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标准的追凶电影,讲好听是工整,讲难听就是俗套。
话题涉及到非法劳工,这是个日本作家经常会涉及的主题,这种社会状况湾湾和日本还挺像的。
凶手算是好猜,毕竟给的线索太明显了,在排除阮的情况下可以很快锁定。
对猜到凶手的观众来说会有比较长的垃圾时间。
结局收束部分还是有明显降智,把女主身边的人都强制下线而且没有backup,营造出和凶手1v1battle的局面,这也是这类电影的老套路了。
宣传的大尺度没有删减,存疑。
部分镜头可能有马赛克处理,部分镜头可能有放大局部处理,没看到原版不好比较 。
月月有钧甯,虽然海报看起来和阮经天平分秋色,其实这部是大女主。
而且有种死了老公的美。
总体值得一看,完成度秒杀本周另外两部新片了。
看《追缉》张钧甯、阮经天演的电影熟悉的台剧、台湾籍演员,熟悉的《艋舺》街景,陈为民的脸还是那么长,记得以前他上“康熙”被小S亏马脸。
电影里每个人都是老戏骨,出演得很用力。
女警张钧甯在失去爱人后,遇到了一场连环杀人案,外籍女劳工失踪被杀,在这起案件里,阮经天做为外劳中介人也涉入其中,与她一起拼力查案,追捕犯人。
每个人都像破碎的玻璃杯,需要粘合,电影是以情感为切入点展开的悬疑片,新颖且独特,不仅是一味的逻辑推理。
我在意的部分是,钧甯大女主的戏份。
在失去爱人后,她很伤心,但也没有矫情、哭哭啼啼、柔弱哀伤,而是坚强不屈。
悲痛让她意识到活着意味着什么,她救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救自己,她没有意识消沉下去,而是坚定信念与恶斗争到底,不坐以待毙,当凶手比她更邪恶更狠毒的时候,她以自己的力量去应对,没有爹味,完全是靠自己站起来的大女主。
她没有被生活轻易击倒,勇敢的走出阴霾,摆脱抑郁与杀戮,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重获新生,不是什么“消失的她”,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女性主义的电影!
另外大陆版的电影删了二十多分钟,也想看看原版,期待张钧甯,看字幕表她也是电影的制片人,也是太优秀。
追缉:女警男友同样是警员因抑郁症吞枪自尽 女警车上准备开枪自尽被路人看到 女警下车发现河边女弃尸 女尸没有心脏和无名指 女警要调走被队长阻止让其带女菜鸟一起调查这桩案件 电话亭发现疑似炸弹里边是手铐阮与出租车司机好友共同打理小卖部并帮助外劳干脏活 阮女友是泰国人分手后失踪 阮女友妹妹来找被阮收留并拍照做假证 女警通过电话记录查到阮 阮看到女友尸体大哭 阮找到女友的泰国新男友 泰国人告诉阮是自己把尸体放到河边把包裹放到电话亭 泰国人抢女警枪自尽 阮把另一具印尼女尸挖出来告诉女警是工厂死了一女子让阮帮助埋起来 女尸无心脏无名指队长让女警停办此案 女警私自办案发现下一个目标是阮女友的妹妹 嫌疑人是司机 司机被抓 发现是套牌车 泰妹被绑架 女警查到套牌车发现嫌疑人是照相馆老板 老板因为被骗婚变态 女警和阮发现老板去追 菜鸟去追被捅伤 阮揪住老板被女警开枪打中腿 女警单独带老板去找泰妹 老板用门夹伤女警手并用塑料袋捂脸手铐勒脖子被女警开枪打死 屋门被关有煤气 女警欲自杀想起男友打碎窗户救出泰妹 女警把车停到废车场并留下戒指去看望菜鸟
台湾制作班底,聚焦非法劳工问题,外劳务工女性接连被杀,且手法残忍变态,剧情想填满惊悚和悬疑感,再展现主角的自我救赎过程。
在办案的过程中,对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面刻画不够,说教味倒是不浓,也能吸引人往下看。
爱人离世与感情受骗的男女主,共同完成自我救赎。
结局以为不会是猜到的那么简单,会有反转,但结果就是这么的简单,这也算另类的反转吧…完成度还算可以,但不够精妙,行为逻辑还是有硬伤的,警察的配枪可以随意给别的警察的,枪是很容易被抢的,女主未婚夫抑郁症没有原因的立不住或是交代不够?
