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但是太狗血了,中国文化的元素简直是从指缝间插针似得硬插进去。。。
青春片来说,唤醒了大学的汉服社团和去过北京的798的一点记忆,甚至。。
还有曾经不顾结果的任性的大学初恋,哈哈女主角的才艺会做汉服会写韵脚诗,吸引了摇滚渣男、用于演奏的5年前男友还有水墨释小龙,剧情也是硬拼得不要不要的。。。
幸好,现在的文艺才华女都学会了保留感情,用经济保护自己,哈哈哈再说,摇滚渣男:我真的看不出女主是真的喜欢你耶“蜜汁自信”一切错乱都是诗意的青春,还未长成的爱情,我们听见下雨的声音......
这片子和小时代一样,试图描述青春群像,试图把每一个人当主角,每个人都有故事。
这如果是一本小说,也许很好;拍成偶像剧,应该也不错。
可是这只是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想表达太多的结果就是,太跳tone。
唯一我觉得不错的演员只有韩雨洁,纤细恬淡,举止优雅,穿上汉服很美。
和本片最不搭的就是柯有伦和他的音乐了。
年初在黄鹤楼看了一个表演,里面的演员都又老又胖,但真的有让我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
为什么一定要让汉服融合摇滚乐呢?
为什么让徐若瑄在唐风古韵的主题下穿超短裙化大浓妆呢?
徐若瑄的确驻颜有术,可是最起码也是轻熟女的气质了,再怎么绑麻花辫跟柯有伦也是姐弟恋的感觉。
徐娇表演太用力,释小龙是有努力在表演。
恩,对,他在表演。
其他甲乙丙丁配角我个人觉得戏份也太多了,是方文山太想做好人,要给每一个人表现机会吧,结果嘛,就舍本逐末,没有重点。
虽然我很文艺腔,非常喜欢台式小清新,无奈这片子节奏实在把握的不好。
个别画面很美,音乐除了烟花易冷都很糟糕,韵脚诗是不错,也没必要一句句打出来吧。
如果拍成配乐诗朗诵,配一些图片,可能我会喜欢。
小时代强奸了时尚,下雨强奸了古典。
听见下雨的声音,导演,方文山。
因为导演和电影名字,从2013年夏天就开始期待的电影,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但心情依然很美好:画面拍得意料之中的唯美,故事情节意料之中的小清新。
我曾说过,我对小清新的电影没有免疫力,因为这类电影所营造的青春氛围,让我在看的时候总觉得是在举行某种仪式,就像是在和离自己渐行渐远的过往再次歃血为盟。
更何况是台湾的小清新电影,骨子里都是潮湿而温热的,酝酿在这个一半是热带、一半是亚热带的岛屿上的故事,常年四季都弥漫着夏天干净的清爽味道。
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整个电影都在呈现梦想和爱情的主题,但回忆的不真实,背叛又并不那么真切,抉择那么艰难,恰好丰富了故事的维度:一个摇滚男孩爱上一个因车祸失聪失语的女孩,在爱情就要开始的时候,初恋女友的突然出现,打乱了故事原本的章节,旧情蓄势待发眼看就要复燃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居然是好哥们多年互通信件的对象……这个故事很简单,正因为简单,所以那份感动才会直击人心,而且特别适合用来怀念旧时光,聊以慰藉日渐疲惫的身心。
而能让人回忆起旧时光的电影,就是笔者心中最好的故事。
这部电影确有很多地方并不尽善尽美,比如男女主角无疾而终的爱情,比如回忆和现实之间切换得并不娴熟的镜头,故事角色的转换也显得有些突兀,那些小心翼翼的情绪和过分嘈杂的场景多少有些矫揉造作的成分,但这些都丝毫不能破坏整个故事温柔的气息和我对它的喜爱。
也因此,这次我们不谈情节,而是讨论“情结”。
台湾小清新电影里必不可少的元素:和煦的微风、青草、雨水和阳光,扎着马尾的邻家女孩和轮廓分明的热血男生。
这些,方文山的电影都一一顾及到了。
他所营造的这种小清新,或许是受台湾此类电影的大环境影响所致,因此连酒吧和摇滚乐队也显得很温情;也有可能那就是方文山心中,诗一样的故事必须散发出的温度。
与一般的台湾小清新电影不同,《听见》的女主角并不十分漂亮,这或许会成为不少观影人诟病的地方,而我却觉得恰到好处,有些人,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十分完美,生活中真实故事里出现的女主角,也不见得每一位都倾国倾城。
为什么会选择她呢?
