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丁顿熊

Paddington,柏灵顿(港),柏灵顿:熊爱趴趴走(台),柏灵顿小熊大电影,Paddington Bear

主演:本·卫肖,妮可·基德曼,休·博纳维尔,莎莉·霍金斯,萨缪尔·乔斯林,马德琳·哈里斯,朱丽·沃特斯,吉姆·布劳德本特,彼得·卡帕尔迪,艾美达·斯丹顿,迈克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帕丁顿熊》剧照

帕丁顿熊 剧照 NO.1帕丁顿熊 剧照 NO.2帕丁顿熊 剧照 NO.3帕丁顿熊 剧照 NO.4帕丁顿熊 剧照 NO.5帕丁顿熊 剧照 NO.6帕丁顿熊 剧照 NO.13帕丁顿熊 剧照 NO.14帕丁顿熊 剧照 NO.15帕丁顿熊 剧照 NO.16帕丁顿熊 剧照 NO.17帕丁顿熊 剧照 NO.18帕丁顿熊 剧照 NO.19帕丁顿熊 剧照 NO.20

《帕丁顿熊》剧情介绍

帕丁顿熊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神秘的秘鲁,生活着一种十分稀有的果酱熊,他们拥有非常高的智商和语言能力。当年果酱熊夫妇帕斯图佐和露西曾与来自伦敦的探险家结下深厚的友谊,并且学到了压制果酱的技巧。时至今日,一场灾难摧毁了果酱熊安宁快乐的生活,露西阿姨将淘气的侄子送上开往伦敦的邮轮,嘱咐他在那个友好的国度展开新的生活。万里漂泊而来的小熊懵懵懂懂来到帕丁顿火车站,可是当代人的冷漠却让他倍感失落。幸运的是小熊遇到了布朗一家,并且得到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帕丁顿(本·卫肖 Ben Whishaw 配音)。善良的女主人玛丽(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殷切要帮助帕丁顿找到可以栖身的地方,而男主人亨利(休·博内威利 Hugh Bonneville 饰)则时刻想把这个突如其来的麻烦赶走。 在此过程中,搞怪不断的帕丁顿和布朗一家关系逐渐融洽,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师米莉森特(妮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少女管家麦迪逊小镇苏梅之歌伙记办大事寻求正义逃生疯狂开斋节地狱之门:耶路撒冷无名小辈魔王勇者不可杀龙城谜案罗布泊神秘事件省港大营救幸色的一居室人类清除计划3网球优等生最终行动西辛4小镇春色血光假期丽芙和玛蒂第四季无名之火模仿游戏宝贝儿她留下的混乱模仿犯恋老症欢迎来到切彭代尔斯信任

《帕丁顿熊》长篇影评

 1 ) 找到一个家,找到一个归宿

小熊用执着的信念和不放弃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奇迹--它终于有了个家了。

有一只小熊,他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面前,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他的家。

他仅剩的唯一的阿姨跟他说,去伦敦吧,那里有我原来的一个朋友,也许可以找到他的帮助。

阿姨把他送到码头。

挥挥手。

很熟悉的情节对吗?

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大概都有过这种怀揣父母殷殷期望外出找工作闯荡社会的记忆吧?

临行前父母深切嘱咐,到了哪哪去找谁谁谁,殊不知多年不联系的朋友可能已经物是人非,我们靠的还得是自己的能力。

当然,包括自己的运气。

于是我们从乡下来到了大城市,成了北漂儿、沪漂儿(海跑儿)、广漂儿、深漂儿……各种漂。

当然我们也没能立刻找到父母口中能够提供帮助的朋友。

怎么办?

小熊在车站寂寥的等待好心人的到来,它用帽子里的最后一块面包交了一群比它还要底层的朋友,鸽子。

它引起了一个有能力而且有想象力的人的注意。

它得到一晚的临时收留。

它通过女主人丰沛的爱心得以延长这种收留。

它努力让人相信它的故事,它只要找到阿姨的朋友就不再会给别人添麻烦。

它用可爱和善解人意,得到了一家人的支持。

但它最终没能如愿,那个所谓朋友的旅行家本来目的是要把它的家人做成标本,因为感动于熊熊的温暖善良和高智商而成了动物保护者。

但他的女儿却执意要为标本这一事业奋斗。

可怜的各种漂儿们,是不是最初我们也是偶然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地方暂住,然后租房子,找工作,生活在逐步趋向于安定?

