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个落魄的健壮男人,一无所有,穷困潦倒,带着孩子投靠姐姐,捡食过垃圾,偷抢相机,偷装监控,打过黑拳,做了很多不耻的事情。
也是这个硬汉,有一颗柔柔的心,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女主人公从颓废无望中振作起来。
当孩子意外落水,他不顾一切的用拳头砸冰,并在孩子获救后失声痛哭,此时才真正体会到了生命、家庭、孩子的重要,真正找回了男子汉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是他,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重新享受美好的生活;是她,让我搏击时充满力量,去战胜一个个的对手。
遇到挫折不要放弃,总有让你快乐活下去的理由。
电影的开头很荒芜,一对父子沿着公路不停的走,到处昏黄一片,感觉路人说话好像都冒着白气,小男孩却穿着凉鞋,这到底想讲什么?
我多忙啊,连去了解地球是绕着太阳转这样的知识都要提前想好这有什么用的人,我不想浪费两个小时在一部无聊的电影上。
说归说,笑归笑,自己选的电影就是跪着也要看完。
父子俩一路搭便车,坐火车上找别人吃剩的东西果腹,最后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姐姐姐夫家。
作为一个长期看国产片和日韩剧的人,那里面的俊男靓女,永远阳光灿烂,永远青春美好,是的,每个人都不怕冷,只怕丑。
可这部戏,导演就用摄像头真实的记录,只剪不调,给演员们连妆都不画。
于是在还没看懂剧情的时候,我看到了每个人凌乱的头发,眼角的皱纹,甚至脸上清晰可数的雀斑,有点触目惊心,我的问题。
这对父子就借住在姐姐家的车库,姐姐帮外甥咨询上学问题,男主找了一份在酒吧当保安的工作,平淡无奇。
男主上班第一天,酒吧里的一对男女朋友打了起来,男的把女的打的满脸是血,长期练习打拳的男主自然把他俩拉开,女主一边往出走一边拒绝男主要帮他打的的建议,够飒。
可是打她的男的还没走远,在不远处叫嚣着,不依不饶的架势,女主只好和男主一起
女主是虎鲸训练师。
失去双腿后和男主第一次外出。
当男主经纪人。
回到海洋馆和虎鲸互动。
男主抱女主去游泳。
回家,坐在车上清理伤口,少不了的聊天。
没错,看到这我也知道这俩人以后肯定有事,缘分来了,每个人就跪接吧,我还有必要看下去吗?
准备关掉的时候男主说:“你是干什么的?
穿成这样是做妓女吗?
”(大概意思)我觉得有意思,这人嘴怎么这么贱啊,男主和女主不是应该相识相知相爱,然后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嘛,你这么会聊天你妈知道吗,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我继续看。
任何一个女生被陌生人问了你是不是妓女时一般都不会很开心,女主让他:“闭嘴!
”到家了果断下车。
男主在刚才拉架时扭伤了手腕,想去女主家借冰块冷敷,于是开了口,女主一开始拒绝,但是想到家里还有人,觉得可以让他上去,这个世界并不是充满强奸犯的好吗。
然后我就看到了没有女主个头高还婆婆妈妈的女主现男友,男主自己去找冰块冷敷,根本不鸟他。
然后看到了女主贴在墙上和蓝鲸的合照,对女主高看一眼,毕竟是能和鲸鱼照相的人,不一般。
男主很骚的在墙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后走了,然后很长一段时间,上班下班泡妞锻炼,和女主没有交集。
下一幕女主换上了潜水衣,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下巴微抬,略略骄傲,她是水上乐园里的虎鲸训练师,像一个将军。
远处是欢呼的人群,天上有灿烂的阳光,水里是颜色和线条都堪称完美的虎鲸表演,看这段时没有理由的我却握紧了拳。
是的,难道是背景乐《fire work》太燃了,让我有点紧张,一场水上表演而已,为什么要演这么长时间,太整齐漂亮了,一定有事要发生。
下一秒,一念间,一头虎鲸在跃出水面时出现意外,直接撞向工作人员和工作室,天啊,可是直到最后一秒,我仍能看到被搁浅的鲸鱼的一切还是那么完美。
屏幕黑了一秒钟,然后就看到病床上躺了一个人,全身插满仪器,镜头往下,她的膝盖以下部分,没有了,没有,了。
什么东西会生锈?
