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韩国电影《素媛》,感触颇多。
影片让我想到去年看的《熔炉》,压抑敏感的话题,直面现实的勇气,这是让人非常钦佩的。
当然,这部电影比《熔炉》要“光明”许多。
这是退隐商业片的李浚益导演回归之作,有薛景求、金海淑这样的实力派加盟,小姑娘的角色在各位演技派面前毫不露怯。
如果说《王的男人》让导演李俊益赚的盆满钵满,名利双收,那这部《素媛》收获了第3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影片,更是为他的职业生涯攀登上又一个高峰。
【W】Why?
素媛的妈妈也在问,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素媛身上?
甚至她还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和素媛一样,她说,她为什么那么坏心肠,因为她坏心肠,所以报应来了。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为什么”都得不到解答,片尾对丧心病狂的施暴者,也仅仅判了12年,扣除假期,确实太便宜他了,他对孩子的伤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为什么这个白痴法官要维持这个明显不公正的判决?
素媛的爸爸一直在隐忍,判决结果出来,他也无法再忍耐了,最后他抄起检察官的桌牌要拍死那个畜生,懂事的素媛抱住爸爸的腿,她不想看家庭支离破碎。
如果解释不了那些无法挽回的为什么,为什么不向前走?
止步不前,永远也走不出阴霾。
【I】I。
薛景求饰演的父亲几次让我落泪。
从一开始老爸连帮女儿梳头都会遭嫌弃,到后来,女儿出了事,这个老爸的形象才真正的变得醒目伟岸起来。
对恶人的痛恨,心疼妻子和女儿,保护女儿不再受伤,甚至为了女儿,穿起闷热的香肠人偶衣扮演可可梦与女儿交流,不断鼓励她。
当女儿识破他的时候,汗水泪水一应俱下,这个大老爷们也因为这一次的洗礼而更加坚强。
薛景求和宋康昊一样都是很有识别度的演员,擅长演绎小人物,展现平凡人物的非凡演技就是他的标签。
而小姑娘素媛本身的努力和坚强也是令人动容的。
“我总想睡一觉就能回到过去,可早上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太伤心了...以前奶奶说,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我想这大概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一个八岁的孩子,可以这么坚强懂事,真心疼她。
一个人如果被伤害的体无完肤,能帮助TA重新站起来的最重要的就是TA自己。
【S】Share... 分享爱和关心,人与人相互依存生活才可以越来越好。
素媛爸妈的朋友、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素媛的小伙伴们、工厂的工友们、街坊们…没有人因为这件事让素媛一家人腹背受敌。
大家都尽可能的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站起来。
老爸的朋友在第一次上庭甚至激动的脱下鞋子朝那个禽兽丢过去。
捉襟见肘的时候,也是这些人在鼎力相助。
一家人回到家,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门口玻璃上贴满了小伙伴们的祝福。
老爸用来扮演香肠人可可梦的行头也是租赁公司的人好心借给他的。
正是因为有雪中送炭的人们,才注入了那么多正能量。
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由金海淑饰演,在韩国被称为“国民妈妈”,一直以来以饰演母亲的角色而闻名,去年的《夺宝联盟》虽然有颠覆的演出,可是这次的表演还是一如既往的回归了温情美好的母亲角色。
一个因为同样事件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去鼓励素媛一家人,慢慢的让素媛打开心结,慢慢抚慰一家人受伤的心。
一直以来都坚信,人最强壮的肌肉其实是心脏。
因为有Strong Heart,所以多艰难都可以继续站起来。
【H】Hope!
希望就是在荆棘密布中缓缓升起,人活下去的理由你找到了么?
影片里温情和写实处处打动人。
在社会压力,身心被摧残的悲催状态下,一家人能勇敢走出黑暗阴霾并努力为剩余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之窗。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素媛的弟弟叫做素望,生活有阳光才有希望,不管怎样,还是微笑,好么?
韩国电影《素媛》片长120分钟,在前30分钟就抛出了一个极端残酷的困境:8岁的小女孩素媛,在上学路上遭遇一个中年男人的暴力性侵,导致大肠与肛门脱落,不得不终生依赖人造器官。
在这里按下暂停键,如果你是导演,在接下来的90分钟,会选择哪条为主线?
