
动画里这场重头戏专门请教了罗杰·迪金斯(全片的摄影指导),没牙仔的飞行姿态更是参考了各种战机的飞行状态。
而新版电影里的这段绝对是超越前作,伴随着博克岛的风,依托着友谊与信任的翅膀,他们再度飞翔,冲破云层、翱翔天际。
哪怕是在这样的奇幻之境里,最打动人的还是真挚的情感联结。
《驯龙高手》的故事内核集中在人龙转变、从相杀到共生:是关于最初的陌生、无知、误解和偏见,如何发展成友谊与羁绊。
最初有机会杀掉没牙仔的时候,小嗝嗝没有杀他:“因为他看起来和我一样害怕,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羁绊从相遇的一刻注定,折断的尾翼和左腿见证他们命运的相似,没牙仔和小嗝嗝从对立阵营到并肩作战、再到毫不犹豫穿越火海的双向奔赴,最危险的时刻和最本能的选择……这种情感依旧让人动容。
没牙仔穿越火海奔向小嗝嗝的身影,也成为友谊的终极定义,让人深深沉浸在两人的冒险之中。
当然,故事所探讨、涉及的主题也比友谊更深远。
父亲和族人对龙是危险的深信不疑,根本不知道是有更可怕的巨龙在控制他们,这像不像哪吒2的无量仙翁对海底妖族的压迫?
在维京人和龙族的关系转变中,我们看到征服、驯服不是长久之计,和平相处才是共赢的密码。
驯龙高手真人版真不错让迪士尼学学动画怎么拍真人版吧!
就是电影院总共5个人,后边有一对脑残男女坐大概七八排中间吧,最后再往后还一个男的不知道和那对脑残是不是一起的。
那对脑残男女从电影开始聊到电影结束,聊的也不是电影内容,就是各种闲扯,什么谁结婚了等各种家常话题,最无法忍受的是电影中间开始公放视频,我坐第一排都听的一清二楚,后来没忍住回头骂了一句,那对脑残不放视频了,但继续聊天。
聊各种闲事。
只要是跟电影无关的话题,就各种聊,都不说聊驯龙高手的内容,哪怕任何一部电影、动漫的内容都不聊。
我写了这么多年影评了,也是第一次不聊电影内容而吐槽恶心的观影体验,真是难忍。
活了40年了,第一次遇见电影院里公放视频的,就算是电影院里只有几个人,也不要这么肆无忌惮好嘛,这都不是没有素质的问题了,这就是臭**🤬
儿子之前在电视上的APP看过动画版的《驯龙高手》,还记得夜煞。
小嗝嗝骑着夜煞——无牙仔翱翔蓝天的时候,儿子也发自内心的说,“好想养一只夜煞啊!
”
这种心情,就和我当初看《机器猫》是一样一样的。
因为看过动画版,所以对剧情比较熟悉。
就静静地等着该出现的出现,该到来的到来就好了。
忘记了动画版里有没有小嗝嗝和阿斯翠德亲吻的镜头了。
真人版里出现了两次,都是阿斯翠德主动亲小嗝嗝的脸。
儿子一看到亲吻镜头就扭过头去,好奇地问:“他们成年了吗?
”该怎么解释呢?
说维京人比较早熟吗?
那早熟又是什么?
小孩子的世界,总有许多大大的问号。
电影里那些千奇百怪的龙,也会成为许多小朋友梦里的坐骑吧。
电影画面优美,特效逼真,完美复刻了动画版的精髓,男女主之间朦胧的爱情也契合夏天的味道:炽热而清新,推荐带着小朋友一起观看。
豆瓣评分:
特地跑十几公里去看了imax,很值,震撼又感动。
最喜欢温柔善良能共情的窝囊废了哈哈哈哈!
老爸和女主骁勇善战、杀伐果决的领袖气质能更好地适应维京人的屠龙大环境,他们是百里挑一的战士,是主流认知中能带领人类走向繁荣的精英。
而小嗝嗝纤细羸弱,心怀慈悲,违背主流价值观真的很痛苦,不断强迫自己也收效胜微,只是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
就像动画版里的台词:“Stop trying so hard to be something you are not”“I just want to be one of you guys”可为什么要成为他们呢?
如果不能适应环境,那就换个环境,甚至,重塑环境。
在旧的价值体系里,消灭龙才是至高荣誉。
但在小嗝嗝的世界里,试探着靠近无牙仔,慢慢地心意相通,了解彼此的习性,帮他恢复完整重新飞行,一起穿过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掠过影影绰绰挂在山巅的云朵,蹚过极光在夜空中泼洒的颜料,逃离险象环生的魔幻龙穴……每一件事都比屠龙的荣誉更让他兴奋和有成就感,也清楚地看见自己。
那些不是耍花招,不是小聪明,而是一个悲悯仁慈、敏感细腻的人类伸出友善的触角,去观察去感受去探知另一个物种,所得到的反馈。
是对杀戮坚定不移的抗拒。
跌跌撞撞的无牙仔终于展翅翱翔,落单的夜煞有了并肩前行的伙伴,关心和爱护能以任何方式相互传递。
这种跨越物种的连接和信任太戳人了!
珍贵的友情,惺惺相惜和奋不顾身。
所以我才要扣掉一星!
这么难能可贵的羁绊咋就瞬间无限复刻了!
驯龙哪有那么容易!
