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部电影很血浆 很爽 很b级的 你们是真的看过b级片吗? 我看到的只有克制,绝对的克制,血浆不够,情色没有,并且主角对上司的复仇是真的垃圾,一共三层上司,在感染狂暴病毒的前提和被压制许久的前提下,每一层都仅仅是谈判,几次动手也只是正当防卫,我看这片子完全没有发泄的快感,有的还是被上司压制的抑郁
你是否想过,有朝一日,在面对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领导、满是算计的同事和踩在下属头上作威作福的管理层小领导时,自己可以无所顾忌地一拳抡死对方。
而电影《大骚乱》,就创造了这样一种可能。
可以让人失去理智,陷入狂暴的病毒侵入了一家等级森严、管理严格的法务公司。
公司内的所有人都要原地隔离,等待消毒完成。
在此期间,感染者的一切行为都会被法律认定为无罪。
因同事陷害而失去工作的男主和即将无家可归的女主,决定借此契机组成临时同盟,向公司高层展开报复。
整部电影的观感,可谓是酣畅淋漓、让人痛快。
影片开头饱受欺压的男主,在病毒的驱使下,和女主一起化身为疯狂的野兽,用手中的锤子、扳手和钉枪,一路杀到公司顶层,最后不仅亲手血刃了陷害自己的上司,还成为了公司的新合伙人,赢取了年轻貌美的女主。
相较于常规的丧尸电影喜欢表现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困境,《大骚乱》更多的则是在探讨如果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多少人会因长期积攒的负面情绪变成凶狠残暴的野兽。
除了疯癫的男女主,片中的群像戏也同样精彩。
在病毒席卷了整个公司以后,平日里人模狗样的上司卸下了伪装,开始肆意辱骂自己的下属;员工也不在压抑自己,有的痛殴起身边的同事;有的开始高声宣泄自己的不满,每句话中貌似都必带一个“f***”和一个“s***”;更有甚者,开始直接在办公室释放天性,画面可谓极度炸裂。
联想到近几年来各大企业推崇的狼性文化和996、007工作制,以及当代社畜岌岌可危的精神状态,这种荒诞的情节竟也变得有几分合理。
如果现实中真存在这样的病毒,只怕到时候感染者会比电影中的人物还要癫狂。
《大骚乱》还可以看作是一个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故事。
男主作为一名社畜,原以为只要自己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就可以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巅峰,可谁知最后,自己只是黑心上司手下一颗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于是他放下了仁义道德,联同其他被公司欺压的人,一起用暴力去夺回自己的权益。
片中,靠潜规则上位的女上司最后被公司高层以自保为由给抛弃;而当男主将公司老板推至天井前,让股东投票决定其生死时,所有人都投票赞成男主将老板杀死。
这样的情节,用教科书的一点的话可以概括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好电影,对于打工人而言,它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控制你;在遇到不合理的对待时,支棱起来有时也不失为一个最优解。
对于身居高位的领导而言,它告诉我们要对自己的下属好一点,说不定真有一天,被你逼急的下属能一拳把你抡死。
季季热播的高分美剧《行尸走肉》,在第七季的时候终于发生了影迷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一幕:瑞克团队里的“神奇小子”格伦,被尼根一棒爆头,永远地跟我们say goodbye了。
不管有多少人不愿意去相信,也不管有多少人哭着喊着求编剧复活格伦,不然就寄刀片弃剧。
史蒂文·元都不会在《行尸走肉》的世界中继续一次次逢凶化吉,求生奔跑下去了。
因为,他有了一个更大梦想,那就是: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
——《大骚乱》影片一开始就介绍了一种病毒:ID-7。
这种病毒能让感染者的压力荷尔蒙水平上升,堵塞神经通道,攻击人类感官并打破人脑情感与理智的平衡。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会导致压抑的爆发,人性的本能会上升到表面,感染者因此会彻底沦为病毒的牺牲品。
染病毒的临床表现…其实也不是很严重啦,无非是生气愤怒时可能会暴打自己的上司;光天化日之下一时兴起就公然啪啪啪……而且就算你因此杀了人,也不用负法律责任,因为这一切都是病毒的锅。
换言之,感染了这种病毒,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出事了还不用坐牢。
里德先生就是第一个感染这种病毒杀人被起诉的人,史蒂文·元饰演的男主德里克是TSC咨询公司的一名律师,他帮助里德脱罪并借此从刚入职的菜鸟晋升为了公司的中下层人员,有了自己的小办公室。
半年的辛苦加班终于有了回报,但别以为打赢了一个案子,德里克就开启了升职加薪,当上CEO之旅。
其实说到底他只是大佬们手中的一颗棋子,当公司出了问题,大老板首先想到的就是让他第一个出来背锅。
再加上市场总监给大老板吹了耳边风,公司便想一劳永逸地开除德里克。
恰逢这时候,公司被特警全面封锁,宣告公司环境感染了ID-7病毒,必须进行8小时的隔离和药剂中和。
有如此天时地利环境,德里克还忍什么?