我知道不锈钢不会生锈。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什么会让你站起来,我想是骨气。
厄运降临后,人的反应无非四种,震惊(你们把我的腿怎么了)——拒绝相信(手里握刀片,自杀未果)——自责(都怪我,要是我当时不……就好了)——接受(是的,我的腿没了,我还活着)。
于是女主坐上轮椅,一个人在公寓里生活,拉紧窗帘,我连光都不想看到,空气都在嘲笑我,然后看到了墙上男主留下的电话。
两人见面了,男主其实在新闻上看到女主出事的新闻,没有太多的话语,男主拉开了一点窗帘,提议出去走走。
此时像是秋天,水边,男主倏的就下水了,像鱼一样畅快,女主身体不适,心理不合,发着愣,犹豫着。
男主抱她下水,我一度认为这是俄国电影,说的话也听不懂,见面也不Bonjour.而且男男女女这身高,这体格,眼睛都要醉了。
女主到底是驯兽师出身,水性极好,即使没了双腿,仍然能与海浪试比高,出水的一瞬间,宛如新生。
之后两人就像老朋友一样,时不时见见面,聊天游泳,我从女主的眼睛里看到,她有点儿喜欢上男主了。
男主带着儿子生活,生活中不断有自己的新炮友,他找到了一份打黑拳,类似赌博的活动。
女主要求一起前去,去到了那里,透过女主的眼睛,我看到了最原始的身体本能,每个人都很健壮、嚣张,到处都是血和尖叫。
这些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伤感难过顾影自怜是什么东西,女主看了看男主的脸,抬头看了看天,舒出了一口气。
“我还活着,本不必退缩。
”于是开始装义肢,接受痛苦的训练和恢复期,女主可以拄拐走道了。
甚至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又回了一趟海洋馆,虎鲸看到她亲切地游了过来,仍然会随着她的手势来回游动,感动。
闭上眼睛,感受到风和阳光,一切都变了,好像又没有。
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人就像是男女朋友一样相处,女主也不再怯懦,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像明星一样,男主打这种黑拳也需要经济人为他联系工作,谈妥价钱,出于信任女主接手了这个位置。
当我看到女主拄拐在人群中走出,我不仅感叹生命的坚韧,你无法改变世界,你只能改变自己,世界不能击败你,只有你自己。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我却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每个都像是一支队伍,在不停地战斗。
最后一部分男主带儿子去山上滑雪,一转身,儿子掉进了冰窟,男主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入水寻找(女性思维,一次夭折一对)。
他迅速扒开雪找到儿子的位置,生生用拳头砸裂冰层,把儿子救了出来。
经过三小时抢救,儿子最终醒了过来,我也舒了一口气。
作为一个长期打拳击的硬汉,他其实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有一次他抱起儿子要求亲自己一下,儿子拒绝了。
5岁的男孩难免有任性哭闹的时候,他一烦躁能直接把儿子丢出去,头磕在柜子上也觉得没什么。
不是说资本主义有一套先进的与小孩沟通的方法吗?
