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总想着那个偷毒品的女孩被他们抓去,体无完肤的被他们用塑料布盖着冰天雪地的,把你的鞋拿走了,你就死定了绝对对俄罗斯有阴影了
最大的意外在剧中间发生了,导致后面的剧情及其无聊,主要是在看女主人公的紧张、纠结和惊恐,本来开头还觉得她长得蛮舒服的,这下倒好,越看越让人讨厌,恨不得她马上被毙了算了。
那个bad girl倒是一直给人印象不错,长得非常像艾薇儿最愚蠢的就是剧中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鄙视中国的情节,鄙视编剧
西伯利亚,自然是有故事的,光是这个地名。
想想西伯利亚理发师这部电影,还不说电影里一下子就想起帝俄时代就开始的流放,到了苏联时期更是流放政治犯的苦寒之地,在此遇见奇人异事本是正常。
本金斯利说,苏联时期我们在黑暗中活着,现在我们在光明中死去,过去的平均寿命是65,现在是58,因为现在我58岁了,所以很清楚。
里面有情节是差劲了点,故意跟观众过不去,譬如老公没赶上火车也不交代是不是西班牙小伙子下的手,故意吓唬人。
美国女下狠手,露出小太妹本色,突然兴起,杀死西班牙小伙子,这情节,的确太突兀了,但也勉强通过,人在极度恐惧下什么都可能做出来,而西伯利亚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是在暗示苏俄的恐怖吗?
太意识形态了嘛!
就是这一点倾向,还是让人不舒服。
到了故事结尾,那美国警察说,我妈妈说过,do not be talking to strangers.呵呵,记得希区柯克的经典电影火车怪客嘛,原来是向悬疑片大师的练习之作啊,那就不要太苛刻了吧。
叙事一流,但也容易让人感觉有点过于雕琢。
客观评价导演的安排衔接比较细密,没有过多的破绽。
看得出尤其善于在幽闭的空间环境中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特意短促、直接却很即兴人物刻画虽然草草收场,但过程是完整的。
出演的演员无需太多语言就能表达冲突的内心,就如同那段跨国的异域交界,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当人性的拷问直白到了只有善与恶的存在,那一定是非常精彩的.过去这条线也是淘金热土,现在依旧还是。
没有谁会嫌弃火车速度太慢,观众们当然都喜欢这样“耗”着,可是导演没闲着。
慢慢地喝着酒、悠闲地周游、风格迥异的特色文化、一定会预示着某些特纠结的剧情成份在当中发生。
也许只有在这样复杂陌生的环境之中才能充分的释放那种绝不是平淡的邂逅。
喜欢选择的这段行程,虽然不是标准的海参崴到莫斯科全段,却也是世界最长的严寒铁路干线旅行,充满着未知和奇遇。
现实当中的Trans-Siberian要跨越多达8个时区,影片中没有期待的贝加尔湖和山地滑雪。
本片的摄影也可以夸赞一下,要在火车上拍出这样流程不狭窄的感觉也属不易。
色调也较成稳演员新老结合的挺好,主角艾米莉·莫迪默的表演很值得一看超级西班牙帅哥诺列加略显花瓶、伍迪·哈里森的表现略显夹生之外。
金斯利的反方、凯特·玛拉的青春飞扬都挺不错。
美俄版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典型的公路片,故事发生在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上,发生在纯白的西伯利亚的冰雪里……旅途往往是生命的象征,冒险、激情、刺激、厌倦、阴谋、犯罪、绝望……是生命的插曲还是归途?
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句话:生活往往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控制。
虽然影片有着美俄之间的政治隐喻,虽然还不够彻底不够狠,但总是喜欢这样的调调,充满不可知的惊悚和死里逃生的忐忑……
从孔老夫子在《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开始,人性善恶这个命题就没有停止过争论,谁能说自己心里没有一点小小的邪念,没有做一次坏事的冲动,没有放纵自我的贪欲呢;不是人臆想出了天使和魔鬼,而是人本来就是天使和魔鬼的私生子!
