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起 询问对方“元気ですか?
”相当于问“生きてますか?
”我们慢慢长大,慢慢对自己失望、对社会失望、对活着失望。
爱我的人、我爱的人渐渐离我远去;口口声声说爱我的人可能根本不了解我。
不能理解的事越来越多,不能原谅的事却越来越少。
发生多糟糕的事都没关系,“忘れるから”。
我们能给对方最大的安慰变成了:会好起来的,再坚持坚持。
看透了的人要么沉浸在手机、虚拟世界里忘记现实的无奈;剩下的人只能自我麻痹,安慰自己我不在乎。
但是你怎么会不在乎呢?
你怎么会不难受呢?
你不难受的话为什么会突然哭出来呢?
大家都一样,每天都很难过。
没关系,总会有一个人会和你一起看最蓝的天空;会懂你不安的时候才会多说话;会对你说:没关系,把你的痛苦都交给我,分给我一半 那个不分昼夜在卖唱的女生,嘶吼着“頑張れ”,你看见她眼睛里的泪光了吗?
那些嘶吼更像是在为自己加油,没有路人驻足听她唱歌,甚至几乎没有人注意她,但是她坚持下来,她成功了,所以你也要加油啊!
生きるまで生きて!
頑張れ!
頑張れ!
冲着片名去的,结果一个半小时下来看不免大失所望。
再次验证这种由极度文艺的文本改编过来的电影大几率是坑。
张嘉佳的微博小故事已经是先例,而这个直接由诗歌改编的更加难以言表。
但其实,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至少,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很经典的反面教材,让我们明白,一部文艺片到底是怎样被拍烂的。
其实,想要拍烂一部文艺片非常简单,四个字,用力过度。
再通俗一点,两个字,矫情。
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及其卖力的运用他的镜头语言描述东京的风物,全片将近四分之一时间镜头都在东京夜市上空飞速掠过,各种光影变焦,虚化晃动,德式镜头,简直比王家卫还王家卫。
台词更是出力颇深,可以感觉到导演几乎甚至想要跳出屏幕面对面对着你喷东京生活有多么不易。
还有一些似乎是摘自原作的诗句,在电影里显得不伦不类故弄玄虚,莫非导演想借此给电影增加一点神秘感让它看起来更有深度?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拜托,这种手法早就out了好吧。
不消说,这种种的营造氛围确实能带给电影一个华丽的外壳,加深观众的浸淫感,王家卫正是深谙此道之人。
但问题是,这么好看的外表,同样需要能称得上它的内核,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王家卫绚丽的外壳下包涵的是人世的众多矛盾纠结,一个足够宏大的电影主题。
但这部电影的内核是什么呢?
东京城市生活的不易?
吐槽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不美好?
这就有点撑不起来了吧。
但你可能会说,这部影片除了吐槽生活艰难之外还有爱情啊,豆瓣上不是明明白白的贴着“爱情”两个字的标签吗?
哎呦,那真是谢天谢地了,两个社会边缘人的抱团取暖相互吐槽,你管那叫爱情?
就算是没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那是自恋,爱惜内心优秀的自己为什么不被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接受。
至于爱情,那实在是非常次要的东西。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整整108分钟对观众的吸引力甚至还不如他的电影名大。
姑且当是排雷吧,就是可惜了这么一个极具文艺潜质的题目。
公众号“楚尘文化”评价:《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对准了经济上处于底层的一群人,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东京的地位最为矛盾,他们生活在东京,却感受到也散发出浓浓的不在感和异物感。
最终表现为“东京-东京平民”的互动。
美香说:“所谓恋爱,就是某人的前男友和某人的前女友,因为没有吸取之前失败的教训,又凑到一起。
”听起来就像一种完全随机的恋爱的布朗运动,而这恰恰可能就是东京这个城市系统设下的圈套:巨大都市的虚无感让人觉得孤独寂寞,密集的人口又提供了邂逅的可能性。
人们集体无意识地恋爱,把对东京的投影当成对爱人的投影。
在一座风景急速变换、昼夜界限模糊、末日感不时浮现、人和人迅速邂逅又分开的城市里,个体很容易迷失。
慎二和美香从乡下美香的家回到东京时,镜头突然拉远,两人被淹没在新宿站前的人潮中。
如果东京真的是有意识的生物体,如果它有眼睛,那么这就是它眼里的风景。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创造了一个偶然邂逅的男女绕过高楼的阻隔,在黑夜凝视一处不受重视的光源,清醒意识到地震的危机,并为此“募捐”的神话一般的故事。
这是它引起共鸣的原因,东京这样一个处处繁华的城市,人们竟然需要渴求这样一个奇迹。
《月出何方》里有一位新来的司机,每次迷路时就打电话给公司问路,公司员工总会反覆问他同一个问题:“你看看月亮是从哪边出来的?
