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日本侵略战争苦难史的记忆,伏笔得当,后劲十足。
也真不愧拿了金马最佳造型设计奖,意境美得如梦似幻,又听闻片中连服饰布料都与那个年代流行款式丝毫不差,便不得不佩服其精细程度。
(阿部宽书桌上貌似还摆着一本《茶经》)最初知道这部影片是因为演员阵容,李心洁、张艾嘉、阿部宽,哪个都好吸睛啊!
不得不说,他们确实演得好。
李心洁和杨雁雁的角逐让人有种死亡般的纠结……阿部宽角色台词设计得着实巧妙。
我初听和李心洁反应一样,以为是装腔作势的土味情话,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解迷后才明晰其深意。
云林,don't forget it. 花园里的一切都有时间,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So , you need time. 那么这部影片的探讨焦点或许可以理解为人们该如何面对苦难。
战争从来没有输赢可言,一方的苦难是所有参与者的“对倒”。
分别归属侵略方和被侵略方的有朋和云林都徘徊在爱情(宽恕)与家国(仇恨)之间。
云林重返花园的目的是为了追寻失踪的中村有朋。
她说,“我也不清楚我和有朋之间到底是怎么结束的”,她的“重返现场”,一方面是在追寻自己戛然而止不知所踪的爱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求证自己的爱情是否合乎正义。
云林一直怀疑有朋的不告而别是弃她回国,那么这便暗示了有朋的非正义性,而作为战争受害者的云林竟然爱上了归属施暴者那一方的有朋,这便令她产生了背叛国家、背叛妹妹的罪恶感,但殊不知真正的“背叛者”是中村有朋。
有朋这个角色的本质类似《南京!
南京!
》里的角川,他最终选择“背叛”国家来完成自我爱情的升华与自我内心的忏悔救赎。
而于云林来说, “不要忘记”和“宽恕”并行不悖,对信件态度的细节刻画最能直观地显现出她与世界的和解,另一处则是在她确认自己的爱情合乎正义后,欣然地决定了争取法官席位。
有朋说,个体能选择的,是自我如何看待外景。
人生也需要借个景啊!
花园的雾散去,有朋走了,年迈的云林吻了吻岁月,世间依然阳光普照。
《夕雾花园》另一个提到的理论是要学习一门艺术,你必要另外再学一门艺术,扩阔自己的眼光,通过它去掌握第一门艺术的精要。
有朋除了是园艺大师外,也精于刺青。
刺青其中一个特色是痛,为什么痛是特别适合云林的触感?
电影有解释,我不剧透。
许多年后,云林通过爱情化解了她对日本hao4k人的仇恨,终于愿意寄出那些死囚的信,也暗合了通过一门艺术学另一门艺术的理论。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多如天上繁星,英国人拍的、美国人拍的、法国人拍的、日本人拍的、中国人拍的、台湾人拍的,不少我都看过,从马来西亚人角度看(导演林书宇是台湾人,但原着小说作者陈团英是马来西亚人)倒是第一次看。
《夕雾花园》优美、精致、感人、演员表现出色,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又有娱乐性,有这样优秀的电影从这个角度说故事,记录这段历史,我也为马来西亚人高兴。
《夕雾花园》 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2019),这部电影拍的很唯美,音乐也是那么棒棒的,是纯美而柔情的声音。
整部电影使用的语言众多,计有英语、日语、马来话、广东话等。
可能是由于意只形态问题,没有中文字幕,只有英文字幕,字幕不艰涩,比较好懂,因此看片没问题。
这么优美的故事,这么缠绵的爱恋,为什么要扯上“日寇”这个史上的恶魔呢?
而且真的很扯,整个故事经不起推敲,满眼刀斧痕,充满了造作和“刻意”(来自下面的引文),即使有演员们的极其专业的表演,仍旧掩饰不住这种虚假。
下面引用“侯二六”(网名)的部分影评文字来说明这种虚假的造作和“刻意”:“對於日本園林主軸,雖知是刻意營造衝突,卻懷疑當時東南亞華人真會對日本園藝或刺青如此著迷?
三、四〇年代勇於捐輸國難的群體或較中意蘇州?