龙很可爱但是不能这么不值钱!!
关起来虐待了这么多年,摸一摸就原谅你还带你飞?
人接受龙的态度转变还比较合理,因为看到无牙仔舍命护嗝,并且认识到龙的实用(骑)性和合作的可能性。
龙接受人也太drama了,蜂王也不是反派吧,杀掉蜂王就能解放工蜂吗?
算了算了看的实在是很开心很满足!
有驯龙高手可以看的小朋友真幸福啊。
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遇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025),那就不怪我冷飯熱炒了⋯⋯(👇🏻請看⬇️https://mp.weixin.qq.com/s/WR5hovukdMp6-IosTSdSow愚蠢的本人竟敢不帶紙巾大銀幕體驗——這可是我的回憶殺啊!
是印象中我第一部正經買飛去影院看的電影,從我9歲陪我到25歲——活該手臂抹淚抹了半場。
🤧真人版更聚焦於「人」,或說人物、角色(可以理解,因為要給演員更多表演空間),激化了代際間的衝突,同時更直接地拎出「自我」這個戲眼,全片出現最多的台詞變成了「你指的是我整個人(?
/!
)」,告訴觀眾,彼時的Hiccup完成了從「不被看見|認可」到「被看見|認可」的過程。
發現許多觀眾都對這一部「龍和人的關係」這個點大有異議:為什麼龍生來就要被騎?
人類何嘗不是在慷慨陳詞入侵者正義?
臨近片尾,聽到Hiccup稱龍為維京一族的「pets」,我也皺了眉;但回看自己19年寫的評論,才想起來,有關「龍和人的關係」,有關「人對龍的認知」,是這個動畫系列在循序漸進完善的、最重要的部分——到了第三部即終曲,「人」不再視「龍」為「寵物」「座騎」,而是真心將其當作「至親」「至交」。
好萊塢的動畫翻拍被詬病已久,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的真人版做了近乎1:1的復刻,未見昇華,其致敬卻是誠懇的。
我喜歡的鏡頭、我懷念的橋段、那些溫情時刻的呈現就不贅述了。
覺得做得更好的地方有,真人版放大了「人」和「龍」的「恐懼」,對他們克服「恐懼」(亦是逐步信任彼此)的過程做了精彩的延宕,那的確是表現生命體間平等的極為有力的一點。
糟糕&無甚進步之處也比比皆是啦,說個我最不滿的:為什麼Hiccup和Toothless 第一次接觸的全景鏡頭改成他倆都睜著眼睛了?
這和兩個人第一次接吻都睜著眼睛盯著對方一樣毫無氛圍感甚至注定失去了一部分意義啊⋯⋯動畫裡,Hiccup(始終擰過頭沒敢看對面)伸出的那隻手試探、顫抖,Toothless湊向前的腦袋猶疑、小心,而當他們終於碰到對方的那一瞬,龍是闔上雙眼的,人也是緊張得沒有馬上睜眼和回頭的——那是一個無論我看多少次都會立刻流淚的鏡頭——是的,明明是一個這樣重要的鏡頭😠真人版怎麼能動這兒呢。
雖然即便如此我也哭得很兇猛就是了。
總之真人版如果按照這個還原度繼續出,我也會繼續IMAX支持(但還是希望大家先看動畫版)。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仍引領&影響著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隅。
我懷疑自己是個無藥可救的恐龍迷這點也與它脫不了干係。
正巧最近又在研究神秘的白堊紀,講到這裡又想起要吐槽的一點了😀💧:我知道真人版需要美化dragons (所謂「龍后」依然醜死,哪怕照著滄龍做呢),可是,為什麼把Gronckle做得像獅鼻鱷?
阔别大银幕数年后,维京少年和萌龙夜煞的故事,从动画形象转变为真人实拍,环球影业豪掷1.5亿美元,让全球观众再次领略到小嗝嗝这个“拒绝屠龙、与龙为友 ”的少年成长与冒险经历的故事魅力,并传达了「我们应该如何与其他人(或物种)和平与和谐共处」的主题和普世价值观。
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动画改真人电影操作,甚至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新瓶装「老酒」,因为新瓶里的老酒是口味上好的佳酿。
除了故事很动人,影片中的景色、画面、构图及视觉冲击力也非常震撼,小嗝嗝骑着「无牙仔」翱翔在碧海蓝天、掠过那海上礁石、穿梭于峡谷断崖间的极致体验,也许只有通过大银幕(最好是IMAX厅)才能真正欣赏与感受。
《新·驯龙高手》的取景地点主要在北爱尔兰、苏格兰及北欧诸多群岛,几乎都是一些令无数游客神往的“秘境之地”,而导演也曾亲自踏上北欧的斯瓦尔巴群岛实地考察,并在此前的动画版中就曾融入过这些大自然缔造的鬼斧神工之景。
所以,观看真人版《新·驯龙高手》的过程,也是令那些无法去到北欧的观众,通过大银幕沉浸式体验北欧风光的一次电影之旅。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个真人版电影的故事,究竟拍的如何?
