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一个废柴谷底反弹的故事。
女主角一子永远驼着背,从不正眼望人,被骂也不还口,被强奸无力反抗,只有对着家人敢撒泼。
后来她遇到了喜欢的人。
后来她又莫名其妙失去了这个人。
她终于改变了一点点。
32年以来第一次专注地渴望做好一件事。
虽然拳击教练冷冷地不抱信心:"不要被打得太难看。
"虽然和现实中一样,就算用尽全力去拼命,也未必会有好结果...... 不想骗自己说努力过就够,最后终于嚎啕大哭:"好想赢......就算赢一次也好......"我看过那么多拳击题材的电影里面,这是唯一一个主角,从头到尾都没有赢过的...... 命名为「百元之恋」多少有点浑淆视听,「百元人生」可能比较恰当。
"因为我只值100円",她说。
没有煽情没有鸡汤,里面每一个角色都是不同程度的废柴,不负责任,一无所有。
教练说:"以后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说什么老娘也曾燃烧过,会令人很不爽。
"最后的片尾曲,一个古怪的嗓音唱着:"这场电影马上就要结束,请忘掉这样的我。
"
《我的人生只值一百块》【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 一万口新鲜】昨天看《百元の恋》,电影主旨有一点shock到我。
女主角一子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披头散发,一身肥肉与腐气,32岁天天在家玩游戏,让妈妈养着。
不去家里的便利店帮忙,还与妹妹打架。
一气之下搬出来,在百元店找了个夜班的工作。
一子喜欢的狩野是拳击手,他对她说,“你装什么可爱,宰了你哦。
”谈个恋爱都要被凶。
更可恨的是男生背叛了她,跟着豆腐摊的女老板跑了。
电影进行到20几分钟一子就被猥琐大叔强暴了,整个故事都在表达“接下来也不会有好事发生”“主角没有光环”“是啊他们很容易就分手啦”“涅槃后奋力一搏你以为会赢比赛吗?
呵呵输了”…… 她遇见狩野后,就去学拳击。
狩野问她,你为什么想学拳击。
她没有说出“为了你”这种玛丽苏的话,她羞涩又憧憬地说,“你们打完会拍一下肩膀吼”。
原来是奋力搏击完能握手言和的那一刻是她真正喜欢的。
后来狩野背叛了她,她更加卖力地练习。
不晓得是越想越气,化小火苗为力量,还是想想这一生好失败啊一定要努力改变点什么,又或者像她自己说的,也想感受下结束后互相拍肩膀的快乐哎。
花了很大篇幅表现她跑步飞快、出拳神勇,最后,她比赛还是输了。
电影结局是,傍晚干干净净地洗完澡,哭着说“好想赢哦”“真的好想赢哦”慢慢从车道上走下去。
她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心仪的男生虽然回来了但是曾经背叛,没有赢比赛,没有就此拥有崭新的生活。
他仍然一无所有。
但是,从披头散发变成短发酷妹,从木讷的死胖子变成体态轻盈的妹子。
“我的人生只值100块。
”“最讨厌努力的人。
”这些丧气话老娘想说就说。
这些难道不是比外人眼中可见的,更重要的改变么。
赢,得到,意义,价值,存在感,都不是一子在意的东西。
她在意的是,尝尝战斗结束互拍肩膀说声谢谢的滋味。
好简单,也最不简单。
也许人生最有意思之处,就是没有意义。
现在的日本电影,真的很多底层视点。
100円就是我们的1块钱,掉在地上也不定愿意弯腰去捡的零碎。
好像一子那样没有自制也没有人会去关注,就那么随随便便的被丢弃掉的人生。
但从内心渴望被认可,渴望被爱,就算只有100円的人生价值,放弃了那才真的是一无所有。
所以这片的励志并非那么高大上,只是想让人明白这一点,人生总有贵贱,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放弃自己的100円。
“以后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说什么老娘也曾燃烧过,让人很不爽。
” 总是吸溜着泡面的俱乐部老师父,真是可爱极了。
去他的意义!
