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忍心给个较差的评论,曾几何时柯南的剧场版都是一直苦苦追看的。
谁知道到现在却成了如此鸡肋的电影。
虽然保持着基本每年一部的习惯,但谁都看的出来这个故事在走下滑路,从贝克街开始的过于科幻,到后来游艇,飞机等的不够刺激,加上这部就是过于不靠谱了。
外边都震成那样屋里没有感觉,这次真的连傻子都不信了,至于绝对音感和高音拨号,设计实在是不聪明,起码要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最大的问题是拿柯南的音乐天赋做文章,只能说这个音乐白痴的音感比一般人好多了。
无论如何,不管是剧情设计,感情戏,还是作案手段都在下滑,虽然票房应该还会高,但还是适当收手吧。
1 前奏优美的古典乐,搭配着音乐家练习演奏的祥和画面,忽然,突兀的爆炸声响起,于是骇人刺耳的爆炸声打段了美丽的旋律,炸弹的硝烟随着华美的音符而起,意味着接下来的案件的迷雾,就像那优美的乐曲般绕梁三日,驱之不散。
恨也好,爱也罢,冰冷的杀意,虽被华美的音乐包裹着,但却依然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战栗——于是,战栗的乐章,就此华丽地铺开……想不到电影一开始,就把华美的音乐和残酷的爆炸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还特地点明了犯人要把所有的旋律抹去,还黑夜宁静的决心。
以优美的古典乐拉开序幕,算是非常结合了本次剧场版音乐的主题,而用残酷骇人的爆炸场面先声夺人,大概也算是对之前的某些剧场版(如M9,M11)的开场模式的继承吧。
如果说古典乐所点的“题”是“音乐”,那么“爆炸”所点的“题”则是“战栗”了。
虽说用爆炸来来开场对于柯南剧场版来说不算新鲜,但是我也的确能从中开始感觉到一丝战栗的感觉了。
个人拙见认为,这样奏响的前奏,这样铺开的序章,算是既无过失,也无特别值得称颂的新意之处吧。
(如果真要说有的话只能赞句古典乐的确非常大气华美-V-)而且,影片开始还没播多久就死了不少人= =(与M7有一拼=_=)随着以古典乐与现代电子轻音乐结合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柯南主题曲的响起,当然就是例牌的对CONAN这动画的基本剧情和主要人物的介绍。
说这次的主题曲既熟悉又陌生的原因是,那旋律的确没变对于想我们这些看了那么多CONAN的柯迷来说当然熟悉,但古典乐与现代电子乐结合的新的编曲却未免让人感到陌生和怪异。
汗不过,配上画面和这剧场版充满“音乐”和“战栗”的气氛,倒也还算不会让人感到难以接受。
个人无关吐槽:这次的人物介绍小哀有开口介绍哦以前貌似没有的。
但是……但是貌似介绍中直接忽略了毛利大叔……即使不算忽略也是出镜率减少了囧大概是因为考虑到大家对这些应该都不会不知道所以才略去的吧囧2 间奏随着犯人对女高音歌唱家伶子小姐实施的迫害,以及迫害对少年侦探团的波及,战栗正式开始在华美的音符中游走。
之后,某柯保护伶子,伶子险些被犯人射中,算是与华美大气的古典乐一起xx演奏的一些小小的音波吧,但是这样的音波是掀不起悍然大浪的……个人认为……尽管制作组也许在尽力试图把这些一次次的遇险打造成电影中的一个个小高潮,战栗的感觉有了,但是绝不够而且并不过瘾。
个人认为剧情还是不免有些平淡啊。
但是具体原因自己倒说不出……也不知是不是从前奏过渡到间奏时出现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不过分成三部分留在三个不同案发现场的笛子,各音乐家之间复杂的关系,也让案子迷雾重重。
“绝对音感”这一概念的出现,也算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
间奏,的确就是在慢慢地埋下伏笔的同时,细细地埋下线索啊……自认为自己不是推理高手,所以姑且不论此次剧场版的推理是否严密,作案手法是否高超了。
总而言之觉得这推理,这案子,这手法放到进行着音乐会的音乐厅中,就显得没什么神秘了。
而且,看来如果没有拥有绝对音感的人的注意和思考的话,这案子大概也没法解了。
汗所以说像我这样的凡人光听音乐就是推理不出来吧囧无责任吐遭:某柯有绝对音感?