一,复仇与惩罚:必须要让那个变态的人渣付出代价;二、治愈与重建:尝试让这个曾经天真活泼的小女孩重启正常的生活。
这时你会发现,第二条主线,如果要继续下去,比第一条要难得多。
作为一个普通人,光想一想,要如何设计一个如此不幸的小女孩接下来的生活,都会像愚公站在大山前那么无能为力。
这也能解释,当我们看到类似的犯罪新闻时,更多的是愤怒与问责,而不会去追踪受害者的未来。
不是不愿,而是不敢去想。
因为太难,我们自动屏蔽掉了这巨大的困境。
自己的生活已经不容易,就不要再去追问如此沉重的命运。
但《素媛》的导演没有回避。
这个不回避,直接决定了电影的高水准。
在后面的90分钟里,在悲而不煽的叙事中,几个重大的主题渐渐显露出来。
一、"单靠家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素媛遭遇的是万分之一的苦难。
什么是万分之一的苦难?
就是概率为万分之一的、这个世界极端的恶--那么她就承担了比常人沉重一万倍的伤害与痛苦。
她的父母也是这场苦难的承担者,他们会晕厥、震怒、哀痛、绝望、痛哭……这一家人就像被命运之鳄狠狠撕咬住的羚羊,被一步步拖入黑暗的沼泽。
虚弱哀嚎的人,难以自助,也无力帮助另一个人,心理救援于是有其重要的价值。
在一个了解人也尊重人的社会,当一个人遭遇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时,这个社会就会有不辩自明的共识:不仅要为他治愈身体,也要为他治愈精神创伤。
因此电影中的心理医生坚定地说:"单靠家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她不否认亲情的伟大,但在处理人性这件事情上,心理医生具有更好更专业的方法和经验。
她是对的。
如果没有专业心理治疗的参与,你很难想象,这一家人能踮着脚,踩着那一粒粒沉浮的温暖和希望,度过苦海。
不与欧美电影比,单看这部韩国电影,再反观国内的影视作品,我们仍然很难找到将心理救助提升到如此重要层面的作品,难道这就真的是我们的现实:在我们这里,受苦的灵魂就只有一味破碎枯萎下去,而不值得获得悉心的呵护?
当我们关怀一个人时,会从心灵层面去关怀他的痛楚,才能说这是一个文明社会。
二、"我做错什么了?
"生而为人不容易,就是因为苦难有马太效应,受了苦的人,会越来越轻易掉入卑微的陷阱里。
人性就是这样一缩再缩的。
素媛"出事"不久后,就要开始躲避熟人和记者了。
明明她是受害者,但家人却更害怕社会舆论对她的再一次吞噬。
她不理解,问:"我做错什么了吗?
"世界的规律就是这么残酷,那些被父母抛弃过的、被父母虐待过的、被他人欺负和羞辱过的……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顽固的声音:"都是我的错,是我不够好。
"无论他们外表看起来多么桀骜不驯。
证据就是,他们会一再避开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真正爱的人,他们在潜意识里习惯了自我矮化,习惯了残缺,习惯了自己不值得拥有被爱和幸福。
小小的素媛也是一样,她一开始是不解,但渐渐就会转换为"这一切都是我的错"的自我攻击。
灾难就是这样雪上加霜的。
要有人不断地提醒她:"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电影《心灵捕手》里那个少年天才,养成了一套"要想不受伤就先拒绝"的固若金汤的价值系统,用来抵御童年成为弃儿的深切自卑,却淬不及防地在一句又一句的"这不是你的错"面前嚎啕大哭。
这也提醒了我们的思维局限:当看到那些退缩的身躯时,我们是不是潜意识就认为,不幸的人就应该或只能一直不幸下去?
三、"我恨不得所有的孩子都遭遇一样的事情。
"电影没有回避创伤,也没有回避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委屈、抱怨、控诉不公平。
"为什么偏偏是我?