揭竿而起,造反有理!
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但还没干什么,德里克就被老板的打手们无情地带到地下室一顿臭揍。
但在这里他遇到了女主,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德里克便和女主组成了战斗同盟,开始了他们的一层层打怪升级,反击复仇之旅。
感染病毒,感染者的一切行为都不犯法的设定是影片后面情节进展的前提。
与相同题材的电影《贝尔科实验》不同,《大骚乱》这样的剧情设定避免了人性里的道德矛盾冲突。
在没有道德人性的束缚,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大骚乱》里的杀戮和血浆就更有了酣畅淋漓之感。
虽然人性、内心道德抉择这样的文戏少了许多,但作为一部纯粹的B级血浆片,相比《贝尔科实验》它胜在了剧情设定更巧妙和更直接上。
反观《贝尔科实验》,从剧情上说它只是一部单纯的“办公室大逃杀”,没有什么新意,而且从一开始你就能知道:主角一定不会死,而且最后肯定只剩他一人。
虽然结局的时候,《贝尔科实验》还故意卖弄了一下,感觉好像还有一个更大更深的阴谋,甚至还有续集的感觉,但这样的设定其实在剧本上就有硬伤:观众看完都是一头雾水,因为它根本没有将剧情和故事解释清楚,强行结尾之后还故意装了下牛逼,让人更陷迷茫。
其实《大骚乱》也谈不上是能被奉为经典的片子,因为有《贝尔科实验》在前,你甚至会感觉影片的大框架其实是模仿《贝尔科实验》而来。
本片只是胜在剧情方面将故事完整地演绎下来,再加上职场、办公室矛盾甚至商业上的勾心斗角等元素,它的横向展开和故事细节更加丰富。
“没有一滴雨水能认为自己引发洪水”,这是电影中女主在寻求帮助而不得时候说的一句话,而《大骚乱》这部电影的内核也就是在演绎这一句话。
把电影引申的广泛一点,职场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滴雨水,当上级欺压下级,同事为难同事时,我们都不相信一滴雨水能引发什么。
但当所有的雨水汇集起来,没有什么制约的时候,那雨水便变成了可以摧毁一切的洪水。
电影最后的结局有点反转和温情,当德里克面对老板提出的巨大的金钱诱惑时,他选择了拒绝。
而拼尽全力,险些丧命才换来的正义,到最后他却选择了放弃,大概是一路闯关下来,他也看清了职场的本质,毕竟世界那么大他也想去看看。
年近30了还能为热血节奏和画面激燃一把,也是压抑了许久的缘故吧,有个鬼才能把所有人心中的不甘不愿不平不忿不屑不满直愣愣地搬上荧幕,看到一边痛扁傻X领导一边法克漫天飞,心中说不出地舒爽畅快。
ID-7病毒焚化了心中最后的文明伪装,引爆了所有的本能共鸣。
快节奏的工作中我们太需要宣泄,抽烟喝酒唱K蹦迪游戏都是文明的,动辄违法犯罪的又做不来,所以看完这部片子后最大的反应,就是写完这段影评就该心平气和了,抱着小娇妻睡觉,明天照常上班,继续怼他娘的傻X主官。
后来我思考,今天看的那个电影是怎么让我感觉很爽的。
首先想到的是可能是有了进入社会的工作经历和见识社会人情利益之复杂的同感身受,毕竟自已也yy过把看得不爽的人暴打一顿,不过为了世界美好,为了维持我绅士的形象,还是要忍一忍的。
按照拉康的镜像理论和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将自己代入的过程中获得了爽感。
美国电影美国电影这一点总是让我特别佩服,这也是其称霸全球电影市场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普世的亲情,爱情,还是小众的同性,文艺,怪癖,大到社会意识甚至其他民族的存在,美国艺术家对这些变化或者存在的嗅觉总是跟狗一样的灵敏,更厉害的是他们还能将这些主题表达的要么很严肃很警示,要么很娱乐很感人。
