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临死前的最后一瞥望向那个他曾经一度想要抵达的海平线。
最开始的是:他选择了留下来,那个幻化成女人的海龟成了他留下来的理由。
于是,相爱相亲,育有一子。
这一生的绚烂幸福,终究是要烟消云散,孩子离开,男人老去,女人幻化成海龟,一切寂寂然,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但他们终究是欢愉过、幸福过,得此才度过了这漫长一生。
后宫崎骏时代吉卜力大胆引入欧洲血统,奥斯卡奖父与女导演执导,高畑勋艺术指导,堪称日欧动画的一次完美结合。
依旧有吉卜力的写实画风,人对自然的敬畏主题,飞翔,梦境,童话,卖萌的小生灵等元素。
而极简主义故事,全片无台词的默片风格,血缘亲情,对岁月的守望,又延续了父与女的艺术美。
一部如此古典,人、岛屿和海洋,拒绝也不需要言语的后311时代电影
前天刚看完,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全程没有任何台词的电影,原本是和女朋友一起看的,看了一半,她就看不下去了,我看电影一向不会半途而废,于是一直看到了后面。
一开始想到了罗宾逊漂流记,后来,红海龟幻化为女人,与男人结合,居然还能够生下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从小与海龟为伍,游泳非常厉害,经历了一场海潮之后,他越来越厌倦这个一成不变的环境,他想要出去,想去见到更大的世界,正如片头男主想要回到他的世界一样,无论有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都想要奔去未知的远方。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奔向宇宙)。
男孩走了,岛上只剩下了男主和红海龟,后来,男主去世了,红海龟伤心地牵住了他冰冷的手,慢慢又变成了一只海龟,慢慢地游向大海。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她一开始为什么要阻止男主,就是怕他在茫茫大海中,死去于是留了下来,陪着男主,度过了一生,生下了男主的后代,而男主的后台打小近水,游泳很厉害,所以才得以让他去更大的天地遨游。
就像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出生在一个小牢笼,总想着挣脱牢笼,在一次次失败后,与身边的那个人结婚,生子,老去,把挣脱牢笼的理想交给了下一代。
我给9分!
看完电影后马上到Spotify上听原声,循环两遍后依然无法释怀,感动、惋惜、羡慕等种种情绪在脑子里翻涌滚动,于是决定写一篇观后感好再仔细回味一下这部电影。
看之前大约只了解了本片的两个信息,无台词与极简的动画风格,于是我的期望大约就是是寓言或者童话类的暖心动画,然而看完的时候我完全不觉得这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电影,其诉说的生命与相伴的主题在悠扬而略带哀伤的旋律里反复击打着我的心。
影片开头是狂风暴雨的一片汪洋中,男主人公奋力抓住小船的身躯以此求生,放眼所见,看不到是否他还有同伴,他孤独地在这严酷的海洋中抓住最后一块浮板。
风平浪静后,展开了很稀松平常的荒岛求生故事,他寻找水和食物,寻找离开荒岛的途径,小岛虽然看似静谧荒芜,却有可以提供人饮食与起居的一切物资条件。
不过,想要尽快离开荒岛的男人显然并不满足于困守在此,他一次次造筏出海,却一次次被莫名的东西撞沉以致于无奈折返,他愤怒又顽强,梦境里不断出现的熟悉生活里的事物唤起他回家的心,使他没有在绝望之中沉睡下去,而是选择继续尝试。
在最后一次出海中,他最终遭遇了屡次撞沉自己的怪兽,一只巨大的红海龟,他们四目相视,他一开始非常害怕这个庞然大物,接着由愤怒激起的勇气令他尝试着反击。
看到此时突然想到老人与海,也想到少年派,大海龟不断挑战着求生男人的决心,同时也是他每次出海唯一的同伴。
奇妙的是,红海龟确实是以另一种形式在电影中陪伴了困在荒岛的男主人公,他们的第一次相遇也许是海龟对人类好奇的驱使引致,然而他们的和解却是男人心中对生命的敬畏来推动。
