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rest of love 前半段和爱的曝光好相似,关于"love"。
对于类似于邪教的崇拜,,,,崇拜最深最可怕的莫过于“爱”自己都身不自知,深陷其中。
将所爱之人痴迷乃至于符号,符号的能指无穷,,,,sm 分尸 朱丽叶 无爱之森,,,,而越是对此强烈追求的单纯无垢之人,最能迷茫与于此,,,十八岁以处子之身手持毒药在屋顶跳舞,堕落吧,面对荒诞的世界吧,,,,,lost in forest,,,,,而园子温又开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玩笑,对前半部分进行了自我解构,,哈哈哈,,纯情?
,,,其实我根本不爱!
,,,,什么处子之身,,,,哈哈哈,,,全员恶人,,,而爱在哪里呢???
可能,,,就在片尾恍惚的罗密欧身上吧,,,,在屋顶,在地狱,在少女的十八岁,在故事的一开始。
男主真的是新闻里的杀人魔?
美津子的过去真的向她最后说的那样?
这不重要了,关键在于两个走投无路的人最终找到一个可以反击或者说救赎的象征位置,重新建构了自己的过去。
更愿意相信男主就是园子温的化身,因为想破处而只身来到东京,后来爱上了电影。
在《地狱为何恶劣》里的那样,他还相信电影虚构的激情可以对抗现实的暴力。
但在这部电影里,这种激情可以被村田所利用,村田代表着一种虚无的施虐狂力量,他将所有的纯真的爱与激情都卷进自己的舞台中,用自己的意志和嘲弄与改造它,但并没有一种更高的目的(用他的话来说,这也是一种“纯洁的心”)。
在村田面前,年轻的电影狂热者们并没有对抗的力量,因为村田的游戏已经穿透电影虚构的边界,在现实中犯罪,他们之中有的逃走,有的死在了电影中。
只有男主一直活着以旁边者的方式参与和记录一切。
他的位置完全是含糊的,但是他始终没有表现出像村田那样虚无的宣言,只有他在每一瞬间都是严肃的。
或许美津子就如妙子所说的那样,古板的家教让她无法面对恋人突然去世的创伤,在房间里逃避生命,但因为村田丈的到来让她有机会加入到了生命之中。
他那50日元给了她生命的切口,性欲给予了她生命的欢乐和悲伤。
她古板软弱的家人在这一股施虐狂的力量面前臣服了,正如他们的上半生臣服于社会道德那样,对于生命来说,他们都处于被动的位置,正是在这个位置让他们爆发了受虐狂的享乐。
但到最后,美津子才第一次在生命中采取了一个主动的位置,他选择了重新书写她的历史,如同男主在电视连续杀人新闻那找到一个新的象征位置那样,她也在“恶”那一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尽管这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让他们对于村田来说处于主人的位置,因为他们并不惧在斗争中死亡。
这也暴露出村田并不是尼采所谓的“超人”,而只是“最后的人”,即使他有着超人的能力,但是他始终没有面对生命的严肃。
根据《冰冷热带鱼》和本片,总结园子温定律:一,姓村田的没一个好东西。
二,没有分尸的电影是不完整的。
三,看不懂没关系,继续看下去。
你就会发现,到结局还是看不懂。
我是真的受不了这个散发着老人味、面皮松弛的中年油腻男,丝毫理解不了他有何魅力,能让那么多女人不论老少都趋之若鹜,能蛊惑那么多人成为他的帮凶和同谋。
感觉一群人跟入了传销组织似的,莫名奇妙地就被他洗脑了,心甘情愿地被当狗使唤。
(讲真,这部电影可以被列入防传销宣传片,告诫人们传销的危害性。
)整整两个半小时,我的拳头硬了无数回,🌿nm把你臭烘烘的嘴从女演员嘴巴拿开啊啊啊,心疼她们受的工伤。
就不能选一个英俊迷人的年轻演员吗!!!