打拳就是打拳,实力不行就不要勉强,但若真想上,那就认真打,坚持到最后,输也别输得太难看。
别搞那些没用的自我拯救啊,一无所有后的孤注一掷啊,这是比赛,不是群体治疗。
不跟你扯意义的运(li)动(zhi)片,干净地让人感激。
就坐下来,看一个只值一百元的一子,失败地生活、恋爱、受伤害,打一场再认真也赢不了的拳赛。
最后看她哇哇地哭,像个孩子,嘴里嘟囔着“好想赢”,看得你心里也委屈到底。
失败啊,我们在这流水日子面前好像终归都是失败者,你打它一拳就像猫点地,它若还你一拳就是见血骨,最后被KO的是你是你还是你。
那还打吗?
打有用吗?
一子虽然想赢想得都哭了,但打拳有个初衷,“互相搏斗,互相拥抱”,这是她想要的感觉,她说不出,但做得到,所以即使被打得踉跄,也要歪着跌过去与对方拥抱,道谢。
老师父说,“我倒是挺喜欢这场比赛的。
” 强的赢,弱的输,本无惊喜,喜在两方都有拳手的样子,搏斗时别拿感情垫背,拥抱时又无关输赢。
打拳和人生,好像就是两码事啊,人生如何能做到如打拳般清清楚楚……说不上原因的,你就什么也不想干颓丧成了所谓的“废柴”;没有像样理由的,恋情就走不下去了,没什么可交待的。
我们喜欢看拳场上的硬骨头,却讨厌生活中“拼命努力的人”,因为他们好像忘了痛是什么,像二三子和代理店长佐男,就那样喊着“忙死了”、“累死了”表演着上进。
拳场上的痛绽开在脸上,所有人都看得到,你倒下又起来,观众们为你喝彩。
而生活里,太多痛都是内心戏,你痛得要死,别人也看不出,你痛得爬不起来,就会被贴上“没有贡献”的标签。
一场拳赛救不了人生,完成不了废柴的神奇逆袭,但不是说它没用。
它的有用就在于一定有结果,但一定没意义,输赢只是结果,不是意义,所以才让人感觉美好,抽取这一点美好给你打个强心针,暂且忍受一下这已被各种意义打扮得花里胡哨、浓脂俗粉的生活。
当事物已被谈论太多意义时,反意义才有救。
当我觉得自己弱到快要不存在、想赢也赢不了时,请不要对我说赶快振作,更不要表演上进给我看,更更不要和我谈意义,就说“是啊,我明白,那滋味最棒了”,然后还是拉着我的手一起去吃饭,两个loser继续投入这死痛的生活。
这才是励志!
此片的意外性也算是一个很大的看点,所以剧透勿点剧透勿点剧透勿点!
以下正题:当时我是真的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拳击片。
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这片子,姓安藤的只认识安藤政信,新井浩文虽说名字听着耳熟却不认识脸,只知道片名叫百元之恋,想着应该是一个爱情片。
然后女主角登场了,瞬间动摇了:这么一个烂泥一样的女主怎么谈恋爱啊,真的有人要么?
