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没有新意,以为会更有悬念,结果一眼望穿,为何不找个好编剧。
想着可以在动作方面找补,结果也是一言难尽,不行的话看看疾速系列电影也好啊,找个香港武指动指也不贵吧。
这个年代了拍出英雄本色的状态不合适吧。
本来犹豫看喜剧还是这东西,强迫症打卡式的看了一坨屎。
早知道就该看看大王别慌张,起码短平快,多少还有点意思,而不是吃了个苍蝇。
女主可以说一流了,外形发型都是英姿飒爽,完美适配一个女杀手的形象。
然而,女二是怎么回事?
好想打她。
动作设计比六七十年代的武打片还要差,柔软,无力,还很慢。
摆造型都没摆好,拜托请个武打指导吧。
不用多少钱,香港一堆没工开的。
还有这剧情怎么回事?
用辐射元素搞个女杀手?
直接毒死了不香吗?
黑道又有什么必要管雇佣军那边的事?
莫名其妙。
还用这么贵的杀人方案?
杀手她爹也是,杀手想退隐而已,劝不住就走了呗,又不知道任何机密。
说到这个退隐,就莫名其妙,杀手底线居然是不能在小孩面前杀人。
她自己就从小杀人。。。。。。
这个设定怎么就感觉那么违和呢。
凯特 (2021)6.32021 / 美国 / 动作 惊悚 犯罪 / 塞德里克·萨科 /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米希尔·赫伊斯曼这是一部典型的无脑爽片!
如果说它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女性视角了吧,虽然不至于是女权主义,但是通篇来看,也就是来验证女性的意识形态和女性的本我价值!
故事非常简单且乏味俗套!
说的是一个孤儿幼女被杀手收留抚养长大,当然,情理之中,她被训练成了一名超级杀手!
这是故事大背景,其实是穿插着在电影里逐步交代的!
事件的起因是女主在接受一起暗杀任务的时候,被狙杀的是一个黑帮老大的弟弟,然后任务进行时,他的女儿就在身边,最终,女主没有违抗命令,当着他女儿的面把他狙杀!
其实,女主内心里也是一名渴望正常生活的普通人,就是因为如此,她在酒吧邂逅了一名帅锅,并且发生了一Y情,然而,一Y情过后才发现,她被对方下了毒,是一种放射毒药,不光无解药,而且生命只剩下24小时!
于是她打算就在这24小时内复仇,找到了暗杀她的侄女,也就是当年被她狙杀的黑帮老大弟弟的女儿!
在她绑架她并寻找黑帮老大的过程中,她和小姑凉之间又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情愫,原来小姑凉在家族里也不被待见,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一起去找小姑凉的伯父寻仇!
在找到小姑凉的伯父之后才发现,整个事件都是黑帮老大的手下和养大她的杀手(伍迪哈里森饰演)共同谋划的!
最终女主杀了真正的仇人,自己也挂了!
所以,故事非常简单且乏味俗套!
但是,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的动作片,片中的格斗、枪战还是可圈可点!
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
影片并没有把女主塑造成一名“超人”,她也有七情六欲,她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她也渴望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她却活的像一个提线木偶,无法挣脱,最终挣脱的代价就是自己的性命!
从这个层面来看,本片作为女性电影还是有点深度的!
但是,片中的感情牌,也就是她和小姑凉的这种同病相怜的情愫难免有点牵强,说实话,也不感人,甚至有点突兀!
但是,本身就是一部无脑爽片,没有必要纠结太多!
作为一部动作“大片”,看的过瘾,肾上腺素飙升就行!
至于演员,伍迪哈里森在片中戏份也不多,谈不上好坏!
倒是女主,演员我也不认识,本来我就有点脸盲症,貌似在别的影片里见过,也分不清楚!
但是,本片的三星最少有她的一星!
从动作戏到感情戏拿捏的都很出色,基本上是她一个人挑起了大梁!
我觉得至少比《杀死比尔》的女主角演的好!
甚至应该说比《安娜》演得也好,就是没有她漂亮!
还有几部类似的电影《特工绍特》《致命黑兰》等等,剧情不太记得,感觉类似吧!
还有片中的小姑凉,据说演员表都找不到她,确实表演有点夸张!
但是她太像我年轻时喜欢的冷门港星李绮红了!
还有这也是网飞出品,也是比较优秀的了!
