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版《毒战》翻拍于杜琪峰导演的电影《毒战》。
韩国版的毒战并没有完全按照原版来翻拍,而是就几个经典的场景来翻拍,其他的故事叙述则是按照韩国本土化来拍摄的。
韩国版的《毒战》,与其说是翻拍,不如说是根据原版的故事重新改编并创新了故事。
韩国版的《毒战》主题就是“寻找李先生”。
从一开始制毒工厂爆炸,贩毒集团女干部死里逃生,来到警察局寻求保护。
通过他的描述,可以得知,李先生是一个很神秘的人,掌握着制作毒品的重要信息,没有几个人知道李先生的真实面孔,也有很多人在说自己就是李先生。
制毒工厂爆炸后,幸存下来的只有徐永乐和一只皮肤烧伤、已经奄奄一息的狗。
徐永乐帮助警察一边见毒品原料的卖家,一边和自己的上级见面。
这一经典场面则是真实的还原了原版电影。
在制作毒品的过程中,见到了自称为李先生的布莱恩理事。
布莱恩理事也承认了制毒工厂的爆炸是他一手策划的。
最终我们可以得知,徐永乐就是传说中的李先生,为了给自己的狗狗报仇,同样把布莱恩理事的皮肤烧坏。
这部电影中,谁是李先生,很好猜。
一是制毒工厂爆炸后,徐永乐是唯一幸存的人。
贩毒集团的女干部虽然死里逃生,但是却在警局被人下毒,死在警局。
二是即使制毒工厂被炸,不能使用,徐永乐依然可以找到制毒的地方,就是聋哑兄妹的所在地,而且徐永乐可以用手语和他们两人无障碍沟通。
三是所有人的交点就在徐永乐这里,警察通过徐永乐来抓毒贩,提供毒品原料的卖家跟他联系,布莱恩理事跟他联系,即使制毒工厂爆炸,他还可以找到替补的制毒工厂。
表面上看是有着淡淡忧伤,人畜无害的徐永乐,其实也有着狠毒的一面。
他利用所有人为他服务,包括警察,布莱恩理事,聋哑兄妹。
在看到自己的母亲死后,狗狗又受了这么严重的伤,虽然表面上没有显现出什么,但是得知布莱恩理事就是幕后元凶之后,他就计划了设计布莱恩理事。
最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电影的亮点在于聋哑兄妹。
和原版的大聋小聋一样,这俩兄妹也很厉害,不仅可以制作毒品,武力方面也很厉害。
最终,徐永乐可以抓住布莱恩,并报仇,兄妹两人出了不少力。
和原版毒战的结局不同,韩国版的结局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枪响之后,不知道警察和徐永乐谁生谁死,还是都没死又或是都死了。
一整部电影都在寻找李先生,最后锁定谁是李先生之后,李先生的生死并没有说明,留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
借用了杜琪峰的故事核心,全新改编的一版电影,整体上与香港版差距很大,不可同日而语,只能说勉强及格,即便演员的水准都不错,也难以掩饰剧情上的硬伤和手法上的做作。
警察的角色,双面性演得不是特别透彻,还是显得更像正义人士,而徐永乐的演员将内敛与深沉诠释得比较到位,这与角色的人设有很大关系。
至于最后结局的揭晓,则有故弄玄虚之后的强行套路之嫌,尤其是结尾的镜头,枪声显得莫名其妙,于故事画蛇添足,于观众的情绪亦无用处。
此片与杜琪峰作品相比,无论是故事的复杂程度还是人物心理的变化,都显得弱得多,但片中三位女演员倒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警察高妹虽然演技很差,面瘫一样,但是扮演毒枭夫人时的身材可谓火辣顶级,让人大呼过瘾,而吴妍玉则是标准的美魔女,中国毒枭夫人也是身材一流,只可惜香艳场景的缺失,给人留下了遗憾。
神秘的李先生是谁,从一开始就塑造了这个悬念,故事开始于一次爆炸,那是黑暗势力的清洗行动,干掉所有被丢弃的人物,警方为了破案,打掉毒品的贩卖组织,并找出李先生,开始了一段有意思的行动。
男主和事故中救出来的小弟,一起冒充毒品方面的人,和买家接触,之后竟然模仿买方人物的形象,再和卖方人员接触,可谓是一石二鸟,可是没想到竟然被这个小弟一次一次戏耍了
这个看是不起眼的小弟,竟然利用警方势力干掉了组织里的对手,真是潜伏得够深的,他报复人的手段也极其残忍!