(想到變成華僑的張大千在巴西造園。
)驚艷於開場但茶鄉氣候必然極潮濕,三十年後木屋紙張鐵定蛀壞。
也許是過去太片段,感覺這部歷史劇太題材先行;與其用當代想像企圖拼湊真實,我比較喜歡以諸多真實築起的幻象。
”——本人尤其喜欢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以諸多真實築起的幻象”大概就是我之前说的,艺术的真实不一定是指符合事实或史实,而是要看起来自然,符合人性。
《夕雾花园》这部片子虽然很美,只能打68分。
在大马山中,战后神秘留驻的男人,在热带的氤氲碧绿里造一座日式庭园,最后化为深埋隐秘的钥匙。
慰安所集中营战犯的残酷兽行,夕雾深山园艺师的无言深情,日式庭园的美,刺青的痛。
一个人与一群人一体两面,艺术无国界而文化有,夹缝里的爱,“Same reason you are with me. For you,only pain feels right”,生发是因为痛,分离亦然。
“Is your place decide what family thinks”,但她带来的噩梦往事让他看到了恶果,几层回溯终归是他种的因。
最终他选择渡她,把自己和秘密一同归于丛林。
刺青一段是真让人想起《刺青》,特别是某些雾气朦胧的气氛和 刺青 里地震的回忆很像。
一查导演是当时的副导(导演当过好多人的副导啊)。
国外特殊时期的异国人,这题材挺戳个人口味的。
如果不是残酷往事还是撕开得太浅太柔和,如果不是太过戏剧化(说来《血观音》也有这毛病。
演员真的选得很合适。
因为时局HKAFF买了票却没有在去年看到确实让人遗憾。
————总觉得云林没有经历和她妹妹一样的遭遇,也许该是个男人呢?
如果是个男人,那感情似乎更纠缠难言了。
(没有歧视异性恋的意思)
1从16世纪开始,马来西亚相继遭到葡萄牙、荷兰等国的侵略。
16世纪末,欧洲商人在马来西亚北部发现了锡矿,当时,锡被广泛应用于茶叶包装,起到防潮的作用。
1786年英国入侵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茶贸易,增加了英国对马来西亚高质量锡的需求。
20世纪初,马来西亚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在开采锡矿的过程中,进而又发现了金矿。
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转眼到了40年代。
1941年10月18日,已是陆相的东条英机就任日本大将和第四十任内阁首相,继而制定了侵略东南亚计划,拟夺取英属马来西亚这个物产丰富的太平洋防线战略要点。
中村有朋,就是在这个时间点前后,随同其他军人先期化装进入马来西亚进行收集情报等渗透工作。
中村有朋,据说是一个日本皇家园艺师,甚至,据说是最高超的那个皇家园艺师,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热带雨林气候下的金巴伦高原与山峰,想要在这儿建造一座花园。
皇家、最高超、花园,据说,传说越多越好,多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愈发模糊不清了。
有朋自远方来,远方者,隔海相望的日本。
2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稍后,美国及其他20余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泰国克拉地峡登录,开始从泰国进攻马来半岛,马来亚战役爆发。
1942年1月31日,马来亚战役结束,日本获得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马来西亚再度沦为殖民地。
云林与云红姐妹就是在这个时间点前后被掳掠至劳工营,每天18小时的苦役,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勉力存活,以图将来。
云林是妹妹,青春年少,在劳工营时间久了,被日军发现,竟尔被拉去做了慰安妇,还经历了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的堕胎。
姐姐云林不忍,偷拿食物给妹妹,妹妹是多么良善的人,还是会把食物分给同伴,于是姐姐被抓,被鞭笞毒打,被切断一指,被关狗笼。
云林姐妹不知道的是,她们辛苦开挖的,正是那个叫做中村有朋的园艺师所勘探到的金矿。
有朋自远方来,来者,不善。
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武运长久”,呵呵。
一千个女人用一千个针脚穿就的祈祷“武运长久”的愿望也没能实现,中村有朋将牌匾摘下,靠墙而放。
战败的日军,狗急跳墙炸毁了金矿,枪杀劳工与慰安妇,毁尸灭迹。
当然还有没能及时运走的黄金,就交由尚未暴露身份的中村有朋保管。
这些黄金,知道内情的日本兵,把它叫做“金百合”,中村有朋叫它“金叶子”。
金叶子,是宋代的一种黄金货币。
据说,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大清在中国大陆,民国在中国台湾。
唐宋在日本的意思,大概是因为崖山之后无中国。