Jessy貌似温婉善良、贤良淑德,可内心中仍驱赶不走原生的恶念,她不敢喝酒是怕酒后放纵回归本我,所以才会说:Kill all my demons and my angels might die too。
本来黑白对立的两面成了唇齿相依,Jessy看似出格而不合常理的心理举动,印证了我们潜意识里善恶模糊不清的矛盾挣扎,善多一点上天堂,恶多一些下地狱,所以时刻提醒自己:Follow Angels,Control Demons。
BTW:演Abby的Kate Mara剧中挺有艾薇儿的腔调,搜了下居然出演过24的第一季,实在是想不起来了,估计还是个死跑龙套的吧
#微影评#《穿越西伯利亚》以老刑警办案为开端,我以为是侦探片。
接着男女主角救助儿童和火车旅游,变成了励志片。
随后男女配角出场调情,我以为是情感片。
然后男主离奇失踪、男配怪异行为,再变成了悬疑片。
后来女主了结男配,老刑警对二人盘问,变成了心理片。
刑警变节,男女主逃亡,变成了逃亡片。
最后天降神兵,二人和女配均完美结局,变成了教育片。
最后结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除非你是美国人。
杰西骨子里绝对的是魔鬼至上看完片子我很遗憾的结论难道说实话就这么难吗当然卡洛斯和艾比也都不是什么好鸟还有警官Grinko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杰西那样灵魂里透着的黑暗而她的丈夫罗伊又太天真太善良了太一个传教士了所以两个夫妻罗伊和杰西看上去都那么不能让人理解对于人性这个东西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像面对镜子里面的这个人到底是谁
帕斯卡尔讲:我们所有的麻烦都因为我们不肯好好在家里呆着。
而电影《横穿西伯利亚》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看做是回应了帕斯卡尔的这句话:一对美国夫妇,杰西和罗伊,不肯好好在家呆着,偏偏坐火车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前往莫斯科。
二人在形形色色的俄罗斯乘客中,显得特别局促,保守而且无知。
然后中途,火车上又上来另一对情侣,卡洛斯和艾比。
于是电影也就从这两对情侣之间产生的微妙关系讲起,当然不光是奸情这么简单。
《横穿西伯利亚》还译作《新东方快车谋杀案》,可见,又是一出在幽闭的空间环境中展现人物复杂心里状态的影片。
不过这种幽闭和复杂如果处理不好,其剧情轮廓反而更容易落入惊悚悬疑的俗套,然后降格为廉价的感官刺激。
当然感官刺激也是必要的。
好在影片对于气氛的营造和伏笔的剪辑比较到位,确实,在整部影片高潮部分的大逆转来临之前,作为观众,确实不知道这两对情侣中,谁会先死翘翘?
所以讲,这部影片对于感官刺激的处理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这种刺激也并没有让我们保持到影片的最后一分钟,整个情绪在卡洛斯被砍死的高潮之后还是有些衰。
自己周围也有朋友看了这部影片,很是不满意。
他们更希望影片中的西伯利亚可以是俄国小说里经常提到的流放地,通古斯部落联盟和蒙古国的最后疆土之类的;再不济,这部电影里也应有点欧洲传统电影的错觉才行。
可惜,一部电影确实不可能承载如此多的诉求,于是一部分人要失望,那也只有叫他们失望了。
确实,影片用到了“西伯利亚”四个字,但这并不妨碍其依然是部彻底的英美影片的事实。
影片名副其实地以英美视角呈现了新俄罗斯面貌,当然在这种呈现之中,也难免一些政治元素和民族情绪的介入。
比如镜头中的莫斯科,无序混乱,一幅野蛮异地的镜像。
于是也不难想象影片的结局,就是在这种偏见之后,情节必然绕回到英美人对自我身份文明化与合理化的自恋式建构之中——美国夫妇平安回国,卡洛斯这个毒贩挂掉,而艾比拿到了一笔脏钱,只剩继续逃亡。
看来,“西伯利亚”也不过是英美电影继续搭建自我成就感的一块儿处女地,无论镜头之下怎么陌生野蛮,还是被上了。
看来意识形态这个玩意儿就是这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影片中又是现实存在的。
并且这种现实存在,已然根深于此类英美电影的模式之中。
而这件事情的吊诡,正如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所讲:If I got rid of my demons, I'd lose my angels。
可见,《横穿西伯利亚》成于英美模式,却也败于英美模式,其在保持情节流畅的同时,多少还是落入了意识形态的窠臼。
