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大户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张大户亚瑟王的传说,虽然离我们中国人比较遥远,但是随着这么多年的西方文化“侵略”,很多朋友都对这个故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大体就是,亚瑟拔出了“石中剑”当上了国王,带领手下十二圆桌骑士一路打怪,统一不列颠。
建立了伟大王朝的故事。
而英国人崇尚的所谓“骑士精神”和“绅士准则”就是从那个时候形成的。
亚瑟王可以说是英国人的“精神图腾”。
很多作品中都有关于亚瑟王的传说。
张大户我最早接触到亚瑟王,就是小时候玩的“街机”《圆桌骑士》。
在热门动漫《Fate》和热门手游《王者荣耀》中,也同样有亚瑟王。
就是这位英国家喻户晓,代表英国高贵骑士精神的亚瑟王,居然在盖里奇导演的《亚瑟王:斗兽传奇》中被改编成了“古惑仔”。
盖里奇英国极具风格的“鬼才”导演。
天后麦当娜的前老公。
(08年,跟麦当娜离婚,麦当娜赔给他8200万美元。
好男儿)。
他所拍的《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是“非线性叙事”的集大成之作。
《秘密特工》和《大侦探:福尔摩斯》又是典型的英式“雅痞”风格。
不过这部《亚瑟王:斗兽传奇》没有了雅,只剩下痞。
影片口碑两极分化。
Imdb评分:6.9分
烂番茄新鲜度:只有可怜的29%
豆瓣评分:7.1分
票房成绩非常惨淡,全球票房仅仅1.4亿美元。
而影片的成本就高达1.75亿美元。
刨去电影院的分账和高额的宣传费用。
预计要亏损1.5亿美元。
《亚瑟王:斗兽传奇》很可能荣登2017年度最赔钱电影的宝座。
看来观众对盖里奇颠覆性的改编并不买账。
小王子亚瑟是国王乌瑟的独生子,从小幸福的生活在王宫里。
后来邪恶的坏叔叔篡权,杀害了亚瑟的父母。
亚瑟则侥幸的逃生。
(就是这种俗套的“哈姆雷特”式开头)。
逃跑的亚瑟被一群妓女救了起来。
并且在妓院里长大成人。
(跟韦小宝一样)。
妓院的成长环境也造就了亚瑟正直、善良、果敢、勇敢的优良品质……好吧,我编不下去了,这种环境下成长怎么可能有优良的品质呢。
亚瑟从小就小偷小摸,好勇斗狠,长大了集合一批地痞流氓,组成帮派,靠收保护费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拔出了“石中剑”,被当上国王的坏叔叔追杀。
又被反派军营救,凭借自己“天选之子”(born King)的身份,当上了反派军的领袖。
最终,凭借着自己的“优良品德”打败坏叔叔,夺得王位。
带领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把自己国家的“精神图腾”改编成一个在妓院长大的“古惑仔”,这种奇葩的设定也只有盖里奇能做的出来。
张大户我是喜欢看这种带着“奇葩设定”的电影的。
但是本片的改编有的地方比较打破常规,有的地方又非常的俗套。
优点缺点都十分的明显。
裘德洛扮演的坏叔叔,描写的多么的邪恶,多么的可怕。
但是整部电影没一个人怕他,对就是没一个人怕他。
自己的手下、对手、吃瓜群众都不“尿”他。
真不知道坏叔叔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得来的邪恶力量有什么意义。
而主人公亚瑟的整个人格转变也只是表现在人物的台词上,影片中基本感受不到。
口头上亚瑟从一个“古惑仔”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领袖,但是你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是完全感受不到亚瑟有人格上的转变。
哪怕最后亚瑟当上了国王,也完全是一副“江湖话事人”的派头。
改编经典故事,民间传说。
就像是“带着镣铐跳舞”,有很多的限制。
既要把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拍出新意,又不能超出故事原有的设定。
真是难上加难。
盖里奇就是太过于颠覆化,才把《亚瑟王:斗兽传奇》拍成了《古惑仔:斗兽传奇》。
影片的失利也就不难理解了。
彩蛋:和本片类似的是11年的电影《关云长》。
关公和亚瑟王类似,都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图腾”,太过于颠覆的改编必然不会让观众买账。
《关云长》也就变成了《迷失的刀郎》。
《亚瑟王:斗兽争霸》。
7分。
盖·里奇导演作品。
虽然我只给了7分,但他娘的这个片子棒极了。
简直是神片。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拍电影这件事和艺术家创作、文学家写作一样,我喜欢恣意妄为随意所欲。
创作都是私人的事,没有理由需要一板一眼。
比如亚瑟在刺杀他叔叔沃提根失败后的逃跑,用的是第一视角的跑酷般的镜头,非常好,非常突兀,但看起来真他娘的给劲儿。
问题在于这个故事套路了,哈姆雷特的故事无数次翻版,好在它凌乱、无聊、随意,但又那么引人入胜。
亚瑟王被盖·里奇导演人设成了妓院长大的小痞子,从孩童成长为青壮年碌碌半生,归来仍是王者。
什么是王者荣耀?
