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赤叶青枫一提到“天河”,但凡对广州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就会不禁联想起该市的天河区。
不过,由黄宏编剧,八一厂导演宁海强和沈东联合执导的电影《天河》讲述的却并非是南国一个区域的兴衰变迁,而是以涉及中国多个省市、千万群众的“南水北调”水利中线工程为背景,聚焦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和河水治污等重要环节中的感人故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董望川(李幼斌饰)被任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指挥兼总工程师。
他与妻子周晓丹(俞飞鸿饰)为工程忙于各自工作、聚少离多,原本稳固的感情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而正当此时的用人之际,董望川的得力助手兼学生江浩(段奕宏饰)因生活所迫为了利益竟然离他而去,跳槽到一家高薪企业,而家乡的亲人也因身处库区而坚决反对搬迁移民。
面对空前压力的董望川选择自己坐镇一线,并推荐妻子周晓丹担任丹阳市副市长,负责移民、治污工作,他们为确保工程如期保质完成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和努力……就剧情而言,《天河》作为一部重大现实题材影片并不狗血跌宕,黄宏等幕后主创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也意识到这样一部影片拍得高大上容易,但想拍得引人入胜则多少有些难度,故而他们一方面通过艺术手法尽量去制造片中人物之间各种戏剧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则注重从细节入手,以情动人。
于是片中董望川和周晓丹这对水利夫妻的经历分别成为片中齐头并进的两条主线,它们既彼此之间有所交集缠绕,同时也分别与各自的支线擦出新的火花。
譬如董望川一方面要处理家庭矛盾,一方面对于江浩在关键时刻离己而去耿耿于怀,而另一方面又需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运筹帷幄,且关键时刻还须力排众议,不容有失;周晓丹方面亦轻松不到哪去,在家时对丈夫幽怨满怀,出任丹阳市副市长后移民、治污工作困难重重,而最大的阻力竟来自夫家亲戚,而此时她的身体已经悄然拉响健康警报……故而影片虽然主要讲述的是水利人的故事,但因为片中将主要人物遇到的各种问题生活化、大众化,所以显得较接地气儿,引人共鸣。
能有如此效果,李幼斌、俞飞鸿、段奕宏等主演功不可没。
其中身为老戏骨的李幼斌自是不用说,有他压阵,《天河》的品质已基本得到保证;段奕宏此番也洗尽铅华,生动诠释了一名上有老、下有小的单亲父亲的无奈与坚持。
而说到最令人惊艳的,当属俞飞鸿。
虽然不及片中另一位女演员王若心青春性感,但身为不老女神的她身上有种岁月沉淀的独特美丽,她塑造的周晓丹,举手投足之间温婉如玉,端庄大气,非常吸人眼球。
另外,田华、濮存昕、陈宝国、姜昆、宋春丽、高明、林永健、吴军、小香玉等著名表演艺术家的倾情加盟也为此片增色不少。
有他们甘为绿叶保驾护航,才使得《天河》这出水利大戏愈发有看头。
而大坝加高、移民搬迁、穿黄工程、五棵松暗涵、北京通水等场景的通过特效的逼真再现,也令人观之不禁唏嘘感叹水利人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当然,其实谁又比谁容易?
南水北调一事除了水利人日以继夜地进行不懈努力之外,亦凝聚了千万普通民众及家庭的牺牲与付出。
片中丹阳市槐树村村民为给水利让路,又不使烈士陵园移动,于是全村一起迁移祖坟的场景令人记忆犹新。
而正是因为官民一心,众志成城,才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丹江有意化作泪,天河有情起歌声。
它让无数人心血汇聚,见证了那真爱的执着!
为了某些原因,我去看了这部电影,也很认真地一半肺腑一半应付写了篇观后感。
上交了,现在想写几句话也是有感于近期的一些经历,便是如此。
看电影期间,对于某些情节抱着吐槽和鄙夷的心理,然而另外一些时候又流着泪,不时被某些场景震撼,并且对于男二遇到的问题几乎还是心有戚戚之感。
总之一个半小时有泪有笑有无奈。
也许有的时候,这种过于主旋律的东西就不应该给一个唯恐全中国人民都不知道的立意,这种强制性和宣教性本身就是激起民众反感的爆破点,而其中的工作人员呢?