起码颜值上还有点说服力,不至于多看一秒都像在QJ我的眼睛。
每次他一亲上去,我就恨不得穿进屏幕里用菜刀扇烂他的嘴。
但是有一说一,园子温有点本事,很会拍女性。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很懂得怎么在镜头里最大限度地呈现女演员的魅力。
倒在血泊里的映子犹自睁着美丽却空洞的眼睛,马路幽蓝的色调与女孩苍白的脸、鲜红的血迹相映衬,本应残酷的画面却美得不可思议。
以及电影尾声,村田慌不择路逃上车,驾驶位上的女孩转过脸——映子,微笑着,用气声作了口型“Go to hell(去地狱).”只有看了原片的人才知道,这一幕到底有多美得令人窒息。
建议内娱所有青春校园片的导演都来跟园子温进修一下,如何拍花季少女。
PS:没想到居然能看到熟面孔,热带鱼里的村田老爷子在这里面成了受害者,又被分尸了笑死。
果然是风水轮流转吗。
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还在纳闷怎么还没出现杀人分尸的情节,后来确信依然是熟悉的配方,而且更加精进了。。。。。。
我估计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可能都无法直视榨汁机、饼干罐子和撒尿牛丸。
二编:啊啊躺在床上回味情节,村田的无敌杰克苏buff没让我破防,美津子承认她可能有一点点喜欢过村田、临死时手里还攥着那枚50日元是真情实感地让我破防了。
恨不得揪着她的耳朵咆哮——他到底哪里好?!
你图他啥啊!
图他没有钱?
图他PUA你、你父母、你家人?
图他虐待你、伤害你、给你洗脑、让你手上沾上一条人命?
你哪怕跟我说你爱你妹、你爱妙子、你爱你亲爹我都能接受😭你醒一醒,你们之间自始至终都只是利用和欺骗,他从来都不是你的罗密欧,你的罗密欧只有映子😭三编: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也起到了一点警示作用:电影与人生是不同的。
热爱电影没有错,混淆二者的界限却可能铸成大错。
谈不上多喜欢。
却自以为谈得上理解。
想说理解却又害怕是在自以为是,想说有爱。
却又发现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
想说没有爱,却一直在渴求着爱。
知道不相信却又渴望着其实真实。
又怎样。
人跟人之间都是一点点。
自私自利。
两个半小时有好多好多话想要去讲。
或许电影只是去激发了什么。
每一个人从始至终都自私自利。
所爱之处,非爱之物。
没有爱的人一直奔向无爱的森林。
活着是什么?
活着是人生,人生是电影,电影是人生。
活着是痛苦,痛苦是痛苦之后还想要更多的痛苦。
先受伤,然后向前走去。
啊!
最经典最理想的爱,我最初想要的,因为想要所以去憎恨的,喜爱的,疯狂的,流连的余生。
罗密欧,罗密欧。
我的爱。
你是真正的永恒的誓言。
我的性爱与死亡。
我的青春,我的生命,活着的感受。
每一个人都想要去相信权威。
被权威折磨,痛苦的呻吟。
还是想要去相信。
不相信就活不下去,相信才是活着。
活着就会痛苦。
哪怕从一开始就看出权威的虚假,也还是想要渴求到哪怕丝毫的真实。
诞生于青春的孩子野蛮而盲目的相信着每一句权威的名言又好像是在质疑他。
"看穿″虚伪的权威,然后心中暗喜渴望自己被权威认可,甚至也成为权威,这就是人的自我。
因为我是一个没有爱的人,所以你也不可以感受到爱。
我们不断在无爱之森呐喊徘徊。
从始至终自私自利的每一个人。
如果你夺走我所爱,那么你为我所恨,你应该接受死亡。
如果你爱我所爱,那么你应该所有言行与我一致,否则我恨你。
即使从一开始就知道人还是本能的想要去渴求没能得到的那些东西。
性爱和死亡。
痛苦和青春。
一切都不是因为权威多么的真实。
而是自我多么的伟大。
权威虚假,自我粉饰。
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指责。
沉浸无边地狱其实无比热望所有从未能触碰到的令人兴奋的刺激。
不敢去做的胆小鬼。
毫不克制的疯子和罪犯。
这一切有什么分别?
