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盲》由“吸血鬼女神”凯特主演,片中还不忘秀一下身材。
整片这个南极景色还是蛮有噱头的,白茫茫一片确实有点让人向往,有生之年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感受一下。
片子走悬疑路线,背景是恶劣天气下的南极站,既然带上了暴风雪,大家都出不去,这样就回归到推理小说里常用的套路,密室手法了。
随着剧情推进,配角们一个个被干掉,也几乎能猜到谁是最后的凶手了。
总的来说剧本还不错,如果按推理解谜来推敲的话,设局方面可以更精致一些吧……
极光很美,这是看完电影后最为直接的感觉。
影片里甚为有爱的两位帅哥演员都没能挽救毫无深意的剧情,真是难为一众人等在狂风暴雪里的倾情演出。
Gab和Alex最近都在演电视剧,以现在的眼光回头看他们当年的片子,真是感慨颇多。
好吧,俺其实就是为了他们俩才翻出这个当年就号称烂片的片子来看的。
说真的,选择看这部电影,实在是源于人类有生俱来的猎奇心理。
因为这是一部众口一声的大烂片。
我实在是想看一看这部由大美女Kate Beckinsale主演的电影究竟会烂到什么地步,结果确实没有让我失望,这确实是一部烂到一定高度的电影。
电影开头,就是我们的大美女Kate Beckinsale一段沐浴戏,(还是美国电影中典型的被屏蔽的裸戏),让人感到导演对自己这部作品的不自信,需要用这样无聊的噱头吸引观众看下去。
但之后整个观影过程实在和Beckinsale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非常”契合”,“我现在的心情非常沮丧”。
导演在电影中不厌其烦的大量铺陈南极的美丽雪景,OK,确实拍得很美,但看多了难免生厌。
所谓山珍海味吃多了必然无味。
、但最关键的是,这是一部悬疑片,不是一部风光片!
导演居然连叙事主次都没有分清,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说到悬疑片,本人愚笨,却酷爱看推理小说,但几乎从来没有通过作者给予的线索,经过逻辑,推理出罪案的凶手。
但我几乎从电影中那个Dr. John Fury一出现,就认定他为凶手,因为虽然导演在电影中“恶意”的用摄影机分别对三位男主演做脸部特写,但你总该跟电影开头那场50多年前的飞机枪战戏联系上吧!
有资格(年龄)在50多年前杀人的就只有这个人了吧!
一部悬疑片,打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悬疑的气氛,那实在是太失败了。
最令我咬牙切齿的是,导演似乎喜欢随意铺陈和剧情无关的线索,一,导演不断地强调“雪盲症”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不仅片名即此,还在电影台词中不断提醒观众。
但纵观全片,Beckinsale只是在和坏人打斗时被鹅毛大雪暂时性的迷住眼睛,但拜托,这不是“雪盲症”!
(现摘录维基百科中的“雪盲症”词条,“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
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上发生,因此称作雪盲症。
”)二,导演设计了一个女主角杀死自己搭档,为此感到内疚不已的情节,但最后观众发觉,这与电影主线也是毫不关联,观众又被导演玩了一把。
看完此片,感觉导演对电影最后是不是能在艺术和票房上取得成功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通过这部电影,尽情的耍弄观众,最后在摄影机背后窃笑,“逗你玩!
”。
这部里面感觉都是Kate在撑着,那个男探员基本上是个花瓶。
情节也比较平,可看性不大。
唯一情节让我有感触的是Kate的手指被截断,之后她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后面她对那个俄罗斯人说的Let's see how cute you're with a few parts missing.对于一个如此美丽的creature来说-她的脸太美了,秀美,清澈的眼神中透着坚定-这是揪心之痛。
虽然本片的一切都那么的平庸,但是不可否认,这部俗套的作品很适合消遣时候观看,节奏缓慢,唯一能提神的就是动作戏。
凯特有魄力,虽然青春已逝,身材却不减当年,小露一下以振奋观众看片的热情,不错,漂亮。
这是部为数不多的,故事完整的发生在南极洲的电影。
南极是个我们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地方,于是这个地点的要素成为影片重要卖点,结果看来不太成功,这个老套的故事就算发生在火星也很平庸!