怎么不像念经一样的重复“baba love you.”我看看到了另一个事实,我没那么爱你,我在学着爱你,我爱你,我们是一样的。
他也拨通了女主的电话:“……他一个小时前醒了过来,我差点以为我要失去他了,刚才我吓坏了……”终于,哭出了声。
就像是一场救赎,男主和女主互相施救。
儿子不小心掉进冰窟。
◎幕后制作 影片改编自克雷格·戴维森2005年9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锈与骨的味道》。
这位充满争议的加拿大作家经常被拿来与恰克·帕拉尼克(《搏击俱乐部》的作者)相比较。
在改编过程中,雅克·欧迪亚和编剧托马斯·彼得根对原著小说进行了自由发挥。
他们决定不重新叙述故事,而只是保留人物,特别是故事基调上原有的冲突。
另外,阿里和斯蒂芬妮这两位主角在原著小说中并不存在,是专为电影而创作的。
导演似乎很喜欢美洲作家的作品。
继泰瑞·怀特之后,雅克·欧迪亚第二次改编了美洲作家的作品。
上一次是他的处女作《看男人们倒下》(1994),从中他学习了必要的电影叙事方法。
《锈与骨》是欧迪亚目前已拍摄的六部电影中第三部改编作品,另外一部是拍摄于1996年的《自制英雄》,其灵感来源于让-弗朗索瓦·德纽的小说。
雅克·欧迪亚和编剧托马斯·彼得根在电影拍摄之前进行创作的时候,就给电影风格以定位,并称之为“表现主义电影的形式”,“用画面的力量为情节服务。
一种残酷和不均匀的审美学,以奇特的视觉效果来净化黑暗的现实”。
《锈与骨》由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一个无家可归的拳手与一个因事故而失去双腿的虎鲸训练师之间的故事。
导演雅克·欧迪亚的《预言者》曾在三年前摘得过戛纳评审团大奖,此番卷土重来旨在金棕榈奖杯,巧合的是,当年战胜《预言者》捧得金棕榈的《白丝带》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今年也有新作《爱》入围主竞赛单元。
同时,玛丽昂·歌迪亚在片中饰演失去双腿的虎鲸训练师,始终以一副沧桑面目示人,是冲击影后的热门人选。
AwardsDaily认为这是一部“恋人重塑人生”的影片,导演欧迪亚“运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讲述了故事”;而thewrap同样对欧迪亚给予了肯定,“他给了演员们充分的发挥空间”。
好莱坞报道与卫报则将掌声送给了奉上“锋芒毕露而直率”表演的两位主演。
◎花 絮 ·影片从2011年10月开始在位于戛纳、尼斯和安蒂贝斯之间的阿尔卑斯滨海省拍摄。
大约拍了30天,摄制组又移师比利时一周,拍摄发生在那里的场景。
·戛纳电影节很偏爱雅克·欧迪亚,他经常被邀请,并且很少空手而归。
他在1996年第49届戛纳电影节上以《自制英雄》获最佳编剧奖,在2009年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上更进一步,凭借《预言者》勇夺评审团大奖。
我们有理由相信,欧迪亚这次携新片再次出现在戛纳,无疑是金棕榈的有力争夺者。
·《锈与骨》中有三个新发现:柯瑞妮·马瑟罗,出道较晚,曾在《路易斯·温默》中扮演同名主人公;席琳·萨莱特,曾凭借《妓院回忆》中的角色提名2012恺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不要忘了还有马提亚斯·修奈尔,从令人印象深刻的《顽固分子》中脱颖而出。
·既然已经签约确定出演《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尽管并不是主角,玛丽昂·歌迪亚也不能同时拍摄另一部电影。
但是她毫无疑问很想参与《锈与骨》,于是只好隐瞒电影拍摄时间,后者拍摄接近尾声时正好与那部好莱坞大制作的时间稍微重叠。
因此《锈与骨》剧组只好暗中加快进度,避免影响玛丽昂·歌迪亚的档期。
尽管做得很谨慎,最终内幕还是被美国杂志《综艺》踢爆了。
·为了《锈与骨》这部影片,导演欧迪亚召集了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如摄影指导斯蒂芬·方丹、布景师米歇尔·巴泰勒、制片人帕斯卡尔·古什德,都是与导演第三次合作了。
当然,他同样也启用了新的合作者,像是服装造型维吉妮·梦黛儿、音乐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和剪辑朱丽叶·威尔夫林。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在你不知道的时候,照着你小肚子上猛击一拳,打得轻,你可以趴那儿休息一会儿,喘口气儿;被打得太重了,就掉几滴眼泪,再多喘两口气儿,多休息几分钟,然后还得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这就是生活。
充满残缺和不完美,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重要的是,当面对这种残缺和不完美、有时甚至是灾难的时候,你如何选择?