"被命运扇过耳光的人都会对上天发出恨恨的诘问。
素媛的妈妈,一个不忍心吃狗肉的人,在遭遇变故后,也会恨不得所有的孩子都遭遇同样的厄运,"这样至少我们家素媛就不会那么特殊了。
"虽然心怀愧疚,却还是忍不住这样想。
素媛的爸爸最开始责备妻子的想法:"你也太狠心了。
"但当他真正意识到女儿一生将要面临的苦楚时,他哭了:"以前我怪孩子妈妈太狠心,但狠心是我自己。
"因为女儿背负了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残忍,她一个人背负。
命运从来就没有公平过。
我的一位博士朋友,每天都要用小白鼠做实验,她对我说,当她用手去抓小白鼠时,有时候会恍然看见有一只"上帝"的手在抓住我们其中的一些人,扔进荒凉的命运中。
区别是,她还有一些恻隐之心,但那个"上帝",仿佛并没有,只是完全机械的偶然。
四、"这里是黑夜,当这里贴满蝴蝶,我们素媛就可以说话了。
"对"恶"的审判能够给受害者以安慰,却无法送给受害者一个时光机,回到从前。
素媛说:"有时候我想,睡一觉就回到从前了,于是就会乖乖睡觉,但是第二天醒来,一切都没有变。
"更何况就像《素媛》所揭示的,公正的审判总是那么少。
要治愈素媛的创伤是非常艰难的。
心理医生无法让她开口,于是给了她一本黑底的粘贴本,和一罐彩色的蝴蝶贴纸:"我问,素媛来回答,每次回答就能贴上一只蝴蝶。
这里是黑夜,当这里贴满蝴蝶,我们素媛就可以说话了。
好吗?
"素媛点了点头,于是"黑夜"上出现了第一只蝴蝶。
这次耐心的交流,象征着治愈的真义:仅靠抗争与惩罚,无法完全消除世间的"恶",也就是"黑夜"。
无论你愿不愿意,"黑夜"就在那里。
对素媛来说,那极端不幸的遭遇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抗"黑夜"唯一的办法,只有引入 "蝴蝶",让"蝴蝶"占据黑暗的空间,在黑暗中扩散与繁殖,改变黑暗的面貌。
而"蝴蝶",就是爱与理解。
你无法消灭黑夜,但当你拥有足够多的爱与理解,你才不会被黑夜蚕食。
五、"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上?
"与肉体的创伤不同,精神的创伤常常是持久的、甚至随着时间加重的。
素媛在一开始还能安慰父亲和指认凶手,但渐渐就开始失语、哭泣、尖叫,终于有一天,她轻轻地问:"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上?
"余华小说《活着》里的富贵,同样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却从没反问过一句"为什么要这样活着?
"仅仅是活着这个事实,他就满足了,无论被命运多么无情地压碾。
许多人为此感动,我却对这种麻木相当不适应。
相比之下,一个8岁小女孩对"生"的质疑,甚至那隐约的自杀倾向,更让我看到生命的尊严。
人不是《绿野仙踪》里没有心的"洋铁人",可以经受任何摧残和羞辱,而不感到一丝疼痛,还咧着嘴笑呵呵地活下来。
感受不到疼痛的人,是最可怕的人,许多变态杀人狂就是因为没有对伤痛的认知。
面对摧残,有人选择忍痛前行,有人选择放弃生命,因为不堪其辱。
我们无法指责后者,那是他的权利。
就如我们无法体验到他的痛苦。
你以为他人的痛苦只是三四级的东南风,不足挂齿,结果外星人一来,给你接上一种能完全连通他人感受的触角,你才感受到,原来他一直孤独地站在十二级的飓风中。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时常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 《素媛》里的这句话,戳中许多人的泪点,虽然有煽情的嫌疑,但有一半的道理。
的确,独自承受着痛苦的人,会对他人的痛苦尤其敏感,长期在黑暗中的人,仅从他人的一个微小举止,就知道他在惧怕什么。
比尔盖茨夫妇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说:"如果你遇到令你震撼甚至心碎的事,不要逃跑,去面对和解决,那将是你改变世界的时刻。
"他们说得没错。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从事的事业是与他们痛苦经历相关的,一是有强烈的感同身受让他们去接近类似的人和事,二是通过帮助他人,也获得自己的救赎。
《素媛》里的心理医生,就是因为女儿被性侵后自杀,才走上这条道路的。
这些人是天使,不仅让自己活了下来,还具备了给予他人的能量。
天使的对立面是什么?