是不是填饱了肚子,开始思慕一个家的温暖?

青春被岁月消磨,心智逐渐磨砺成熟,父母家的温暖每每想起便潸然泪下。

于是我们想有一个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宿。

小熊最终经过和布朗先生和布朗夫人一家认得共同奋斗,打败了坏人,幸福的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里。

我们也可以找到能同甘苦共患难的志同道合的伴侣。

人生无论风平浪静还是狂风暴雨,坚定信念,便无怨无悔。

一部温情的片子,温暖的故事情节。

 2 ) 帕丁顿熊

很喜欢开头部分,一只熊有着自己的生活,家就应该是这样吧,有时会犯错,会搞砸一些东西,但家人之间会彼此包容不在乎,当磨难来临,地震来了,天灾无法避免,一次灾难,毁掉了自己的家园,甚至让自己的亲人都无法避免。

一切美好似乎突然被毁灭,但至少心中还有一个梦,一个人类偶尔的闯进,让熊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开始向往,幻想着在伦敦,只要自己带着一个小牌子,就会有人友好的过来给你一个家,就这样的幻想这儿,离开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家园,到外面找寻幸福。。。

在船上吃掉了所以的实物,只剩帽子里面救急的实物。

生活开始窘迫,到达伦敦生活也似乎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却连一个愿意低头认真看你的人都么有。

但也总是幸运的,遇上一群可爱的一家人,开始慢慢融入这个家。。。

希望每个人,哦,不是,每个熊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都能找到自己想找的那个家

 3 ) 伦敦欢迎每个人

This is London, everyone is different, that means everyone can fit in. 这是结尾的一句话,是我很喜欢的一句,也是伦敦之美,也让人很爱伦敦。

伦敦欢迎每一人,这里的人不仅仅是生物圈所定义的人,应该是包括所有生物,《帕丁顿熊》就用另一个方式表达出这个含义,表现出伦敦的包容性。

也是因为这个包容性伦敦文化变得丰富多彩,伦敦也更具特色。

小熊的家乡遇难,无处可去,从家乡来到伦敦市区投靠曾经的一位去过他家乡的朋友,因为伦敦欢迎每个人。

它的一举一动都彬彬有礼,尽显绅士风度,在出口挂牌等待好心人的领养,布朗一家在帕丁顿车站遇见他,并领养给他取名帕丁顿,之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熊与人的生活交织,有喜悦也有矛盾,在不合拍中也一步步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最后一家人的团聚,而是帕丁顿离开布朗家遇见英国站岗士兵,在雨中站岗士兵从自己的帽子里拿出了一片面包给了帕丁顿,挺有趣的,而肚子咕咕叫的帕丁顿把面包分享给了鸽子,那一份传递着的温暖照亮了整个雨夜。

  

 4 ) 爱让我们成为一家人

影片中都是以“家”为中心的,从刚开始帕丁顿告别婶婶独自一个人来到伦敦时,他想要找到一个归属,希望有个人可以给她一个家。

由于动物和人类的很多生活方式很不一样,所以帕丁顿总会做出一些让人始料未及的事情,破坏了很多东西,惹了不少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帕丁顿和伦敦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整个影片才会有那么多的笑点还有感动。

虽然中间有很多的波折,高兴的事结局很圆满。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却特别的吸引人,感动的你不要不要的。

由于帕丁顿的勇敢和善良,他慢慢的在这个“陌生寒冷的城市里”遇到了朋友和家人,家到底是什么?

