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的优雅

Le hérisson,刺猬优雅,The Hedgehog,Die Eleganz der Madame Michel

主演:若西安·巴拉斯科,佳朗丝·勒·吉耶米克,伊川东吾,安妮·波诺什,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语言:法语,日语年份:2009

《刺猬的优雅》剧照

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1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2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3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4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5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6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13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14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15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16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17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18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19刺猬的优雅 剧照 NO.20

《刺猬的优雅》剧情介绍

刺猬的优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国会议员一家四口住在巴黎左岸的高级公寓里。议员的小女儿芭洛玛(Garance Le Guillermic 饰)古灵精怪,喜欢透过摄影机洞察世界,是名不满12岁的天才小哲学家。不愿成为鱼缸中命运已被注定的金鱼,芭洛玛策划着一场生日当天的自杀。 公寓女门房荷妮(乔丝安·巴拉思科 Josiane Balasko 饰)是个肥胖丑陋的54岁寡妇。她小心翼翼的维持着门房粗俗的形象,为自己在密室内筑起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但是芭洛玛隐约发现了这个秘密,新搬来的日本绅士小津格郎(伊川东吾 饰)亦觉察到了荷妮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小津彬彬有礼的引领下,不仅荷妮逐渐卸下卑微的伪装,芭洛玛亦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与死亡。 本片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同名小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碟中谍3武士的一分虫奉行OVA姐妹姐妹御龙王妃扶贫记大时代风云录跨国大追捕:博物馆的谜案去有风的地方总是有爱在隔离冰峰游戏时间去哪儿了超超超超超喜欢你的100个女朋友鬼来电3枪神再起巴比伦饭店第二季库拉乌幻之记忆山河月明金大班芝加哥急救第七季乌云之上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第二季冥王试着死了一次奥林匹斯的陷落误入歧途逃生摩天楼天堂玩家女人的武器美妙人生

《刺猬的优雅》长篇影评

 1 ) 是谁支撑你的独立

“我深思熟虑过,这学年结束后,我12岁生日那天,今年6月16日,165天后,我就会自我了断。

”巴洛玛盯着自己的DV这样讲。

当她讲出这句话的时候,她的手持DV拍摄生涯就此开始了,我们的电影,也就此开始。

而这计划,与其看做是自杀的宣言,不如看作“独立宣言”。

选择自杀便是决定了自己的生死,便是与苟延残喘的虚华生活划清了界限,便是触碰到自己内心渴望的独立。

巴洛玛就是以死亡来虏获独立的,她将这份独立看得伟大且遥不可及,她深知富二代的身份是她灵魂的金鱼缸,她在里面游来游去,除了旋转的迷茫以外,毫无所获。

她孤僻、诡异、固执,不被理解,在她所住的这所富人公寓中,她唯一能感到灵魂相通的人,却是身份最卑陋的陌生门房大妈,荷妮。

“荷妮死了。

”“荷妮是谁。

”影片结束于门房荷妮的死亡。

当门房二十几年的荷妮所看守的富人公寓中,只有四户人家。

当荷妮去世时,巴洛玛的妈妈却想不起荷妮这个人到底是谁,即使她们二十几年来,每天都会见面,但毕竟同时也彼此都摆出陌生人间的脸。

但就是这个陌生人,真真切切的改变了巴洛玛的一生,改变了巴洛玛争取自我独立的方式。

这十一年间她们虽然从未交谈,她们虽然保持着几近陌生人的身份,但是她们灵魂间的熟悉的程度,已经超越她们与其所有的亲人了。

一直到影片的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巴洛玛是否完成她的自杀计划。

但是当巴洛玛听闻门房的死亡,巴洛玛曾受到的灵魂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完成了伟大的质变。

她在这个时候突然懂得,她所要的独立,她想要的对金鱼缸的逃脱,死亡并非值得的途径。

一个奇葩的富人家的小女儿,一个矮小丑陋肥胖的门房。

她们的第一次交谈,就有天赐般的默契,我们从未见过巴洛玛和别人说这么多话,我们也从没见过荷妮对自己的优雅如此坦诚。

这种精神上的相互熟悉、契合、理解,究竟从何而来呢?

“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结束的方式。

”三毛曾这样讲过。

有人用她曾说过的这句话,作为她预谋自杀的证据。

我觉得这实在很可笑,一直说真话的她是那么真诚明亮,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爱自己的人受伤。

这句话完全不能解释她的自杀,只能够解释,她为何偏要自己决定生死,这种本该有老天爷决定的事。

因为她需要这种掌控,这种对独立选择的捍卫,她一向是这么掌控来的。

作为一个观察行者,他将她走过的土地变成她手中的文字,她以此将这个世界都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那么写字的人,拍照的人,摄像的人,像三毛或者巴洛玛这样的人,像我们这样的人啊,骨子里其实都有控制狂的成分吧。

我们会死死盯着街边的每一个路灯,没一张长椅,每一个走过的人。

巴洛玛手中令人讨厌的DV,使她原本敏锐的双眼,更加敏锐了,使她原本固执的心,更加固执。

我们力图将每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不需要深知的陌生人铭记。

记下来,就是我们的了。

我们的东西,我们当然最熟悉,我们当然心领神会,当然什么话都不用讲,就能够与君比心相交。

就像这个时刻,我感觉到,我和巴洛玛、荷妮并不认识,但是她们早已成为我心的一部分。

我同时也感觉到,如果有人看过这部电影,又看完了我的观感,我们虽然不认识,但却早已熟悉。

所以你们啊,你们虽是街头最不需了解的陌生人,但却是我心灵末端,举世瞩目的灵魂伴侣。

 2 ) 我还是爱这个残酷的世界的

Aima觉得鱼缸太厌烦,须知还有多少人想进鱼缸而进不去呢。

许多人都是这样。

身处美好但自不知。

也许是因为个人追求不同,也许我们眼中的天堂在一些人眼里也不过是地狱。

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

我觉得她物质条件已经很好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她却觉得这一切都不如换一个她想要的东西。

荷妮,既骄傲又自卑,既渴望又抗拒。

她就像一扇厚厚的防盗门;可真有那‘对的人’输入正确的密码,她会欣然接纳,但同时恐惧一切只是黄粱一梦。

她的形象让我产生深深的共鸣。

她的死,既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小女孩的救赎,如果最后她还活着,可能就是俗套言情。

我只是觉得荷妮她很好,有点戛然而止。

最后欧亨利式让电影升华了许多,从死亡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死亡,但又有所不同。

自杀只需要一刹那的勇气,活着却需要一辈子。

这两个字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并非呐喊或者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及平庸。

幸福大抵相同,不幸各有不同。

巧克力,有时它是甜的,而有时它是苦的,而生活也需要细细品味,人总会品尝到这两种境界。

我们活在一个注重表象的世界,它刻板且充满偏见,每个人都是刺猬,竖起坚不可摧的堡垒,人海茫茫,熙熙攘攘,内心深处却空无一人,金钱限制你的吃住食行,身份限制你的言谈举止,世俗将一切物化,让我们充满尖刺无法拥抱,希冀落寞,无奈感伤,周而复始,穷极一生,至于我们时常不卷恋生活可只有活着,才能遇见像小津先生一样的灵魂伴侣,只有勇敢踏出那一步,TA才能在荟荟众生里看出你的不同。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3 ) 读书的女人危险?