付出了努力又花费了金钱,可是看起来却是一个荒诞的四不像。
说来,电影结束的时候同事说‘干什么搞的这么催泪’,尽管我心里也是这么想,但还是回了她一句,有吗?
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条狗啦!
然而这条狗只是我想要感动的点,但到底却没有让人感动。
因为剧情安排的竟然是不让把那条狗带走,使得那条可怜的老狗在乡间小道和尘土飞扬的大道上奔波地上气不接下气,这种刻意为之让我的眼泪还没来得及涌上眼眶就冷冻在心里了,有点颤栗的感觉。
可是无论多么主旋律,也总是留给人去发现那些细微之初的亮光,例如那些工人,也许他们都不是英雄,也不需要英雄般的待遇,他们坚守的一线在很多人看来是为了生存,他们不顾性命为之付出,真的只是为了拿到属于他们劳动对应的那份工钱吗?
这种怀疑忽然又让我顿悟,即我们应对所享用的一切心怀感谢,这句神谕似的箴言,很多人也许无法理解吧?
至少不会深入得去想。
可是当我看到在黑暗的管道中奋战的人们,我似乎看到了他们的用心和尽力,而显然对于别人的努力和汗水,不是值得感谢吗?
不是在理智和正常智商范围的理解和接受,而是全身心想通一个问题的那种通透之感。
这些道理,在正常日子的我看来,不止给别人会有矫情和训教的架势,于我自己依然。
但就这些顿悟也不足以让我再写这个话题,只是恰好后来到了感恩节,我亲历了两件事,才更加有感触。
当晚我们在准备会场,其一:对于负责人的调度,就是帮忙搬一箱宣传材料,大概也就两三分钟的事情,有个工人明确拒绝,坐在会场的椅子上,屁股都没挪一下,说他腿疼,不想干,找别人去吧;而另外一件事呢?
也还是会场上的另外一拨人,由于他们负责的项目得落在最后环节,所以得等,其中有一个年纪稍微大的,那个负责人一直对他说‘抱歉,得等到最后,先坐着等会吧’。
可是他们没说什么,然后还选择了在这段等待的时间来帮我的忙。
在当时那个混乱的会场,分担各种工作的人们都在不同的角落忙碌着,也许零点、也许凌晨结束。
而当然,到天明,这个会场将足够光鲜亮丽地迎来众多企业家,国家重点领导等等,丝毫不会见到前一晚的各种怨恨和小动作乃至小诡计。
或许在这个社会中,拿钱干活天经地义,有参会拿纪念品吃自助餐,也有为了这个光鲜的表面而熬夜吃盒饭的人,前者永远见不到后者,但是他们之间就没有联系了吗?
也许真的是因为感恩节,让我想太多了!
《天河》是一部大片,从故事到演员到具体制作,我觉得。
《天河》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育片,但从头看到尾,你没觉得作,没觉得是在被灌输思想,而且,中间我多次流下感动的泪,这归功于演员的功力。
我想一部教育片能自然地传达正能量是非常成功的。
我是在金鸡百花影城看的这部电影,说真的,电影院的音效我感觉甚至不如学校的大礼堂,但我觉得这部影片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影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难点——移民问题展开,再现了大坝加高、移民搬迁、穿黄工程、五棵松暗涵、北京通水等场景,气势恢宏。
讲述了一个水利家庭,一群水利人在此工程中的巨大贡献,也展现了我国在一些技术方面的国际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是剧中的情感都来的那么自然,那么真实。
那是我们龙的传人特有的家国情,是中华民族国情下特有的故事。
我们国家大型工程众多,编剧们可以扩展下思路,这种片完全可以源源不断啊PS:以前总觉得北京的水贵,看了这片,我想贵就贵点吧,哈哈
纵观一个事实大部分宣传主旋律的评分都很低!
我真的不知道这些公知们在想什么!
有些人很可能还是某些单位人员!
拿着纳税人给的钱却是这样的一个态度不知道图什么?
智障吗?
不喜欢、不想干就滚!
别跟老子扯什么被洗脑!
去过金三角吗?
