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
Kursk,潜行浩劫96小时(港),深海救援(台),潜舰K-141,The Command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
主演:科林·费尔斯,蕾雅·赛杜,马提亚斯·修奈尔,迈克尔·恩奎斯特,马克斯·冯·叙多夫,奥古斯特·迪赫,史蒂芬·威丁顿,潘妮拉·奥古斯特,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库尔斯克》的故事聚焦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沉没事件。彼时进行作战训练的库尔斯克号艇内鱼雷自爆,118位船员全部罹难。事件也成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潜水艇事故。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最大的战术核潜艇之一,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舰,曾被媒体誉为“航母终结者”。像“泰坦尼克”号超级油轮一样,库尔..详细 >
温特伯格还是回去拍欧洲片吧,两部英语片都令人失望
依导演的能力,其实可以做得比这好吧?现在看来完全是一部标准样式的灾难片,平铺直叙,亮点稍欠。另外全程英文对白是什么情况,这不是俄罗斯的故事么?
看了很难过。but确定没有在黑俄罗斯吗?
不忘初心这句话应该送给温特伯格。作为dogme95的发起人之一,终究还是选择了拍类型片,然而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和卡司,毫无亮点……
脸老师真好看,穿制服的脸老师更好看!
最后绝望地让人窒息
投资方,导演和我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心累。
为了黑俄罗斯而黑,无耻之极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悲剧 “论——国家利益与个体生命孰轻孰重” 且不说真实事件中是否如此 就电影的情节来说 着实让人心寒
既没有航海常识,也看不到人性的闪光。离码头部署和航行中演练都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瞎做的。低速下舵机是无效的,潜艇无法自行离开码头;演习也不会带些一堆港口拖船如此密集的停在海面上。全片除了老套的黑毛熊官僚无能,甚至连好莱坞的宏大和劲爆也只是照猫画虎。更何况艇上情节全部是导演意淫,辣鸡。
可以反思的历史事件,腐坏的都无法生存。
片中提到賣給美國佬的深海救援艇,就在今年讓五個有錢有閒去探險Titanic的富豪們瞬間死於壓力艙爆炸。歐洲導演在黑大鵝上還是較中立的,倒是借製片方吹了一把曾經的海上霸主島國Royal Navy。
节奏有问题,这么好的题材,拍得清汤寡水的。
一看演员表有闷骚的马提亚斯蜀黍,立马来看。西方拍了部电影指责俄罗斯因为政治原因不接受救援,嘿嘿以为大家都傻子相信救援本身单纯是救援?无论怎么说,为了那些海军小伙子和他们的家人觉得不值,这不是某一国政府的罪,而是全人类的敌意的罪。
基本还原了人类史上夺走118条鲜活生命、至今最严重潜艇事故的几个关键节点。事故虽然是必然里的偶然(那款自爆的65-76型鱼雷的确是存在很大隐患),但艇尾23个人最后被溺亡却是彻头彻尾的人为灾难。大国面子、政治至上、冷战思维凌驾于人性之上,人命如草芥,把本该能回家的父亲、丈夫或儿子们,推入无底深渊。最后葬礼上几个孩子对政府代表拒绝握手的细节,非常到位。“我只是你生命里的一瞬间,而你却是我的永恒”。★★★☆
一场悲剧
影片最后用孩子拒绝与军方高层握手的桥段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因为对生命的看法一致,相信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这类题材的电影其实并不好拍,不能过多的进行演绎,弄不好会留下对逝者不敬的骂名,缩手缩脚之下又会流于平铺直叙缺乏感染力。显然这部电影已经展开了许多努力,汇聚了英国、比利时、法国一众很有辨识度的演员参演,倒不是说在叙事上有什么技巧,但至少对于此次灾难发生后的相关人士进行了克制又不失深度的刻画,留给人们一定的反思空间。电影开篇始于一场婚礼,结尾在一场葬礼,并且用画幅的变化带给观众一定的时代感,虽然略显刻意,但是效果不错。要说不足,可能是制片国度并不是俄罗斯本国,稍显一定的疏离感,很想知道作为俄罗斯,他们对这次灾难是持各种态度?
俄国人的真实事件找一群欧洲人用英语演还是有点违和。剧情流水,节奏平淡,片子没什么重点,总的来说非常一般。即使不知道这个事件,看了开头也能猜到结尾。导演本可以下手再狠一点,用力讽刺一把当时的政局,结果就这样一笔带过了,未免有点可惜。
还行,别反思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