我的罗密欧。
从始至终我只爱你。
只爱着记忆中的你。
爱着像你的每一个人。
为你我愿意做所有事情。
真的没有爱吗?
因为渴望爱才会说没有爱。
在没有爱的森林呐喊。
荒诞、暴力 性 青春。
园子温与网飞合作,这片子一看就是园子温,标签的强烈不看导演是谁都知道是他,但仍旧有不同,例如《冰冷热带鱼》同样的分尸,但人物是认真的,是让人相信的。
内心压抑无法释放的主人公有星空博物馆可以排解!
其实我想说的是,并不知道这是不是园子温的真正内心,虽然类型相似,无论多么猎奇,仍旧是认真对待的。
而这个片子,更多的是有种戏谑的感觉,更荒诞!
难道那电棍或者男主人公本身的魅力被施过魔法吗?
怎么一被电过之后就像洗脑了一样。
有点费解!
还有情色方面不太刺激。
其他都还好……园子温是我喜爱的日本导演之一,但有时他的作品让我恐惧,这心理来源于《冰冷热带鱼》同时对他的喜爱也仍旧始于《冰冷热带鱼》,随后才大量的接触他的电影,发觉功力可以,几近牛逼之能事!
把猎奇玩的高级,他不同于金基德、更不同于三池崇史。
他更接近于电影底线,尺度的最后一道防线!
清纯与邪欲的魅力,就是这样!!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有一种抓耳挠腮也驱散不了的诡异感:精神控制。
不会说“不”的人,能够活着,循规蹈矩地被推挤着活着,是一种运气;当纯粹的恶和全方位的控制手段加诸这些人身上,只能被人奴役当刀枪棍棒使。
男主角极度擅长于控制人心,捕捉每个目标的弱点或者癖好,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切入要害,灵活切换在两种三观之间:对方的软弱和自己的恶欲。
当看到他用言语和精神恐怖,把一个个人的精神橡皮筋拉到极限,推动他们犯罪而手上不沾一滴鲜血,责任出现的时候一次次像泥鳅一样扭开又立马站在了更高的“道德”角度对人进行批判,难免作呕又觉得恐怖:现实世界确实承受不住这样的人。
鲁迅先生笔下的精神“奴性”,在现代的存在形式也许就是这种说不出“不”的自卑+犹豫+软弱+讨好,而这部片子给我的窒息感也就来自于我深刻明白自己的自卑,也曾被罪恶感控制得动弹不得而越陷越深,而我能够看似正直地活到今天只不过因为竭力讨好别人,也侥幸没有遇到男主这样的人。
因为实在过于难受,就去读了李淼写的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据说无爱之森这部电影改编自这个案子。
看完三水叔洋洋洒洒几万字,最大的触动是:真实案件的恶劣程度与电影中相比竟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影男主的形象和松永太几乎完全重合,而三水叔把他从小的性格成因和他控制能力的逐步进化写得更加立体。
当然案件的真实让人恐惧(除了精神控制当然还来自于那些分尸的场景),极端精神控制的恐怖,也印证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有效。
不赘言松永太的变态、敏锐、灵活、恐怖,只是作为自保和自省来谈谈,我自己本人需要挣脱很多东西,维护一个完整独立的自我,多少设立一些边界感吧。
电影和真实事件不同的设计当中,我很喜欢几个点。
第一当然是最后痕迹深刻的反转,被控制的人被反利用了,女主才是整个局里最了解人心的人,但最重要的是,男主这位控制狂并没有尊严感,被利用了又如何,保命+不负责任就可以接着搞下去。
女主死的时候手握着的50日元硬币,到底是她真的感谢男主,成就这个反转,还是她知道男主终将逃脱,所以用这个反转的方式来恶心他一下夺走他的成就感呢?