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讲的是发生在一个爱思考的小女孩,和一个爱看书的女门房和一个日本男人之间的故事。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想起最近在杂志上看到的两个话题,一是说读书的女人危险,一是说写作的女人危险。

因此这部电影看得我非常心有戚戚焉。

作为一个中国女人,如果你两样又偏偏都占全了的话,那么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训“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人读太多书,男人都不敢要了。

”等等之类的话。

于是我们有时候会情不自禁的想,也许这只是我们这个地方是这样的观念,别的地方不会想我们这样。

但是看了《刺猬的优雅》之后。

你就会明白,天下之大,有些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即使自由,平等,博爱如法兰西,读书和聪明,也被看成是一件应该符合身份和年龄的事。

就好像十二岁芭洛玛,大人们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因为她太聪明,总爱瞎说大实话,问大人们想逃避的问题。

假如她的天份是弹奏乐器,哪怕是翻跟头都好一些。

可是她的天才之处偏偏是有思想。

以至于她那位神经质的妈妈甚至想把她送到心理医生那里去检查一下她脑壳里是不是不出了什么问题。

对自己成天神经兮兮的对着树说话,大把大把的吃抗抑郁的药却丝毫不以为意。

而芭洛玛也同样不喜欢这个大人的世界。

她说她不想生活在玻璃鱼缸里,于是她决定十三岁生日那天自杀。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门房荷妮。

相比之十二岁锋芒毕露的芭洛玛,五十岁的荷妮显然已经被生活教会了如何安全的生活。

在大厦里高贵的太太先生们的眼中,她是一个不存在的人,除了被贴上女门房的标签,甚至没有人会认出她的脸。

但是在她自我的世界里,她为自己建造了一间书房,她会一边喝红茶,吃黑巧克力一边读谷崎润一郎 的书。

偷偷的在伟大的书的世界里,让自己的灵魂自由放飞。

当然这一切,都被她深深的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看到她小心翼翼的伪装成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俗的女人,有点儿让人感到心酸。

为什么一个女门房读书,会成为这么见不得人的事?

但是也许,这也已经是她能得到的最好的生活了。

当然了,在太太先生们看来,一个女门房,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女门房那样生活呢,就算是守了寡,就算是又老又丑,也可以随便找个什么人搭伙过日子嘛,生几个孩子,干干家务活,伺候一下丈夫,这才是女门房该干的事。

为什么非要读《安娜•卡列宁娜》呢?

荷妮对人们的想法,洞察很深,所以她说,“人们看到一个女门房看书就会感到害怕,觉得她们会惹是生非。

”有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本来你觉得我们读书写字,都是很安静的个人的生活,并不会像大排档,拿最大声音放音乐那样扰乱他人的生活,却依然要被他人指指戳戳。

其实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太多人,他们甚至不知道作为一个人,你是谁,但却觉得有权利要求你按照你的身份去生活在你的鱼缸里。

而那些不肯生活在鱼缸里,不尽职尽责的扮演自己给指定的身份的人是注定要成为异类的。

你苦闷的呆在你的鱼缸里的时候,没有人会在乎的你的苦闷,但是一旦你想跳出来,你就走得太远了,你越界了。

这种思想的人其实在任何的阶级,国度都是大有人在。

所以有些人看到这电影之后会觉得这电影,这个女门房太装什么了。

因为看书,吃黑巧克力喝茶是不属于女门房的。

你看这就是世俗的看法,我想荷妮一定是经过了太多的嘲讽和怀疑。

所以才决定给自己挖了一个通往世界以外的洞。

这个洞最终被两个人发现了,一个是芭洛玛,一个是新搬来的住户小津先生。

无所谓爱情,故事如果让小津先生渐渐的开始和荷妮做起朋友来,那不是因为想要构架一个白马王子救公主的童话故事,而是还想给看故事的人留一点点希望——也许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什么人,不是把你当成一个女门房,而是把你当个人来看待的。

在电影的结尾,芭洛玛重新对生活作出了活下去的决定,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将来很可能会长成世俗眼中既读书,又写作的“危险”的女人,但她会勇敢的选择做她自己。

至于荷妮夫人,维吉尼亚伍尔夫说过,女人想读书写作,所需要的无非是一点固定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两点,身为女门房的荷妮都靠自己的劳动和勤俭的生活做到了。

她给了她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依赖于任何人,这也是一种幸福。

而我想说的是,她只是一个读了很多书的普通的女门房,她超越了自己的生活,并一生善良,从未伤害过任何人。

 4 ) 这也叫优雅?

法国高档公寓的看门人勒妮,54岁,独居多年,平时爱摆臭脸。

老太太好静,养了一只大肥猫,没事儿在屋里泡泡茶,边吃巧克力边看小说,偷偷藏了一屋子的旧书。

公寓里搬来一个日本老头,叫小津朗格。

第一天,小津和勒妮对话,听到勒妮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老头神秘一笑,接口道: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无意对上“暗号”,两位老文青激动万分。

老太太回屋翻出托翁的书来,反复摩梭、回味、心惊。

老头则很快给老太太送了一套《安娜·卡列尼娜》,然后开始约老太太来家里就餐、看电影。

第一次赴约,老太太紧张万分,整理形象借了行头优雅赴宴,在老头家入厕,发现马桶一座上去就开始演奏柴可夫斯基——可见老头也是极优雅滴;第二次,又是因为一句台词,两人相约在老头家的大房子里看电影,小津安二郎的《宗方姐妹》。

看完出门,老太问老头:你是小津家族吗?

——很有文艺范儿的好奇心哦。

老头始终很温暖,打扮很绅士、说话很小声、笑容很神秘。

老太太则经过了一番内心挣扎,毕竟,寡居了十多年,跟老头的社会地位又如此悬殊。。。

最后,老太太在楼前被车撞飞,意外身亡。

这个不知道如何收场的黄昏版灰姑娘爱情故事,聊作结局。

这个故事,可以参考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小说《底层的珍珠:过于喧嚣的孤独》,或者池莉的《托尔斯泰围巾》。

两者都是讲诉底层人的生活,收购废纸来讨生活的老工人,阅读,并不是让他们脸上贴金的行为,而预示了某种悲剧。

放在这个电影里,就有点像了——不仅贴金,还贴来了上层有钱人、神神叨叨的富二代孩子——即便出于对阅读的崇拜,也不至于要把全世界都知道的托翁语录拿来当文青标签啊,好歹选个生僻点的嘛(那一段,差点让我喷血)。

