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影评,大多针对这个故事的整体进行评价,在这里就不多余再重复,电影的主题我认为是成长,自我定义,自我接受,和寻求接受。
有几个地方觉得可以单独拿出来讨论一下,在别的影评里仅仅点到为止,我想多说两句。
1,同性恋剧情电影提到同性恋有三处:1,D本身是gay以及和Antony警官的关系 2,Jacky妈妈害怕的问医生“儿子以后会不会变成gay” 3, D在jacky自我袒露真情后给了他一个拥抱,Jacky问他“你不会是同性恋吧?
”D否认。
首先不认为同性恋的加入是导演对同性恋的否认,这是在其他一个影评里看到的。
其实只是D一个人物的特征而已,我认为D这个线人对jacky的角色是有爱慕的。
D对Jacky的内疚是长期存在的,但是这种内疚在他见到jacky人后,发现他成为了一个木讷高大纯真甚至英俊性感的男人时,这种内疚演变成爱慕。
这种爱慕导致他后来不畏一切来帮助jacky躲避警察的追捕。
甚至这种爱慕D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甚至他也自己允许自己这样,因为他在“还债”。
这样可以解释后面很多他对jacky的行为,那种无私奉献,透露警察讯息,甘心一起逃亡,情深处拥抱,后来jacky去找lucia时他的满脸无奈与醋意,甚至在警察已经入楼他还冒死去“救”jacky,这都是d对Jacky爱慕的证据。
那么D和警官的关系就比较简单,甚至就是警官吊着他为他提供线索的一种手段罢了。
这里只是在关系交待上导演玩了个玄虚。
至于为什么Jacky会问D是不是gay的事以及妈妈害怕Jacky变gay的事:比利时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也是同性恋婚姻少许几个国家之一。
正是在全民开化的前提下,这个偏远的小村还有这样的偏见(妈妈愚昧的认为性取向和有没有雄性激素分泌是有联系的),其实是导演的对“宗教愚昧人民的一种”观点的体现(有一个下身留血的基督像更好的表现了这个点)。
不过这也深远的受到这部电影的发源地的影响--比利时,这个矛盾的国家,一会我会在后面深入说一下这个事。
而关于Jacky自己本身的“恐同”,这个更是很好理解了。
从小没了男人的骄傲,已经不再是完整的一个男人,见到女人力不从心,性无能。
如果这个时候再有人说他是gay,那么他会更加认为别人对他“男人”身份的质疑。
Jacky本身就在不断的维持自己“男人”的尊严:讲话很低,暴力,满身肌肉等等,这种外表上的尊严对jacky已是全部所有。
所以如果任何能跟“非主流男性文化”挂钩的行为,比如同性恋,都会被他所极度的排斥。
这也是为什么在他动情后,D给了他深深的拥抱后,他会那么的敏感。
2, 母亲,成长,家庭在Jacky,Stevie和D小的时候他们一起玩耍的场景时,母亲对Jacky是关爱有加的,那个时候母亲还不是现在的母亲,不是这个把jacky当成公牛的母亲。
而意外发生后,母亲对jacky的态度的大大转变正是一种把jacky变成“动物”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愚昧的未受过教育的母亲,在意外后,基本放弃对儿子的关心,认为没了蛋就不再会成为男人,就不再会给她抱孙子,从此也没有必要再投入关心。
这点体现在stevie带着一家多口和母亲一起团员时的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而对jackie毫无任何的表示。
Jacky对母亲的失望,也慢慢转变为对整个女性关怀的失望。
3, Lucia这个角色不得不提:因为她可以说是全剧唯一的一个“亮”角色。
Lucia是矛盾纠结的,她单纯她善良她浪漫她“正直”,例如: 她来到Jacky家去看他,并且意识到那个Jacky就是20年前的那个jacky。
她在酒吧主动和jacky说话。
她在报了警后,告诉jacky她去找她的原因是“我是个女人!
我愚蠢!