笔者窃以为,可能是方文山在她身上看到过自己初恋女孩的影子,又或者在方文山心里,所谓诗一般的女孩,就是韩雨洁身上所具备的气质,所以才会在选角的时候,对她一见倾心。
也的确,在电影里,韩雨洁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脱俗气质,让她在穿上汉服的那个画面,那一惊艳的回眸,更加美得不可方物。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徐若瑄,女配角季芷依应该是影片最清新的面孔了吧,抛开表演功底不说,她纯净如洗的脸着实为画面的美感增色不少。
从电影的叙事手法来看,可以得见方文山对电影的热望和用心,但毕竟只是词人,他对这种动态影像的把控力,还远远不及他对文字的熟稔,所以有些场景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是电影,而更像是动态的明信片,不过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诗意,像极了他本人,完全是一首被大雨洗礼过、沐浴在雨后阳光里的石刻诗。
方文山作词人的出身,注定了他和诗歌无法言喻的情谊,他对韵脚诗、对汉文化和中国风的痴迷,在电影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配合着美景以字幕形式呈现的诗歌,无处不在的汉文化缩影,诗一样的电影场景和对白。
结尾处的一场时尚乐舞与汉文化碰撞的盛会,似乎与前后那些温馨的画面格格不入,但依然可以看出方文山身上那浓得化不开的诗词情结,这些让他不知“更与何人说”的心思,终于在电影中得以呈现,也升华了他独有的诗人气质。
最后,主角所在的参赛队伍并没有得到汉文化表演的冠军,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这种遗憾,恰恰与女主角的不完美形成呼应,告诉人们,不完美的事物,一样可以淡然如许,同样能够可爱如斯。
影片最后回忆的桥段,让所有的时光都回到最初的时刻,原来,故事里的每个人都见证了故事的开始,只不过那些不经意的擦肩延长了高潮到来的时光。
不明就里的人可能会一味地咒骂剧情的结构混乱,笔者却认为,这是导演有意而为之,这种安排,恰见方文山对情节设置的匠心独运。
电影有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和画面,只需娓娓道来,告诉人们,故事才刚刚开始。
至于结局如何,就像徐若瑄在影片里所说,顺其自然就好。
电影的结局好像并不如开场那般美好,在这种不知道最终谁会喜欢谁,也不知道谁该喜欢谁的情境里,导演给我们留下了回味无尽的想象空间,或许,我们只有用“这就是青春吧”来安慰自己。
一场瓢泼大雨正在蔓延,一切都很干净,很美好,不绝于耳的是,那绵延无尽的,下雨的声音。
(导演,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观后感:1、想看徐若瑄之前的A片(这是对女神的崇拜表现,谢谢。
)2、这个故事只要一小时二十分钟就够了。
剧本可能败给了剪接。
场景转换很跳跃。
有些场次都挺鸡肋的。
3、最后那个所有人在同一个时间“相遇不相识”的那段还可以。
前面一小时又五十分钟像是大学生拍的电影。
4、linda的声音好紧,高音不上去低音不下来,还要装台湾腔听了非常难受。
5、一些场景还没“演”够,就马上继续剧情,比如最后一场表演的打架。
两三个人小打小闹,还没给够镜头就被截掉。
又比如火柴头的老爹拿便当去加油,给儿子拥抱,抱得好尴尬,然后也是还没有任何交代就被切掉。
6、场景转换过于生硬。
7、我知道导演想要借机向外向内宣传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
但这个泛亚文化比赛插的有点牵强,如果说前面所有的铺垫是要来放在这场戏,那么前面的铺垫真的太久了。
而这场戏也没有充分表现,感觉就匆匆带过。
8、结局也没有交代清楚。
“给个说法”乐团的前途看似有了点眉目,最后也是没有交代。
我还期待女主角写的韵脚诗能和男主角的吉他来点火花,结果也无疾而终。
然后就开始上工作人员字幕了。
9、方导,加油。
很喜欢的一部电影不管别人怎么看或者说这是非常老套的但是就是喜欢这种纯纯的画风这种简单的故事。
画面太美了,一切的一切都像雨洗过一样干净.女主并不漂亮,但是就如阿伦所说 和你在一起 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好有气质哦。
女主给人的感觉就是清纯脱俗。
女主偏爱白色,也像是仙境里走出来的小仙女。
结局的表演也很让人震撼,原来现代与古典可以擦出那么耀眼的火花。
三段爱情,每一段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单纯,没有金钱和权利的干涉,一切只是因为你。
方文山听到这个名字就会想到周杰伦那些古风又绕耳的旋律,其实喜欢台湾青春片的朋友可能会知道这部《听见下雨的声音》,导演,就是方文山台湾青春片好像格外让人触动,它们固有的滤镜和女生就算真的生气也只能说“你这样我真的难过哎”的语气。
尤其方文山,人物设定都格外清新,汉服、潮T、水墨画、音乐、还有爱。
有点矫情的恋爱,女主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可是做音乐的男主心里除了爱还有偶尔的愤怒。