作者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和大牌导演电影的差异性。
这不是一部作者电影,内涵不够深,立意不够新,导演不出名,豆瓣和百科上关于影片的信息少得可怜。
不过编剧,摄影,演员,剪辑都没得黑。
技术整个影片的动感,是爽感的又一大来源,制片和导演都很清楚自己要拍的是什么。
紧凑顺畅的蒙太奇,将之后画画与主情节交叉剪辑是一大亮点,整体上,开场建置毫不拖泥带水,中段起承转合,节奏把握的很好,游戏式的结构,打boss闯关趣味无穷。
高潮处,格伦看到boss往好友尸体上尿尿的悲痛与大美女爱情迸发水到渠成,战胜最终大boss虽然搞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也很像回事。
高潮之后,男女主众望所归的在一起了,温馨浪漫,加上旁白满分作文的总结讲解,十分不错。
而。。
这时注意到屋里有个室友在看历史剧,我听到有人大喊“我要杀了你!!!!!
”“我要我要。。。
”“陛下,陛下,陛下。
”“我。。。
”“陛下,陛下,陛下。
”“陛下。
”“陛下。
”“陛下,陛下。
”“陛下,陛下,陛下。
”“我。。。
”“陛下,陛下。
”“陛下。
”真的是傻。
看得我心里也充斥着挑战的兴致,斗志昂扬,无可厚非看的很过瘾,这样的片真是难得,很庆幸自己看到了。
我无法去描述,因为场面个个都很犀利。
可以说有的画面很暴力,但是这些演绎出来看着却没有那么血腥,可见PLAY的感觉拍出来了。
强者之间的PK,大开脑洞,才能绝地逢生。
不过同时也让我回味到,与其画面背离的安静朴实甜蜜的画面,这不同的两面却都可以直扣心弦。
一静一动世间两种美尽收眼底。
现在时间2023年中,看这部电影再反思三年口罩乱象,在解除道德约束的病毒加持下,人性的底层欲望被释放,带上了口罩面具,部分人也摘下了人性面具,基于这样一种代入,这部电影好像不是爽片了,更像是反思片了,当世界因为某种大前提变得无序,一切看似离谱却又能够归因如一,看似十恶不赦,但有一条可以无序的发条存在却又极其合理
整个观影过程很爽,伴随着惨叫和血肉横飞,影片中的人和观影的人都一块儿飙升肾上腺,因此,看完后,我认真的检讨了一下自己,是不是自身也存着暴力倾向?
大概每个混过职场的人都经历过骄横的自以为自己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上司、明里暗里都是小人天天在算计你在倾轧你的同事、永远屁股朝下笑脸朝上怒舔上司菊花的管理层人物,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能忍,谁叫你要还房贷,要养家,要糊口,要给孩子报各种班上各科的一对一输导,你不能没那份薪水,假若有一天真的冲冠一怒了,结果只能是你抱个纸箱走人,HR开始愉快的面试一群排着队等着接替你的人。
世界离开了谁都转,特别是离开了一个屌丝。
这是丛林法则里亘古不变的真理。
那么同样的,大概每个被欺压、被压榨、被斥责、被戕害过的职场屌丝的脑海里,都出现过海扁自己上司和小人同事的冲动吧。
至少我曾经那样想象过,想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减压的过程,想像着一棍把那张骄横自心为是的脸打歪,喷出一口老血,想像着一脚把那个BITCH踢飞,在墙上变成一张平面……,想到这些时内心真是澎湃,真是爽到爆。
好吧,终于有了这么一部电影,把你的想像成真,你会感觉,原来全地球人的感觉真的挺想像,对这么一部电影,你不用去苛求它的逻辑,它的剧情、它的手法等等,跟着爽一个多小时,就象自己也跟着发泄了一次。
挺好。
我甚至想建议把这电影放到任何一家公司的会议室里,谁不爽了,下了班可以去看,跟着男女猪腿,拿着钣手、锤子、射钉枪,打爆那些猪猡的头!