他到底是不是就是李先生昵,真真假假,真相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看完之后又去补了一遍原版)比起原版的写实风 观感上精致一些。
感觉是奔着7 8分去的作品但是有没法自圆其说的部分(也有不少很常见的梗。
结尾真是 啧 反正给我的感觉就是老梗和想不出来怎么结局才这么拍的),部分新意有一点新鲜感和冲击感(眼珠之类的)最多只能给7分了。
和与神同行给我的印象一样,影片看起来很精致,但整个故事大框就有些不足。
但与神同行虽然我一直在吐槽(漫画里没有的)亲情故事主线,但得益于漫画,地狱七层审判的大框和与特效结合的都不错。
再就是与神同行我觉得highlight是糙叔一秒泪目变脸/而这部的highlight我觉得是熊叔吸毒之后仰头那一段的演技了。
(还有要吐槽的,金柱赫本人的演技是很亮眼。
但他夫妻俩的角色定位是吸大了么?
反而感觉是躁狂症之类的?
)
先看了这部韩版的《毒战》,看的是加长版,加长版让开放的结局变得不再开放,但是,说句实在话,我更喜欢开放式的。
然后去撸了杜琪峰的原版。
这两部电影说起来韩版是原版的翻拍,但是实际上,韩版只是用了一些关键的梗,故事整个的精神内核都变了,如果你非要说二者择一来看,我会建议想要更多视觉享受的看韩版,想要更多真实的看原版。
先来说两部的大boss,前方剧透,请慎重选择是否看下去:我们的狗焕先生饰演的徐英落,更干净,更人畜无害,画面更整洁,穿着打扮更儒雅,行为举止更淡定,甚至在电影里还是个动物保护协会会员,连唯一的凶狠都蒙上了温情的面纱;反观古仔,光脸上那几个爆炸后留下的癞就让人画美不看,更甭提后面狠起来六亲不认包括自己的肢体,而且他还是个怕死鬼……想要“好看”,还是看柳俊烈,不得不说,我们老是觉得弄什么流量小生啊,宣传有市场号召力的会影响真正演员的市场,对比了这两部电影之后,我发现这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两部电影比起来,我认为韩版的更加市场化,就是为了观众的眼睛考虑更多,而杜琪峰做电影的心更多,古天乐当然也具有市场号召力,但是为了演戏,他可以牺牲自己的“美”,而前者把这种“丑”更多地表现在精神层面的探讨上,只是我们这些普通观众,当你喜欢一个明星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闭门塞听的,连我自己不也最后给徐英落找了各种借口——他从小就生活在毒品帝国,没见过什么所谓“幸福”啦‘’;见识的全是人的黑暗面啦;他对自己的狗那么好,对哑巴也很好还有残余的人性啦;甚至最后是他自杀给警察留活路啦……但是,这些都不是真的!
真的毒贩就应该像古仔饰演的明仔一样,狠起来六亲不认,为了自己活可以出卖全世界。
他可以为自己的妻子流眼泪、烧大把人民币,但是,必要的时候,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把生的机会留给自己!
这样的人,不会自杀给警察留活路。
我们所认知的人性,不适用于毒贩!
记得《三体》中,维德先生曾经问程心“会不会把自己的妈妈卖给妓院”,正常人是绝对不会的,但是毒贩属于毫不犹豫会的。
在毒贩的眼中,只有活命和钱两样,其他都是浮云。
然鹅,古仔作为一个烧人民币的大boss,穿的稀松塔拉,居然还穿毛背心!