至于那个古怪的孩子,整天拿DV到处拍来拍去,貌似看透生活,出口都是哲理,其实……这小布尔乔亚的形象也忒没创意啦,比《一一》里专拍后脑勺的小男孩儿,矫情多了。

电影里真正称得上优雅的,是三只猫。

老太太的那只肥猫,是剧中主角之一,从来一言不发,但一举一动,都让人心尖打颤。

其名字取自《安娜卡列尼娜》的男主角,当然,这附加的优雅归咎于老太太。

老头家里的双胞胎黑猫,从头到尾只现身一次:在小姑娘和老头形而上的谈话过程中,它俩始终在镜头前,若无其事地添自己那身毛,其身姿、造型可谓惊艳。

用刚听到的一句评价就是:又骚又Q。

 5 ) 优雅期待的优雅

探讨人生意义的电影有很多,甚至当我们一旦谈论生活,也就不可避免的是在谈论人生的意义。

只是大多数时候,人生的意义都被放大成某种单一而武断的终极命题,这种抽象化和概念化的意义赋予本身就是对于人生意义的一种伤害。

生活的丰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细化到我们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向往何处的旅行,甚至养什么宠物穿什么样式的衣服都包含着自我对于生活所投射的意义与诉求。

电影《刺猬的优雅》一开头,小女孩芭洛玛的独白便引人入胜:我叫芭洛玛,我11岁,我住在巴黎16区,有钱人的豪宅里,我父母很有钱,我家很有钱,所以我和我姐也可算是有钱人。

即便如此,即使我这么幸运又这么有钱,但我很早以前就知道,命中注定,我一辈子都会困在金鱼缸里。

跟老撞同一扇玻璃窗的苍蝇一样,大人也把时间都耗在金鱼缸里。

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金鱼缸。

我才不跳进去,我深思熟虑过,这学期结束的时候,我12岁生日那天,今年6月16日,165天后,我就会自我了断。

十一二岁,正值青春期的思维活跃与性情敏感季。

可尽管如此,小女孩依然是个极富个性和崇尚自由的人,她的独白和决定令人惊讶。

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用餐时一脸正经脚下却把鞋子脱掉做出不雅动作。

姐姐正在上大学,但脾气异常暴躁。

母亲是个深患焦虑症和忧虑症的家庭主妇,十多年来不断接受着药物和心理的各种治疗,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她每天对着植物讲话,小女孩拿着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切,她说“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这一刻,你在做什么。

我的愿望是拍一部电影,拍一部生命为何如此荒谬的电影。

别人的生命,还有我的生命。

” 如果一切都按正常秩序发展,或许芭洛玛的未来就已经写在了现在的姐姐和母亲的脸上。

她要反抗这一注定的命运,如果不能,那还不如自我了断。

在她看来家里就像一个金鱼缸,沉闷,无聊,四处碰壁,没有一丝生气和希望。

于是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躲起来,尽管这看起来也像一个鱼缸,但比起家里这个大鱼缸,至少她能找到属于自我的精神安慰和自由想象。

她躺在床上看天花板上贴满的星星,那个浩瀚无穷的星空才是她想要生活的地方,但生活的残酷为鱼缸和星空设置了种种阻碍和对抗。

又或者,星空只存在于人的内心,存在于人们自我想象的诗意而自由的世界。

就在这时候,另一个人物的出现改变了故事后续的发展。

门房米谢太太是个四五十岁的寡妇,没上过多少学,却酷爱读书。

在狭小的底层人物居住的陋室里,却摆放着整整齐齐的堆满了整面墙壁的书籍。

这样的景象,显得与她的身份格格不入。

这样的景象,又或者是对整栋豪华而近乎奢靡的上层住宅的一个讽刺。

没有人愿意和她多说几句话,也没有人愿意多看她一眼。

直到新的住户,一位名叫小津格朗的日本人搬进来时,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米谢太太虽是一个门房,其地位几乎等同于一个保姆。

但她却对富人生活司空见惯,更重要的是,从她家里的书架上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一种独立精神的存在。

所以,当房东领着小津格朗去米谢太太那拿邮箱钥匙时,米谢太太的表情平谈得近乎冷酷。

这和我们大多数时候见到的那种势利的,遇见有钱人便满脸堆笑甚至是卑躬屈膝的小人物截然不同。

什么是自由?

我有一位出身贫寒的朋友告诉我:自由就是不卑不亢。

或许,住在这里的富人们早已习惯了米谢太太的冷漠,又或许是他们从来就没有在意到她的冷漠。

唯一一次是芭洛玛的姐姐在米谢太太睡觉时去敲响了她的房门,被米谢太太呵斥了回去。

然后委屈得大哭大闹。

但同样的冷漠却让小津格朗兴趣盎然。

尤其是当米谢太太脱口一句《安娜·卡列宁娜》里的“幸福的家庭家家似”时,小津格朗马上接道“但不幸的家庭却各各不同。

”就在这一刹那,米谢太太的脸上显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小津格朗看见米谢太太养有一只猫,说自己也有两只。

他问米谢太太的猫叫什么名字,米谢太太没有回答。

房东说叫“列夫”,很显然,这个列夫即是《安娜·卡列宁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影片至此,我突然想起《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主人公的狗就叫安娜,没错,就是安娜·卡列宁娜的安娜。

宠物的名字揭示着主人的某种情结,喜爱,憎恶,或者玩笑。

我以前住所的楼下有个商铺老板养了一条土狗,它的名字叫奥巴马。

我想,抛开民族情绪和国际关系不论,外人实在很难把握老板取这名字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情感诉求。

电影里小女孩芭洛玛给她的两只猫取名为宪法和议会。

她给小津格朗说,您知道我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了吧。

我很喜欢电影里猫这个元素。

正如小津格朗说的,猫有他的超然和独立。

我曾看过一篇写猫的文章,大意是,猫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家养动物。

尤其是和与猫常常联系起来的狗两相对比便可发现,我们经常骂人的话里都带有狗字。

狗腿子,狗奴才,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等。

狗对主人衷心,但这种衷心也同时包含着摇尾乞怜的奴性以及在家很横出门则只能夹着尾巴走路的胆小。

吓破你的狗胆就是这样来的。

但猫不一样,猫永远不会像狗一样摇尾乞怜,它们永远特立独行,身轻如燕,它们在哪儿都让老鼠心惊胆战,它们的表情冷酷,目光深邃。

作为猫科动物的一员,它们虽然没有老虎的威严,但起码也不会像狗一样附势于权贵和主人。

芭洛玛出身富贵家庭,衣食无忧,但她不满于此,她对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有着超乎常人的渴望。

米谢太太尽管在经济上过着底层人民的生活,但她却不慕富贵,在精神生活中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

正是这一点,让富有而优雅的小津格朗爱上了她。

其实,芭洛玛,米谢太太和小律格朗,哪个不优雅呢?

在诺大的一栋富人区里,平时孤僻得不愿和家人多说一句话的芭洛玛却和米谢太太,小津格朗相谈甚欢。

她甚至给家人说,她的梦想就是做一个门房。

她常去米谢太太家里玩,在她看来,这里比自己家的金鱼缸自由太多,充实太多了。

是自由让人诗意,是诗意让人优雅。

谁也别说不是这样。

又一出《简爱》的戏剧上演了。

地位悬殊,经济悬殊,仅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爱艺术,爱自由,爱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超然。

但米谢太太依然紧张不安,她从来没有去理发店理过发,从来没有去商店买过衣服,从来没有用过高级的马桶,住过宽敞明亮的房屋……小津格朗邀请她去家里吃面,她紧张得把面掉进衣服里,她每次敲门都心跳加速,甚至呼吸困难。

这和那个视富人如平民,视权贵如草芥,淡然得近乎冷漠的米谢太太还是同一个人么?