是史诗传奇,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是流落市井依然成为了盖世英雄。
对,还是一款手游,手游里也有亚瑟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亚瑟王。
开头的背景叙事场景宏大又不罗嗦,少年的成长也用快镜头展现了惊人的导演功力,成为亚瑟王的路上打得了群架,斗得过怪兽,撑得住场子,动得好脑子。
故事情节本身没有什么新意,但是集创意与逻辑于一体的剪辑。
简直让人膜拜。
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该抒情的地方抒情,该悲壮的地方悲壮。
配乐也恰到好处。
把老套的王子复仇记拍成这个样子,绝对值回票价。
仿佛看到了导演用心的带入,被继父抚养长大,患有读写障碍,15岁吸毒被逐出学校,青年混迹街头直到找到电影放映员的工作,之后登上人生巅峰首部长篇就拿到了东京国际电影奖最佳导演,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更能拍出这样的亚瑟王:逃避之后的幸存,摸爬滚打的童年,不学无术的青年,一夕成名的壮年。
甚至于对亚瑟王心理的刻画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因为目睹了父亲死亡和临终嘱咐“快走”而产生的逃避,让他一直无法接受王者之剑的力量,不断探寻的过程中艰难改善,直到最后面对大boss的生死关头才突破童年产生的心理障碍(这里不禁再次感叹一下童年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实在太为巨大)。
整个故事成为一个完整的闭环。
可尴尬的也许在于大家太习惯于过去塑造的正统亚瑟王形象,难以接受这个从小痞子成为一个有主见和超强领导力王者的亚瑟。
这也许是为什么烂番茄的媒体评分那么低,因为盖导实在太不正统了。
故事有千千万万种叙事方式,导演挑选了一种自己最擅长讲得最清楚的,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当然也有部分镜头太快了,带着3D眼镜跟不上节奏感觉有些脱帧,是观影体验上的一点瑕疵。
性冷淡女巫的人设很讨人喜欢,话少,出活,不拖后腿。
各种怪兽的特效都在线,巨大的战象/巨蟒/肥腻章鱼哥/各种飞禽,神话色彩也是浓郁。
无论盖导还是亚瑟王,果然没有人能在他的BGM里打败他,就算出走半生,归来仍是王者。
最后还是表白我们的盖导,把简单的故事情节拍复杂了,复杂的地方都很有趣,天知道做一个有趣还有逻辑,上接神话传说,下接地气儿和现代性的导演有多难。
影片的第一部分,背景篇,概要说起来就是正义泯灭,邪魔当道。
一名叫做某某雷德(以下简称雷德)的邪修撕毁互不侵犯条约进攻人类,雷德控制着三头妖兽巨象,摧枯拉朽般的把人类的城堡推倒。
危急时刻,亚瑟他爹拿着一把大法师梅林赐予的圣剑出厂,一个照面就斩下雷德的头颅,就算雷德祭出青冥妖火都不好使。
坚固的防线总是从内部被击破的,没想到亚瑟他叔(裘德洛扮演,一出场就让人想起雷神中的洛基,脑门上写着坏人二字),想当王想的发疯,勾结雷德谋朝篡位不成,居然杀死自己的老婆献祭给海蛇怪(好像是吧,原谅我的无知,看不出妖兽本体),在获得超能力后,干掉了亚瑟的爹娘,亚瑟侥幸逃脱,被一群妓女所救。
第二大段,成长篇,介绍亚瑟呼朋唤友,打怪升级。
虽然同是在妓院中长大,但亚瑟可没像韦小宝一样只会耍嘴皮子,人家可是八块腹肌,靠一双拳头把维京人都打趴下了。
可惜后来因无意中拔出了他爹的那柄圣剑被他叔发现,关起来就要砍头。