电影里最最喜欢徐若瑄,她像一头沉默的小兽,她的爱隐忍又深刻,她对阿伦犯的错只能说顺其自然就好,她最讲义气也最真诚朋友问她当年为什么要离开因为年轻,所以对阿伦的敢做不敢当会生气,会离开因为年轻,所以不甘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会不会失败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相比之下女主的剧情就比较惨也比较剧情化了,初恋死了自己又听不到声音了,好不容易碰上个喜欢的还是搞摇滚的可是最让人感动的是,在遇到阿伦之前,她对自己的听力毫不在乎,她不会觉得这影响她的生活,可是后来的她没有办法分担阿伦的悲伤,没有办法分享阿伦的音乐,她开始选择接受手术。
我曾年少莽撞到視死如歸卻因為妳而渴望長命百歲女主最后终于走出小四的爱,走向阿伦。
可能这种事情就是这样,半点不由人,喜欢也是,不喜欢也是,生命中总有缺失也有补偿,电影这样,身边每个人也是这样毕竟人要相信因果那天回到家已经凌晨一点,她偷偷回到房间插上耳机,《快乐男声》应该是她今年看到的不管是营销方式还是节目剪辑都不错的综艺,她尤其喜欢那个叫黄榕生的男生,因为他聪明又理智那天比赛中的黄榕生选了好朋友PK并且赢了比赛顺利跻身七强,微博上顿时骂声一片,几乎是一边倒的批判黄榕生不顾兄弟情义,说他精于算计可是她不觉得黄榕生有错,这是比赛,谁说不想赢都是假的,既然有这个机会就应该取代最弱的然后被更多人看到她喜欢的就是黄榕生那副头脑,并不可耻当然这不是重点比赛结束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大意就是觉得赢了就该骄傲然后她看到朋友A微信上给她发来一条消息,习惯性的,她迅速点开A是什么样的朋友呢认识了几年,身边人也都互相认识,说起来是绝对的好朋友,偏偏A不肯经常见她,也总是拒绝她的各种邀请,可她就是那种固执的觉得A是全世界最完美的男生的喜欢在认识A之前,她是那种喜欢玩可是生活还算规律的人,可是后来不管是凌晨一点还是清晨五点,只要A说话,她就会迅速回话,就好像一整夜都没有睡只为了等他一句话一样。
其实,有时候真的是这样她不是不知道A只是因为无聊才会主动找她聊天,就连上次他们相见都是A请她帮他女朋友的忙是的,A有很多女朋友,她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她就一遍遍告诉自己你和他是不一样的也不知道是哪天起,她突然就觉得他没那么重要了,他的朋友圈她还是会看却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了,他的消息,那晚她没有回可是她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过了,那个人打破了她的生活规律,可是现在她好像不在乎了,真让人开心。
什么原因,可能是因为够了,又或者突然就觉得其实他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或者根本就是自己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喜欢,不管哪个都好,她已经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他以为她喜欢熬夜,可是后来的她每晚十一点就会睡下了
让我想起了新海诚的言叶之庭。
也是在雨天,同样关于爱情。
这样想来,贝拉在福克斯那个终年阴雨的小镇子上遇到爱德华,或许也是绿色的……其实看到最后,我并不太明白,到底最后谁与谁在一起了,或许是雨婕和阿伦重归于好,或许是他们曾经的遗憾和新的相遇的重新开始,两者我都不排斥。
因为,无论是哪一种,都让我觉得很温暖,也并不悲伤。
我喜欢电影中的颜色、音乐和诗歌。
这是所有温暖的来源吧。
想来那几首韵脚诗,或许就是方文山曾经写过的一摞摞歌词中的零星吧,读来很美……禁不住记下来。
窗外鱼鳞瓦的屋檐 还在泅泳着年轻于是青春 一层层被吵醒关于相信 关于来不及长成的爱情墙角的青苔入镜 跳接檐下的风铃回忆是 一行行向下落的风景于是我们滴答地听见 下雨的声音====午后的风声怎么能被形容成一轮皎洁花的颜色又怎么会带着 淡淡的离别所谓 忧郁的空气落笔后要怎么写最后 一直到你的微笑在我的面前 漫山遍野亲爱的 我才开始对诗的语言有些 了解====读几首诗 听一听下雨的声音 满是湿润的绿 还有爱情的温度 这部电影还需要什么呢?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某个绿色的下雨天里,仍旧有一颗期待的心……是爱情吧,那很好。
据说是方文山导演的片子。
作为一个小清新的骨灰级粉丝,笔者一个月前就开始关注这部片子。
在网上终于查到场次后,终于决定今天早上和小伙伴两个人一起去看在市区电影院唯一的一场《听见下雨的声音》。
笔者一直觉得早晨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种很奇葩的行为,更奇葩的是和小伙伴都睡过头,以至于两个女汉子一直在路上忐忑,担心和上回一起看《惊天魔盗团》时错过了前面精彩的十分钟。
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迟到的十分钟刚好帮我们省略了片头。
从徐娇的第一句独白开始,电影屏幕上打出了方文山的诗句。
楼主不由地和小伙伴一起颤抖了!!!
