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B.Bang给大家介绍的拳击电影是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威尔·斯密斯-提名)和最佳男配角(强·沃特-提名)【拳王阿里】。
豆瓣评分7.3。
烂番茄新鲜度67%。
IMBb评分6.8。
影片从1964年开始记述穆罕穆德·阿里的人生,当时他还叫做凯西斯·克雷。
穆罕穆德·阿里(56胜(37KO)-5负)1964年2月25日。
凯西斯·克雷挑战索尼·李斯顿的世界重量级拳王头衔,第六回合结束后,裁判终止比赛,阿里首夺冠军头衔。
该场比赛被《Ring》杂志评为1964年年度最佳拳赛。
赛后凯西斯·克雷宣布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凯西斯·X,并宣布自己皈依伊斯兰教,后得到教名穆罕穆德·阿里。
1965年,阿里的好朋友,伊斯兰教国家部长马尔科姆在演讲时遭到暗杀。
5月25日,阿里再次对阵索尼·李斯顿。
第一回合2分12秒,阿里KO对手获胜,开启了重量级“阿里时代”。
也留下了拳击史上最广为人知的著名照片:
影片中阿里对于马尔科姆的被杀非常哀恸,甚至因此影响到其与第一任妻子桑吉·罗伊的婚姻关系,两人于1966年离婚。
时值越战期间,第一次未通过征兵检查的阿里被要求入伍服役。
阿里拒服兵役后被起诉。
面对媒体围攻,阿里说:“我没有逃避征召,也不会烧国旗,更不会逃亡加拿大。
我就留在这儿,你们想送我进大牢?
好啊,你们尽管放马过来。
我已经在监狱待了400年,再去那儿待个4、5年也无所谓。
但我不会跑10000英里去帮助杀戮那些可怜的人们。
如果我想死,我就死在这儿,就现在!
和你们战斗!
如果我想死,你们才是我的敌人,不是中国人,不是越共,也不是日本人。
我要自由时你们就是我的敌人!
我要正义时你们就是我的敌人!
我要平等时你们就是我的敌人!
你们想让我去另一个地方为你们打仗,而在美国你们都不支持我,不支持我的权利和宗教信仰,在家里你们都不支持我!
”“I ain't draft dodging. I ain't burning no flag. I ain't running to Canada. I'm staying right here. You want to send me to jail? Fine, you go right ahead. I've been in jail for 400 years. I could be there for 4 or 5 more, but I ain't going no 10,000 miles to help murder and kill other poor people. If I want to die, I'll die right here, right now, fightin' you, if I want to die. You my enemy, not no Chinese, no Vietcong, no Japanese.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freedom.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justice.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equality. Want me to go somewhere and fight for you? You won't even stand up for me right here in America, for my rights and my religious beliefs. You won't even stand up for my right here at home. ” 1967年2月6日,阿里在休斯敦对战厄尼·特勒尔争夺WBA重量级世界冠军头衔。
打满15回合点数获胜。
因拒服兵役阿里被判处法律范围内最重的刑——5年有期徒刑并罚款10000美元,还被要求交出护照防止他到国外比赛。
纽约拳击理事会也打算吊销阿里的拳手执照。
生活渐入窘境的阿里甚至面临破产。
而其在一次电视直播中连线挑衅弗雷泽引起耶利亚·穆罕穆德不满被伊斯兰教驱逐。
1970年10月26日,阿里在没有拳击委员会的佐治亚州15回合对阵杰瑞·夸里,第三回合TKO对手获胜。
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穆罕穆德·阿里无罪,阿里终于重获自由。
1971年3月8日,阿里对战乔伊·弗雷泽争夺WBC和WBA重量级双料世界冠军头衔。
打满15回合阿里点数落败,这也是其职业生涯中第一场败绩。
原本希望能够与弗雷泽二番战的阿里团队获悉弗雷泽被福尔曼打败。