自杀原因是什么?
抑郁症可以当警察么?
办案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支援?
警察永远是不能团队办案的,永远有个难搞的上司,菜鸟新人工作状态真的就要那么差嘛,这个刻意设计有些过时了。
不能为了营造刺激不顾逻辑呀。
悬疑片最怕接开谜底时矫情,是大忌。
凶手的遭遇、犯罪动机和心理根源没交代清楚,最后的大和解也是没啥必要的。
演员的表演,张钧甯痛失爱人的低迷-清醒-到密室的求生也是自我救赎的过程,演的很饱满完整。
她的自律与女性力量的内核都体现在脸上了。
阮经天演戏有了越发成熟的魅力,造型颠覆,几处表演上细节表达很棒。
演员很卖力,今年院线电影演员大于剧情的又一案例。
这个电影真的不要营销悬疑和犯罪了,悬疑没什么大的反转,犯罪又没探讨犯罪心理,不如聚焦女性力量与自我救赎吧。
爱人先爱己,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活在当下追寻未来。
这还是值得看的。
原本对电影毫无预期,没想到意外还不错。
片名从台版的《查无此心》,改成了毫无特色的《追缉》,大陆上映版更比台湾少了23分钟,宣发上几乎毫无动作,排片也非常惨淡,一付档期炮灰的样子。
但其实质量还不错,如果对这些年台湾类似的悬疑犯罪影视剧比较熟悉,观众会很快跟着故事进入状态。
这类作品,总有个心理创伤的孤独“侦探”,一出接一出的杀人事件,猎奇的犯罪故事,悬疑是气氛主调,视觉上荤腥不忌,靠血腥带来观感刺激。
高级点的,还会融入社会话题,体制不公、贫富差距、网络霸凌,破案的过程是排除一个个嫌犯,逐渐接近真相的同时,也慢慢完成内心治愈。
《追缉》也毫不例外,犯罪悬疑,血腥镜头,阴郁警探,一一到位,关注到“外劳”,是台湾这几年外劳大量输入的社会新景,如同杜琪峰电影中常见的“南亚人”,也有鲜明的女性视角。
主线还是侦破连环杀人案,当然是花里胡哨,繁琐而毫无意义的仪式化杀人。
一看就为戏剧而生,非心理变态加表演型人格莫属,也可以让故事合理,否则犯罪这么不经济很难自圆其说。
凶手变态是本质,但总要有个触发点,电影算是有个来龙去脉,信不信,观众一念之间,而且被剧情的节奏带着跑,很难停下来想想合理性。
逻辑的瑕疵并不少,强行巧合才可以让有限的主角们全撞在一块,毕竟不是电视剧,叙事空间有限,讲大了,就收不回来了。
好在故事整体能自圆其说,并没有大的漏洞。
唯一跳戏的是主角突发文艺腔,内心的脆弱还是寄托于感情之上,生死不过是情感的放大。
看似天人两隔,实际上还是“失恋”的放大版。
警官突然对着犯罪嫌疑人掏心掏肺说自己的心路历程,实在太诡异了。
奇怪的是,电影里我倒没有觉得特别违和,大概台湾电影电视剧都历来如此,文艺腔夹杂在各种类型片里,吐出做作而修饰的台词,却又理所当然,就像我们看印度电影突然跳舞也不觉得奇怪,这仿佛成为一种本能式的认同。
所以,倒也不算什么大的问题。
加上阮经天和张钧甯的演技,在同龄人中确实是好,特别是阮经天,虽然不复几年前的资源和热度,但演技终究是锻炼出来了。
情绪的表达充分又不越位,在这种稍显重口的,需要突显情绪的电影里,恰到好处,分寸的拿捏比过去常做类似表演的郭富城,要精准许多。
张钧甯自己作了监制,角色完整度最高,戏份也是远超其他人。
犯罪破案和内心修复互相交织,文本的厚度从编剧接手就自带光彩。
这个角色的内心戏是写得充分的,但类型上多少有点孱弱,空有老鸟架势,但业务能力堪忧。
