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其实乍一看上去像一部闹剧,但是笑过之后,眼泪就止不住了。
拍家庭关系的电影电视剧太多太多,莫西干从剧情上也算是另辟蹊径。
其实电影本身不算是有多么精彩,但是贵在能勾起很多人的回忆。
看过电影之后,也会想起自己家里的老爸,可能离家已久我们的父子关系并没有像电影中这样不和,但是对一些问题的眼光差异越来越大,很想回去陪陪他了
作为一部“亲情”的电影,一般都得把人弄哭,而这部真的是一直非常努力地把所有本来应该是会哭的情节,都处理的太好笑了,这份努力好笑得更让人想哭。
首先作为一个岛民,这部剧里面有太多熟悉的元素。
船: 坐船回家,坐船离家。
现在已经有大桥通车了,最开始的十多年里一直是坐船。
此处出现了老爸几个电话叫来了隔壁岛上的亲朋好友,蹭蹭蹭几艘快艇开向他们家来聚会,这段岛民日常笑死了。
经常会因为天气原因,无法通船,比如电影最后大暴雨牧师没法坐船过来。
还有因为隔绝,初期很多快递无法送达或免邮,同片中起初不愿意送快递的外卖(此处真的笑cry,此处真的笑cry,此处真的笑cry)。
看病:岛内医疗相对较不发达,通常有大病,都会坐船去大城市看,就算其实没有什么差别,通常大家也会觉得,去了大城市看心里多少舒服一些,不然总觉得没有尽力。
剖鱼:有一段剖鱼情节看着太真实了,岛民真的是天天做饭都在解剖鱼啊,可是我自从离开家自己做饭后因为懒从来买剖好的。
日常对话: 用吼的。
去年看了一部日剧《所以去荒野》,也是面向老龄化的题材,日剧日影就是一直在对日前的社会现状写开放式答卷,而从独生子女政策跨向二胎时代的天朝也正在面向这个现状啊。
我的外公老年痴呆多年,起初只外婆一人照顾,今年外公开始有些其他症状,外婆一人吃不消,刚刚退休的妈妈和其他姐妹开始轮流照看。
因此看这部剧就好像看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一样。
暂时记录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没有时间顺序):- 老爸自顾自去扫墓,永吉跟在后面,走累了,停下来休息一会,不说话,休息好了,继续走。
现实中我外公也是虽然脑子不清楚,但体力精力旺盛,每天都要出去绕着熟悉的一片走个几圈。
因为担心走失,家人就得每天跟着一起走,走在路上,熟人看到他了跟他打招呼,他也哈哈哈回应,然后继续走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记得。
- 在海边,老爸跟永吉坐在沙滩上闲聊,这一段两人怒飙演技。
每一句不咸不淡的话之间的停顿和每一个表情,都有故事,这段大概是全片唯一一次没有搞笑的情感高潮戏。
- 医院里,老爷子问蠢萌的儿子儿媳妇,是不是癌症,儿子点头,儿媳妇摇头,老头子又问:到底是不是癌症,儿子转头去看儿媳企图达成一致,然后对面另一个病人按了一下铃 ”叮“!
笑cry,结尾不给那个没露面的隔壁病人大叔署名我都不乐意。
- 外卖pizza那段无需赘述笑点太多了,基本上每一帧都在搞笑。
蠢萌龙平第一次好man,全程又蠢萌又man,又一次演技高峰,龙平演技真心太赞了,因为《编舟记》才获了第一次最佳男演员,这一部演技更佳。
2017目前最佳。
纯粹有感而发,一些琐碎的感想。
首先电影很好看。
男主角跟爸爸演的好。
其次电影有各种对细节的表现,哈哈,看的很有意思。
爸爸指导的乐团是个只有十个人的小团体,且没有那种闪亮亮的成员,明显不是很受欢迎。
大哥被问及想法的时候总是很煞有介事的附和别人的意见。
开头的男主也有些没心没肺。
订披萨那段很有意思,婚礼的时候爸爸还在不忘用脚打着节拍,片头跟结尾的照应也很有趣,还有熊孩子果然是熊孩子。
整个电影从前到后主角的莫西干从直立变成了软趴趴的,又变为了中分,到最后婚礼的时候倍直,也是他内心的变化。
因为个人经历,看到病重的爸爸还是有些感触。
总结来说电影有趣里带着些荒诞,荒诞中又有些伤感。
另外,前田敦子是不是有些像陈乔恩?