而当脱胎换骨后,则是反过来的另一次轮回。
当海龟脱下自己的壳并将之推入无边无际的海洋,她许下了一个诺言,男人则将还未造完的最后一张木筏也推入了那曾经令他数次遇险的大海里,选择义无反顾地留在岛上。
两个生命成为了彼此世界里的唯一,相伴相守,至此似乎童话应该到了结尾,然而生活却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变数。
新生的孩子是这个孤寂小岛上最活跃的一份子,他健康成长,并拥抱着大海与小岛所给予他的一切,与父母不同,他从小就习惯在海里寻找自己的伙伴,一天一天,他也游得越来越远。
海啸褪去,儿子先是找到母亲,最后又在遥远的海面上救回父亲,母亲奔向父亲的刹那,低头依偎都是情到深处不自禁。
灾难给小岛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然而顽强的生命力却将这场灾难的遗迹快速掩埋,只是日复一日,孩子总是听到大海的召唤。
树大桠枝散,鸟大各自飞,离别总是生命之中避不开的主题,无论彼此关系有多么紧密,到了终点,依然得面对告别。
漫步在沙滩,熟悉的三人身影变成两位老人彼此扶持的背影,他们依然相爱,还会一起陶醉在夕阳下的舞蹈里,直至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转过头看着熟睡中的她,幸福地微笑,同时也听到了属于自己的召唤,闭上了疲惫的双眼。
心有灵犀,也许生命的消逝也并非都是静悄悄,她随后醒来便发现伴侣已经离去,悲伤无法抑制,她依偎在他的身旁一如往昔。
我很喜欢最后那个搓手的镜头,是道别,也是继续前行,这仿佛并不是童话,而只是发生在一个岛上不为人知的神奇故事。
我们并不知道孩子游向了何方,也不知道红海龟会去哪里,然而男人平凡又离奇的大半生却是真真切切地随着时间消逝在了这个无名的小岛上。
片尾沉浸在电影的音乐与影院的黑幕中,我看到前边坐着的一对老夫妇,他们也是为数不多的留下等着字幕放完的观众之一。
在电影放映前,我也是排在他们身后等着入场,老太太缓缓从卫生间方向走来,先生则伸出手托住太太的脸,又轻轻地捏了一下,她莞尔一笑,接着先生低头温柔地亲了一下太太的脸颊,彼此紧紧依偎在一起,我在他们身后看得痴痴的。
回过神,看见他们依然留在座位上没有起身,我更加不想离去,此刻便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电影画面从海啸到荒岛独身求生呈现灰色调 从遇见红海龟到成为一家三口呈现喜人的彩色调 从孩子离去到与女主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到生命的尽头呈现黄昏般的色调 随着生命的流逝对人生的各个阶段赋予了色彩最喜欢三个画面1两人坐在前海的礁石上 女主用手指勾勒男主的轮廓 从额头到鼻尖 再温柔的用手托起对方的脸 仿佛从那一刻起 选择开始了解 开始走入对方的心2男女主嬉戏于黄昏的稻田 彼此慢慢靠近 成为彼此的唯一3片尾女主抚摸着男主的手 恍然间化为了曾经的红海龟 让我一时间不知该相信这一切是梦境还是现实或是南柯一梦 或是相伴一生
在學校QueensFilmTheatre看到有上映16年的「The Red Turtle」沒想到能在英國看到這部片子,十分期待,終於等到今天,進電影院前是艷陽天,熱到出汗,不知是不是被電影影響,看完一齣電影院冷到發抖,太陽沒了,變成了陰雨天…跟yhun開玩笑說我們在飛機上看的電影,然後現在是抵達另一個城市了。
推薦去看「紅海龜」,海風 小沙蟹 竹林 海龜,還有說得矯情點,就是生命的頌歌吧。
這部片子之所以可以進行下去是因為男人的「選擇」,想起亞米曾經跟我說的,結婚並不是因為空想的「愛情」,而是一種深思熟慮的「選擇」,是否「願意」無論好壞都和她相伴至死。
我願意相信後面的一切都不是幻想,是真實的。
紅海龜是為了救那個男人才屢次掀翻竹筏,紅海龜是為了陪伴男人才爬上岸化成女人,在完成了生命的延續,直至男人生命走到盡頭。
男人雖然沒能離開荒島,但這是他做出的選擇,從無奈無法離開到願意和紅海龜化成的女人相愛相依在荒島上,男人感受到了同普通人一生中的幸福,而他們的孩子選擇回歸到人類社會,也算代替父親。
在男人死去後,女人從難過到釋懷,最終又變回了紅海龜回到大海。