”,并且让他逃命。
甚至最有意思的地方是:Lucia母亲谈起智障哥哥时,Lucia完全没有站在哥哥一方,没有认为哥哥是弱智就代表他伤害人是应该的。
但是同时她也是矛盾的:比如在jacky找到她后她直接报了警,而没有听jacky要说什么。
在jacky被拉出去时,她的眼泪和表情,那种毅然决然的表情。
Lucia是Jackie唯一的一次爱恋,也是唯一一次让他有做男人的感觉。
他对lucia的爱恋完全不是仅仅只是荷尔蒙那么简单,而是这样一个知道他过去秘密的女人,还是这样包容了他,给了他机会(Lucia开车去看他就是很好的解释),而且在电影的某些时刻,Lucia对jacky的好感是明显的。
这样正好跟母亲他们的态度完全的相反,这也更导致jacky对Lucia的迷恋。
4,比利时不得不说比利时,如果没有对比利时这个国家有些了解的话,会对很多电影里的矛盾,地点,人物设置的理解有限。
比利时历史上不存在,现由北部弗拉芒区和南部瓦隆区组成(东部德语区影响很小,我就不提了)。
弗拉芒去说弗拉芒语,就是荷兰语的一个分支,而电影的发生地林堡就在这个区里。
弗拉芒区富裕,物产丰富,秩序很好,教育卫生都很先进,基本和荷兰一个档次,再加上和荷兰文化相同,基本荷兰人总是认为弗拉芒人就是他们的小弟弟。
瓦隆尼亚区说法语,工业为主,收入低,教育水平低,犯罪率高,政治管理混乱,虽说是在一个国家,但是完全就是一个被人抛弃的样子,自生自灭。
当然瓦隆人不会高兴,这几年就在不停强调北部和南部的差距太大,他们觉得不公平。
而法国完全不搭理瓦隆区人,认为他们顽固不化,落后愚昧,完全没有兴趣带他们成为“小弟弟”(这点和荷兰,弗拉芒关系形成鲜明对比)比利时南北矛盾很明显,两个完全不相容的语言在这条“语言分割线”下互相掐着架存活至今。
北部人认为南部人蠢,脏,懒。
南部人认为北部人斤斤计较,蛮不讲理,狗眼看人低,瞧不起劳动人民,一碗水不端平。
铺垫到现在:电影的发生地就在这条南北语言分界线上,Jacky的小镇正好就在林堡省(属北方)和烈日省(书南方)的分界上,他们有着“北方”的自尊自傲,有着北方的“血统条件”,说着“高贵的弗拉芒语”,但是地处这尴尬的毫无发展的农村,经济条件,硬件设施都其实是“南方”的标准。
这种矛盾的背景,更加突出了Jacky自身这种尴尬的境地,同时让电影本身的矛盾激化。
电影中多次提到了南北不均匀发展,和南北人民的矛盾(说法语的车行伙计们和杀警察的荷尔蒙黑帮就是典型的例子),表面上和蔼,背地里互相看不顺眼。
而最后的一个场景取在烈日,这个退落衰败的法语工业城市,马斯河穿成而过,其实静下心来,这就像一个末日般的巴黎,一种衰败的美。
而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后现代末世气息的浪漫悲情主义城市,承载了最后的高潮。
这些我认为都是导演别有用心的。
我突然发现我啰嗦了好多=。
=欢迎各种吐槽!
生命的际遇有时使人沉默,沉默的如此彻底,再无一人愿意提起。
不愿对任何人提起,甚至对他们自己。
隐没在他们脑海中,悄无声息,一言不发。
因为一切都在消逝,记忆却年复一年,深埋心底。
突然之间记忆回涌,如日复一日般平常,bang——无论过去多久,总会有人将记忆掘起,无论你做什么,想什么,有一点确定无疑:你就是个失败者。
今天,明天,下周,明年,直到生命终结,是个失败者。。。。。。。。。。。。。。。。。。。。。。。。。
我这一辈子,最了解的就是牲口,我感觉自己就像公牛,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保护别人。
小牛,牛群,如同妻子和孩子。
它们真的需要保护,因为这是你的本性。
我没有所谓的本性。
其实一开始,因为瑞典话听不懂,纯看字幕看的我好生疲惫。
后来因为人物名称无甚鲜明特点,剧情看的一塌糊涂。
直到后来听到了男主的独白,豁然开朗作为农场主儿子的男主和作为农场主财产的牛 惊人的相似。
牲畜会被阉割牛以换取栏圈的平静。
而男主却被兽性的剥夺睾丸只因一个男孩的羞耻心作祟。
因此决定了男主的路程——和牛一样,作为农场的一份子,用农场上最熟悉的方式,依靠外来的激素刺激内在的增长,却又因此变得庞大,一如真正的栏中之牛。
作为每个人的需要之上的存在。
又因此产生夜店里女人间的悄悄话。
最后的男主吞进远大于他平常水平的药品,突然又应了开篇时的威吓。
这头“牛”最终死于枪口,一如他出售的牛肉被人查出问题后,被狠狠地抛入垃圾桶。
——这是一部闷片,我就是一路快进之后才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值得找个时间慢慢地再仔细看一遍的。
——男猪脚蛋碎的少年人生使其产生出对睾丸素之类药物的依赖。
他的人生岂非和他所养的牛一样充满了动物性和宿命性?
