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看这部电影真是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影片一开始lino的跑酷真是棒棒哒。
裸露的纹身,窜动的身体,虽然后来感觉lino有点二杆子精神,但是猛男这个词用在他身上真的是妥妥的!
哦哦,还有坐在床上用电击小混混的老婆婆感觉非常的萌萌哒!
男一号保罗沃克不用分说,高大帅气,行动潇洒,微微一笑很倾城,可本质上却是一个被上司耍着玩的苦逼公务员,心里总是想着杀父仇人Tremaine,惦念着干完这一票就开始做爷爷的好孙子,从此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可是后来,现实的狗血不是一般人能够控制的,最后知道真相的他眼泪都能掉下来,气急败坏之下只能带着一帮心地善良杀人就如打喷嚏的小混混冲进了市政大楼,对着大boss说:邮政编码来一套?!
当然,故事的结尾肯定是幸福安定的,香车美女,阳光花园。
跑酷文化。
电影虽已落幕,但主人公身轻如燕矫捷有力的身姿依然记忆犹新。
在本片中他展示了跑酷的精髓飞檐走壁,翻转腾移、灵活多变,在奔跑的过程中用各种空翻特技穿越障碍,不但动作紧张刺激而且巧妙灵动,带着浓厚的极限运动色彩更为电影增添了一份刺激与扣人心弦,展现了主人公灵巧的身姿动作与敏捷快速的反应能力。
可以说《暴力街区》完全把跑酷运动带到了观众的视野中去,让跑酷运动成为一种文化真正的流行起来。
还有就是涂鸦文化。
涂鸦来自我国唐朝诗人卢仝的一句“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原本是卢全用来吐槽孩子的年幼调皮。
如今到了现代,涂鸦成了希腊文Graffiti的译词。
现在更是成为西方嘻哈文化的四大元素之一的代名词,经历了由圈画帮派地盘,到表述自身情感、讽刺社会现状,再到成为-种艺术形式的演变。
在本片中的红砖特区,由于被政府用围墙隔离,围墙内又是由各个大小帮派联合统治,而涂鸦在其中像是一种在围墙内对自由的渴望与情绪的宣泄,随处可见的涂鸦标志像是一种文化符号,正是这种符号的运用,让影片传达出其核心内容是街头的,贴近生活的,真实的意象。
这样-种透过绘画的对话方式,既显示了区内人渴望与外界沟通,又表现了对社会上的排挤、歧视提出强力的反击,虽非主流艺术形式,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体现了人们心中在绝境下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的精神,即使无人欣赏,也要表现出自我的个性。
每个年代的人有每个年代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相较于上一代人的含蓄与委婉,我们这一代人更注重对情绪的宣泄与直接的表达。
红砖特区的闭塞导致围墙内的人并不能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未来,环境的残酷与艺术的温和造就了涂鸦这一形式,正是在这一种反差中,心灵世界与外部环境一直在.紧张的交锋,这交锋形成的力量如同一组有力的组合勾拳,击打着我们身体的要害部位,也许只有涂鸦这样的艺术才能如此完美得将人物所在的环境这样的表现出来。
残破的建筑,五彩的颜色,狂放的画风,不羁的语言....所有这一切景象,不是巴黎的温文尔雅和风姿卓越,而是红砖特区特有的暴力直白与放荡自由。
它的肆意是与这里人的经历对应着的,它的挑衅是与红砖特区人民的愤怒对应着的,它的苍白也是与对这个环境的无奈对应着的。
这种环环相扣的对应关系,使得涂鸦与整个红砖特区的环境相得益彰的结合在一起。
看完整部电影之后很明显地发现一个缺点,那就是影片的布局似乎出了问题。
电影的剧情有点缺少那种应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坏人boss的突然转变又令人感到有点惊诧,同时红砖特区里面的帮派几乎全部都是黑人(除了大块头),这样真的好么•••••••另外两位主角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友情总是有点别扭。
另外,保罗警察爸爸的往事又是另一部电影了么?
突然出现好突兀。
当然,动作设计都很棒。
只是剧情有点奇怪而已。
就像一张大拼图,里面却缺了好几张••••••
剧情 评分都不重要了 我也没看过10年前那部 paul walker才最重要 接在看的哭惨了的闺蜜之后看了这部电影 我心情本来就不怎样 他在戏里还是很卖力的样子 他还是演卧底 演警察 他开着车飚着车还是很帅很专注的侧脸 看起来是那么的charming 戏里面出现的第一个他撞车的镜头 我就害怕起来了 想起来那个车祸现场的照片 结果他在戏里面撞了2次车吧 我多希望那个新闻只是片场的剧照 可是最后的大屏幕出现了他的黑白照片 下面写着“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好像又再一次帮我确定了一遍 他已经不在了 真的太难受了 你在戏里不是答应过爷爷你哪儿都不会去 就待在这里吗?