”。
现在,人们的需求从地理坐标向心理坐标转变。
关于月亮的发现就像是日式美学“今夜月色好美”的变种,不过在《夜蓝》里,深蓝的月亮变成了一种个体在极易迷失的大都会里确认自己“此在”的方式。
“房租65000,叙利亚,恐怖主义,瓦斯费,电话费,地震…想见你。
”生活那么琐碎,充满沮丧和无意义,但我很想见你。
今天吃了泡面,还是一样有点辣,吃得涕泗横流,确实没有在学校吃好吃。
今天又看了一部电影,《夜空中总有最大密度的蓝》,刚刚去刷豆瓣看到一段简评,“这是一部讲述死亡与爱情的片子,我躺在座椅上,看电影出神,忽然手机里收到一封遗书,我哭着跑出影院给他电话,他还没有跳下去,我们一起聊爱情,我回去发现包包不见了,后来发现朋友帮我拿到第一排,我第一排狂哭,导演和演员看着我。
在片场门口聊天,我说我们都像导演。
真疯狂啊,喝醉了。
”忽然想不清生活的样子。
电影又真又假,我像美香,觉得活着很无聊,没有有意义的事情,死亡到处发生着,干脆也不想再努力什么,要是问梦想的话,当然还是会有,只是觉得遥不可及。
也像慎二,世界在我眼前残缺不全,害怕别人的离去,想要探询别人多被当作冒犯,害怕沉默,总是说些意义不明的句子塞满它。
但还好他们有好结局,他们在不会黑的东京发现了最大密度的蓝,看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巨大热气球,地震也没有发生,不相信恋爱,不明白幸福是什么,但还是愿意为彼此尝试,把自己交给对方,一起等第二天世界平安的消息。
“有人不会被忽视,可有人却会被忽视不是吗”“那么大概我就是被忽视的那种人吧”“不管怎样都必须放下了你不笑的话世界就不会继续运转哦”“等等你跑着去吗”“因为想快点见面啊”死亡好像也还好,发生了就发生了吧,反正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忘记的。
“都交给我吧,让我分担你一半的苦难。
”
去谈恋爱吧,谈到世界充满爱。
- Leung 2021-03-15 00:111月31日《东京夜空最深蓝》-日 Leung评分6.5分 (有点为了看完而看)- 拿错日期卡片了呢,本来想看1月1日的,结果拿了1月31日的豆瓣卡片……今天特意开了会员,方便看影片,抱着看电影就像看书,看待人生或许有新的视角和感悟。
- “在断气之前都还会活着”,很无奈,很现实、很压抑、很蓝调的一部片子,在东京生活压力之下底层的生活,充斥着为了活着而残喘着,人生苦短,孤独抑郁,社交圈很少,甚至相同境遇的邻居中暑身亡2天都没人发现……男主和女主仿佛失去了生活的热爱,“真的是没用得让人无法相信哦”,“真的会幸福吗,明明连什么事幸福都不知道”,自我怀疑和嫌弃,还好他们的相遇知己知彼让他们的窗户又撒满了阳光。
- 路边的歌手(歌还不错),可能全片唯一喜欢的部分就是这首歌,“感觉到了腋下的汗水,感觉到了我依然活着,移开视线,和往常一样,强颜欢笑,大家都一样吧,这里是东京,即便如此,还请努力,加油啊”。
(剧未她蜕变成了歌手)-“即便如此,还请努力”,反而是看到别人的落魄,或者是从别人的视角看到了在深圳漂泊有些时候糟糕、颓丧、孤独的自己,倒是反向激励了我一定到充满希望和热爱生活,我不能也这样!