又或者她的平等精神,自由精神都是一场虚妄?

错,那仅仅是因为她已经爱上了他。

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他就会努力在对方面前表现得优秀,至少是自然。

可这对于米谢太太确实太难了。

所以她出丑,所以她腼腆,所以她回避。

不过爱情终究是强大的,就像《简爱》一样,我爱你,是爱你的灵魂,与你的地位,身份以及财富通通无关。

没有对等的灵魂,就没有真正的爱情。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

小津的角色,真是非日本人莫属。

在巴黎这个西方世界,任何白皮肤男人的出现都显得与米谢太太不够般配。

地域的辽阔仿佛顿时把爱情的维度也拉得如此宽广而壮美。

这是两个半球的恋爱,异域的身份更加突显出灵魂的可靠与尊贵。

有人会说,那中国人不行吗?

说到这里,我不免心头一痛。

是的,中国人真的不行。

或者很难行。

如果时光倒退两百年,那时的中国人还有着某种士的精神和儒家谦谦君子的风范,那种从唐诗宋词,从古香古色的书法和山水画里走出来的还热爱着沏茶、清谈与抚琴的优雅之士,那自然可行。

可今天的中国人呢?

早已物欲横流。

在庸俗唯物主义的熏陶下,我们已经成为审美世界里的一具具侏儒,成为精神时代的怯懦者,甚至是一堆肉泥。

高贵的心灵远去了,粗鄙难堪,风范无存。

小津格朗留守着日本文化中可贵的精致与谦卑。

他家里的电影投影室标志着他的品味,他送米谢太太的书则显示着他的精神。

他总是自然的微笑,诚恳地说话,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选择,他爱得沉着,更爱得深沉。

他接米谢太太去吃饭,邻居没有认出米谢太太,米谢太太一直重复,然后他说:是的,因为她们从来没有认真的看过你。

而小津格朗则在第一次见到米谢太太时便认真地注视着她,他真诚的目光投射到米谢太太的脸上,没有一丝的游离。

然而世事无常,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电影本身的主题所在。

就当米谢太太和小津格朗相爱并决定在一起的时候,一声车响,米谢太太倒地身亡。

如此突然,如此落寞。

小津格朗从人群中走进去,脱下衣服,将其盖在米谢太太的身上。

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难以用眼泪来表达的悲恸。

悲剧总有悲剧的价值。

中国哲学是世俗哲学,讲未知生,焉知死。

西方哲学是死亡哲学,讲未知死,焉知生,从死亡的想象中去寻找生的价值。

芭洛玛开始的自我了断即是如此。

但米谢太太的死,拯救了小女孩芭洛玛。

电影里的那条金鱼是个隐喻。

芭洛玛把从她妈妈那偷来准备自杀的安眠药拿去喂给姐姐养的金鱼,结果金鱼昏过去了,她以为鱼死了,便把它倒进马桶冲走。

鱼从楼上的下水道一直流到一楼的米谢太太的马桶里,活了,被米谢太太捞起来养着。

鱼的复活象征的是芭洛玛的复活,因为此时的芭洛玛已从米谢太太的身上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那是一种她热切期盼并曾经以为无法实现的生活。

现在,她已经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米谢太太死后,芭洛玛说,这就是死吗?

再也看不到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如果这就是死的话,那真的就跟大家说的一样,是个悲剧。

电影之所以叫《刺猬的优雅》,是因为刺猬比猫的比喻更加准确。

就像芭洛玛对小津格朗说的,米谢太太就像一只刺猬,外表看来懒散而无法靠近,其实内心非常细致。

或许,每一个热爱自由与独立,内心有着独特的自我精神追求的人,都是一只刺猬,都是如此的优雅。

只是,对于并不懂得你的内在与灵魂的人而言,你是那么的冷漠和不可接近,而只有真正懂你的人,才知道你的内心是如此的敏感甚至是脆弱。

她需要同样一颗优雅的灵魂来安慰,安慰那颗渴望被爱的灵魂。

如果你找到了那样的爱,你也就找到了生活的勇气,甚至是生命的价值。

2013.9.17袁渐芝于蓉城

 6 ) 我可以來您這兒嗎(小議臺詞)

第一段打動我的臺詞,在讓人欣羡的小女孩的動手能力之後,在優雅的ozu先生出現之後,大致意思是:我可以來您這兒嗎?

我的房間總不是很安靜我這兒可不是什麼安靜的地方,常常會有人打擾他們找的是您,我不會受打擾當時轟然一聲我的小宇宙被逆時針攪動了一萬下太TMD好了!

沒看過原著,如果電影夠忠誠的話,導演和作者都是純理想主義者,讓驕傲的愛情以卑微的人類之死保留在最新鮮而動人的地方。

Ozu先生滿足我一切的幻想,當然他第一次出現在鏡頭,焦慮了10年的富貴媽媽介紹他名字給門房時我就想起了小津安二郎了!!! 後來門房幫我問了我最想問的。

Ozu說你失望嗎? 我在電腦螢屏前拼命點頭...荷妮我們可以做朋友,甚至所有我們想做的。

關於這句話,我的小宇宙又悲催地被順時針攪動一萬下。

然後我知道了在看過了1000部不到一點之後這是第一部(至少我記得的)讓我想好好學法語的片子。

但願你的未來與你的期許相當。

這句臺詞我自私地留給自己。

我要去看個原著,然後再寫個有點邏輯的review。

 7 ) 文艺女们的穷途末路和孤独终老

“我的心像蜷缩成一团的小猫咪,我想跟你喝最后一杯清酒。

”这是荷妮生命最后一刻的内心独白。

单看句式和内容,大概会以为是文艺片里的女主角给爱人写信的末句。

而荷妮,她只是个巴黎十六区豪华公寓楼的门房,一个五十四岁又老又邋遢的女人,多少年来从不逛街,她讨厌试衣时售货小姐对她身材的鄙夷,多少年来从不去餐馆就餐,她没有一身像样的衣服足以踏进那些灯光优雅的餐馆。

每天早上她八点开始工作,收垃圾,清洁地毯垫上的烟头,擦地板抹楼梯,收发信件,做着无休止的琐碎工作。

然而,她除却这般外人眼里的朴素甚至贫穷的生活,还以另外一种姿态生活在自己的另一个世界里。

她在温暖的午后,烧开水煮茶喝,配着黑巧克力吃,并变换着咀嚼方式来享用不同的味觉感受,她读谷崎润一郎的书,她有一只慵懒的肥猫。

事实上,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爱好者。

有一扇总是关着的淡蓝色房门,房间里四面都是高高的书架,她喜欢关起房门独享这个书籍的角落。

她偶尔会漫不经心说出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和人物,但她竭力避免这种情况,她想努力扮演好门房这个不起眼的角色,找一个这样的安全角落躲起来,就像片名一样,她像一只刺猬小心防护着自己的内心世界,生怕这世界上于她来说唯一珍贵柔软的角落被别人打搅和破坏。

