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部作品的理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都融合了欣赏者自己的审美感受。
也就是说,任何一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是受到他的年龄、阅历、学识以及所接受的美学教育等等因素所影响。
所以,同一部作品,几年前看跟几年后看感受是不一样的。
除了表层的共识的美之外,大家对于深层次的作品所传达的意义的感受是不同的。
比如说,一个小三看了这部电影,可能会同情李晓丹;一个中年男人看了会对梁亚洲嗤之以鼻;一个正牌老婆会恨李晓丹和梁亚洲两个人。
本来对于老片我是没兴趣的,可是在电影频道看到了这部几乎是十年前的电影的时候,发现原来感受已经完全不同了,大概是因为阅历增加的缘故。
已经不会再用对与错黑与白是与非来判断好人坏人。
傅彪在电影里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人家(指梁亚洲老婆)恨你恨得牙都咬碎了,人家愣是给吞进去了。
看电影时不是带着批判小三的角度去看,而是在看一场小三与正牌的“博弈”。
梁亚洲处在两个女人中间,实际是处在道义与撒野之间,处在父亲丈夫和情人的角色转换中。
场景一:一边披头散发的老婆使劲闹,一边小三手里捧着两杯KFC的可乐穿过川流不息的马路送给在路边犯愁的情人,为情人揉着头,说,你就是不离婚我也跟你好。
在这里,梁亚洲是家里是受气的丈夫,不仅对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厌倦,而且对于家庭责任也感到疲累。
在小三这里,不仅找到了久违的激情,还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撒娇的孩子。
场景二:虽然没有离成婚,但是梁亚洲与老婆分居了。
在他与小三住在酒店的时候,被当成卖淫嫖娼的抓了起来。
第二天在新居两人吵了起来。
李晓丹冷嘲热讽梁亚洲疼妻儿,给妻子买三千多的衣服,给她买三百多的。
梁亚洲觉得为了她抛妻弃女,两人大吵了一架。
这时,梁亚洲对于新生活充满了不确定的无法掌握的不安全和不安定感。
当男人对于不能事情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掌握的时候,总是会想要逃避。
李晓丹却不是无条件的跟他好,她其实也希望能得到全部,所有的牺牲其实都是希望有所回报的。
场景三:两年后,梁亚洲与小三在家里自拍DV,回放的时候,小三发现了以前他们的家庭录像。
她一定要看,梁亚洲不让她看,两人又争执起来。
后来梁亚洲气的说,看吧看吧,看个够。
其实,这个时候小三是弱势的,在梁亚洲面前,并不是梁亚洲宠爱着她,恰恰相反,是她一直在宠爱着梁亚洲。
场景四:老婆在家里刷墙,一遍又一遍仔细的刷着。
傅彪与她聊天,她说,我们(跟梁亚洲)挺好的啊,他就是在外面写稿子,每个月写稿的钱都给了我们娘俩。
这个女人不仅熬出了最初的咬碎了牙的阶段,而且开始用了更高明的方法。
虽然年老色衰,但是谁不会老?
谁的手牵了几年之后都得像摸着自己的手。
她不怕,她熬得起。
当两个人有了孩子以后,就不再是一男一女那样简单,而是有了另一种血脉在联系着彼此。
她有女儿,她有这个资本。
场景五:梁亚洲的枕边围了一圈花束,像遗体般。
当他醒来发现小三在阳台上正欲上吊。
他吓得立刻将她抱下。
却发现小三只是在开玩笑,梁亚洲很生气,两人大吵了一架。
小三问他什么时候跟她结婚?
他问她那张纸对她就那么重要么?