在唐金的运作下,1974年10月30日,穆罕穆德·阿里和唐金旗下的拳手乔治·福尔曼争夺WBC和WBA重量级双料世界冠军头衔的“丛林里的轰鸣”一战在刚果首都金沙萨举办。
该场比赛被《Ring》杂志评为1974年年度最佳拳赛。
在刚果期间,阿里结识了贝罗尼卡·波什,其与第二任妻子比琳达的关系面临威胁。
拍摄该场比赛时导演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思维的镜头组,仿佛将阿里自1964年以来十年的人生历程慢放:被强大的对手逼到围绳攻击而无力还手,只能咬牙坚持。
作为传记电影,本片的容量可谓极大,重点融合了宗教和政治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阿里作为拳手的风光无限,其整个职业拳手生涯反倒像是为了烘托阿里在现实中遭遇政治、宗教、利益、炎凉世态等等冲击下的坚持不屈以及不断反抗斗争。
该片运用ABC著名解说霍华德·寇塞尔作为媒体视角贯穿于影片之中,跟随阿里见证其拳台内外发生的一切。
作为推手时而抛出尖酸刻薄的提问,时而借智帮助提携。
直指现实的教育意义在于让拳手团队反思媒体公关的重要性。
另外,吉米·福克斯在该片中饰演的从舒格·雷·罗兵逊旗下投奔阿里的场边助手本迪尼一角非常出彩,人物个性在片中甚至压过了威尔·斯密斯饰演的阿里一角。
有趣的是,影片筹备初期,阿里致电威尔·斯密斯,希望他能在该片中扮演自己,理由是只有英俊如威尔·斯密斯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演自己。
*穆罕默德·阿里于当地时间2016年6月3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去世,享年74岁。
以此纪念自由的战士、我们永恒的拳王—— 穆罕穆德·阿里。
谢谢观影!
“丛林里的轰鸣”一战最终谁取得了胜利?
阿里与第二任妻子比林达的婚姻还会继续吗?
关注下一期B.Bang影视,为您揭晓!
-在上一期B.Bang影视——【小可爱与拳击手】中,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亚历桑德拉最终并没有买下筱原有司男的画作。
筱原典子获得了和筱原有司男共同设展的机会,自己的作品终于得到展出。
如需转载请与【拳击B.Bang】联系谢谢合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拳击B.Bang】精彩继续
光迈克尔曼的大名就应该足以有号召力啊何况还有威尔斯密斯,杰米fox,总体来讲,这片子蛮好看的,不存在看不懂的方面。
就是结构有点太散了,没有什么重点,想讲的太多,包容力不够
曾经有人说过,类型电影中传记片是最难的,一部成功的传记片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拍摄还在世的人物传记电影更加是难上加难。
抱着这样的观点来看《阿里》这部片子,真不晓得是反面典型还是反例相证。
对于阿里这样一个人而言,短短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间,但是地球人崇敬他,是因为阿里为人类树立了一种经久不息的斗争信念和永不言败的精神,甚至于虽然现在他饱受疾病折磨,但是仍在为人们展示着积极人生的深刻意蕴。
他是为自己的信仰作出了选择,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他为自己的存在而努力不懈,为自己的存在而不倦战斗。
再看迈克尔·曼对于《阿里》的表现手法,自从迈克尔·西米诺的《猎鹿人》成功之后,貌似有好多人都开始热衷于那种散乱、缓慢而多跳跃性的叙述风格,有成功的(《英国病人》、《深蓝世界》),也有失败的(西米诺自己的《天国之门》直接压跨了大名鼎鼎的UA),而更多的是莫名其妙的,比如《阿里》在叙事手法上就非常容易被人诟病,迈克尔·曼在影片中没有一味盲目吹捧和刻意回避阿里的缺点,而是试图通过多种途径接触他、了解他、解剖他的内心,本来无可厚非,毕竟阿里的个性魅力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他最让世界着迷的地方,也是使他成为传奇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问题是现在那个电影不重视挖掘主人公的双重性,就连莫扎特这样的乐圣都在米洛斯·福尔曼的镜头下变成了跳梁小丑,阿里在镜头前的表现实在没有给人太多的新意。
突然发现,被大家公认为传记经典的片子的主人公都是音乐家(艺术家),《莫扎特》、《雷》、《一往无前》、《波拉克》……,似乎艺术家敏锐甚至有点变态的性格更能够与这个世界擦出火花,而体育家虽然在事业生涯中风光无限,但是在银幕上却成就不大,究竟是电影创作者的问题还是体育家自己的原因?