我还是喜欢窗户洒满阳光,种的小植物还嫩绿开花。
飞艇从天上飞过,看见的人会有好运有的人只能看见一半一半的世界一半的黑暗一半很狂躁一半很安静却都令人痛苦,聚在一起的终究会散人很容易死去,鳄鱼龟的寿命很长但人在夏天死掉身体不会因为停止运行而冰冷。
空调没有开,人就不在了“喜欢”刚说出就倒在污水中自杀的人被说成病亡有的人很珍贵有的人无所谓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体之中众生平等是宗教史上最华丽的衣裳流浪歌手一直在孤独地唱着歌人们匆匆走过无人驻足贝斯的声音刺破了他们的伪装她的梦想是唱给全世界觉得自己很不幸但断气之前依然会努力活着这个发饰很适合你,但今天却下着雨爱很血腥,因为口腔是红色的对爱的渴望却能激发人无由的力量使其不顾腰伤、不顾眼疾在黑夜中奔向,对爱的渴望世界是荒诞的,活着就是胜利没有人死去,世界就会崩溃。
“相性”一词是在三浦友和书中看到的,“跟相性好的人可以共度更长的时光,因为他们彼此需要。
如果相性不好,自会产生距离,彼此疏远。
”这个词的解释,就是彼此性格合得来,相互吸引,做什么事都很容易产生共鸣。
美香和慎二初次相遇,当时联谊的男生私下议论她是不是容易睡,另一个姑娘已经醉倒,还故意取笑她。
餐馆都是嬉闹嘈杂的聚会人群,唯独慎二孤零零坐着看书。
美香从洗手间回来,听到女伴和联谊男生在背后放肆议论她,没有生气,漠然想着,睡不睡无所谓,反正这里是东京,到处都是随便的男男女女。
这时候,她看到独坐的慎二,他们都注意到对方跟周围格格不入,一个安静,一个冷漠。
第二天,美香在医院跟同事抽烟,对方得意洋洋说,那帮朋友很酷吧?
美香笑着点头。
她在东京生活的不快和压力,在人前从未表露,只有回到乡下,在妹妹面前发作过。
工作之外,男女主角的生活都相当枯燥。
美香看书自学空手道,还养了乌龟。
慎二的群租同伴把蹦迪音乐开得巨响,喝酒打闹。
他因为说话啰嗦,老惹人嫌。
去泡吧也被同伴狠狠威胁不许多嘴,美香反而对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慎二多看了一眼。
她也经常忍气吞声。
在酒吧打工,同伴卖力讨客人欢心又唱又跳,客人要美香也跳,她笑着拒绝。
休息时,别人抱怨劳累,她在角落深呼吸,默默吐出心中的怨气和疲惫。
他们同病相怜,不需要多言,看对方的状态便能知晓。
第三次相遇在熙来攘往的涩谷街头。
美香看到慎二的背影,骑车追上他。
“你喜欢涩谷吗?
”“不,讨厌,与其说是讨厌,怎么说呢……”“我也讨厌涩谷”。
美香在人前总是掩饰和压抑自己的情绪,却很不客气打断慎二,变得直率起来。
这种不客气的直率,也是相互接近的方式。
慎二却因为紧张东拉西扯,“不说点什么就会坐立不安”,美香一语点破,承认自己也会这样,慎二安静下来。
后来美香跟前男友重逢,也是啰里啰嗦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话,男友却以为她状态放松才这样。
这次无意的邂逅结束之前,慎二抬头看到夜空中蓝色的月亮,月色很美,又显露不详,谁都没有注意到的景色,他们一同驻足凝视。
慎二朋友的葬礼,美香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好像看不起这群社会底端的人,又好像可怜他们。
慎二一言不发,沉默表达着不满。
这种气氛僵持了一路,直到慎二觉得不好意思,冲美香勉强笑着说,“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尽管说”。
“怎么不去死!
”对慎二窝囊的回应,她非常不满,掉头就走。
他还不如冲她发一通脾气呢。
美香讨厌自己说了过分的话,心里生自己的气。
她故意挑衅,嘲讽慎二的朋友,其实也是在嘲讽自己。
就这么死了,谁也不会来参加葬礼,只有无关紧要的人帮忙料理后事,谁也不会把这种人的死放在心上。
这种无人问津的葬礼,还不如不要举行,赶来参加这种葬礼的自己,也活得够窝囊的。
慎二在工地受伤,去医院治疗,和这里工作的美香不期而遇。
他们一起在门口抽烟,美香心有愧疚,却说不出口,看慎二一直不吭声,打算离开。