楼主默默地把准备好的擦眼泪的纸巾迅速地塞回了包里。
从此吐槽一发不可收拾。
柯有伦的地下乐团激情四射地开着演唱会,楼主也很想跟着屏幕中的粉丝们一起high, 但是那歌真的太难听了好吗!
还有团员们一起去的那个类似于跳蚤市场的地方,演得太假了好吗!!!
方导虽然致力于推动汉服的传播,但是汉服社的设定太让人出戏了!
好不容易投入了一点,突然进行汉服百科知识大普及的节奏根本hold不住好吗!!!
此外特写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演员的头切出画面之外,是演员得罪摄像了吗?
周觅在下雨天莫名其妙地掏出了瓶子开始接水这真的不是蛇精病的行为吗?
女主因为这样爱上周觅真的大丈夫吗?
车祸、酒后乱性、前女友、四角恋、备胎这样的剧情真的没问题吗?
徐娇的那个角色完全是个鸡肋,她的旁白无比别扭。
如果把她的旁白换成女主角自己的内心独白会好很多。
当然如果把女主角换成陈意涵会好很多,因为陈MM跟女主角长得真的蛮像的。
当然,本片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片中的取景还是蛮美的,可以当风光介绍片了。
片中的风景跟新海诚的《言叶之庭》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部剧情拖沓狗血、演员毫无演技可言、男女主角无法满足颜控需求、文艺过头的电影。
导演又想进行科普,又想讲爱情和友谊以及亲情的结果就是让人感觉电影支离破碎。
之前曝光的电影宣传MV比整部片子看下来优秀太多。
顺便提一下,在偌大的放映厅里,一共只有5个人。
楼主后排的一对情侣全场无交流,旁边独自来看电影的妹子看完就沉默了。
这是一部男默女泪的电影。
下次要是有这样的文艺爱情片,楼主建议千万不要和同性别的朋友一起去看,不然你就会和楼主一样化身蛇精病,将忧郁文艺片变成笑出腹肌的喜剧。
影片中确实很多古典元素,有汉服文化社,也有画的很好的水墨画,最后泛亚文化节我觉得应该是重头戏展示,结果成了走过场,草草结束,这样就没有把传统文化很好的融进去,看起来生硬,且不可能唤起观影人对古典的怀念与热爱,简而言之,详略不当。
关于柯有伦这个又丑唱歌又难听的人为什么占据了大部分戏份,真没看出他的音乐才华,如果像《海角七号》里那样写歌唱歌,那么泛亚文化节上的歌也可以流传甚广了,但是本该是高潮的部分萎了,歌曲内容不够丰富,主要是唱的太差,随便念几句以为就是周杰伦啊?
窃以为真应该让周杰伦来唱两首,可能是资金和档期不合适吧。
就算没有周杰伦,也可以造星啊,柯有伦唱的太差了,让周觅这个打酱油的来演都更好,人又帅又会唱歌。
关于情节,必须吐槽几句,躲过雨的屋檐窃以为借用《雏菊》,如果仅仅是释小龙与车祸后雨婕的故事,我觉得可以拍成很感人的爱情故事,也可以配一些方文山自己的诗,就是很好的文艺片了。
可能方文山理想太美好,想要放入更多的古典文化,就不得不生硬的加入汉服社,泛亚文化节这样的情节,画蛇添足了。
我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加入柯有伦这个没任何作用,中途又跟前女友旧情复燃的角色,为了让雨婕更惨点?
