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猴 (2018)5.92018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犯罪 / 张璞 / 王大治 高峰电脑里存着300多部电影没看,不知道在哪刷到这个《灰猴》的简介,看着这画风我就觉得是好片,于是连夜在线看了,一看才发现,这才是经典啊!
一气呵成,全程无尿点!
网上拿它和《疯狂的石头》比较,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却是《两杆老烟枪》和《11:14》,至于画风也是接近《无人区》、《西风烈》和《决战刹马镇》这些中国西部片的风格。
本片总共用了七个章节,从不同的视角,使用非线性叙事结构说了一个故事,每一章都有倒叙插叙和闪回,综合到一起,最终形成一个闭环,把故事交代清楚,即便个别细节交代的不太清楚,基本上也不影响剧情的主线!
因为本片本身就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据说中途还遭遇投资方撤资,是一边借钱一边拍摄的,本人表示理解和支持!
再说,这样的犯罪片能在广电总局手下留情过得了审,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本来对于悬疑片我都是不剧透的,但是对于本片来说,每个角色之间的交集太多,怕大伙儿太费脑,本着给你们答疑解惑的心态,我还是给你们捋一捋吧,为此我只能手绘一张图,把大致的关系线标一下!
其实,本片从2样东西入手,就好捋顺了!
第一,50万!
“禽兽”为了得到“肚子疼”的媳妇,不惜重金50万求肚子疼签离婚协议,题外话,个人觉得就这点来说,以禽兽的实力来说,如此对待一个有夫之妇,也算是真爱了!
所以片尾他们追到跑不动的时候,肚子疼问禽兽,是否真爱他媳妇!
扯远了,肚子疼并没有贪念这50万,所以当晚就把50万送回禽兽家里,而此时禽兽并不在家,这50万被埋伏在禽兽家里的香港杀手捡了个便宜!
当然,杀手的钱也没捂热,刚出门就被五舅打晕抢走了50万!
五舅抱着50万的时候起码比杀手时间长,因为他毕竟抱着50万扭了一会大秧歌,可惜也好景不长,刚走到马路上就被“黄粱、一梦”开车撞飞,钱又被黄良伊梦卷走!
第二样东西,古董坛!
禽兽想得到老宋家刀削面的秘方,搞不定老宋就从老宋的儿子下手!
他找来五舅给老宋儿子下套,让他欠禽兽100万,以此要挟老宋儿子回家偷秘方。
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宋其实已经知道禽兽在打他儿子的主意了,于是找人仿造了一个古董坛子埋在自家老宅,故意透露给儿子。
禽兽果然上套,把坛子挖了出来,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的手下偷偷把坛子偷了出来,在他们逃亡的过程中,又把坛子遗落在了肚子疼的饭店。
而此时,禽兽发现坛子丢了,于是找到了他手下的家里,发现了他女朋友一梦正和外面的伪富二代黄粱在家偷腥,把黄粱揍了一顿后,得知他手下在肚子疼的饭店,于是也赶了过去!
最终三帮人禽兽,他手下,和肚子疼在他们饭店经过一番缠斗,被他手下抢到了坛子并一路跑了出去,而禽兽和肚子疼也一路追了过去,最终被禽兽抢得了坛子,但是被黄良伊梦又开车撞飞,而古董坛最终摔破,被禽兽发现了自己被老宋骗了!
再说一说五舅和杀手,五舅帮禽兽做局给老宋儿子下套,结果自己被抓,出狱后去找禽兽要钱,途中偶遇杀手,并抢了杀手的钱和车,而杀手的背包又被黄良骗去,这个杀手怕是史上最倒霉的杀手了,啥事没干成,最终被警察抓了!
五舅钱没要到,却被黄良撞成了植物人!
最后说一说黄良伊梦,黄良骗了杀手,勾搭了手下女朋友,撞伤了五舅,撞碎了古董坛!
他俩就成了完成整个故事闭环的重要人物!