推荐指数⭐️⭐️⭐️
《凯特》是由John Wick(《疾速追杀》)系列的制作团队打造的B级动作片,在网飞上线,导演曾经参与制作了《加勒比海盗》系列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特效。
这是一部拙劣的大杂烩,观感类似山寨版“《疾速追杀》系列+《杀死比尔》系列+《无仁义之战》系列”。
动作戏设计很一般,缺乏创新、缺少新奇感,主要是典型的好莱坞流水线式动作片风格,片中出现的日式暴力美学更是点到为止。
幸好这只是一部网络电影,否则如此平庸的B级动作片注定会失败。
由于剧情发生在日本东京,因此片中很自然地出现了大量的日本流行文化的彩蛋(如动漫角色形象、女仆装、北野武代言的广告、日本品牌的运动鞋等)和一些日本传统文化要素。
影片还向《终结者》系列(台词中提到“终结者”一词)、《哥斯拉》系列(好像是乱入哥斯拉的)和《天外来信》(片中角色观看日本科幻片《天外来信》的续作,《银河大战》,这是一部共27集的特摄剧集)致敬。
女主角凯特脚上的鞋子是日本著名品牌鬼冢虎
片中出现的《天外来信:银河大战》片段
片中出现的《天外来信:银河大战》片段(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内容就是《银河大战》)
扭蛋机和销售动漫周边的商店
大楼上的投影是《东京食尸鬼》的主角,片尾演职员表中直接出现《东京食尸鬼》的logo
看似另类的乐队中出现了女仆装
两个典型的喜欢二次元文化的路人
影片的女二号(右),左边是女主角凯特
Q版招财猫霓虹灯 影片的主演是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她参演了许多知名电影,其中国人最熟悉的是由李安执导、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双子杀手》。
由于片中有不少日本演员参演,让我误认为这是一部美日合拍的作品,但它其实就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出品的作品。
坏蛋第一次杀小女孩时嘟嘟囔囔说了一堆话,死了,一个小boss可以杀女主角时,又嘟嘟囔囔说了一大堆话,让小女孩爆头了。
我也是服了,在酒屋里,一堆坏蛋一把枪没有,就是刀,然后,户外,一堆混蛋一人一把枪,女主角藏在桌子底下,十几个坏蛋一起上,完事,非要一个一个上。
女主角动作戏非常一般,一看就是花架子,就是反角衬托的好。
片子在日本拍的,几个日本有名演员演的倒是不错。
剧情不值一提。
最后团战有点意思。
可以看看。
整片的节奏,场面,动作设计都没什么大问题,日式爽片一点不逊海外“黑白”那套,但这个女主拉太大了吧,导致如不是我身经百战,都会质疑这个导演会不会拍打戏。。。。。
fable就是最好的对比,第二部节奏还不如第一部,但打得过瘾啊我还是很支持Netflix多题材,多空间的框架,像fear street它就成功了,其实anna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凯特》。
6分。
可惜了。
我倒是前面一直说过,女性复仇电影自从吕克·贝松的《超体》后,再也没有人可以超越。
大家一方面致敬《超体》,一方面致敬《疾速追杀》。
但心里话,它俩珠玉在前。
凯特是个从小被杀手训练的杀手,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杀害对象的女儿在场,凯特收工后想退出组织回归正常生活。
他师傅当然不能同意。
但凯特居然竟然去酒吧约了个炮,于是她被下毒了,稀有化学元素中毒,生命还有一天。
凯特开启了她强大的复仇之旅,然后顺势查到了师傅才是幕后黑手。
这是一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港片经常讲的老故事。
到底是怎样一种刻板印象,导致故事发生地是日本的美国电影一定会用上赛博朋克?
这已经形成一种让人感到尴尬的传统,好似所有此类故事都发生在某个虚假的片场。
是因为《攻壳机动队》的影响吗?