慎二忽然告诉她,左眼看不见了。
之前美香问的时候,慎二回避不谈,现在主动提起。
美香也释然了。
慎二提出还想见面,美香对他笨拙木讷的回应表示不满,但还是给了他邮箱地址。
美香回乡探亲的时候,听说妹妹交了男朋友,兴冲冲憧憬着和男友一起去东京旅行,购物娱乐,提出要住到美香家。
这还不算完,妹妹要和男友去东京读大学,满心炫耀。
父亲没有工作,又沉迷帕青哥(弹子赌博机),帮妹妹交学费的重担自然落在美香身上,原本就一直是她负担家里的生活。
妹妹肆意享受恋爱、没心没肺的模样惹她发了火,没有提是因为钱,而是讽刺妹妹的恋爱,姐妹吵了一通。
美香想起母亲不明不白的自杀,想起自己在东京经历的种种难熬,委屈得想哭,却拼命安慰自己,“不要紧,反正很快就会忘了。
”与此同时,慎二正为一堆账单烦心,算不完的账单把他埋了起来。
账单数目、各种各样的社会话题、朋友的死,千头万绪压了过来,只有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他马上给美香发短信。
美香正难过呢,看到这条只有三个字的短信:想见你。
一下子,被人牵挂的感动,让她从沮丧中解脱出来。
父亲问她负担家里的生活费会不会给她添麻烦。
美香没有发牢骚,只让父亲去找份工作。
从这些细节看出,美香性格温柔、有担当,毫无怨言承担着家庭的生计,发脾气也是因为妹妹不懂事。
美香回到东京,第一次跟慎二约会,为了避免沉默,她不停找话题,还故意把恋爱说得一无是处。
每次她说话难听,慎二总是沉默,从不反驳。
一起去唱卡拉OK,慎二唱得都是老掉牙的歌,还一个劲跑调,美香只顾抽烟,抱怨他肯定没有女人缘,生硬推开慎二的拥抱,临走的时候,却又没话找话。
慎二没有心思听她嘟囔什么,低头看起了账单。
美香隐晦提起母亲自杀的事,慎二还是爱答不理的样子。
美香自顾自说了一堆,慎二索性拿身上的零食喂起路边小狗,对美香老是不停提到死,莫名心烦,态度冷淡。
两人初次约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回到住处,美香独自伤心,听见手机响,马上跑过去看,却发现是前男友发来的信息,说,我还爱你。
接着,美香和前男友、慎二和暗恋他的女同学各自见面,各自都不顺利。
美香前男友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她也懒得解释。
一段动画片段解释了美香内心的所思所想。
慎二对女同学并无好感,根本不相信对方爱过自己。
很快,对方就开始追问现实的话题:年薪多少?
做什么工作?
他说薪水微薄,又在工地干活,她大吃一惊。
她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对现在的他一无所知。
两个人的约会都陷入僵局,一边是没话找话,话不投机;另一边是自以为了解对方,一厢情愿示爱。
在酒店过夜,女同学让慎二忘了那个死去的人,反正也不算是朋友,尽快放下,才能开心起来,劝他想开点。
美香大放厥词的时候,慎二都忍了,女同学轻描淡写说了一句,他就挣脱她的怀抱,百无聊赖调着房间的电灯开关,不想再亲近她。
因为缺乏好感,因为不够爱,所以,半点也不想忍耐。
随便应付,故意惹对方生气,哪怕再不见面都无所谓,心里的距离感不会因为睡在一起就拉近。
他嘴上说着加油,其实对她要去哪儿、想做什么,并不放在心上。
慎二主动给美香打电话道歉,约了晚上见面。
结果,住在隔壁的独居老人死去了,这种事没人可说,只有跟工地伙伴喝酒的时候,念叨两句。
喝完酒,急着去约会的朋友大步跑起来。
想见一个人,想马上就见,想见到不顾一切跑着去见。
那种迫切,并不是急着亲热、搂搂抱抱,只是单纯想见面。
可惜美香会错了意,看到大汗淋漓跑到自己楼下的慎二,拒绝让他进来。
慎二懊恼得要命,但一句牢骚也没发,就闷闷走了。
第二天美香醒来看到傻乎乎在楼下待了一夜的慎二,不忍心,招手叫他上来。
美香看他专注盯着饲养柜里的乌龟,问他是不是只能看到一半?
然后安慰他,看到一半的世界就不错了,总比什么都看不到好。
这是他们上次断掉的话题,当时慎二说自己左眼看不见了,美香并未表态,现在两人关系更近,她主动安慰他。
慎二也问起她为什么到酒吧打工?
是不是因为缺钱?