某柯不是音痴吗?
囧某柯是音痴,但某柯有绝对音感。
我是音痴,为什么我就没有绝对音感呢?
囧囧囧(众人:这话好冷啊)还有,我终于有机会看到小兰弹钢琴啦——尽管短暂囧,之前在TV的月光奏鸣曲的事件中就知道兰会弹钢琴,一直就想看她弹。
3 插曲其实插曲的顺序未必是出现在间奏之后,而且这回忆的插曲也不止出现过一次。
没错,我说的插曲指得是小兰和某新初中时的那段回忆。
回忆依然是像质朴的童年小调那样纯真而甜蜜,温暖而耐听。
虽然没有那古典乐的金色旋律那样华美,那样绚烂耀眼,但是,它宛如银白色清辉的月光,清澈淳朴,给人以温馨和怀恋。
果然,CONAN中的感情都是淡淡的:少年侦探团的孩子们对柯南的信任,柯南对孩子们的关心和保护,小哀与柯南之间搭档间的默契,园子与兰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甚至连伶子对孩子们的疏远其实我怕他们被自己连累……这些情谊,都是不时渗透于每个细节中吧。
所以,我觉得这里的插曲也可以定义成剧中的“感情”呢。
CONAN中的感情都是淡淡的。
尤其是柯兰之间的感情。
实质上是刻骨铭心,但表面上却是云淡风轻吧。
难怪有人把CONAN这句动漫的风格相容成“婉约派”。
对那首歌的回忆,从头到尾贯穿整部剧场版,但却没有了M4,M5,M6中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
从震撼度和剧情的精彩程度看,当然是大打折扣=_= ,只是谁叫这是CONAN剧场版啊,我还是不能说不喜欢啊囧于是,就让他淡淡的……淡淡的……宛如涓涓细流般流淌渗透吧……不过,望着兰有着淡淡忧伤失落的脸,某柯心中默念的那句“等我”,恳切而坚定,掷地有声,还是非常感人而且让人非常揪心的。
T_T 我居然会对这个看上去如此平淡的细节那么有感觉,而且反而认为这一幕最感人,对这一幕印象最深囧(谁叫这里面仅有的一丁点感情戏都那么委婉平淡呢?
被PIA飞)4 高潮战栗继续在华美的音符中肆意游走……彻彻底底有这种感觉时,大概就是到了靠后的情节讲到音乐厅中,随着音乐会的进行,陆续引爆的爆炸吧……可是我一时却想不到应该怎样形容,情节也算激烈,而且的确把战栗在华美的音符中游走的奇妙感觉渲染得淋漓尽致了……只是不知为何已经找不到那种在早期和中期CONAN剧场版中的精彩和激动了……难道是我“老”了吗?
唉可能是个人主观原因吧,其实客观来看某些情节还是比较扣人心弦的。
不累述。
相信大家有感觉的话,应该能比我了解得更清楚吧。
5 尾曲有惊无险,真相打开。
战栗的乐章,戛然而止。
音乐会落下帷幕。
在这期间,我上面所提到的插曲当然也再次出现。
除了种种感情之外,我的确感觉到末尾处的情节和人物的对白之中隐藏了不少人生的哲理呢。
仔细思考的话,相信一定会有收获吧。
本人笔拙,也不一一点出了。
当ZARD的《张开双翼》的前奏响起,那感动的心情,还是一样啊——正如之前看CONAN的剧场版,当主题曲响起之时,还是有种莫名的感动。
尤其是当画面出现泛着微波的清澈水面的时候,能让人想起这歌的泉水姐姐……依然是永恒的怀念啊主题曲介绍后,依然是充满趣味的小幽默片段。
只是我真的不懂为什么光听拉小提琴的手法就能听出是新一呢?