格鲁伯老先生说:“家并不仅仅是你头上的天花板。

”帕丁顿说:“我人来到了伦敦,可是我的心,她稍微晚了一些时间才到。

”由于之前的家乡被地震毁坏了,他的叔叔也因为这场天灾永远的离开了,帕丁顿只能被迫离开曾经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在火车站,帕丁顿带着露西婶婶给他制作的小牌子,等待着那个给他家的人,但是过往的人们都很忙,都来不及顾暇帕丁顿,帕丁顿失落及了。

直到遇到了布朗一家人,他不仅有了家还有了名字——帕丁顿。

女主很善良,一直很热心的帮助帕丁顿找栖身的地方。

而男主人亨利则一心想着将帕丁顿赶走,因为男主人觉得帕丁顿是只熊会伤害到孩子,也许这是一个父亲的顾虑吧。

作为父亲,他有保护家庭的责任。

对于爱,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应该站在他的角度去嘻嘻体会。

最后,在孩子们的建议下,帕丁顿和亨利“重新开始认识”。

日复一日,彼此之间的感情不断升温,到最后亨利为救帕丁顿,孤身一人爬到博物馆的窗外,勇敢的去对抗那个欺负帕丁顿的人。

“爱,让他成为了我们的家人”这是剧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都要真诚的去对待他人。

最后帕丁顿重新回到了布朗家中,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影片完美收尾。

 5 ) 来来往往,归宿不易,相处不易,温暖相拥

看着一部影片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图片上这一只有着圆溜溜的眼睛可爱表情的熊吸引了我,多么 可爱的一只熊啊。

一只在森林和舅妈舅舅过着愉快生活的小熊,在意外之后开启了独自一人踏上了去伦敦寻找一个家的故事,去吧,去伦敦找到那个人,他会给你一个家。

好心的布朗一家在帕丁顿站的小熊带回了家,布朗太太还给他去取了名字。

在这个家庭中矛盾开始了,先生和太太之间对收养小熊起了争执,有点害羞的姑娘并不喜欢这样显得自己很有突出的事儿,但是儿子却对这一只小熊意外的充满了好感, 当然这个故事里还是会存在一个坏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师一心想将小熊做成标本。

矛盾的凸显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在搞怪有趣的实践,大家慢慢与帕丁顿,这一只外来的小熊产生了感情,得到了接受。

正如在来来往往的现今社会里,外来者数不胜数,到了陌生的环境,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希望有种归属感。

这部影片还隐约的透露那些只顾科研而不顾自然保护的学者们冷酷无情表示不认可,历史在发展,每个人的心境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唯保持着一颗真挚的心,才可以起更好的相处着。

故事里每当故事发展到有精彩之处,街头出现的乐队演奏者音乐,将故事的氛围渲染的更好。

小熊真的是太萌了,原音也是超级可爱啊。

值得一看。

记住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

 6 ) 伦敦人有107种表达下雨的方式

决定持续收集。。。

Real brolly-buster, isn't it? It is bucketing down. Really tipping it down, isn't it? Coming down in stair rods, isn't it?Nice weather for the ducks.rainpourdrizzlechuck it downIt rained cats and dogs.We had a downpour.It is just sprinkling.scattered rainit is lashing

 7 ) London,London

到今天为止,我来伦敦三个月了。

 Micheal Bond在1958年发表了第一本以帕丁顿小熊为主角的故事书时,一定不会想到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伦敦真的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帕丁顿小熊——他们一样充满好奇与迷茫,对一切都跃跃欲试,被伦敦的五光十色搞得应接不暇。

这只穿着牛角大衣拎着小旅行箱的秘鲁小熊热情有礼貌,见到谁都要抬起他的红色宽檐帽问好。

可惜这是人人都忙碌而疲惫不堪的Paddington车站,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于是他有些失落的坐在箱子上,背后的失物招领处亮起了“LOST”的灯牌,直到Browns一家发现了他,灯牌完整的亮起来“LOST AND FOUND”。

   三个月前我降落在希思罗机场,一个人推着两个大箱子还背了双肩包,要坐Express去另一个航站楼,结果走错到National Express,司机可能遇到了太多这样的迷糊的人,态度并没那么好的告诉我巴士与轻轨的差别,我有些狼狈的费力的拖着两个箱子走了半个机场去换乘轻轨,一样的有些灰心。

但是直到我遇到了不厌其烦给我指路的列车员,学校里志愿来帮忙帮我把几十斤的箱子抬上楼完全不让我动手的读本科的女生,带着我出去认路买东西的热心室友,我好像明白了我并没有那么孤独。

   来自森林深处的小熊第一次看到心心念念的伦敦,蓝色钢索的塔桥,巨大的沉默的伦敦眼,泰晤士河两岸辉煌的不灭的灯火,黑色的甲壳虫一样的出租车,呆呆傻傻的成群的鸽子,还有连绵的有些恼人的雨。

他张大了嘴无声的惊叹着,这是伦敦,水晶球里有大本钟和红色巴士的伦敦。

   和那只没见过什么世面还强装镇定的小熊一样,我始终保留着那么一丁点的疑虑:我真的走在了这样的风景了吗?