我再次为古仔的演技折服,毫无偶像包袱,大家可以设想下我们帅帅的狗焕穿上毛背心的样子——啊,自插双目,我们还是更喜欢他穿着白领毛衣和羽绒背心的样子。
杜琪峰版让我想到了《倾城之恋》,只为了成全白流苏一个人,大城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跟着惊天动地的大改革……而抓明仔真的太难了!
几乎你所见的正义面全军覆没,如果不是为了过审问题,我感觉杜导演会让明仔逃脱的,真的只为了一人活,全世界都死翘翘啊,但是明仔不管这些,他的目的很单纯,很多人都认为他骗人,他真的没有骗人,他就是想活,哪怕死缓也行,但是当他有了机会获得自由,一只手皆可抛。
狠人都是这么狠过来的,凡夫俗子如你我,永远也想象不到刀口舔命的人是什么样的物种——幸运儿,不知道也罢。
缉毒警真的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行业之一了。
孙红雷饰演的张队,一出来就跟着一群毒贩子运毒,用的是古时候银属偷银子的方法,他倒是很淡定地完成任务之后把毒品都拉出来了,竟然还笑!
你知道,这一路上他和死亡的距离只有0.001毫米的距离。
想一想那些用命赚钱的人吧,他们好像没别的办法,这实在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一个成年人,哪怕没有什么技能,就是端盘子洗碗总能吃口饭吧,干嘛要用命来换钱?
有一些是无奈,被威逼被胁迫,当然也有有难事不得不如此,但是更多的人是主动选择的——人一旦一次通过铤而走险就获得大量回报,而且好像也没什么损失,就失去了老实劳动的动力,他们觉得自己会次次这么容易——吞进去,拉出来,然后就有钱了。
运完毒的张队要分析案情还要当演员,当演员还得肉搏上阵,还得吸毒,还差点死了——缉毒警,真的是分分秒秒就会死。
跟着运毒车绕圈子的钟汉良、李光洁,连尿都不敢下车要尿在车上,感觉缉毒警活得比狗都惨,高速路口连过路费都凑不出来,急的尿都快出来了,然鹅,毒贩们分分钟就烧了好几万的人民币——所谓烧纸,烧这些钱就是个心意。
那么多人原谅吸毒的艺人,人们说所有人都应该给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啊,但是瘾君子通常是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的,因为在这些缉毒警面前,他们不配拥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他们吃的是缉毒警的人血馒头。
《毒战》中那么多警察死去了,现实可能比那还要惨烈。
所以,李先生再怎么仪态万方,其实他就是恶魔——心疼狗焕三秒钟。
柳俊烈演得很好,而大叔演得警察,最后也绝望了。
他的先人曾经说,都是因为这令人绝望的世道啊,大叔那个时候还很天真,他终于也对世道绝望了,一旦接触了毒品,就像跳下了深渊,一个人活得再也不像人了,他应该恨谁,应该怪谁,难道,只因为人畜无害儒雅外貌就可以得到赦免吗?
一定不是的。
韩版有个大bug,是原版处理的比较好的。
明仔三十九岁,可以在贩毒集团做中流砥柱的年纪。
一个团伙的首脑是七人,而不是一人,更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现状吧,落也就20多岁,会长给他做马仔,是要李先生四岁就出道吗?
李很可能是落的真实姓氏,到最后,毒品王国的大boss原来也是一个中国人啊!
《毒战》有个精彩的故事,精彩在于一个逼仄的环境和事件中,两个主人公都在扮演双面,波谲诡诈,等于四个角色的纠缠,使故事的走向有了多种可能性而引入入胜。
在这点上,原版、韩版核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壳子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至于表现的好不好,见仁见智。
或许是太想在原版的基础上做出不同,韩版在暴力表现和反转上加大了力度,正是这种过强的表达欲,反而使片子脱离了实际,飘了。
你们是毒贩啊,且不说找个农家乐就开始制毒、在地铁站下面开了个高大上的据点有多不靠谱,就是内部清洗都要搞个大爆炸,韩国那弹丸之地,你也不怕把三胖惊动了,以为韩国要搞鸡毛,悍然先发制人带兵打过来?
