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很早之前看的《兰博之子》。
后来我推荐《兰》给我一朋友,她看完问我:谁是你的李卡特?
抑或你是谁的李卡特?
我竟然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了。
我似乎没有李卡特这样的朋友,似乎我也没做过谁的李卡特。
纯友谊在这个时代,显得那么的金贵,以致我看完这《寻找伴郎》,觉得这就是一个大男人的童话故事。
生活中,我似乎有点儿像peter。
龟毛无比,闷骚无趣。
却也渴望找到类似西德尼这样的朋友。
遇到的却更多的是些不靠谱的人。
就把它当作一部童话吧,在没有西德尼陪你时,希望可以借这部电影度过炎炎夏日的某个夜晚。
又是一部关于结婚的电影,尽管结婚并不是主题,男人之间的友情才是重点。
在我印象中,似乎看过的每一部关于结婚的好莱坞电影都不错。
男猪脚要结婚了,却发现没有可以做伴郎的好友,于是带着不那么纯正的目的,开始交朋友。
朋友倒是交到了,可是与未婚妻又发生了矛盾,友情和爱情之间似乎成了左右为难的局面。
最后当然是圆满结局,皆大欢喜。
典型的“问题→解决,却又带来更大的问题→进一步的解决”的模式,情节上没什么新颖之处,但是节奏控制得很棒,每个环节衔接得都非常自然流畅,每个细节有派上了用场。
演员的表演也都很自然,每个出场的人物都各有特点、个性鲜明。
关于男人友情的电影,很难不涉及到男同。
本片也概莫能外,比如男猪脚就有一个男同的弟弟,而且交友过程中也遇到了同志。
不过本片并没有在这上面做太多文章,仅仅点到为止,有搞笑的环节也并不过分。
不过对这个问题心存强烈抵触情绪的还是得绕行。
很喜欢片子里的那种轻松劲儿和从容劲儿。
轻松、有趣、不急不缓,没有爆笑的环节,却可以让人会心而笑。
国内的很多喜剧不好看,就在于不够放松,总是绷着,憋着股劲儿要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可是很难想象,创作者和表演者放松不下来,观众却能真正笑得起来。
观众们恐怕也只能揪着一颗心陪着创作者和表演者受罪,还奢谈什么欢笑呢?
为了即将结婚,他却没有好朋友可以做伴郎,未婚妻还交往了8个月吧,本片几乎用了一半都在讲他和伴郎一起玩,一起音乐。
真的很high,可是都是成年人了,要想心与心的相识,我觉得不会了,因为我们已经成熟,已经自立,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渴望交朋友,也表现不出那时的种种。
简单的说我们已经很不单纯了,进行的种种都太会计较,或者太无所谓了。
不过知己呢,总会找到一个平衡。
都说娶媳妇难,娶个漂亮温柔的媳妇更难——但你知道什么比娶个漂亮媳妇还难么?
就是为了能把这个媳妇娶进门,临阵找个铁哥们当伴郎!
当影片中的完美男人彼得接到未婚妻的这个艰巨任务时,我开始满意地在沙发上寻找更舒服的坐姿——就冲这个好玩的点子,影片就值得好好看下去。
浪漫爱情喜剧最容易变成陈词滥调,而本片把角度轻轻一转,眼前立刻出现了一番新天地。
于是开始了错位式的“彼得找男友”阶段,所有人,包括他的同性恋弟弟、未婚妻,全在为彼得物色约会对象。
两个大男人面对面一起吃饭,准备在短时间内达到水乳交融,互掏心窝子的地步,这有多滑稽多尴尬?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其实老爷们的内心,那更是没法说啊。
爱情片中的俗套桥段在这种错位中全成了笑料:怎样寻找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怎样不把对方吓跑;怎样不让对方误会自己有那个意思……就像真爱总是不期而遇一样,彼得终于在无意间遇见了“Mr. Right”西德尼。
这哥们就像是跟彼得相反的另一极:敢想敢做,洒脱无羁。
一句话:纯爷们!
于是两人一起去遛狗,任由狗狗随地拉撒;在西德尼女性禁入的小屋里大谈打手枪的技巧;像两个疯子似的学唱Rush……新一代贱精风潮真的是开花结果了,保罗•鲁迪和杰森•席格尔在影片中玩得乐而不过,色而不淫,俨然已经取代了吉姆•凯瑞等老一代搞笑家。
从中后段开始,影片还是向俗套发展了。
不外是看似loser的家伙让完美先生打开内心、随性而行,最终找到真我云云。
只是这片子细节实在细腻有趣,彼得、西德尼、未婚妻三者的关系推进也恰如其分,看到必然的完满结局时也没有很觉得乏味——虽然未婚妻佐伊原谅西德尼,以及最后西德尼赶来参加婚礼的设计还是仓促了点。
但看到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的两口子,哦,是俩哥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毫不肉麻地互相说着“我爱你,哥们”时,你不觉得这爱情也多少有点可歌可泣么?