闪烁的红绿灯与曲折的小巷街道,火红的双层巴士穿梭在路上,整点时响彻市中心的钟声,街头艺人弹唱着好听的歌儿。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菲茨杰拉德多次感慨纸醉金迷的纽约,他说:I'm within and without. 伦敦是一个总会让你想起这句话的城市,它也许更沉稳更井然,带着老牌工业革命先驱的冷静与威严,但它同样迅速的在生长与衰败,依旧如同雨后的笋,它日新月异光怪陆离——在每一个你以为你已经了解了伦敦的时刻,它总是能给你惊喜,也许是一个巷尾的涂鸦,也许是一个新的艺术展览,也许是一个隐秘的小酒馆。

用一个烂俗的比喻,伦敦的确像是一个万花筒,每一下转动与每一次光线的变换都能呈现出不同棱角的美丽。

   小熊后来遭遇了很多事,伦敦有的时候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美,它太完美所以有点儿冷冰冰。

但是正如寒冷雨夜里无家可归的Paddington躲在白金汉宫卫兵的岗亭里时卫兵面无表情的递给他的一个三明治,伦敦会在你灰心失望的时候表情依旧严肃的摸摸你的头,于是你知道世界很大,总得向前走。

而我们都是睁大了眼睛好奇的帕丁顿小熊,总会搞砸事情,总有鬼点子,也总会在失落后重鼓信心,坚定的相信爱与真诚的力量。

   我好喜欢这个结局,Paddington留在了Browns一家的大房子里。

他给远在秘鲁的家人写信,说:This is London, everyone is different, that means everyone can fit in.    于是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流下泪来。

 8 ) 电影中零碎的几个点

总的来说剧情发展什么的没有太大的意外,倒是很不错地记录了英国日常生活的一些点,还算值得一看。

我看电影的时候就想到的几个点:1. 电影一开始就借熊奶奶说英国人多么多么热情好客,接待了多少homeless的儿童什么的(难得英国人这么直白的夸自己!

),也算是缅怀帝国时代的光辉吧。

2. 火车站那场戏,老爷对主人熊的第一反应“No, thanks” 以及之后主人熊的语气很像英国人对待流浪汉的种种。

3. Cab的司机是小不列颠的主演,擅长模仿各种口音;接下来地理学会咖啡男应该小不列颠的另外一个主演(还是Yes, Prime Minister里的Sebastian?),在小不列颠里也有反串女性的经典演出,正好和这部剧里老爷的反串对上了。

4. 小偷那场戏里,总觉得暗地里有把小偷是意大利人设定。。。

5. 探险家被开除出协会那出戏,借判定生物的文明标准来黑英国人自己(会不会英语)。

6. 原作的年代。

也是从上面那出可以看出来反派女在小时候旁观了他老爸的开除,到主人熊来伦敦的时候至多过了30年,而探险协会这类东西则是帝国时期的典型产物,所以探险家去秘鲁肯定是在一战前,加起来的话主人熊来伦敦应该不会晚。

(刚刚查了下百科,据说是1956年就有的故事书)ps: 看见老爷就忍不住联想唐顿庄园啦,唐家屯pps: 反派女的跟班也是博物馆保安那个汉子,太tm像脸哥了!