也且不说一个大毒贩的基本盘是一个毛孩子、两个聋哑人,就是运作一个跨国网络竟然多年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无人察觉,我问你怎么做到的?
克格勃、cia都比不过你,贩毒是过家家吗?
这逻辑硬伤太大了,已经不能用合理虚构解释了,只能说对毒贩的嚣张和剧情的反转吹牛比吹过了。
片子里有刻意模仿《黄海》、《新世界》等经典片犀利血腥的地方,但缺少那些片子营造的氛围,不仅没让人产生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代入感,反而觉得国产毒贩狂的沙比、棒子毒贩二到缺心眼、咱们的李先生有自闭幻想症——这都是他自己做梦的吧。
唯一有点感觉的是那两个文能掌握制毒高科技、武能杀入重地安天下的聋哑人,放的比较开,演的确实比较像疯子。
还有一个过分的就是情绪的积累,对于一个大毒贩,为了防范篡位、为了给养母和狗狗报仇,就引入警方,把组织搞个玉石俱焚,这心智水平怎么做的老大。
那么牛比且一切尽在算计的人,不知道“江湖事,江湖了”?
你让那俩赵子龙一样的聋哑人直接做了对手不行?
只能说导演是为了营造复仇情绪而营造。
好吧,我们暂且理解为小伙本来就想做个安安静静的独狼毒贩,没想到名头太响,被人争抢,迫不得已掀了桌子,那警察组长经过多年努力,历尽艰辛、损兵折将、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终于破获大贩毒组织,并让一个大佬露出马脚,为啥最后自暴自弃,不想活了呢?
是因为小伙一句我信任你?
还是因为上级暂时压住调查?
你是有多基情,还是多职场小白啊。
情绪累进不通啊,我宁愿相信他是因为这个大一摊贩毒网络竟然迟迟发现不了,ak大酒店里狂扫的失职,羞愧难当自杀谢罪的,都不相信这是悲观绝望到弃世的。
太过刻意的涂抹肃杀、凄凉情绪了。
一个好故事,讲好就可以了,想法太多太乱,又填不住坑,过犹不及。
另,为啥片子里多数人都那么丑且油腻,视觉上就让人难受。
两个炮灰小护士不错。
今年的韩国电影圈,除了《燃烧》外,当属《毒战》的天下了。
电影一经上映,就凭借着37万观影人次的好成绩,打败了《死侍2》、《复仇者联盟3》把持六周之久的单日票房纪录。
并且连续十几天占领着韩国票房的冠军宝座,着实火热了这个夏天。
《毒战》改编自杜琪峰执导的同名电影,讲述了为抓捕韩国最大规模的贩毒组织背后的神秘大BOSS――李先生,警察元浩与李先生手下成员徐英落联手破案的故事。
说是改编自中国的同名电影《毒战》,但在故事情节设置上却又有所不同,改编后的《毒战》也相当精彩,带有韩国式暴力美学的特点,细节处理到位,张力十足。
谈到本片,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明星阵容,诸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精湛的演技、精彩的故事情节让本片在收获了冠军票房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他是《请回答1988》中表面刻薄冷酷、内心却十分温暖的成均家二儿子金正焕。
他是《好运罗曼史》中对科学着迷的工大出身男齐休浩,木纳而呆萌。
而此次《毒战》中的徐英落这一角色,平凡的外表却是幕后的最大黑手,也让其演技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除此之外,金柱赫和京熙妍扮演的“瘾君子”形象传乎其神,令人赞叹。
金成玲饰演的吴妍玉会长,车胜元饰演的布莱恩理事,朴海俊饰演的朴善昌常务,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从组长的线人――秀晶的死亡开始讲起,这也奠定了组长要抓住李先生的誓死决心。
但对于无名无姓的丝毫没有踪迹的李先生,如何找到他成了最大的困难。
正当无从下手之时,一场有意策划的爆炸,让幸免于难的吴妍玉自己找上门来,也为寻找李先生带来了一丝希望。