中村有朋的书台上,尚摆放着唐朝茶艺家陆羽的《茶经》,而此时此刻,斯人正在完成自我设计的刺青。
而刺青,在宋朝时期已相当成熟与流行了。
有朋自远方来,同门/同师为朋,骨子里浸润了唐宋意韵的中村有朋,在战争中,迷失了自己。
4被单独关在狗笼当中的云林,怕是被仓皇撤退的日军遗忘了。
钻出狗笼,一回头,刚好看到被日军驱赶至矿井中的妹妹云红,妹妹脸上那种看到姐姐恢复自由的神情,距离再远她都看得见,时间再久她也记得起,这自由是如此地弥足珍贵,无暇他顾,她丢下了妹妹,转过身,逃跑了。
云林后来对中村有朋说,那是她做过的最坏的事情。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战后,云林开始了在战犯法庭的工作。
她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去寻找当年的劳工营,希望能够找到妹妹云红的尸体,带妹妹回家,好生安葬,往生极乐,然而事与愿违,一无所获。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她接触到了有关中村有朋这个皇家园艺师的信息,一个有间谍嫌疑的日本人。
于是,她想起了妹妹云红的遗愿。
说来话长。
那还是战前,1939年3、4月份的时候,祖母去世了。
妹妹云红那一年十五六岁的样子,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对于祖母的离开,对于死亡这件事情,久久无法释怀,以致于意志消沉,自闭了很长一段时间。
于是父亲带着大家一起去日本京都旅行,希望能够有所排遣。
就是在那里,就是在天龙寺花园当中,妹妹看到了樱花,日本的国花,又被称为死亡之花,这花开得烂漫璀璨,谢得也纯洁淡雅,原来,死亡也可以是很美好的事情。
就这样,一直以来消沉自闭的妹妹云红突然深受感动,潸然泪下,就这样,她爱上了日本的花园,她想建造自己的花园。
然而,战争爆发了,然而,妹妹也如天龙寺的樱花一样很快就香消玉殒了。
现在,作为姐姐,唯一纪念妹妹的方式,便是,建造出她脑海中的花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所乐者,完成妹妹遗愿的花园有了建造的可能性。
5金百伦高原上建造花园的园艺师中村有朋无疑是避世的。
避世,为掩人耳目,也为撇清与日军的嫌疑,以便从事更隐秘的间谍工作。
所以,对于云林的来访,一直避而不见。
避无可避的时候,也只是虚与委蛇,疏离冷淡。
中村有朋无疑是警惕的,因为对方来自马来西亚战后政府,在战犯法庭这样敏感的部门工作,这样的人找上自己,而且还是以建造花园的名义,中村有朋心里冷笑,战前,自己不就是同样以建造花园的名义自日本来到马来西亚的吗?
于是果断拒绝,丝毫没有日本人的委婉。
直到云林在他面前冷静克制地讲述劳工营、矿井、活埋,这无疑是一种试探,他的园艺师的身份已然被怀疑上了,答应,就还是园艺师,不答应,就不单单是园艺师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云林的老朋友Frederick一直有一个疑问,以云林当时在战犯法庭的工作来讲,如果当时中村有朋有间谍嫌疑,那么知道的人不会在少数,然而竟然无人知晓,这一点,云林连老朋友都瞒着了,因为正是云林,藏匿了中村有朋在法庭的资料,借助于此,来完成妹妹的遗愿。
有朋自远方来,而来者,可追。
6被掳掠去做苦役,每天18小时,更甚者,被迫去做慰安妇,更悲苦,要是没有一些个念想来平衡,不死掉也会疯掉。
妹妹用来平衡苦难现实的念想就是在脑海中建造独属于自己的花园,一天天,一点点,支撑着活下去。
在那花园当中,大约有二三十个灯笼在水中,它们会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岸边有好多好多树木随风飘动,就像十六岁那年爸爸带着去过的天龙寺花园,树旁,要用三生石,而三生石旁边会有一个枯山水,虽然是静止的,但里面的线条看起来像波浪,就像是水在波动一样。
被派遣至异国他乡做潜伏工作,周遭都是陌生人甚至是敌人,要是没有一些个念想来平衡,中村有朋怕是也会疯掉。
名义上是作为园艺师建造夕雾花园,中村有朋做到了名副其实,真的就是在建造花园,季节在变化,他的夕雾花园也在随之变化,反反复复。
云林开始留在夕雾花园当中向中村有朋学习园林建造,开始慢慢了解和重新认识这个有间谍嫌疑的日本人。
六年过去了,云林对妹妹的思念与日俱增,而维系这种思念的东西越来越少,睹物思人睹物思人,也只能是在旧书当中翻找妹妹当年自京都天龙寺花园带回来的纪念品,妹妹的花园还是空中花园,直到与中村有朋共处一室。
战争爆发前,中村有朋勘探到了金矿,战争爆发后,云林姐妹被胁迫来做苦役进行金矿的挖掘工作,战争失败后,云红被活埋,只云林一人逃出生天,而未能及时运走的黄金暂交由中村有朋保管。
经由中村有朋,云林感觉到对于妹妹的思念不再是那么虚无缥缈,妹妹的花园果然在建造当中了,甚至就连花园都太物化了,远没有中村有朋更鲜活,一母同胞的两个人,经由另一个人,再一次相遇了。
有朋自远方来,相见欢。
7中村有朋有一天曾对云林说:在日本,男人首先是要忠于国家的。
说这话的时候,一块叫做“武运长久”的祈福牌匾早已在墙角尘封多日了。
战败前,国还是国,理当忠于国家,完成自己的潜伏工作,乃至将尚未来得及运走的黄金通过自己的园艺师身份埋藏在夕雾花园当中,战败后,国将不国,依然要尽忠职守吗?