ppps: 竟然没发现反派女是妮可基德曼= =。

 9 ) 一部治愈电影

很cute的一部英式风格电影,不会让人失望,许多细节、镜头都让人很有触动,看过的英国电影和法国电影都很有特色,英式的精致、幽默,法式的浪漫、天马行空,印象深刻。

相比于泰迪熊,我还是更喜欢帕丁顿熊,更加的真实可亲,影片中人们对于帕丁顿熊更多的是对待 一个人的态度,有一个情节,一家子人的妈妈去寻人机构登记找帕丁顿,提供的线索是身高和穿戴,另外还说明了是一只熊,结果工作人员一本正经地回复说仅凭这些线索恐怕很难找到,特幽默。

 10 ) 伦敦:从殖民帝国到后殖民乌托邦

(全文剧透慎看)---临近回国,第一次和室友出门看电影。

之前去伦敦玩看到满街都是穿着大衣的小熊塑像(还写着易碎…),后来才发现paddington电影海报,就开始一直心念念这部。

看预告片的时候就差点哭瞎,心想此片必是留学狗血泪史加伦敦风土人情宣传片,开场20分钟也如预期般哭瞎,后面温情家庭戏虽然酸了鼻子,却很煞风景地想起了一些理论问题。

于是保持情绪冷静。

但是很惊喜。

片子探讨的问题远超一般儿童贺岁片。

Paddington固然是优秀的贺岁电影,小熊很萌,Brown一家很萌,伦敦人民很萌,故事轻松而温馨,取景经典好看,笑点很多,妮可演的棒(原来在博物馆呆久了会变成这样吗…),导演和音乐都满分。

除了卖萌以外还探讨了家庭责任,适应环境等生活问题,温馨感人。

但这篇文章里,我想说的是一些煞风景的场景,一些细节,一些支线故事,一些历史片段。

从启动“黑暗秘鲁”大冒险的伦敦,到现在“Everybody feels at home”的伦敦宣传。

在这个故事里也好,在故事之外的历史里也好,会说英语的熊也好,不会说英语的人也好,黑人,黄种人,土著人,动物,都是西方文明的“他者”,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被动摇瓦解的“西方中心”与“人类中心”的残片。

这个想法的线索,并不是开头那可爱的黑暗秘鲁大冒险。

那时候我还沉浸在留学狗离家数年、渴望看世界又发现自己回不去的伤感中——题外话。

Paddington来到伦敦,被善良又有童心的插画家Brown太太捡回家(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画好绘本!

),坐在阁楼上写他的伦敦冒险和Brown一家的故事。

典型的伦敦中产家庭。

父亲是风险分析师。

大女儿Judy有语言天赋,她不光后来学会了熊语,还一直在学中文,梦想出去闯世界开家自己的小店。

她还是个害怕新环境的姑娘。

这个妙趣横生人物介绍当时只以为是个无足轻重笑点,联系故事整体,却是个重要的呼应。

导演相当细心地从一个小女孩捕捉到了伦敦人的心理。

伦敦排外吗?

谁都不跟小熊打招呼,大家赶着上班,在地铁站横冲直撞。

开始谁都不待见小熊,女孩和父亲看到母亲跟火车站的小熊说话,觉得匪夷所思。

大伦敦并不像探险家介绍的,给小熊一个warm welcome。

伦敦很冷,一直下雨。

然而,这就是伦敦的傲娇(或者用大女儿的话来说:embarrassing!

这是英国绅士小姐们恐惧的根源)。

这个城市因为过去的自豪与荣耀、不可一世的地位被撼动,而陷入一种深深的矛盾中。

小熊和他们不同,因而被冷眼相待,被邻居和这个家庭当做危险“人物”。

伦敦唐人街何尝不是个危险“他者”的聚集地。

女儿是这种傲娇的缩影,她害怕并憧憬着新的环境,新的世界,学习中文,像小熊渴望去伦敦一样,渴望离开伦敦去看世界。

小熊捉贼之后,她也很快接受了它——伦敦在改变。

为观众们展示这改变的是Brown一家。

只有母亲,她有个奇特的古董店的朋友,并非土生土长伦敦人,操着奇特的口音,开着家一般伦敦小中产避之不及的“阿三店”。

这样的母亲从一开始就维护小熊,并不光是善良友好,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所有“他者”的包容。

而Brown小儿子,新新人类,虽然被父亲各种管教,也发自内心接受小熊,成为母亲的拥护者。

父亲的角色不言而喻,他代表伦敦古旧、理性的一面,满口的percentage,仿佛启蒙时代(Enlightenment)的化身。

Brown一家中上演着伦敦的各种心理矛盾、身份模糊、从不接受到接受,成长为一个真正包容“世界人民一家亲”的伦敦。

而这伦敦,从大航海时代直到今天,何尝不是西方文明的缩影之一?