看来要问兰才知道了囧看来“绝对音感”也是相对而言吧。
还有,末尾处也点出《Amazing grace》,告诉人们要懂得宽恕的美德,这也是本剧场版要表达的精神之一吧。
6 合奏洋洋洒洒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最后稍微总结一下。
这是我看了一遍之后的最初的感想,真的是马上把它写下来了。
看CONAN剧场版我一般在看过一遍后是很难有具体的感想的,可能是因为反应迟钝囧所以这篇东东非常的不系统,很零散,当然也很主观了。
总体来说,这部剧场版还是部合格的剧场版,只是与自己当初的期待度还是有出入啊。
虽说战栗的紧张感有了,但是却不够刺激呢。
而且……总觉得制作组把兰这个所谓主角晾在一边了=_= ,出场率低,而且也貌似没啥重要作用。
还是比较喜欢M5,M6,M8中的兰所起的重要作用啊。
也许是因为这部剧场版着重表现的是侦探团和警视厅吧。
不过从听觉感受上说,在目前CONAN的所有剧场版中,要数M12为最了,也真不愧是以音乐为题材的剧场版。
从这一点上来说,M12的确做得不错。
其实我后来冷静下来想,是不是因为看的人的心情不同了,所以觉得剧场版没有以前的精彩呢?
还是自己要求高了?
看来个人主观因素还是起一定影响的。
下次改天,换个心情,要找时间再看,可能就不会觉得这么失望了。
失望的第五年了,不过至少比前部要好一点了。
思量了再三,不是我们大了,是这片子越编越烂了。
这片我说它好的原因是我蛮喜欢那个冷冰冰的女主角的,好出彩!!!
不敬业的是唱歌剧居然不对口型,这在2008年的卡通来说,至少好不用心。
柯南嘛,骂归骂,看归看,毕竟是自己童心未泯的一个良好佐证。
十几年了。
从小学看到大学毕业。
我还记得是经视台放的,接着【足球小将】之后。
当然四百多集的TV版早已放弃。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拜托!
作为一个有正常审美观的非小学生,谁要看五头身的小朋友做主角啊)但是看剧场版还是作为习惯保留了下来。
(最喜欢【迷宫的十字路口】)新出【战栗的乐谱】,迫不及待的下下来。
看完真想破口大骂:TMD,赔我两个小时来!
怎么能这么难看呢?
十几年的经验不应该越拍越好么?!
(最近是不是流行音乐题材?
)动不动就是长篇的静止镜头(耸耸肩膀皱皱眉头也算在内),放着高深的古典乐,高雅是高雅,但是太多太长太不知所谓就没必要了吧。
博士和那三个小朋友根本就是可有可无。
给他们的镜头有半点意义么?
为什么一出案子,警部就要跑去跟毛利小五郎汇报情况啊?
还最崩溃的就是小五郎推理贝多芬那段,太太太蠢了真可以放冷笑话小组当镇组之宝。
(因为顶着一头长乱发,所以就是贝多芬的狂热fan。
囧死)新一没出现!
靠!
唯一的帅哥只有几个回忆镜头。。。
泪小兰跟新一那段太牵强了!
扯得上么?
为什么小兰端个茶还要给三十秒的镜头啊?!
我看整个一圈人停下来等她上茶还以为会发生什么呢,结果屁都没有。
柯南,该神勇的地方不神勇,比方说差点让女高音在树林里死掉啦(那种水平也叫保护?
别把自己命搭上啦),明知道对方有遥控器,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走进去还竟然没事先检查自己唯一的武器,他到底有没有把数百条人命放在心上啊。
不该神勇的地方超级神勇,比方说我明白他隔着数百米踢中电话,还打通了110,可是不明白他隔着数百米怎么告诉警察他是谁还有他的位置的,难道靠吼?