——这是人生最大悲剧,即一个男人看起来十分强壮,但是他没有蛋蛋,他的蛋碎了,他永远也无法真正成为一个男人,无论他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悲剧使人共鸣,男淫们啊,看了这部电影,我相信你也会得ED恐惧症的!
下载了一个月后才抽空看完。
故事有些复杂,不过还好,交代得很清楚,主角幼年被疯子打伤,为了掩饰,从小注射激素,成年后在农场里非法注射激素催长牛肉,甚至把那些牛用激素用在自己身上,最后被警方查获,想要逃跑却因为一味迷恋女角而死,很悲凉的故事。
幼年的遭遇留下巨大心理创伤,加上众人的嘲笑,从此沉默寡言,虽已成年,却依然保留了儿童的单纯,正如主角的所说:我这一生.,除了野兽,什么都不懂;我常觉得,我就是头公牛。
几十年后,重新面对目击自己受害过程却又保持缄默的发小,即便是被人揭了伤疤陷入狂怒,也并未把他当做出气筒,只是轻轻用头撞几下,像极了个孩子,与好友闹别扭,不再生气却又不肯主动和好;面对心仪的女孩儿,鼓起一百分的勇气,才能借着购物的机会,与她小心翼翼的搭讪几句。
他对于女主的那种爱,或者更准确的说,近乎病态的迷恋,小心翼翼,想要讨好却无从下手,同样有些幼稚。
她是他的初恋,这是一部分原因,也因为他个人的自卑以及单纯。
自从幼年的惨案发生,性格大变,更加沉默,加上他的职业以及强壮到病态的外表,也很难找到一个欣赏他的女孩。
他很痴情,也很无奈。
他说:我从不知道该怎么保护一个人,小牛犊,牛群,又好比老婆,孩子。
电影里他第一次鼓起勇气去见女孩儿,最终只能买了一瓶古龙水。
晚上跟踪到酒吧,却又被路人甲第三者插足(姑且算是吧),暴怒之下,只能守在路上把那家伙暴打一顿(不过从后来的结局来看,这是他爱情受挫的重要原因:女孩儿原本已经决定去看望他,却接到好友通知,路人甲被打成植物人,女孩儿立刻被他的暴力吓跑)。
最后的逃亡路上,他执意去跟女孩儿告别,冲上去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只能一味解释对路人甲的误会,多么卑微可怜的姿态,却只换来女主的惊恐与出卖。
说到这儿,还得提一下他的那位发小。
与警察玩暧昧,应该是个同志。
最后与男主的拥抱,有些暧昧。
那么他突然的良心发现,就不那么单纯了,暗恋男主么?
结局时,面对毫不领情的女主,心如死灰,故意在电梯里反抗,最后被警察击毙,一心求死而已。
仍是孩子气的表现,少年时期总以为爱情大过天,没有爱,毋宁死。
假如没有幼年的遭遇,他完全可以长成一个正常的男子汉,性格虽然有些鲁莽单纯,不过依然可以度过初恋,也许会有泪水,但总会遇见自己的那个她,可惜没有如果,他是个性无能,只能躲在角落里,为自己注定无果的爱情暗自饮泣。
最后吐槽下字幕翻译,有些晦涩,让人弄不大明白。
小语种的翻译,任重道远啊。
似乎是为了配合天朝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影片所讲述的比利时也有不法商贩对肉牛注射激素,且也有一套完整的利益链条。
是否可推测,平时我们说追求绿色食品的欧洲,现实中也有诸如影片展现的不法商贩。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不分国籍,利润至上,总有一少部分人会昧了良心。
只不过比天朝,情况会相对轻些,最关键的是人家质检部门把关严格。
少年杰克跑得还是不够快,否则也会逃过一劫。
买须后水,杰克报完名字后,据后面剧情(女主对妈妈讲了医院看望哥哥的遭遇和怀疑,那毫无罪恶感的妈妈竟说是“意外”),女角似乎没记起来。
可当时在店里听完名字后又有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影片没讲当年施虐的凶手是怎样中风的?
