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死者
Todos os Mortos,所有死去的人,All the Dead Ones,All die Toten,咖啡庄园的亡灵(台)
导演:塞塔诺·葛塔多,马可·杜特拉
主演:Mawusi Tulani,Clarissa Kiste,Carolina Bianchi,Thaia Perez,Agyei Augusto,里诺尔·森微娜,Alaíde Costa,Rogério Brito,托马斯·阿基诺,安德列娅·马克,Luciano Chirolli,特卡·佩雷拉,G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法国语言:葡萄牙语年份:2020
简介:1899年的巴西,废除奴隶制后不久,逝者的亡灵仍在世人间游走。对于苏亚雷斯一家的女人们来说,放弃特权并适应中产阶级生活,令她们濒临疯狂。对于曾经被奴役的伊娜·纳西门托来说,在充满敌意的新世界中与所爱之人重聚,迫使她必须面对真实的自己。在巴西陷入困境的过去和破裂的现在之间,这些女性一边应对命运的巨变,一边试图创造着..详细 >
主竞最爱
看到开头柏林熊标志,心理就知道这片子肯定是看不懂的了,果不其然,是哪种评论家们会用一万字有的没的去完美去描述的气息,但作为普通吃瓜群众来说,这种严肃电影有点太严肃了
略显穷途末路的电影。纵使有个理想的框架,情节却简化成了功能性的文本拼凑,视听也在现代质感和魔幻现实间犹豫不决。
@MOMA巴西影展,看的时候脑海里不自觉的想起一本本拉美文学,就是那种荒诞的、潮湿的、魔幻的、多元的杂糅的感觉。就还挺喜欢的。游走在现代和传统里的小男孩最终还是被杀死,一种隐喻。
缺少了一些精准的 或是神来一笔的视角
PYIFF10.13种族、阶级两者面对历史降临的无所适从。空间《罗马》,结尾《拉扎罗》。
太精彩了!可入2020最佳新片之列。以歌谣起终,确实是通俗化的奥利维拉之触与《过境》式的传奇结构。文学与电影、纪录与虚构混杂,人鬼神同在,腐烂庸俗失魂的殖民帝国和神灵重得供奉的新时代对望。狂欢节前后视点机位叙述声音的运动切换,令人感觉像一千块拼图严丝合缝那么毛骨悚然又精神振奋。
精致得有些匠气的时间设计:世纪之交的阈限之处,独立日、亡灵节、圣诞节、狂欢节,四个节日铭刻下欧非拉多种宗教与意识形态交织混融的驳杂记忆,更将当下与历史倒置为影像的背景与前景,毫不讳言其民族寓言的实质。从观感上看,前三章稍嫌沉闷,但或许正因如此,最后一击才格外惊心。
2021.4 资料馆
复杂的历史隐喻不断叠加在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上,散乱飘移的视角与通俗剧形式展开的情节,令叙事变得捉襟见肘,无法展现出恢弘的历史感。中后段开始融入时代错置的背景声算是一种突破,结尾彻底打破时空桎梏,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的手法才真正找准了这个题材的核心。
难看到爆,IMDb上5.7分是合适的
很喜欢结局,远景镜头一出,上世纪的洋房和本世纪的高楼出现在同一画面里,安娜穿着蓝色洋装像一个亡灵一样快速穿过街道与现代人擦肩而过,若奥穿着现代服装坐在广场的阶梯上唱着影片开头奶奶吟唱的歌“神圣之水,贮于庙堂;神圣之水,喜闻叶生;神圣之水,毋害孩童”,奴隶制废除后,过去与现代矛盾冲突,死亡与新生的交替,阶级对立、信仰差异一一显现,当时的人们或者就和安娜濒临崩溃的表现相似,拼命想要埋葬抛弃些什么,又用力要留住些什么。就是没有中心主线,内容也偏沉重,看得昏昏欲睡
读诗、祭典与受教育,女性角色太满了看得我好开心。我的灵魂太小,只容得下这些。这可是世纪背景刚推翻奴隶制的巴西,苦涩中混入难以失败的制度,每一次都有离开的母亲和家。由故事里的女孩想要给妈妈治病开始,引入修女寻找非洲阿姨的一出歌唱,姐妹情母女情友情都万分重要。修女说我允许你来唱,但你要改变你的唱词,非洲阿姨反击说难道你的圣歌也是毫无尊敬的空洞的耳灵?但还是退让了。在这之下的,是出于关爱而两两对视的心。喜欢女孩说她不会生下孩子,也喜欢修女在妈妈怀念父亲时质问妈妈“难道我不是你人生的礼物吗”。圣火和拍掌很美,但我觉得哪一种文化坚贞都无所谓,我希望再来一次可以剥离那些屏障,只讲女性。
民族大熔炉。。。
zzzzzzzz
十分清醒地看完了这部文艺片…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电影将巴西废除奴隶制的历史与魔幻而看不见的幽魂、神秘的原始宗教仪式相融合。直接影射奴隶制消亡后,剥削、压迫、偏见改头换面仍然存在的社会问题。影片真正有趣且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尽管影片字幕卡介绍年代是1899-1900年,但在庄园之外,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路边的汽车、作响的警笛声都赫然是当代世界的模样。当安娜反复说起她看见死去的奴隶,被家人当做疯子。但或许这些角色才是真正禁锢在时间、空间里久久不愿离去的死者,带着对20世纪的憧憬,徘徊在钢筋水泥的21世纪现代世界中。三星半
11/23@厦门 金鸡电影节
A wonderful opening sequence followed by a wonderful death. 好久没看到这么喜欢的开头了。后面就…嗯…陷入直白的寓言啊符号啊的陈词滥调;真的很疲惫这种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莫名深奥的感觉,尤其是钢琴小姐的设定,我只能理解为创作者犹豫了or投机了;比较之下《安乐乡》都要好很多了。种族与后殖民地议题的零散讨论在现在global pendemic背景之下显得疲软;形式上,略带机械感的Wes Anderson风人物动作与剪辑节奏也轻盈得不合时宜。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形式了。PS. 发现我的异国生活一直和巴西盆友很有缘分
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拍的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