可以负责任的讲,导演对原版动画的部分故事情节微调后,真人版的叙事变得更流畅了、观感也更丝滑了,整体而言几乎持平(甚至小幅度超越了)原版动画。
个人感觉,中国内地票房小爆预定。
海外票房不敢贸然预测,但内地票房肯定能很快超过之前上映的两部动画(游戏)改编真人电影:《星际宝贝史迪奇》和《我的世界大电影》,虽然本片IP影响力未及前两者,但质量远高于二者。
主创们很明白,所有喜欢原版动画的观众,几乎都无法抑制对「无牙仔」这一银幕形象的偏爱:调皮、卖萌、爱撒娇俏皮、搞怪、爱捣蛋灵动、顽皮、好勇敢聪明、机灵、好强大...所有你能想到的形容可爱的人类幼崽,或形容你家猫咪、小狗等萌宠特点的词汇,你尽可放心的用在「无牙仔」身上,而不会感到一丝违和。
但与此同时,「无牙仔」却也是一条在龙族中非常稀有且最危险而又聪明的龙,在电影中被强大的维京战士称之为可怕的夜煞,战斗力爆表。
男主小嗝嗝能得到并驯服「无牙仔」这样的宠物,使之成为自己的坐骑,也是这个故事最遵循经典叙事的核心法宝。
所以,本片导演迪恩·德布卢瓦(Dean DeBlois)作为动画版《驯龙高手》三部曲的导演兼编剧,没有任何道理和理由,去大幅度改动原版剧情,好的框架结构和剧情内容,尽数保留,就是改编成真人电影最大的成功。
就好像,那些翻牌影史经典的新版电影,聪明的导演,一般都不会瞎改。
根据番外篇《驯龙宝典》的记载,夜煞(即无牙仔所属的品种)攻击力很高,为已知的龙中攻击力最强的之一。
夜煞的速度有多快,战斗力有多强呢?
理论上,在它向下俯冲时,其速度能打破音障(即超音速),也是所有龙里面速度最快的之一。
所以本片结尾时,小嗝嗝控制着「无牙仔」先冲破云霄,而后再向下俯冲,随即突然在半空中急刹悬停,转身向身材庞大的巨无霸「红死神」猛的喷出火焰,将其猎杀,是符合剧情设定的。
而「无牙仔」喷出的火焰,也和一般的龙喷的火不一样,它是一种半固态的“氧炔焰”,这个氧炔焰是由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其最高温度可达到3000℃以上。
在电影中,「无牙仔」喷出的火焰触及目标后才会爆炸,它的火力由精准的爆炸性等离子闪电构成,所以喷发极为准确。
总之,如果你看完这部电影,你一定会理解女主对男主说的话(大意):女主:你为了你的这个宠物,竟然要和整个族人对着干?
男主:是的,没错。
女主:OMG~但我支持你,可你不能让所有族人都飞一次吧?
因为在电影中,当女主坐在「无牙仔」身上,紧抓着男主的腰,在靠近北极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时候,她感受到了那种不可言说的快感,她穿过云间,近距离看到了美丽的极光...那种震撼人心的感觉,随着镜头的移动,观众都能感受到,更何况女主。
有人说,「无牙仔」就像是一款隐形轰炸机,来无影去无踪,但关键时刻,打击力度相当凶猛。
看了看这B-2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网图,确实和「无牙仔」飞行时的姿态有几分相似。
考虑到现实中飞行员在相亲市场的竞争力,也就不难理解,当原本腼腆弱小、被大家嘲笑的男主小嗝嗝,骑着「无牙仔」这样的宠物,再次面对女主时,能迅速得到一个亲吻的剧情设定了。
这也是本片和原版动画相比,较大的调整之一,很多人可能会忽略掉。
在迪恩·德布卢瓦和克里斯·桑德斯(Chris Sanders)早在2010年联手执导的动画版《驯龙高手》中,当女主阿斯翠德(Astrid)第一次亲吻男主小嗝嗝后,她说的台词是:这一下(亲你)是为了所有其他事情。
但在真人版《新·驯龙高手》中,由妮可·帕克(Nico Parker)饰演的阿斯翠德,第一次亲吻小嗝嗝后,她说的台词是:这一下,是因为你的人品。
这个改动,很有意思。
因为女主亲的是男主脸颊,所以原本的台词可以解释为二人之间的一种和解。
但改动后,就成了男女之间的喜爱之情了。
当然,最大的争议也在此时出现了。
在动画版《驯龙高手》中,女主是一位欧洲血统的金发白人女性,而真人版的女主角妮可·帕克是一位黑人混血,她的妈妈是坦迪·牛顿(Thandiwe Newton),在好莱坞很有名气了,如果你看过《当幸福来敲门》、《撞车》、《碟中谍2》等经典电影,以及美剧《西部世界》全系列,你不可能对她妈妈没印象。
妮可·帕克的父亲是一位白人,但她很明显更像母亲,除了肤色没那么黑,其余地方复刻了母亲的特征。
不过,妮可·帕克在本片中的角色形象,其实很讨大观众喜爱。
比起动画版,导演将真人版《新·驯龙高手》中女主阿斯翠德的台词做了不少调整,原版里女主的个性略强,部分时候略微不讨喜,但真人版中,以上缺陷几乎都做了调整和改进。
最后,如果抛掉政治正确的因素不谈,忽略女主黑人混血的身份争议,本片在内容上几乎无可挑剔。