肺活量真大。
还是说那台电话收音特别敏感?
当然,那个女高音很有爱,海报上华丽丽的背影,但是着墨那么多,点解?
这片子不是叫【女高音的番外】吧。
再说整个案子,两个字:无稽。
个罪犯就一神经病,动机一点都不惊艳,激不起同情心,作案手法不可理喻,还蠢。
高举着遥控器站在别人一望即知的地方(陆续被柯南,灰原,警察在数百人的音乐厅里扫一眼就看到了)有这么蠢的人么?
还有他干嘛不杀了那个调音师呢,反正会炸死的啊。
另外,虽然我不懂管风琴,但是要用这个来启动爆炸一定要把接收器装到管子里面么?
装到管子外面不能接收振动么?
或者在琴键上做手脚呢?
不过这点可以不算,是我想当然。
最后,主次不分,逻辑不清就算了,丫还没节奏。
想想看一般的警匪片,就算再怎么不济,起码还有点高潮啥的,让人吊口气爽一爽啊。
这个?
没气泡没矿物质的超纯白开水。
我毫无表情的看完了。
(这片子绝对能剪成1/3长。
)用四个字总结:一无是处。
我发誓,我一点都没刻薄。
ps,再啰嗦一下,有人说,动画的好看程度跟死人的数量成正比。
我之前觉得有一点点点点道理,因为我最喜欢的一集柯南是一部特别篇,叫【震动警视厅的1200万人质】,真是看哭了的,也是爆炸犯,死了很多人,看得揪心。
可是在这一部里同样是死人和爆炸,就无法给人任何震动啊。
所以我想这种说法还是太简单了一点。
罪证一:动漫史上一直排名白痴女主角前五的毛利兰,那个拿了全国高中组空手道冠军的毛利兰,那个继承了父亲格斗血液的从小就把课余时间花在了空手道上面的毛利兰,居·然·会·弹·钢·琴。
罪证二:新一最大的特点就是推理,足球还有音痴。
那个绝对音感或者疑似绝对音感的设定怎么回事?
那个在片尾把听过两次的曲子用小提琴拉出来的能力是怎么回事?
罪证三:高木不是听佐藤的话留在直升飞机上了吗?
下一个镜头他好好地站在了佐藤身边是什么情况?
是高木抽空去了趟木叶学了影分身,还是我运气不好看的是删减版或者单纯只是剧情的BUG?
罪证四:我知道之前又是追杀又是跳楼又是飞车搞起来像美国大片似的,所以你打算在第十二部的时候装一下B,用慢拍的调子和古典音乐来讲述一个没多少悬念和推理的推理故事,我不知道你这是出于和那个凶手同一个动机还是其实想追二宫知子。
但是,这样的名侦探柯南,不够激情啊。
罪证五:这次没有灾难片,这次没有怪盗基德,这次你居然把灰原同学的那点小心事全说了出来!
你还觉得柯哀派的闹腾的不够是吧......