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彷徨毫无生趣当中,云林进入了夕雾花园。
如果不能再忠于国家,至少,作为男人,忠于自己一次。
《水浒传·第六十回》当中有如此文字:“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俊义叫一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一身遍体华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是卢员外对浪子燕青的爱怜。
中村有朋也做到了,第一眼看到云林由于经年劳作而线条优美的脊背,就知道想要纹上一个什么图案了。
爱情,来了。
随着爱情到来的,是日本的战后重建,这才有人想到了中村有朋的皇家园艺师身份以及由他代为保管的黄金,特意绕路而来,殷勤请求他回国参与国家重建。
那天,中村有朋跟云林说了建造花园最重要的一件事,叫做:借景。
她以为自己懂了,他当然知道她还不够懂。
皇家园艺师下的间谍身份,是借景,她懂;人工园林的一草一木来自自然,是借景,她懂;纹身刺青以身体做底色,还身体以颜色,她懂;做了妹妹坟墓的矿井被绘以樱花,是借景,她不懂;取自矿井的黄金埋藏在夕雾花园,是借景,她不懂;国家命运的宏大历史在有朋与云林这样的个体上呈现与消散,是借景,她不懂;坟墓的秘密与黄金的秘密在二十五年之后方才被体认和发现,是空间在向时间借景,她不懂;对于国家的忠与不忠以及对于爱情忠与不忠的面对与逃避,使得中村有朋就此消逝于金百伦山峰的密林当中,是人向天地的借景,她不懂。
有朋自远方来,来如春梦,去似朝云。
很幸运,猪尾巴时看到这部片。
前半段琐碎又说教,我几乎以为在看“日本艺术大赏”,好在导演节奏蛮好,几乎是一条线看累的时候就跳到另外一条,尤其是姐妹的故事线,不论是画面,场面,还是情感流露,都令人重新打起精神。
恋爱开始,电影变得有意思起来。
禁欲系阿布宽和情绪外露的李心洁,意外般配。
尽管恋爱过程有些老套,日本艺术的说教桥段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编剧借女主之口吐槽自己也厉害了),但是美景和细节铺垫足够动人。
最后一部分,前面铺垫的细节疯狂涌现,情感线上有千纸鹤、肖邦等等,金百合线有纹身、园艺,只是前面有些冗长,导致煽情并不圆满,但也至少做到了前后呼应,记忆点*10。
想吐槽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对日本文化介绍太浅薄,teaser部分作用几乎为0,恍惚间以为自己在看纯文艺片。
另外,如果一个女孩被日军一次次侵犯,她还热爱日本园艺文化,我觉得也不是很合理。
(尽管导演试图解释文化和国家的界限问题——“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艺术来自你的文化,文化是有国界的。
”)最后女主目送男主离开的镜头,让我突然感动:爱情,能穿越时间、空间、家国仇恨、文化差异,从心里向你奔袭而来,带你回到最美好的时光。
看完了这部剧情电影:《夕雾花园》,一星都不想给,美化日本侵略战争,把台湾人被日本人殖民出感情的卑贱嫁接给马来西亚华人,简直可笑至极!
没有人有任何资格替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无辜中国同胞原谅日本侵略者,直到今天,日本政府从来都没有承认过侵华战争,更不要说道歉和反思了,在这点上,日本不及德国的万分之一,也是这一点我一直对日本这个国家提不起任何好感!
影片中更加可笑的是表达了一种被武力侵略和摧残之后,再用文化渗透和入侵来感动,还谱写出了一曲跨越国家种族和民族大义的禁忌之恋,精日跪舔的姿势不要太难看!
电影中有一段话印象深刻,日本人的园艺纪念是征服“control”自然,而不是顺应“conform”自然,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日本文化里面的侵略性和扩张性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和消失过,这也是当下更加值得警惕的事情,军国主义,纳粹主义随时可能会死灰复燃!