几次三番丢枪,又自限绝地,电影还是很难在文戏和类型表达上做到兼顾,首尾难顾,其实还是表演贪多了,一些戏份分给阮经天会更均衡,女警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但这仍然算是今年以来少有的不端着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也不炒作话题的犯罪电影,完成度要远远好于暑假那几个短视频型爆款,也比后来的文学话题之作要友好许多。
台湾电影就像台湾这个地方,这几年也有改变,但整体变化不大,尊重商业性尊重故事性尊重普通观众的娱乐需求,它不一定成为经典或是有被普遍讨论的可能,但仅仅从看一部电影或进入一个故事,在影院松弛而愉悦地度过100分钟而言,它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塑造男主的时候,有点太过于为了“悬疑”而“悬疑”,所以给男主设置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剧情。
在整件事情当中,男主经常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表情、台词,故弄玄虚。
包括没事闪回一些男主脑海里前任的画面,包括前任的妹妹来找男主,男主意味深长的那些表情,包括男主在警察局撒谎不认识前任,包括男主在被测试的时候突然躁狂,又在审讯室里发癫……导演是想让观众的猜测重心放到男主身上来,结局来个出人意料,可是拜托你也要让男主的言行符合他的逻辑啊,他很爱的女朋友失踪了,他前面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妹妹来了他无所谓,警察来了他无所谓,好像他根本不关心女朋友的死活。
后面在杀人犯的密室里又那副痛彻心扉的样子,还要掐死杀人犯……想误导观众,至少要设置一些合理的剧情吧。
女主就不说了,纯纯的智障儿童。
当然了,反派也是毫无深意,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阮经天、张钧甯领衔主演的《追缉》入围第59届金马奖五项大奖,阮经天《周处除三害》《追缉》接连上演,演技炸裂。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部《追缉》,看看隐藏在电影背后的故事!
一起无名流水女尸案被害人被挖除了心脏,切掉了左手无名指,其它九根手指的指纹全部被磨平。
经过解剖断定被害人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缺氧窒息而亡,然后凶手将被害人的血液放光后,再进行无名指切割和心脏挖除!
在医学确认人体运作之前,人们相信左手无名指的血是流往心脏的,所以以前的人给这条静脉起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爱情静脉!
法医判定凶手是个感情受到伤害的人,这是一起情杀!
我们的主角阮经天饰演的小天和未婚妻大吵了一架,五天后小天接到未婚妻的电话 说要和他分手。
原来小天的未婚妻是名外劳,通过一个名叫阿曼的外劳中介找到了工作,之后和同为外劳中介的小天相识相恋。
但是最让小天不能忍的是 明明是自己未婚妻,放假的时候居然会和阿曼一起出去玩,而且如今居然和他提出了分手!
当未婚妻的妹妹找到小天,质问他姐姐去哪了?
阮经天脸上复杂的微表情 让人看得寒毛直竖!