片头登岛那段带着眼镜晕船的她好可爱。
这是第一篇长影评。
儿子,带着一头引人注目的莫西干发型和满腔热血的摇滚梦想回到故乡,重新审视自我和过去。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着自我、家庭和梦想之间艰难的抉择,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压力,还要应对家人对他的期望。
然而,正是这样的困境,激发了永吉内心深处最真实、最强烈的情感,也令他蜕变成一名真正的父亲。
父亲,也曾是那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眼中有星辰,怀揣着五彩斑斓的梦想。
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照亮前行方向。
然而,长大后,我们逐渐认识到,养家糊口并非易事,父母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的爱,如同夜幕中的繁星,璀璨而深远。
而我们与父母之间,终将渐行渐远,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和解,理解他们的爱。
杀马特的鸡冠头居然还染成了绿色 一开头丝毫不在我审美的音乐 有点无聊的剧情 莫西干带着怀孕女友回到故乡 可遇见的这个莫西干和固执有点古板父亲的冲突 但这一切的冲突在父亲得病后 有了变化 儿子开始更多的了解了父亲 甚至为了父亲装扮成矢泽 这个父亲最念念不忘的音乐人见面后都只求一问当年在武道馆是否看到自己一眼 有点搞笑 就这样有点俗套的剧情 却在父亲和儿子理解中 母亲和儿子相处中 温情而又美好
这是一个很平淡很平淡 但是触动内心 让人温暖的故事面对时隔数年回到家中的长男 爸爸的反应就像个小孩子一样这样的会和我们斗嘴 耍小孩子脾气的老男孩 年纪大了更要我们的关心莫西干长男 从始至终就是一个话不多 有自己脾气 却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关心家人尤其是在爸爸确诊为肺癌之后 相比于次男 选择尊重父亲意愿 让他自由追逐人生最后的梦想——也就出现了假扮父亲最想见的音乐人矢泽的搞笑一幕对了 父子对于音乐的坚持 虽然不同 但却殊途同归妈妈和儿媳的相处 也让人十分感动对于即将奉子成婚加入成为家庭成员的儿媳 妈妈给予更多的是理解是包容 比如说 让儿媳回到东京 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当中去又比如说 一起做饭的时候 把自己的小窍门 一不小心的传授这样暖心的小细节们这才是维持家庭的良方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个性和想法 给彼此空间在不经意之间关心彼此 让彼此不会感到孤单まあ〜生活就是这样的 很平淡 很温暖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农历新年,是羁绊派爷一辈子的事情。
陪着父母家人吃顿团圆饭,迎接下一年。
漂泊再远的游子,也一定回家看看。
连莫西干这样的杀马特浪荡子都回家了。
莫西干真名田村永吉(松田龙平 饰),是个摇滚青年。
因留着不红不绿的莫西干发型,故而得名。
(杀马特)莫西干,是北美印第安人一个分支的名字。
因为贝克汉姆的发型酷似他们的发型。
莫西干发型由此而来,并且发扬光大了。
头可断血可流,永吉的鸡冠头不可动。
动了还怎么摇滚、叛逆,非主流呢!
莫西干拥有所有没长大的男孩子的缺点。
骨灰级追星一族,在大都市漂流。
如果说他是loser,但人家有人包(倒)养(贴)啊。
结果不慎搞大了女友会泽(前田敦子 饰)的肚子。
米已经下到锅里,只能回老家成亲。
派爷看到阿酱前田敦子,心疼可惜一阵。
大着肚子,行李还要自己拿。
莫西干自己顾自己。
但松田龙平的完美侧颜还是征服了派爷。
只要帅气,很多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像派爷这样偏要靠才华吃饭的男人不多了回到老家一看,老头子比莫西干还逗。
才发现原来这是遗传——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老头子翻着白眼:原来你还没死啊。
一听说准儿媳妇会泽怀孕了,立马变脸。
笑眯眯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发邀请。
这种突变的喜剧风格让人忍俊不禁。
这种氛围背后,却有着典型的日本小温馨。
乡下的小渔镇、平淡细腻的亲情,都使片子隽永绵长。
一大家子人团聚庆祝。
载歌载舞不亦乐乎。
这股喜悦还没消散殆尽,噩耗传来。
老头子胃癌,已经扩散。
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儿子哭着大吼:我没哭!!