我给不出评价,(那是必须要填写的,我没有选择),因为里面的细节我看不懂,音乐很好,史密斯有时候有种很悲悯的眼神,就像安南有时候流露出来的那样,一个很自信的人,即便帕金森折磨着他也仍可高举火炬的人。
本片的关键词是超脱和豁达,之前不了解阿里,只当他是个没头脑的武夫,但通过此片看到阿里的一生为了人权和反战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理想和荣誉,真是很震撼。
在34岁高龄又向拳王发起挑战更是让人敬佩。
他是真正的拳王,他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是再强大的拳头和力量也打不倒的。
拳王,是阿里十年前的荣耀,是十年后他奋力捍卫住的称号。
十年中经历的种种不公,未能浇熄阿里骨中的高傲,和誓死捍卫尊严的灵魂。
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宗教信仰的冲突,媒体舆论的抨击。。。
无时无刻不刺激着他的自尊。
阿里,活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
他反抗,不羁,说话不考虑后果,他用最最叛逆的方式大肆宣泻心中的不满,他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男人的血气方刚。
他拼命摆脱自己原本的名字,因为在他心中,那是属于奴隶的名字。
他要挣脱百年的束缚,为自己而活,为千万受压迫受歧视的种族人民而活。
当骄傲和现实碰撞,火花跌宕,迸射出拳击场上以我独尊、无所畏惧的王者。
他并不完美。
他是强者,不是圣人。
他出言不逊,意气用事,目中无人,不忠于婚姻,而这些,却偏偏是阿里自身的特色与魅力。
圣人是用来膜拜的,而他的不完美,使得这个人物设定更加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本身。
我们如何奢望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能孕育出完美无缺的人格,正是这些缺点使得阿里更加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小小的拳击场,是属于阿里的天地,他用一场场的成功,证明着自己的能力,用一次次的胜利,击碎旁人的蜚语与歧视。
拳王这个称号,代表着地位与尊严。
他面对背对着他的 记者们,用力敲鼓,嘴中喊着“我才是拳王”,他想引人注目,因为他有求胜欲以及强烈的自尊。
他不允许失败,但当失败真的来临时,他却出乎意料的平静,他的理智超越了感性,他已是精神上的胜者。
自信满满,活出真实率性,捍卫尊严独立。
这是王者的高傲,是不败 的灵魂。
大家说到阿里的婚姻多是用不负责任来形容,不过看完电影我倒不是这般认为。
阿里狂妄自大吗?
除了赛场和演播室中的逢场做戏,现实生活中的阿里倒是非常真诚的,起码印象中有四个场景可做证明:场景一、阿里刚刚在电视节目中粗俗地调侃过主持人的假发,紧接着下镜头后就和主持人像朋友般对话,当时看得很糊涂,后来的情节发展看得出,那个主持人是阿里真正的朋友之一。
场景二、马尔科姆被杀,阿里坐在汽车中默默流泪,悲愤地拍着方向盘。
场景三、马尔科姆被杀后,情节紧跟着开始的拳赛。
阿里KO对手,现场主持人用了“困惑”一词。
当桑吉在赛后跑去祝贺阿里时,她看到的是沉默的阿里。
胜利并没有让阿里开心,相反他显得异常失落,可能想到了朋友的死,想到了妻子像白人般锦衣华服。
然后他和桑吉闹翻了。
场景四、阿里在非洲拳赛前沿街跑步训练,被热情的人们簇拥到了广场,看到了关于他的涂鸦,人们期盼他获胜,阿里感动之至。
也可能阿里在服兵役以及非洲拳王争霸赛前八个回合的表现会让人觉得他固执,因为拒绝服兵役和不听从劝告采用移动战术都让周围熟悉他的人有些失望,有些不理解。
可这就是阿里的风格。
或许这样很自我,但自我就是个性,个性就是坚持自己所要坚持的,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你能说这样好或者不好吗?