去过阿富汗吗?
见过新疆的暴恐吗?
没有国家的保障你今天还他妈能在网络上逼逼赖赖?
没有国家组织的这些工程你能活得这么滋润?
说什么被迫奉献?
说出这样的话心里害臊吗?
知道袁隆平吗?
知道钱学森吗?
知道邓稼先吗?
……没有这些人的付出你今天活得连条狗都不如!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心里没点逼数吗?
今天的中国无疑是最好的中国!
尽管他还有很多问题!
但是有一点,只要你肯努力工作那么你就不会饿死!
不要总是抱怨什么买不起房买不起车!
纵使你买不起但是你饿死了吗?
你走在大街上闲逛也不用担心突如其来的炮弹!
南水北调在半个世纪前还只是一个宏大构想,当时限于技术和人力等诸多因素,这项浩大的工程难以实施。
今时今日,南水北调已经成为现实,但谁能想到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水利工程人员为此付出的巨大艰辛。
他们几代人都为了实现这个构想而努力,从而成就了这项惠及上亿群众的水利工程。
电影《天河》正是反映南水北调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也展现了水利工程人员的艰辛付出。
《天河》虽然展现的一项水利工程壮举,而且还是赞颂水利工作人员,但这部电影和以往的主旋律影片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来说,影片汇集了李幼斌、段奕宏、俞飞鸿、王若心、林永健、高明等众多著名演员,群星式的阵容已经足以引起瞩目。
其次来看,电影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李幼斌和段奕宏两位水利工程指挥人员身上,特别是段奕宏饰演的江浩,这个角色没有刻意高大全,而且还是一个因物质条件等原因从水利部门出走的人,但这样的角色反而更贴近于现实了。
影片中,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进入实施的阶段,李幼斌饰演的董望川被任命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总工程师。
以董望川这个人物为中心点,辐射出江浩(段奕宏饰)、周晓丹(俞飞鸿饰)、林子彤(王若心饰)等人物,他们与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片中,董望川是一个坚忍不拔的人物,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完工,不仅仅是投入了自己的全身心精力,而且还让自己做水利工程的妻子周晓丹也协助他。
但周晓丹是一个较为顾家的人物,夫妻两人的矛盾一度很激化。
但真正令人意外的还是江浩这个人物,他为了高薪而离开了董望川的南水北调工程指挥部,江浩去了一家民营企业。
那么,问题来了,江浩是见利忘义吗?
《天河》这部电影里塑造特别出彩的人物,江浩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在企事业单位上班,但他的女儿无法进京读书,他还有年迈多病的父亲需要照顾,他的妻子也几年前过世了。
江浩的处境原来和很多北漂相似,在父亲病重需要十万元手术费的时候,他不得不选择在民营企业谋取一份高薪的职位,这样才能挽救他颓败的家庭。
江浩这样的人物角色以及他的处境,都说明《天河》在主旋律电影中也在寻求很大的突破。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即使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也很难避免有经济上的困难,换一个岗位,虽然也是环境所迫,但同样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浩虽然离开了董望川的指挥部,但仍然在水利工程中效力,一举两得。
《天河》为观众展示的不仅是水利工程人员的辛劳付出,还有南水北调工程的诸多技术难关,还有在移民上遇到的诸多问题,这部电影基本就是全景式展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艰难过程。
这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宏大工程构想,到今天切合实际成为了现实,未来,当人们喝到南水之时,这部影片就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本来想去看星际穿越的,排队买票的时候想起来还有点事儿,就顺手改买了天河的票。
这个电影基本和我们是同时接受的任务,可能还更早一些;当初我们去南水北调办公室开会的时候,主任手里拿着这个电影的剧本,说自己明天要给这个剧本提出颠覆性意见;第二次去开会,另一个专家拿着改稿说正在看,还说你们纪录片要什么人物,这故事片才需要人物;我们去密云水库前采的时候,项目部部长还把我们两拨人弄混了,接上了电影这些人就没车接我们了;等到我们拍摄的时候,施工工地说前不久段奕宏什么的也来我们这儿拍的……等到我们五集还有组没从外地回来的时候,这片儿已经上!
映!
了!