谁说格伦只会杀丧尸啊,由《行尸走肉》中的韩国小生格伦,史蒂文元主演的新片《大骚乱》低调刷爆了影迷们的口碑。
IMDB7.1分,MTC有61分,豆瓣上也给出了6.6的分数,对于这类血浆片来说,一些列影评网站的分数都算不错,合情合理,小有惊喜。
卡司中,出了熟悉的面孔斯蒂夫元,女主角萨玛拉·维文也塑造了一个鬼灵精怪的大杀女。
前段日子,胖哥这么重口味的B级青春片,你只看到腥和性就不对了 推荐过一部维文妹的重口片,想不到,这么快,她又有如此风格怪异的新神片。
这部片子,怪咖气质十足,带点偏执狂般一根筋式剧情,蛮狠起来毫不讲道理,遇神杀神,见佛灭佛。
影片讲述一种会导致人类陷入狂暴、释放本性的病毒感染了某公司法务部,顿时整栋楼的员工纷纷开始相互残杀的故事。
男主角德里克是一位勤勤恳恳,不靠关系,完全凭借熬夜加班,一步一步获得公司更高职位的勤勉员工。
他第一次升职就是靠为感染该病毒的男子洗脱杀人罪而获得了肯定。
法官最后宣判,感染该病毒期间,人们可以不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负责。
德里克牺牲自己的生活,疏远了自己的家人,完全沉浸在工作中,勉强坐上了公司中下层的位置。
毫无预警的一天。
他拒绝了女主角的抵押贷款的请求;他被楼上的狠女上司陷害;他将被扫地出门;老板决定把当做替罪羊,背锅侠。
他为公司所有的付出,将在今天化为乌有。
德里克表示强烈的不满,但他无法独自对抗庞大的公司体系,直到病毒突然侵袭公司,员工开始陷入狂躁。
平时所有的挤愤,在这一刻被集体点燃。
鲜血四溅,肢体横飞,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身体上的发泄随处可见。
当然,《大骚乱》只所以能获得一定的好评,自然是在主题思想上做出了巧妙的隐喻。
《大骚乱》骨子里其实是对于白领压抑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的极端化宣泄。
影片中,随处可见对于现实办公室政治的调侃。
比如那位人事部的头头,被德里克和女主角第一个血洗当场,而员工们选择了围观和欢呼,因为在众人眼里,这位人事部主观简直就是恶魔般的存在,他一旦出现在你面前,意味着你将被公司解雇了。
他不会留下任何情面,手段简单粗暴。
但其实对于他来讲,开除某人不过是公司的决定,他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已。
就像德里克说的,“洪水害人,但其中的每一滴水却不觉得自己有罪”!
公司从上到下,从体系到个人,其实都在缓慢残害着员工,无论你的职位高低,都将被其奴役和束缚。
片中其他被病毒感染的员工,开始收拾起了平时的隐忍,把怨气撒向了那些平时欺压他的人。
变态的上司,为难他的同事,有的人借此也会宣泄欲望,用肉体的碰撞为办公室恋情画下火热的句号。
整个公司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外界施放了中和剂,消解病毒的功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德里克必须找到顶头上司,讨要一个说法。
而女主角也希望自己的抵押合同能够得到认可,于是两人组成临时联盟,以打怪升级,不断“上楼”的方式,推进着剧情,带领我们走向了故事的高潮。
为了“上楼”,两人必须拿到公司权限的楼层卡。
人力主管的卡只能带他们上一楼,而陷害德里克的女上司手中的卡能让他们再上几层楼。
女合伙人的卡才可以帮助他们上到象征着最高权力的老板层。
如此设计,为故事的升级建构了幕与幕的明显段落,同时也隐喻着故事的主题。
每一次拿到卡的经历过程,都是一次办公室政治的戏剧性体现。
老板不想让德里克拿到卡,前来报仇,他要么雇佣打手,要么买通手中有卡的人,许诺升职加薪,反正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可以将公司的资源做出倾泻,让不利于他的人永无翻身之日。
直到德里克终于来到楼顶时,他的几次遭遇让他彻底明白了,升职需要“不折手段”、需要“冷酷无情”、需要“精致利己”。
在职场,好人似乎永无出头之日。
好心不得好报。
老板看见愤怒的德里克,第一招是抛出重磅利诱。
合伙人身份,大额度报销,高年薪,香车美人.....签了字,赚下你辛苦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的荣耀和金钱。
当德里克决绝时,他只能以暴制暴。
令人唏嘘的是,满屋子合伙人,没有一个人愿意介入这场困兽斗。
当老板深陷危机时,人人想的只是他死后,可以多获得多少股份。
利己再一刻战胜了所有,职场无人性,职场无朋友,简直字字珠玑啊。
片尾,德里克的选择几次反转剧情,不过是影片造梦和主题闭合的虚幻与梦想。
现实中,德里克的选择其实很容易猜到,面对那诱人的一纸合同,签上你的名字,就可以跳跃N个阶层,来到你可能一辈子付出都无法企及的地位,试问有多少人能抗拒这样的诱惑和条件呢?