如果不是男主亲自报了当年之仇,我都为男主的遭遇感到不值。
被男主打成有可能成为植物人的那位,有点活该。
你就是礼貌地问一下男主可否请女角跳个舞也好啊。
我不满意的是,壮实的男主竟然采取了偷袭的方式。
精彩处仅仅在于电梯那两分钟。
一人对三人,要我说,注射完激素后,力大无比,尤其是在电梯这狭小空间,秒杀三名警察绝对有可能,至少是把警察撞晕不省人事。
再安排男主刚要逃出电梯门,被迎面射来的子弹射杀,以突出更大的悲剧性:看吧,你是逃不掉的。
幕后故事虽然影片的故事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是导演却否认这是一部从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黑帮片。
1995年兽医检查员卡尔·范·诺鹏遭到暗杀。
卡尔·范·诺鹏是兽医检查员,他在当地被称为是“贩卖荷尔蒙的黑帮的克星”。
在他被除掉之后,黑帮从贩卖非法荷尔蒙中获利颇丰。
案件发生后,警方比利时警方展开了调查,涉案的黑帮人员被悉数抓捕。
在案件侦破7年后,比利时政府立法规定,用荷尔蒙激素“催肥”牲畜违法。
但是面对着电影,导演罗斯卡姆却说:“这部电影和真实事件没有什么关联,它与贩卖荷尔蒙的黑帮之间的联系,就好像是《哈姆雷特》和丹麦皇室之间的关系一样。
”关于影片的主题,罗斯卡姆说:“影片讲述了人们被逼到绝境之后的反应,他们的极端行为和决定。
当人们的生活因为意外事件而改变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自己的生命,所以要么变成一个圣人,要么变成一个恶棍。
无论多小的事情,只要发生在生活和生命中,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随后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会最终把人推倒命运之类的字眼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命运也是定数的一种。
”
编剧及导演Michael.R.Roskam根据90年代比利时破获荷尔蒙犯罪黑帮暗杀事件,改编成的黑色电影巨作。
农场给肉牛打激素催肥养殖,成当地黑帮利益链条,在相互争斗与警方介入之时,引出一段跨越20年的悲歌往事,在邪恶与善良间,在遭遇残害与人性扭曲后,曲终人散。
故事编排有序抽紧观众神经并最终惋惜长叹!
(芷宁写于2012年6月12日)对一些观众而言,比利时影片《顽固份子(Rundskop)》的调子趋于沉闷散漫,是一部很难在第一时间就产生代入感的电影,有人很可能因其伊始凌乱的叙事,稍显多余的人物,脉络分散的线索等表象,就给该片一个不佳的评价,继而放弃观影。
事实上,如果能平心静气地看下去,便会发觉这是部特别的影片,阐述无常、暴力、友情、爱情、罪恶、公害、背叛以及人性的角度如此犀利又如此沉稳,情境如此疏离又如此清晰,手法如此克制又如此悲情,力道更是恰到好处。
随着剧情的推进,当童年的惨痛记忆被无情打开后,之前那三条看似各自游离的叙事线——农夫、黑帮和警察,便扭结在一起,仿佛形成了一根命运的绳索,渐渐勒紧在主人公的脖颈上。
命运这个主题,似乎可以理解为这部影片的脉门,而对现实中发生事件的取材利用、黑帮分子的不时出镜以及警察的煞有介事等等,都不过是用来表述这个主题的。
从中观众可以意识到一种叫做宿命的东西,一旦被触及,便直指终结,一如导演罗斯卡姆强调地:“无论多小的事情,只要发生在生活和生命中,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随后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会最终把人推到命运之类的字眼上。
”何况主人公的童年遭遇如梦魇般漆黑绝望。
很多事情的发生仿佛巧合一般,虽然片中女警用粗暴的态度否定了巧合的客观存在性,然而,主人公Jacky的人生就是那么的凑巧,童年时他凑巧被一个“疯子”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致残,成年后的他又凑巧卷入到激素稽查员被杀的事件中,他的初恋凑巧是“疯子”的妹妹,而这个成年后的姑娘依旧是他刻骨铭心的结与劫,他家传的职业凑巧是养牛,且采用的是用激素催肥的饲养法,而他自青春期始,就不得不持续服用睾丸激素以维持性征,于是,他和他的牛一样,有着大块头和纠结突出的肌肉,但那只是对先天不足所采取的虚假而脆弱的找补。