前边二十分钟莫名其妙的打打杀杀,男猪脚自报家门,他是卧底的缉毒警察,才知道原来这片子是讲缉毒的事情,之前还以为是毒贩子内讧呢,缉毒警察的女盆友作为一个危险职业,被绑票了,一点都不意外。
运输中子弹的车就四个人,特么运普通子弹也不能这么敷衍吧,劫匪抢到之后想要钱,没想到钱能解决的问题到了美国佬那里也成了问题,劫匪可是威胁不给钱就炸掉一个城市的。
后边又反转了,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市长,黑帮和警察联手玩政治把市长坑掉了事。
二星3分,打得挺热闹,看得挺无聊。
真正想毁灭一个地方用不着这么麻烦的,手段多得是。
大概是大二的时候,看了2004版的暴力街区,已经不记得演员长啥样,对情节也毫无印象,唯一记得当时看的十分带劲,特酷特帅。
有了这个感觉基础,再加上最近实在没啥好片,夏天又热得人十分躁动,心里的暴力小人若隐若现,于是乎,这个2014版的暴力街区,成为这段时间最期待的一部电影。
真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翻拍翻得既没有新意也没有把经典发扬。
更不幸的是我不仅赶上个中文版的,而且影院里还有熊孩子!
虽然动作电影主要强调动作,但只有在动作很吸引人的情况下,大家才会忽视情节的弱。
剧中俩主演虽然一个还是蹦啊蹦啊蹦的,一个狂彪车技,但搭配起来完全没有雄性荷尔蒙的感觉,感觉倒像是成龙大哥电影的路数,可人家老大哥那一套玩得很流畅啊,笑点也没这么生硬。
要说特点,也是有的:女主没有秀美色,也没有拼智商,而是突然就变成了女汉子,跟黑帮女主打了一架,铁链子都用上了,跟拉拉玩SM似的,让人心惊肉跳的。
影片结尾,缅怀已故的保罗,这种向死者致敬的方法原本是一个崇高的举动,但在此部烂片里,却成为了唯一赚钱的卖点,如果真有在天之灵,保罗非的哭活过来。
吕克贝松,你拍这么烂的片,你家人知道么?
雖然是個經典翻拍但是我還是喜歡這個美版噠作品。
一個是對英語噠熟悉一個就是這已逝噠面孔——Paul Walker。
這個男人最適合演那種熱血臥底警探。
還是那種最後發現正義掌握在所謂噠壞人那一方結果自己反叛噠那種角色。
他功夫暸得飆車技術一流。
藍色噠眸子是那樣噠深邃又迷人。
可是他卻已經遠去。
正如這個片子在我記憶中噠位置。
多年以前還在上高一噠我在體育課上老師無意間放暸這個電影給大家看。
當時我和同學們一樣都被驚呆暸。
絢麗噠跑酷憨暢淋漓噠打斗場面還有導彈解除那千鈞一髮之際噠扣人心弦。
但這已經是五年前噠故事暸。
人在不斷噠長大技術在不斷噠革新影壇新人也層出不窮。
多少年之後誰又曾記得有一位男星叫Paul Walker他飆過一輛又一輛肌肉跑車穿著Vans鞋出現在我們曾經熟知噠動作電影當中。
又有誰還曾記得很久以前有一個女孩兒懵懂卻充滿野心想要探究這個世界。
答:即使社会环境再脏、社会秩序再乱、社会治安再差、社会成员再渣的地,如果某人、某组织或某政党在当地放置、引爆一重大杀伤性武器,那可要背上乱杀无辜、草菅人命、粗暴野蛮的千古骂名啊!
且触犯了国际刑法上的反人类罪啊!
可是背上千古骂名也算是出名了啊,恶名也是名气啊,还千古哦好多人抢着争这个名气的!
再说那个国际刑法有啥实质性的强制力啊?
其实说到底主要原因是,禁止杀人!
更加禁止地狱性灭绝人类!
对人的生命予以绝对保护啊!
即使当地人杀人不眨眼,随意、暴力地侵入他人住宅,非法持有枪支、使用、运输枪支,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拦路抢劫,打家劫舍,他们恶贯满盈,罪大恶极,罪不可赦,罪行罄竹难书,领导之流也不能简单粗暴的杀了他们!
美国政府,你是在说我大中国应该要废除死刑吗?
还有,影片最后他们一群暴徒直接持枪冲进市长办公室,哎呀哎呀,不得了啊,这都是什么美国政府啊!!!!
安全守卫如此薄弱的??!!!!
这种门卫系统还让不让领导们继续严肃、狡猾、认真地玩政治整人的呀??????!!!!?
然后,对如此大胆罪恶之徒就是不能整一大炮过去扫荡端平了呀!!!!
不能呀!
真的不能呀!