好奇了,继续看。
然后“香蕉男”男主出场了。
顺便说他是一个快要退役的拳击手。
此时,片子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女主注视拳击俱乐部的画面,然而单蠢的我还没了解导演的恶意。
两个人搭讪了,去约会了,尽管两个废柴loser在一起不会比一个loser的日常更有爱,但总算走了恋爱的剧情,默默吐槽“结果还是一个爱情片吗哈哈哈哈”的我稍稍放下了心。
然后出现了猥琐男同事,在完成了破坏两人还未萌芽的恋情顺便夺走了大龄女主的处女之身这两个任务后,这个同事就和他的出现一样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已经完全风中凌乱了,可怜的我当时还以为这是个纯纯的爱情片……在被这个无理取闹的剧情狠狠打脸的同时,我决定继续看下去。
我要看看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到底会有什么走向。
好了,故事还在继续。
男主突然又出现了,因为已经拳击退役,没有了工作,结果比之前更像一滩烂泥了。
女主就像捡垃圾一样把他捡回了家。
两个人就这么不清不楚的同居了。
这次我学乖了,没有被这个表象所欺骗,果然,还没有几天男主就出轨加出走了。
到这里为止,我所以为的爱情片它终于结束了。
但是离影片结束还有40分钟。
顺便说,那个各种打脸的爱情片剧情走了差不多70分钟。
在剩下的40分钟里,你总要拍点什么吧。
于是,女主开始去打拳击了。
到了这个时候我也差不多醒悟了,原来之前的都是铺垫啊,拳击才是正题。
好了,终于可以安心看片子了。
看女主一点点变瘦,眼神越来越犀利,运动量越来越大,出拳越来越快,期间顺便又和被别的女人抛弃的男主说上了话,又回到了被赶出来的家里帮忙,和家里人也和解了。
然后终于来到了人生中的首场比赛。
总是在小隔间里吃泡面的俱乐部老板说了“一拳都打不中的哦”,“被打到可是很痛的哦”,“拳击可不是游戏”,“以后寂寞的时候,可不要说老娘曾经也燃过的话哦”,好了,了解了,对于最后会被打得很惨我也有了心理准备。
果然也确实被打成了猪头,但也挣扎着打到对方了。
不过,还是输了。
散场之后,对着男主痛哭流涕说,好想赢。
然后男主拉着这个猪头脸女主说,一起去吃饭吧。
在还剩下40分钟的时候,我以为剩下的时间是正题,然后,当最后的ed响起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啊,原来这个电影的本体是这首片ed才对啊。
顺便说这个歌手的歌太魔性了,我不小心听了她其他的歌,现在已经无力自拔了。
还没有掉火坑的就不要去尝试了。
也许可以说是废柴人生的触底反弹,也确实是到了最底谷,但总觉得和励志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于这片子本身的感觉特别的复杂,尽管看的时候因为剧情的意外性自己给自己找乐子,但是看完了真觉得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就和喝黄酒似得,初时不觉得,但是后劲儿特大。
最近一部看完心情特复杂的片子是列宁格勒堡牛仔去美国,那也是好多年前的事儿了。
剧本,是一部电影的骨架。
有一个故事,才有其它可能。
好的故事,具有拉伸性。
你可以洋洋洒洒聊很多,也可以一句话就说明白。
《百元之恋》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废柴女,爱上了一个废柴男,为了这个废柴男,废柴女去打了拳击,并没有赢。
所以,这电影是个反励志模式的故事。
别看模式叫反励志,其实最终目的还是励志,只是反其道而行。
电影采用最正常的直线叙事,故事围绕着主角一子展开。
一子这个角色,被设定为一个家里蹲。
她没工作,啃老,好像扶不上墙的烂泥。
她对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自尊也早就被扔到垃圾堆了。
这样一个人,是社会的渣滓。
在和妹妹撕扯了一架后,一子赌气搬出了家。
没什么能力的她,找了个小超市打工。
小超市里也是一堆loser。
尤其是那个总油嘴滑舌的超市大叔,他找个机会,直接强暴了一子。
作为粪便一样的存在,被强暴又能如何呢?
一子继续打工,偶尔给大脑有些问题的要饭婆婆塞点过期食品,忍受一下店长道貌岸然的训斥,勉强活着。
这样的故事,到这里已经山穷水尽。
编剧便开始制造巧合,引入新角色,推动剧情。
一次偶遇,让一子发现了街边拳击馆的拳击手狩野。
狩野长得也不帅,但勃发的生命力,吸引了一子。
狩野也注意到了一子。
但他只想约炮。
事情办完了,他就和别的女戚戚我我去了。
一子又回到了烂泥状态。
这次故事又山穷水尽了。
编剧回头重新捋了捋剧情,发现一子喜欢狩野,可能只是因为喜欢拳击。
于是他给一子注入了新的设定,让一子练起了拳击,因为一子很喜欢比赛结束后,双方拥抱,互相拍拍的感觉。
这让自己把自己扔进臭水沟的一子感到别样的温暖。
练拳击不是件容易事,一子看起来好像练得还不错,却在最后一战时,被狂虐,惨败。
彻底感到人生无望的一子,鼻青脸肿的走出拳击场。
却看到狩野在外面。
一直拿颓废当挡箭牌的小女人一子,终于哭了。
她根本不想这样如草芥一样被人践踏,她也想赢一次啊。
电影的故事,在魔性的片尾曲里结束。
从故事的角度上来说,《百元之恋》很日式。
这种主角不断遭遇坏事的模式,《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玩过了。
但为什么《百元之恋》再玩一次,还能玩成呢?