看看最近那些受了苦就去找人同归于尽的纵火犯,就知道了。
假如你怕催泪而错过这电影,其实是一种损失。
《素媛》催泪,只是因为努力的爱,而不仅仅是因为悲剧。
《素媛》改编自真实事件,在观影前,我已经做好被虐的准备。
但是电影给了我一种安抚,剧本从素媛的家庭入手,侧重地说明了这次悲剧产生的前后家庭变化,轻巧地略过了悲剧本身的内容。
开头的家庭叙述是令人熟悉的:收入紧凑的家庭,对妻儿关心不够的爸爸,忙着看店的妈妈,懂事的女儿。
这个家庭关系是松散的,粗心的丈夫甚至不知道妻子怀孕五个月了,这凸显了爸爸的工作日夜颠倒,夫妻共寝时间不多,彼此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爸爸对女儿的关心,比不上对工作的关心。
——这些显然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韩国电影里,涉及犯罪的段落,总免不了下雨天。
《素媛》也不例外,素媛在下雨天的早晨被侵害了。
幸好,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阳光灿烂的。
侵害发生后,就是一连串的家庭关系大裂变。
导演很聪明地选择了父女关系作为重点,其他关系辅佐进行,每一个关系点都是催泪弹(我哭得一整天都不太舒服,哭得太使劲了)。
为什么说导演聪明呢,母亲在亲子题材中被使用的次数远远多于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一种隐形状态,至少在东亚是这样的。
父亲似乎只出现在重大的决定当中,那些细致的活计,从来都是妈妈来完成的。
比如片头,素媛要爸爸帮忙扎个辫子,爸爸就知道聊电话,把素媛的头当成足球一样地在抓。
事发之后,爸爸依旧表现出一种奇异的冷静感,比起妈妈的歇斯底里,他似乎是冷酷无情的。
剧情上,使用什么去撕破爸爸呢?
或许因为是改编社会事件的电影,编剧并没有写得太过理想化。
犯罪者没有得到严厉的惩罚。
相信观众与爸爸一样,恨不得手刃犯人。
但是为什么安排素媛勇敢的冲上去拦住爸爸?
这就是父女关系的高潮,她不再惧怕爸爸,她爱护爸爸正如自己的生命。
影片是以日常生活作为结尾的,既是呼应片头的日常生活,也是一种高潮后的回落,不再使用“催泪弹”了。
在素媛与爸爸的吵嘴中,似乎一切都风平浪静了。
希望爸爸不要再缺席素媛的生活。
一部很值得观看的电影,它有许多类似上述值得思考警醒的地方。
素媛是个充满灵气的姑娘,不哭不闹,灾难之后说话很少但一直都在用双眼洞察着世界。
孩子是无辜的,家庭是无辜的,即使无法感同身受,我也很理解素媛爸爸妈妈所说的“真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遭遇这件事情,凭什么只有我家孩子要受这个罪!
”伤害他人,尤其是孩子,永远不可饶恕。
电影里,为了煽情,除了坏人,导演把所有人都描绘的心地善良并能付诸行动。
但现实往往复杂的多。
例子不胜枚举在此略过。
还是感谢《素媛》这部电影,看完感觉又离这世界近了一步。
无论是什么情绪,遇上什么灾难。
人生还是像《素媛》最后那样,周而复始的继续过着。
电影没有交代日后等素媛长大遇上更多的麻烦与困难,留下了一个温暖的结局。
而人生本是泥泞肮脏,既然堕落到这个世界上,就一会问:“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
”一会说,“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是太好了。
”的摸索着度过吧。
韩国的电影在情感呈现上一直都是很出色的,越来越多这样黑暗的话题被搬上荧幕,暴露在阳光下,也证明这国家正在重视这样的社会问题。
时长122分钟的电影, 展现的是一个女孩子的一生.一个平凡的家庭, 在工厂上班的父亲, 经营小卖店的母亲, 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一家三口平平淡淡的过着日子, 但是一切却在一个下雨天发生改变.因为'那件事'的发生,给孩子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恢复的伤害. ‘那件事’发生与进展的速度异常之快,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极其缓慢的创伤的自愈与治愈.转回到事件发生后, 如果没有孩子的指证将无法逮捕罪犯. 所以孩子务必将要进行照片核对, 在核对照片的过程中孩子无疑会再次经受伤害.事件并没有结束, 如果想要给罪犯定罪, 孩子必须出席法庭进行指证, 这对于刚刚对生活重拾希望的孩子来说无疑又是一次重重的打击.影片最后所愿的妈妈生了一个男孩子,起名为所望, 这个孩子的出生是所愿的愿望, 是对于这个受到伤害的家庭的补偿, 同时又是是一种希望, 是这个家庭重拾生活信心的希望, 与我一同观看此片的女生说 “将来不想生女孩子了, 如果我不能护她周全“我在心里给她打了个满分.