电影以上世纪1950和1980年代的双时间轴呈现,故事以张云林(张艾嘉饰)为核心开始,观众将看到以倒叙手法回忆1950年代年轻的张云林(李心洁饰)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生活。
妹妹张云红(林宣妤饰)的过世使张云林陷入罪恶感之中,此时,她也遇见了日本籍园艺师中村有朋(阿部宽饰),协助她打造纪念花园,并开启一段禁忌的爱情故事。
A Malaysian film directed by Taiwanese filmmaker Tom Lin, his fourth feature, 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is based on the Twan Tan Eng’s eponymous novel, retailing the story of a Chinese Malay woma Teoh Yun Ling (played by Lee Sinje and Sylvia Chang in two different stages of her lives). Japan-occupied Malaya in the 1940s, Yun Ling and her younger sister Yun Hong (Lim) are imprisoned in a war camp, suffered from unspeakable atrocity (Yun Hong is selected as a comfort woman and Yun Ling travails as a peon in a mineshaft). After the war ends, Yun Ling survives but Yung Hong doesn’t, and Malaya again becomes the British colony. Yun Ling visits a Japanese gardener Nakamura Aritomo (Abe) in Cameron Highlands, commissions him to build a garden to commemorate Yun Hong, who is fascinated by Japanese horticulture and, albeit being ravished by Japanese on a daily basis, still thinks beauty has no borders (which Yun Ling disagrees “your art comes from your culture, culture has borders,”).Yun Ling ends up as a disciple of Aritomo, who thinks the best way to honor her deceased sister is for Yun Ling to learn the know-how and build a garden on her own, and impassively inculcates Japanese philosophy into her (which she retorts with a knowing dig of his didacticism). In the process of time, mutual respect sublimates into attraction, and before vanishing from her life completely, Aritomo bequeaths Yun Ling a hidden secret on her body, which only in time, an elderly Yun Ling can hail eureka of what it denotes (a quintessential case of “borrowed scenery” that Aritomo espouses), that links Yun Ling’s survivor’s guilt, her “only pain feels right” masochism with a Japanese man’s guilt-tripped remorse and the whereabouts of the missing gold treasure, all consummated in the end, the circle is full, but the aftertaste is not entirely palatable. The catch is, not enough scenery of crisp verdure, or an artificial brook of dainty Japanese lanterns, nor a doughty, noble, deeply-felt performance from Lee Sinje, can save this plodding vehicle from swanning along to its finish line, and Lin’s partisan leanings gets blatantly offensive in his outrageous depiction of the acquisitive and savage Malayan