一瞬间阮经天仿佛周处附身,就差一曲《新造的人》…
很显然无名流水女尸案的被害人就是小天的未婚妻,但是想要快速侦破此案,先要从成千上万名外劳中确认被害人的身份,而这个难度犹如大海捞针。
张钧甯饰演的是负责此案的女警
张钧甯也是这部《追缉》的监制,也正是因为张钧甯的这个身份才能一下找到多年的好友阮经天来出演这部电影,而且阮经天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其实在他接到张钧甯的电话后,不到30秒就答应出演这个角色。
女警很快找到了小天。
原来就在她们一筹莫展时,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通过定位在一个电话亭找到了一个盒子,盒子里居然放着是杀害小天未婚妻的作案工具和一张她和妹妹的照片,而盒子上留下的指纹是外劳中介阿曼的!
再通过调查被害者的通话记录,从女警的视角看 如今出现了四名和被害人有关的人:1.拨打匿名电话,将作案工具交给警方的阿曼。
而这个阿曼其实就是经常和被害人,也就是小天未婚妻一起出去玩的外劳中介阿曼。
2.合影中出现的被害人妹妹。
如今已经找上了小天,正在到处寻找自己的姐姐。
3.四天前和被害人通过电话的印尼女人。
印尼女人第一次被提及,奇怪的是四天前,被害人已经遇害,理论上俩人是不可能进行通话的。
4.隔三差五给被害人拨打电话的小天。
其他三人在档案中都显示是失踪人口,而最容易找到的就是我们的男主 小天!
小天和被害人的关系,实在太符合情杀这个动机了。
阮经天破防后,诉说自己和未婚妻从吵架到分手,再到自己苦苦寻找,最后却得到未婚妻被害消息的精神状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女警也很聪明,既然没有直接证据逮捕小天,就把其他三名和被害人有关的人的照片给小天看,说不定能通过他找到这些人!
果然小天一回到家,就把未婚妻的妹妹连拖带拽送上了朋友的车,让她去躲躲风头。
随后驱车前往郊外 找到了那个拨打匿名电话的外劳中介阿曼。
如今阿曼的精神状态显然出现了问题。
阿曼什么都不肯说,最后甚至夺过了尾随而来的女警的枪,对准自己扣下了扳机…
经过这起风波,女警已经意识到如果小天是凶手,他就没理由来找阿曼,也就是说小天也在寻找凶手。
但是如今随着阿曼的死,线索好像又断了!
在《追缉》电影中,我们其实是跟随着张钧甯饰演的女警的视角一路追寻真相。
当女警看到小天为爱疯狂,一瞬间她感同身受!
其实在电影中还描写了一条关于女警的感情线:原来在一年前,女警的未婚夫因为抑郁症自杀了,一年过去了女警还是没能走出来,就在她将车开到郊外,决定在车里了结自己生命时,不远处的几个年轻人好像发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惊慌失措的跑开了…一瞬间女警被拉回了现实,而这就是那起无名流水女尸案被发现的全过程。
女警说:尸体会选人办案,我以为是我选了她、其实是她选了我。
其实《追缉》的故事内核 是在类型片的包装下 讲述两个在生命中失去爱的两个人,相遇、碰撞、潜移默化的影响彼此 然后带着彼此伤痛继续向前行的故事。
女警选择相信小天,小天也选择相信女警。
就在看似线索全断之时,小天给女警发了一个定位,当女警赶到现场,瞬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小天在大雨中不停地挖着泥土,而泥土下面埋着一具腐烂的女尸,而这里埋着的就是 四名和被害人有关的人之一的印尼女人。
而且这个印尼女人就和小天的未婚妻一样,同样被切下了无名指,挖出了心脏!
也就是说这是一起连环女尸案。
就如小天的未婚妻是通过外劳中介阿曼找到工作一样,这个印尼女人是通过同为外劳中介的小天找到的工作。
大约在一周前,小天接到了印尼女人工作的工厂的电话,老板让他把女人的尸体处理掉,毕竟女人是小天介绍来的,发生这种事就把人还给小天,无奈之下小天只好照做。
所以当小天看到和自己未婚妻相关的这几个人的照片时,联系自己处理印尼女人的事,一瞬间他明白了阿曼绝对不可能是凶手,阿曼抛尸后 一定是因为良心上过不去,于是才打出了那个匿名电话。
在小天的未婚妻死后,有人用她的手机打出的最后一通电话正是打给印尼女人的。
经过调查印尼女人死后的第三天,她的电话打出的最后一通电话居然是打给小天的未婚妻的妹妹的。
也就是说下一个受害者就是未婚妻的妹妹!