有时候,别人会帮你一把,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影片中没有直接交代Stephanie为什么在出院后要给Ali打电话,我想这可能是女性的本性在起作用。
比起Ali,Stephanie的前男友实在是过于矮和小(气)了。
女性在最脆弱的时候,潜意识中恐怕需要一个高大雄壮的男性来保护她。
而Ali不仅仅保护她,更激发起了她的斗志,让她向前走,走到海里去游泳(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去找回以前的自我和自信。
Ali主动提出充当她的炮友,她也认可并选择这么做,这更让她找回做女人的感觉。
以前的她受到男人的密切关注和垂涎。
事故让她对自己不再自信。
这也可以对应到她后来为什么要在夜店狂扁那个请她喝酒的男人(poor guy),其实那个男人本身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运气不好,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对错误的人说了错误的话。
【这里有个细节,当Stephanie第一次与Ali交欢之后,Ali离去,她在阳台上开始找回自己训练虎鲸时的手势。
性,对于一个人建立自信的意义,通过此情节完全表现出来。
究其本质,这跟男人看重自己的size、看重交欢过程之中和之后对方是否感到”爽“,是一样的。
导演以如此手法表现,正像是给了我们一个仔细打量Stephanie的心理状态的猫眼儿。
】 而Stephanie对Ali同样重要,他在地下搏斗的艰难时刻,是Stephanie激励了他的斗志(Stephanie在那个时候的表情令人难忘,歌迪亚的表演令人难忘!
)。
经纪人出事之后,是Stephanie站了出来,为他继续提供出场的机会,这些机会为他以后参加正规比赛打下良好基础。
儿子出事后,他在医院里,Stephanie更是主动给他打电话表示关心,Ali也在最关键的时刻说出了“我爱你”。
也才有后面的一切。
[前两天微博上热传一个段子:北京,一个平凡的下午五点半,却有着不平凡的爱情故事上演。
失恋多日的他接到她的电话。
「飞机还有两小时起飞,你如果来了,我就不走。
」她终于决定在去美国前给他最后的机会。
他放下工作冲下写字楼,坚定地说道:「我爱你。
等我。
」两小时后,她飞走了,他还在三里屯打车。
如果真的爱他,为什么不能拿着行李回来找他? 反而一定要他去机场。
将未来寄托在别人和不可控的因素之上,而不是自己去努力争取,这不是矫情是什么?