尤其是影片的第三幕,完全是一部怪兽电影的格局:小嗝嗝驾驶着小小的「无牙仔」与终极巨无霸大BOSS「红死神」单挑的过程,仿佛上演了一出北欧版“飞龙大战哥斯拉 ”的精彩博弈。
另外,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之前曾在吐槽真人版《星际宝贝史迪奇》的评论中说过:该片结尾,当「史迪奇」沉入海底生死未卜的时候,姐姐居然没有主动去救「史迪奇」,而是在妹妹莉萝反复强调OHANA、不断呼喊OHANA的情况下、向姐姐发出哀嚎与求助的呼声后,姐姐犹豫了半天,才决定下海去救「史迪奇」。
可能是因为本片导演迪恩·德布卢瓦,也是动画版《星际宝贝》的导演之一,所以《新·驯龙高手》有一个和《星际宝贝史迪奇》一模一样的剧情设定:▶ 同样,在结尾大战开始前,小嗝嗝为了去救被锁在船上沉入海底、生死未卜的「无牙仔」,而差点溺水,由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父亲Stoick,潜入冰冷的海水中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 此时,导演给了「无牙仔」一个绝望的表情,好像在说: 我去,你个老登,只救你儿子,不救我,我诅咒你... ▶ 结果,镜头一转,Stoick放下儿子后,再次跳入海水中,主动去救了「无牙仔」,作为父亲也好、族长也罢,Stoick救「无牙仔」的过程,没有半点丝毫犹豫。
▶ 而且,最离谱的是,Stoick和「无牙仔」此前是死敌,是他把「无牙仔」抓来绑在船上,通过「无牙仔」寻找终极大BOSS的藏身之处。
▶ 所以,《星际宝贝史迪奇》中的姐姐和「史迪奇」的矛盾,显然没有《新·驯龙高手》中父亲和「无牙仔」的矛盾深啊。
可见,完全一样的剧情设定,两位导演的处理方式,却天差地别,孰优孰劣,真可谓是一目了然。
25-0613 - 三星半。
真人版剧情和我印象里的动画剧情基本吻合,选角也大体还原了角色特征,按现在的风气该骂吃老本了,不过谁介意多给没牙仔花一份钱呢,所以不如说这是翻拍的最高境界哈哈。
好在真人版确实带来了更震撼的视效,虽然人物打光未能摆脱棚拍质感且偶有抠图痕迹,各种imax全画幅喷火、飞行和打斗的超强代入感还是能让人不虚此行;好想在大荧幕重看hp和中土系列啊。
女主选角太失败了,妆造一般演技还差,男女主一对上就跳戏美高青春剧,再加上重要情节都是由没牙仔和男主完成的,这俩人似乎完全没有友谊变爱情的必要。
另外就是人种多样性的强设定太有意思了,编剧也知道要往北欧故事里植入亚洲面孔就必须分点宝贵的时长解释说是“东方来的”(即使那段战前动员已经过分冗长了),而其他的太难合理化就干脆放弃了,频繁把各位安插在画面显眼位置(群众中心或者主角身后)就完事。
全场最拉的就是翻译了,能直译也非得意译,一两句就算了,倒也不必一直这么干,角色说“1+1”那翻译出来必然是“2”,情绪发酵的空间全被诲人不倦的译者侵占完了,最近看的几部院线片都这样。
最后,我果然还是喜欢这种有爱的故事,靠温和友善的主角化干戈为玉帛什么的,曾自以为弱小而残缺的生命彼此支撑走向完整,透露出一股不属于这几年的平静……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因此更显出女主线在总体剧情里有多弱,爱情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值得挖掘,别再只是给女性角色加武力值和暴脾气了好吗好的。
无功无过、四平八稳,起承转合和情节走向都与原版动画大似,扩充的20分钟是在往原文上丰肌增肉,更添了些趣味,也让整个剧情更饱满了。
但动画毕竟是15年前的,原著则更早,将好久前的内容原封不动搬来,而没有进行故事新编的话,会让观感滑向清汤寡水。
动画中女性角色工具化的问题,真人版依然没有解决反而深化了,比如女主对男主情感180度突兀大转变。
不过总体来看更像是童话,情感正能量,氛围合家欢,也就没必要太追究现实中细缓的演进过程。
谈到经典动画的真人版,就避不了要聊《狮子王》,《驯龙高手》明显比其更适合真人化,它可以走《哈利波特》奇幻风,也可以行《比得兔》搞怪路,但毕竟动画版珠玉在前,真人版除了特效震撼观感有冲击力外,优点并不明显。
超前场有很多小朋友笑声此起彼伏,想看个乐呵解解乏是很好的选择。
新·驯龙高手 (2025)8.42025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动作 奇幻 冒险 / 迪恩·戴布洛伊 / 梅森·泰晤士 妮可·帕克
《新·驯龙高手》,应该是这几年,“动画电影真人化”潮流中,最为踏实的一部。
没法不踏实,从编剧、导演再到配乐师等幕后,清一色当年动画的原班人马。
对了,该片为环球影业出品,但制作方,乃是旗下的梦工场动画影业,也是动画版的制作方。
所以就有人说了,既然是追求原汁原味,那么为什么还要拍一部真人版,直接看动画版不就行了吗?