泪点密集的一部好片。
导演的处理方法我特别喜欢,明亮的色调和积极的态度拍悲伤的故事,因为生活总要继续,人生总要向前,创伤只是点缀,温暖才是底色,就像Wall-E里的那株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抵抗灾难的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伟大。
刚看完《熔炉》又看这部,心情沉重得厉害。
同样是犯下滔天罪行,同样是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严苛,犯罪分子得不到严惩,对社会的危害不可想象。
短期内不想再看同类型的电影了,太残酷,心好痛,故事的内容力量远大于拍摄的技巧。
但是整体来说故事流畅,结构安排合理。
尤其对孩子父亲、母亲和男孩的性格塑造,让故事的进行更为真实,但心里却默默的希望,这最好只是编纂的故事。
也许在失去什么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最重要的,但是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当你为失去太阳而叹息的时候,你也将失去月亮和星星。
”把握现在是最重要的事情。
Ps:小萝莉长得这么好看还要挑战演技,这样好吗。
看完整部电影,让人感到很沉重,阴郁,说不出来的难受。
性侵儿童者到最后一刻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在为减轻罪行找所谓的醉酒证明。
素媛从刚开始的不愿见到父亲,到认出那个玩偶就是自己的父亲,再到最后法庭上抱着爸爸不让他犯法,看到那一幕我哭了,一是因为没有将性侵犯惩以最严厉的惩罚,二是因为素媛的懂事。
其实电影还是比较偏向讲素媛在遭遇性侵后是怎样在家人,朋友,同学的帮助下恢复的,怎样积极面对生活,怎样忘掉那段阴影的。
在这之间,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真的是一部很感人的片子。
第二次全身心投入的写一篇影评,不是不想写,每次看完电影总有好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难以名状的心情实在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表达完整。
可是这一次我还是想沉下心来把看完这部电影的心情记录下来。
正在备战14考研,本来不会有时间花费宝贵的2小时去欣赏这样一部电影。
可是我庆幸我偷懒了,看到了这样一部一直让我眼泪决堤的作品。
前些日子由于剧慌所以看到微博上别人的推荐,就好奇的去看了一些韩国的电影,(因为韩剧的缘故导致我是不怎么看韩国的电视剧电影,实在不喜欢韩国的风格) 类似这个题材的三大未解之谜《杀人回忆》 《孩子们》 《熔炉》 《那家伙的声音》等,只有看《熔炉》的时候我哭了,可是却没有这次这么惨。
刚开始素媛一家人可爱搞笑的相处方式让我觉得这部影片整个节奏还是很欢快的。
不时会有笑点。
素媛爱逞强的妈妈,闷不吭声一切无所谓态度的爸爸。
还有可爱胖嘟嘟的荣植。
可是灾难就是这么云淡风轻毫无预兆的发生了。
一家人幸福的生活被打乱。
鲁迅老人家不是说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很平静的吗?
可是那天早晨偏偏下着大雨。
当时没有漂亮小辫子的素媛还在可爱的和妈妈撒娇。
妈妈说明天给你梳美美的辫子。
素媛抱怨说每次都说明天明天。
事情发生后素媛躺在医院的床上跟爸爸说,想着自己也是大人了就直接拨打了112.看到这眼泪控制不住了。
懂事可爱的素媛此时的惨状真是让我这种局外人都恨不得去抽死那个畜生不如的混账玩意。
一想到国内很多性侵幼儿园的孩子还有小学生的老师校长,我都觉得以后千万不能有孩子。
有了孩子不是只有养大的责任,你还有让ta健康成长的责任。
在当今这种社会以后我真是不知道能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素媛说,我只想帮他撑雨伞,因为他全身都湿了,我做错了么?
大人们对于纯真孩子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
孩子的妈妈爱逞强,刀子嘴豆腐心。
和闺蜜在医院的交谈也是深深触动着我,回想着很多年以后我是不是也能和这样的闺蜜这样相互扶持。
孩子的爸爸不善言辞,可是自始至终都对孩子有着深沉的父爱。
每次爸爸拌成可可梦的时候,我都莫名的流泪,这样的感情虽然我不曾拥有可是我坚信这样的感情是存在的。
虽然我连一句爸爸都不能喊出口。
虽然我也已经快不记得他的样子。
虽然他没有对我负责。
可是我还是会相信这样的伟大的父爱是存在的。
每次素媛看到可可梦以后的样子都让爸爸觉得得到莫大的欣慰。
最后素媛问出口的那句,你是爸爸对么?
这句话是催泪弹。
其实冥冥之中我也觉得素媛应该是知道可可梦是爸爸扮的,可是当那句话真的说出口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拉着爸爸回家,给爸爸擦汗。
(这个场景哭了很久)可爱的荣直哭着说,要是和素媛一起上学就好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这样的情节是不是罪犯本人看了也会醒悟???
还有荣直的爸爸,妈妈也是多么可爱的人。
社会还是可爱的么?