好在人气旺盛,包括妓院的小伙伴,他爹的老部下和梅林派来的女巫众多势力联手,把他救了出来,后历经黑暗之地磨炼和感动于小伙伴们的牺牲精神,终于在某次战斗中领悟了圣剑的奥义,威力发挥的丝毫不下于绝地武士的光剑。
第三部分,反攻篇,湖中的女妖乱入沼泽地,拉住人生灰暗的亚瑟的手,利用时光机器让亚瑟看到未来他放弃抵抗的人间惨状,亚瑟幡然悔悟,决定反攻。
仿佛为了配合革命大业,亚瑟他叔是昏招连出,先是放走了武功绝顶的女巫却留下了一个小屁孩当人质,又在小蛇丸准备咬他的时候一剑杀之,结果小蛇丸他爹大蛇丸一怒之下把王宫拆了个稀巴烂,咬死无数黑甲兵后绝尘而去。
决战的最后时刻到来了,亚瑟他叔故技重施,这次又把自己闺女献祭了,还摆下迷幻大阵对付亚瑟。
可惜的是,人家亚瑟游戏玩得好,关键时候就存盘。
挂了也不怕,吸取经验重新导入存盘文件继续玩,其结果当然是轻松过关。
从此后,亚瑟王笑傲江湖,威仪四海,挥挥衣袖,三言两语就让带着数百只战舰,耍狠玩酷的外邦俯首称臣,果然是圣君当以德服人啊。
从视觉角度说,电影的特效做的不错。
从商业片的角度说,也达到了娱乐大众的目的。
但更让人感慨的是,就是冥冥中一切自有定数,而亚瑟就是王者的宿命,就算上帝没安排好,导演也绝对给安排好了。
明明是一个普通无奇的老套路剧本,盖里奇通过镜头剪辑生生做出了第二重影像,看他的镜头简直是无与伦比的享受。
他的镜头在空中交织出了一曲交响乐,就算是个魔幻神话剧,他的镜头语言也是值得学习的,它拯救了一部庸俗剧。
光是这么牛逼的镜头,国内就要学很多年,镜头语言能化腐朽为神奇,在看过的英雄剧套路中,生生把低档拉到了上层,很舒服,很别致。
裘德洛真的帅,更期待他和约翰尼德普的格林德沃擦出激情火花。
艾丹吉伦还是那么有魅力,他实在是个迷人的演员,看到某些很小指头贝里席的眼神实在勾魂夺魄,他应该演属于他的主演电影,只可惜在欧洲被低估了。
至于亚瑟王汉纳姆,一想到当年那超经典的英《同志亦凡人》15岁被艾丹吉伦按在身下的小男孩那画面,脸红心跳之余,实在是感慨良多。
不说了,冲这镜头语言,我给高分,因为实在值得我们国家导演学习。
亚瑟王,到底真的存在与否,至今尚未有定论。
但并不妨碍他当了英国人一千年的精神领袖,也不妨碍他的故事成为西方奇幻文学的启发,乃至今日成了影视作品的绝佳题材之一。
04年克里夫·欧文版的《亚瑟王》,强行史诗大片而不成功。
前些年英剧《梅林传奇》,几乎双主角,亚瑟也是其一,但更加偶像剧化。
该剧中亚瑟的姐姐,这次还跑来盖·里奇版《亚瑟王》里露了一脸,演了亚瑟的婶婶,也是有趣。
一看到名字冠以“某某王”字样的片子,一般感觉要么是真·重量级大作品,要么就是着陆失败脸先着地的残次品。
而盖·里奇果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依旧是他一贯的跳跃拼接式剪辑,把控能力强,故事讲得透彻,大场面杂而不乱,打斗过瘾,配乐效果绝赞。
整个片子拿捏的准,轻重得当,节奏张弛有度,看得非常过瘾。
从亚瑟幼年遭遇家庭变故,到长大成人重逢咖喱棒(王者之剑),对剑从拒绝到接受再相互厮磨等等一系列,关键词是成长,但是成长的过程是通过Arthur对于Uther之死一点一点恢复记忆来完成的。
最终,亚瑟与咖喱棒达到了人剑合一。
电影的编剧中照例是有盖·里奇的,他惯于自编自导。
而还有个编剧名字也不可忽视:莱昂纳尔·威格拉姆,曾经参与过哈利波特电影的制作,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原漫画作者兼制片人兼编剧,之后又与盖·里奇连续合作了《秘密特工》和今年的《亚瑟王》,预计还有今后的亚瑟王系列作品。
毕竟亚瑟王于英美影视圈也是个重量级的IP,有一大堆故事等着影视化。
大福尔摩斯3不见开拍,但裘德·洛有了第三次与盖·里奇的合作。
说来这俩人近年也真是勤快许多,大约是给孩子们赚奶粉钱?