关于这个说法,放置在很多动画电影格式下,都可以成立。
但《驯龙高手》,则非常适合拍真人版的。
归根结底,还在于“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以及感人至深的故事”。
上述不是我的话,是动画版公映时,烂番茄网站对该片的归纳性评语。
要知道当时就连最苛刻的影评老炮罗杰·艾伯特(已故),向来对动画电影不感兴趣的他,都赞扬该片“画面充满想象力,俯冲和翱翔的场面值回票价”。
这也是我当年看完动画片之后的感受,2010年的动画电影,是我那时候个人最喜欢的梦工场动画电影,超越了《怪物史瑞克》《功夫熊猫》。
当时是好莱坞CG技术的黄金时期,看完《驯龙高手》之后,俺除了狂爱外,最大的念想就是如果这个故事拍成真人版,那就更赞了。
彼时我们已经看到了《变形金刚》中以假乱真的CG角色,也在《阿凡达》中感受到顶级技术下炫目CG空战洗礼……以当时技术条件,《驯龙高手》中那些最为吸睛的部分,一人一龙在空中飞速翱翔和大战的场景,真人化虽然会预想到的烧钱+制作困难,但不是没有可能。
直到15年之后,《新·驯龙高手》终于把俺当年的念想转化成了现实,也是电影最大的看点——极致的大银幕效果,来自感官上的纯粹享受,这在如今的好莱坞很多大片特效面戏退化到“小魔仙”级别的年代里,是比较少见的。
并不是电影的故事、角色塑造和剧情深度不行,而是这些内容在动画版基础上,电影版做到了“平移”。
所以正确打开《新·驯龙高手》的方式,第一绝对是感官效果的升级。
30周年献礼电影《新·驯龙高手》的立项是在2023年2月,梦工场动画跟环球商讨要把这部动画片改编成真人电影,作为公司成立30周年献礼电影(梦工厂影业94年成立),可见对这部作品的重视。
这事儿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PS,“梦工场”,这仨字没有写错,当年他们来中国与本土投资人合资了一家公司叫做“东方梦工厂”(《功夫熊猫3》),是独立运营。
为了让东西两家“梦工厂”区分,所以“东方梦工厂”商标注册之后,西方那家的官方译名就变成了“梦工场动画”。
不过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梦工厂”三个字影响太大,东方梦工厂也没有做出声势还被收购了,所以民间并没有改过来称谓,但我们这里还是以官方为准。
那些年曾经与迪士尼动画王国分庭抗礼的梦工场动画,经历与梦工厂影业拆分独立上市,动画产业全球布局等一系列做大做强的举措后,一口气吃成了胖子导致消化不良,加之发行协议到期,资金周转和卖片市场都出现了问题,不得不开始全球寻找金主+东家。
2016年4月28日,康卡斯特旗下的NBC环球(NBC Universal,环球影业是其电影公司),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梦工场动画。
联姻环球之后,梦工场动画不再为发行问题头大了,但性质也变了——他们从独立运作的动画影业,变成了后妈的孩子。
当时环球影业旗下已经有了照明娱乐,梦工场动画名义上仍然独立运作,但随着创始人杰弗里·卡森伯格退隐,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移交给照明娱乐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梅勒丹德利。
这位一手开发出《冰川时代》《霍顿与无名氏》的前蓝天工作室大佬,跳槽环球后创立照明娱乐公司、又开发出《神偷奶爸》《小黄人》《爱宠大机密》等优秀IP的现任照明娱乐总裁,在17年的股东大会上,一句话基本宣判了梦工场动画的“无期徒刑”——“两家动画工作室,我们要避免的是,大家干同一件事讲一样的故事,而要发挥(梦工场)现有版权和渠道优势,来发展其他业务。
”言下之意,你们啊,一方面收拾收拾史瑞克、功夫熊猫这些IP赶紧进环球影城,另一方面琢磨点别的事儿吧,开发新动画IP我的照明娱乐就够了。
所以梦工场动画进入两年的整顿(被雪藏)期,随后该公司制作的动画作品,包括《驯龙高手3》《功夫熊猫4》这些,都是榨取老IP的续集;少数新动画IP,其实是外包——别的公司制作,挂了梦工场动画的名号,为的是仰仗环球的发行渠道。
PS,比如《雪人奇缘》是已经被华人文化全资收购的东方梦工厂制作,《坏蛋联盟》系列其实是索尼旗下的图像工作室(Imageworks)代工。
寄人篱下、半死不活的梦工场动画,在2023年迎来转机,是由于梦工场动画的首席运营官、也是《驯龙高手3》的制片人普拉卡什在前几年升官成为环球影业的总裁之后,就一直致力于提携老东家。
朝中有人,梦工场动画也逐渐有了起色。
但“祖训”不能忘,梦工场动画必须要与照明娱乐进行区分。
所以他们开启了更加多元化的工作构成,比如与环球影业联合开发《速激》《侏罗纪世界》等IP动画版;与大量“外包”工作室合作,制作如《荒野机器人》这样风格迥异的动画作品;以及开发真人版电影。
为何选择《新·驯龙高手》作为公司首部真人电影呢?