1999年,旧世纪的终焉。
当人们为Y2K与诺查丹玛斯的末世预言恐慌的时候,遥远的东方,一个名叫“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电视台播放了一部日本动画,其开放程度仅亚于《宇宙骑士》中相羽美雪的裸体变身与近乎恶搞般引进的《新世纪天鹰战士》中某位领导看漏的初号机暴走。
这部以现在的审核制度完全无法引进的动画,打开了千千万万中国少男少女的心扉,“真相只有一个”这句蹩脚又耍酷的话语刻在了这些和平时代的孩子的心中,这部动画叫做《名侦探柯南》。
1999年到2k年,按照影视剧地球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次,我依然在那台球面屏幕的电视前关注这个外表像小孩、内心却比成年人还牛x的少年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市面上除了阿加莎与柯南道尔的传统推理书,是几乎找不到什么像样的推理小说的,甚至像江户川乱步这类日本人都不爱看了的,我国出版业才在2002年开始慢吞吞的出版。
相比现在满大街的东野圭吾、绫辻行人,BT、emule随处可下的诸多推理日剧,那个时代,小孩想看一些像样的推理实在是太费劲了。
我还记得我把群众出版社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借来,结果是睡觉感觉太硬,没有黄冈考卷舒服,直到大学老师在讲台追忆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八卦之时,我才慢吞吞的把这本书啃完。
而《名侦探柯南》对于一个和平时代的小孩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在一个平庸时代,冒险与不可思议事件这种满足孩子好奇心的东西实在是匮乏的令人想流眼泪,好不容易隔壁的猫死了,验尸报告迅速出炉并结案,让我着实像小崔一样抑郁了一把。
而柯南的出现让人不在为此烦恼,没有刺激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正所谓“播柯南的天是明亮的天,爱柯南的同学好喜欢”。
晚上回家霸占电视频道,转天跟同学讨论,成了我那时最有规律的习惯。
2002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布的《商品和服务商标注册区分表》第一次将“侦探公司”列入其中,我以为柯南中美妙的推理终于能出现在自己身边而兴奋不已。
直到后来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纪实文学,发现我国1993年就有禁止私人侦探组织的相关规定,一方面佩服我国法律到达“法无定法”的禅宗境界,一方面惜别向往的侦探事业转向更和谐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但是我依然在看柯南。
我很高兴国内只引进了前100多集,然后天天播,有时1天播2、3集,2个月就播完了。
不仅孩子不沉迷,家长也放心,《人民日报》也不会给它扣上“电视海洛因”的帽子。
要知道在日本是一周播一集,而且柯南制作组经常宣布“公休放送停止”“本周重播xx系列”等等,所以你半年看不到一集新的是很正常的。
而这样还播了10年,累计500多集,要不是我写了《名侦探柯南精简计划》,我都不知道后人有什么毅力,开始看一部最终可能上千集的动画。
就这样,我开始每周一集的日文动画之旅。
我发现了中国大陆最专业的一个柯南专题论坛——名侦探柯南事务所,我他妈真想用最美的词语表达我对这个论坛的喜爱,却发现比我更小的孩子已经早我一步,把中文能用上的词汇都用上了。
我开始听Jpop,听小松未步、仓木麻衣、ZARD、三枝夕夏,因为她们是Giza being公司的,柯南的主题曲是她们唱的,我对这些歌比新闻联播的片头还熟悉。
我买了《标准日本语》,开始学50音,我只是想把柯南主题曲学会,把柯南里面的名言都会读。
我开始追短发女生,因为我喜欢灰原哀,就像工藤新一喜欢毛利兰那样,就像服部平次喜欢远山和叶 那样,就像毛利小五郎喜欢妃英理那样,就好像高木涉喜欢佐藤美和子美合子那样。
其实,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不再关心事件的情节了。
经历了互联网的爆发,我早就把能看过的离奇案件看了个遍,青山刚昌的手法再也不能愚弄已经比工藤还大的大学生了。
我只是关心工藤新一会选毛利兰,还是柯南会选灰原哀。
我只是关心服部平次与远山和叶在大阪过的如何。
我只是想知道小五郎什么时候正经一把,找到妃英理说,老婆我们结婚吧。