至此,荒島還是那個荒島,就像男人不曾來過,紅海龜不曾化成過女人,小生命不曾誕生過,就像海浪會撫平沙灘上一切的痕迹。
然而,愛與生命確確實實存在過,雖已離開,但仍會以另一種形式循環往複。
這大抵就是「自然」吧。
紅海龜電影票以及上周看的英文配音版魔女宅急便
关于“孤独”这个主题,Michael Dudok de Wit 从来未停止过探索,他的作品总在传达着这样的一个信息:人的一生从来都是孤独的,但心里有了牵挂,这份孤独才不至于蚀人心骨。
《父与女》是这样,《红海龟》亦如是,只不过由当年的 8 分钟短片,变成了后者长达 80 分钟的完整动画。
Michael Dudok de Wit 的动画作品多为默片,不特别渲染人物冲突和角色情感,通过画面中的其他元素来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比如《父与女》女主一生遇见的路人,《红海龟》里男主所在荒岛。
主线单一看似平淡,但总能敲动人心。
有着与《父与女》如出一撤的简洁和阴郁,《红海龟》多了一份熟悉的超现实,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熟悉的画风迎面扑来。
由宫崎骏、高畑勋统筹成立的吉卜力动画工作室包揽了几乎所有宫崎骏的作品,此次和 Michael 共同制作的《红海龟》保留了精致流畅动画效果的同时,也出人意料地没有冲淡 Michael 本身的风格。
《红海龟》讲述了一个红海龟化成女人,陪伴男主一生后重回大海的故事。
虽然我很想把这片子叫做《人龟情未了》的人打死,但这句话确实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了《红海龟》的主要剧情。
也不要问我为什么海龟不是变成男人,因为我不是导演#微笑#。
影片轻描淡写地重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成长、生活受挫(船难)、恋爱、结婚、生子、子女离家、老伴先逝,这是一个对生活有向往、有理想、希望逃离安全岛但最终留守的普通人的一生。
导演没有要批判平凡的打算,也没有歌颂野心的意思,只是中性地刻画了我们最为寻常的人的一生:有风浪、不甘心、努力过、伤害过关心自己的人、为了另一半留守安全范围、面临下一代想要逃脱的离别和晚景的孤单。
我们都以为每个人的路各不相同,其实大部分都殊途同归。
所有的野心都将归于平淡,所有的风浪都是日后谈资。
野心和追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但没有野心,也不代表我们可以过得不认真。
爱情,你可以看做是一种对野心的羁绊,也可以看做是平淡的支点。
如何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时机问题。
但即使是在当年想当然的安全小岛,生活未知的风流却仍然时有发生,而此时你虽然担心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安危,还有别人。
到最后的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只要好好活着就已经足够了。
看《红海龟》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闪现圣经中的这句话: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创世纪3:19) 一个自然的生命是天真而无奈的,要经过自然界多少无情的嘲弄和摔打,才能顶着满脸汗水得以果腹?
生理上的饥饿如此,灵魂上的缺乏亦如此。
我们的人生,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想离开的,却留下了。
本来对峙的双方,却成为了共度一生的伴侣。
诞生于小岛的孩子,不愿终生虚度于此。
携手大半生的爱人,却不能陪我们走到生命尽头。
人生尽是无奈,所以这其中的美妙时刻就俞显珍贵:是谁在我们极度孤独的时候前来陪伴,就算相识的过程并不愉快?
是谁给我们带来新生命的清新,丰富了我们走向衰老的日子?
想想你生命中的红海龟,想想他或她的保护壳裂开的那刹那,一切的泪水、委屈、绝望,是不是都被那一点点的欣喜和好奇所覆盖了呢?