荷妮的邻居们都是富有阶层的典型代表,在这个大楼里每个人都以固定的有钱人的思考模式和生活方式走下去,除却两个人,就是门房荷妮和十一岁的女孩芭洛玛。

荷妮有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所以她以哲学式的见解早就看透了这些人的嘴脸,芭洛玛生活在富有的家庭里,年纪虽小却内心敏感丰富,她腻烦与母亲无休止的精神抑郁表现,受够了无法理解她的家人,还有她即将面对的将来:她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种深深的矛盾感存在于她的内心,一方面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她觉得注定逃脱不开这种生活方式,但她心里又强烈地想摆脱这些,所以她决定在十二岁生日时自杀,以这种方式彻底逃离她这个年纪无法解决的矛盾和无法逃脱的孤独。

荷妮每天拿着用来拍摄生活细节的摄影机,其作用恰似台湾电影《一一》中的小男孩用来拍摄成人背影的照相机,是一种未成年看待世界的方式。

荷妮拍聚会时大人们餐桌上的谈笑风生和虚假奉承,又放低镜头拍下桌子下面这些人的小动作。

她以不符合她年龄的敏感也看透了这种虚伪的生活方式和成人空虚的思想境界。

所以她在家庭里被视为小怪物,问题少女。

在这样一个密闭的大楼里,一老一小两个敏感丰富的文艺女就此相遇相知。

芭洛玛偶然发现了荷妮的真实面目,她开始好奇地关注和接近这个和她一样的异类。

其实她俩这种忘年的互相喜欢与欣赏,过于理想化境界,正如这个电影被收入的一个豆列的名字“只是存在于电影里的情感”。

日本人小津先生搬入公寓,改变了荷妮的生活。

他们初次见面就因为都不经意说出《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句子而彼此心生好感,两个文艺爱好者强烈的磁场相互吸引。

荷妮和小津,两个一穷一富,一个邋遢一个优雅的异国人,谈了一场纯文艺恋爱。

荷妮为他改变自己的邋遢形象,她打扮起来优雅到甚至邻居都认不出她。

小津细心地为她做日本料理,送她礼服鞋子披肩,一起喝茶吃茶点看电影录像带(小津居然有那么好一个影音室!

羡慕!

)小津带给她的不只是生活中的一点温暖和企盼,更是她整个生命中不曾得到的尊重和理解。

他成功地进入到她那个隐蔽的、丰富柔软的内心世界,欣赏到她独特的美丽和独到的见解。

这段日子里的荷妮是多么灿烂,所以当她被撞倒时,她没有难过与不舍,她已经知足于生命结束在此时。

她心里想到的是在乎她、懂她的两个人:小津与芭洛玛。

她对小津说:“我的心像蜷缩成一团的小猫咪,我想跟你喝最后一杯清酒。

”她对芭洛玛说:“但愿你的未来与你的期许相当。

”纵观剧中两个女主人公,荷妮和芭洛玛,一大一小两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她们似乎代表了文艺女们与这个世界抗争中出现的两种极端:穷途末路与孤独终老。

芭洛玛无法强大到像荷妮一样与这个世界和解,偷偷躲起来,慢慢构筑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她满心想的都是自杀,结束生命,逃离,解脱。

而荷妮,她足够平静和成熟,她伪装成这个世界需要的样子,然后选择一个人的生活孤独终老(如果没有小津和意外的死亡那她必将如此)。

而更多的文艺女们,大概还是被岁月磨平,文艺一个青春,残留一些到中年,最后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就像我以前写过的《立春》的评论一样,王彩玲最后还是选择当一个平凡人,但她的追求与梦想存在与她的生活里,像一个又一个不死的春天。

芭洛玛画满了倒计时的格子,每天都在一个小个子里涂鸦,在最后她生日那天的格子里,涂满了黑色,像“The End”一样代表结束与死亡。

那她到底自杀了没有呢?

电影里没有讲。

我想她没有。

因为她曾宣布,她长大后要当一个门房,像荷妮一样。

好吧,但愿你,和所有的你们都能找到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

 8 ) 刺猬的优雅

在未听说这部法国小说,或者说这部法国电影的名字之前,从未想到刺猬这种动物会和优雅有什么关系。

优雅该是属于天鹅,或者长颈鹿之类动物,灰不溜秋,毫不起眼的刺猬,也有它的优雅吗?

原是想先读小说,再看电影的。

但是由于在当当的这单订书中,有一本预售的村上的《1Q84》不知何时到货直接导致这本《刺猬的优雅》一并耽搁。

电影是从一个女孩的一段独白开始的。

这段独白令人震惊。

她决定在本学期结束,她13岁生日前死去。

她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严肃淡漠却又异常坚定的表情。

她的轻生之念并非因为生活窘迫或者穷途末路之类。

相反地,她生活在巴黎的富人区,父亲是国会议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是大概也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她感到束缚。

她说:生命在她看来就如金鱼,看似自由游弋,却始终被束缚在透明的鱼缸里。

为了不困在这鱼缸里,她决定自杀。

自杀前,她要拍一部电影。

她深信,死亡是世界上最平常的一件事,但重要的是,你死的时候在做什么。

她是一个太过聪慧的十二岁女孩,聪慧到早早看透了人性。

她有一双比成年人更清明的眼睛,透过浮华看见腐朽,透过平凡能看到一种睿智。

她曾在某次家庭聚会上指出某位大人物的谬误。

她说:“国际象棋和围棋不同,国际象棋就是想办法杀死对方,而围棋像人生一样,重要的是布局,我们要让自己活到最后,也要让我们的对手活到最后。

”这样的话语,是不合适宜的。

在大人眼里,她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甚至被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怪物。

不爱说话,只爱喃喃自语地拿着摄影机到处拍摄。

她说:荷娜,你不是一个普通的门房。

电影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出场了。

她是这栋高级住宅里的门房。

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五十多岁不修边幅的矮胖门房太太荷娜。

她其实并不是大家所看起来的那个样子。

虽然她从来没上过学,但她密室里的满屋藏书早已填满她的灵魂。

平人眼里庸俗的门房,却有着贵族般深邃的内心世界。

她独自坐在小房间里,一杯茶,一包黑巧克力,一只懒猫,满屋的书,我被这颗沉静的心打动。

不是出身高贵,生活闲暇的人才有优雅的权利。

也许一开始,我犯了个错误,优雅并不一定要属于天鹅,刺猬也可以有它的优雅。

只是人们并不了解。

就象人们不会了解到门房的内心有多美,不了解这个那么精灵的女孩对活着有那么多困惑。

我们活在一个重视表象的世界。

这个世界刻板且不友善,充满偏见。

在这样的世界,我们大概只能象刺猬那般竖起浑身的刺,建起坚不可摧的堡垒来保护自己柔软的心。

直到某一天某人可以直抵你心。

就是他,知道你不是别人看起来的那个样子。

就是他,知道你的与众不同。

就是你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他马上接口说: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此时,第三个重要人物登场了。