女人们要注意了,如果有男人对你说这句话,那是典型的无赖与逃避责任。
那张纸重要不重要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有没有这份心。
梁亚洲是个懦弱的男人,良心上承担不起背叛家庭的愧疚,却做出了跟第三者同居的背叛婚姻的行为。
不过十年前的人毕竟还是善良一点,至少中年男人还是有过想要离婚的行为,至少对妻子对情人都是坦诚的,时下的男人却已经学精了,奉行所谓的“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任”。
这样的男人姐妹们也可以直接踢倒死人坑,都以为自己长着陈世美的容貌比尔盖茨的家产呢吧,想占便宜还想不负责任,所以,请擦亮你的双眼,千万不要被这样的品学兼差的男人占了便宜还傻乐呢。
场景六:老婆在刷墙的时候,正与女儿唱着“我们坐着高高的土堆上面”从梯子上摔倒在地上,被送进了医院。
梁亚洲接到电话后,急忙赶去医院,下楼时碰见李晓丹,李晓丹一定要跟来,说我就是看看她,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梁亚洲很无奈,冲进医院后,傅彪在门口拦住了李晓丹,不让她进去。
李晓丹一定要进去,傅彪在她身后说了一句:“李晓丹,你别不要脸啊。
”场景突然变得很安静。
李晓丹转过头,沉默的离去了。
我觉得李晓丹执意要进去的原因可能有二:一,她把自己当成正牌的姐妹了。
我认为李晓丹是善良的,只是在追求真爱的路上岔了路,认识错误。
二,她潜意识里想看看梁亚洲如何对待他老婆和她的。
场景七:著名的正牌小三对峙阶段。
梁亚洲回到了受伤不能动的老婆身边照顾她,小三与他大吵一架之后再没出现过。
梁亚洲以为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哪知在生日这天,小三带着一瓶红酒来到了梁亚洲的家楼道。
她说她只想看看他,梁亚洲心里很紧张,毕竟在自己家楼道。
不能不提到,张国立演得太好了,把中年男人的那种复杂心理演得太到位了。
几句简单的话,就把那种害怕,惊慌又不愿被小三发现的那种感觉都传达到了。
就是那种明明做了坏人还想要表现出好人的一面的那种复杂心理。
老婆还是发现了,做老婆的熬了两年果然熬出了气度和对敌方法。
老婆把小三请到了家中,对他们二人说,今天女儿在,我们谁都不能吵闹(貌似这个意思),我能做到,你们呢?
两人均表示能做到。
坐下来之后,就是三方会谈。
其实是两方,梁亚洲夹在中间如受气的小媳妇一样不敢说话。
徐帆一直在说梁亚洲以前如何追她的,两人之间多甜蜜。
小三虽说,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不怎么提过去的事。
但是很明显无力抵抗,毕竟在这间屋子里,他们三个人,那是一个家,而她是一个人。
最后的结局不言自明,以正牌老婆的胜利结束。
梁亚洲回到了家,一家三口搬了新居。
所以,在正常人眼里,小三都是为人所不齿的,可惜小三却为了所谓的爱情充当了中年男人的一块甜点。
梁亚洲,一知识分子,内心十分浪漫的一个人,却深陷世俗的囹圄,曾经浪漫的妻子被生活变得世俗,但梁亚洲却不大甘心。
碰见了年轻有活力的李晓丹,疯狂的爱上了她,其实人到中年的梁亚洲深知这个爱有多危险,但还是犯贱,一切都活该,其实所有的不良后果都来自他的没种,面对李晓丹没种克制自己,面对妻子没种坦白,事迹败露后没种做出抉择,其实他哪怕果断选择任何一方,后边也不至于这么痛苦。
反观李晓丹,她虽然无视道德,但是为爱情不顾一切,比梁亚洲强一万倍,不过太幼稚,宋晓英在知道真相后,也幼稚过,不过牙掉了吞肚子里的她,比李晓丹高了不知道多少身位,李晓丹在他们的家里,面对强大的宋晓英,深知自己毫无胜算。
宋晓英凭借她的隐忍,打赢了胜仗,保住了丈夫。
但是这场战争真的有胜利者吗?