communist rebels. Also Yun Ling’s over-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th both British colony, and Aritomo, the man might or might not be a Japanese spy, from a country that wantonly brings inexpressible suffering and bereavement to her, are problematic, to say the least. As an intimate, personal story, THE GARDEN… is poetic, touching, if overwrought in its final application, but if one tries to obtain a critical take on Malaya’s WWII turbulence and its colonial days, the outcome is cripplingly jaundiced and romanticized. referential entries: Jon M. Chu’s CRAZY RICH ASIANS (2018, 7.4/10).
《夕雾花园》的故事并不复杂,当年的东南亚也是被日本人蹂躏的地方。
在日本战败前夕,李心洁幸运的从战俘(慰安)营逃出来。
然后,好像成了有点“地位”的人。
由于她亲眼见证了日本人的残酷和疯狂,更加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妹妹的惨痛遭遇,心底里对日本人是厌恶的。
然而,当年在战俘营,支持她妹妹活下去的,就是梦想中的花园。
为了完成妹妹的心愿,李心洁不得不面对一个日本人。
这个日本人,是个园艺大师,好像还是国宝级的人物。
但是,这位大师对国家数次召回的“命令”置之不理,一心一意的忙活手头的“夕雾花园”。
李心洁的到来,大师并没有给太多的好脸色,反而成功捕获免费劳动力一枚。
李心洁的阴影面积估计得好好算一算。
国仇家恨+民族仇恨,够这位大师喝一壶。
于此同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时的日本人搜刮了很多的宝藏,战败后还没来得及带走,就淹没在这无边的大山里头。
这段插曲很有意思,但似乎又不适合说太多。
在“日夜劳作”下,李心洁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师的“个人魅力”所倾倒,反正国仇家恨就愉快的放到了一边,和大师欢快的滚了个床单。
刺青从痛苦到愉悦,只差一个“爱情”的距离。
时隔多年,李心洁已经“位高权重”。
当年的爱情,好像也消失在“夕雾”之间。
没想到旧事重提,当年的大师,有“间谍”的嫌疑。
李心洁不得不重回“夕雾花园”,去揭开那尘封的往事。
那段往事里,有历史的痕迹,更有她被埋葬的爱情。
故事的结局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文化差异相隔,唯一能“同仇敌忾”的只有“共同的敌人”。
不过,当地的景色真的非常漂亮,如果有机会,在“夕雾花园”听一场雨,应该是相当的惬意的。
战争片,要么拍得极度残酷,要么就拍得极致浪漫。
有的战争片让人记住历史,但同时它又让观众变得愤懑,激化人们心中的仇恨。
而有的战争片不仅让人记住了历史,还让人感受到了和平的珍贵,于痛楚之中收获大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每一部战争片都是合格的反战片。
而2019年末上映的这部影片,就再次诠释了反战的重要性——《夕雾花园》
《夕雾花园》的制片地区是马来西亚,看来亚洲人对于日军的愤恨是共通的啊,不过主演阵容是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
主演阵容很强,分别是:李心洁、阿部宽、张艾嘉,都是影帝影后级别的人物。
其中李心洁曾凭借《见鬼》摘得金马奖和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奖,凭《爱你爱我》获过柏林电影节的新秀奖。
阿部宽也多次摘得日剧学院赏最佳男主角奖,代表作有《龙樱》、《比海更深》、《步履不停》、《不能结婚的男人》等。
总之看见阿部宽就知道,这作品不可轻视。
张艾嘉就更不用说了,大名鼎鼎的才女,代表作包含《饮食男女》、《少女小渔》、《相爱相亲》等。
能编能导能演,还常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她在金马奖和金像奖上被提名和获奖的次数,可不是一般女演员能比的。
《夕雾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二战之后,二战时期隶属英国殖民地的马来西亚曾遭遇日军的入侵,影片就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有悖伦理道德的凄美爱情故事。
影片女主名叫云林,她和妹妹云红曾在二战时期受过日军侵害,云林沦为日军的底层劳工,一天得工作18个小时以上。
妹妹云红的命运更惨,她成了日军的慰安妇,并在战争结束时丧生于日军手中。
孤身逃脱的云林,怀着愧疚找到了阿部宽所饰演的有朋,后者是著名的日本皇家园艺师:
云林找到他,希望他能帮自己建造一座日式园林,实现妹妹未完成的梦。