一方面环球老总正是动画电影的制片人之一,对这个IP有情怀;另一方面也是开篇俺那些话,这个项目真人化,那些炫酷的场面,是最能体现并代表当下大银幕效果的。
“各个都是人才”的视效专精本片的导演迪恩·德布洛斯,是当年梦工场动画如日中天的时候,公司挖迪士尼墙角搞过来的导演,他此前编导过02年动画电影《星际宝贝》。
这位长得就有点像维京人的壮汉,却有一颗打造萌物的反差内心,正是他塑造了史迪奇这位人见人爱的外星萌物,没牙仔就更别说了。
PS,前不久公映的真人版《星际宝贝史迪奇》他也是编剧+制片人。
壮汉亲手打造的两个孩子,如今前后脚地再次与观众见面。
德布洛斯回归执导真人版,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拥有对项目的控制权,为了“确保任何真人版都不会损害其动画三部曲的核心品质”(导演原话)。
拍摄真人版,也是他的执念,这是导演自己说的。
在动画版蓝光碟的导演评论音轨里,德布洛斯不止一次的表达对完全拟真效果的呈现,从而达成“真人的感觉”。
▲小嗝嗝骑龙飞行时的效果
为了展现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导演参考了大量飞行的资料,为此还改变了没牙仔的设定——在克雷西达·考威尔的同名原著中,没牙仔是一只体型较小的“花园龙”,电影则将其塑造为体型庞大、线条修长、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稀有龙种夜煞。
▲无限制的视觉呈现动画电影对比真人电影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用计算机制作出摄影机和实拍无法达到的镜头效果,比如360度无死角的呈现空战和打斗场面。
为此电影请来了视觉顾问——著名摄影师罗杰·迪金斯(《银翼杀手2049》《1917》),帮助电影设计光影和无限制拟真的的视觉效果。
▲龙的火焰没牙仔的蓝色火焰,是当时真人电影无法达到的效果,导演试验过丙烷火焰,但很快就灭了,而动画效果则可以进行CG模拟。
还有很多内容,都是《新·驯龙高手》追求“真实物理效果”的体现,这一切,在15年之后技术条件更加成熟的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真就是“前人栽树,后……来的自己乘凉”。
不要以为电影只是简单的对场面进行复刻,作为真人版最大的看点,《新·驯龙高手》在视觉场面塑造上可谓做到了极致,用导演的话来形容——“在将现有素材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时,创作者必须始终牢记要包含哪些内容,以当时及由于技术限制或约束而必须增强哪些元素。
”梦工场动画30周年献礼大作,特效制作不再是动画工作室的产物(曾经为动画版制作CG的PDI工作室已经倒闭了),而是来自于电影唯一指定合作方——Framestore的手笔。
来自英国、全球十大顶尖特效工作室之一的Framestore,曾经凭借《黄金罗盘》《地心引力》《银翼杀手 2049》三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外加各种影视剧的14座艾美奖。
除此之外,该公司的代表作还有《神奇动物在哪里》《美女与野兽》《帕丁顿熊》等,从上述作品可以看出,该公司有两大长项——空中物理特效以及CG奇幻生物。
Framestore也非常重视这次合作,这是展示公司两大特长的重要机会,有机会再添一座小金人的。
为此他们不惜动用老板。
首席创意官蒂姆·韦伯与首席特效总监克里斯蒂安·曼兹亲自出面,前者是为了《地心引力》耗时三年开发出失重特效的高手,负责本片中的空中场面;后者是《神奇动物》的特效总监,负责“做龙”。
★把虚构生物变真从古生物学到当代生物,特效团队研究了各种生物的行动方式和肌肤纹理,全部将其赋予到了奇幻生物的制作上。
比如没牙仔,在原造型的基础上,特效人员参考了鳄鱼、河马、黑豹、海象、恐龙等生物学特征,从骨骼入手到肌肉细节,乃至没牙仔呼吸时一起一伏的鳞片的动态光泽,要的就是把虚构的生物,转化成“真实存在的”。
所以片中没牙仔有时憨态可掬,有时又傲娇俏皮,每一次歪头都能萌化人心,真实动物效果下可爱感直接next level。
★拟真的飞行效果有过做《地心引力》的经验,Framestore这回又开发了一套飞行控制系统。
大家可以看幕后花絮,这套设备有点像个大型的多轴无人机,“龙背”上延伸出八个方向的万向轴,分别代表着龙的头部和四肢+尾巴,演员在龙背上做表演时,万向轴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升、转弯和倾斜模拟飞行效果,使得空中场面真实而又令人信服。
再辅助后期CGI特效,龙的飞行动态是比原动画升级的地方。
★龙的火焰当时导演不是说蓝色火焰不好搞吗?