裘德·洛拿下了年轻版邓布利多,所以在这个片子里演一个会魔法能变身的反派国王,多少算是预热吧。
他简直贡献了一个华丽如舞台剧规格的演出。
导演好友贝克汉姆的出场,引起全场笑声一片。
演技生涩是自然,关键问题其实还是小贝那软萌的声音,与片中一脸伤疤的糙汉形象实在不搭。
影片开头看到亚瑟的“皇姐”,而后还有《都铎王朝》里最贤淑的简·西摩,也都算得上是惊喜。
配乐真可谓好顶赞,全程是配合画面和情节推进来做的,激昂时是双重的激烈,抒情时是自然的抒情,为视觉效果大大加分。
而视觉效果有一点减分的是画面上挥之不去的灰蒙感。
也不知是因导演对冷色的偏好还是影院开灯不够的问题。
另一个槽点是,这个片子在大陆为什么要翻译个“斗兽争霸”这么个奇怪的名字?
虽然片中出现了许多当今科学恐怕也无法解释的怪兽。
但是这个名字并不直白,且听着容易让人觉得此片有勇无谋只有肌肉没有智商。
上一个金毛王子亚瑟的确如此,能打架,也善良,有了梅林,智商归零。
而本片中的亚瑟,长于市井底层,体魄健壮,性格开朗,也很有头脑,几乎是个天生的领导者,注定的不平凡的王。
Long live the king。
新王登基,故事截止于此处。
却也让人不禁猜想,那个未透露名字的女巫,是否会叫“ Guinevere ”?
Lancelot,又将何时登场?
期待后续。
期待正式上映后再去影院。
P.S.感谢豆瓣观影club。
活动够出彩,电影很精彩。
影片讲述的故事是古不列颠时期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亚瑟·潘德拉贡,作为古英国时期的传奇英雄,他带领“圆桌骑士”英勇抵抗入侵的撒克逊人,最终赢得了古不列颠的独立,并最终引领王国走向辉煌。
作为影片的主线,复仇和重新夺回王位这样的设定自始至终。
亚瑟也从一个市井混混,最终成为掌握王者之剑的大王,这样的人物设定,有一定个人主义色彩,但离不开的是他身边人对他的帮助。
富有摇滚节奏感的剪辑、黑色幽默堆积的人物形象、以及动感十足的配乐和混音。
拳拳到肉的打斗,太痛快了。
还有强大特效、盖式音乐,独特盖风给这个传统古老的大不列颠故事注入了新的灵魂。
虽然是一个人尽皆知的老故事,但是盖·里奇却凭借出色的剪辑技巧和配乐,让整个故事一点都不乏味。
拍得像CG,B站的弹幕比电影本身更有意思。
但是盖里奇的画面、踩点换镜、配乐yyds👍但是一个市井混混真得能治理好国家吗?
我总觉得盖里奇的电影主人公总会有他的影子,从《两杆大烟枪》的上帝视角的幽默自嘲,到如今的《亚瑟王:斗兽争霸》,这个市井混混拥有了高贵的血脉,摇身一变成了先王独子。
颇有几分“天选之子”的骄傲。
亚瑟被救靠血脉,拿起石中剑靠血脉,(用剑)打架靠血脉,打败Boss也靠血脉……而血脉,恰恰是中国人最不屑的。
“谁家祖上还没阔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那个不是皇族豪门之后。
更何况我们还有华夏民族的概念,那位在兵马俑嘴边留下指纹的先秦人被所有华夏子孙唤作“老祖宗”。
再说回亚瑟的“血脉”。
我对市井小民没有偏见,但亚瑟能治理好卡斯特梅罗吗?