从这点来看,与小熊、Brown一家相对的妮可(片中探险家Clyder的女儿),现自然史博物馆的女档案员/标本师,也不仅是一个热爱标本的变态,而是殖民时代权力的缩影。

她不仅是反派人物。

她和他父亲,发现“黑暗秘鲁”的探险家Clyder,是伦敦喜剧的黑暗面,真正的悲剧人物。

老Clyder因为被熊叔叔所救,与他们交流,拒绝将他们制作成标本,因此被皇家地理家协会排挤。

那段回忆杀是全片最富讽刺性、悲剧性与深意的一段——地理家绅士们问,标本呢?

老Clyder说,他们不是熊,是人!

他们是有智能和文明的!

绅士们反问,文明?

他们会说英语吗?

他们会打高尔夫吗?

他们会喝茶吗?

他们在学,他们吃果酱,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他们有自己的文明——这一切连Brown爸爸都没法马上相信,更何况当时那些绅士们。

妮可父亲对“文明”的理解是“西方中心论”的根基被动摇之后的理解,太穿越了,太超前了,not intelligible.(插播: 严格考据下来,就当妮可2014年时四十岁吧,父亲探险回来时,她是十岁小女孩,被逐出协会也有八十年代了,萨义德东方主义78年出版,似乎父亲归来时正是西方中心论已被动摇的时期,毕竟这一动摇在二战后就开始产生了。

不过从原作故事系列问世的时间(1960年代)来算,就合理了,父亲回来的时候是一战到二战之间,人种学研究鼎盛期。

)妮可父亲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人,因而被地理家协会排挤,在动物收容所度过一生。

妮可发誓以父亲为耻,并希望为父亲雪耻,然而却因此成了落后于时代的人——现在是开放的伦敦,街上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为弱势群体声张正义、强调种族平等与融合的呼声,她代表的西方中心和殖民时代的权利早被摒弃了,因为她也落得和父亲同样的下场:打扫动物收容所。

这是西方中心的末路,“黑暗秘鲁”的黑暗历史,永远凝固在自然史博物馆的标本之中。

自然史博物馆是个异托邦(heterotopia),借福柯一个词。

虽然现在早已成为公众教育的场所,孩子们学习知识、游客们瞻仰珍奇的空间,它同时也是他者的空间;是一个镜子,让西方文明在他者的照耀中看清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地理家协会”——以及同类的园林家协会、动物学家协会、人种学协会——不光是现代意义的科学研究机构,而是帝国殖民机构,是一个权力机构,人类压迫他族、以及其他物种的机构(institution)。

institution一词在片中也被夸张、嘲讽。

影片开头,Browns爸爸提出要把小熊送到某个地方,搜肠刮肚说出institution一词,小儿子脑海中立刻出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场景以及大牌匾“Orphanage(孤儿院)”。

这是个好笑点,但笑过之后又别有意味。

这种压迫少数的权力机构——孤儿院以及同类的医院、学校、动物园、监狱、疯人院、收容所、人种研究所——都是人类(或者西方白人)权力的化身。

福柯说过的事,我不必重复。

有趣的是,在paddington里面,这种“黑暗”机构以最调侃、尖酸的方式被否决了。

伦敦不需要这些,动物和人都不需要这些,需要的是真正的种族平等,一个家以及真正的帮助。

因此最后,连标本爱好者妮可都没有被送去监狱,而是社区服务——对机构权力的最终否决。

暂时撇去这些沉重的历史与现实吧。

小熊充满希望,伦敦也充满欢乐,当代世界在我们现在看来还算是美好的,伦敦没有重蹈覆辙,小熊在现在的伦敦找到了家庭的温暖(幸好叔叔阿姨当时没有去伦敦!