因为一子的主演,安藤樱。
安藤樱的表演,为电影加了至少50分。
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说故事。
《百元之恋》的故事,是一个三角形。
一子在人生低谷,然后恋爱,人生开始往上走,有了希望。
结果恋爱很快结束,一子又去打拳,已经到了人生的顶峰。
结果打拳失败了,人生又跌入低谷。
故事结尾虽然让一子和狩野抱了抱,但爱情哪那么容易再次发生。
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一子一定继续打拳,狩野再次失踪。
结合史泰龙的《洛奇》来看,同样是拳击手的故事,同样在最后的拳赛都没有赢,一子比洛奇多了女性的韧劲。
可能一子更像《百万美元宝贝》里的麦琪,只是麦琪的横死故事太离奇了,一子比她低调得多。
但我其实还是想聊安藤樱。
再写一篇吧。
等我。
明天考试却不想复习遂看电影,想起之前微博有人推过就在A站抱着腿看完了。
然后就无比想出门跑步大叫。
跳绳。
冲刺。
挥拳。
电影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女主的丧,让人生气也让人无力,便利店的欢快BGM像是嘲讽。
然后在以为找到依靠的男人跟着别人跑了之后,她开始自己向往已久的拳击。
比起体重、拳头,一子的眼神反而让我更吃惊。
慢慢有了光,变得和缓。
就好像那句已经有点被用烂的句子——和世界达成了和解。
电影里有两个镜头很喜欢,一个是上场前切换的训练、跑步,步伐越来越快,挥拳越来越快,灯光越来越暗,上方的hungry和angry越来越亮。
整个人都起鸡皮疙瘩了。
还有一个是上场前一子准备上场走向舞台,镜头又慢又长,bgm很弱,能听到一子的呼吸声,脚踏在楼梯上的闷响,拳套重重击打在一起,和一子身体里的声音——终于。
经过了漫长的路途,终于到了这个舞台。
俱乐部的大叔说“不要老了之后说什么老娘也曾经燃烧过”大叔也知道啊。
被打得步伐混乱,眼睛都睁不开,但是身体里还有什么叫嚣着,感谢导演起码让她挥出了一击有力的左勾拳。
即使后来被打倒在地,够了。
到这里就好,因为实力和年龄都在那里,这样才是现实。
也感谢导演,让她能站起来,完成最后一个动作——互相搏斗,然后互相拍肩。
后半段一直想起 百万宝贝,同样是困境出身,大龄女拳击手,不同的是一个获奖无数却在一场比赛中重伤,一个第一场就输掉,但是本质是一样的。
想赢,想赢比赛,不想输,不想输给那种人生。
结束的时候,一个人笑了,一个人哭了。
燃烧过和输掉了。
“我想赢”但是输了。
这份不甘心这份渴望会变成一根刺扎在一子心上,很痛,但也印证了曾经在舞台上挥出的左勾拳。
努力吧,挣扎吧,哭泣吧,这就是人生。
不只一百日元的人生。
“这场电影马上就要结束/请忘掉这样的我/今后的每一天/就算不拍成电影/普通地过每一天就好”ED难听得要死但是刚刚好。
--6.29买早餐的时候突然想起一子的父亲说 不要变得像他一样 失去了信心心里就一冷在大多数日子里卖便当 在少数时间里打拳击这样才是生活。
没那么喜剧。
普通地过。
只要记得抓准机会,挥出那一记左勾拳
不知道应该写哪里就写这里吧。
《热辣滚烫》这个电影过年的时候火了,3月份北美也上映了。
于是我也跑去电影院看了。
在那之前也看了原版日本版的《百元之恋》,对比这两部电影是非常有意思的。
可以看到《热辣滚烫》在试图遵循《百元之恋》的故事线的同时,比较好地和中国大陆本土的情况相结合,这也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吧。
虽然我是因为要录播客看了电影,虽然我也在播客上说了自己想说的,但还是想来写一下。
比较来说,我个人更喜欢《百元之恋》。
除了在电影技术和镜头语言上更加完整精炼外,《百元之恋》 呈现的价值观和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也能更get到。
直白的说,《百元之恋》表现的不是一个女权的故事,而是一个边缘人群的故事。
是在晚期资本主义中,被制度性不公压迫的边缘人去反抗的故事。