他说早了,因为Framestore第二年就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里开发出了类似的魔法特效,用在本片里毫无压力。
没牙仔的火焰喷射,好似哈利波特的魔法棒攻击伏地魔的效果。
不要以为有了新特效公司的加盟,电影会改变原本的味道,都说了电影版是原班人马。
曾担任《驯龙高手》动画总监是格伦·麦金托什,这位是梦工场从工业光魔挖过来的特效人才,他的代表作是《侏罗纪公园》里的迅猛龙和《星战前传》里的眼花缭乱的空战。
这次老麦同学与Framestore一起,担任该片的特效总监。
原本导演是打算让昔日视觉顾问迪金斯直接担任该片的摄影指导,但后者没有档期,并跟导演表示当年那些光影效果和镜头感可以敞开了用,还推荐了自己的好友——摄影师比尔·波普担任本片的摄影师,后者的代表作是《蜘蛛侠2》里小虫与章鱼博士的列车打斗,以及《极盗车神》里的飙车场景。
看到没有,这就叫“物以极用”。
《新·驯龙高手》的幕后团队都是有备而来,不是做动物就是搞飞控,连拍空战、飙车的都有,他们都是打造本片招牌场面的专精高手,导演说话了,里面各个人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所以片中没牙仔上天入地,风驰电掣的俯冲,美轮美奂的爬升,结尾眼花缭乱的龙族大战,以及没牙仔为首奇幻生物的多种神态拟真效果,才会达成如你所见的视觉冲击。
电影的大量实景,还是以IMAX格式,在挪威与北爱尔兰的实景拍摄,临海而建的博克岛、错落有致的村庄、岛上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对于这种当下难得的视觉场面电影,本片首推IMAX观影。
人龙情未了视觉享受之外,当然绝对不能忽视故事,这才是一部电影的核心。
毕竟“珠玉在前”,非要挑毛病的话,只能说动画版与真人化间隔时间太短了,甚至我去年才重看了动画版,新鲜感谈不上,只能说是情怀依旧。
所以俺说电影是原汁原味的踏实,能达成这种效果的,最起码这几年动画改真人电影里,非常罕见。
其实电影的故事原创度不高,往前翻几年甚至几十年,《威鲸闯天关》《水魔力》《尼斯湖怪》等大量的模版电影列队欢迎。
但不可否认,本片对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二者和谐共存、心灵相交的互动表现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绝对称得上出类拔萃。
最有意思的是梦工场动画的标志特色——他们不像皮克斯动画电影的含情脉脉或热情奔放的小资情调,也没有照明娱乐那种色彩鲜亮的寓教于乐态度。
在梦工场动画里,观众看到的只有恶作剧般的娱乐精神。
从《怪物史莱克》恶搞了传统的童话故事,再到《鲨鱼黑帮》把《教父》的黑帮故事挪到了水下,直到后来《功夫熊猫》让一个好吃懒做的胖子变成了举世无双的大侠,以及《疯狂原始人》用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反映家庭关系。
无论是真人版还是动画版,电影“勇者斗恶龙”的颠覆演绎都是故事的亮点,比如两位主角小嗝嗝和没牙仔的反传统塑造。
提到维京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高大威猛的维京海盗,就像哈兰德这种要“吃小孩”的样式。
但本片的男主角确是一位身材苗条、弱不禁风的“发育不健全”造型,连名字也不怎么样。
唯一的优势,就是长得帅吧,这比动画版更能体现其特点,梅森·泰晤士颜值绝对到位。
再看片中的第二主角没牙仔,传说中的夜煞,跟死神一样让人谈之变色。
但人家长得非常可爱,浑身乌黑却有一张猫脸,其形象类似于国内的娃娃鱼,还缺了半条尾巴,这幅尊容怎么也不能让人将其与传说中堕落黑暗的邪恶黑龙联系起来。
这种与周围环境和时代风格完全背道而驰的风格将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这一对三脚猫的组合凑合在一起几乎令人笑掉大牙,但也就是这对活宝,也恰好体现了电影中的主题。
两位同病相怜的家伙由敌对变成难兄难弟。
驯服一条巨龙要比杀死一条龙更加值得令人尊敬。
这里就体现出梦工场动画招牌式的恶搞娱乐精神了。
小嗝嗝训练没牙仔再次起飞的桥段,看动画版时我还在上学并没多少留意。
如今再看,这不就是考驾照的拟人化吗!
但凡有过驾考经验的朋友,一定会对电影的情节设定不陌生,从科目一的理论实践开始,到科目二的骑龙各种测试(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再到科目三的正式上天入地(道路驾驶技术考核),一气呵成。
飞行过程中,还有换挡的设定,这种基于真实驾考的情节,把汽车等交通工具,换成了可以与你互动的生物,从而达成的体验感,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独一无二感受。
真人版的好处就是加深了现实感,我才对这样的设定感受更为深刻,不是开车而是“开龙”,这谁不想?
所以这段蒙太奇桥段,个人认为是全片最好的部分。
CGI技术可以打造出强烈真实的视觉效果,但却无法绘出人物细腻的情感,还是要靠触及心灵的故事演绎和角色刻画。
紧扣故事而进行的角色创作会体现角色身上的不同的特质,人与龙的戏份也会因为深度的挖掘而擦出火花。
小嗝嗝和没牙仔并不是不简单是驯养与被驯服之间的关系。
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主人公从龙身上学到了威武高贵的气质,后者也跟着主人公感染到了人类的情感。
但是这对人龙组合却在后期有惊无险的成为了英雄级人物,在电影搞笑情节和炫目特效加持下,才会让观众体会到人与龙之间那跨越种族的真挚友情。
不仅如此,包括片中每个角色和每个龙的举止动作都会体现其本身的性格特点,比如大块头和盔甲龙的组合,互相吵嘴的孪生兄妹与双头龙的搭档等。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版片长126分钟,比动画版的98分钟要长。
这里面除了真人演绎不像卡通人物那样肢体夸张快速,所带来的时间拉长,同样也增添了一些原创内容。
在人龙组合深入人心的基础上,从女主角到几位配角戏份和细节都有所笔墨增添,比如阿丝翠德,本片拓展了她的出身,以及她与小嗝嗝之间为何关系紧张,有了更细致的铺垫。
还有主角与小伙伴们的友情,他两对父子情的呼应,让这些的角色更加立体。
只有通过对片中不同角色的特性展现,对情感的真实演绎、才会更使得观众认可这部改编自动画的真人电影。
了深入人心的情感塑造,也使得不同形象、不同性格的龙在CGI技术的加持下尽情撒欢儿,想象力被插上了翅膀,在银幕上见证这些传说中的生物的第二次复活,就像龙真的在我们身边活生生地呼吸一样。
不说别的,真·没牙仔更萌了,想养。
2025年了,怎么还有这种老套叙事。突出女主有多么强大只是为了到最后臣服于男主。就不能独美吗?我很强大,然后你是我的好伙伴,非得就是不管多么强大的女人,最后都会拜倒在男主的牛仔裤下?父权制下的节奏就是只要父亲说句承认你是我儿子就会之前所有的一笔勾销。2分给一闪而过的特效,好莱坞电影也是时侯祛魅了。
是的,就是这样,按照原本已经非常成功的动画一比一去复刻,电影闭着眼都能成功,父子关系的issue,人和龙的矛盾,天啊我喜欢合家欢和happy ending,不要乱改乱加乱七八糟的东西,把视觉效果拉满,剧情本身就很成熟了,无牙仔一睁眼睛全场都在“哦~”heart软软,乖乖用上test drive弘大激昂的音乐,在空天峡谷碧蓝大海上翱翔,你票房有了。现在压力给到环球影城了,什么时候能出骑龙项目?