至于《追缉》的真正凶手就要说到一个会和几乎所有女外劳接触到的人。
当小天、阿曼这种外劳中介为那些女人找工作前 都会去一个他们熟悉的照相馆,让照相馆老板为她们拍照制作证件。
很多年前照相馆老板对一名女外劳一见钟情,两人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没想到这个女人居然是个骗子,就在照相馆老板生日当天将他迷晕,然后卷走了他的所有钱财!
从这天起照相馆老板的内心逐渐开始扭曲,他开始憎恨每一个女外劳,通过拍照办证的机会物色猎物。
而这个照相馆老板就是这起连环女尸案的真正凶手!
虽然《追缉》电影最后,女警有点降智的将疯狂的小天打伤,导致自己身处险境,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小天未婚妻的妹妹被救,照相馆老板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不过不管是小天见到凶手犯下的恶行后的疯狂 还是女警的降智 其实都是因为他们曾经为爱伤透了心才会在那个当下做出常人看比较傻的举动。
有趣的是阮经天、张钧甯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这一段。
张钧甯说她为爱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为了初恋追到了南非,没想到阮经天补了一句:其实每次你都蛮疯狂的…
最感人的是阮经天和张钧甯的关系好到 两人做出约定 等到他们50岁的时候,如果你未娶我未嫁 两人就在一起!
我感觉还蛮好看的欸…(小声)除了张钧甯说台词有一点硬,色彩构图、分镜、转场、节奏都还蛮好的,女主的设定本来就是如此,精神状态很不稳定,麻木恍惚,向来警察主角的塑造都习惯加这种心理创伤、重大过失和情绪激动不理智的,感觉蛮正常的吧…————————————————————我错了看了后半段无语死了跟喜剧似的,菜尾被刺都给我荒唐笑了,还有知道妹妹有危险你气定神闲等着走流程,等真的要去救人了就非要单独行动,你找增援去救人不行吗?
你本来就瘦脱相了累了一天带着个累赘你能快到哪里去?
你哪怕把男主带上当个人肉捆绳呢,他把罪犯搞死也比你和人质被搞死强吧,先不说罪犯本来就善用手铐,之前你自己说的钥匙通用你是失忆了吗?
就算你自信能百分百控住他,万一密室里有同伙或者什么机关怎么办?
人质都救下来了你先捡枪好不好,罪犯没有第一时间去抢抢已经很给你面子了,你先活着好不好?
搁别的剧情里早死八百回了…这个剧情真是白瞎了其他配置,后半段也让全片的节奏看起来一塌糊涂,以为憋了个大的结果拉了坨大的,有一种又想拍文艺片又想拍悬疑片,结果搞出来一个四不像的感觉。
最后一句鸡汤出现在屏幕上时我直接翻白眼,什么玩意!
感觉后半段关于时间的各种逻辑都很怪,按理说运动量那么大早就中毒晕厥了,手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摸到手里了,而且前面手铐的铺垫也没用上。
还有,我知道你想搞早就不想活了但是美好回忆带来生的渴望这种老套路,但是拜托你是个警察欸,你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放弃求救,因为还有受害者啊!