第二是那条若有似无的手枪连环杀手线,阿信看上去耿直傻气,但他对于犯罪的喜爱诱惑他靠近和欣赏男主,甘愿被利用?
或者是某种平行吧。
这两条线多少也冲淡了电影相对于真实案件给我带来的恐怖感。
电影很具“日本”特色,人性中的黑暗面、隐藏在心灵深处变态扭曲的欲望、日式家庭文化的讽刺等等元素无不在电影中都有所展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台剧线索贯穿电影始终。
电影按照回忆线与现实线相互交错展开。
回忆线主要讲述了美津子、妙子、映子于校园生活时期相互间微妙复杂的情感关系,三个人共同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台戏而筹备着,相互间的情感交错也随着美津子在教室里目睹妙子与映子间亲密暧昧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达到了顶峰,当后来映子遭遇车祸身亡,美津子也自此封闭了自己,终日呆在小房间里与幻想中的罗密欧(映子)相互陪伴。
随着美津子、妙子等一群亲密无间小伙伴因映子意外死亡消极服用安眠药走上楼顶那一刹那,青春时代的也以“跳楼事件”发生而画上句号。
时钟拨回到现在时间线,对罗密欧(映子)疯狂的想念与迷恋情感也随着美津子一点点成长不断的积累与放大,而随着妙子一行人闯入美津子的房门,逼迫她认清现实向前看,而后又遇到了“北九州杀人案”的原型村田,美津子生命的残酷旅程就此开启。
开启美津子生命残酷旅程的村田显然不是一般人,看完电影后,我觉得形容他为“传销”头子一点不为过。
满嘴的漂亮谎言、邪恶的控制人心手段等等特质让我瞠目结舌。
他先是与妙子姐姐相识,进一步借助他姐姐勾搭上了妙子,进一步讨到了妙子妈妈的欢心,这一波骚操作一开始让我觉得有点荒诞与奇葩,但是村田显然用类似手段积攒了身边不少迷恋、爱恋他的人,心甘情愿被他支配,为他疯狂,后面他开的个人演唱会显然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我看电影时候在想周围人智商都演的有点夸张,村田的话有那么可信么,但是现在一回想觉得传销人的洗脑手段往往是我们想不到的,这个社会上充斥着太多的“村田”现象。
那么,村田显然以自己擅长的手段开启了猎捕美津子的旅程,以50日元的谎言编织了一个属于美津子的“梦”。
令美津子陶醉于自己的魅力之下,用香烟在美津子肉体上洛下了自己的印记、并且采取电击的方式来支配美津子精神与肉体。
妙子与她周围怀揣着电影导演梦的三人组-深见、阿杰、阿信采取拍摄电影的形式,想劝说美津子离开村田,揭示村田的内幕。
结果不仅没有劝说成功已经深陷其中的美津子,他们自己也在村田诡辩洗脑下也入了坑。
村田嗅到了其中利益,随机也宣布加入三人组电影拍摄,为了获得拍摄资金,村田坑蒙拐骗的手段全部用尽,群体的崩坏在村田的引领下一触即发,村田用自己最擅长的传销手段给众人洗脑,电击棒成了村田控制人心的利器。
一系列的惨剧随机而然的产生,深见的离开、阿杰被美津子在拍摄电影过程中用绳索勒死并惨遭分尸、妙子水中逃亡上岸后被枪杀、美津子父母被村田精神威胁并加以控制发疯最终惨遭自杀与分尸、美津子妹妹与她自己最后双双走向死亡等等,可以说剧情很疯狂。
结尾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津子一开始就了解了村田骗她事实,也知道阿信就是潜在杀人犯,只不过是借助他们之手把自己所厌恶父母(父亲多次出轨,父母从小到大对其进行严格的精神身体控制,灌输家庭观念)、妙子(生前抢了其最爱恋的人-映子)等人解决掉。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始于“失去罗密欧”,经历了内外在的崩塌,最终走向了彻底死亡。
50日元的硬币也成了美津子黑色人生掩盖下的纯情与美好。
除了村田之外,另外一个杀人犯阿信,他与村田两个人同时拍摄起这场电影。
他们在电影中充分践行“自由”理念,胡作非为,最终,他们也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地域之路”。
我已经很久没有安静的一气呵成的看完一部电影了,即使是这部电影也是分了三天才看完的,第一天看了55分钟,也就是村田丈先生演唱会的开始,第三天从第一天的终点作为起始点并看到结束,为什么第二天没看,因为我竟然TMD离家出走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夫妻吵架那几个刺眼的词语——但凡夫妻就都能遇上——“滚”“走了就别再回来了!