他越想问清楚,越难以把话直说出来,两个人都不住打断对方说下去,最后美香干脆说已经辞掉酒吧的活儿。
说到底,美香在那种卖弄姿色的店里打工,是因为护士工作不够应付开销,她还要负担家里的生活。
这些细节她没有吐露,但观众已然明了。
之后,他们开始像平常的恋人那样约会,送礼物、收拾饲养柜、骑车兜风。
影片中,工地伙伴的意外死亡、患了肾病的工友被辞退离开、独居老人去世、野狗被收押火化,这一连串细节暗示着底层的命运,他们像野狗一样自生自灭,慎二和美香的情感则是超越现实的小小奇迹。
美香带慎二回家,妹妹看不起这个姐夫,但还是祝福姐姐找到归宿,父亲倒挺满意。
美香终于说起母亲自杀的事情,觉得被抛弃了。
慎二说,那么以后交给我好了,不开心的事情,我来分担一半。
回到东京,看似心情轻快的两人,依然要面对沉重的未来。
美香悲观起来,一句接一句,否定着恋爱,否定着两人好不容易开始的羁绊。
这时,他们看到那个无人理会的路边歌手,竟然红了,印刷大海报的宣传车开过。
亲眼目睹一个奇迹的发生,仿佛自己的人生也能出现奇迹,两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美香住处,他们一起看无聊的电视购物节目,对灾难和不幸的担忧,两人共同面对,就变得没那么可怕。
每一天都平平常常的过,辛苦也好,痛苦也罢,因为身边这个人愿意分担,或许能减轻一些,相信会遇到好事的乐观也占了上风。
美香一个人忍了这么久,终于痛哭出来,慎二像哄小孩子似的摸她的头。
天亮起来,坐了整夜的两人没有倦意。
慎二指给美香看,花开了。
在街头,他们一同看过蓝色的月亮、飘过的飞艇,无意间被这些细小的美好打动,静静凝视,这样的时刻,喧杂都市少有的宁静笼罩着他们。
相性,或者说共鸣,就是人与人之间至深的理解,在言语无法触及的地方,闪着光。
我在寻找的,想要书写的,就是相性。
很喜欢美香和慎二身上透露出来的自然而然的丧,当事物到达极致的时候,往往就是它的反面。
正如他们一样,丧到尽头,反而充斥着活下去的希望。
他们就像两颗孤独的星体相互碰撞相互取暖,无畏地对抗着整个庞大浑浊的银河系。
东京有一千多万人口,每天都有可能地震,可能下一秒你的恋人,你的亲人,甚至你自己就会死亡。
“死亡”是这部电影被提最多的名词。
美香的护士职业使她对死亡变得习以为常,这样的职业属性也让她对生活充满丧气。
而当搬运工的慎二则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左眼失明使他看世界永远只能看到一半。
身边的同事说走就走,房租65000,水电费通讯费……一切在东京生存的“生活费”也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
她们就像整个东京都会中最小的两盏烛火。
当两者相遇,化作两根烧到一半的烟头,再化作夜晚的霓虹,用渺小的力量划破夜空。
当蓝色散尽,随着星球转动,时间的淡忘,孤独的心异类相拥,天空缓慢透明。
“说爱这个字,不觉得嘴里有血腥味吗?
”成年人,特别是在东京这样充满孤独的世界中苟延残喘的成年人,不配说爱这个字。
“有人对我说还爱我。
”“有人对我说爱过我。
”当情丝互投,当两个渺小的个体开始相拥,同为都市畸零人那对生活周遭的共同点开始和谐统一。
“断气之前都会活着。
”只要没断气,就证明还活着。
这该是有多么无求的渴望,在蓝色夜幕下的东京,我,只求不断气。
石井裕也拍的太细腻了,分崩离析的都市,匆忙冰冷的世界,生死窘迫的个体,两个半边人,如同质数在寻找另一个质数,暖人肺腑。
“我喜欢所有活着,死去,到死之前都活着的人,我喜欢没有黑夜只有无限孤独无限温柔的蓝色的东京,因为如此,不可能的恋爱才能发生,不可能的梦想才能出现。
”
首先在此隆重感谢中国电影资料馆,把我最喜欢的三部日本电影今年全给安排上了,让我在这寒风灌入体内的北京,着实温暖了一把。
by the way,我今年的日影TOP3另外两部分别是:
夜以继日 (2018)7.72018 / 日本 法国 / 剧情 爱情 / 滨口龙介 / 东出昌大 唐田英里佳
你的鸟儿会唱歌 (2018)7.72018 / 日本 / 剧情 爱情 / 三宅唱 / 柄本佑 染谷将太这三部电影虽然讲了不同的故事,但是都透露出一丝淡淡的颓丧的气质,以及一种迷失感,虽然这么说不是很准确,但是我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准确形容他们,总之,跟我以前看过日本电影很不一样。
说回《夜空》,影片一开始从四个建筑工地的搬运工和一个叫美香的医院女护士切入,将几个年轻人平庸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
四个工友中,一个年级稍长的大叔腰不太好,裤子前面的门禁拉链一直拉不上,这个不经意的设定直到结尾他被辞退后仍旧没有拉回去,是买不起质量好的裤子呢还是手上没有了力气,总之像这样的小隐喻在整个电影中比比皆是,营造出一种很直观的无力感。
但即便如此,大叔还惦记着24小时便利店的女孩,渴望着一场恋爱从天而降。
这个人物出场不多,但是给人印象很深刻,尤其结尾他从女孩酒吧出来,一路跑着去赴约,不免让人心头掠过一丝唏嘘。
还有一个工友是松田龙平饰演的,原本是要和酒吧认识的石桥静河赴约,不料盒饭领得很快。
猝死这件事被导演从生活中搬进了电影里,实在是无比真实,松田死后,原本爱说话的慎二变得沉默寡言。
葬礼上社长说:以后要死别在上班时间死。
这是全片最扎心的话之一,拜托,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什么时候死是社畜能选择的吗?