就像那瓶酒,到谁嘴里都不好喝,但是三个人都只能默不作声的咽下去。
在影片将近结尾,有一个镜头,摄像机在窗外,隔着新房的小窗,拍的梁亚洲落寞的脸。
有贼心没贼胆、良心被狗吃了还剩下点的梁亚洲,又回到了生活的牢笼。
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爱情是打开婚姻之门的钥匙,但绝不是维系婚姻的防腐剂;爱情与婚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钥匙,从窗户也能进去,包办婚姻也不是没有幸福的;爱情就像碳酸饮料,喝起来很high,但瓶里的气跑得也很快,等气没了,就不high了,喝起来还挺腻,就想重新开一瓶;婚姻应该是矿泉水,平淡但常备,婚姻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维系婚姻关键就在这“有点甜”上,多一分太腻,少一点乏味,所以说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是需要智慧的,最好是两个情商相当的人走到一起,否则一旦变成了白开水,“贱男人”和“贱女人”就会又想念碳酸饮料了——好high啊!
我们也别过多去谴责那些出轨的人,谁敢说自己不想偶尔体验一下high的滋味,但如果婚姻里的那点甜还在的话,谁又会愿意为了那短暂的high而放弃那常有的甜呢?
当婚姻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先看看自己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再决定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
一个中年男子跟一个年轻的女的在一块,更多的是想找回自己年轻的感觉吧,接受不了自己已经老了的现实,。
梁亚洲其实是个朴实的中年男人,长得很老实,成就也不大,然而到了中年还是没有把控住。
梁亚洲跟李小丹在一块是有激情的,只是在这样不健康的关系下,所有的看似平静只不过是隐忍不发而已。
我想那一段婚外遇对他来说应该更像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吧。
今天刷微博看到一条“读研出轨学妹,毕业后和未婚妻分手,我和她们都是真爱”的东西,就想到了这一部电影,干脆一起说了。
这类文字啊电影啊,站在男性视角拍出轨,写婚外情,根本上的落脚点不是“情”,而是“傲”,从头到尾都是自恋狂的独白,只是伪装了一下,并且我们的文化是习惯于这种伪装的,这层皮叫“爱情”。
所以我觉得这些人所说的爱情,其实和很多女生被家暴还要找理由“可是他真的爱我”是一个东西,只是对权力体系的一种美化,他的深情只是一块遮羞布,遮住他在男女关系的不平等,通过男女关系彰显自己的魅力,说白了还是只在乎自己。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伪君子,感觉就没把除自己以外的人当人看,何尝不是一种爹味到极致所衍生出来的怪物,他们需要的只能能满足幻想的女性,我和别的男人不一样,我和人类都不一样,若只是有这种想法,那这止步于自恋,如果有“女性”这一特殊人群愿意认同并献身来装点他们的自恋,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只是自信,而不是自恋了。
所以要听话的,乖巧的,欲女或牺牲者,要有生命力,要年龄更小……总之这类人的出轨标准,不外乎是强化自己心里对自己的那套评价准则。
而能搅和进来的女性也八成是会把自己完全物化的那种,发自内心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装点男人的鲜花”,我没什么好评价的,尊重他人命运。
“千万千万别走到我这一步,就算是个仙女也得忍着,再说哪有什么仙女啊”梁老师经历了婚姻与爱情双重崩溃之后肺腑之言。
两年中,李晓丹多次提起结婚“那张纸对每个女人都重要”道破天机。
曾经说这一辈子就不结婚了,就当第三者怎么了的李晓丹曾经沉迷爱情,潮水退去,也要上岸。
为什么那张纸对每个女人都重要?