最后说一说肚子疼和老宋,原来肚子疼和老宋的女儿是真爱,最后一章,老宋终于答应肚子疼和他女儿在一起了,最终也是他女儿知道刀削面的秘方,他俩一起把老杜的饭店开成了“老杜刀削面”,这个大团圆的结局怕也是本片在广电总局过审的主要原因!
再解释一下“灰猴”,这个片中有详细介绍,二种含义,一是“坏蛋”,泛指片中的大多数角色;二是谑称,特别是片尾肚子疼和老宋之间的互称,恰到好处!
特别是肚子疼称老宋“灰猴”,有点老炮儿的意味!
至于表演,本片唯一一名“明星”就是王大治,被网友喷的不轻,事实上也确实表演一般,倒是剧中的各路大神,演得也都不差,让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但是个人觉得最大的功劳还是来自于编剧和导演!
剧透了这么多,没看的亲,看完了再看我的评论,看过的欢迎来和我探讨!
作为中国的悬疑片、西部片、犯罪片,我还是极力推荐的,⭐️⭐️⭐️⭐️
我是大同人,江湖儿女,天注定都看过很多遍。
确实好看,有新意,无抄袭。
但很多地方意境太大,太深。
灰猴不一样,就像唱戏,有京剧,有二人台,也有地方死人唱的土戏。
全是情色,低俗,但也有很多人看。
贾樟柯的山西人,还是不真实,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煤老板,动不动就黑老大。
灰猴里的大同人,才是最简单的地痞流氓,最简单捏脚妹。
就是这么简单,吃个糕,打个架,没有张译那样的大老板,更何况那样的大老板不会和普通人在一起。
我身边认识几个开矿的,十几岁就早早的去一线城市或者出国了,没贾樟柯那么玄乎。
他拍的好,但还是不真,因为他的思想深,路子多,灰猴这部剧上不了台面,确实,但让人茶余饭后图一乐看看这电影,本地人肯定没人觉得差。
那些大编剧们,还是站在高贵的人群,等你们什么时候能看的了鼓匠的时候再谈对灰猴的看法。
要不然你们永远不可能真正的懂这部戏的精髓。
这是一部荒诞离奇的犯罪型喜剧故事,算是就是山西版本的《两杆大烟枪》,电影中夹杂着很多山西方言,看起来却是别有一番味道。
影片通过一件“古陶坛子”为 引子,从而引出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大智若愚的小饭店老板、见利忘义的无良商人、深明大义的老者、利欲熏心的小人、善良淳朴的朴实女孩、拜金风骚的妙龄女郎。
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看的中途让人忍俊不禁。
无意间刷到一个片段一直追了下去,真的是一部很出乎意料的片子,在北方的方言里,“灰猴”并不是个褒义词,可以指心术不正、的坏人,有时候也是兄弟之间互相调侃的话,导演用这个词作为电影的名字,一定别有一番意味
对于一部喜剧电影,我们的要求往往不是很高,当然,首先你的笑点要密集且高一些,低俗的那些套路不应该属于电影,其次,逻辑一定要缜密,前后说的故事连贯一些,不要老指望“金手指”来帮忙弥补剧情上的空洞。
再次,故事一定要接地气,一个架空了的故事,它所具有的喜剧色彩会大大的减分。
在接地气的基础上将故事讲完整,而且前后说的话要对应上,基本就能出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这一点大家也认同。
如何让一部戏剧作品脱颖而出成为一部优秀的喜剧作品,大家非常喜欢的还是多线叙事,当电影人们不怎么认真编剧的时候,将一个故事线拆开来分成好几个故事线,这样的作法很讨巧也很聪明。
本来故事很简单,当你拆成多线叙事之后,故事就变得错综复杂了。
旁支末线就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这样一来电影的看点就多了很多,观众们沉浸在寻找各种脉络中去,也就没有人在乎剧情是否淡薄了。
这样的例子,大家都看过。
宁浩的“疯狂系列”以及经典作品《两杆大烟枪》都采用的多线叙事,当然,那些作品大都经典的原因无外乎是物以稀为贵,当这种多线叙事的故事多了起来,大家的热情也就渐渐的退了。