”我穿上外套拿起刚泡好红茶的水壶把门锁上就出门了。
深夜很冷,我得庆幸自己不抗冻的体质,因为我已经在入秋前套上了传说中的秋裤,穿上两双袜子,但我不后悔出门,至今仍然没有后悔。
人就是要在激动的时候保持适当的理性,懂得什么时候该做决定。
坐在小区的长凳上,陷入无穷的思考——许多事情已无法改变,但又无法适应,但怎么也转不过来,怎么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
长凳附近的空气越来越冷,不时有零零落落送餐的外卖小哥从我身边经过,只希望当他们电瓶车那一束灯光穿过黑夜恰巧照到我之后图像呈现至他们视觉系统时没有吓坏他们。
我在反复思考着同样一个既可以是着眼于眼前又可以算是远景规划的问题“我究竟何去何从?
”其实就是:我是现在返回家里?
还是继续躲在这个角落?
亦或是找其他的方案?
我翻着手机的通讯录,看看是否有人能在此时此刻有这个闲心陪我闲聊个几分钟,哪怕只是几句话。
一看已过零点——离我出门已经一个多小时——还是就此作罢。
因为确实脚底开始发凉,我最终决定去散散步,也许走着走着就能找到人生的新方向或是想通些事情?!
漫无目的走在马路上,驻足看着周边路口新安装的非机动车抓拍,我竟然傻乎乎的站在图像下面看了红路灯转换了好几次,再对着屏幕中的实时监控,确实得感叹科技的力量;又走到桥上看了看桥下正作业的泥浆船——也许不是,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在清理淤泥还是在打捞什么东西,船上穿反光制服的人看着我,我们就这么四目相对的保持了好一会儿,我实在耗不过他,还是转身离开了。
我经常会高谈阔论一番类似于我们不缺“自媒体”;不缺“捕风捉影”;也不缺“添油加醋”;但此时此刻我却也成为了马路上驻足观看西洋镜的路人甲乙丙丁,虽然只有路人甲,路人乙丙丁因为太晚没有出现,但不能说他们不会出现。
这究竟是正常的病态?
还是病态的正常?
当我们习惯了这些所谓的正常(病态),那么所谓的病态(正常)又何足挂齿?
我属于我们,我属于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即使非典型,也具有社会性,不算高等,也不算低下,在此体会着五味杂陈。
当我转了一个大圈,回到去时的长凳,那个问题又重新困扰着我:我是现在返回家里?
还是继续躲在这个角落?
亦或是找其他的方案?