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车的车顶不断下滴的渗水是吴洁破碎内心的外显;“尸体会选人办案,我以为是我选了她,其实是她选了我”是有过悲痛过往的吴洁走向救赎的开端;终于将嫌犯铐上手铐是菜尾办案走向成熟的标志,她是过去的吴洁的状态,也会拥有未来的吴洁的干练强悍……本片细节很是耐人寻味,尤其是最初案发现场的特殊地貌,一步步都要用灯光看清楚,跳下去也许很轻松,可要想获得心灵安宁,还是需要越过一个个障碍,收获成长,得到治愈
片子将悬疑和治愈两种类型糅合得非常巧妙,在感情的渐进变化中抽丝剥茧,驱散案件迷雾,还原真相,匡扶正义受伤的人其实最凶残,因为绝境总能让人迸发无限能量。
而邪不压正,内心的不忿和委屈需要恰当方式来得到疏解。
在破获案件的过程中,吴洁终于克服心魔,得到救赎。
其实心灵的平静没有那么难得只要能更坦白一点,再包容一些,给自己重来一次的机会
作为资深演员,张钧甯将角色的复杂性展现淋漓尽致,雨夜追缉上演惊险猫鼠游戏,非常过瘾,这次吴洁警官的形象刷新了我对她的印象,可塑性极强;而阮经天这次的几场情感重头戏的表现也很亮眼;项婕如饰演的菜尾也纯粹可爱,虽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其坚守初心的勇气和日渐精进的强大能力也让人钦佩……几位主角的“追缉”之旅何尝不是一种对于内心的怯懦的驱逐和剿杀呢?
真的真的很少给豆瓣上我看过的电影打一星,这电影想了半天愣是没想出给两星的理由。
闲来无事妻子说想看便一起看看,只能说还好当时没去电影院现场看,用妻子的话说看到最后的段落简直能让人着急的原地起立。
首先,一星可以给阮经天那还算可以的演技,其他演员表现一般,其实说实话主角配角加起来也没几个演员没几句话。
说阮经天演技不错是把他这个人物该表现出来的应对各种情节的反应都演出来了,尤其是最后参观凶手住宅时的反应,不过话说回来这不是一个演员应该的吗?
毕竟,阮经天也算是鹤立鸡群了,其他角色,像女主一个开始就要自杀的角色可以想见生活态度表现得也就是平平淡淡的,至于和老公的情节情感表现描写得也就一般,这就导致整个人物表面上有一些波澜实则是一潭死水。
尤其看过当年重案六组的朋友应该都对其中的季姐有印象,这电影主角被同事称作一姐,在角色塑造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剩下三四个半熟脸配角性格特征有是有,但因为是配角着墨一般,总的来说角色刻画整体可以说较差,也就阮经天还行。
其次,整部电影太过冗长空洞。
本来以为电影不到一百分钟算很精简了,没想到真看起来还是觉得这么冗长可以说无聊,有些地方让人看着着急,无他,但剧情太过空洞尔,我开始还以为是偏文艺片,但即使从文艺角度依旧没有传达出主角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情节段落表现力度不够,这就又回到第一点了。
最后,剧情不仅空洞而且太不切实际,让人不禁想问,台湾警察就是这么慢慢悠悠办案的吗?
这可是连环变态杀人案欸,没看到大案要案的办案团队,从头到尾就俩女警,一个菜鸟加一个开头就要饮弹的,后面警察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可以出现各种无语的状况,简直令人目瞪口呆,台湾警校这么弱鸡吗?
还是说这等程度的案子在台湾都不算什么,小儿科不值得出动那么些人或者大拿?