更可笑的是,菲律宾过来的外籍员工是正式员工,而其他三个工友都是临时工。
当然对于电影来说,这样的设定完全是出于剧情需要,为了使整部影片的氛围都齐平,导演对每个人似乎都安排了这样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比如一开场女护士送走年仅37岁的病人,让人感到无比的沮丧。
她的生活既单调又乏味,白天在医院,晚上在酒吧兼职,老家有个无所事事的老父亲,每个月需要生活费,还有个上高中的妹妹需要学费。
工作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与她相伴的只有家里那只乌龟,放松的方式也非常简单,下班后回到自己的公寓里涂个没有颜色的指甲油,伸直脚丫子和脚指头舒展舒展筋骨,练练瑜伽(空手道)。
看得出这样的生活是极其沉闷枯燥的,和我们普通大众并无二致,代入感很强。
此外,美香压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爱情,关于她恋爱观的部分影片着墨最多,类似的台词俯拾皆是,比如:
即使到了影片结尾,她也秉持着原先的态度:
不过,美香虽然是一个undateable,跟《弗兰西丝·哈》里的Frances一样,但她总归还是尝试着去恋爱,要不然也不会给松田留联系方式,与声称还爱着自己的办公室白领职员去赴约。
事实上,美香在女孩酒吧里第一次见到慎二的时候,慎二正在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喝闷酒,手掌挡着一只眼睛,读着一本黄黄旧旧的书。
(本片片名应该就出自手里那本诗集,听说也是改编自一本诗集)她闪烁的眼神出卖了她, 这个内心的悸动一直到结尾从慎二口中说出的时候,才呼应了开头这一幕:“喜欢上一个人,有没有意义我不知道,但心中的悸动是停不下来的”。
苟且的生活让人疲惫不堪,但恋爱的酸腐气依旧在牵动着这些孤独的灵魂,即使他们嘴上在抗拒。
弗兰西丝·哈 (2012)8.52012 / 美国 / 剧情 喜剧 / 诺亚·鲍姆巴赫 / 格蕾塔·葛韦格 米奇·萨姆纳这原本是一部非常压抑的电影,四个搬运工,三个是临时工,看不到未来,混一天算一天,唯一的一个菲律宾籍正式员工还是花了很多钱才来的日本,但他也看不到希望,最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国家,与妻女团聚。
慎二对于每一笔支出都算得分毫不差,账单洒落下来覆盖在他的憔悴的脸上。
房租65000,叙利亚,恐怖主义,瓦斯费,电话费,地震… 他们的杯子碰到一起,高喊着日本要完蛋了,隔壁的住户不堪其扰......无处不在的丧很符合平成日本的国情了。
讲述丧的电影非常多,但像今年这三部有分寸感的寥寥无几。
对于慎二来说,他并没有表露出过多的压抑和绝望,隔壁大爷死在公寓里,美香的母亲死于自杀,声称爱过他的女同学远走纽约,甚至在服务不好的中餐厅里说出自己的年薪和工作时也看起来很坦然,没有丝毫掩饰自己的窘迫和潦倒。
他一只眼睛看不见,也要为美香分享另一半的不快乐。
现如今找共同趣味的男男女女越来越多,但肯共患难的实在是打着灯笼都没处找。
她们的感情火花若隐若现,生活空洞,但依旧会在美香宿舍外头等上一夜,会为她买个只有1200元的发卡,按照常规剧情来讲,这本是很重要的戏份,但是导演处理得十分轻巧,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这是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只留了一个开花的绿植这样一个举重若轻的镜头。
最后再提一下电影中的那个街头歌手,她是一个有着执着梦想的人,美香和慎二一致认为,这个歌手没有观众,没有前途,歌肯定卖不出去,唱歌不适合她。
然而结尾啪啪打脸,当那幅巨大的海报出现在货车上时,仿佛给这两个年轻人心头一记重击,你看,奇迹会发生,恋爱也会发生。
而美香和慎二,此时热泪盈眶,百无聊赖的庸常日子仍要继续,轻描淡写的爱情也会迎来绽放,山盟海誓的诺言抵不过并肩相坐的一个夜晚,喧闹的都市每天都上演着意外和苦难,天桥歌手总有出头的一天。。
前不久,日本老牌电影杂志《电影旬报》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十佳评选结果,《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位列榜首,一举超过了《花筐》《啊,荒野》《生在幼子》等年度热门佳片。
这也是现年35岁的导演石井裕也首次摘得旬报第一的桂冠。
从某些角度来看,《夜空》仍然是一部非常石井裕也的电影。
比如,他的电影里主角通常都很笨拙,不过正是因为“笨”,主人公们也往往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信念和执着,从而带来强烈的喜剧效果和别样的感动。