我们辛苦劳作,为的是收获的快乐;我们满心向往,为的是一点爱的回应。
“我们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与我们列祖一样。
我们在世的日子如影儿,不能长存。
”(历代志上29:15) 影片的结尾好似一个大大的问号:意外流落于此的男人走完了一生,他在小岛上的后代也远走他乡,他的爱人又回到了海洋。
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这个微不足道的人间一隅被大自然吞噬殆尽,物是人非。
这不就是我们卑微一生的缩影吗?
世界是世界,可以改变我们,我们却不能改变它。
最后,再摘抄一句圣经以结尾,并与君互勉:“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
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传道书1:2)
我就不从画去评价这不影评,我想试试新的角度。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优秀不但在于出色的简洁和美丽的画风,更重要的是,其想表达的思想。
第一,为什么是一只红海龟变成一个女子与男人一起生活。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只想到这可能是吉利卜的另一种奇异魔术。
但我认为这是为了表现当代人在破坏自然的一种悲叹。
当代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是不平衡的。
这就意味着一直海龟永远在现实中永远做不到和人站在同一高度。
而在影片中,一只红海龟可以成为我们一生陪伴,这无疑在表达着自然永远是我们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我们或许内心一直在找寻那个她。
从21世纪开始 ,我认为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网络,这不但使信息交流变得异常快速,而且表面上使每个人好似更容易链接在一起。
在休谟写的《人性论》中,他毫无避讳的直言人是一种社群动物,单独的个体是无法活下去。
但事实是,网络在使我们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远。
永远记得,我们正在活着是在现实中,而不是网络上他人在他时的接触,网络使我们开始不在乎现实中的人与人接触,使得人越来越不用心去感受他人。
这就使得当代人在用尽其精力在网络上,却抱怨无所不在孤独感。
我们无所不在渴望找到有那么一个人,无论情况如何,都陪伴在自己身边。
这种美好理想,也在现代通过动画表现出来。
第三,男孩最终是离开小岛的。
从弗洛伊德发表了《梦的解释》后,潜意识这个词开始流行。
我们开始了解,每个人内心都有个最终渴望。
当男孩在小时候知道有外界世界,或许他内心就种下那个最终渴望。
在现实,有些人或许会意思到自己内心最终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实现它,就像男孩一样。
而更多的是,很多的人,就算意识得到自己内心渴望,可能还是会因为害怕离开了岛,付出无限努力,去寻找不到岸,最终害怕自己梦想石沉大海,而连想到不敢想。
而我感概的是,动画中男孩可以背个小挎包就离开岛,现实中却有无数的人连自己喜爱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都不清不楚.最后,男人老去,海龟离去,这或许是个美好的结局。
我不是很能表达出这种感觉,就像当20世纪初,美国普普艺术开始流行,安迪沃荷在电视上夸张的动作和其艺术上让人费解的'广告',却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他人,别被当代大众思想控制。
或许当男人老去,女人也一起老去是美丽一幕。
而更美丽的,可能是当红海龟完成其人的一部分,走向自己当龟一部分人生。
我们总是很在乎结果,在当代中国社会大部分的人都依据钱去judge他人。
而我想社会应该是多元的,一个人可以赚很少钱,但他活得内心满足,这种生活也是值得提倡。
红海龟当过完自己人一生,去过自己海龟一生,而不是选择陪伴在已老去男人身边。
这种选择,也是蛮自然蛮美丽的。
《红海龟》是男人和家的故事。
家就是男人的小岛,年轻气盛时,男人恨她与世隔绝,如同囚禁自己的牢笼。
更何况,荒岛落难这件事,既不提往事,也不问出身。
不管你过去的有怎样的雄心壮志,如今你只能受困于这片方寸之地。
无论你曾经是国王,还是乞丐,既然来了,就都是鲁滨逊。
电影中的主人公,就是如此,不需要讲述他是谁,也不需要讲述他身陷大海的原因。
他攀附着倾覆的小船,被巨浪裹挟着前往生命的终点。
幸好小岛拦住了海浪的去路。
故事便是从此开始。
男人因自己落难荒岛深感不幸,却没有察觉自己有多么幸运。
时常,男人也会忽略有家的幸福。
谁还能没有家呢?