还是觉得悲剧,矛盾不够突出?
在我看来,就是方文山想加入的太多,而编剧太弱,公司为了各种原因又加入了各种不合时宜的人和情节。
(徐娇在片中的作用就是独白??
)但是方文山的想法是好的,所以我还是给了鼓励,支持,希望不要被这次挫折吓到,还是要努力啊,听取意见下次就能拍好了!
引用影评中马庆云的“对汉服、书法、古筝及其文化节的展示,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太刻意为之,并未给剧情找到内在的文化特色。
从编剧角度讲,这样的文化符号地植入太过于简单粗暴。
”ps: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出过书,我看过,写的确实很有美感,有席慕容的感觉,非常推荐喜欢读诗的看一看。
故事情节虽然是很老套的那种台湾爱情片,不过,午后看看作为小憩一下的选择还是不错的,如果天空再配合地下场大雨就再好不过了。
其实,第一眼接触这个地下乐团的感受就让我联想到了NANA,特别是魏如昀饰演的Vicky,就和上岛美嘉饰演的NANA版本相似度极高,可惜这里她并不是主角,被挖墙角的大邦也不是莲。
以乐与雨婕的缘分更早,却一直是两条平行线,阿伦像是一杯烈酒,刺激又容易沉醉上瘾,而以乐这杯白开水,更适合做知己,如果没有遇到过阿伦,说不定她会和以乐在一起,过那种平淡幸福的小日子,这就是编剧的事了。
Sharon与雨婕就像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样,都很美好,很难割舍,如果没有雨婕的出现,Sharon应该也会顺其自然的和阿伦复合。
这就是人生的复杂与趣味了。
玩音乐或者是搞艺术的,很多都会碰到一个困境,那就是资金问题,不是每一个都能出名,而且不是每一个都能赚钱,如果他们成家立业后,必然要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他们的未来是怎样?
应该大多数是做生意吧,因为有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
我好像写偏了。。
最近这类片子好多啊......
听见退票的声音
演唱會時聽到的歌,回來看方文山導演的作品,有著強烈的中國風的元素。從劇情上來說其實並不算怎麼精彩,還是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前度、床戲的內容。有不少過場的嘉賓客串,以林志炫的《煙花易冷》為佳。看在主題曲還不錯的份上,打個四顆星吧。
全程都在等林老大出来,40岁的徐若瑄(真残忍)比27的释小龙年轻不知道多少。竹林车站真文艺哇
雨婕对阿伦的感情,有点熟悉。。。方文山拍的电影比我想象中好。
加长版MV,并且还是智商着急的那种,裹脚布剧情真是让人看着磨叨,方老师还是好好写词伺候周杰伦吧。
啥玩意
一星给融入汉服、水墨、功夫、音乐等各种元素并且还算完整的故事,一星给那句槽点十足的“有了你,这世界,都变得好有气质”笑到不能自已,还有一星必须给我自己,8块钱买的电影票直接包场了这特么还能更霸气么!!!
有点 「听说」 的感觉,但是镜头切换一般吧...这分明就是偶像剧嘛 - -太小清新了....末尾那个Jay的彩蛋好赞~昂,也不太算是彩蛋...
把片子剪剪做个MV还不错,至于电影,一无是处。为了宣传韩服加一星吧。
女主角很美。
词人就该好好写词 演员就该好好演戏
目测三星 有空去看
汉文化,赞一个!可惜却在台湾保留~
电影这玩意儿和微电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超过1个小时的节奏不是谁都能把握好的,微电影几分钟可以说 嗯拍得很牛逼 效果很好,电影1个多小时看下来,只能说,这在演啥?亮点则是不老女神徐若瑄简直比90后看起来还年轻啊!!!!
女主角长得略像周渝民,尴尬
融入了诸多汉元素的影片,忽然感觉书法、国画是非常美的国粹。音乐配的不错。台湾精心制作小清新影片
虽然演员和剧情上有瑕疵 但是却很有意境,意境这种感觉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
台词尴尬、表演生硬、镜头毫无美感、有损台湾青春偶像剧的名声。事实证明,导演还是有门槛的,写得好素颜韵脚诗,不一定能拍的好电影。
看他们演得挺认真实在下不去狠手,柯有伦丑了这么多年没长进就不说了,千万人中选出的女猪脚为毛也这么丑?弄一些长劈了的少年儿童演员乱入在里面又是怎么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