我只是考虑高木与佐藤的婚礼上白鸟警官要如何面对。
当然,我还见过想知道Gin什么时候出来全灭大家的,还有想知道Vermouth姐姐什么时候温柔的杀死你的,更有想知道黑羽快斗什么时候当主角的。
感谢中国教育电视台,不管99年你是相信世界要灭亡了,还是真心发现了世界的未来。
柯南让太多的孩子有了美好的童年与相应改变的人生。
即使这些人现在不看柯南了,或者每年只看一部剧场版动画,并大骂越来越烂的,我们所有这些被柯南影响的孩子,都会带着当时美好的回忆活下去。
我还记得看山庄绷带怪人的时候我真的吓哭了,看月光杀人事件真的被感动了。
甚至还记得,当我最后一本《柯南》被老师没收的时候,一个女生跟我说,柯南完结了就当我女朋友的。
这些美好或不美好的回忆,连同全部的62本漫画,500集TV动画、23首OP、31首ED、12部电影版、8部OVA、2部真人版、20部游戏、5部小说,全都融入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比癌症还要厉害。
张震岳摇摆的歌唱《思念是一种病》的时候,街上的孩子已经不知道1988年长发黑皮夹克的齐秦在唱这首歌。
我庆幸自己还没有遗忘,我记得1996年1月8日在日本播放的《云霄飞车杀人事件》开头是一个豪宅杀人事件,这个案件在中国大陆播放的时候被删掉了。
而十年过去,高山南(柯南的配音演员)与青山冈昌结婚再离婚,Zard死了,连漫画都从6块9涨到7块5了。
但是我依然习惯性的看动画、买漫画,虽然动画已经没有当年好看,虽然漫画我都在日文连载的时候看过了。
柯南成为了一种病,无药可医,而我,选择保守治疗。
作为一篇带有些许怀旧性质的文字,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物是人非的结局。
好吧,那位曾经与我约定的女生,早就嫁为人妇,过两年孩子就能打酱油了。
你看,真相只有一个。
真実は いつもひとつ!
p.s:柯南第11个开场白说道:”柯南即将十周年了,走过第一个十年,立刻迈向第二个吧!!“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老泪纵横,还要再玩命活10年,我们比巴巴拉·麦克林托克还辛苦。
我猜柯南TV版已经放到五六百集了吧,惟一不变的就是柯南还在读小学。
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柯南会读一辈子小学。
为什么呢?
因为小孩子可爱呗,大了就讨人嫌了。
不知道这部片子什么时候会完结,所以我只看剧场版。
去年的那部已经让我失望之极,所以这部虽然很烂,但尚能接受。
不过话说回来本片的故事,其实并不适合做成剧场版。
现在的感觉,像是冗长的超长篇。
而什么广受好评的《世纪末的魔术师》跟《贝克街的亡灵》,都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案件,持续时间很短。
毫无疑问,柯南剧场版还会出。
只希望明年的剧场版,能做到“紧凑、刺激、有悬念”,小样我也就谢天谢地了。
8.11.15下写于402
这部剧场版虽然不是最精彩的一部,但是我觉得却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高素质,甚至是柯南剧场版层次提升的一个标志。
其整体水平甩出M11、M8几条街,也比M10、M9更有深度,是近几年我最喜爱的一部剧场版。
这部《战栗的乐谱》在我看来是柯南系列真正晋级日本“国民”动漫级别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令人高兴的是,柯南剧场版系列终于从好莱坞大片中走了出来……柯南的剧场版必然有卖点,比如M8的Kid、M9的豪华游轮、M11的海盗,到这一部也不能免俗,选择了古典音乐作为吸引观众的主题。
可能也是沾了古典音乐的光,这部《战栗的乐谱》表现出难能可贵的人文关怀。
《Amazing grace》更是作为全片的最重要旋律贯穿始末,音乐家赤池优的演唱也确实迷倒了不少粉丝。
《Amazing grace》是美国的乡村福音歌曲,曲调如民谣般简单,却包含着一个忏悔心灵的故事,是人们祈求和平、宽恕、忏悔与感恩的赞歌,并且流行于全世界。
选择了这首经过时代检验的、本身就具有感人的魔力的音乐,确实为剧场版定下了一个基调。
也正是由于这部剧场版温暖而积极的基调,使得柯南确实配得上国民动画的称号。
凶手的犯案不再血腥(当然,残酷偏激还是依旧……)……连柯南最后面对凶手的推理对决也是在宽恕之歌“Amazing grace”的旋律中进行的。
画面上对于令人压抑的色彩的使用也相当慎重,更多地强调了亮丽庄重的色彩。
这部的剧情确实不够精彩刺激,以至于有人给它剧情薄弱、编剧无能的评价,但是难道柯南就一定地凶险连连、刺激不断么?