一颗日本制造的夺泪炸弹,让人心酸。
莫西干也像换了个人,一改从前。
以前给老头子气个半死,混不吝。
从医院回来,莫西干长大了。
为了让老爷子吃到怀念的披萨。
莫西干买了周边所有披萨店的同一款。
莫西干找了正式的工作。
安心在家陪着老爷子。
一家人去海边,陪着老爷子。
这种包裹着亲情的糖衣炮弹。
总是百发百中,让人无力招架。
看似跑偏的泪点与笑点,却一直戳到人心。
是导演冲田修一的一贯风格。
爷上一次安利的《南极料理人》。
雅人叔一脸无辜,把这种喜剧效果演绝了。
温暖的日式治愈,以不经意的细节,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如冲田2013年的《横道世之介》。
奇怪男孩世之介毫不起眼别人回忆起来全是些细碎点滴,却叫人泪流满面。
如果说《横道世之介》是把一个男孩放进不同人的回忆里,一笔一笔勾勒出他的形象。
《南极料理人》是把“家”推到世界另一头,隔着广袤的地理空间,将“家”的含义细细品读。
那《莫西干》就是把死亡摆在亲人眼前。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孝顺,是有期限。
正如老爷子说的。
「你对我这么好,我觉得我快死了」我们知道死亡回来,总觉得那一天还很远。
老爷子躺在担架上,参加儿子婚礼。
还不忘搞怪,把众人吓得半死。
影片并没有沉浸在一片悲伤之中。
粉丝们纷纷表示,可以这很冲田修一。
「一个眼睛哭,一个眼睛笑」大概是这部电影最直接的观感体验了。
常回家看看,我们一直挂在嘴边。
越来越忙碌的生活节奏却不允许。
但是,在春节这个盛大的万家团圆节日里。
各位宝宝一定回家过年。
陪陪爸爸妈妈,听他们唠叨唠叨。
他们在家翘首期盼,等待你团聚。
如果他们想了解你的世界,就把派爷介绍给他们。
#一脸害羞⁄(⁄ ⁄•⁄ω⁄•⁄ ⁄)⁄等#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微信搜索:电影派
如果只看片名大概会误会这是个浪子回头的故事,然而“莫西干头”又隐约蕴含着某种戏谑的成分,似乎是个喜剧片,但从头到尾我都没笑出来。
随着开头一声炸裂的核嗓,影片高调展开,然后是急转直下的现实,不出名的乐队成员个个为未来的去向而迷茫,儿子带着怀孕的女友回到离开七年的家乡,却发现年迈的父亲得了癌症晚期。
父亲有着他自己的执着,在家乡的小岛上指挥学生社团演奏自己偶像的交响乐,那是他认为的至上音乐,可以和贝多芬、莫扎特等西方古典音乐家媲美。
儿子执着于不同的音乐理想,朋克头是他的标志,是他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标志,必然的成为边缘,电影没有交代太多,但是一句“靠她生活”就说明了一切。
我们原本鄙夷这样的人,不负责任的自私,然而后面发生的一切却让我们看到这个玩世不恭的朋克在面对自己父亲死亡之时的态度,也像许多普通的子女那样,希望帮助父亲没有遗憾的离开,于是故事就在这样的遗愿清单中逐渐上扬在最后的医院婚礼中达到高潮。
结尾处伴随父亲死前的一吼,激烈的就像开头的核嗓,在慌乱中众人推着病床无所适从的狂乱奔跑伴随着同样混乱的朋克音乐。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导演这样去拍死亡,通常是或悲壮或哀伤或冷清,然而在这种混乱中音乐嘎然而止,所有的欲望、骄傲、不甘就这样随着突然停止的音乐而消失,留下呆滞的众人和观众。
影片内在的音乐感十分的强烈,从高音到低音到逐渐升高最后华丽的收场,让我想起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竟然发现俩者拥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父子关系在死亡的议题中究竟意味着什么?
带着怀孕女友回乡的设置仅仅是为了丰富剧情吗?
那个小号手为何也留起了莫西干头?
父母终会老去和离开,那么子女是做自己,还是不断的满足老一辈的期待?