说回电影,希区柯克的影迷不难发现,影片中有不少不知道是对大师致敬还是抄袭的地方。
比如影片的切入口是“和陌生人说话”,这很像希区柯克的《火车怪客》;又比如罗伊的突然消失而又回归,又有《贵妇失踪》的影子;再比如艾比逃避坏蛋和警察的双重追击,很有点《三十九级台阶》的意思。
当然,整部影片最雷同希区柯克的地方就在于:如何尝试把谋杀拍的像爱情,又把爱情拍的像谋杀。
比如电影中的男人在女人浴室洗澡等情节,确实充满着浪漫而危险的性吸引和性隐喻。
至于演员方面,饰演杰西的艾米丽是重中之重,好在她非常张弛有度的把一种英国演员特有的闷骚和这种闷骚背后的保守传统交织在了一起。
这个女人一方面是想和谁有一腿,所以一开始,她就对来自陌生人卡洛斯的的挑逗含混暧昧;但是另一方面,当卡洛斯真的要和她有一腿的时候,他又一副爱搞不搞的样子,还在雪地里把这个男人砍死了。
而且更有意思的地方是,整部影片对于杰西的人物塑造也是含混暧昧,一方面她确实是个有罪的人,但与此同时,影片的另外一条线索也在不停的暗示观众,关于卡洛斯的罪——贩毒等或许更严重。
于是,杰西这个角色和她的行为就很难做单纯的界定。
更糟的是,这个女人在影片中必须面临被坏蛋和警察同时追击的处境,并且这种处境她还不可能和自己那个老实巴交的丈夫讲。
影片非常黑色幽默的一个地方就是,饰演丈夫罗伊的竟是《天生杀人狂》里的伍迪•哈里森,这回他实在是老实巴交的可以,一副美国重产阶级的样子。
总之,这两个演技派确实把一对美国夫妇在莫斯科的不安和焦虑,以及在这种不安和焦虑之后,并不怎么见得了人的欲望表现到家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摄影相当出色,比较成功的在局促狭小的火车车厢中拍出了流畅漂亮的画面,让狭窄的空间显得饱满丰富。
从而让这种空间本身也成了一个镜头之下的角色,先是舒适精致,而后一步步地充满危险敌意。
所以看完影片发现,莫非帕斯卡尔讲的是对的?
——我们最好老老实实在家呆着,最好别和陌生人说话!
完全是被电影的名字吸引去看的。
沿这个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去旅行,穿越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看看白桦林和贝加尔湖应该是很多人的梦想。
感觉这部电影并没有拍出西伯利亚“宏伟壮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毕竟人家不是一部风光和纪录片。
电影的开场部分很有点《七宗罪》或《暗流》的意味,但很快会发现紧接其后的部分是不怎么搭的。
最后三分之一的调子才又逐渐和开头对应上。
虽然不是很喜欢开头和结尾(想拍续集?
),但觉得片子整体还算好看,不知是不是因为故事的背景是那条神秘的大铁路。
终于看到你主演了...
别侮辱东方快车谋杀案了行吗。。。
其实这部影片真的不错,没有人们说的那么烂...故事很棒的...当然,所谓的“剧情简介”,呃,文案的工作不到位吧...另外,在结尾的中方人员名单中,赫然见到了“周黎明”这个名字...
Don't you be talking to strangers. P.S. 女二是《纸牌屋》里面的Zoe
这么冷的天 这么好的电影
比希区柯克三十年代拍的贵妇失踪记差太远了。。
中国的铁轨真的和俄国不一样吗?
Kill off my demons and my angels might die, too.
前一个小时看得我心惊肉跳,但是后面好瓜。。。。emily,我看好你!
这件事教育我们出门在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中间紧张死我了...太他妈的紧张了...
新东方。。。列车谋杀案,请问俞敏洪在哪儿
比较失望,出门在外1别去穷乡僻壤2别和陌生人说话
发烧的时候不适合看这么冷的片子...感觉情节上有BUG...ANYWAY 陌生人果然是坏人.
女主角的表演很到位,剧情很不错。
看你还敢坐这条线不!
A decent thriller. It's not really clear what's going on until late in the movie. Emily Mortimer is great, as usual, and so is Woody. Some nice scenic shots, too.
前半部勾起巨大兴趣跃跃欲试tran-siberian train,后半部走向绝佳悬疑片
看了半天不知道该如何定位.导演个人情绪倒是充盈得很
3.5星,有些没必要的冗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