如果这是台湾的实际情况那真是太可怕了。
真的要说,如果我给这部影片三星,那简直是对最近几年几部在豆瓣上及格线上下徘徊的晓明哥最后的真相、张小斐拯救嫌疑人的不尊重。
所有人被“放下”的情绪牵着走,绕了一圈又一圈,证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张钧甯和阮经天的脆弱感让人心疼。开头部分完全依靠剪辑营造的惊悚感,和女主回忆片段,令人印象深刻,不落俗套。我猜想照相馆老板应该有更多的故事不只是“老婆卷钱跑了”这么简单,而林佑生前期表现出的满怀心事若有所思,以及他与外劳的关系,应该也有一些篇幅…三星半加半星给那消失的23分钟。
充分理解“惊悚”,视听创造出一些不可测,表演也提供了沉浸感,但这个挤牙膏找线索、排除法定凶手、幻灯片拼议题的剧作实在很难救。
有些台词非常震撼,“尸体会选人办案,我以为是我选了她、其实是她选了我”,宿命感拉满了。
作为悬疑电影 心有余力而不足作为女性电影 本篇注入了强大的女性互助力量至于移民问题也只是轻轻待过 话不多说 期待监制/演员张钧甯的更多可能
阮经天胡子拉碴的还挺丑的。张钧甯不错,冷静克制。
光是以爱解救自己这点就足够给推荐。谁说一定要别人解救才是一个好结局的
一边害怕一边沉浸在电影情节里面,悬疑爱好者对这种“悬疑+反转”的配置没有抵抗力。
槽点确实太多了啦
全员尬演。台词太别扭了,明明说的是中文,但完全不是中文的语法。明明是部悬疑电影,最后十五分钟居然都在谈情说爱。对社会议题(外劳)的触碰也仅仅是借题发挥,没有任何深入的批判。
傅孟柏在车里求婚那段 是我今年电影里看到过最浪漫的片段 和张钧甯极其有cp感 接吻心动到不行 虽然凶手中间就暴露出来了 但是后半段的氛围节奏都掌控的很好 张钧甯演技大进步 几场重头戏感情拿捏很到位 值得表扬
#SGIFF# 不错的处女作,影片的制作在线,演技没问题,张钧甯最后密室逃脱戏演的很好,凶手的设置出乎意料但合理,三颗相似境遇的心与不同的选择,笑点和泪点都很足,给五星鼓励~
有些台词非常震撼,“尸体会选人办案,我以为是我选了她、其实是她选了我”,宿命感拉满了。
其实是部情感片
小天很用力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张钧甯发挥稳定,女二长得实在太小了,最后杀人动机也很弱。
大写此地无银的标语——超大尺度,没有删减——然后打码、裁剪各种遮掩,是很贱的举动。得亏阮经天、张钧甯和傅孟柏本身的魅力,有让电影走回正轨,正轨是犯罪片本身不忌惮的恶,以及即便正义也不能担保的安康,残破的本相、疲沓的日常,本身是世态的构成,所以还要感谢彼岸仍在华语范围内努力真实。遗憾是故事沉浸的有效性会中断在菜鸟的滑稽,以及真凶的不够合理,很容易把前面拉长的议题讨论挤出舞台。吴洁一角很好,剖白尸体会找人办案的强大同理几乎击穿许多警察形象的虚浮。三星半。
或许意图是好的丰富的,但是拍摄出来感觉是一盘散沙,演的也是马马虎虎
1. 阮經天真的是 碾壓級表演…游刃有餘,情緒爆發力也很足…外勞'掮客',多語言,泰文/中文/英文/台語… 確實是被故事耽誤的22年🐴最佳男主遺珠…2. 歸根結底,硬傷還是在劇本…體感3小時以上…查案過程邏輯不明,人物難以同理…對白造作,類型雜糅,節奏拖沓…多線交織 多個議題 複雜度彷彿劇集… 3. 雖然是菜鳥新人,但小項出現的場景,處處讓人出戲… (台詞功力不行,表演懸浮…不曉得為何Casting會選一個白嫩軟妹來演女警…4. 偶有亮點,例如尾牙餐桌討論案件,密室逃脫…導演執行力還是可以的(入圍🐴最佳新導演)…動作設計又是4號,第N次入圍🐴 (是tw拍動作戲的必備指導…) 音效和配樂其實有點太搶戲…5. 總預算6千萬NTD…重剪上映,Tw票房不到2千萬NT…
什么烂片啊…
晦涩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