《夕雾花园》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冲突感和撕裂感。
比如沦为慰安妇且命丧日军之手的妹妹,她在战前就爱上了日式园艺,结果自己梦想的艺术,和残害自己的人,竟然来自同一个国度。
所以妹妹曾对女主说,她爱的是花园,而不是建造它的人:
听起来很神圣,但却更像是身处地狱时不得不对自己说的心理安慰。
后来姐姐面对男主时,说的那句“艺术无国界,但艺术源于文化,文化是有国界的”,刚好与妹妹的话形成反衬。
妹妹的矛盾和痛苦延续到了姐姐身上,为了帮妹妹实现梦想,女主不得不去向日本人拜师学艺,中间更是心不由己地爱上了对方。
期间有一段争执,男主责备女主,说她与自己在一起,只不过是源于内心对痛苦的追逐罢了。
因为云林在赎罪,只有她和日本人在一起的痛苦更深一些,她对妹妹的愧疚才能更轻一些。
故事的高潮点在于一个纹身图案:
云林跟男主讲了妹妹的故事,还给对方看了背脊上那些受日军鞭打留下的伤痕。
于是男主提议,在云林的背上做一个全背纹身,用来遮挡疤痕。
纹身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云林从未想过那些图案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后来两人之间有过痛苦,有过怀疑,最终分手。
云林一直怀疑男主曾在二战时期担任过日军的间谍,直到多年后她才得知,原来那些她追寻了一生的秘密,男主早已帮她把答案写在背上了。
女主背脊纹身的轮廓,跟金马伦高原的地图是一样的,而中间被特意留下的那块空白,正是妹妹被埋葬的地方。
《夕雾花园》的节奏比较缓慢,但剧情极具张力,有着强烈的戏剧冲突感,让人可以感觉到人物身上撕心裂肺的痛。
比如男主,他用黄金买下了那些被日军侵害的战俘,拯救了许多人。
但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他也不愿说出日军埋藏黄金的地点在哪里。
他肯定士兵们对于国家的忠诚,同时又极尽一生都在为日军赎罪。
这就是《夕雾花园》好的地方,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撕裂感,影片以此来告诉观众,战争残酷的本质。
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受战争侵害的,不止是那些内心怀着仇恨的人,还有那些同时怀着仇恨与爱的人。
战争年代,有多少人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战争隔绝了种族,隔绝了文化,《夕雾花园》中有许多关于日式园艺、浮世绘、刺青、折纸的描述,然而这些日本文化都给女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战争对于生命的践踏,不仅仅体现在那些泯灭人性的行径上,即便是一个好好活着的人,他的精神也可能正在被摧毁和杀死。
作为战争剧情片,《夕雾花园》也有一些令人不适的场面。
比如前一秒姐妹俩还在讨论梦想与未来,后一秒妹妹就被冲进来的日军暴力对待。
作为姐姐,除了眼看着这一切发生,屏息听着妹妹绝望的声音,什么也做不了:
影片用软硬兼施的方式输出自己的反战理念,给观众造成极大的冲击感。
当然了《夕雾花园》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前期铺垫过长,导致结尾有些仓促,女主获知真相后的情绪变化,描绘得不够饱满。
还有两位女主的演技差距有点大,在张艾嘉的衬托下,李心洁确实稍逊了好几筹。
尤其是开篇的这段瞪眼式表演,让人有点出戏:
还有沦为战俘的部分,妹妹发现姐姐逃了出去,既开心又绝望的神情也演绎地极为到位:
她希望姐姐赶紧逃走,不要管自己,同时又为已经预见的死亡感到害怕和绝望,各种复杂的情绪在短短几秒之内就被呈现出来。
就这段来说,妹妹的光彩比女主更盛。
《夕雾花园》不完美,但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值得看的战争片。
纯粹浪漫主义情怀的战争片很老套,但也越来越少见了,似乎我们都活得越来越麻木,把那些极致的残酷和浪漫忘记了太久。
《夕雾花园》的导演林书宇曾经说过:“许多电影谈到战争与伤痛,但有时反而让观众的心里产生仇恨,这是我特别注意和避免的。
如果战争的结果没有让人意识到爱与和平的珍贵,却适得其反深化了人的仇恨与愤怒。
死于战场上的那些孤独的灵魂就是被辜负。
”如今看来,《夕雾花园》没有辜负那些灵魂。
青石电影编辑部|老王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林书宇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拍惯了小情爱的他讲述宏大历史命题下的乱世儿女情并没有失控。如同覆盖在战争伤痕上的日本纹身,李心洁所经历的苦痛像是历史伤痛和苦行僧式磨难的混合体,阿部宽作为她的爱人,同时也是她的精神疗伤师,再配上家国身份的对立与冲突,让这份禁忌之恋显得更为压抑而深沉。阿部宽「借景借时」藏住对李心洁的爱,也完成了一场埋藏数十年之久的救赎,和多时空并行的剧作结构意外地十分嵌合。马共和在马英国人显得相对面目模糊,对其的描写也浅尝辄止,这可能也是林书宇的某种取舍吧。作为同一角色的不同阶段,李心洁的表演更有层次更有感染力(兼具家国之伤、丧妹之痛以及对阿部宽的爱恨交织,应该是她职业生涯最复杂的一个角色了),反衬得几十年后的张姐有点用力过猛。阿部宽气质很好,但表演稍显薄弱。