东京作为一座想象之城,必然以赛博朋克风呈现。
《凯特》的故事并不复杂,核心冲突归置在日本老派黑帮与境外雇佣制杀手势力间。
因为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个别年轻黑帮分子开始抛弃传统黑帮的仁义信念,雇佣外国职业杀手杀死帮派二把手,借此上位,他的目标是取代老大,成为帮派新领袖。
凯特是自小接受职业杀手训练的孤儿,成年之后,她萌生自我意识和对他者的爱意,她决定在最后一笔生意后金盆洗手,回归常人生活。
在此之前,她遭到陌生人投毒,为了揪出元凶,她发现了黑帮内斗的真相,以及自己一直作为工具人被利用的事实。
发生在凯特与女孩间的情愫,既作为意识觉醒的明证,也是她女性身份的爱意萌生。
《凯特》搭建了一个简陋世界,从女性意识的觉醒讲起,最终走向正必胜邪的结果。
就职业杀手自我意识觉醒这点来看,《凯特》的深度远远不及郑保瑞的《狗咬狗》。
这是又一部打着女性主义幌子消费女性的美国电影罢了,看完就该把它扔进垃圾桶。
故事基本就是从头打到尾,看看打斗的过程就行了,特别是在酒馆的那场,还真是有点血腥,至于其他,还真的就没什么了。
这个杀手,从小被导师训练大,其中的套路是一样一样的,女孩和导师之间,早晚得翻车。
但这个女孩,对杀手的生涯也是有点厌倦了,杀人之外,还是喜欢到酒吧吊个凯子的。
这么一吊,也就快乐的滚了个床单。
一夜情的代价,那是相当的惨痛啊。
放射性元素毒杀,这可是下了血本了啊,也不知道日本那儿管控是不是那么的不严谨,反正就被轻轻松松的拿到了,女孩也在享受一夜情的同时,毫无防备的给喝了。
作为一个杀手的自觉,对下药这回事儿竟然没足够的警惕,应该好好的去读一读古龙。
而在几场“激烈”的打斗里头,这个杀手时不时的出现卡壳,这个……,一个杀手,对自己使用的器械没有足够的尊重,打了多少发子弹什么时候应该reload,都没个基本的了解,这个杀手的专业素养非常值得怀疑。
而作为故事里头的另一个问题少女,其大脑结构也让人惊奇。
从丧父之痛,到问题少女,然后又到被家族忽略,然后又华丽觉醒,然后又被导师洗脑,然后又忽然之间醒悟,该有的狗血一个不落。
但是,到最后,除了这个丸子头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其他可以说的。
来说说这位导师,从这位导师前期的种种表现来看,已经实打实的贴了标签,只是期待最后的对决稍微精彩一点。
对不起,导师最后死得相当干脆,本故事没有BOSS,一路打打小怪以后,大家都在谈人生。
日本对老美的怨念,估计也是蛮“深刻”的。
只不过人家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对老美的怨念,只能在电影里头发发牢骚。
血色霓虹下的救赎——《凯特》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凯特》。
片名Kate (2021),别名绝命凯特。
《凯特》故事简单明了,可以看做是女版约翰·威克。
影片开场便引入了温斯特德饰演的凯特,她是一个冷酷经验丰富的职业杀手,被神秘男子瓦里克收养并训练成为杀人利器。
在日本大阪执行任务时,她违反了不伤害无辜的规定,触发了一连串的事件。
随后,她被下毒,发现自己只剩下24小时生命。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她必须找到凶手、完成最后任务,并为自己的过去赎罪。
这个故事框架不禁让人想起《24小时》系列,但《凯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人性探索赋予了这一框架全新生命力。
这部电影在动作场面和视觉效果方面表现出色,是一大亮点,尤其是在东京的背景和打斗编排上。
动作场面是电影的核心,导演塞德里克·尼古拉斯-特罗扬巧妙地融合了东京霓虹灯的夜景和紧张刺激的战斗,创造出独特的视觉风格。
战斗设计精良,动作流畅,尽管场面血腥,却充满了精彩的张力。
特别是凯特在餐厅与黑帮成员展开的那场战斗,她利用环境和道具,呈现了一场令人目眩神迷的肉搏战。
这部电影的动作戏出色,但也算不上是顶级水准,影片试图模仿约翰·威克式的风格,但未能达到同等水准。
《凯特》缺乏该类型电影中常见的幽默感和节奏感,显得有些公式化。
尽管电影中有些暴力场面十分壮观,以及一些精心设计的动作,但缺乏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元素,更多的时候是依赖残忍血腥的镜头来吸引观众。
温斯特德在《凯特》中的表演可谓是整部电影的亮点。
动作戏中,她展示了惊人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战斗技巧,令人印象深刻。
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刺客形象。
尤其是与米库·马蒂诺饰演的阿尼之间的互动,虽然情节设定有些老套,但两位演员的精彩表现弥补了剧本的不足,增添了观影的乐趣。
温斯特德不仅展现了角色的坚韧和复仇的决心,还将凯特这个角色演绎得冷酷无情又充满人性。
伍迪·哈里森在这里饰演的瓦里克,是凯特名义上的导师和经纪人。
哈里森以其深厚的演技功底,将瓦里克这个神秘莫测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尽管他在片中出场时间不多,但他通过电话为凯特提供指导和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
瓦里克不仅是凯特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更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
他的角色不仅是导师,还充满了神秘的魅力,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神秘感和张力。
米库·马蒂诺饰演的阿尼,是凯特生命中一个意外的重要角色。
马蒂诺凭借其独特的表演风格,成功地将阿尼塑造得可爱又坚韧。
阿尼虽然年轻,却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
她的出现短暂,却为凯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温暖和救赎。
她与凯特之间的互动不仅揭示了她内心的力量和价值,也让观众感受到她与凯特之间那种特别的情感联系。
阿尼告诉凯特,她看起来就像个带着墨镜的终结者婊子。
后来,当凯特最后大战开始时,摘下眼镜,她的左眼和左脸都泛着血红,这是对终结者的经典致敬。
《凯特》的问题在于故事情节缺乏新意,角色发展不足。
电影的剧情老套且可预测,特别是在处理女性角色和复仇主题时显得平庸。
《凯特》的故事受到了经典黑色电影《死亡漩涡》(D.O.A. ,1949)和翻拍版《死亡漩涡》(D.O.A. ,1988)的影响。
这两部电影都探讨了一个中毒的主人公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找到凶手的故事情节。
血色霓虹女杀手,廿四小时救赎战。
女孩子打架真好看啊!好看的女孩子应该多打架!