不全是如此,在哪个时代都不成立。
李是李晓丹,因为这段关系被老板炒了鱿鱼,不是北京人随时可能被遣返,宋、大为都是敌人,她是第三者也是罪人梁是梁老师,婚外情不影响工作,社会关系网成熟,妻女和朋友随时准备他回家,也不用受很多舆论谴责。
李弱势自然要求安全感。
那张纸就是一个溺水者的船票。
梁老师说在家里是父亲,在小丹那里是孩子,沉迷于她的母性。
这实在有点搞笑,倘若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甲包养他,宠爱他给他洗脚叠衣服,陪他跳舞拍DV,梁老师怕是就能忍住,因为缺少释放和打破禁锢的快感。
但是富甲可不要求那张纸,恐怕还盼着梁老师不出声才好。
整个片子最钦佩宋姐,到这份上了,还啥tm爱情不爱情的,能过日子就行呗。
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两种地方,文人的书里和检查手机之前。
这是一部中年男人婚外情的故事,王朔编剧的很犀利。
以下是部分台词。
对于一个在1957年出生的中年人来说,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
有些事隆重的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
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
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年龄大了有贼心贼胆了,贼没了。
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晚上睡觉,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
你想我吗?
我想杀了你。
那些天,小丹往返于城里和香山之间的路上,每天下了班都要做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回到我这里来,那段时光是我一生中既不真实又很沉醉的日子,我甚至产生了某种幻觉,以为时光倒流,以为自己没有结婚。
死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更别说和你王八蛋离婚了?
紧躲慢躲还是爱上了有妇之夫。
良心被狗吃了,还没全吃了,还剩了一点儿。
女儿含泪的目光烙在我的心上,无论白天黑夜,这双眼睛总是望着我,使我的全部勇气都化为乌有。
我以为我是在奔向新生活,实际上是走上了一条绝路。
我无法拒绝女儿的要求,没有和妻子离婚,但我们分居了。
五星(酒店)也是五星红旗领导下的五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家人和情人眼里,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女儿面前我是个父亲,但在李小丹那里我更像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难以想象,我对她身体里蕴含的母性有多么的迷恋。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我们都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牙长歪了能治,心长歪了就没得治了。
听我说句话,肺腑之言,千万千万别走到我这步,她就是一仙女儿,你也得忍了。
再说哪有仙女儿啊。
我自己看完只有一个感想,沾上认了真的婚外情的婚姻,是毁人毁己的。
婚外情,有难度,有技术,但更多有的是悲伤。。。。
转一篇影评:看这部片子总时不时的看见自己的影子,虽然我还没结婚,女人总有些共性,换做是你你是愿意做被伤害的妻子还是被宠一时的情人。。。
谁能肯定自己今生只会爱上一个人了,但是像梁亚洲这样,也正是应了那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作为剧中妻子本身就具有的悲剧色彩,她太爱家太爱孩子太爱老公,这本来也没什么错,但她忘了要爱自己,也许我现在能这样说,也可能是我还没结婚的原因,二十岁结婚,到三十一岁时,十一年,这样朝夕相处,大概所有的激情都消失殆尽了吧,结婚后,一切都变为理所当然和习惯,审美疲劳应该是个共性问题,当梁亚洲回到家里,对着裹着毯子哭泣的妻子,他的那段话,是让我听见最心酸的: :“我对你和女儿的是另一种感情,晚上睡觉的时候摸着你的手,就象摸自己的手,但要是锯掉你们的手,就象锯自己一样,疼。
…….我是爱她的。
你们是两种不同的爱,谁也不可以代替谁……”妻子哭着问她: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了的呢?