我最终蹑手蹑脚打开房门,家中传来熟睡的鼾声,再自顾自的人也挡不住“人终究是动物”这个命题,只要还活着,因为人需要睡觉、吃饭、拉屎......即使再怎么不开心。
在房门口一坐又是半个小时,最终还是决定打开家门去单位逃避现实那已知的可预见的焦虑。
记得初中有一段,我讨厌上学,因为到了学校我就被那些卫生、劳动检查搞得晕头转向,我清楚的记得班主任因为班级卫生榜上拿不到满分那张怒目三分的脸以及班级同学那些眼神。
我估计想到如上画面也许是我快困得不行了,赶紧捏着自己的脸试图拍打几下,保证此时此刻依旧清醒。
等我到单位门口,很不好意思的把门卫师傅喊醒,他诧异的看着我,我趁他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赶紧打个招呼进去了,因为我也不想和他过多的对视,即使他心中有千万遍个“CNM”,我也不想让他看出些什么。
诚然,他会看着钟,心想单位有个傻子凌晨三点把他喊起来让他开门进了单位。
说来也巧(以下纯属个人臆断),园子温先生与神乐坂恵女士结婚前后,园子温先生的电影风格突然开始了颠覆性的转变,不知是否与婚姻有关。
我对八卦不感冒——以致于对当下流行的很多陈年旧梗更是未知——仅知二人于2011年10月结婚,而最后一部纯“园子温”“重口味”电影《恋之罪》于2011年11月上映,大约长达七、八年的时间,园子温的电影不再一味血肉模糊、不再追求感官刺激,以致于本人一度固执的认为,园子温先生的电影风格已经“死了”,即使再期间还是有几部类似于纯“园子温”“重口味”电影的出现,并且电影还是保持讲述着我行我素的大男子主义和女权抗争,依旧描述洗脑教化,但我还是一再固执的认为,他不再是他!
他如同婚后的大多数丈夫一样,放弃了那些原本的理想,开始成天算计着鸡毛蒜皮的琐事、盘算着各类账单,迷离彷徨在各种正常中,还时不时需要因此而争执、吵架直至病态、最终歇斯底里。
也许,唯一属于丈夫的时间无非就是在停下车、熄火开门前的那几分钟,放空着自己的思绪,保持在一个不属于家、不属于工作、不属于任何被打扰的状态。
如果那几分钟电台还有一首抒情的歌曲,就再好不过了。
那毫无边界的伪装就是为了这几分钟的真实感情流露,当然如果有机会,放空几十分钟就更完美了。
估计园子温先生会时不时在此时刻想到他众多电影中那个共同女主角的名字——美津子(只是“美津子”们的下场在他电影中各不相同,但几乎都被园子温或多或少变成了神经质,当然可能更甚之),当然他想的可能并非是那个所谓的“美津子”,也许有可能是那段岁月也不一定。
第三天,我独自看着余下的部分,看着那开始血肉模糊的画面,我想到了几年前初始园子温的惊叹,我看到了自己,想到了过去的那段岁月。
确实,纯“园子温”“重口味”电影才是最好的园子温。
不过,我还是得重申一点,以上均为个人观点。
园子温本人估计对邪教式的个人教化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且不得不提及,其电影故事中牵扯到的“邪教”性质的凶杀案和现实案例比较来看,他们共同具有的几个特点均在电影中有充分的体现。
首先案件具有就是强烈的仪式感,电影在描写“杀人”时,将这一行为化为一种仪式,并且将“分尸”作为“杀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使人已经死了。
换句话说,“杀人”分为告诉你为什么被杀、杀人、处理尸体和销毁尸体,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过程,“杀人”就不是完整的。
所以单比较简单的上膛、开枪,这一系列的过程简直让连环杀手都“乐此不疲”且“欲罢不能”。
写到这里,我得承认,因为关注这些真实案例和一些未解谜案,最近我的后背发凉并且有几个晚上都无法正常入眠(加上夜间起来帮忙泡奶,我已经神经衰弱了)。
不过,换句话说反倒是血肉横飞的电影也没有让我有如此感受。
最后我找到了还算靠谱的理由,因为电影就是电影,即使再屏幕中剁尸体,但看的时候还是知道是假的,而真实案件则不同,单凭文字就会“脑补”画面并回荡在自己的思想、梦境、幻觉中,这样就愈加恐怖了。
其次案件中都有强烈的个人崇拜的色彩,但凡园子温涉及其中的电影中其表现形式并非千篇一律,它们可以通过让人达到某种精神满足方式,也可以通过物质满足的方式,或是可以通过“性”或“权”等多种方式来达到个人控制他人及众人的结果。
而后又会发现一个“奇景”,当需要让被害者深信不疑时,它们还会严厉斥责、高喊口号并使用被害者相互内斗达到升华。
用我的话,犯罪者用意识来控制被害者的思想,最终控制被害者的行为,让被害者言听计从,并让加害者乐此不疲。
最后案件具有非常的“残酷”的排他性,为何在“排他性”前加上一个定语,因为很多具有“邪教”类型的案件都有排除异己、清理门户的事例,我们近邻这样的案例颇多(不再展开)。
文已至此,基本已经像无轨电车一样没了主题,写哪儿算哪儿。
毕竟想是一件事,实际表达(写)又是另一件事。
而看是一回事,看懂则又是另一回事。
索性在此结尾,不再多言。
事后,我也没有和妻子说我那天晚上究竟去了哪儿,看到什么,想了什么以及做了什么,因为这不像我的风格。
最后,祝园子温先生及喜欢园子温先生作品的各位,婚姻美满!