而且很多主打多线叙事的作品大都不能好好地将所有的线索对上,他们大都很失败,因此,只要能将之前的所有细节全部自圆其说,观众们也不觉得突兀,那么即使不能成为一部好作品,也能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多线叙事的例子,这个电影其实很简单,导演也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因此,虽然不是很优秀,但也及格线往上了。
《灰猴》是一部喜剧作品,本片围绕一个秘方以及装秘方的古董,卷进来了一大波人围着这个古董转,最终好人得到了好报,坏人也受到了惩罚。
而且这些故事都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这一点很难得。
片中除了对应的一些主要人设的名字已经预示了自己的结局之外,这几个演员演技也在线,确立的角色也很讨喜。
王大治扮演的杜子腾就是一个老实人最好的案例。
本来开着小饭馆日子也能过,但是老婆却不安分,一心想要更好的生活的她最终出轨被撞见了。
杜子腾想要讨一个说法,但是却碍于自己懦弱的性格而不得逞。
最终他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但却阴差阳错地抱得了美人归。
秦寿生这个名字跟人的性格太一致了,导演对于这些名字的构思还是挺有趣的。
他一心想要得到秘方,本以为自己可以设局掌控全场,但最终却被人设局欺骗。
一心想要的东西会不择手段,但最终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
虽然结局是一个“大团圆”但整个过程却很惊喜,这个被称为“文物”的罐子,随着不断地丢失与不断地复得,看似考验了所有人的文物,其实一文不值。
而掌控全局的老头看上去弱不禁风,且总是处于弱势,但他却成功地策划了这场啼笑皆非的故事,而且最后用最简单的道理给大家揭示了一个主旨,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抢也抢不到。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但是距离优秀还是有些距离的,首先,片中的人物大都脸谱化了,而且名字就已经出卖了人物的性格。
其次,看似结局圆满,但是却有强行拔高的嫌疑,而且片中的那个黄毛杀手的设定太过于明显了。
大家要是没有忘记的话。
宁浩的“疯狂的系列”中总是会出现一个看似非常厉害的港台杀手,但最终却落在了笨贼的手上。
而笨贼+冷血杀手+老实人的设定,基本上踩中了所有喜剧片应该有的人设,而这个回环婉转的故事,却并不是原创,因为这个故事框架太熟悉了。
好的框架已经有人用了好几次了,再有人用这个框架编故事,我们看到后就不会感觉到惊喜了。
还好,导演将这个故事将给我们的整个过程虽然有点恶趣味,但故事讲得还算完整,因而也就不去苛求了。
事实证明,一个喜剧片要的其实并不多,即使是你套用别人的框架,但是你这个故事能讲完整,前后说的那些话不是自相矛盾。
就一定能出一部合格的作品。
显然,多线叙事对于喜剧片的加成大家都有耳闻。
但是还是有很多号称自己是喜剧片的电影却连这点都达不到,这就很悲剧了。
山西方言 山西方言也源于唐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山西方言的特点是入声字发音短促,尾声吃掉。
山西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大诗人,如白居易、柳宗元、王维等,很多山西诗人的诗词用入声字做韵脚。
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普通话和山西话读,韵味是不同的。
灰猴——指坏蛋、坏家伙、行为不端的人,也指关系亲近的人彼此的昵称。
后生——男性青年闹他——打架,把对手打趴下,战胜对手,为自己加油!