日本来的小津先生,带着日本文化的细致精髓来到巴黎,也来到门房太太荷娜的内心世界。

还记得有那么一场,她换了新妆,遇上同栋楼的有钱邻居。

这位邻居很有礼貌地对她说:你好,太太。

她对他说:她没有认出我。

他望着她:因为她从来没有好好看过你。

没错,只有你,才透过表面的沙砾,看到我内心钻石般的光芒。

就因为此,即使我只是个门房,我也准备去爱了。

一切掩饰,在懂你的人面前早已慢慢融化。

虽然世界依然傲慢如故,但是心中已盈满能量。

忽地,怎么觉着有些熟悉之感。

不正是小王子说的那样,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

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虽然这么说着其实有些悬乎,因为这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具体化可操作的东西。

也许这只是种感受,总有一些人在同一频率之上,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彼此的好。

心与心的交流,怕是这世上最美妙的事情了吧。

是你在这里。

呀,我也在这里的惊喜。

电影的结局没有那么完满。

小女孩没有死,死的是荷娜,在猝不及防的车祸中。

当幸福快要来临的时候,死亡却令人诧异的到来。

死亡并不如小女孩想象中那般梦幻。

死亡是最真实的东西。

一切结束了,你看不到你爱的人,也看不到爱你的人。

她的死对她是有所触动的。

她不再有自杀的想法。

我们得好好活着,才有机会。

我们得好好活着,才能使一切更有意义。

刺猬,看似懒散,其貌不扬,总是孤僻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却也自有它的优雅。

敏锐的洞察力和内心的丰富,是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你懂很好,你不懂也无谓。

可以远离是非之所,有一个安身的小角落,静静地生活就好。

孤独,却并不放弃追求幸福;不美,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贫穷,却并不贫乏;沉静,却并不冷傲。。。

这大概就是属于刺猬的优雅。

 9 ) 人人都像刺猬,但很少人保持优雅!

(1)女孩帕洛玛“要做追逐繁星的人,不要做金鱼缸中的金鱼。

”“当计划不被人理解时,切勿放任不管,否则会失去最宝贵的⋯⋯”——一个早熟到令人惊讶的12岁女孩,她口中的计划正是在13岁生日当天用一种不痛苦的方式自杀。

因为她的理念是:“如果不能摆脱痛苦,那为什么要自杀?

”她是个天才,知识渊博,爱好摄影和涂鸦,出口成章,喜欢思考哲学命题。

她的家人是她的拍摄和研究对象,从她口中描述出来的家人鲜明却不生动,用导演的话来说,他们就像“动物”。

最典型的一幕:帕洛玛用摄影机对着正在准备晚餐的母亲和姐姐,摄影机前面摆了一个玻璃杯,透过玻璃杯拍到的人物已经变形,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变形游戏吗?

随后她给杯中倒入清水,再看到姐姐,她小声叙述:“xxx(姐姐的名字),缸中金鱼理论的典型人物。

”她可爱到甚至自行冠上了“理论”两个字。

(2)门房荷娜(或译作勒妮)一个独居的胖妇人,待在屋子里的时候会打开电视,但关掉声音,然后拿一本书坐到另一边,一边吃黑巧克力一边看书,养了一只叫列夫的猫。

她的头发蓬松毛躁没有造型,幸好很快她就有了一个新发型,这得意于一位新来的住户——(3)小津格郎先生影片用了30分钟不快不慢地引出三位主人公。

——————————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并且是非常成功的小说改编电影!

我虽然刚刚开始看小说,但是从影片的点滴细节和放映当天与导演的交流中,很清晰的感受到了导演的改编思路,即把一切文字描述变为可视化的元素。

比如原著中女孩是用写日记的方式观察/思考/阐述,影片中转化为可视化的涂鸦/拍摄,并且导演对女孩生活的环境,尤其是她的房间进行了仔细的再创造,成为了女孩人物性格和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帕洛玛和小津眼中的荷娜是一只优雅的刺猬:“从外表看,她满身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从内在看,她也是不折不扣地有着和刺猬一样的细腻”,“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一般人很难想像,一个丑陋门房养的一只非纯种猫的名字竟然取自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而小津先生洞察了一切,他送了一套精装本《安娜卡列妮娜》给荷娜,并邀请荷娜到家中共进晚餐。

自此,影片开始两条主线并叙:帕洛玛的自杀计划,小津先生与荷娜的感情发展。

影片的背景音乐使用得很恰当,当荷娜开始打开心扉的时候,大提琴弦乐缓缓奏起。

他们互有好感,但始终平静入水,毫无多言,心照不宣,如大提琴的音色一般:深沉而温柔!

我喜欢这种情感,大提琴一样的深沉和温柔。

影像上同样细腻,荷娜对自己的新造型是如何的从不感冒到惊讶到赞叹再到习惯。

有一次楼中的住户没有认出荷娜,称她为夫人,荷娜惊讶不已,连连发问“她没有认出我?

”,小津先生温柔地说“她从未好好看过你。

”生活中,人人都像刺猬一样带着刺,但是很少人能一直保持优雅。

荷娜第一次进入小津先生的家,小提琴承接着大提琴呼之欲出,依旧优美,更浪漫了起来。

小津先生的家,我很喜欢,日式精致,艺术气息,自动演奏莫扎特的马桶成为一个幽默的亮点。

小津先生不愧是一个大提琴一样的男人,他用他的方式对荷娜发出了爱情的邀请:“我们可以做朋友,甚至更多。

”影片中有两场小津先生和荷娜吃饭的戏,还有帕洛玛和小津先生下棋的戏,人在一张桌子上,且是比较近的距离相处,从影像上给人比较亲近的关系认知。

而影片中很少帕洛玛一家人齐聚吃饭的场景,餐桌上总是少人,有一场戏,父女俩谈论起母亲的精神和身体情况,父亲显得无精打采,而帕洛玛则用冷静和充满逻辑辩证的话下了结论:“唯有心理分析和宗教以苦为乐。

”父亲无意识地拿起酒瓶给帕洛玛的杯子里倒酒,问她是否喝一点,帕洛玛用冷静和注视回应,父亲以“开玩笑”为名替自己解围。

看到这我笑了,帕洛玛的早熟,一语道破天机让父亲想与她喝一杯。

——————————影片中有很多很赞的细节:帕洛玛家中的金鱼;经常坏的电梯;帕洛玛的涂鸦;自制卡片;帕洛玛戴一副近视眼镜,拍dv的时候,她把近视眼镜当太阳眼镜一样处理,摘下来的时候偶尔会缠住头发;她喜欢在笔记本上画反页连环画;她家的猫叫做宪法和议会;她尝试想像着体验各种死亡方式;⋯⋯种种细节不仅丰富人物性格,还成为关键道具。

那条可爱的吞了安眠药的金鱼,在帕洛玛的手中“死去”,却奇迹的在荷娜那“重生”。

而影片结局是,荷娜意外的死去,帕洛玛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在我的提问的基础上,导演详细的阐述了她创造这条金鱼的用意——这是一个比喻,一个生死轮回的比喻。

——————————我太喜欢荷娜死去那一刻的内心独白,那么的平静,充满爱,祥和,没有任何光效,我却仿佛能感受到一定有一束神圣的光芒照耀在荷娜身上。

”荷娜啊,你已经准备好去爱了⋯⋯““重要的不是什么时候死,而是死亡那一刻我们正在做什么。

“荷娜死去的场所是外面的街道上。

全片大部分场景都在室内,很少外景,为数不多的出现过几次街道。

这点我也从导演那得到了与我想法一致的回应:导演有意识的将人物和故事封闭在室内,详尽的表现三位主要人物的房间,甚至令空间成为影片的第四个人物。

导演的这个想法实在很赞。

原著的中文译者在序中写道:”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创造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巧妙的艺术构思表达了深邃的生命与艺术哲理。

“我认为电影非常成功的继承和发扬了这点。

还有太多的细节谈不完说不完,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好电影!