还值得我们去信赖么?
今天在豆瓣看到了这篇评分9.1的韩国剧情片。
不知是豆瓣评分高的缘故,还是对韩国这种类型的片子质量的信任,我在论文未完成、交稿日期快到的时刻,竟然还毫不犹豫地点击观看下去。
韩国犯罪剧情片一直是我的最爱,比如《杀人回忆》、《熔炉》、《恐怖直播》等。
每看完一部,都感慨韩国片的伟大。
这些影片直抵人性深处,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现实,不仅让人更清楚地看清楚人性是什么样的,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有的还给予了人们改变社会的力量(如《熔炉》影片上映后,引起韩国社会沸腾热议,舆论压力促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最终至韩国国会对当时性侵罪行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作出修订,「熔炉法」 于韩国国会立法成功)。
《许愿》也是一部同样伟大的影片,跟《熔炉》相比,同样是讲述小女孩遭到性侵而法律没有严惩凶手的故事,但是它比《熔炉》更加震撼,更加荒诞,但同时也更温情。
片名是以影片女主人公、也是受害人的名字素媛( So-won)命名,国内翻译成读音相近的许愿,也寄托了某种希望和祝福吧。
影片让我血脉喷张,罪犯的惨无人道和死不承认、法庭判决的荒谬不公平,都让我愤怒到极点,换作我是素媛爸爸,我会在法庭上一枪将罪犯给毙了,哪怕坐牢,我也无怨无悔,这是透入骨髓的绝望,绝望=极度悲伤+极度愤怒;影片也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陪伴、爸爸扮作卡通人物守护在女儿周围、邻居捐款、同学们在素媛家门口贴满的课堂笔记和祝福,感动得让我不止一次流泪。
韩国的心理救助机制做得很不错。
受害后,素媛变得沉默寡言。
其实,她心理害怕极了。
看过影片会知道,她害怕同学们知道后自己很丢脸,害怕同学不理自己,害怕给家人带来了那么多麻烦。
而这些害怕与害怕那个怪叔叔还会出现相比,相形见绌。
她在出院回家时,经过受害那个小胡同路口时,还是会心跳加速,呕吐不止。
这些都是创作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
当发生这种社会悲剧时,与孩子有关的亲戚、朋友,也会有心理创伤。
比如邻居小男孩荣植,他就自责地大哭,后悔当初没有陪着素媛一起去上学,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悲剧事件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创作,还会殃及周围,亲近的人多少会有心理阴影,比如不断地自责、倒带回想。
幸好,有个心理咨询阿姨在。
她在素媛住进医院时就陪伴着。
在警察找素媛指证凶手、妈妈和邻居及护士扮演卡通人物在病房给素媛表演、素媛妈妈的心理疏导、法庭上素媛作为证人指证凶手时,心理咨询阿姨都在现场,给予专业指导,保护着孩子及其家人脆弱的心灵。
在心理咨询阿姨的指导下,爸爸也学会了如何跟受创作的孩子沟通。
他扮演素媛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可可梦,在病房里跟素媛在写字板上交流,偷偷跟在素媛后面守护着她上下学。
素媛猜出卡通人物是爸爸扮演时,摘下爸爸面具,看到满头大汗的爸爸,心疼地给爸爸擦汗,感动得我泪如雨下。
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一个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的康复来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素媛出院回家,看到家门口上贴满了课堂笔记和祝福语,同学们的关爱也让我感动;邻居大叔也就是荣植他爸主动借给爸爸钱的一席话也让我感动得流泪。
这些对于素媛走出创伤起着加速作用,温暖着人心。
但不管怎样,透过影片,我对心理辅导究竟能否抵御现实的残酷还是不太坚信。
影片最后,素媛的一句话很让人寻味,她对刚出生的弟弟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我猜想,素媛最终还是会自杀吧。
但她一直都很懂事,怕给家人带来麻烦,比如她受伤后第一个打出的电话是112,因为刀子觉得“爸爸妈妈很忙,但是坏人也要抓,要先报警";心理咨询师问她担心什么时,她担心爸爸因为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不能去上班了。
所以她一直忍着,坚强着。
弟弟的出生,在她看来会减轻她的自杀给家人带来的影响,所以她说了那样一句话宽慰自己的话。
想到这一层,我就不寒而栗。
不希望这种猜想成真,真心希望她克服心理创伤,在家人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可是不能否定这句暗示的话所带来的可能性。
当素媛快被治好,走出心理创伤的时候,法庭上发生的事又让她陷入了绝望。
证据俱在,证人证词确凿,法庭也认定了罪犯的惨无人性,但是仅因为罪犯抵赖不认,装出喝醉酒神志不清,法庭竟然采纳这种荒谬辩解,据此只判刑12年。
12年后,小女孩还不到20岁,生活中还时刻潜伏着“坏叔叔”,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坏叔叔”就突然出现在面前,想到这里,我都不寒而栗,更别说经历了创伤的素媛。
素媛承受的太多了。
当爸爸抑止不住愤怒和绝望,冲上法庭要将罪犯砸死时,素媛哭泣着紧紧抱住了爸爸的腿,乞求爸爸不要这样做,这一幕让人悲痛到极点。
深深的无奈,深深的绝望。
谁能说这样的判决不会再给小女孩素媛造成二次创伤!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日常的陪伴和关爱,离不开心理咨询在突发情况时的专业指导,更离不开社会法律制度的健全。
而社会法律制度能否起到弘扬正义、严惩罪恶的目的,是最根本的。
再温情的心理救助也抵御不了现实的残酷!