在灵魂上,丧失了男性尊严且整日与牲畜为伍的Jacky越来越孤独自闭、虚弱异化,人也越来越暴力,已成为出离人群的存在。
茨维塔耶娃说过:“凑巧从结局开始,而在开始前就已结束。
”Jacky的人生从童年的暴力事件开始,就注定着悲剧的结局,而他的童年伙伴Diederik自那件事后,就注定此生都要背负着旁观者的愧疚过活。
成年后做了线人的Diederik选择在关键时刻帮助老友Jacky,这看似是该片对陈年友情给予的一丝曙光,但最后Diederik听到的是可怕而混沌的枪击声。
作为导演的银幕处女作,该片有不少亮点,故事讲得较为精彩,后部分的节奏掌控不俗,运镜也颇具特色,即便影片呈现了许多自然光穿越阴暗处的画面,但丝毫不能消弭其浓厚的阴抑纠结的气息,再者,片中有关童年的回忆,虽有短暂的明亮色彩,但那阳光下的罪恶很快便将阴霾扩散,顷刻便蓄积如一堵密不透风的暗墙,那无望的爱情更是伴随着经年的疼痛而来,最终让结局来得悲情激烈。
饰演Jacky的马提亚斯·修奈尔表演出色,内心戏值得揣摩,片中有好几场戏呈现Jacky吃补充药片、做皮下注射,那壮硕的身躯在黑暗中的挥拳,仿佛诠释着一个身心被摧残的人对重塑自我的偏执。
而成年后和Diederik的再次见面,让Jacky饱受折磨,修奈尔表现出了那种敏感、阴鸷、脆弱以及暴戾。
最后两场戏,修奈尔的演出仿佛一气呵成,在紧迫的情形下,Jacky快速将所有药片吃掉、药剂注射掉,继而在电梯里和警察发生激烈对抗,Jacky最后疯狂的亡命举动,仿佛他对宿命的一种拷问。
凑巧从结局开始,而在开始前就已结束。
有时候,就像北野武说过的,“暴力来自于无常”。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6786116_h.html
Sometimes things happen in life that turn everybody silentSo silent that nobody dares to talk about it anymoreTo no one, not even themselvesNot in their own head, not aloud, not a fucking word生命的际遇有时使人沉默沉默的如此彻底,再无一人愿意提起不愿对任何人提起,甚至对他们自己隐没在他们脑海中,消无声息,一言不发这是[顽固分子]的开场白,一开始便注定了一段不堪回事的沉重往事需要重提,虽然有所准备,而且导演做到了最大化的克制,但真相仍令人隐隐作痛。
搞明白这部片子的完整剧情并不是很困难,但由于题材的特殊性,还可能由于导演的处女作火候不够,亦或有意为之,故事被讲的有点支离破碎,明线暗线回忆线,三线同时讲述、互为补充,很多时候,这些设置过多的角色和名字关系梳理需要自己推敲。
所以说并不是很困难,不代表容易。
【完全剧透:片子来自改编90年代真实案件,故事发生在一比利时小镇,当地黑帮为了牛肉产业链黑幕利益,意外杀害了一名荷尔蒙检疫员,在警方的暗中调查和同在与黑帮打交道的Diederik充当线人条件下,阴差阳错,一路追查到了我们本是无辜的,来自屠牛世家的男主角Jacky。
回忆线是母题,在20年前,还是小孩的Jacky和Diederik还是朋友,一次事故中Jacky被精神残疾的Bruno打伤生殖器,失去了睾丸,Diederik目睹了这一切无能为力,而当时这件事被认定是意外而不了了之。
在青春期发育阶段Jacky只能靠注射睾丸酮等雄性激素刺激发育,而且之后变本加厉给自己注射牛用的荷尔蒙,常年下来,Jacky肌肉发达,性格脾气却暴戾无常,接近兽性。
更重要的是,由于某种程度上的性无能,他对女性是渴望而恐惧的。
】关于主角:Jacky无疑是个悲剧式人物,这种不幸来自童年的创伤,家庭环境的不幸。