别跟我说什么女孩子的尊严,这跟尊严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有,也是她太把自己当回事,更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她没有把自己摆在跟他同样的位置。
] 片中很多元素都起到很好的前后呼应,狗、汽车模型,一些伏笔的设置更令人赞叹,比如Ali的姐姐在超市的工作,以及此后因为Ali的经纪人所做的事情而丢掉工作;比如Stephanie训练虎鲸的动作,在不同情节和场景下出现,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这些伏笔的设置完全随着情节的进展而慢慢显现出意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不做作,不说教。
不像很多好莱坞和国产电影中的镜头,导演就差举着导筒,揪着你的耳朵然后对着喊:我是要这么这么这么滴,你应该那么那么那么想…… 更值得琢磨的,是Stephanie在前面丢掉了腿,而她通过假肢让自己变成了与正常人一样的人;Ali在后面弄伤了手,却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金腰带。
一双脚和一双手,生活让你失去它们,你还是可以用某种方式得到更多。
在素材和镜头的运用上,让我想起邹静之说王家卫的话:他用的镜头和素材,都是其他导演抛弃不用的镜头和素材。
观众都不傻,别觉得有点什么没有交代清楚,观众就不明白。
这是从编剧和拍摄手法的角度。
从立意角度来看,不站在道德高地上,而是把生活的复杂性展示给我们看。
从这个角度说,国内导演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男人落魄时遇见一个漂亮的女人,这通常没有发生故事的可能。
可很快这做驯兽师的姑娘被虎鲸咬去了半截腿,也沦入落魄一族。
她想起为自己打架过的保安,打电话给他。
男人看着这个比自己还惨的女人,带她去海边游泳,海水如此令人惬意。
他重新开始拳击,重新开始赢得比赛。
她去看望自己训练过的虎鲸,她在阳台上自己的想象中继续指挥表演,她去医院装上义肢。
男人怜悯这女人,做她的陪同、朋友,也做炮友。
而他再次春风得意时,在酒吧泡妞如鱼得水。
女人带着对他的依恋和委屈问我是女友还是炮友呢?
男人为了救掉到冰下的孩子,以拳击冰,孩子救了回来,男人的手掌骨却碎了。
女人打来电话问候,他一直说不要挂断。
两个失去了重要的骨头的人,互相温暖着。
最终男人还是回到比赛场,拿到冠军,女人带着孩子,笑意盈盈看着他。
电影的细腻的镜头无限美好,水花、阳光、人物的表情流转。
多少辛酸都消融在暖融融的镜头中。
电影不去拍受伤的人物的痛苦,恢复时的挣扎。
我当过病人,也照顾过别的病人,知道这一切的不美好,一个病痛的人会极力伤害身边照顾自己的人而取得自己是重要的存在的证据。
长期的病痛使人变得内心偏执,不顾尊严,面目可憎。
一个病人发烧流汗使整个床铺湿透屋子氤氲在酸腐气息时也并不是电影中那样轻描淡写,女人自嘲原来是自己臭了。
电影中,男人在闲暇的时候带女人玩,给她烧水喝,女人很坚强,不哭不闹,所有学习用义肢走路的桥段统统取消。
男人经历了多少痛苦重新打拳的故事也统统不要。
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因为命运遇到一起,两个坚强的人重新好好生活,渐渐深爱上彼此的浪漫故事。
希望人世间万事皆如此,坚强面对世界,无论生活进入什么样的轨道,都能偶然遇见那一个惺惺相惜的人。
毕竟,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我得承认在家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没法专心的从头看到尾,一会儿看眼手机,一会儿暂停上厕所,又或者去喝水,再或者打开窗户透透气。
这次也一样,可能也是因为在看之前看到电影时长两个小时心里就在打鼓,恐怕这回又不能专心看完了。
事实上也真的略微三心二意,在结束前十分钟还停了吃了晚饭,嗯,就是这么任性。
我想说这部电影的镜头和叙事的手法我喜欢的不得了,镜头的细腻和真实让我觉得这才是电影本来的样子。
在看完整个电影不到三十分钟的现在,脑袋里记得的是女主角闪动的后颈、躺在病床上侧脸留下的眼泪、独自在阳台上比划着训练虎鲸的动作、sam略带胆怯又纯真的眼睛、男主角拼了命的砸着冰面,和在病房时大手和小手的重叠,以及那句终于说出口的Je t'aime。
我丝毫不懂得电影里的镜头,看到有人说文艺片大多用这种镜头来处理影片,那么我只想说,深得我心。
男女主角直到影片的最后才真的剥开了那层纸,不咸不淡的往来中其实早已累积了深厚的感情,而说是深厚,就是那种平平淡淡却谁也再也离不开谁的牵挂,从炮友开始的一段关系,到最后的真心实意,也真的是叫人的心微微笑了一下。
或许有些男人就是这样,只有在最脆弱的时候,才会发现谁是真的在自己的心里,最想听到的是谁的声音。
看到有朋友说在电影里这两个人的关系是平等的,互补的,不在意也显得那么温暖,对,奇怪的也是这样。
美满的结局,小男孩的回头显得那么懵懂又欲言又止,我想他也在想,爸爸其实是很爱我的。
最后,题目用了片尾曲wash,就这样洗干净吧,peaceful.