看到这里,我真的想流泪,也让我对结婚不在像以前一样向往了,男人对你的爱总是随时间变了味,而女人的爱还始终是爱,像陈酿的酒,越久越香,若是这样相比较,男人的爱太像经不起放的女儿红,十几年不变味已经很难得了。
男人总是轻易的犯错,当然不止男人是这样,有时候女人更甚。
李小丹的眼神,从第一眼见到,就算不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什么的电影,也知道,梁亚洲没救了,这就是一个桃花劫,况且梁亚洲还是一个有贼心贼胆就缺贼的男人了。
作为一个写文字的应该更是有很多幻想,李小丹就在这个时候出现,所以无需多余的语言,仅仅是说我拉链又坏了,梁亚洲就俯下头为她弄好,如果我仅看到这儿,我还是觉得蛮温馨的,可是就在那轻轻的一握手,不过四个芊芊手指的力量,就让一个男人到家门口而不入。。。
心酸。。。
每个人都是会追求新鲜感我承认,但是这一幕无论怎么样也会让婚姻中的女人深受重伤,没有一份爱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我想这些疮口应该在女人最柔弱的心上,每一个认真结婚的女人,谁不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该怎么样去相信男人,只要有了外遇的男人,再不会说谎也会说谎,然而女人的心终究是世界上最灵敏的仪器,任何一点改变都是感觉得到的。
作为李小丹应该也是痛苦的,她的痛苦源于她是认真的,不是像俗套的情节是为了男人的钱后来满足了又离开伤心男人悔过又回到妻子的身边。
这部片子最让人的心酸的莫过于它是没有欺骗的,都是不掺假的感情,所以才让人揪心,才让人疼得厉害。
接受一个从家庭出来的男人,就像从一大推记忆的灌木丛中找到一湾泉水,总是有许多你清理不了的东西,像无数的乱发缠着你的手你的心,所以,爱上已婚男人,注定会是痛苦的,爱得越真痛得越真。
他爱她吗?
应该是爱的,但是有一幕让我记忆很深,当李小丹生气走的时候,他的拖鞋掉了,他回去穿上了又再去追的。。。
也许这也是他的爱保留的地方吧,他的爱还没有到不顾一切,作为一个中年男人,他怎么样还是要穿鞋的。
记得曾经有一次和从前的男友吵架生气跑出来,他追出来,大冬天的没穿袜子,虽然他现在已经不爱我了,但是这一幕还是会让我一直温暖的。
女人的恋爱一定要是年轻的不顾一切的,太浓重的爱像无止尽的时间一样我们消磨不起,感受不起,等不起。
当你爱上一个已婚男人时,他的妻子也年轻过,他们曾经有的回忆就算有时候对男人是一种负担,却是能束住你的手,让你望而却步,让你狼狈不堪。
最为妻子,不想多言,捍卫住最后的婚姻,但是那个留在身边的人已经不完整的,他会时而走神,但是我们谁都不是完美的女人,偏又想占有一个男人的一切,怎么可能了,再完美也会有审美疲劳的。
只能这样想,婚姻毕竟是最终留守的地方,虽然也许留住你的仅仅是苍白的责任感。
女人结婚了后能再要求怎么样了?
每个女人都变得卑微,也许只能往家里摆一个捉鬼的钟馗,妄求男人的心从此如止水。
有些东西就是这样,你发现时间越久,你需要越糊涂,女人那灵敏的直觉只会是伤害自己的细小针尖。
作为那个梁亚洲,那个跪在情人脚下,扇自己耳光的男人,所有的结局不会是当初那样想的,就算你付出了再大的勇气和努力,正如片子的开头:有些事隆重地开幕 结果却是一场闹剧 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 结果却变成了悲剧 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 一幕幕开场的锣鼓 一曲曲落幕的悲歌 如今都已随风而去 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剧情简介:制片人刘大为为了让编剧梁亚洲尽快写出剧本,已经把他一个人关在海南的一座临海小楼里整整两个月了,并且从北京给他派来了女助手李小丹,负责照顾饮食起居,协助他按时交出剧本,然而事与愿违,李小丹的到来非但没有使梁亚洲的创作进度加快,反而令他心猿意马,两个人竟不知不觉相爱了……带着矛盾和复杂的心理,梁亚洲回到北京,在家里他一如既往地扮演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在情人李小丹那里,他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充分享受着李小丹对他母性般的关爱、呵护,无法自拔。
然而,纸包不住火,当事情被妻子宋晓英知道后,第一句话就是:“咱们离婚吧!
”同时问他:“你爱她吗?
那你爱我吗?
”梁亚洲很诚实地说:“我对你们娘俩是另外一种感情,晚上睡觉吧,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什么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那跟锯我的手一样,疼!