楞货——说话干事不过脑子。
山西建筑 俗话说:“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建筑最多的省份不是陕西而是山西。
建筑家梁思成教授称山西为“中国古建筑的宝库”。
山西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北山西,南皖南”即是说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
山西建筑有两大特色,第一特色是窑洞,简单易修,冬暖夏凉。
利用了黄土高原的黄土层,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特色是砖瓦四合院。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平遥古城-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山西风光 大同土林,一片被很多人遗忘的距离大同市中心近30公里的荒芜之地,却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土林景观,土地属于盐碱地,由于风雨的剥蚀,使地面从一个漏斗开始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裸露的土层被风吹雨淋形成怪异的地质奇观。
山西美食 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特色的面食文化之一,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一般的山西家庭都能够做数十种面食,最出名的就是山西刀削面,把一团面顶在脑袋上,用刀将面团削进远离自己4-5米的大锅里,厉害的山西厨师能将面削的薄如纸片。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过油肉起源于明代,原是山西阳泉平定古州给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
此菜成菜要求: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十分美味。
浑源凉粉出自山西省浑源县,有着很久远的历史。
传说浑源人每家人都有一种调制凉粉汤料的秘方,各有特色。
做好的浑源凉粉清透白亮,滑滑的,入口即化,风味独特,堪称“北岳一绝”。
吃的时候配上山西的陈醋和辣椒油,味道特别好。
羊杂割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用羊的心、肺、肝、血等,煮好以后放在肉汤里再加上粉条,吃的时候还可以放入花椒或者辣椒、醋、葱、蒜、香菜等调味料,具有驱寒、养胃补肾的功效,据说山西人吃羊杂割是起源于元朝,杂割这个名字是忽必烈的母亲所赐,最开始在怀仁比较出名,因为不同于内蒙人吃羊只吃肉的习惯,所以怀仁人在羊内脏上面做了点文章,创造出了一种叫“羊杂”的美食。
油糕的外皮是用黄米磨成的面做的,里面的馅儿有各种口味,比如糖、枣泥、豆沙、素食等等。
包好以后放入油锅中炸至表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外焦里嫩,美味可口。
油糕一般都是在家里有喜事的时候吃,像婚丧嫁娶、小孩儿满月、生日、老人过寿、盖新房子或者搬新家,因为“糕”与“高”同音,意思是步步高升、富贵吉祥。
山西大烩菜是农家菜谱的常见小吃。
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的秋冬季节,由于冬季蔬菜种类少,土豆、粉条、炸豆腐、大白菜、海带等食材就成了菜摊的主打食材,而大烩菜也成了冬季最受欢迎的菜品。
大烩菜的食材主要有肉片、炸豆腐、土豆块、炸肉丸、黄豆芽、茄子、豆角、海带和粉条。
将这些食材放入锅内小火慢炖,直到食材之间的味道互相融合,味美可口的大烩菜便何以出炉了。
冬日里,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大烩菜,感觉温暖而幸福。
根据民间传说,在宋朝时奸臣当道,尤其奸臣秦桧把持朝政陷害岳飞,一些志士把各种菜蔬炸过烩在一起,说大家把它当成秦桧,食其肉,饮其血 ,这道菜很快便在百姓之中流传开来,后经历朝历代的丰富口味不断改进大烩菜。
山西人 “正方脸,棱角分明,鼻短而大”成了山西人的形象描述。
有人说,山西人大气,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人际交往,大包送礼。
也有人说,山西人小气,穿戴土气,不合时尚;饮食简单,不离面食,而且调料有限,吃什么多离不了醋,是在醋坛子里泡大的。
有人说,山西人才华超群,历史上山西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可也有人说,山西人才匮乏,迄今为止,山西高校和科研机构尚无一人入选“两院”院士。
所以山西人看着拧巴,外部大气讲道义好面子,内部精打细算稳如泰山,个个都是一顶一的“灰猴”。
片名起得失败。
我最初听到的时候以为它是部功夫片,大概因为《醉猴》、《猴拳》之类。
又一“夺宝”,又是多线叙事,又是黑色幽默犯罪片,问题是一点不好笑,情节刻意,人物没有地气。
听到男主叫“杜子腾”就有点看不下去了,编剧以为是个笑点吧?
然后还有个“秦寿生”(禽兽生),现实是谁会起这样的名字?