而拳击这项运动,在日本的context下,并非是中产的,而正是底层边缘人群更容易接触到的运动。
至于被各种权力所压迫的女主(电影都表现在男性角色上),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不被当作人平等看待的女主,只有站在拳击台上,面对对手(同样是女性,我们不知道对方的故事,但她也可能是另一个女主),才第一次被平等的看待,即便输了比赛,只要她站在拳击台上,她就和对手是平等的,是被当作人看待的,才能得到一个平等的拥抱。
然而结局也表明,这一瞬间的平等,个体的斗争的无意义。
甚至底层之间的连接(比如女主和拿便利店便当的homeless大妈),也不可能对抗这个体制。
个人的努力似乎是徒劳的。
但在这个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似乎我们能看到的,让我们感动的,却是这徒劳中的一点点光亮。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百元之恋》更丧的原因。
《百元之恋》的女主并非要“赢一次”,她只是想被当作一个正常的平等的人对待而已,但系统性的歧视和压迫,让她最终无法做任何的反抗。
因此《百元之恋》不是女权(女主换成任何日本社会边缘群体都成立的故事),也不左,但却把问题核心直接指向新自由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本身。
反观《热辣滚烫》,除了电影语言的不成熟之外,导演明显的着眼点和关心点就和《百元之恋》完全不同。
《热辣滚烫》中女主从始至终的信念就是为了“赢一次”。
当然这个“赢”并非是世俗意义上的,大众主流价值观的赢,而是内在的赢一次。
最终她虽然在拳击场上输了,但是她赢回了自己的人生。
通过拳击和健身,她不仅获得了一身健美的肌肉,还得到了一颗坚强的心,不再被人利用,不再讨好别人,而是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
因此《热辣滚烫》和《百元之恋》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它们共享的只是一个故事线。
而且因为是翻拍,“拳击”在《百元之恋》里是非常非常符合故事逻辑的选择,而在《热辣滚烫》这边,则可以替代成任何运动或其他活动。
在这一点上,《热辣滚烫》的原创性,故事的逻辑和批评性就大大降低了。
另一方面《热辣滚烫》关注的更多的是个人,尤其是女性的成长。
这可能也是让很多国内观众,尤其是女性产生共鸣的原因之一。
因为女主原本就是一个柔弱的,唯命是从的,讨好性人格。
这和她的肥胖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性格的女性在国内可能是大多数,当她通过拳击,让自己的身心都坚强起来的时候,就符合了国内主流的一种女权话语,一种靠自己的力量,坚强起来自立自强的话语。
同时很可惜的是《热辣滚烫》里也没有任何反应女性之间互助的镜头,更多的则是来自其他女性对女主的嘲笑,利用,或者来自符合主流男性审美的女性与女主之间的视觉对比因此来引发笑点。
因此,《热辣滚烫》更好的对比可能不是原版《百元之恋》,而是《芭比》。
从某个方面来说,《热辣滚烫》可以算是中国版的《芭比》。
我们很难在一部大陆片里看到,第一对男性角色的嘲讽,对“男人至死是少年”的嘲讽;第二对女性健身的反思,女主减肥了,但她减肥后的身材也完全不符合主流男性审美,她强壮有力,她可以对任何人说“不”,她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这种新自由主义的自我成长,或许是当下大陆女性观众更能买账,更能共情的表述方式吧。
tori amos有过一首歌,叫做「silent all these years」,虽然我并不是特别熟悉这个歌手,但也有所了解,在tori amos出道初期的时候,曾有过一段被自己的乐迷用枪抵着头遭遇强奸的经历,几年之后她才重新回来。