承认吧,哥们,你不但需要女人,也需要男人。
困在一个小地方小圈子的我偶尔会想凌晨去逛街,累了就坐在车站的长凳休息一下,长时间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直到天亮了跑去饭堂等吃今天的第一碗汤粉。。
不为了什么,完全是兴之所至。
我不是疯子,不会去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但我可以做一些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一些没有原因没有后果没有该不该的事情。
这时候我需要一个损友,让疯狂想法下一秒就可以付诸行动。。
而这部电影就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从《40岁处男》开始,Paul Rudd、Jason Segel这帮人的电影就透露着不少同志元素,本片更是直接暧昧到主题。
这一次笑料和恶搞稍微收敛,温馨和浪漫开始扩张,但绝对不是好莱坞老式喜剧的那种惺惺作态,还是原味十足。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帮人的电影故事背景总是洛杉矶好莱坞,而且总是毫不吝啬地提及其他好莱坞电影,这次又帮我们回味了一番《情迷巧克力》,编剧肯定是影迷型的!
比较有创意的剧本,基本上都是温馨的风格,偶尔让人可以联想一下,原来这世界上也有人和我们一样,曾经把注意力放在女朋友身上太多,当然也有本身性格的原因,就像剧中男主这么完美的情况,也会有不擅长饮酒的小缺点,所以大家都一样,没什么男性的好朋友,有些幸运的人家伙还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另一些人则什么都没有。。。
一个男人活着一定要有个知心好友某否则结婚时会很烦恼。
作为妻子面一定要看开这些男人间的友谊,这样彼此才自由。
俗话说“男女间不可能有纯友谊”,我看着对男男也适用,这么亲密,总是有爱的。
【误】
年少的时候曾经看过这么一篇文章,内容大概是,每个朋友都是只能够陪你走过一段路程的人,当你们的路不一样了,朋友也就不再了。
粗俗点的就是曾经跟一个生意人喝酒,喝醉后他说:能够帮你赚到钱的就是朋友。
当时曾经对这些看法颇不以为然,认为我身边的死党都是一辈子的朋友。
随着年纪渐长,却发现自己少年时身边的死党正在一个个地疏远离开。
不是反目,而是渐渐没有了共同的话题,要不然就是已经结婚生子,没有时间聚在一起。
纯粹的友谊正在变为能否通过关系多做些生意。
寻找伴郎里面其实也正是反映这样的事实:知心朋友之间说到底只能够是不在侵害自己的利益下才能够得到的。
比如Sydney没有结婚,没有正式的工作,因此,他以前的好友都渐渐疏远了他,当他想要和Peter做好朋友的时候,Peter却在未婚妻不喜欢Sydney,以及觉得Sydney损害他的形象的情况下,坚决和Sydney断交。
最后大团圆结局,只不过是由于1、妻子接受了他这个朋友,2、Sydney帮他做的广告的确帮助了生意。
这样才可以继续做朋友。
因此,选择朋友还是纯粹些好,比如一起只是喝酒,只是打牌,只是去东莞,不要参合其他的事情就好。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一直为男主担心,怕最后两男在一起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幸好没在一起,结局完满,可喜可贺,得了婚姻也得了哥们。
想想有些事情实在太遥远,比如婚姻,虽然我是不婚主义者,但总归还是希望世界美好,有情人终成眷属。
看这个片子,让人想起自己的那些个哥们。
纯友谊的,吃饭喝酒的,闲逛谈天的,搞艺术的,有共同理想的,不谈暧昧的,孩童时候的,中学时候的,现在数不上几个的。
虽然很少,实在说不清楚太多。
他们有的消失了,有的联系上了,也没什么话题了,有的正在相处中又没有太多话题的。
彼此沉默的,神交的。
他们有女朋友了的,他们混得很好混得糟糕的。
他们,我不知道,未来他们的婚礼我在哪里,我能不能参与。
有时候,我想我是习惯了一个人,看这样的电影还是让人觉得心里一阵酸一阵暖的。
我爱你们,哥们,同性之间的纯真感情。
哪怕挨了拳头,为了女人也是不能丢弃的哥们。
如有幸,我愿看着你们,一个一个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的幸福。
曾经的为数不多的失了联系的,现在的没有交流的,未来的一起闯世界的,我爱你们。
祝福你们。
结尾大团圆嫌弱
Paul Rudd 是不是真的很喜欢BJs?
老美在卖腐这方面真的是很没水准啊
I love you.man.
我肤浅了,没有帅哥和美女的电影,节奏缓慢的电影。我实在欣赏不来。男二竟然是how i met ur mother里的那位。诡异
死党一个足矣
看 trailer好像非常好看呀没有期待的那么精彩~结局有点俗
awesome Marshall
一个男人快结婚了却发现自己没有男性朋友。于是就不断去约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对象。中规中矩,过程还是可以看看的。
现如今能讨论非基友式的男性友谊已属不易,保罗和杰森的组合也不错。
挺搞笑的。挺让人印象深刻,朋友一个真正都朋友。我想很多看过本片 都男人都希望有个这样一个朋友。可以分享着一切。。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这么高分都原因。在中国估计是比较难。还是老外比较开放点。。不只剧情不错。故事也挺搞笑都。
Paul变帅了哦。
还不错 推荐一看 音乐就是个亮点
好弱智的情节。但我只能说,某些地方还不错。
好朋友的定义就是当你们走在路上时 路人会认为你们是基友
很模式,但还有点新意。蛮喜欢西式婚礼的:) 看见几个熟面孔,Paul Rudd是 Friends 里 Phoebe 的最终归宿,Jason Segel 远足的几个朋友里有一个是 Numb3rs 里面的天才数学家
男人之间不能没有摇滚
前面太长太无聊了,找不到笑点啊!Sydned是个好人。我只有这个感受= =
funny
能有一个这样的guy friend真的很难得,全片中规中矩,少了点好笑的地方,演员阵容也没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