这些当段子都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了。
即使用山西方言也救不了这剧本。
笨贼骆达华跟《疯狂的石头》连凯一样一样的。
几乎每一部类似片子都有一个类似的角色,也是够了。
王大治还是不要再演电影了,尤其是做主演,真没有观众缘。
罗京民老师。
其实情节还挺好的,加上方言特色,营造出了内蒙山西独有的韵味。
但整体结构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硬伤过多。
首先模仿《疯狂的石头》痕迹太重了,尤其是杀手的安排,简直算是照搬了。
第二是非线性的故事线太多了,以至于很多内容都在重复,让人觉得乱七八糟、啰哩啰嗦。
第三就是国产电影的通病,出现人物很多,但符号化严重,多数缺乏深度的人物刻画,导致人物过于偏平,相互交集刻意、牵强,为了巧合而巧合。
这是东施效颦的典范吧,弱智的剧情,弱智的人物。
如果不是有点地方特色,也就是1星。
黄土高原的景色加了分。
说是闭环,其实扯淡,话都编不圆。
不想再浪费时间写了。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灰猴》好像一处话剧。
电影两种观点,如何更加生活化,贴近现实;如何更加戏剧化,更加像故事,本片是最典型的戏剧化。
事实上,环形多线索章节式的电影,是不可能讲究贴近生活的,因为这样的剧情就已经太戏剧了。
当然,最精妙的戏剧是现实,最卓越的剧本出自生活,所有电影不外如是。
如果拿同样类型的影片比较,最可以当例子的就是《疯狂的石头》和《提着心吊着胆》,而本片更近似于前者,剧情和表演更戏剧,天南地北,生旦净末丑,嬉笑怒骂,恩怨情仇,如此多的感情,戏剧冲突,人物关系,展现在一部电影里,得到的果实是什么味道?
就是各种味道异常的浓重,戏剧化的色彩更浓厚,无论是哪种要素都很夸张,爱人之间的情欲更加明目张胆,亡命鸳鸯为钱痴狂,屌丝为了女神铤而走险——每个人在虚构的戏剧中都走向极端。
而这一切的功劳都在于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也是功底的体现——剧本。
看得出剧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这种多线索同时推进的环形章节式电影基本上没有败笔,而它要比《疯狂的石头》和《提着心吊着胆》显现了更多的线索,里面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最多的,我细数下来里面应该是由8个人物的因缘关系所连接的,基本可以概括为,冤家-情人-包养-雇凶-暗恋-泡妞-黑道-背叛这几个关系。
剧情还是要再多说一些,这部剧姓名也是一大亮点,但又不需要观众费心思考,基本都是能够一点即通的细节,这里不给大家过多提示,黄粱一梦,阴错阳差,禽兽,等等也体现了每一章的主题,也体现了他们的结局。
里面不光是姓名的调侃,也使用了大量的方言,我听出来的是山西话,四川话,青岛话,粤语,强调了人的不同和各自的区别,这种人的区别戏里面表现的很成功,每个演员几乎都体现了独特的气质,有暴发户,有黑道大哥,杀手,洗脚妹等等,大千世界百态人生,没有一个角色是相同的。
这部片子是部荒诞剧,而每一个荒诞的故事后面都是想表现什么,整个片子的离奇故事都是围绕一个秘方和五十万巨款来展开的,不在乎是追逐利的人和追逐情的人,高下立见。
最后的高潮部分,画面和配乐蛮有味道的,就像一场运动会,一群成年人有着各自的苦恼,而此刻像学生一样奔跑着,蛮有反差萌的。
如果说这部片的短板,就是虽然戏剧冲突强烈,但笑料少了点。
总之这部影片能够让你感受到电影情节所能带给观众的魅力,作为一名新人导演,张璞导演能够一开始便从剧本出发,这是难得的诚意,虽然里面也有不少瑕疵,但是我认为,剧本的成功至少代表一部电影成功的70%。
每一个剧本其实都应该拥有成为小说的潜力。
只可惜,更多的成为了笑话,真的。
《灰猴》,顾名思义为品行不端的坏蛋,延伸为玩世不恭的强盗。
电影围绕仿造的“古董坛子”,奸商打手,三教九流,碰撞展开如小说章节的内容演绎,铺陈出贪婪的人性原罪。
电影在去年的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获得中国电影单元的一等奖,透过大同方言与世界对话,这是开放的山西与世界对话的姿态。
从票房与口碑来看,《灰猴》虽然在暑期档谈不上大获全胜,至少能和曾经的《疯狂的石头》《追凶者也》《人再囧途之泰囧》相媲美,乐死人不偿命。
那么,这部电影让众人追逐的刀削面独家秘方是什么?