非常非常喜欢这位导演!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她交流!

 10 ) Poursuivre les étoiles comme la Concierge(如门房般追逐星辰)

1. 小津(Ozu)先生是否真实『存在』         电影静静地结束了,我首先怀疑起了小津先生(Monsieur Kakuro Ozu)的真实性。

     试想你生命里会存在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吗?

     他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说与你第一次的对话是自己生命里『一场奇妙的邂逅』;      他不在乎你的『守门人(la Concierge)』的卑微身份,会衷心地给你的本职工作说一声『谢谢』;      他会赏识你、理解你并尊重你,不论你长什么样子,不论你什么出身或是什么学历职业背景;      他会带你参观他的家,和你一起看电影,帮你更深入地了解你所喜爱憧憬的日本及东方文化;      当你惊讶地说『她没有认出我』的时候,他会认真地说『因为你从没有被好好看过(C'est parceque vous fûtes jamais vue)』;      他给你关怀,送你会喜欢的礼物;他会在他生日当天,一脸严肃地告诉你『荷妮,我有重要的话要对你讲,荷妮,我们能成为朋友或直至你想要的(Renée,Je voudrais vous dire quelquechose de capitale. Renée nous pouvons être amis et et même jusqu'aux vous voulouns.)』让你感动不已;      最重要的是,于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他能与你及时相遇并一眼认出你,纵使你被埋没在茫茫人群中,纵使之前也从未与你相遇。

     这样的一个新房客小津先生,这样的一个他,实在是有些太完美了,完美得像是一场,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邂逅的美梦。

     这个小津(Ozu)先生应当是不存在的。

电影中有暗示,实际日本那个著名的导演『小津安二郎』不仅与这个小津同名,而且是他们一起看的电影『宗方姐妹』的导演和编剧,这样一个名字像是『刺猬的优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原著作者对其喜爱的日本文化及电影导演的一个致敬。

此外,导演小津安二郎实际上是死于癌症,这同电影中小津先生和荷妮的家属死因一致。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能印证作者对日本文化的推崇,当芭珞玛(Paloma)第一次发现荷妮(Renée或 Madame Michel)的『优雅』的时候,是发现她在读一本书,书名是『Éloge de l'ombre』,这个Éloge在法语是表扬颂扬的意思,而ombre则是阴影影子的意思,中文译名是『阴翳礼赞』,乃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集,翻译稍显晦涩,其实意思同『影子的赞歌』差不多,感觉与『刺猬的优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的取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élégance在法语里算是一个很褒义的词,我会对自己欣赏的人用到;而刺猬(hérisson)这个词,不仅是指这个名称的动物,还可以指『难以接近的人』。

BTW,在法国见到刺猬的机率应该还是蛮大的。

           2. 荷妮(Renée)亦有几分『虚无』      进一步地,我开始怀疑荷妮(Renée)是否也真实地存在?

     电影中她是那样的真实,她自我介绍说『我叫荷妮,54岁,在巴黎当门房已经27年了。

我是个寡妇,个子矮小,相貌丑陋,身材肥胖,一双脚丫满是老茧,有时候早上起来,嘴巴还跟长毛象一样臭。

我从没上过学,一直都很穷,毫不起眼,微不足道,我一个人住,只有我的懒猫陪我,这只猫只有一个特点,它心情不爽时,爪子会发出臭味。

我虽不和蔼可亲,倒还称得上彬彬有礼;虽然我不讨人喜欢,不过大家还是能忍受我,因为我完全符合,大家心中的守门人的典型:又老又丑,脾气暴躁,老是黏在电视机前面,一旁套着针织枕套的抱枕上,还有一只肥猫在打呼噜,外加什锦砂锅味道四溢』。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她,一个典型的守门人(Concierge)的形象,无论是外貌与身份都与『优雅』相差甚远。

     可是电影中的一个她,却过上了自己向往过的生活,有很大的书房,可以静心地读书,懂得品味黑巧克力,重要的是还有一只懒猫作陪。

这却又是那样的理想化,让人不得不觉地有几分『虚无』。

     可当她拒绝小津先生的邀请时,却又说得那样的真切,她说『可是我宁愿不要,这样比较好,相信我没错,再见。

』也许每一个『优雅』的人,碰到这样突如其来的感情,碰到如此反差的身份地位,都会这样的反应吧。

     于是她和刚走进她的芭珞玛(Paloma)相拥而泣,是理想与现实又一次的短兵相接。

     接着她选择了理想,却让我再次感觉到了『虚无』。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不管小津先生是否存在,现实生活的她也几乎没有可能能与他相遇。

     那场意外和她的独白,仿佛宣告了她完成了自己在电影中的使命。

     临终前镜头特别的精彩,她说『要是可以的话,我想笑』。

她反而担心肇事者Manuela会自责一辈子。

『小津先生,我的心像卷缩成一团的小猫咪,我想跟您再喝最后一杯清酒』。

『如何定义生命的价值呢,Paloma,但愿你的未来与你的期许相当』。

           3. 芭珞玛(Paloma)或许才是真正的刺猬      我怀疑小津先生的『存在』,荷妮的『虚无』,但我从来不能否定小女孩芭珞玛同学的真实性。

     也许里面的主人公至始至终就只有芭珞玛一个人,荷妮是理想,小津先生则是理想的理想。

     但这些重要吗?

小津与荷妮,『存在』与『虚无』,这些都重要吗?

这些都完全不重要,因为我一直所关心就只在芭珞玛(Paloma)本身,重要的是她,是她的成长与蜕变。

     也许是家庭成长环境的因素,她是一个早慧却又过于沉重的女孩,喜欢躲着人,物质生活给予不了她任何的满足,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孤独感,她不愿跳进鱼缸被既定式长大直至死亡,她最喜欢现在这个追逐星星的自己,害怕长大后失去这样的自己。

     于是她后面的一段话吓了我一大跳:『死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

她自己正在追逐星辰,自觉会是她这一生最好的状态,未来也不会再达到,因此死而无憾。

于是她决定因此在13岁生日那天,在拍完一部影片之后,自杀。

(C'est pour ça que j'ai pris ma décision : à la fin de cette année scolaire, le jour de mes treize ans, je me suiciderai.)      影片一开头就看到这样的独白,让人不寒而栗,真想快点看看导演是如何帮她解开这心结的。

     芭珞玛还有几个镜头都让我感到特别的揪心。

她把姐姐的鱼做实验杀死,冲入马桶,然后撒谎说她看到时那鱼已经死掉了,屏幕前的我是有多想告诉小女孩,应对生命以敬畏;她多次想象自己死的样子,比如心脏病突发或者从楼下摔死,屏幕前的我多想让你知道,人间烟火是如此的美丽,怎么能轻生;她对小津先生小女儿未来的猜测,说的是那样地冷酷无情,仿佛看透了这嘈杂尘世,我多想告诉她,即便被既定的人生其实也是可以自己努力微调的。