但很显然,故事不会这么顺利的进行下去。
吴妍玉还是被杀害了。
最终,所有的希望都落到了工厂爆炸中唯一的幸存者――徐英落身上,一个平凡、沉着、没有过多面目表情的被称为徐代理的小人物,成了寻找李先生的唯一线索。
而对于徐英落所提供的信息,元浩只能选择相信。
徐英落透漏,李先生将要进军中国,与金柱赫饰演的中国商人秦河霖进行合作交易。
并且当毒品生产完成时,李先生将会现身露面。
所以才有了之后的元浩假扮朴善昌去见秦河霖,再到瞬间变场,假扮秦河霖见真正的朴善昌。
这一过程中的金柱赫和京熙妍的破格表演吸睛无数,赵震雄在影片中被迫吸毒后的真实表现,也让人拍手叫好。
好在秦河霖最终答应了合作并提供了原料,而在制盐工场制作毒品时,车胜元饰演的布莱恩理事也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中。
就在毒品制作完成后,准备进行下一步计划时,徐英落、元浩、德川(小组成员)被突如其来的秦河霖的人带走。
在被识破身份之际,一番激烈的枪战打起,危机关头,徐英落拿起枪救下了元浩组长。
这方有惊无险,但留守在制盐工场的两名组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最终制盐场爆炸,东宇死亡(小组成员)。
怀着悲痛心情的元浩,虽对徐英落有所怀疑,但为了见到李先生,只能选择再次相信徐英落。
最终,元浩见到了自称为李先生的布莱恩,徐英落也被朴善昌带走。
而在元浩眼中,这根本不是真正的李先生,只是一个冒牌货。
就在以为徐英落会被朴善昌处理掉,两方激战的同时,一切的反转开始了。
真正的李先生原来就是一直在身边的徐英落。
这之中的柳俊烈与车胜元的对手戏,可谓精彩。
车胜元将恐惧演绎的细致入微,柳俊烈则将徐英落之前的压抑与愤怒全部爆发了出来。
将狗的遭遇在布莱恩的身上全部上演了一遍,最后将其丢在公众的视线内,自己全身而退。
在普通民众的眼里,李先生已经死了。
但只有组长知道,真正的李先生早已逃之夭夭。
影片最后,元浩找到了徐英落,两人相对而坐。
望向窗外的元浩问了一句“你有过幸福的时刻吗?
”,随后眼中含泪的看向徐英落。
最后传来的只有枪声……也许他们最终选择逃离这个世界,逃离苦痛,去寻找真正的幸福时光了。
韩版电影《毒战》是翻拍银河映像的作品。
曾经听说过一个想法,用一模一样的剧本和和场景来翻拍一部经典电影。
即使是这种最大限度的还原翻拍,可是由于演员和导演,乃至时代的差异,呈现出来的仍然是一部非常不同的影片。
韩版《毒战》的编剧郑瑞景,导演李海暎显然不满足那种求同的翻拍方式,他们借壳生新蛋的本领确实不凡。
神秘的大毒枭李先生是警方缉毒的首要目标。
但是李先生异常谨慎,又心狠手辣,从没有给警方留下关于自己的一丝信息。
缉毒组组长赵元浩想尽办法追捕李先生,甚至派出了未成年的嗑药女孩去卧底。
当然,李先生没有给赵元浩任何机会。
女孩被杀,线索依然空白。
直到一场由毒品团伙的内讧引发的爆炸,而这场爆炸唯一的幸存者——徐永乐的出现,让赵元浩看到了一丝曙光。
一场针对神秘毒枭的追逐开始了。
韩版《毒战》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窗内火光闪现,枪声传来,没有明确是紧追不舍的赵元浩,还是瞒天过海的李先生——徐永乐被杀死了,或者是自杀了,又或者是射到了墙壁。
我们观众没办法像聋哑的制毒师兄妹那样快乐,当然最终他们会进入屋内看到结局。
而我们只能猜测。
片中最经典的角色错位扮演的片段很精彩。
警官赵元浩分别扮演了李先生集团的朴昌善常务和陈河霖集团的老板陈河霖。
硬生生地把一个直线交易变成了马蹄形交易,尽管磁极之间互相吸引,但是只能通过圆形的部分过度。
当看完全片时,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李先生,也就是徐永乐要亲自去吉林与陈河霖邀约。
这是一个死亡几率很高的任务。
躲在集团小干部身份之后本来就是他自己的安全设定,怎么又变成了把自己推向生死前线的前提了?