很显然,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
美丽而忧伤的凯特,美丽而残酷的南极构成了影片的两大亮点。
唯二的亮点。
凯特的魅力在于她的气质与人气。
她的美,从不显得青春洋溢却优雅含蓄。
她个性内敛,很少笑,有如冰山般不可接近。
但当她笑的时候却有阳光普照,春回大地之感。
南极的美在于她的纯净、广袤与不经人工雕琢的纯粹发乎自然之力的精致与粗犷。
温柔的南极,和风徐徐,光线明媚。
暴躁的南极,狂风怒号,摧枯拉朽。
正如美人的两面,沉静时宛若处子,动跃时仿佛雷霆,不依不饶,不死不休。
罪者为恶,只因贪婪。
苍茫的南极大陆并没消减人类的欲望,却使得怨气愈积愈深。
其实,电影所表述的话题还是蛮沉重的。
南极的冰冷可以代表命运的无常,人力的渺小。
而恶者受罚,却也表达了希望。
可惜的是:作为一部带有推理性质的片子,它的整个侦破过程并不精彩,说的难听点,简直是有些拿观众开涮的感觉。
影片中段,突兀的出现一位来自联合国的调查员,本以为是反派,没成想却是个大好人。
仅仅从地上的一滩血迹和丢掉的两个锁头就断定那个倒霉鬼是自己倒霉。
本来应该垂死挣扎的医生,却选择的潇洒的畏罪自杀。
影片的剧情缺乏张力起伏,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最叫人无奈的是,每个观众都能猜到故事的反派,每个观众都能猜到凯特曾经经历的一切。
导演却偏偏要故弄玄虚,来个分段式的铺陈,有卖弄之嫌。
南极、美女、凶杀、推理、神秘等等元素在导演的锅里没有变成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只有两味浓重,整体上失去了重心。
却也不是不可赌,简单的电影应该用简单的心态来读。
也算是可看吧。
《雪盲》。
7分。
多米尼克·塞纳导演,凯特·贝金赛尔、盖布瑞·马赫特主演作品。
基本是46岁的凯特·贝金赛尔的个人秀,绝对女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出生入死。
凯特饰演的南极站美国考察队的唯一女警察凯莉,在暴风雪来临前准备撤离闭站,没想到却在无人区发现男尸,检查完确认这是谋杀。
还没来得及细究,第二起谋杀发生,凯莉受伤手指截肢。
FBI介入。
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两起谋杀和一起坠机事件有关,但机上的贵重物品遗失。
按照好莱坞惯例,这事儿一定和俄罗斯有关。
故事漏洞不少,核实毫无意义。
虽然是2009年的片子,但套路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套路。
很容易猜得出来,内鬼一定和医生有关。
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开篇一定要拍凯特·贝金赛尔洗澡的桥段?
少有的极地题材惊悚片,开场20分钟后对凯特的定位有了大致了解,所以不再抱什么指望、对情节逻辑有多大的推敲余地也不是考虑的重点了,基本上观影的乐趣都集中在暴风雪的环绕音效及令人怀念的类似于3DMark06雪地测试中出现过的场景中……于是乎,又消磨了1个多小时。
有时候,看电影不一定非得挑6、7分以上的,找到一点小趣味,也是看电影的乐趣之一嘛!
别太为难自己,特别是这种帅哥美女型的所谓惊悚片,对于平时看重的一些表现手法,还是不要太在意,别要求太高了,呵呵
凯特魅力不减当年啊更加成熟了就南极科学考察站那么一点地方,怎么抓个人那么费劲呢实在是无聊的片子,凯特沐浴那段还行,其他可以忽略了
一件南极站发生的杀人案件,一个孤独的老人一时的贪念,让我想起初中时代看的一部电影《昏迷》,却远远没有拍出那样的水准。
悬疑之局设得不好,解得更糟,事情的经过交代得不清不楚,无法自圆其说;动机是交待了,但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面上;一句话,这部电影实在没什么说的,除了凯特•贝金赛尔饰演的女主角。
他以背影出现,走过狭长弯曲的廊道,摄像机跟着他,跟了很久,只能看到厚重宽大中性的外套加上帽子,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让观众感受南极站的枯燥单一?
啪的一个转身,一个耀眼的火花,居然是个“她”,好一个漂亮的气质美女,让人目不转睛……导演让美女勇猛无比,还要残酷到让她断指,以此来折磨观众柔软的心……考验我们可以承受的底线。
反派的眉宇间有点邪,从一出场就让我有说不出的熟悉,虽然我知道我熟悉的是另一个人——知道影片结束才想起:台湾的演员林瑞阳。
“我只关心本片一点,就是在那么低的温度下,凯特•贝金赛尔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护肤品,才能让她的肌肤一直保持得那么水嫩? ——《芝加哥论坛报》” 看完whiteout,对于该报编辑的审美观表示认同,呵呵
不错的动作电影啊。
只为看女主的,事实是也就女主可看
挺好 够悬疑 挺完美 除了俩手指 哈哈
故事完全可以在90分钟内解决,比如为什么一定要拍凯特洗澡的桥段?
无聊 浪费女神的好身材
女主气质美人。
情节一般 纯粹冲着美女而来
并不聪明的悬疑片...凯特的表演不错,当然,身材依旧完美..
唯一的看点就是贝金赛尔,以及开头边走边脱和之后几秒钟隐隐约约的入浴镜头。除此之外再无亮点。
切记,刮风下雪天要提前回家。
KATE的冷艳 很配合南极的天气
典型的美国式烂剧本。。
另一种感觉看南极
这些人的脸和嘴真不怕冻啊。。。。-60度暴风雪中不带口罩会死吧。
有1颗星给南极风光...
Kate Beckinsale 太美了
给三星只为了beckinsale
最后自寻短见的大Boss还是第一回见。
传统好莱坞流水线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