     她在完成她的电影时与荷妮相遇,开始了她的蜕变。

她开始只是远远的观望,不敢走近。

她看到她生活里出现了小津先生,她看见荷妮独特的优雅,她开始情不自禁地要说『长大了,我要做守门人。

』里面用的是plus tard,而没有提je me suiciderai之事了。

     另外wiki里面提的,原著中有着力描述,但电影里没有提到的:即芭珞玛喜欢给周围的人预言未来,而且都很准。

但是她所预言的Yoko小朋友,却完全地不对,因为她发现,有些人的人生之路充满了新鲜感和可能性,这开始对芭珞玛的心理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她亦逐渐开始怀疑和思索,成人也都不一定会跳入金鱼缸。

     Concierge这个词电影翻译成门房,即看门人守门人的意思。

小女孩说长大了要做守门人,或许是她突然开始思考门房这样优雅地生活,亦能让人生充满了乐趣。

我比较喜欢守门人的翻译,有一种守望的感觉。

     当然最大的影响仍莫过于荷妮突然的离去。

她『绝不』跳入金鱼缸中,但荷妮的死让她明白了『绝不』的真正含义,她也理解了应在生命的『永远』之中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个『绝不』,去发现每个短暂人生中的美丽。

(C'est parce que la mort de Renée lui a appris le sens du "jamais" et qu'elle a compris qu'il faut se consacrer à traquer le "toujours" dans le "jamais", la beauté dans chaque instant de vie. )      所以,像是一种暗示,也印证我对荷妮的『虚无』感,最后的最后,那只鱼竟奇迹般得被荷妮解救,再次回到了芭珞玛手中。

这给了她一个赎回的机会,彻底与以前那个厌世的她说再见,然后好好地敬畏生命,享受每一个真真切切的『生命的滋味』。

小津先生送给荷妮的『安娜卡列尼娜』最后转送给了芭珞玛,像是一个仪式,我分明感觉到了一种『传承』。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同样意味深长,芭珞玛不舍地关闭了荷妮的房门,眼神里充满对她的深深眷恋,对生命本身深深眷恋,对这个现实世界深深的眷恋。

我知道,她已懂得了敬畏生命,倍感欣慰。

于是看到最后,我悬着一颗已久的心突然释然。

芭珞玛这只优雅的刺猬,终于明白了,你得好好活着,蜕变才有意义,才更能懂得如何优雅地生活。

        4. 『存在』与『虚无』都不重要      是的『存在』与『虚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由的生活,勇敢地自我选择,蜕变成自己真心喜欢自己的样子,并需要独自承担自我选择的后果。

这算是和电影一起在给Jean-Paul Sartre致敬了。

     所以,那些像Paloma一样,一直在生命里追逐星辰的孩子们,我多想告诉你,无论生活怎样让你失望,但请永远也不要放下你这颗追逐星辰的心,因为拥有这个心的你,才一直会是我喜欢的你。

哪怕我们从未相遇。

     当然我知道,我是不会失望的。

《刺猬的优雅》短评

这个电影看完,一冲动想打5星。然后慢慢感觉其实门房很幸运,有生之年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还能遇见喜欢自己的有共同爱好的绅士,最后怀着恋爱的心情死去。真童话的

6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推荐

寻找一个藏身处。(15年后的又一次相遇)

9分钟前
  • 乌枝
  • 较差

1,故事不朴实,金鱼,车祸,自杀,相恋什么的。2,“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的那一刻在做什么”heni准备好爱时,死了。3,安娜卡列琳娜“幸福人家彼此都很类似,可不幸人家的苦难却各不相同”。4,看完有启示的。5,少女手工天才。6,换上漂亮大衣的门房被房客打招呼,“那是因为他们从没仔细看过您”

13分钟前
  • 咕咕
  • 还行

一坨狗屎,除了画面好看以外别无优点!大女主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她精神世界再富足,她也无法独立实现自我解放!她的智识难道不足以支撑她怀疑阶级的无耻和可笑?!永远永远永远都要寄托另外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温柔好男人的认可?!!!!狗屁不通的玩意儿!!!

18分钟前
  • 菌子泡澡中
  • 很差

122“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米榭太太让我想起刺猬。浑身是刺,一座如假包换的堡垒,但我感觉她只是故意装得很懒散,其实内心跟刺猬一般细致。性喜孤独,优雅得无以复加。 ”

23分钟前
  • 呼神护卫
  • 较差

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我们死的那一刻在做什么,荷妮,你死前那刻在做什么呢您准备好要爱了

24分钟前
  • 肥刺蝟44kg
  • 力荐

她12,早慧的天才。她54,平凡的门房。都有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家园,索性竖起防备,藏在自己的城堡里抵御世界,内心依旧渴望温暖,但唯有孤独恒常如新。优雅源自修养,绝非依赖于美容美发和高级定制。

29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

30分钟前
  • 阿稚
  • 还行

完全get不到,可能我毕业之前会非常喜欢,现在只是一个粗人。觉得很假很渔民很虚伪。

31分钟前
  • mississcat
  • 很差

这个就是安静的小清新。

36分钟前
  • 黑大壮女神
  • 还行

小孩演得太差了

41分钟前
  • 永久退休王静阁
  • 较差

看简介和海报以为能看到不服美役的女性角色之间的忘年之交,结果女性友谊部分讲得粗制滥造,还得忍受冗长乏味的恶俗性缘意淫,总之又是一个“温柔男人用爱和学识感化只会读书的老女人,最后莫名其妙杀死女人只为创造导演心中的美丽悲剧”。说真的就和收到一本想看的书结果一打开扉页上洋洋洒洒写着爹味祝词:多看书,这样你遇到有钱男人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哇你和其它女人不一样!”。说真的女主死了某种意义上是好事,毕竟成为刻板印象拉满,恶俗的“幸福”故事里的女主还不如死了.

44分钟前
  • 较差

45分钟前
  • 卡尔松
  • 还行

拍的还是可以的但是什么都不能抹杀文艺女青年对用又帅又有钱又懂自己的男人手淫的恶心感;您这了一屋子的书不至于都是简爱之类的吧;一味躲在comfort zone里吃巧克力二十年是不会有人发现您其实是有趣的人的,这不科学好吗;退一百步说不存在这样的男人好吗;另外那个小女孩的部分实在太做作了都想快进

50分钟前
  • 掉头
  • 较差

外表全身都是刺、防守嚴密,內在卻跟刺蝟一樣細緻,喜歡偽裝成懶散的模樣,特別愛好孤獨,而且非常非常高雅。

54分钟前
  • 默默的默
  • 还行

小女孩很有灵气我觉得,抢救一下还是有希望的。。。别那么快就盖脸了么

56分钟前
  • 哈利路亚
  • 推荐

层次太高,看不了!

57分钟前
  • 午后骄阳
  • 很差

原著和电影都很LOW。。

58分钟前
  • 卜卜
  • 较差

三星半。

59分钟前
  • 猱困困
  • 还行

...受不了这样的法国电影。

1小时前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