他的生长环境,教育水平,生活阅历,能支撑起一个国家吗?
难不成治国也要靠血脉吗?
亚瑟因为无法使用石中剑的力量,被送到黑暗森林中去历练。
可他是王者啊,不应该学习王者之道嘛,在我看来用王者的品格比力量更能驾驭石中剑。
再者,哪有国王上战场的?
上战场的都是些士兵和低等军官,国王和高等军官要做的更多的是指挥,下决策。
要不哪来那么多旷日持久的战争?
干脆让威灵顿公爵和拿破仑一对一决斗好了,谁赢了听谁的。
还有就是维京人最后滑跪太好笑了。
这位亚瑟国王充分地说明了上面关于治国的观点。
只要维京人跪下了就是臣服了。
还“能交朋友就不要打仗了”,这叫“交朋友”吗?
不还是混混那套“赢了你就给我跪下”那套吗?
最后的最后,盖里奇,不愧是你啊,大英帝国。
还以为自己是日不落呢。
我真的发现,即使盖里奇再怎么以他曾经的市井混混的身份为荣,也摆脱不了对大英帝国的痴心妄想。
关于《绅士们》中的“Chinaman”其实在这部电影里就早有端倪——腿脚师傅乔治简直不能更“傅满洲”了。
在他心里,只有大英帝国才是yyds,维京人(即使曾经是英格兰的统治者)算什么?
即使中国市场很香,他甚至都不愿意为华裔改个形象。
Ps:刚才看到有人说这是部男人的片子。
嗯,微博上有句话:男人总会共情强奸犯,女人却喜欢指责荡妇。
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就是说有的男人总喜欢共情同性,包括这种靠主角光环的同性,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像亚瑟一样,是先王独子,是天选之子,是不用太过努力就能获得一切的born king。
其实我小时候也这么想过,但也仅限小时候,嗯,“男人至死都是少年”。
(谁觉得被这段话冒犯那就只能说明您就是这么想的喽)
早年丧偶、正值如狼似虎年纪的国王,抓来全国的适龄青壮年为他拔剑,拔出剑的就是born king。
噫,这和王子让全国少女试水晶鞋、谁试对了谁当皇后是一个意思(如我的友邻 C Winchester 所说,它也很像白雪公主后妈的悲剧。
这个已经很美的女人嫉恨貌美少女、在“魔镜魔镜谁最美”的问题之后恼羞成怒,下令找出比自己美的姑娘除之而后快,结果却一步步走向了预言中的结局……(和Vortigern的相同点是美!
美!
美!
)可是后妈的动机比Vortigern有理有据的多了!
这位叔叔,明明是人生赢家的路线,有颜有权,阖家欢乐,还娶了我们皇姐做老婆(知道皇姐梗的都是同道中人);哥哥Uther英俊伟岸,又疼你又信任你,还把王冠给你保管,明明就是做好了“我回不来你上位”的打算。
你和Mordred结什么盟?
你们统治了卡美洛还不是要“分享权力”?
你凭什么觉得Mordred给你的权力会多于哥哥给你的?
你是对自己的魔法很有自信吗。
[删除]如果你的魔法很厉害,为什么发际线还是这个样子。
[/删除][删除]黑魔法使人变丑,你不要脸了吗。
[/删除]如此俗气的反派让人失望:空有一张脸、废话一大堆、钟情大场面、威胁小朋友……作点一个都没落下(手下忠于他一定只是因为他长得美)。
两次杀了自己的真爱满♂足触手怪,就为得到一次性的变身超能力,用完就没了。
这么亏还不一定成功的交易你也做?
我简直要同情你了,你是想被触手play还是怎么着。
(朋友:明明可以靠脸吃饭,要什么权力)叔叔,最适合你这种又贪又欲求不满的妖艳贱货的路线,明明是远嫁海外当一个整天煽风点火的祸国妖妃好吗!
说到这里,我简直不敢相信Vortigern竟然是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
作为盖导路人粉和烂番茄黑,我在看片之前对其新鲜度从6%涨到25%的过程目瞪口呆,我以为这帮影评人又在作怪了。
今天看完,表示能够理解——在亚瑟拔剑之前,盖导的英国街头混混风和史诗传说的融合度其实不错,亚瑟的成长和叔叔的崛起交叉剪辑干脆利落,称得上是节奏很棒又很抓人的前情交代。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亚瑟与小伙伴汇聚之后,这部电影竟然滑向了平庸……你能想象它出自盖导之手吗!