这片完全把东京当成个没高科技的赛博都市来拍啊,大投影、高楼侧边的贫民窟场景、一堆霓虹紫光。有场戏的场景设计还很像攻壳机动队里女主开场杀的那段。前半段动作场面和角色互动都有惊喜,后半段节奏放慢后就只剩无聊的枪战了。70
主线剧情稍弱就不提了。几个打斗的场景也是浅尝辄止。稍微有一点印象的在以下的两个地方:酒屋的刀战,白色的幕布,黑色的西装和鲜红的血,色彩对比强烈,动作淋漓。可惜的是时间太短,不够过瘾。另外的一段是强攻大楼的部分,本来可以做成教科书之类的团队作战,可是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镜头捕捉动作的过程中,流畅度不足,没有jhon wick里面的连续镜头的设定。所以还是没有充分的吸引人,新奇感不足。 另外谁能想到这个女主角居然是 歪小子对抗全世界里面的蓝发美妞呢??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真是越来越有味道。火药奶昔,惊醒,最近出了几部这类型片了
7分。比同样是大女主的《火药奶昔》要精彩多了。尽管都是一日可以活,但节奏上不如《怒火攻心》,还是略显拖沓了点。打斗方面还算过得去,几场枪战戏份不错,最喜欢的是饭店的白刃战。小姑娘的部分其实没必要放进去,反派老老实实躺平不就行了么~~~
长得像大S的神烦teenager,还有欧美人对日本文化的固有观念?,Miyabi强行被死于话多。。槽点太多。情节简单但是动作戏够cult够带劲,有着疾速追杀和攻壳机动队两部的影子。尤其日本文化符号也是做得不错了,比2020东奥开幕式好看多了。。玛丽的演技是重点,让人非常入戏,完胜黑寡妇。本以为是普普通通的爆米花科幻电影,超出预想,甚至想打四分以上。2021/9/17大森家
下饭电影
开篇就打。不错。比一般杀手片好。
美国人对日本刻板印象好重,这么多年了日本一直就是赛博朋克风格,在主角没枪的时候,大家都不能有枪,然后必然因为技术差距被毙,和以前的反派死于话多一样。以及美国人好喜欢组织,不管是谁,必须待在一个组织里,哪怕是杀手也得有组织有纪律,没有纪律就杀掉你😓
有一点暴力美学的手法我还是蛮喜欢的,其实看下来和《杀死比尔》真的有点像但是也差很远,没有抓住《杀死比尔》的精髓。动作片不该过分追求剧情,但是真的幕后主使一眼就猜到了,反正也是,整部电影一共就四个主要角色...
真的,跟吹的杀死比尔没可比性
啥破剧本,糊弄的狠,可惜演的还算认真吧。灯光上,故弄玄虚的狠,调色明显抄扎导。还有一段明显抄安娜,别扯致敬啦
知道为什么我们热爱villanelle ?因为她杀任何人都不会废话!别说爹旁边有小女孩,就算目标是小孩也不会犹豫。
动作设计生猛流畅,凯特作为女性杀手🥷也是思维敏捷,动作利落,只是悲剧的命运一开始便注定了,故事也有反转,整体上还算流畅,就是有点血腥
故事一般、打斗一般、演得还不错!
《火药奶昔》姊妹篇——Jane Wick(“不会说话索性少说话”,文本也是这个道理)
网飞的电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靠谱啊
开始感觉动作戏还可以,结果越到后面越完!故事感觉所有女杀手都一样吗?我怀疑我是不是看过了!
女主没有打戏功底硬上,小妹妆也不好看,除了这个204放射元素有点新颖还不知道科学依据有多少
太难看了,活在西方刻板印象里的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