家庭幸福!
和睦!
之前是看了剪辑片段,对女主刻板印象就是呆呆的眼镜妹,,后来尽量避免被剧透然后看了个爽,看完结局立刻又重温了一遍,所以现在写出来的是仅凭现在的视角看到的、不掺杂质的个人观点所以可能会有很多错误和过分解读。
映子羊入虎口映子:我是罗密欧,是罗密欧吗?
蓝发女:映子扮演的罗密欧!
映子:我是映子!
映子映子美津子:你是罗密欧!
炸毛和黄毛进女主卧室眼睛紧盯着女主,杀手先环顾四周,眼神->本来堆放玩具的地方-雕像-女主身上的伤-女主的眼睛,确认过眼神你也是变态。。
装得害怕死了,感觉是三个人里边最正常最有同情心的人,甚至有点用力过猛。
连环杀手的镜头很少和俩愣头青(炸毛和黄毛)一起,尤其是人很多的时候,几乎被挤到角落里,作为围观群众偶尔起哄。
本片最大俩反派同车纪念照:这之后俩人知道对方知道自己在装,但是都没戳破
本片最大俩反派同车纪念照我特别喜欢的一段(是的我差不多每段都喜欢)
炸毛:听诈骗男谈论性虐话题的时候特开心还鼓掌,后来受不了暴力跑了。
杀人犯:我真的我都不忍心看你知道吗我要被你们吓死了我都我真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杀人犯恶心应该是真的,他下手还挺干脆利落的,可能没见过这种奇葩的岔劈和怂逼的诈骗犯)名场面之两大反派和被玩弄在股掌之中的三只小菜鸡
2:3
拜倒在你姐的石榴裙下差不多从他们逃到小别墅俩人就开始不装了,二刷的时候领悟到了非常明显的暗示(是明示),蓝发女也开始感觉尼玛不对劲俩人人设有点崩,此时黄毛还在和杀人犯诉苦,诈骗男还以为事情掌握在他手里。
女主勒人,杀人犯:哇吓死我了好恐怖我摔倒了,二刷看到这里我直接爆笑如雷
哇!!
俩人玩厨房小游戏切菜烹饪,开心!
蓝发女:思考人生并且瑟瑟发抖
女主:不行还有俩人妹死我前头呢!