舅舅局的灵光呢!
我们都知道商业片里英雄组队之后的故事,无非就是以少胜多靠智取、英雄经历挫折再崛起。
如何把这种套路拍得好看又脱俗,才是这类电影的关键之处。
到了盖导这里,就是一刻不停的交叉剪辑+快剪+打乱叙事,已经到了“abuse”的程度,很容易令观众从之前的“眼前一亮”逐渐变成不耐烦。
尤其在巷战这场重头戏里,快剪的缺点就显露无疑,因为它令场面琐碎而凌乱。
没有全局感,没有层次感,有的只是不停的跑与追,实际上是相当乏味的。
女巫的魔法除了劫法场时体现了其一两拨千斤的魅力,在这个场景里起到的作用近乎于无,并且毫不意外地被抓并激发了亚瑟变身(哦,女主角被救是她们的天职)。
而由此生成的王剑特效看起来还没有游戏的CG画面逼真,让人有点尴尬。
带给人的感觉则是……嗨,暗影魔多。
巷战打完,电影居然快到尾声了。
全片就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是说还想看续集,是觉得好像漏交代了什么东西,以及“这他妈就赢了”?
那条莫名其妙的蛇,这么犯规,不是plot device是什么!
关于亚瑟王,普通观众想看到的其实是史诗级战斗画面或者亚瑟带领圆桌骑士们做任务,对于这种需求,盖导聚焦于亚瑟个人战斗的路线就显得有点小气了。
它的另类感本该体现在诸如动作场景和阴谋策略的创新上,而现在就只是“格局小”,且充满了cliche的主角光环,和本片意图“edgy”的风格是挺相悖的。
不过格局小也不见得是坏事,开场大战的格局够大,但是非常乱来,还没有配乐,有一种来不及上厕所了就随便剪剪的感觉。
上一部应该很酷很先锋、结果却拍成了俗套鸡汤还没让人爽起来的电影……是自杀小队。
两部电影似乎分享了一些相似的特质,包括预告里的虚假宣传(华纳到底在和育碧抢什么生意?
),以及美好设定的浪费(泥潭仙女的创新还是要表扬一下)。
盖导这部痞子亚瑟王,本来是多么好的设定啊。
不像其他的卡美洛影视作品,要么讲贤良淑德的梅妃,要么讲相亲相爱的圆桌骑士或者一言难尽的兰斯洛特,它开创性地改造了传说,彻底搅乱辈分和人设:Mordred成了Uther的死敌并被后者杀死;恐同者,哦不,是恐魔法师的Uther变得wizard-friendly,还下令停止大清洗;在常见的传说版本里篡位Uther父皇、找出了梅林、并最终被Uther的哥哥Aurelius Ambrosius赶跑的Vortigern,变成了Uther的弟弟——都已经这样大刀阔斧地改动了,却还是讲了一个没能让人兴奋起来的、单人玩家靠光环战胜boss的俗套故事,所有角色都十分刻板,站在任何一部商业片都为他们设计好的位置上。
如果让CinemaSin来计数,那么伴随着叮叮声还会出现:华纳。
50 seconds of logos。
你是说叔叔真的杀不掉才划船没几步的小亚瑟?
国王和他的黑甲兵能被一扇木门挡住路?
那条气势汹汹的巨蛇为什么打完就跑?
Arthur survived this!
为什么Uther没能拿剑杀死Vortigern,而亚瑟就能?
叔叔造塔背后是不是索隆在指使?
亚瑟让叔叔拔不出剑是不是向索尔学的经验?
叔叔那句“That sword, it belongs to me”……他是不是在HISHE反派小酒馆和凯洛伦成了好朋友?