时间短,牵扯利益方又太多,最后成片这样,我真的觉得很厉害了,后期剪辑肯定没少熬大夜,想想都觉得苦。
看片的时候能够很自然地感受到片子背后各种领导的嘱托:北京的水资源少啦,但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一定一定要说;上游的治污一定要重点说,不然老百姓不放心(虽然东线工程的治污才是重点);移民的补助真的是不错,政府做出了很多很多努力这个也一定要提;工程人员也没少辛苦,但是都是工程又太硬,最好来几个女同志搞得柔和一些……所以最后才会出现女的也在工程第一线这种脚趾头想都觉得不现实的画面。
尤其一开篇就是大会上的讨论,就跟微博问答似的,我也能想象领导说的是:一定要把百姓的疑问解答清楚,让大家理解南水北调工程……之类的。
因为这些话我也都听熟了。
所以我觉得在这种背景下,对剧情实在不必较真,主题已经超速先行了,那温情内容肯定怎么加怎么别扭——当然那个小香玉那么快就叫妈也真是醉了……而且移民的还原程度相当高,看了《水脉》移民两集就知道了哈哈哈。
当然我还是不禁吐个槽,五棵松工程因为确实危险,所以都是半夜施工,绝对不会上面有地铁运营下面在施工抢进度的情况出现;而且贯通那一天先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诸多领导签到出席,最后关键的一铲子是由领导铲开的。
最后,演忆川那个人叫啥?
和飞鸿对峙的那一段真是演的太好了,让我迅速回忆起了拍摄期间和人谈价格的血泪史。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2014年度重大现实题材扛鼎之作《天河》,是一部优秀的主旋律影片,催人奋进,感人至深。
笔者犹记上次被主旋律影片所打动,还是十多年前的反腐大片《生死抉择》,本片同样真实、震撼、接地气,故事层次丰富,人物性格饱满,阵容强大到晃眼,确实是同档期的重磅大片。
影片所谓“天河”,并非是指天上的银河,而是地上的大型引水工程——南水北调。
当然,南北贯通的水渠,也并非像京杭大运河般在地面开槽,而是包涵了地下河,涵洞,桥引等等多种形态,穿越种种自然天堑,跨过道道人心鸿沟,被冠以“天”字号,也深刻体现出这条贯穿国土南北之渠的工程浩大,意义重大,难度巨大,而其现实价值则更加深远。
与众所周知的“天路”青藏铁路相比,“天河”南水北调的建设,同样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建设典范。
在国家"十五"计划期间,我国有重点进行开发建设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大工程,被称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电影《天河》就是讲述其中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建设的故事,有可歌可泣的情怀,也有令人深思的现象,为观众呈现出一幕幕在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和环保治污工作中的感人故事,突出表现了工程建设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
《天河》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亲自编剧,八一厂著名导演宁海强和沈东联合执导,云集了李幼斌、俞飞鸿、段奕宏、高明、林永健、濮存昕、陈宝国等众多知名演员加盟,客串阵容堪称近年最强:田华、宋春丽、郁钧剑、吕继宏等等等等,带来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建设画面。
影片选取了在工程建设中的几个角度,主要围绕几位主要人物展开,他们分别是由李幼斌扮演的水利专家、南水北调总工程师董望川,董望川的爱人,由俞飞鸿扮演的治污专家、丹江市副市长周晓丹,以及董望川的徒弟,水利专家江浩等。
几位主要人物的工作与生活经历,也浓缩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酸甜苦辣,有董望川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来自工作内部的,来自家乡父老的,还有夫妇之间的感情隔阂。
问题的关键在于,南水北调工程在每个人心目中的位置,说小,只不过是一条水渠的工程,说大,那是关系民生民存的要务,说难,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冷冰冰的硬骨头,说险,工程稍有差池就会人命关天……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摆正南水北调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包括工程所牵动的各方利益与生存问题,都通过本片的天平,进行了公正的审视。