赵元浩第一个扮演的是朴昌善常务,那个时候真正的朴昌善还没有出现,大家无从比较,但是还是觉得他不够坏,不像通常电影中的坏蛋。
当然这是电影的设定,他演得太像反而会让我们出戏。
当赵元浩扮演陈河霖的时候,我们发觉他进步了,因为有前面真实的陈河霖作比较,警官会全力地向着毒枭头子靠拢。
直到最后吸食毒品,让自己几乎和那个疯狂的毒枭合而为一了。
赵元浩警官在穿着他人身份的壳的时候,有一个逐步入戏的精彩过程展示。
那么毒枭李先生变成最佳员工徐永乐也是一个入戏过深的误会吗?
不对,我们好像搞反了。
毒枭李先生是徐永乐创造的角色。
入戏,也因该是指向李先生啊!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翻转,在集团了,徐永乐就是真实的李先生,徐永乐反而是李先生躲藏在其中的壳。
李先生是徐永乐的壳,徐永乐也是李先生的壳。
故事的开端,警官赵元浩让嗑药少女秀晶去李先生的集团卧底。
秀晶披着真实的嗑药女的壳,怀揣着警官大叔给的线人内核兴高采烈地走了。
她的壳轻易被剥开了,或者说她的核轻易地暴露了。
赵元浩和秀晶又一段对话: “我也想好好过日子好不好!
” “那你嗑药干什么!
” “都怪这该死的世道!
” “就你自己觉得这世道该死吗!
” “那嗑药的只有我一个吗!
” 秀晶是一个真实的嗑药女孩,但这是她为自己披的壳,她不喜欢周遭的世界,却无力改变它,于是自己藉着毒品造了一个壳。
所以,这个假造的壳轻易地被见惯了表里如一的吸毒者的毒贩识破,失去了生命,可这也同时是她被警官大叔选中的原因。
警官大叔藉由她的善核外面的毒壳去追查毒贩,毒贩缘由毒壳下的善核杀死她 警官赵元浩在披着毒贩头目和毒贩老板的壳的时候,身边有一个披着重重外壳的徐永乐陪同,掩护,他们几乎冲到了终点。
击毙了陈河霖,抓住了李仁武的李先生。
赵元浩在被上司命令结案的时候突然明白了秀晶对他讲的话,世界太操蛋,所以要嗑药。
他辞职后也一直没有戒掉吸毒。
这当然可能只是高纯度毒品对人生理上强大的破坏和控制力造成的,但是这些不妨碍人们为自己找些形而上的理由,况且这些理由真实而沉重地让人们宁愿陶醉在溺水时恍惚从水底看见的闪光世界中。
影片的开端,赵元浩在给汽车加油,然后行驶在阴云笼罩的雪原上,车道笔直的指向前方,远端的天空有一片晴空,似乎那里有光明存在。
这其实是故事的尾端了,这是他在辞职后追查李先生的最后阶段。
回到片尾那声枪响。
屋内有两个人,两把枪。
如果排查可能性,有四种。
可能性最小的是徐永乐自杀。
原因很多,此时的赵元浩不再是警察,他没有丝毫的证据,甚至吸毒的他能不能拿稳自己的手枪都令人怀疑;徐永乐这边也有枪,他不吸毒的手更稳,外边有两个他的手下,这里是独门独院的荒凉之地。
赵元浩最后问了徐永乐一句:“你有过幸福的时刻吗?