你们娘俩是我的亲人,她是我爱着的人,两边一样重,谁也代替不了谁。
宋晓英听后委屈得泣不成声,此时,屋子里响起了女儿月月的练琴声,女儿含泪的目光使梁亚洲无法作出离婚的决定,他和妻子分居了。
如果不是宋晓英的意外摔伤,梁亚洲恐怕永远也解决不了这种三角关系。
自从宋晓英摔伤后,梁亚洲一直住在家里服侍妻子,接送女儿上下学,买菜作饭,从早忙到晚,他承担了妻子过去一直承担的所有家务,从中体会了她的不容易,这期间梁亚洲一直没有和李小丹见面,也没有通电话,这个局面使梁亚洲以为婚外情只是一首伤心的歌,当李小丹突然出现在梁亚洲家门口时,他才意识到这首歌并没有渐渐走远。
当宋晓英平静地对李小丹讲起多年前她和梁亚洲的故事时,李小丹突然感到了局促不安,当她喝了月月给她到的放了许多盐的饮料后,她的心颤抖了,悄悄离开了这个看上去舒适、平静的家。
梁亚洲一家的生活恢复平静,笑容也回到了妻子和女儿的脸上。
沙滩上,梁亚洲看着妻子和女儿在水中玩耍,突然,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紧接着我们看到他回头张望,脸上露出惊慌的表情……
一场春梦,又像是一场噩梦。
“一个是亲人,一个是爱人”??
管好自己的枪才是真的,什么理由都是扯淡。
好好的日子放着不过,闲着没事把好好的生活搞得伤痕累累,这不是有病么?
一声叹息,是叹息自己的愚蠢,还是叹息没能两全其美??
梁亚洲,一个下身走火后还想搞个happy ending的白痴。
看一声叹息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无聊时打开电视,换了几个台发现有部有个自己喜欢的演员的电影就开始看看完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哭了几回胸口被什么东西压着,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就出来了无声的那种呜咽,真的有心碎的感觉梁亚洲的身上,看到了多少普通中年男人的身影本性善良但又喜新厌旧想要追求幸福,但又有很多东西放不下总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总有一些责任必须承担像家人、亲情总有些东西要无奈的放弃到最后,留下的都是平淡和真实还有隐藏在某个角落的或多或少的无奈……
现在的中国电影就是缺少这样愿意把故事娓娓道来的耐心,人物的刻画上真是打那些现在好多几亿几亿票房电影的脸。
塑造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小三形象,不图富贵不图名分,只图爱情。可是原配又做错了什么?影片是为男人出轨和不负责任找借口罢了。为什么中国女性总是处于弱势的一方?那是因为女性总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心中都是责任二字。男性可以抛却家庭责任,追求所谓的爱情。这世界就是这么可笑,谁认真谁就输了。
冯裤子最恶心人的一部电影,最讨厌这种描写男人出轨的戏码,真当自己是白莲花呐!而且这电影的主创班底像大逃杀似的,人均出轨小三是吧……
冯小刚拍的电影里,大多都有一个老婆,一个情人。男主们还都觉得自己特情圣,特悲壮。现在回头想来,也是他们这一批影视圈文化人的真实映照吧。
冯老师的片,难得有不火的。
叹你妹
2000年的世纪之交,冯小刚+王朔+张国立+徐帆+刘蓓+傅彪这样的经典组合,讲述一个中国典型的婚姻出轨故事,自此就完成了冯小刚所有导演作品序列的观影。正好马上张国立自己导演的关于骗婚的《朝云暮雨》也要上映了,或许两者也可以对比一下。所谓“一声叹息”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片中每一个角色都非常无奈呢?涉及出轨话题,难免要讨论道德审判,表达角色的困境的同时又是否在为其开脱寻找借口呢?傅彪的台词多次点题,“喜新不厌旧”、“你有点不要脸了”。会让人好奇这个故事里是否有王朔、冯小刚、张国立等人自己的亲身经验。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整个社会观念也天翻地覆,然而你依然会觉得片中不少情节具备现实意义。
怒放的一捧雏菊,海边的一簇浪花,崖边的一尾茶花。恬不知耻的出轨故事,看的人沉重又尴尬。不过确实没看过别的国家拍这样的片,挺有特色的,尤其因为中间人朋友的存在。人情世故,尽是事故见人情。得了朱砂痣,就变蚊子血,得而复失,才有失而复得,就变白月光了。揉脚非得安排一摔,装修转转转拍的跟广告似的。为了醋非添一饺子在大米饭里。
觉得作为国内的片子,这个片子挺好看的。梁亚洲的纠结和两个女人,孩子之间的感受都全然不同。其实,婚姻就是从热恋到平淡的过程,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但是就是这个自然是一种感情的升华。梁亚洲还是有点良心的男人,但是对于一时的冲动忍不住。控制不了,所以伤害了两个家庭,还有自己。
除了叹息还有什么?