作为一部接近于工程纪实的影片,故事还为观众带来了更专业的水利施工呈现,无论是开场的各方辩论,还是段奕宏处置盾构机的故障,以及李幼斌指挥工程涵洞与距离仅有一米的北京一号线地铁擦肩而过,都让观众感受到空前的紧张气息,也因此而感知,南水北调工程绝非是莽汉拼命干的工程,而是融合了各种高精尖的设备,以及在设备之上的更高精尖的科技人才,和他们那颗滚烫却冷静的奉献之心。
据传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宏大场面,剧组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开始,跨越湖北、河南、河北、北京4省市,由南向北拍摄了丹江口大坝、陶岔渠首、湍河渡槽、穿黄工程等南水北调的重点工程,场面十分宏大和感人。
从这点上看,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可以千古流芳的伟大工程,有《天河》这样的佳作来予以纪念,也算是给了观众们一次深刻的近距离了解南水北调,了解国家工程建设的机会,意义重大。
我家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河南淅川。
建国以来,那里先后有40万人背井离乡,我老家现在也淹没在库底,再也回不去了。
知道天河要上了,在北京跑了好几家影院才看到。
看多了商业片,发现主旋律电影也挺可爱的,没有“大咖”们各种卖弄,没有污染眼球的植入广告,再加上自身经历,我挺感动的。
很多人没看电影,就打出一分,在这里骂骂咧咧,毫无理性。
南水北调是国家决策,不管你是否支持。
工程建设者和移民们是无辜的。
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尊敬。
这部电影歌颂的是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普通人,让人们了解调水背后的故事,他不像商业片那么讨好观众,他只告诉我们是谁在默默付出。
最后,推荐央视纪录片《水脉》。
如果仔细了解一下,或者南水北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PS,编剧干嘛虚构了一个“丹阳市”。
南水北调水源地和江苏丹阳毫无关系。
作为主旋律,在纪实方面还是要严谨一点。
很尊敬这项工程,不评论水源地和受给水人民的得失,一星给伟大的工程,一星给美丽的姑娘们。
为了事业不回家就连一个电话都不打,一声解释都没有么?
一点失意就能让一个高傲的水利工程师声色犬马么?
90分钟什么都想拍,什么却都没有说清楚,多少无奈。
一个村庄,一个家庭,一条忠犬,可以着笔的地方那么多,以小见大已经不适合这样的快餐时代,连主旋律电影都没有这样的耐性了么。
说相声的该去说相声,歌唱家该去歌唱,你们这么不自信么,非要拉来一些非专业的演员试图去赚取一点点的噱头。
而留在印象中的唯有中国的大江长河,有时如男儿一般壮阔,有时如女人一般婉转,怎么能叫天河,河流就在人间,翻山越岭,穿村过户。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看到这个评分,以为会很难看,结果还好。;了解了南水北调的工程,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处理得还挺好。主旋律电影进影院不容易,这么多年来,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主旋律电影就是讲大道理,其实,很多东西也都在变化
段奕宏的老爸后来哪儿去了?
给“最伟大”担心一秒,好在之后还会有“更伟大”和“伟大+”,子子孙孙无穷尽矣~
开闸那天看的 没看完就走了 我觉悟不够 有点受不了这种洗脑
学校发的免费电影票,强制让我去看,还要写读后感。还好有下面的长影评,为了感谢帮助我愉快的完成任务,多给一星
主旋律电影剧情太多了,剪辑很乱
《天河(2014)》 (2021.7.31) 5
还好是学校的赠票!!
移民迁祖坟的前后转变:宁愿迁祖坟也不愿政府动烈士陵园
单位组织。。。
国家主旋律电影🎬,缺乏结构,众星云集但是没有撑起剧情
我不仅看了 还被要求写了一千字的观后感 自己感觉写的还不错。。。。
任性,就打一星
1分是因为没有负分
即使诺兰在中国估计也废了。。。。
太难看!!怎么能拍的这么难看!主旋律就不能拍的稍微好点吗?!!赶快打一星拉低平均分
还行吧,谈不上好也谈不上烂。
很不错
作为一部主旋律命题作文,故事完整合理,情节跌宕起伏,有冲突有抒情有纪实,,尽管大部分时候得唱高调。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比想象强很多~
看得出来主旋律片努力想有所进步,可惜,还是假大空。根源在于要让人反人性的无私为人民服务,又不给人足够的收入和补偿。这样的片子越多,越说明宣传工作已经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