乌龙闹剧衍生出的人生百态魔力在哪里?
私以为,戏弄和爆笑是这部电影的两个关键密码。
《灰猴》将视角聚焦在山沟大同面朝黄土的小人物,并且将每个人物外在的表层层层剥离,揭示出人为财迷的生活现实。
故事的起因源自一件价值不菲的“古陶坛子”。
黄花梁上的云州城,三教九流卷入其中难以脱身的故事。
贪得无厌,使得电影中所有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人捞得横财。
这是山西出生的导演张璞,对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性浮躁现象的反讽。
在多种可以人性的叙事可能性中,导演绕过了沉重的叙述方式,选择了一种看似幽默的叙述方式。
他用7个章节的“偶然”,串联起了所有的“必然”。
从影片许多细节观察,导演对昆汀·塔伦蒂诺很熟悉。
在《灰猴》中,两个从未抢劫过的憨贼,竟然敢偷秦总的“古董坛子”——这些带有黑色幽默气质的情节,都像是对影片《低俗小说》的致敬。
但相较《低俗小说》对偶然性的单纯拼贴,《灰猴》的搞笑,更像是一种对真实人性与悬念犯罪的有意解构。
倘若在影片一开头就讲述“古董坛子”的真相,那么在影片的结尾,烂腌菜秘方就显得无足重轻。
《灰猴》的黑色幽默,不是炫技也不是刻意。
它更像是一种自信的平衡——就像是关系亲近的人之间的戏弄昵称,叙事的缺口在于减弱各色人物飙着晋北方言给观众带来的语言冲击。
正如片中的刀削面、羊杂、烂腌菜、兔头这些大同特色美食,它们就像一波三折的故事,将每段剧情的关键信息用烧脑的方式抽丝剥茧。
所谓小人物的小心思,惟其如此,小阴谋才能透出黑色幽默。
如果要从电影中寻找一个爆笑的节点,那大约是偷情男女看到洒满地的钞票仿佛置身梦境。
剧情撕扯下每个人包裹着的外表,内心深处的原罪和黑暗血淋淋地放大。
所谓欲望沟壑,梦想幻灭后笑料层出不穷。
再加上从未失手的香港大盗却栽在了大同,头脑简单的两个小偷,由此可见,戏弄才是电影最终要面对的主题。
“古董坛子”作为引子,串联起三教九流与总共7章令人啼笑皆非的犯罪案件,那是灰猴们撕扯掉对方面孔后的相互成全,他们最终从对方的生命中获得了理解和尊重。
但电影又是宽容和温情的,因此最终它的落脚点仍然在“爱玉娇”的爱情归属上,这是人性最好的解药。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
出乎意料的好看,好几条线,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和无名之辈一样,没有大咖的好电影,编剧导演牛逼,这种小成本电影多加一颗星鼓励两个老灰猴牛,高手是老头,善有善报,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太巧合过多。而且有明显侮辱观众智商段落,这个不能忍。
影片结构与追凶者也是一个路子,一点一点串起来,可是整个故事,节奏,逻辑比起追凶就差了太远了。譬如最后几人追着穿过庄稼地,从晚上到白天这段落实在是瞎编,高手被抓用了最烂俗的【您吃了么?】段子,这是瞎编。跑路的最后撞上禽兽生,这是瞎编。盖里奇的路子好用,但是编剧得好好编剧情,编不好就是渣。
这种结构挺好
就像在看不好笑的老小品。
看过疯狂的石头这种套路,就不太新鲜了。