《编舟记》里把一生献给辞典的编辑马缔光也如此,《夜空》的男男女女同样笨得可以,从半盲的建筑工人慎二(池松壮亮饰),到不拉裤子拉链的工友岩下(田中哲司饰),这部片子里的所有人好像都不太会照顾自己,也完全不懂得如何与别人进行交流:前者没有八面玲珑的能力,但又不甘于沉沦在霓虹、手机或者酒精所营造的独自一人的不真实的世界里,只能用毫无意义的贫嘴掩饰尴尬;后者则不断地挣扎于城市生活的最边缘地带,拼命想要在生活中寻找一丝爱的可能,像西西弗斯一样推动生命的巨石。
应该说,《夜空》给人带来的感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人物身上那种一定要奔跑着生活下去的炽热欲望,哪怕最终仍然是以失败收场。
拉链の尴尬 通观石井裕也近几年来的创作便会发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对于生活本身的艰难和对生活的坚守,一直以来都是其试图在自己的电影中灌注的共同主题。
如果说这种坚守在《编舟记》里根源是日本民族对于职业的信念和东方文化中极致的“匠人精神”,是一种超越时代的从容和镇定,那么《我们的家族》及至《夜空》则更倾向于将人放置在当今日本这个具体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对东京都市蚁民普遍的生存状态进行描绘。
这里,所谓“坚守”也在某种意义上嬗变为漫长的忍耐和蛰伏,正如岩下在道别时所说的那句“等着瞧吧”,每个人首先都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片中的一个场景极具代表性:慎二在家中历数一张一张缴费清单,手机费、燃气费、电费、水费、餐费、房租……根本数不过来(恐怕让“北漂儿”们人心有戚戚)。
最后,他只能把自己埋葬在这些单据里,虽生犹死的窒息感不言而喻。
比起《我们的家族》里背负家庭巨债的小职员浩介,以慎二为代表的建筑工情况甚至更差——且不提这是一个由残疾人、旅日菲律宾人、工伤携带者和潜在脑梗病人构成的典型化群体——他们既没有固定的生活保障,也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工友智之(松田龙平饰)离世后甚至还被工头批评死在了工作时间,作为人的尊严简直被糟践得一塌糊涂。
女主角美香(石桥静河饰)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每月要向父亲提供赡养,白天要在医院做护士,晚上还要到酒店做小姐。
一言以蔽之,二人之所以能够在影片结尾成为恋人、相互依偎,固然是因为他们性格相投,经历相似,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活中都弥漫着一股相同的气息——浓烈的死亡气息。
尽管石井裕也别出心裁地加入了两段动画,似乎想要以此来弱化血淋淋的竞争和遗弃,但各式各样的“死亡”(无论是生理意义上还是心理意义上的)无疑在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给生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煎熬,直至他们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完全麻木,被城市完全异化成为搬砖和奉酒的工具。
与此同时,这些个人层面的压力又与安保法案、少子高龄化、地震恐慌、核泄漏等整个社会甚至全世界面临的困境结合在一起(同为旬报十佳的《啊,荒野》也关注到了这些问题)。
东京奥运给整个城市带来的,非但不是乐观的氛围,还给每个人都套上了更加沉重的枷锁。
影片特意将慎二前后两次进入酒馆时的环境音进行了突出和强化,用浓烈的红绿色调和长曝光镜头表现出东京人迷醉放纵的心理状态。
“你觉得下次哪儿会地震”“日本完蛋了哈哈哈”“我好想辞职啊”这些语句的出现,已经不是简单的“丧”或者“颓废”所能概括的了,这种绝望中的癫狂不啻是对末世狂欢的视觉呈现和深度诠释。
为了呈现出当代东京人的生存境况,石井裕也这回的表现绝对称得上是“无所不用其极”,其影像风格变化之大,简直到了夸张的地步。
《夜空》的前半段放弃了以往相对质朴的镜头语言,除了上面提到的长曝光和动画,影片还运用分屏和半屏、快速旋转镜头和慢镜头、声画对位和部分消音以至舞台光等各种方式将狂乱、隔阂、孤独等多种状态视觉化,营造出主角与外部环境截然对立的两种空间。
虽然影片最终呈现的整体效果总是在“不明觉厉”和“小确丧”两种感觉之间摇摆,但不可否认的是,《夜空》的确制造出种种难得一见的组合和观感,堪称石井裕也电影生涯中最大的飞跃,也是2017年手法最为有趣和大胆的尝试之一。
分屏与去透视 当然,《夜空》的巨大风格变化,与故事本身的构造也有着直接的关联。