冯小刚导,张国立、徐帆演这个婚外情,反正我觉着挺可笑一件事,真的是一声叹息
挺细腻,挺真实,冯不错的作品
冯小刚比较次的作品了
真是男性主导下、男性凝视下的出轨,所有女人都离不开男人,而且还是因为感情上离不开而不是经济上离不开,搞得男的还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伟大,抽自己嘴巴子,“哎哟都怪自己既有地位又有魅力,偏偏还多情”。可这男主已经算是渣男里不错的了,对女儿起码是好的,搞得女儿哭着说爸爸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这种的确让父母不太离得了婚,这就是传统观念中的“为了孩子”。只可惜大部分爸爸其实压根没顾过家,如果妈妈稍微负责一点的话(不会在爸爸不在的时候发疯),孩子根本当爸爸不存在。希望无论男女看到这部电影都不要当真,男的并没有那么负责,女的并没有那么感情至上。
导演说:相比啥啥啥和啥啥,还是《一声叹息》这一类的电影是我更想拍的。怀着这样的期待看,倒也没感觉到这类故事有什么不同。世纪初的家庭伦理剧,更具诱惑力的讨论氛围,但真的有什么「新世纪」的讨论内容吗
两星半。刘蓓的好在于她说自己是个小三时,她的眼神里是有凄楚的,那场戏她表达了一个较好的层次,不是不承认,是承认是为了什么,脱离了剧本一直以来的情节剧系统,这个剧本写得明白,但并不算好,很多处剧情的推进是生硬的,比如服务员来说爱人的那句戳破,但徐帆很好的表现了这个角色多疑,所以她接得住这一处来情节,这是一个演员比剧本聪明的剧本,他们某种层面上不是展示和表达,是在做一个暗合观众心理的提醒,你看我们就是会发生这些,这种符合预期期待,是冯小刚许多说“人”的电影的长处,哪怕十分的故事会。电影原本有一点好,就是大婆小三不见面,不像今天这般强调互撕,可惜最后的生日戏,“剩饭”的对白写得太低级,还是落入了宫斗的俗气。
冯小刚拍它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因为审查,关于婚外情。中国式的婚外情,夹杂着孩子、亲情、社会。黄碧云在《无爱纪》里写过一个周日午后棉花糖的比喻:“但你不会忘记我。你不需要忘记我。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你可以将我当作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样不时吃一下,调调生活的味儿。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我,想念我对你的执恋,想:我遇到过一个热烈的女子。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差不多就这样吧,调味品。
没法埋怨一个人看不透,因为他就是贪恋被当做一个孩子被崇拜被永远理解。但没有人会永远把你当一个孩子。男人的懦弱摇摆不定表现的很真实。心动真的没那么了不起,相守才了不起。逃避谁都会,愿意承担才了不起。
第三者的命运总是悲惨的,在明知一个男人不能全心全意的对你时,千万谨慎,不能踏错一步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些事,买房子,结婚,离婚,出轨,赚钱。每次看到关系中的吵架镜头我都心惊肉跳,怀疑有点pt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