这里的家,不是他的原生家庭,那属于他的父亲,是父亲的小岛。
属于他的小岛,是他和自己的女人组成的家。
女人让男人成长,无数的电影在歌颂这个主题。
包括这部电影。
就像电影中的红海龟,一次又一次的撞翻男人的竹筏。
男人的心思中,跨越这片海洋,就能重返文明世界。
男人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豪赌,没有九死一生,就没有功成名就。
在红海龟的眼中,大海汪洋一片,没有方向,没有指引,仅仅乘着一排藤条捆扎的竹筏。
在惊涛骇浪面前,竹筏就是一块薯片,信手拈来,立刻粉身碎骨。
男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认为身旁的女人是如此不可理喻,不顾一切的和自己作对,阻挠甚至破坏自己的大事。
这些日子里,男人眼中的女人,就和巨大的红色海龟一样,是一头无法沟通的怪兽。
男人被激怒了,他将尾随他上岸的红海龟翻了个底朝天。
虽然男人为自己的暴行而后悔,可为时已晚,红海龟已经没了呼吸。
他才发现,“女人”这种“怪兽”,天生披着厚重的铠甲,竟然是因为她们十分脆弱。
这时男人才懂得,女人,终归还是女人,再坚强,也是女子。
于是有了怜惜,掺杂着愧疚和朝夕相伴,然后有了爱情。
怪兽就这样,在男人面前幻化为女人,变成了妻子。
人海茫茫,因光影相遇。
相隔万里,伴文字相识。
我的公众号【逐年追影】,有空常来。
是我不对 只能反复想到生物课讲的生殖隔离【
构图满分
对极简主义的善用与全片无对白的艺术手法,使吉卜力这部糅合了欧洲动画血脉的《红海龟》在呈现上是如此的不同,但从内在上来看,电影虽然兼具着对自然敬畏与生命的哲思隐喻,却显得过于空洞,难见感动。
家庭版荒岛余生?吉卜力?要说啥?黑人问号脸…
超棒的动画水准,动听的氛围音乐。《红海龟》更像是一则人生的寓言,没有台词是因为没有必要,画面足以传达一切。但是这种艺术手法不亲近观众,票房成绩不佳也是必然。有条短评说“我讨厌让观众自己填补空白的取巧手段”,但我觉得空白部分导演是有意留白还是根本没有想,是能看出来的。我认为本片属于前者。
modern W civilization-biased: woman-turtle loves a man, intercourse, baby (why 1 only??), disaster, aging,die, back to sea.What a chiche!
后半段很忧伤
煞笔故事
一部如此古典,人、岛屿和海洋,拒绝也不需要言语的后311时代电影,只把它看成儿童动画,是该说现在的人太聪明,还是太糊涂了
实在不能接受这种,男人打了乌龟,乌龟变成一个女人来报答他的故事。怎么想的?!
日本一直钟爱动物本生的故事,绝望——希望——绝望——希望,就是人生。
以小见大但仍然悠远绵长,很多只是点到为止,借人与自然道出人之一生,搭配极简画面和细腻配乐,还有细节里的情感,都感觉颇有回味。
这样的制作应该配上更好的故事...
我知道你出不去,所以我来陪你。小螃蟹简称吃瓜群众。 画面简单美好。
不去考虑剧情什么的应该是挺好的,不过还是略闷啊……
男主人公是被海水毒哑了还是天生不会说话,是我看这部片子最大的困惑。
女人为了男人放弃了回归大海,男人为了女人放弃了离开小岛,然后在一起生活直到生命终结。一个简单的关于生命,关于爱情的故事,没有台词,但是看着很感动。
吉卜力与法国合拍,虽然前者已然式微,风格唯美仍是让人心醉,故事颇有些白蛇与许仙的意思,求生男遭遇海龟女百般阻挠,恐是不愿看他大海孤漂,于是变身相守,共享天伦,孩子长大,独身野游,怕是一个循环,凡人白发气绝,龟妖了无遗憾,复归大海。
留下你,陪着你,一直到老。
画面最对胃口的2d动漫,没有之一。有趣的东西一定是美的,但是美不一定很有趣。这个电影就属于后者吧......但是我还是喜欢又美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