好与不好,一定要二者必居其一?
备受争议本身就表明人们不知怎样做选择。
不用去争什么好与不好了,没有多少意义,也永远不会有结果。
倒不如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
最后还是回到阿里对婚姻的态度,在电影中我们看到阿里和桑吉、贝琳达的婚姻,从相识、相恋、结婚再到感情破裂,阿里在其中完全没有表现得做作或者虚伪。
起码,在时间线索上他没有同时爱上两个女人,虽然他和维罗妮卡• 保时捷发生感情时还没有和贝琳达离婚,但是很明显,这个时候阿里与贝琳达的感情已然破裂,这在剧情中已经有所交代。
另外,在片尾字幕中还提及阿里在1986年时还有第四次婚姻。
如果说反复地离婚又结婚是对感情的不负责任,那么这个判断对阿里是合适的。
但如果婚姻主要是由感情决定的,那么阿里便不是将婚姻视为儿戏,至少电影中描述的阿里每一次爱恋都是出于真诚的。
在西方世界,婚姻现在已经完全被视为个人的事,完全由感情来维系,不牵扯那么多的家族干系、经济功能、风俗传统,如果夫妇间没有了感情基础(双方不好好经意感情是很有可能出现的),离婚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双方都是好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而没有感情基础的夫妻硬是栓在一起对谁都不会幸福。
当然,我们还是向往忠贞的爱情,但如果人们更多得追求自由,信仰个人主义,那么整个社会的离婚率必然上升,人性使然也,不由得你主观接不接受。
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你面临抉择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抵制周围的压力,坚持做你自己,Be what you want to be?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18岁在电影频道看到这部影片,那时只感觉阿里拳王是个很自信的人,是个很有名的拳王,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为黑人解放运动做出贡献的拳王。
时隔20年的今天在此看这部电影才真正明白这是一部福音电影。
故事可以从两条主线去看他的蒙召经历。
一条是他的事业。
另一条就是婚姻。
先说事业,阿里出生在穆斯林家庭。
作为一个黑人运动员,在美国生存不免受到歧视,他的哥哥就是一个痛恨种族歧视的牧师,他的哥哥是个穆斯林的牧师(暂且称为牧师吧)。
他经历了他哥哥被暗杀,这更加让他痛恨美国政府,他拒绝服兵役,在法庭上藐视法官。
这让他几乎丧失了拳击执照,几乎要破产,拳击生涯岌岌可危。
然而他热爱体育,坚持不懈通过各种办法找比赛打。
在他低估的时候穆斯林教会开除了他,理由是他太爱体育了。
而美国最高法院也叛他无罪,在非洲他以34岁的高龄赢下了拳王。
这是他事业上的胜利。
另一条线索是他的婚姻,他第一任妻子是个舞女,犹豫她热情,阿里娶了她,条件是做个穆斯林的教徒,她受不了做穆斯林的各种规矩离开了阿里。
第二个妻子是个虔诚的穆斯林,还帮他生了孩子,但由于他退出了慕斯林,虽然影片没有明显说阿里加人基督教,不过也很明显说他看到已臣服于十字架了。
最后一个妻子很明显是个基督徒。
这就是一个慕斯林的蒙召经历,而他的助手也是一个很软弱的基督徒,他背叛了阿里,然而阿里还是接受了他继续做他的助理。
体育运动成王败寇,然而真正的胜利属于十字架,这才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
少见的威尔史密斯塑造的这么酷的人物,从镜头里第一次划过他那张稚嫩无畏的脸时,一股青春期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不仅仅是迷茫而强烈的荷尔蒙混杂着烟雾酒气女色的混沌味道,还弥漫着一种青春无敌自我主宰的甜蜜在里头。