联想到我国发生的摔婴女童案,女童和及监护家人到现在还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谁晓得长大后这个女孩还会不会再将犯罪升级?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被摔的婴儿长大留下了永久的身体创伤和心理创伤。
又联想到教师张大同性侵多名男学生的案子,虽受到当事学生的一致指认,但张大同所受到的惩罚只是被学校解职,而其他学校又将它聘去,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性侵其他男生?
PS:在法律制度、心理救助上,韩国落我们几条街。
我们也不可能拍出这样揭露现实的伟大电影。
2014.1.7
素媛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姑娘,在受到坏叔叔的伤害后,第一次醒来,她告诉爸爸 ,“出事了觉得爸爸会很忙,可是坏叔叔也要抓住才行呢,就自己打112”,鼻子眼睛都是肿的,特写镜头里眼睛含着眼泪,爸爸走出病房就吐了出来。
几天后媒体的报道,追到医院,妈妈使劲全身力气挡在媒体面前,求求大家不要,爸爸抱着女儿就往楼上跑,不想让孩子再受伤害,到了病床,因为肛门和部分小肠被切除,只能将小肠拉出身体外做了人工肛门,大便就开始不停的往外流,这是受了伤的孩子第一次发现,爸爸想去擦,女儿难过的拼命挣扎阻挡着爸爸,谁又能接受得了,况且还是这么小的孩子。
满头伤痕的她问爸爸,我做错什么了吗?
看到这里,我眼泪水哗哗直掉。
受到伤害后的素媛不愿说话,她觉得很丢脸,躲在被子里,也不愿见到爸爸,爸爸就躲在她最爱的人偶里,当她路过事情发生的地点时忍不住停了下来,那种恐惧也许无法消除,但回头看到人偶,她大步朝前走了去。
到最后,她说,你,是阿爸?
是阿爸吧?
爸爸在人偶里大汗淋漓,看不出是否有眼泪。
拉着爸爸的手回家,给爸爸擦掉汗水。
素媛整个过程中都很懂事,很天真,很纯真,却让人从心底止不住的心疼。
最后坏人因为喝酒说自己无意识而只被判了12年,前一天晚上爸爸给妈妈说,如果明天审批有什么差池,就亲手杀了他。
素媛听到了,所以即使上庭再次指正再次面对回忆那段痛苦后,她还是看着爸爸,爸爸离席冲上前去想要拍死坏人时,大家都乱成一团时,素媛冲过去抱住爸爸的腿,哭着喊着,阿爸不要。
看到这里,我眼泪直飚,在这个场上,她才是受伤害最重的人。
尽管不愿意接受,我也认为电影结局是素媛自杀了。
(。•́︿•̀。) 镜头先是一个她的座位空着的特写,然后是她走出校园,回头看看学校,转身往家走, 心里说: “今天我得提前回家了, 上午课结束之后就直接回家了, 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星期一该怎么解释呢, 那个才是最担心的, 要是我身体健康就好了” 回到家,他爸刚上完夜班在看板球比赛重播(说明当天他们全家没有出行的计划), 素媛回到自己屋里,然后看着桌子上一桌子的玩具,说“今天把飞机拼好了,因为是给弟弟,所以拼得特别好……” 拿着飞机走到客厅,教训爸爸不能买彩票,给爸爸剧透昨天比分(说明她昨晚没睡?