不愧是最适合真人化的动画电影之一,也是这几年最为踏实的真人化作品,梦工场30周年大作,当真不是盖的。当年动画版就是完全拟真的飞控技术,如今在出色特效团队有的放矢的技术专精下更进一步,达成视觉上的纯粹享受,风驰电掣的飞行效果和眼花缭乱的动作场面,IMAX大银幕效果极佳。小嗝嗝与没牙仔的人龙情感塑造做到了原汁原味的还原,并拓展+强化了其他角色的特点和功能性。有了更加深入人心的情感塑造,也使得不同个性的龙在CGI技术的加持下尽情撒欢儿,可以在银幕上见证这些虚构生物的复活,就像龙真的在我们身边活生生地呼吸一样,真·没牙仔这次萌到了next level。
原剧本就这样,翻拍过来也没有明显的改观。
好标准的剧本,审美疲劳了,看的想睡觉
闺蜜之夜
Universal studio我命令你出一个驯龙高手的室内4D过山车吧。把十年前第一次在电脑上看驯龙高手的惊艳体验一把
看题目就能基本知道整个故事走向的片,没有任何新意和超出预期,连所谓的小幽默都在预料内。外国龙真的是我审美的反面,全片看得我一惊一乍的,差点心脏病。没牙仔真的是我能接受的可爱龙底线了。坚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也挺不容易的。总希望能找到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这没错。
就小嗝嗝他爸这还原度,严重怀疑是导演去了趟博克岛给真人搬出来了
真的是1:1全方位还原动画。总比有些真人化瞎改的好。
真人版最聪明的便是把焦点落在对龙的刻画,上天入地的动态捕捉让奇幻类型片的趣味性很好体现。尤其是在IMAX特制画幅的加持下,即便故事循规蹈矩,却在视觉体验上足够吸引眼球。男主角梅森·泰晤士在大银幕上可爱十足,有点像哈里斯·迪金森和德鲁·斯塔基偷偷在维京生了个大儿子。
好莱坞终于知道翻拍经典动画的最正确方法便是——别改。从剧情到美术到人物都一比一还原,北欧景色在CGI加持下甚至比动画更为壮观,看到小嗝嗝第一次触摸没牙仔时,我还是像多年前在被窝里偷偷看电影的那个晚上一样不争气的哭了。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创新,但已比如今的很多预制菜电影好太多。
四平八稳
只有改编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的时候才让我意识到我有多保守,不如原作一根,像儿童舞台剧
好看,毕竟原版就好看,二次元变三次元也ok,作曲太强了电影结束后还是一直绕在脑子里,啊,我也想要无牙仔!实在不行给我个憨憨胖胖龙也行~~🥺🥺🥺
无牙仔还是这么猫里猫气的可爱死了,真人版父子剧情更尬了,龙的剧情再多点更好。
作为系列老粉多少有些失望,撇开强行在维京人里加入黑人和亚裔的政治正确不说,也撇开女主作为走后门的星二代打戏勉强还行文戏差强人意的现实,仅说回故事本身——为什么女主可以轻易地转变立场忘记要当酋长的野心,为什么有血海深仇的人族与龙族可以在短时间内放下仇恨其乐融融,做人族的宠物和龙王的宠物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很多动画里没那么拧巴且可以用可爱画风轻松带过的问题真人化后就会变得格外扎眼……但导演并没有试图修补这些bug或是试图给予老版动画里没给出来的答案,而是逐帧还原交差了事,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偷懒的。想了解什么是真正了不起的翻拍吗?庵野秀明了解一下~
最近真的上了好多动画真人版,梦工厂制造真的很精品,比迪士尼强多了,感觉整部电影简直是太还原了,这才算得上用心的作品,音乐场景节奏都有点加勒比海盗那味!!很爱希望快点出后面的!
女朋友战技比我强,我就是最牛平权梦工厂。宠物为我驰骋沙场,我们就是创业合伙人。知错能改,我最摇摆。酋长之子教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你还觉得你没龙。十五年前没看过,十五年后老套了。
特效太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