” 徐永乐给赵元浩讲过自己的身世,他和父母偷渡到韩国,吸毒的父母在路上就死了。
幸存的徐永乐被接货的陆弼训收养了,并得到了陆弼训死去的儿子徐永乐的身份。
后来,他又创造了李先生这个大毒枭。
然后转嫁李先生的身份。
完美的造壳,脱壳的过程。
在偷渡船的货柜里幸存很幸福,被丧子的母亲收养很幸福,创建庞大的毒品集团很幸福,在内讧的爆炸中幸存很幸福,联合警察追杀叛徒很幸福,成功地甩锅给自愿顶锅的李仁武很幸福,面对一个逞英雄的落魄中年很幸福。
完美、幸福的徐永乐会自杀吗?
“我连我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喝咖啡吗?
” 这两句话本来是徐永乐还击赵元浩的话。
当赵元浩执着于真正的李先生是徐永乐的时候,却被告知,李先生也好,徐永乐也好,这些壳下面其实一无所有。
也许一杯热腾腾的精致咖啡能软化那些僵直的心灵。
赵元浩拿出了手枪,放在桌上。
徐永乐端来咖啡,也拿出手枪发在桌上。
赵元浩知道自己即使当场打死徐永乐,他也输了,他想要的是抓住披着李先生壳的徐永乐,或者说披着徐永乐壳的李先生。
给那些被李先生伤害的人有所交待。
可是这条路已经被配合警方的徐永乐堵死了。
他退而求其次地希望找到徐永乐后能做点什么,可是,他现在才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恍惚间,他问了徐永乐那句话:“你有过幸福的时刻吗?
”在那一瞬间,他几乎以为自己是真心想得到徐永乐的回答。
壳可能会碎吗?
壳下面会露出什么?
只有枪声能告诉我们答案。
纪伯伦说 在你们身上多数是人性,还有许多非人性,是一个未成形的侏儒,在迷雾中梦游,找寻着自己的清醒。
我现在想说说你们身上的人性,因为熟识罪与罚的只有它,不是你们的神性,也不是迷雾中的侏儒。
我常常听你们谈起犯了某个错误的人,好像他不是你们中的一员,而是一个闯入了你们世界的陌生人。
然而我要说,即使是神圣正直之人,也不可能超越你们每个人心中的至善,同样,即使是邪恶软弱之人,也不可能低于你们心中的至恶。
宛如一片孤叶,未经大树的默许就不能枯黄,那犯罪之人,未经你们全体的暗许就不能为非作歹。
你们就像一列向着人类“神性面”迈进的队伍,你们是坦途,也是路人。
若其中一人跌倒,他是为后面的人跌倒,让他们小心避开绊脚的石头。
他也是为了前面的人跌倒,他们步伐虽然迅捷稳健,然而却没有移走绊脚石。
是看着网上关于女毒枭和男代理的视频过来的,不得不说短视频剪的真好,原片里面没两句对话的人剪得激情满满,欲罢不能。
说回正题,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挺好看的,说实话李先生一出来就感觉到了,就感觉描述的有点刻意,但里面的内容还是相当精彩的,打斗虽然是典型的韩国风格但也很有看点,人物角色饱满,就是后面有点,嗯……感觉有点画蛇添足,后面交代的一系列反而会有点多余,又要温情又有基情还要深情,反而感觉有些过于复杂了。
我感觉警匪片的所有梗都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一遍 hhhhhh
把原版主旨精神修改后整个就没了主心骨,仅部分满足类型片条件显然算不上合格翻拍。饭桌戏中戏基本废了生怕让反派看不出来假的。双雄博弈较为鸡肋,穿睡袍小反派明摆是从岛国片场出来的。起初还真以为要和原版搞平行宇宙概念。大反派让人会有种从天朝偷渡最后安置于朝鲜的错觉或者这也是一种政治表达?