尽管「silent all these years」是在这之后十几年的作品,但每一次听到,我总是会联系到tori amos那灰色的几年,而在看日本电影「百元之恋」的时候,我又总是会想起这首歌。
电影里,当一子最终输掉了拳击比赛,站在比赛场馆门口的台阶上,面对抛弃过自己的前男友,一子哭的不能自己,不停的说着「好想赢啊好想赢啊…」。
看到这里,回顾了一遍电影100分钟以来,一子生活里所有的不堪与狼狈。
满脑子充满的都是「silent all these years」这首歌,沉默了太多年,我必须重新站起来,我好想要赢,这狗日的不堪的生活别想打倒我。
「百元之恋」整部电影都是围绕女主角一子的生活而展开的,电影一开始,描述的就是一子在脏乱的屋子里与小孩一起玩游戏的场景,她是一个一事无成的32岁大龄女青年,她颓废、无聊、自暴自弃、蓬头垢面、毫无生气、日夜颠倒。
家人都很厌烦她,特别是因为离婚而搬回家里的妹妹二三子,在一次与妹妹的争执中,一子搬离家里,一个人住,以为生活从此有所转机,其实还是一滩烂泥。
一子去超市打工,遇见的是道貌岸然的同事,最终在暴力威胁下被强奸,第二天还要假装毫无异样的去上班,她也终于拥有了一段爱情,可是一瞬间便被抛弃。
她终日无所事事,无可寄托,在所有无力而失意的生活里,一子活的就像逆来顺受的一颗水草。
可是一子心中始终还是有着一股不屈的力量,电影的镜头里也总是充斥一子愤恨而锐利的眼神。
观影过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子又一次把超市剩下来的食物送给老婆婆,经理对她言辞说骂,一子不服的看着他,面对一子那凌厉的眼神,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经理有了一瞬的害怕。
「百元之恋」是一部励志电影,但她又不同于一般的励志片,因为她没有实质性的胜利,电影中的拳击,与其说是一子的选择,不如说是一子的一种寄托,她将自己基于生活中所有的委屈和不堪,将自己的愤恨,全部化作拳击里的力量,倾泻了出来。
电影中的一子是孤独的,落魄的前拳击运动员男友问她为什么也连起了拳击,一子只是说,打拳过后,与对手互相拥抱拍肩看起来好像很不错。
尽管一开始的一子总是唯唯诺诺,电影也有些死气沉沉,但电影的后半段却看得让人畅快淋漓,以致于泪流满面。
最后的一子终于凭借自己的终日训练,站上了擂台她一次次被打倒,也一次次的爬起来。
她输掉比赛,她和对手互相拥抱,拍拍肩,互道感谢。
不卑不亢,不慌不乱,当一子可以与家人冰释前嫌,重新回到店里帮助家里;可以面对落跑的恋人,坦荡荡的追上去只为送上一个盒饭;也可以在赛场上面对有人播放那首超市里廉价的背景歌曲时,笑笑说,「因为我的人生只值一百元」。
其实对于生活,对于一直以来的自己,一子早已经赢了。
重点不是你沉默了多少年,消沉了多久,重点是你站了起来,是你再一次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是你找回了自己。
文/突突订阅号:movie-s
人生真的很艰难,偶尔想自暴自弃都不行。
立刻会有人微笑着扶起你,问你好不好,需不需要帮助,帮帮帮帮帮你个大头鬼。
早起的人都矫情,有爱心的人都很烦。
街上随便一只狗都比我长得可爱。
然后看到了一子,蓬头垢面,穿着睡衣,32岁的脸上,没有时间,没有故事,只有番茄酱,还有她很丧。
但我喜欢。
喜欢她孤僻,边缘,但并不扰人的灵魂。
电影完全不落俗套。
失恋了没有大哭着跑去整容,拳击赛被打成臭狗屎,即使爆发了左手宇宙,但也没赢。
最重要的是,一子的斗魂,不是因为爱情。
当狩野问一子,为什么学拳击,这个傻逼是不是在等女人回他一句,因为你呢。
而一子的回答,就是那么中二,那么百元。
因为她觉得互相博弈,再拍肩致意,很好。
普通生活就是这样。
你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搏斗,挥拳,打脸与被打脸。
无法理解,同行的家人。
打工遇到的极品同事,道貌岸然的装逼犯。
拿走你初夜,却不负任何责任的混蛋。
可能连警察都不管。
还有那古怪的心上人,当他说出“你在那装什么可爱,小心我揍你”的话时,险以为这是一段可以期待的感情。