)。
进入妈妈的卧室,妈妈在小宝宝旁睡着(说明当天不是接小宝宝回家的日子),素媛笑着躺在小宝宝旁边,边逗着弟弟,边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为什么第一个镜头是她座位空着的特写?
因为她即将不在了,那个座位周一会空着。
为什么离开学校时要回头看一看?
因为不会再见了,所以要多看一眼。
为什么突然要提前回家?
提前回家说明起码不是经常提前回家,这次提前回家肯定有什么理由,也许是因为她的计划里不得不提前回家。
为什么“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
如果字幕组精准的话,说明这是个未来时态,说的是以后小朋友们“会”怎么看她。
她的特殊情况老师和同学应该大概都知道,这个担心说明会有别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最担心”“星期一该怎么解释”?
不出什么事的话,为什么要做这种担心?
只是担心该怎么解释为什么提前回家似乎说不过去。
而且,这个“该怎么解释”并没有把主语限定为她自己,应该是担心周一父母如何为她的事情做解释。
为什么给刚刚出生的弟弟做那么多玩具?
因为没有时间了。
为什么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因为家里有了新的血脉,自己如释重负,即使离去,父母也有新的希望。
我觉得她要自杀,而且就是提前回家那天。
素媛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很要强自立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小姑娘,坚持自己上学,和小胖子争强好胜,出事后为了不打搅爸爸上班先打警察电话,住院时让独自出来的可可梦快点回冰箱去陪朋友们,自己早睡了也要在画图板上给可可梦留言“今天我先睡了,你早点回去吧”,法庭上抱住爸爸不让他犯罪,等等。
她的考虑从来都是以别人为中心,而她自己承担了太多的妥协和痛苦。
电影中素媛的爸爸妈妈反复说“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根本无法感受到这伤害有多大”,是的,素媛受到的伤害,一定要远比我们从电影中所感受到的大得多的多,但她都是自己承受着,没怎么说也没怎么哭。
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
恢复能力有多强?
心理辅导师的女儿不是16岁自杀了吗?
我觉得素媛会想只要她死了,她爸妈就不用照顾她一辈子,不用老是担心十二年后的事,他们难过几年之后就会把爱投注在弟弟身上,老师和同学们也不用刻意照顾和回避她,她自己也不用一直承受着无法诉说的痛苦。
这样的话,就不会给周围的人添麻烦了,而她自己也不必再受煎熬。
她最后的淡然,我觉得,就是她想通了要一死了之后如释重负的表现。
韩国的法律真的这么奇葩?好想学习下相关条文。
一个孩子遭受了太多,一个家庭遭受了太多,一部电影承载的太重。总觉得哪里缺失,是压碎了细节么?
韩国现实主义题材 虐心 小孩子那么小就要受到那么大的折磨 好在父母很好他可是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是怎么也磨灭不了的
曾经的我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厌恶。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2.5
面面俱到淺淺而談的催淚片。
人物写的各种烂。各种硬伤。但是韩国人催泪点的制造真是有本事。布偶和玻璃门都选得很好。唯一不错的人物是厂长,其他全不合格
6.6
虐死了
这种类型片能不能少拍点
简直要疯了,强奸未成年的都去死啊啊啊啊。片子虽然虐的要死,但是中间有很多让人特别暖心的细节,包括同事同学朋友的那些帮忙,父亲对女儿那种深沉的爱,让人觉得是可以战胜悲剧的。今年青龙奖给了这部最佳影片也是肯定了它的积极意义
657787/1.5)1.05=6.5 这个电影的存在对受害者可能有伤害,如果有所挖掘便也值得,可惜没有。可对比熔炉和辩护人
棒国年度温情巨作
虐心 有前科不可能只判12年 酒精中毒还喝酒?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 这句话让本片所有的暖色调只徒增观众的压抑 个人认为比熔炉拍得好得多 父女相认那场太虐了
看的时候,很心疼女孩,那么生动的时候被摧残,连爸爸都不能接近。看完后回味,又被爸爸感动,那身衣服,那每晚的陪伴。在法庭上,爸爸控制不住想冲上去的时候,女孩一把抱住他的腿的时候,眼泪又止不住的流。法庭的审判是冷酷的女孩的被摧残是触目惊心的,也只有父亲对女儿的爱能带给我一丝安慰了。
小姑娘真心可怜...最后那个该死的坏人也不过是判了12年牢!!
豆瓣真是越催泪分越高啊
无奈的现实是我们的情况比他们更糟糕,要有多勇敢,才敢生小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