狗焕爆发力还差点儿人物设置太过了吧…
比国内版的更暴力。
其实都不用说翻拍如何了。就两个片,一个韩国片,一个港产片,都不难看。
就这样咯
最烂的翻拍,不仅仅因为这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而且还拍的稀巴烂。这也是金柱赫的遗作。PS:为什么MV中经典迷人的大叔申贤俊和车胜元,到了电影里面,一个比一个毁经典……
虽然说是翻拍,对我来说,熟悉感并没有特别强烈,除了一些桥段一样而已。整体还算不错。
电影全面地展现出了韩国电影工业的优缺点,在对于人物内心刻画用力过猛,反而显得刻意,对于舶来品的改编又有偏差很严重的解读错位,老杜的片子不是说拍就拍的来,任侠感和宿命感完全丢失,也可惜了赵震雄的演技,张雷最合适的演员应该金允石来演,亦正亦邪的魔警,结尾一泻千里,太可惜了。
韩国电影?呵呵,也就杜琪峰第三梯队的那个水准,大概就是陈凯歌拍徐浩峰剔除了原著里所有有意思的地方把剩下的东西洋洋得意的穿成一个故事拍出来然后自己还挺美那种感觉。跳着看看意思意思得了,我看了三分之一就无聊到把港版拿出来又拉了一遍。
整个电影情节紧凑,张弛有度,可以“哈哈哈”的放松,也可以“砰砰砰”的紧张。没有了以往杜琪峰的暴力美学,阴郁的气氛中浪漫的暴力情节已经变成了简单粗暴而直接的场面。
改动蛮大,和国版除了主题相同已经没啥关系了。完全的本土化,也就和韩国一干类型片没什么大区别了。故事本身不弱,导演调动叙事能力一般。节奏只维持了上半场,后面真的有些孽。不够狠不够酣畅也不够颓。
开头结尾有故意使用大场面营造电影感之嫌;人物非常弱,绝大部分角色形同虚设;叙事节奏承袭韩式一贯风格又臭又长,人物没立起来,反而警匪谍战类型优势完全被压盖。好的地方是个别细节(狗、聋哑兄妹等)有小巧思,但于事无补毫无增益。
剧本没太大问题(bug挺明显),演员hold不住。
中国毒贩夫妻全片最佳
看到港影迷和韩影迷互掐,心疼古仔和狗焕三秒钟。很客观的说,这次韩版翻拍从架构到叙事只是取原版极少精华,如几个人设和个别桥段,其本身又犯了用力过猛,后劲儿不足的通病,结尾处理讨喜,但你知道杜琪峰要不是为了龙标说不定能好人死光,坏人法外?
李先生什么的太好猜了,从幸存者男主角一出场已经没任何悬念了。大反派死鱼眼从头到尾我不晓得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演技派。。棒国黑国人尤其是吉林人这种桥段看多了只觉得有种悲哀感,为棒国人民所悲哀。韩国电影通病就是处处留白把反派刻画的变态牛逼实则外强中干,结尾强行走一波不明不白,无奈摊手。。
原作无仁义狠毒、现实风硬派和江湖气浪漫的混搭反类型,被韩国版改成套路满满无聊煽情的《寻找李先生》,除了继续消费吉林朝鲜族,基本没什么看点了
翻拍了杜琪峰版的几个段落,其余部分基本没什么联系,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总之还可以。
这叫翻拍吗?比起杜琪峰的原案,已经是两个故事了吧,顶多算部分“借鉴”,可惜导演水平有限,打也打不精彩,斗也斗不凶狠,色也色不诱人,整体节奏不好,人物偏丑,文戏扁平,武戏无味,没摆脱韩国罪案片的一贯套路,可以拖着快进看。另,韩国人依然热衷于妖魔化中国,是羡慕嫉妒中国有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