但又被打脸。
人跟别的姑娘跑了,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可怜的就是那一点胆怯而又给人甜头的期待,你把我从烂泥塘里一把捞起,有模有样的同我住进一间房子,再趁抽一根的烟的时间,逃之夭夭。
负心的宇宙。
警察又他妈不管。
说好不打脸,保持发型的人生是没有的。
有的只是一场又一场的搏斗。
而当一切都结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了结办法。
离婚带孩子的妹妹,战斗之后变得暴躁,愤怒,迅速老去。
明明是美丽的人。
总拿剩饭剩菜的轮滑婆婆,选择继续与人类周旋,骁勇善战,旋风一样的可爱斗士。
退出拳击的狩野,自暴自弃,讨厌一切拼命努力的人,因为他不再是了。
一子的结束,就是她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向对手拍肩致意。
她可以重新回到店里帮助家人,也可以再面对落跑的恋人时,递上一个盒饭。
现在,她比任何人都快乐。
即使哭着说想赢一次的她,也会撒个猛娇,然后好起来的。
因为姑娘你拳下有风。
哎,还是不太明白
痛女与失败美学,人生啊,痛啊痛啊痛啊痛啊,被全世界殴打而赢来的尊严啊,痛啊痛啊痛啊痛啊。
重看了《百元之恋》,怒减一星,还是贾玲版的结尾更好。2024年了,10年之后了,如果日本再拍类似的电影,别再整这种升血压的结尾
镜头和故事都非常的直白,属于什么都缺,但是不缺坦荡的那种...
节奏尚可,其他方面没什么好称道的,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触动。
最后被香蕉男牵手,让我感觉很不爽。玲姐🐮的,翻拍一下,电影格调上升两阶。
不满意的点可能是没给那个男的来两拳
虽然贾玲的翻拍加入了许多的中式套路有些俗气,减肥的噱头也有些压过了拳击运动,导演的能力也还不成熟,前半部分有些冗长无聊,但结尾改的是真的好。鬼知道我看到这个结局女主打完比赛还跟一个男的哭诉,最后还被男的拉走去吃饭有多么鬼火冒!!!!我一直等着女主甩开牠的手,练完拳击力量完全够了吧!但没有!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这是在给观众喂💩吗?啊?是在说女主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还是要跟一个男的绑在一起,撒娇吗?里面的男的一个比一个恶臭,是要比烂吗?不愧是男导演,酒店那段简直AV上身,这才是导演的本色吧。而且女主也真的太瘦了,缺乏力量感,没有让我感到那些热血。反而是持刀抢劫的阿姨要有意思的多了。
过年要看《热辣滚烫》,所以先看看改编的这个《百元之恋》
日本:生活,好痛好丧o(╥﹏╥)o中国:生活,热辣滚烫ヾ(◍°∇°◍)ノ゙
不喜欢结局 都练成这样了 索性暴打一下渣男才算爽剧啊
贾玲的《热辣滚桶》绝对是超越这片子!这片子是个巨闷的文艺片,节奏还拉得巨慢。
普通生活从来没有说好的不打脸,保持发型没有用,撒娇也没用,鸡汤没用,改变自我感动自我也没用,对什么都没用。女主说因为我就是百元的程度啊。那么最后还是撒个猛娇和身边的人一起吃顿饭吧。戳泪点太多,女主真好看。
配乐古怪,好像港片配乐,又好像西部片配乐
丧门星们有一天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好,想赢了,可这条路走晚了,没有任何前途。主角光环退散之后,会不会更丧呢?所以没觉得有什么励志的。
厌女到令人恶心,女性角色塑造没有最贱只有更贱,无聊又折磨。
他们甚至分不清电影和小品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电影比看电影的人还丧1.5
还是那句话,为什么最后没有给渣男一拳而是被他牵着手走了
“我想赢,哪怕只有一次。”“也是,胜利的感觉,实在太棒了。”一部电影让你爱上安藤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