这里面的存在问题,只有在面对死亡之时越加强烈。
对于父亲来说,他有需要保卫的东西,以一种孩童般的任性,这是他存在的方式。
儿子代替父亲指挥学校乐团,却用交响乐玩起了摇滚,创作了新的乐曲,狂躁的父亲在电话那头嘶喊,这是儿子存在的方式,而小号手似乎是为了映射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存在。
所以莫西干头是不能剪的,虽然是那样的爱父亲但那是他自己的存在感。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低谷…从莫西干的经历里我看见了自己生活的压力 无奈 对家的思念 最后彻底变成了归乡到最后我发现其实莫西干的生活很完整 甚至可以说很美好来自岛上的摇滚青年 带着梦想在东京发展遇见了这一辈子最好的伴侣有尊重自己梦想的父亲 善解人意的母亲 听话的弟弟 热情的亲戚永远不用担心自己下一刻的生活将要在哪 可以为了梦想说走就走 也可以为了家庭而停留这是多么完整的人生 也是我的向往困难面前 莫西干和家人并没有认输 梦想也没有破灭我开始想我有没有可能也像他一样 收获自己的人生呢
很喜欢日本电影这种轻松平淡的调调,不仅台词云淡风轻,还要用夸张的表演增加喜感。
并不是一切顺风顺水,相反,人物的处境常常很糟。
只是日本人懂得生活的起起伏伏,做好了面对各种打击的准备。
大儿子一个人背井离乡,在东京搞乐队,不能养活自己,生活依靠女朋友给人做美甲赚来的收入。
电影开始时他对生活十分迷茫,情绪阴郁,对一切事情都心不在焉。
经过在家陪伴父亲送终,自己又成婚将为人父,他逐渐看清了生活,他的心情也明朗起来。
有人批评演员面瘫啊,人物性格模糊啊。
其实这是对日本文化的误解。
日本男性很多都是这样,闷闷的,不怎么说话,对他人也不是很关心,情绪很低落。
相反女孩子很多都是特别温暖,单纯,明朗的。
这是非常互补的典型的日本年轻人的画像。
松田龙平扮演的哥哥是一个地下歌手,离家多年,还是不能养活自己,没钱和女朋友结婚,没脸回到家乡,心情很郁闷。
尽管他是朋克摇滚歌手,但性格却并不叛逆,反而很体贴。
知道爸爸生病后,尽心尽力地帮助爸爸完成遗愿,留下来陪伴爸爸走过最后一段时光,还曾经帮失禁的爸爸整理尿布,并没有抱怨什么。
剧中所有人都很淡定,只有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暴露出一点点情绪失控。
知道父亲的病之后,母亲只有一次在病房里突然忍不住掩面而泣,而龙平也只有一次在和爸爸在沙滩上聊天的时候才忍不住哭起来一次。
我觉得最有趣的一幕是,龙平坐船回东京却又回来了,那时候父亲在住院,母亲在家一个人看电视。
我本以为龙平回家,会发现母亲一个人对着电视发呆哭泣,然而事实上,是目前崇拜的棒球明星赢得了比赛,高兴到哭泣⋯⋯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爱,并不体现在当一个人离去的时候,大家都鬼哭狼嚎撕心裂肺。
相反,父亲满足了一切心愿,心满意足地去世。
龙平心情愉快地回到东京,做好当爸爸的准备。
平静的生活还将继续,父亲去世,孩子出生,新的一轮生命的循环再次开始。
节奏有点慢,故事有点散,加入的喜剧元素尤其是爱鬼吼鬼叫的父亲是一大败笔。前田敦子可爱死了~
老龄化社会……去了伊豆感觉基本完全就是片里那样……
一般般吧,此类日本片看太多,痒点变高了可能…就提醒了我要用喜劇的方式写悲剧
喜欢露台指挥和披萨的段落
Z老师回家以后说想吃披萨,我太震惊了,点好披萨就找电影里披萨那段给他看,哪怕不知道前因后果也能笑疯。松田龙平的傻儿子角色浑然天成。
摇滚青年和父亲的感情细微之处见真情,他陪父亲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欢笑背后会留下些许轻叹,导演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悲剧,把人的生老病死表现的平和,不煽情。
对父亲的临终关怀。松田龙平长得不算帅,但演技还是蛮不错的。没有横道世之介和南极料理人好看,不过也还不错的家庭温情片。
明明是一个很沉重的题材,即父亲罹患癌症,儿子和儿媳回乡送最后一程,却拍的轻松、愉快、还带点无厘头。导演想说的不只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还有人生已多风雨,何不淡然面对……
3 所以就是演奏节奏快一点儿情绪就可以到位了是吗?这么简单的事情他爸就一直悟不出来?太扯了
希望自己将死之时周围也有一群快乐的人……
做一个笨蛋有什么不好?混不好还是可以回家吧?为了年轻时的匆匆一瞥沉有人吟至今。即是枝的《海街》,冲田也选择拍一部相对主流的《莫西干》。没什么不好,只是前者过于风光,后者过于碎片,如果能摆脱不老骑士式的怀旧抒情,克制的莫西干可以是一部更好的电影。
不就是年紀大了生病死掉,搞得這麼矯情
松田龙平演什么样的人我就想嫁什么样的人,当然最想要嫁的还是他本人。
2.5
突然想起我居然看过……太无趣以至于忘标了?
特别喜欢导演用这种看起来“胡闹”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探讨家人老人和死亡这些沉重的话题。这本身也是我喜欢的题材,觉得讲的非常有趣。我是个笑点很高也很怪的人,但冲田修一的幽默感真的很对我的路,感动点也特别击中。所以每次看完他的电影都特别想和他谈恋爱!!
演得很好的一大堆陈词滥调……还是陈词滥调。
三星半吧
全然、ダメ、!
生老病死,稀疏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