我看开头再也不会哭了),不可一世掌握动物生死大权的标本家被送去为动物进行社区服务了。

Paddington把这种希望、包容、和谐展现给我们,然后如何将它延续下去,就是我们的任务了。

2014.12.17PS.片里有些笑点实在是印象深刻,尤其妮可把熊带上taxi的时候,一拉门发现是taxidermist……差点笑晕过去,觉得这个单词简直就是为这片子而设嘛。

此外,一直觉得Tony是个笑点……有人理解我吗。

自己都不理解了orz

《帕丁顿熊》短评

片子逗乐也还不错,就是情节之间的逻辑设定有点怪,熊的智商忽高忽低,事物认知能力忽强如推销员、忽弱如幼儿园。昨晚补看,但奴仔们都说似乎在学校老师给看过。

3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精简有趣,俗而不腻,照着类型模板刻得无懈可击,引出爱护动物、善待来客的命题都挺水到渠成的,英式风度及礼节的历史偏差、角色内心本善的加热过程处理甚微妙,且不说教。其中风格化的部分还可以更强。最大优点是没有恶意卖萌。 ★★★☆

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虽然比较低幼化,胜在完成度高,萌感刚刚好不过火,中规中矩中时不时有惊喜,维斯安德森附体的几段加分!

12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这城市会爱你们的!——嗷!那真美好!(补标记,我已经忘记电影的结局了,肯定是幸福美满的吧)

15分钟前
  • 冰仔
  • 还行

please get your own "wes anderson"

18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较差

“请照顾好这只熊”有泪点, “熊瞪”意外萌。除此之外都太简单幼齿啦,迪士尼式全家欢标本电影。

21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年纪大了,看这种低龄向,用所谓善良掩盖熊孩子本质的电影就浑身难受

23分钟前
  • 桃夭灼华lyq
  • 较差

生硬的家庭温情片,三明治还有伦敦卫兵的小桥段很可爱,但是总体实在是乏善可陈。正如去过纽约之后电影里纽约的一切与我再不相同,于是原谅我从未去过伦敦。

25分钟前
  • 狼PP
  • 较差

够无聊的

27分钟前
  • 较差

不如2

30分钟前
  • 我半夜偷猫
  • 较差

打发无聊时间的不用费脑片,把伦敦拍得充满人间烟火气暖意融融的,剧情还是一如既往的套路就是了

35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还行

小熊小熊你好萌

39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愚蠢的人类果然是对毛绒绒会卖萌的生物没有抵抗力啊 卫兵看到帕丁顿打喷嚏那段萌翻了 知道是小本配的音之后倒回去细细听一遍觉得声音好性感233 老爷也是萌萌哒 17:20出租车上贵厂乱入233(ex me?十年后只觉得这个配音非常奇怪)

40分钟前
  • 幼银
  • 还行

很圣诞很合家欢,伦敦生活过的人估计都会爱这片(虽然还是很想吐槽鬼天气)。小本配音的小熊实在太萌啦,让人的心都快化了~~~~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比预期的要棒!各种熟脸~竟然还有12th Doctor哈哈!NK就是很适合这种角色呀~老爷很棒,不过一开始cast是怎么想的。。CF来配熊和老爷对手戏怎么想都很怪啊…

45分钟前
  • 忆秋
  • 力荐

献给孩子的标配使《帕丁顿熊》并没有太多剧情上的惊喜,甚至可以说很多地方皆是乏善可陈的老梗包袱,但那地道的英伦风情是这个童话唯美的基色,一只无家可归的熊寻家的故事总会有以亲情的温度,在伦敦这座城市上演的种种确予人以感动。

47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还行

大家都说的小熊很萌我就不再说了,sally也很可爱,站岗的士兵也很有爱啊喂!

50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这熊...竟然没让我觉得可爱

53分钟前
  • Almasy
  • 较差

被萌死了!!简直暖心!!弄得都想花大钱去买一直熊了或者下个宠物就叫paddington!!

55分钟前
  • amethyst
  • 力荐

本猫萌,熊仔萌。不过都敌不过伦敦萌,NHM的镜头出现的时候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不过造化弄人,如此圣殿的地方居然是反派的根据地,让生狗情何以堪

56分钟前
  • D K U 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