不太好看,傻乎乎的多线叙事,总觉得哪里说服力不够,剧情关键点是否设置的太刻意了?真是太闹了。
PYIFF02nd 17#好看!完成度很高的小成本作品,典型的黑色幽默犯罪片!本届影展的个人收尾片,有个好结束。感觉不少朋友应该都想起了《疯狂的石头》,多线叙事后汇集到一起,发现是一个大局,结尾的力度略差,感觉可以更疯狂,更脱离轨道,然而略有收束。演员大多都是山西籍,极具西北特色。ps.导演是《士兵突击》狂热粉,请不来许三多,就把许三多的哥哥和爸爸找来了(还有团长)
还不错,第二遍
还是挺有意思的
就是山西版本的《两杆大烟枪》或者说《疯狂的石头》,将山西风光和特色与影片融合的很好,虽然还是有所瑕疵,也难逃一些俗套烂大街的剧情和段子,但是还可以。
设定有点抄袭提着心吊着胆,导演有些过于注重多线叙事和巧合的堆叠,但是主线剧情其实弱了一些。不过还是喜欢看这类电影, 给个四星鼓励下。
强行嵌套的多重叙事结构大于内容,除了奔跑的那场戏三个代表人物在各自的生活中各有目的但痛苦相同的追逐加深了主题深度,其余的网络段子性笑点浅薄尴尬而牵强。追逐戏、山西的风土人情、各地方言加分。10天打造的剧本和20天拍出的电影读出的是套版的仓皇,故事不够靠演技补,可惜了老演员的敬业。
剪辑不行,女主很像章子怡。杀手弱爆了。
即便打一颗星,但还是要说,它比我想象,像那么一个老掉牙、接上山西帮宁浩疯狂石头的电影,简单说,就是略像个电影。只是,除了偷情几幕,真的土味十足不好看。对石头的搬弄,已经到了连障眼法和金牌杀手都在耍聪明。后面几段的时间线,已经乱到不敢多想。拜托啊,人家也是偷师现学的,可如今都过去12年了。最要老命的是,王大治已然挫到骂骂咧咧的份上了,为何还有身怀秘笈的女主能看上他……
强烈建议设置一个固定时间点,在这一时间所有人物与事件重合,否则只要稍微琢磨一下就该明白,后几段时间线是完全接不上的,黄粱一梦撞了人开了一晚上车,大清早居然碰上了跑了一夜的大老板,是车太慢还是飞毛腿?何必硬往多线叙事上生靠,原本是一个三一律的文本,按照线型叙事来不就得了。
惊觉这部原来我看过,都忘了标记。根本不是什么低配版《疯狂的石头》,是拙劣,不要出来一个玩弄叙事结构的电影都往《疯狂的石头》上扯,宁浩的黑色幽默和小人物命运的描写学到了一丝一毫了吗?把几组人物放在一起交叉剪辑一下强行多线叙事,巧合刻意而为之,另外建议换个剪辑师,有几段都乱成筛子了。
导演这行不是谁来都可以,有的人就是没有天赋。
可以干脆再土些
这部电影里面好几个人物和桥段甚至画面都与刘健的动画电影《大世界》重合,又一部玩叙事结构的国产黑色幽默喜剧电影。许多人提心迷宫,心迷宫虽然也很土,但整体的氛围营造上还是要比这部要好,里面唯一觉得还行的镜头就是王大治出门的那声枪响的剪辑。片里的好几个人物都又丑又蠢,就和豁牙咧嘴眼睛成缝的王大治是怎么和董洁(影片里老宋面馆老板的女儿也黏上杜子腾了)好上的一样,他们都是怎么找到女朋友的,能不能教教我。坐我旁边的一个哥们是电影拍摄地山西云州人,一会给同伴说这个面馆离我家不到五公里,一会说我们小时候就在这个桥底下玩,就不能看完回去说嘛?怎么在影院老遇到这种笑点低的观众。影院里出现了二十几个组团带着小孩看电影的家长,小孩串上串下出出进进,话说是培训班给送的票么,影片色情犯罪都有,这样的培训班还是不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