然后差点逃走,被电了一顿送到医院,坐等被骗的找上门和那俩人领便当。
此时女主计划:√ 妙子√ 阿杰√ 她爸和她妈待完成:亚美(亚美很快和女主领便当了)END
薛定谔的一星,全员就是无脑了是吧,为啥村田丈就怎么有魅力啊哈哈哈我还真是不懂了,为什么一个家庭也不是说很不好吧,被一个外来的人一下子寄生了,瓦解了,所有的友情爱情亲情都没了是吧,我真是有时候感觉匪夷所思,给我的感觉就是用力过度了,核心的矛盾归根到底,居然是高中生的恋爱问题,全都是长不大的小孩子,尤其是美津子,感觉从高中之后的这几年,心理就没有成长过,真的是极端过头了。
冰冷热带鱼那样的权利社会压迫然后给人以改变爆发是可以理解的,村田丈这个几句话就把人理智都丢掉我是不理解的(可能是因为fi高,我看到这种有点无厘头心理控制人就感觉恶心),还有凭什么女人都在享受男人的暴力和心理控制啊,还有恶趣味,所有女人都会像什么一样,给村田丈献上自己的身体,而且始终在强化用欺骗得到女人的身体却全都没有爱。
爱的曝光里面古见假扮蝎子小姐,起码还有一半的爱,对啊为啥呀写到一半我也不知道了,拍电影的手段和地狱为何恶劣又是一样,在拍摄过程伤害越来越大。
总之像一个大杂烩,但是很怪,就连那个连环杀手也很奇怪,感觉跟那个同学录一点关系没有,就是起到一个句号的作用,给电影收尾,所有的人还是一点成长也没有,只不过是坦诚布公的交流了一次。
所有人都变得好奇怪,只有罗密欧一个人停留在过去,在无爱之森呐喊。
看了真实事件后,慕名来看的电影。我果然还是不够变态,对真实事件做了一些文艺的加工,依然是“血脉喷张”“肢离破碎”,大家都是疯狂的死变态。导演的个人风格发挥吧。
真•莫名其妙
这把年纪还能继续这么狂气逼人、才华傲人,一点不服老,破坏力十足,园子温可以的,剪辑、色彩、运镜、演员都很棒,继续从真实案件里寻找灵感,整合出属于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美学风格,兽性十足又空虚至极,血浆背后是泪水,杀戮背后是寂寞,《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那股劲儿回来了。人生就是电影,电影就是人生,流氓的电影,必须带着流氓气质,这个台词好啊!估计又是电影旬报十佳,个人年度十佳候选。
是不是整容技术的进步使得中日演员越来越撞脸了,感觉看的是黎耀祥李现郑爽田馥甄......觉得这部还是有挺多好想法,或可调整一下节奏和技法,再强化一下内核?
Broken
园子温的个人特色无与伦比,疯狂的人性。
怪异至极,当查到原案件时,感觉电影有时候还不一定比现实更怪异。。。
说实话我一直看不懂这位导演的作品
园子温+户川纯
一个不合格的总结:【分尸】—【冰冷热带鱼】,【死了都要拍电影】—【地狱为何恶劣】,【原生家庭之罪】—【神秘马戏团】,【杀人,真实事件改编】—【恋之罪】,【暴力+色情+精神控制】—【爱的曝光】,【白色内裤+校园jk】—【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美津子】—【园子温初恋女友】;但电影本身绝不是只有这些过往作品的身影,中二而反叛之余:虚妄的爱,始终脱离不了园子温的电影。
延续了《反情色》中对电影本体的思考,和lars的《此房是我造》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越来越受不了日本电影的这种神经质的大喊大叫了
半意识流,太棒了
把这个事件拍成这样也算犯罪了。
镜头语言很奇怪,让人觉得很不舒服,黄暴也看了很多,黄暴也有自己的一套美学,但这个片子里毫无美感可言。
园子温的恶趣味再一次爆发。用直接简洁的方式告诉我们日本病态人性真正本质,也许这不算是导演最出色的电影,但绝对是最具个性的映画。改编自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尺度简直骇人,时代感也很好,喜欢B级片可以看看
妈的,神金病
摄影和剪辑风格突出,一群疯批办杀人家家酒
很狂气,也很园子温,分尸+精神控制+集体suicide+传统日式家庭+情色+女校百合,简直是导演个人癖好大集合。但我对这部一般,比起爱的曝光和冰冷热带鱼,这部故事节奏不大舒服,太乱了,看得我头疼得多吃了片安眠药。
???改编的什么💩 剧情根本扯 还又烂又长 看了微博上九州杀人事件才来看的电影 简直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