嗨,eagle,AC电影的主角。
嗨,黑暗之魂3,翻滚的时间到了。
你应该带手柄进影院。
需要指出的是,外媒评论说什么扎导附体,简直是太表面了好吗,不要看到慢镜头和色彩暗就觉得像扎导。
这部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色彩都被吸干了”。
扎导只是爱给电影加滤镜,让色彩斑斓的场景有油画效果;本片才是真·暗无天日,风景还不如BBC儿童剧。
这个系列拍五部是不太可能了,卖卖原声碟还差不多。
不过看到妖娆裘花的状态(披着白貂十分中二地指挥民众高呼其名的那场戏),我们仍然可以奶一把神奇动物2。
ps. 对了,盖导片一向JQ满满,在这部里居然只是通过言语点缀,非常soft……难怪大家不满意,都是没搅基的锅(。
pps. 我一定要批评南京万达新街口店。
ScreenX,一到大场面和王剑特效,三面是影像。
我天,我简直烦躁得要爆炸了。
非常distracting你们明白吗!
看电影本来就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块屏幕前,环绕影像会让人感觉自己没能接受到全部的信息,糟糕到想打人!
老实说,给这部电影五星纯粹是出于私心,本片的缺点非常明显:就是剧本,整部电影时间不短,但是细细一想,剧情的信息量其实并不大,很多人物的背景都没有交代,好像他/她是从石头里蹦出来,天经地义就要做这样或那样的事。
有时剧情有交代一些东西,例如小指头去行刺的时候,冒着被发现的危险也要刺杀一个军官,基本上这个按照常理来说起码要有一场谈心交代前因后果的剧情设置却完全没有按照套路来,男配角一句有仇就打发了。
而另一方面,剧情明明节省了配角们开茶话会的时间,却并没有把这些时间用在探索其他主要角色内心,还整出了一个意义不明的黑暗大陆,让男主角吃了不少苦头,仅仅把噩梦变完整了。
盖导咱能别这么烧钱吗,除此之外,整体走向的套路化非常严重,这真的不是出狮子王吗,男主角一旦愿意开启圣剑模式就所向披靡也是偷懒,最后大战裘德洛没有趁男主倒地补刀而是背对男主凹造型也是醉,都说反派死于话多,我看你也没说话啊,咱都结尾大战了,能不能严肃一点,真以为是在拍杂志封面啊。
但是缺点明显,优点更加突出,盖里奇的风格几乎全盘被带到了本片,跳脱的剪辑,高速慢镜,谜一般带感的运镜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扬,当然如果并不喜欢这些元素,可能会变成缺点,本片的几段跳跃性的叙事其实更适合福尔摩斯那样的侦探片,交代细节回忆线索妥妥的干净利落又酷炫,用在本片则明显有炫技的嫌疑,让人觉得没必要,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
音乐更是没话说,只是听就有一种和其他妖艳贱货不一样的感觉,非常特别,杂糅了英伦三岛的阴雨,闷骚和疯狂,有一种大家躁起来的high,不能更带感了。
战斗的部分很厉害,近乎时间停止的效果和360度托马斯回旋镜头都有一种很新奇的感觉,国内外的网友都反映这个很像华纳自己的游戏暗影摩多,我没玩过这游戏,不好评价,但基于国内可怜的单机玩家比例,我想这个并不能给大部分观众带来既视感。
最喜欢的还是演员,查理汉纳姆本身是个硬气和柔情结合的人,平常就自带街头气质,演本片里的亚瑟再适合不过,荷尔蒙爆棚,眼见他参演的三部大制作环太平洋,猩红山峰还有本片都要扑,也是心疼,演员并没有什么问题,相反表现非常优秀,只是被其他原因拖了后腿,他和漫威的一线影星相比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如果能有一个票房优秀的系列IP在手,相信不会比漫威的克里斯天团差,少年,要不要来演漫改啊。
女主角也是个意外,社会你女巫,人狠话不多,一副性冷淡的样子,背景几乎没有提,反而有一种简练和神秘的感觉,几次大显神通协助男主,并在其成功成为国王之后急流勇退,虽然两人之间明显有一种张力但一点也没有要发展罗曼史的意思,既不贪恋男主角的肉体也不图身为功臣会有什么奖赏,一副姐使命已成你们这些小屁孩就接着玩泥巴的样子,当真酷到没边,最后通过老鹰观察男主角,big sister is watching you。