回归生活,爱人相伴,亲人健康,诗和远方,这些都是职场人梦想,但同时容易忽略的东西。
生活和职场逼迫我们做出选择,要得到这些,就必须放弃那些。
片中的病毒不过是一个锲子,现实中,有太多会逼疯我们的病毒存在,你要么选择隐忍,要么选择离开,失败和成功一线之隔,有时甚至要你抛弃人性和到底。
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大骚乱》将职场事儿血腥植入,最后玩弄一些小聪明缝合了积极阳光的主题,再次给了我们做梦的机会。
现实嘛,当然和电影不会完全一样的。
该爽的地方十分恰到好处地都没有爽到。格伦咆哮得太多,虐杀得太少。
太扯犊子了…完全就是闹剧式电影…这烂片也能及格?😂PS:导演是有多恨办公室工作和办公室政治啊?
有点无聊呢 想看行尸走肉了 哦想起来了正好追到格伦下线 得 不看了
职场如战场。影片由下至上的攻略模式,也可以说,是对当下普遍公司内部的晋升制与游戏性,所具有相似结构内核的映射。
我嘞个豆这样的剧情真的无解,上到顶层杀老板,一路过关斩将,还有自己的小老婆相伴,就怕这醒来终究是一场梦,最后还是社畜还是宅男
比贝尔科实验好看130倍
可以说非常的神经病了~非常混乱~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
极具创造性的把病毒和职场联系到了一起,既暴力又幽默,时不时还深刻一下,我可真喜欢
真够无脑的。
这是部很普通的电影,应该值2星不能再多。但我喜欢它里面的台词,所以给5星。
干死老板
3.5 比《贝尔科实验》更为过瘾、更为残暴、更为精彩的办公室大屠杀,未能如愿展开的疯狂在这部得以实现。未知病毒与职场丛林的双重驱动,杀完行尸的格伦携同辣手保姆一起闯关式大开杀戒,手刃恶老板,歇斯底里的杀戮场面搭配摇滚乐和电子乐简直燃爆。
起初颇觉有意思的设定渐渐沦为某种行为艺术般的尴尬无聊,后来想想为什么定要找个借口,反而显得孩子气。就像整部电影从头至尾那种举重若轻的口吻,有点轻佻了——和绘画之间的切换是个不错的点子,但确实没有那种破画而出、由实入画的想象力,几场关键耍酷的BGM和剪辑之间的配合也总是觉得差口气。
办公室大逃杀,过于暴躁了
职场负能量接近爆棚,讲故事的诚意基本没有……
6.5分。有点类似《贝尔科实验》,基本就是随便编个理由然后搞一场办公室大乱斗。整体只能算是一般,还是不够酷啊,而且打斗之类也没有太多亮点,随便看看发泄下办公室情绪就够了~~~亚裔做主角,尽管只是B级片也是不容易了。
干!就完了!
暴揍上司血浆片,后半段有点无聊
职场宣泄,和贝尔科实验很像
导演是给那些天天受老板气的小白领们拍的电影吧,故事设定很巧妙用一种病毒来让我们释放情绪从让亚裔男主爆豆如闯关游戏一般暴打各级老板最终获取自由,全片血腥同时也不乏正能量,让上班族的我们看的很过瘾,很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