他叛逆,他张狂,他孤傲,他我行我素。
他的一生仿佛都处在一个漫长躁动的青春期。
他像所有青春期的少年一样耍个性,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为敌。
他没有自由,他想要自由。
想要有一个有尊严有信仰的名字而不再是一个黑人奴隶的自由,想要自己选择敌人而不是去狗屁战场杀那些陌生人的自由,想要凭实力一个一个痛揍那些挑战者而不管有没有拳击证的自由。
每个人对自由都有自己的定义,而他总是强迫世界接受他的定义。
因为他不是普通人,他是穆罕默德•阿里。
这也许并不太容易,所以他恐怕得一直与世界为敌。
这是一部典型的MichaelMann电影,片幅长而且节奏慢.与之前看过他的电影一样.《盗火线》171分钟,《惊爆内幕》157分钟,《借刀杀人》120分钟算是较短的一部.这部《拳王阿里》也156分钟.如果没有些耐心的话,是很难看完这部电影的,因为它实在太长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在里边,所以感觉很闷,但是影片内在的节奏掌握的还算不错,WillSmith的表演只能说是中归中矩.JamieFoxx却将一个戏份不多的人(甚至我都不知道他在里边是干什么的)演得很精彩,无愧于他奥斯卡影帝的称号.另外影片的配乐个人认为十分出彩.各位如果有耐心的话值得一看.
大导演迈克尔.曼+超级大明星威尔.史密斯+拳王阿里本人(充当剧情指导和史密斯的拳击教练)联袂演绎拳王阿里的传记影片。可见该片的用心程度之高。一向只注重怎么拉风的史密斯这次这是拼了老命,苦练了一年多拳击加上增肥十五公斤,用心程度可以媲美《愤怒的公牛》中的罗伯特.德尼罗了(后者为演出该
3分电影加一分音乐
垃圾,剧情衔接的一点都不自然
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素材来支撑又拍了两个半小时,就显得有点拖沓了,当然片尾的音乐超赞,为这个加一颗星。
没有特别华丽的切镜,却实实在在把运动弧线的美拍出来。
四分给阿里~~
几乎可以作为《国王理查德》前传,视角放在拳王阿里成名之后的命运浮沉,黑人全明星,平权流水账,历史伟人交叉出现。拳击戏垮得一塌糊涂,只要不拿枪迈克尔·曼总会拉胯,这次果然没例外,好期待李安那版丛林之战会拍成什么样。文戏就中规中矩水平,碎得就像网飞出品纪录片。
另一个角度去看Ali:围绕在他身边各个利益集团(政治,宗教,民族,金钱,名誉等)的争斗和他个人对此的抗争。people's champion. 他的闪亮和伟大并不止于他的拳击(see also from his great words)。角度比普通的励志片主题好(这不是励志片)。但只是拍摄叙事让我觉得有点不适应。
Float like a butterfly and sting like a bee.
33岁的史皇真好rua!
真的对传记类片子不感冒,木办法。另外威尔斯密斯的块头不大,难道阿里的块头也不大?
好乱,太不清晰的剧情了。
情节略长 阿里的人格有伟大之处!!
重点不突出 纪录片体验差评 没拍出阿里那种感觉。好难过,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原来阿里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作为一位拳击手而体现的,更多的是他在民主、反战、宗教、种族的战争中是一位屹立不倒的战士!p.S.音乐很吸引人,有那种拳击的节奏!
太长 看着看着睡着了 晚上cctv6看的嘛
名人傳記片最打動人心的一定是展現名人的多重性格,與其在落魄時期從未自暴自弃,然而此片在前一點完全走偏了。
我就记住他换了3个老婆,换老婆像换尿布一样,臭了就扔,他的挑衅真是太小儿科了,别的都还不错
time to be a black one!
用了三天时间强忍着看完依然都没能投入到节奏里,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