这种关于男性尊严的创伤带给他是无尽的自卑与心理阴影,他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思维简单,鲁莽行事,暴力无度,有如一头随时愤怒的公牛,而这种愤怒在不停的宣泄,或者如拳击手那般自我发泄,或者给他人带来无故极端的伤害;而家庭中父母的不作为,环境方面常年与牲口牛打交道,显得兽性十足,所以在结尾的那一野兽般的强烈爆发,毁灭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所以他会沉默,他有缺失,他自己曾经望着牛群说道:“我这一辈子最了解的是牲口,我感觉自己就像公牛,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保护别人,小牛、牛群,如同孩子和妻子,它们真的需要保护,因为这是你的本性,我没有所谓的本性。
”关于Lucia和Diederik:Jacky作为男性的生理缺陷,他对女性是渴望不可及的状态,影片中多次暗示。
作为全片唯一重点的女性角色,Lucia在后半程的出现十分重要,Lucia首先是Bruno的妹妹,也是Jacky童年事件的见证。
她唤起了Jacky对于接触女性的渴望,阴影本可消散,但同时由于Jacky的无节制暴力的兽性,又让她害怕将其举报给警方,至此完成了Jacky对于女性的幻灭。
其实这种母性体现的绝望感,在之前影片中有一个神来之笔的画面:Jacky目睹了一头待产母牛被活生生的剖产,小牛犊被机器从肚子里拉出来,还没有落地,便直接放入小推车中,这里丝毫没有新生命诞生的喜悦,只是无尽的绝望和未知,印入Jacky和每个人脑海。
Diederik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亦是贯穿全片,他在警方、黑帮、Jacky三方游离,传递着必要信息,在童年对于Jacky的亏欠,对Jacky的帮助,可惜的是最后也没能留住Jacky。
而且最后我也没明白他到底是不是gay,或许他只对Jacky撒了谎。
后话:[顽固分子]代表比利时入围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五强提名,着实有点意外,通片下来,很有[动物王国]+[谜一样的双眼]的感觉,这种历史题材大格局下个体小人物命运的题材深受学院喜爱。
由于比利时的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弗兰芒语(荷兰语),每年选送的语言基本是交替的,去年的[非法]是法语对话,所以今年没有选择达内兄弟同为法语的[单车少年],选送了弗兰芒语为主的[顽固分子],也有点可惜。
不过这一届由于[一次别离]太过强势,能提名即是胜利。
去年让人印象深刻的片子,不是非英美导演拍的,就是非英语片。
(一时能想到的例外是《生命之树》)其实这部在奥斯卡提名出来之前就已冥冥之中下好了720p,酝酿了一个多月刚看。
故事复杂,气氛阴郁,兼具这两者的片子往往没有疏导情绪的缺口,会惹很多人敬而远之,就算看,也不过局外旁观,然后冷静地提出一些质疑。
可怜我一念疏忽陷了进去,自认为抗银幕抑郁能力很强,却还是看得肝肠寸断,辗转难眠。
其实就那一扇门,进去了,电影里就天时地利人和,进不去,再认真也还是有疑惑。
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评分6到7的片子就很可能是特定一些人的经典。
这部电影力量的基石是一个饱含议程设置的故事。
其实大小事件无非是围绕男主角Jacky工作(养牛)和生活(友情、爱情)这两条线展开的,而妙就妙在,牛的动物性和人的情感尊严在Jacky身上所激起的对立碰撞。
在片子里,这种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在Jacky因吃激素维持性征而壮硕的身躯和他内心的记忆、渴望和对周遭世界的洞悉上。
看的时候想到博尔赫斯的一句话:遗忘是唯一的复仇,而遗忘也意味着原谅。
The only possible revenge is forgetfulness, oblivion。
Oblivion makes for forgiving。
觉得中文里没有很好的词可以道出oblivion这个词的神韵。
其实它不该只是世俗意义上的遗忘,而更是一种遗忘并被遗忘的虚空,limbo。
因为需要最终被原谅的事物,基本上都是无法用道德和常理来解构的,只能寻求一种合约式的架空状态。
在这个电影里,Jacky童年的悲惨遭遇是完全随机的,他无法为影响自己终生的后果找到合理的解释,于是他努力压抑那段记忆,在小村的牛棚里搭建起这么一片虚空。
悲剧是,当事人没有遗忘,旁观者也没有遗忘。