这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与自我修复的片子,两个悲惨的故事合为一股,基调却异常平实和缓,导演并不刻意表现生活残酷的一面,也不沉溺于泛滥的悲悯之中,全片情节的铺排看上去似乎清淡随意,实则心思细腻,它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悟:生活中的变故无法预料,命运的走向总是不由自主,有些伤痛即使被修复也永难痊愈,我们能做的只是小心翼翼地活着。
片子摄影出色,清冽中带着暖意;男女主角的表演真实自然,尤其是歌迪亚的演出,很精彩。
女主角假肢部分的特效一流。
细节抓人。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场景是,女主角装上假肢后回到水族馆,她站在巨大蔚蓝的虎鲸箱面前、背对观众,做出一个又一个训练虎鲸的动作,虎鲸依着她的指挥做出一个接一个的回应。
这个场景无声无息,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壮美。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一定喜欢欧洲电影,而不是好莱坞的叙事风格。
否则这部电影显得温温吞吞,这也是这部评分不高的原因。
这是一部细腻的电影,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导演雅克·欧迪亚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的笔触。
困难铸就的人格,依旧脆弱。
这部电影是无法言表的,直接地讲就是通过情节的推进达到男女主角情感的积累和质变。
男主在充当女主帮手的同时渐渐变的离不开女主,也慢慢构成了最后情感爆发的触动点。
一个不幸的人遇到一个更不幸的人,可能是人生不幸中的万幸。
锈象征被腐蚀的生活,骨则是生存下去的意志,懂得救赎别人的人,自己才会得到救赎,所以不幸的人相拥取暖,就能在被腐蚀过后,获得新生。
法国和比利时两国合拍,说的是来自不同背景的男女互相救赎的故事。
由加拿大籍作家同名小说改编,片名寓意特别,”铁打的汉子也会生锈,水做的女人不能无骨。
“ 法国导演雅克 欧迪亚不温不火的叙事风格,却暗流涌动、层层递进。
日常而不平常,一如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电影细水长流、以小见大的调调。
男女主角相比之下,我更爱男主的表演。
来自比利时的马提亚斯 修奈尔,丝丝扣扣地将一个搏击手单身爸爸演活了。
”铁汉柔情“被他表现得自然舒服,恰当拿捏分寸。
女主玛丽昂 歇迪亚在”玫瑰人生“中的表演是张扬的、富有冲击力的,而在这部电影里力度就有点儿过了。
总体来说喜欢欧洲强调”touch and feel”的拍摄手法,看似爱情片,其实是人生大主题:看似残疾人励志重生,实则更多展现男主怎样从男孩一步步变成成熟男人。
故事多线交织:爱人、对手、父子、家人......每一组人物关系都表现得细腻动人。
好作品不说教,而是展示给观众自己去感受和思考。
人世艰难又险象丛生,而我们依然要平静面对。
你我陌路相逢,但可以互相尊重、相爱相惜、共度余生。
所有血泪和变故的背后,总有人触及你我柔软的内心,温暖并更强大它,这就是“爱”的意义。
在命运的洪流之中,谁也不比谁更优越,“生命的疼痛,重生的呼吸。
那些破碎的, 终将变得更加坚韧。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成就了这部冷门佳作,幸会!