虽有深沉厚重的历史背景(二战与50年代的马来西亚),但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个体的却又带有普世性的情感表达,当然从中也能略微窥见东南亚(包括台湾)对于日本那种既有喜爱又有怨恨的复杂态度。两个主角的设置很有意思,一个是饱受战争摧残,依靠痛苦回忆为生的女主,另一个则是既背负了不可饶恕的罪恶,同时又保留了人性之善的日本人,他们之间存在过的爱情证明了这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可以超越意识形态与国别种族的感情,但那份爱情最终的消陨又意味着某些东西是难以被克服的。
不是很能理解,太文艺了,剧情又总体平淡,没什么张力。这是哪里被日本侵略了我都不知道,马来西亚?女主是马来西亚人?女主被日军抓去做慰安妇然后逃跑了,妹妹被炸死了,然后因为妹妹有个想法要弄个日式园艺,然后女主向日本的园艺师阿部宽拜师学艺,然后两个人相爱了上床了?而且我仍然无法理解把一块石头弄来弄去的到底有什么不同。战争时期能活着不才是最重要的吗?后面半小时什么纹身啊石头啊不知道在讲啥,完全没耐心看,一路快进结束。
一直擅长执导青春题材的台湾导演林书宇此次突破不小,转向历史悬疑题材。影片有三段不同时空,先用倒叙方式引出故事,然后在女主角的回忆视角里再衍生出更早的时间线索。由于涉及二战日本侵略的背景,其中有部分段落跟大陆的抗日题材有相似之处,比如日军对马来西亚人民残酷的剥削与血腥的杀害。然而,最核心的部分却是乱世之下的爱情,男女主角来自敌对的国度(日本和马来西亚),彼此挣扎于国家大义与个人感情之间的艰难抉择。女主角由对男主角的怀疑,再到揭露隐藏数十年的秘密,抽丝剥茧的悬念与丝丝入扣的感情变化刻画得真实感人。李心洁和阿部宽的演绎都很精彩,但是张艾嘉却没能获得金马奖提名有点遗憾。
主题是讲慰安妇的题材,讲对她们造成的伤害是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无法磨灭的。但是从个人角度上女配对日式庭院的喜爱让整个故事的走向变得有些奇怪。对战争和慰安妇的描述变成电影画面还是不够残酷。
没看过原著,也不熟悉导演的风格,但多少感受到文本与影片像是一次对石黑一雄+伊沃里组合的临摹。纹身在日语里叫禁忌,对应了这段虐心的感情。就仅成品而言,历史是这段感情相遇的动机,也是其虐心的原因,并没有发挥别的用处。所以看至结尾,当一切都只在为这段感情写下句号,便无法与角色一起再去回忆,只剩矫揉造作。这个题材应该侯孝贤/许鞍华拍会有社会与个人明显的层次。
112min版本,不知与原片相比删减了哪些内容。仅就我所看到的内容来看,电影还是过于轻浮了,无法承担文本的历史厚度。让时间成为借景,并不能成为淡化历史伤痕的借口。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最痛苦的记忆被轻视,最沉重的伤害被遗忘,结局落笔处,是一齣俗套的爱情戏码,充斥着无端和解的荒唐。
林书宇不简单啊,敢拍这种轻历史题材的片子了,故事略有点牵强,不太能理解两姐妹受尽日本人折磨,还执迷于日本园林造景?李心洁还爱上了日本人?
7 阿部宽好有熟男魅力呀~夕雾🌫️好美!刺青那一段和点灯那一段很喜欢。关于救赎与爱。阿部宽角色的复杂性和艺术性蛮好的。刺青的含义也有悬疑解谜感。不够厚重,但是作者的意思应该就是这样。李心洁演的比张艾嘉好呀… 这么多年还是能看到他站在树丛里对着我温柔的微笑…引用一段“如果战争的结果没有让人意识到爱与和平的珍贵,却适得其反深化了人的仇恨与愤怒。死于战场上的那些孤独的灵魂就是被辜负。”
动机很奇怪。而且李心洁和阿部宽在一起看着好违和
三星半吧。配乐满分,摄影满分,好久没看到美术做得这么厚重的电影了,一股千禧时期华侨大片味很讨喜,其余没了。最重大的缺陷在于,李心洁和阿部宽之间我是没看到一丁点火花,就这一点,电影其他部分再怎么使劲全白搭。
风格唯美老派,让人联想起詹姆斯·伊沃里的那种情节剧(再狂加历史议题),倒也算是很稳地承接住了整部电影在概念上的百转千回。这份禁忌之恋的背后,是太多层的“创伤/罪与罚/救赎”嵌套在一起,血腥与暧昧、痛苦与浪漫、怅惘与释怀的交织,以及各种东西方的、东方学的。电影背后支撑的原著应该非常强悍,而林书宇则相对算是无功无过地把整套东西适洽地拍完,电影的任何部门都表面出彩但没能给人留下什么深的印象。说实话,在人物行为逻辑以及与之匹配的议题设置上,于我而言这部片还是太复杂乃至烧脑,最后真相揭晓时分,我与其说是被这份压抑而“不可说”的爱打动,不如说已经被这个文本绕晕了。其实没有对马来西亚历史的阅读,就没办法理清,最后对英国人哭诉后背地图的伤痕与刺青、真相细节林林总总,这些政治指涉到底是什么意思。
#金馬56# 叙事宏大 整体考究 痛苦与爱恋
到底成了个爱情片,宏大的背景真的就成了背景
全程无法将注意力从李心洁的1950年代fashion上转开
精致。
闷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闷就一个字,我再说一次;闷就一个字,你记住了吗?
地圖與身體 唯一戳到我的點過份戳了
节奏太慢了,磨磨唧唧的
一开始我也不明白女主为什么要跟日本人在一起 就算是柏原崇在那时那刻也不行啊 后来明白了女主无法原谅自己抛下了妹妹逃出来 她用这种纠结痛苦的方式惩罚自己 也有说到她拒绝了两次订婚 她压根就不想要从痛苦中解脱 所以跟男主在一起就不奇怪了 而男主也算是背叛了国家告诉女主绘制了地图 最后走向森林赴死吧 拍的挺深沉浪漫的 李心洁的眼泪特别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