我欣赏这部剧场版花费大量的篇章、以细腻的手法去刻画秋庭怜子和凶手的性格,(桑岛大姐果然很大牌……)这在以往的剧场版中几乎没有出现过。
这也意味着柯南剧场版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了“人”的身上。
能将注意力从主角身上适当转移而着力刻画一个崭新的人物,这给了剧场版更大的发挥余地。
我相信在怜子小姐和凶手老爷子的身上,有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
至于另外被诟病的剧情合理性,这次确实有点……不过想想其实以前的很多情节也很不靠谱,(比如M5,你能说小兰爆大楼玻璃这点很靠谱么?
)罢了,看柯南也不是来看这个的。
之前确实是那些悬疑惊悚的气氛将我吸引,可是现在,偶尔(甚至经常)没有那些也并没有关系,因为一部国民动画要承担的远不止于此。
柯南的精神象征也远比“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为了不辜负什么什么的名声”丰富多了。
当然,这部剧场版在对其他配角的表现上就略显不够了,山根紫音等人都还有更多表现的可能……这也算一个遗憾吧。
总得说来,这部剧场版我觉得应该算是12部剧场版中的上品了。
如果要打分的话,至少也是85分了。
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这部剧场版,我甚至觉得这部剧场版是仅次于M5(综合素质突出)和M3(太刺激了……)的佳作。
为此,我们有理由对下一部意在引爆市场的剧场版给予更大的期待。
本片的要旨已经不是推理了,而是表现音乐。
第一眼看到调音师时,就已经猜到他是凶手了。
全片唯一让我满意的,就是结尾对于片中树立起来的神棍技能“绝对音感”的解构以及两位老人间误会的接触。
至于剧院外面大爆炸,剧院里面安静静,夸张了点。
还有这次小胡子叔叔居然没有扮演“救世主”,好啊好啊!
1·柯南头上被小五郎敲起的红球进化了. 2·小兰和园子打网球的时候很有《网球王子》的范. 3·因为发型和贝多芬一样,小五郎还能做出比着更冷的推理吗?
4·原来110是可以这样拨打的. 然后《Amazing Grace》绝对是个亮点.
我很喜欢里面的那位歌唱家 和柯南小暧昧
绝对乐感,柯南情结,探究的同时可学习不少东西
还真的是相当无聊
我回去看33分侦探吧
嗯,已经沦落成社会问题剧的侦探漫画……看在巴赫的面子上,姑且算了。
有点脑残。尤其是吼电话接通110那段。我都无语了。
不要抱太高希望的话,就会觉得还不错.原声应该还不错,有空去下...情节有够牵强...
打电话那段确实雷人
弹奏小提琴时特别的癖好? 是什么捏。。。
真相只有一个!
音乐与古典乐器的ABC普及,而关于柯南的人设则完全没有逻辑,「音痴」设定与之后推理开展违和,用声音拨打电话的情节完全成为侮辱观众的妄想,对于剧本和故事的薄弱只能用音乐和演唱来凑数。
太雷人了!!
麻麻
打电话那个太绝了......
"柯南最大的魅力在于等待" 这话确实有点道理 终于等到了事务所的M12 很遗憾 依然延续了前两集在剧情上的江河日下 而且和M11一样 连拿得出手的噱头都没有 要不是预告中琴酒的声音 恐怕会有更多的柯南迷要在等待中变得麻木了...
尽管还是可以看到出古内一成的价值,(这也仅是相较于极度失败的前两部剧场来说)但也多少能感受到些许江郎才尽的意味。
令人赞叹的穿帮,漏洞,推理和故事
虽然很不想讲,但是就这样没有了???除了里面的音乐,一无是处。。。
你妹绝对音感!!!
我对柯南的绝对音感表示无限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