失去双腿的她,打通了他的电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我感觉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普通人了,一个离婚了,投靠姐姐的,她的姐姐也是一个及普通的人,生活也是及普通。
和一个失去双腿的人成为朋友并相爱,他觉得这有很正常,真的,甚至在他和酒吧里的一个女人怎么了以后,面对她的质问,他的回答真的很孩子,虽然是做了不好的事,似乎真的没有罪恶感。
当他带着儿子在雪中玩耍,发现儿子出事了,他是那样的拼命。
总之,她很坚强,并且走在了他的前面。
他呢?
男猪脚全程都是个混蛋,哪有啥救不救赎成不成长的。不过也全靠他那身腱子肉我才能有动力快进看完全片。玛丽昂演的不错,但从电影本身烂糟情况来看明年奥斯卡女主角稳拿这种话还真心不靠谱。
在不知道简介的情况下看一个名字很文艺的法国片就容易看到一半还是不知所云,但真正看完会觉得名字很有韵味。其实挺佩服法国人的艺术天赋,无论是生活琐碎事还是人生起落事都不会拍得俗套。男女主人公为梦想而努力、慢慢担起责任的历程很令人感动,水下的镜头都又美又残忍,音乐和表演大赞。
又不是小清新还整那么多逆光,剧情东一下西一下的好无语啊,主线太弱了。没觉得有什么好的地方,整体都太平庸了,两个小时太煎熬了。
结尾走的温情路线让男主的形象瞬间伟岸了几个层次,但可惜的是前面太冗长,煽情点分布太稀疏且力度不够,不应该将男女主的关系总是用打炮来表现,海报上让人预期是男主帮助女主找到生活的动力和希望,但最后却又180度急转为了表现父爱和男人的承担责任的主题…… 很好的故事,可惜侧重点混淆。
没觉得励志,倒像个关于成长的电影。男主更像个孩子,对家庭与爱包括儿子都很不负责的态度。当遭遇状况,才出现改变。影像风格有一种私影像的感觉,或者是文艺气。那种情绪的释放和对内心的关注(主要是玛丽昂)也很突出。配乐很对味,两个主角都不错。
一个残疾少妇拯救了一个打黑拳的混蛋男人,混蛋男人走上职业拳手辉煌道路并且感悟到了人生真谛.....另:这截肢是怎么拍成功的
音乐美。
欧洲电影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或者说就是生活,电影仿佛没有什么主题,就是在一段特殊的时期的一段影像记录。非要说双方都在成长的话也很正常,人在任何时候都在成长,在特殊时期快一点而已。生锈的身体与破碎的手骨,人世间本没有完美,在残缺中挣扎成长,在丑陋中孕育新生。
男人在和女人的交往中洗清了自己身上的锈斑,女人则在男人身上找到支撑自己的骨头。这个充满希望的故事很细腻,重点都落在了刻画人物上,没有泛滥的爱心和怜悯,两人的关系始终建立在平等和互补之上,在舒缓的节奏下让爱变得有尊严。
欧洲版的炮友终成眷属。。╮(╯_╰)╭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吧,绝望的人相互取暖,最终模糊爱情的界限。
剧情、演员、音乐都上佳,很惊喜!
1.别歧视残疾人,残疾人也是可以做爱的;2.在结了冰的湖面上,大人要尿尿时,请让小孩别动。
感人
一个loser没水喝,两个loser有爱做
过誉!大量做爱、裸露镜头既不美也没用!差评!
镜头很美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主人公互相“疗伤”,他们的爱情很动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励志。
预告片就搞得那么悲。。最受不了故意悲伤的电影了
当导演突然将女主双腿都夺去,而后又多次在性爱戏中特写残肢时,我不禁开始怀疑他可能有慕残的倾向。残疾只是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挫折“姿态”,以遮蔽对内心真实困境描写的空泛。两个人物缺少“接点”,肉体接触却灵魂断联,是什么将他们牵动在一起的?庸俗的光晕。
太喜欢女主 于是极端地认为她才是全部的看点 而就算男主频繁大篇幅出现 在记忆里也不过只是出来打了个酱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