这单方面的和解在十几年后见到目击者的一瞬间决堤,那段痛苦的记忆随之翻滚回溯进两方的脑海,互相暗示,并进而蔓延至更多人,与他们的私念再次碰撞,成为一种无可挽回的恶性循环。
故事本身很精彩,拍得也有味,节奏掌控得好,镜头语言有种无为的犀利。
印象很深的场景是Jacky在老镇的小酒馆再次见到幼年目睹一切却选择全身而退的发小Diederik。
他刚刚将说错话的同伙打晕在桌子上,气冲冲地走到Diederik面前,却只是用头轻轻顶了他脑门两下。
在人的层面上,脑门儿的触碰是一种充满暧昧的情感传达;在牛的世界里,如此顶撞却是唯一的攻击方式。
Jacky满腔的愤怒在隐忍中依然清晰可见,但他控制住了发泄的力度,并在那一瞬间让观者领略他身上的人兽两面的博弈。
在此前后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主角一次次挣扎并做出抉择。
这些抉择,有常人意义上正确的,比如他在有机会为童年所遭受的恶行复仇时还是选择放过了肇事者,比如他对肇事者的妹妹单纯地爱慕和追求。
也许他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这一步走错,那前面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
大至生老病死,小到闲言碎语,一切经历在身体上、记忆中刻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埋了,再被风吹开,再被雨浇朽,牵动到我们的身躯,成了时间长河里一串串情感爆发的涟漪,偶尔倒灌进鼻腔,那种窒息近乎永恒。
即使变得像动物一样简单,还是丧失不了对创伤近乎迷醉般的敏感,试图将这种痛苦在伤害他人中得到转嫁也是徒劳。
Jacky肯定像开头威逼卖牛人那样欺凌过不少人,也一定给他的奶牛喂过很多违禁添加剂。
可是伤害这东西,不能多退少补。
这是人性的光辉,也是兽性的借口。
如果他从不曾涉足这个违法行当,也不至于背着黑社会的名声到处暴力相向,更不会做贼心虚地逃走,这是他罪有应得。
可是另一方面,有可能了解真相并给他理解的人,最终还是服从了自己动物性的本能,为了自己活得坦然,一步又一步将他推进深渊。
到最后,Jacky像周围很多受害者或我们自己一样,除了同情,不愿也无法得到更多。
这部片子像历来所喜欢的环境温度偏低的作品一样,没有劝慰和说教,而是白纸黑字正楷写下一个又一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是自相矛盾的一个结,与人性同生死共存亡。
原来还提名了当年的奥斯卡外语片,Matthias演得真好!导演的处女作拍成这样真是赞!很多小细节都是一个个伏笔,导演想涉及的方面挺广的
字幕翻译太糟了…
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影片。壮硕如牛的男性力量却无奈生理悲剧,即使服用非法荷尔蒙后成为一个暴力肌肉男,其实隐隐的自卑和脆弱,还是躲在人物健硕体魄的背后。睾丸素摄入牛身上、和人身上,区别有多大?可悲可恨还是可怜?比利时影片,看着也冷。
被误解误解的悲剧的牛
结局很劲爆,一个阴差阳错被逼到绝境的男人。。
这剧情编的…… 把penis编的这么有寓意还是第一次见
一个蛋疼的故事
蛋疼的一部电影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内涵远比我看见的深刻。
男主幼时被毁掉男性器官,成人后即使体壮如牛也不能抬头做人,几个打拳的镜头真的让人心酸。其实挺有力量的一部片子,浓缩到1个半小时就好了。
看过后情绪很复杂的片子,色调阴暗。
太慢,画面太阴郁了!
不精彩 唠唠叨叨,改编为复仇片就好看了
看评分高才看的,第一次对番茄失望了。虽然没花钱也觉得亏了。
没蛋不一定不是男人,不过,没蛋子儿一定不是男人。
这个剧情不比《一次别离》差
22年第一部悲剧,非常压抑,jake的自卑敏感和阴鹜演的淋漓尽致,很喜欢两个镜头一个是jake愤怒的用头顶撞D,那是他人兽两面的博弈瞬间,另一个是酒吧里喝醉的jake迷离看向露西亚的俯视镜头,痛苦一旦决堤,勇敢牛牛也只能撞向极端。
那两块石头,打在我的心里
压抑
这么壮的一个男人却没有蛋蛋,这个操蛋的世界你上哪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