首先缅怀一下可能已经身在天堂的演员:保罗•沃克吧,这位凭借着《南极大冒险》走入中国观众和我的视线,然后就是全世界影迷们都知道的经典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中与范•迪塞尔联袂出演的飙车双煞,而且一飙就是十多年,纵观整个系列的5集(中间第三集换了阵容)而且那是越飙越猛,一发不可收拾的意思。
然而就在整个系列第七集的拍摄期间,这位叱咤于荧幕上的车神,非常讽刺的倒在了“赛道上”,由于车速快作为乘客的他,和他的朋友一起撞在了大树上,然后非常凄惨的被活活烧死。
哎……这是继希斯莱杰之后,又一位好莱坞当打男星,死于非命。
而在其生后,《速度与激情》的片方宣称将保留他的戏份,且修改剧本,另外找人完成全片,而本片则是他生前完成全部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
这悲情的色彩多少也可以作为本片的宣传吧。
本片其实是10年之前,同名法国电影的翻拍,在故事情节方面,剧本只是稍微的做了一点点的修改,而在演员阵容方面,男主角依然是由大卫•贝利出演,这位跑酷运动的创始人,对于这项运动的推广,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而另外一位主角则由身手要差上很多的保罗来担当。
多年之前的前作,两位主演都是由跑酷届的大神担当,不过这两位在电影届的号召力毕竟有限,片方如果想通过这部新拍的作品赚钱,那在主创阵容当中加入强有力的票房保证则成为不二的选择,于是保罗离开了赛车,依靠着双腿继续着速度的激情。
如果有看过前作的朋友不难看出,本片中的保罗可以看的出来已经算的上是玩了命的努力了,各种危险动作的尝试无不显示着他的敬业,然而身手上的巨大差距,毕竟不是拼之一字可以简单弥补的,跟前作中两位大神之间异常精彩的飞檐走壁相比,逊色了不是一星半点。
而用以弥补的几出简单粗暴的动作戏和飙车戏,也显得有点理由不带,毕竟当年的另外一位演员——塞瑞尔•拉菲利从小习武,有很好的武术根底和运动天赋,更是有跑酷世界第一人的称号。
相信看过前作的观众,再来看本片,多少会有点失望。
跑酷——如今已然风靡世界的这项街头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尝试和喜欢,而本片则以这项运动为切入点,将这项运动的魅力,通过故事情节的完善和修饰,以及电影镜头的捕捉和艺术加工,再辅以动感十足的音乐,更加完美的展现在各位观众的眼前。
而充当配角的混乱的街头、黑帮的追杀、政府的腐败以及黑幕,都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看点只在于跑和已然逝去的保罗。
对于本片,我只能说是一部悲情的老片翻拍。
『暴力街区』翻拍2004年的《暴力街区》和《暴力街区13:终极》,只不过是把地点改了,感觉就是把同一部电影又看了一遍,场景设置都差不多,剧情就是把前两部合二为一,但是翻拍的可谓一塌糊涂,远远不及前二部,完全不明白这翻拍的意义何在。
『暴力街区』翻拍04年的《暴力街区》和《暴力街区13:终极》,只不过是把地点改了,感觉就是把同一部电影又看了一遍,场景设置都差不多,剧情就是把前两部合二为一,但是翻拍的可谓一塌糊涂,远远不及前二部,完全不明白这翻拍的意义何在。
【4或5分】
怎一个假字了得。
QAQ大帅哥遗作
。。。原作多爽啊。。。sm氛圍都沒了
两位男主太帅了,太帅太帅了!
电影真的很烂,翻拍的毫无新意。也没看出比原来好了什么,更没有原来的那种新鲜感。就是为了圈钱的吧。保罗沃克的那个角色换谁也都一样。但是还是纪念一下保罗沃克吧。都已经是遗作了,给个五星也不为过……
无趣
跑酷真的很燃,简单粗暴,结局反转是暗喻现在的政府都是黑手党翻身么。
看到最后一幕直接哭出来了: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好莱坞总是能把别的地方的优质电影简单粗暴化,本片更是直接用沃克来代言,精巧的跑酷几成配角,极端糟糕的剧情更是让人无语。
动作戏真是眼花缭乱!!!
简直就是速度与激情嘛,加了跑酷和打斗,他们齐哇哇的动作,还是蛮好看的,还有跑酷兄反衬速度与激情的笨拙。可惜看完才知道他已经去做上帝的车手了,好可惜
中规中矩的翻拍...For the memory of Paul Walker.
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R.I.P
shawn watched it twice
十一之前看的,觉得结尾真是一个很棒的happy ending,现实和电影的交错反而格外残忍。不管存在多少非议,剧情是否有些单薄,还是觉得沃克这么帅的样子,值四颗星。
如果我没看过法国版,应该会看在Paul Walker的份上给三星,但之前原版也就只给到三星,所以只能两星半了...美版角色塑造什么的简直弱爆,仅有的三个女演员都异常丑,包袱抖得太快,结尾还这么拖沓导演你说你怎么对得起Walker!!!
压制组最后还放了张照片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简直催泪
不愛看動作片
10年之后整出个不仅剧情连动作设计都照搬的东西有意思?David Belle明显发福。Paul Walker死不死在本片中都无法和cyril raffaelli相提并论,毕竟动作就是cyril设计的!这片没有存在价值。
看得我好爽,之前看豆瓣影评以为很烂呢,幸好依然坚持去看了!片尾的纪念保罗沃克真的是瞬间哭瞎……RIP,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