如果通观今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就会发现《夜空》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它既不像《散步的侵略者》那样痴迷于某种形而上的概念,也不像《啊,荒野》那样专注于人物的塑造;既不似《第三度嫌疑人》那样抽丝剥茧地抵达故事的真相,也不似《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鸟儿》那样遮遮掩掩地制造悬念。
简而言之,《夜空》几乎没有什么剧情,无非就是讲述了两个笨拙的日本小年轻如何恋爱的故事;如果按照传统的眼光来看,它的结构也几乎处在崩溃的边缘,从头到尾平铺直叙,起承转合接近于无。
但这也恰恰是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因为的确,影片根本就不是依照剧情片或者小说的方式来进行结构的,而是从日本畅销诗人最果夕日的同名诗集中得到的启发,甚至可以说电影就是由一首首现代诗改编而来。
事实上,《夜空》借用了大量诗集中的意象、场景、情感,某些语句还直接成为了女主角美香在片中的画外音。
所以,我们通过影片所捕捉到的往往不是某种确定的观点和意图,而是一丝不绝如缕的情感,它萦绕在整部作品之中,就像标题里“最大密度的蓝色”一样让人似懂非懂,却又能让人观后产生某种关于生活、爱恋和希望的强烈情感共鸣。
最果夕日的同名诗集 如果再稍微八卦一点的话,片中这种悲观中的希望,恐怕与石井裕也自己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
导演第一次看到这本充满死亡字眼的诗集,其实正是在其与女演员满岛光六年的婚姻宣告结束之后不久,所以从情感破产、心如死灰,到重建生活、唤醒希望,石井裕也并非是在医人医国、熬制鸡汤,其间肯定投射了不少对自己的期许和愿望:影片结尾,慎二和美香好比两束微弱的火苗凑在一起,尽管仍然亮度仍然熹微,热量依旧有限,但却有了相互扶持的信心和生存下去的勇气。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生活的确如蓝色般使人忧郁沮丧,但也唯有蓝色,才能如此动人。
日本人真的很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在热血动漫 另一部分人在丧
电影感很强,不过奇迹的出现让气韵散尽。事后诸葛亮地说一句,今年前三名都是兼具时代性的杰作,只是在呈现方法上花筐是大林一直以来的延续,荒野是六十年代的文本,唯有石井更贴近当代的体验,拿第一也不足为怪了。
蓝得发黑的东京夜空下,只见五光十色,惨死生活录里只有独自离开或者结伴继续
剪切可谓炫技,开头神似池松壮亮的马拉松广告。情绪碎片洒满了从新宿到涩谷的东京街头。与死亡同行的男女主人公,双线并进,产生摩擦火花,最终艰难地选择了相信:明天会更好。又一部典型的后311电影,松田龙平领了十分丰盛美味的盒饭。
尼桑和市川实日子领了个便当就不见了。。。像个中二鸡汤mv
感觉有点像王家卫?
日本电影大多很无聊的缘故吗 1分钟就想弃
喜欢女主拉着男主背包的小动作。喜欢烟燃烧的火星渐渐变成东京夜景的细节。挺丧的。还活着,加油~
日本马伊琍?
东漂,丧时代,越艰难,越坚韧,霓虹低产青年的情感生活。结尾内海同款坐姿,池松终于脱离情色了!!!女主非常耐看。
看了十分钟,完全看不下去......
妈呀不行,太刻意了我不可以。神神叨叨想起一出是一出整这么长还不如我崽一句“但是我哭以巴开火很牵强”
本子写得太好了,剪辑飞得很,全员演技在线。全片感情极淡又极浓烈,后311时代东京爱情故事,从中产视角拍底层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这样了。导演和男主到场算是最大的惊喜。感恩2017年能看到这样一部片子。“都交给我吧,让我分担你一半的苦难。”
一个完全不同的石井裕也,池松壮亮很会演,石桥静河很顺眼。
台词很诗意,看了介绍才知道是先诗后影。充满着死亡的不安,却又有绝处逢生的宽慰,猜测导演不想抒情也不沉于某种基调,似乎想让本片难以定义,就如同片名中的那缕蓝。“说出爱这个字时,嘴里不会有血腥味吗?”
导演十成的功力全用在摄影上了,情节非常羸弱,台词做作又肉麻,用如此拿腔拿调的方式去讲述底层人的困苦与辛酸,就好像用村上春树的语气讲《白鹿原》,难免生出不伦不类之感。
5.0 很多场戏都可以出字幕了,就是又出一场戏,独眼的第一视角太刻意
致郁系
丧到最后有丝治愈的色彩
#SIFF2017#石井裕也的新片技巧居然这么花哨实验,不过倒是很适合这种意识流剧情的展现方式。整体燃丧燃丧的,想看原著的诗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