最重要的,我想还是本片的意外感,不是剧情的意外,而是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电影音乐还能这么来的意外,看惯了漫威的四平八稳,这么一个棱角分明的电影反而显得难能可贵,可以预见本片口碑会两极分化,盖导风格太明显,以至于个人发挥和创新几乎到了一种不管不顾的任性地步,喜欢的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会觉得太过形式主义。
就像关于音乐,我是一个旋律党,对专辑的整体感和氛围感并不感冒,而到了电影,我会更注重气氛和感觉,剧情的工整可以退到第二的位置,在我看来,本片营造了极为出色的氛围感,让人好像嗑药一般的着迷,盖导的节奏也深得我心,剧情的缺点并不太重要,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更加看中故事的完整,只能说大家各有所爱了。
四流的剧本被盖里奇的魔幻一样的剪辑拯救了一些,拍出了一些现代的感觉,音乐点赞,非常不错,逃亡那段追逐拍的不错,就是电影的打戏拍的太难看,完全就是游戏那种质感,其次就是剧本的硬伤,没有深度,但是这群操着英式口音的爷们太酷了。3.5。
《斗兽争霸》这个译名不知是哪位大神译的,估计是游戏迷,还不如直译为《圣剑传说》的好。盖•里奇一贯的快速剪辑和慢镜让影片多出了一丝诙谐气质而剥离了厚重感。本应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却让导演处理得如此儿戏,有如过家家或低龄化的游戏通关。
太水了 男主完全无演技 盖里奇的发展套路和陈凯歌一个路数
节奏很棒啊很久没有被这样带着节奏走了。剧情并没有啥就正常的。。。原版的节奏吧!裘德洛也老了~
这剧本写的啥玩意儿啊,浪费一堆型男
把心爱的妻子和闺女献祭给超肥的章鱼怪他就可以把你变成很牛的骷髅骑士,但再牛的骷髅骑士都打不过......石中剑的主人!我不记得小时候看的Disney版本有没有讲但我是现在才知道原来石头是父亲的身体化成的(´゚◞౪◟゚`)还有章鱼怪旁边的两个女孩超漂亮!好不公平,她们那么美,那头章鱼那么肥!!(是真的肥不是小猫咪肥嘟嘟的那种肥,我哭到泪干)然后裘花17年原来已经变裘秃了啊,我才刚入坑隔壁有没搞错。Hunnam身材真好⁄(⁄ ⁄ ⁄ω⁄ ⁄ ⁄)⁄感觉最后仪式那段他和指叔有些许微妙的情愫在空中搅动......
仅仅有盖·里奇的风格和配乐加到一起的优点,可是剧本太老套,中间的过度和对话让人直犯困。而且花了那么多钱拍出来,特效也就刚开头的看起来猛一些,到后来,就缩水太多了。剧本太赖,太冗长了。
老国王把圣剑扔向空中刺入后背那段帅哭了!!!
叙事风格受不了........
剧情就跟智障一样,毫无谋略的日天日地穷装逼。男主对着一把剑想要又不想要,你是抖妹来的吧?印象中还从没对一部电影翻过这么多的白眼,大导演来收下我的一炖人参公鸡...
Gay导选男人的眼光和拍男人水平真是一流,胡南真是帅哭了
为了阿瓦隆去看,结果只出现了莫德雷德和梅林,以及亚瑟的忠臣……我要看这些平民干什么啊…哈哈
无聊透顶的电影,看到结尾我一度希望"小指头"会拿剑把亚瑟王的脖子给割了(如果真的那样就神作了)。推荐给那些没看过几部好电影,但又特别喜欢买票到影院凑热闹的人。
本以为会是一个史诗之战,没想到被拍成了街头抢地盘。。。
满满Guy Ritchie风格,仿佛在看《权力的游戏》电影版。裘花霸气阴险野心勃勃帅死人了!爱蛋叔和狐狸弟弟居然有参演!!!!节奏急赶导致情节笼统,唯展现王者之剑的威力却缺乏彰显亚瑟王的能力、威风和内心戏。凯尔特民谣、喘息音乐、摇滚呈现的配乐酷炫燃情并现代化,快速剪接、慢镜、动作和视效看头极具。
「I look away. We all look away. But t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man and a king.」「Why have enemies when you can have friends?」
hahaha大盖里奇拍出了偷拐抢骗版亚瑟王,刺客信条电影版最佳导演人选啊!
毫无文化的《王子复仇记》电子游戏。
社会你亚哥,人狠话也多
盖里奇的快速剪辑和叙事拯救了外强中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