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2年7月27日“哪里来的骆驼客呀沙里洪巴嘿唷嘿,拉萨来的骆驼客呀沙里洪巴嘿唷嘿……”小时候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就像大漠孤烟中,一队骆驼客横穿沙海,那时候以为长大很慢,没想到沙漠也是很快就能到头。
影片很淳朴,有种张艺谋的feel,或许是因为沙漠这片土地无论怎么拍都是美丽的原因吧,所以沙漠上的人们看起来也是如此地淳朴和美好,和沙子一样纯净得只有一个颜色——心眼只认准一件事。
作为骆驼客,他们把客人的货物看得比生命重要,那就是诚信,无论给当代市场还是社会都予以重重一击,当然这一击激不起一丝涟漪。
沙漠中的枪箭之战更让我们见识到他们的职业素养,干一职就必须有一样过人的技巧,并且只有炉火纯青才不容易败阵。
经典的还有他们的烤羊肉,看得我流哈喇子了。
晚上熬夜看了个中国西部片《骆驼客》,CCTV6拍的,港真以前还不知道CCTV6自己拍了很多电影,大部分可能没法上院线,只能在自己频道来回播,除了这部《骆驼客》之前还在电视上看过其他类似的国产西部片,虽然比较粗糙,但很多也不失为一个好故事,《骆驼客》就是,我认为它是一部被忽视的优秀国产西部片,仅次于《双旗镇刀客》吧,比《无人区》那些强。
故事很简单,新疆东疆地区骆驼队师傅带队带货从迪化(乌鲁木齐)横穿沙漠的故事,直到影片结尾,才知道是给红军西路军运送药品和军火,这是有非常复杂的现实背景的,1930年代后的新疆,盛世才在苏联和国民党之间来回摇摆,一度跟苏联关系暧昧,所以也支持内地的红军,苏联支援红军的物资可以借道新疆;等苏联被德国攻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时候,盛世才估计苏联要完蛋,就投靠蒋介石,所以禁运苏联物资。
影片故事冲突就来自于此,地下党委托骆驼队送货,骆驼队老师傅使命必达,而盛世才一方哈密快枪队则是劫镖的反派,几场弓箭对火枪的场景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是扣人心弦。
主要穿插了师傅女儿和收养的尕娃(之前了解过1930年代祸害新疆的甘肃土匪匪首马仲英就外号“尕司令”,因为他16岁就出来混了)从互生情愫到生死与共共赴天涯的故事(哦不对,最后好像都留在了我西路军),大西北的爱恋,满满的粗犷,这样的情节貌似在哪部电影看过?
好像就是多年前看的《双旗镇刀客》。
其实这个电影还可以拍得更史诗一点,西路军入疆的血泪史,什么时候能够上大荧幕,而不只是点到即止?
半夜近1点,将睡未睡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放了这个电影《骆驼客》。
全片都是浓厚黄土高原味道的西北方言,再有信天游腔的小情歌,很逼真地再现出当地的风情。
黄沙滚滚驼铃响,赶驼客百步穿杨。
冷热兵器的交锋,剑快还是枪快?
戈师傅和二尕子与火枪队的交火很精彩。
故事太直白了,背景中的铺垫也有一点生硬。
走骆驼的人,没有尽头。
千百年来,驼铃依旧。
以及,最后才发现故事是在新疆。
骆驼客有感昨晚全班用了两个小时看了一部新疆本土电影《骆驼客》,影片非常的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导演高峰以一种对家乡的热爱,根据父亲的回忆改编而成了本片。
本片运用的是新疆方言兰银官话,将新疆人民淳朴的民风展现的淋漓精致,毫无做作之嫌。
电影通过对古老的“骆驼客”的描述,将西北人民那粗犷豪爽的性格,坚韧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在艰难困苦中的生存智慧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对古老西域一群身怀绝技,性格粗犷豪爽、憨厚老实、坚忍不拔、肝胆相照,还运用大量的镜头描写骑马、射箭、摔跤,草原、沙漠、戈壁充分展现了新疆风土风情,很好树立了西北男儿顶天立地的儿子娃娃形象。
二尕子从小是孤儿,师傅收留了他,并且一直待他如自己的儿子。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懵懂的内心与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在沙漠中风餐露宿,永不言弃的精神,收获了师傅信任,赢得了爱情,戈红儿那种敢爱敢恨的性格展示了新疆人的原始野性美。
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伴着悠扬的驼铃,在连绵起伏的小沙丘里,以风为谱,以沙为曲;成群南飞的大雁,金灿灿的胡杨林,一副完美的大漠风光映入眼帘,引人入胜,令人赏心悦目。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领略到了肆虐的沙尘暴和特有的海市蜃楼景观,此情此景营造了豪迈大气的氛围,给人一种浩瀚的心灵冲击。
影片同时讲述了新疆的历史文化背景,迪化是1884年清朝政府批准建省时的名称,含有启迪开化的意义。
1949年9月25日和平解放后,在1955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有开疆拓土之意。
让人想起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的含义,唤醒人们对祖国和家乡历史的了解,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骆驼客是护送货物辗转各地,和古代的镖局属于一个性质。
在沙漠中发现了羊脂玉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利忘义的张金贵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犹如心里酿造的一潭毒酒和心灵深处播种了万恶的种子,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所有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经济高度发展的今日,利欲熏心的商人,人性天平失衡,地沟油、毒胶囊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损害人民的健康为代价换取高额利润,让社会产生信任危机,企业亦是如此缺乏社会责任,以环境污染换来丰厚的报酬。
诚信本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骆驼客恪守职业道德,与劫匪斗智斗勇,在箭与枪的交锋中,以血和泪捍卫诚信。
捍卫了骆驼客坚守的信念,继承了师傅用生命延续的诚信,值得反思!
新疆巴州博湖县谢胜江写!
西部风光,驼客豪情……用生命捍卫诚信尊严和规矩,情节很精彩。
胜过那些流量明星和钱堆出来的所谓巨制大片,三位主演表演都很精彩,女主角,西北女娃子的野性和敢恨敢爱,泼辣温柔又,那眼神太到位了。
男主角,蛮匪之气,又不失善良,在残酷中成熟。
师傅演员演技娴熟,尺度拿捏,人物感情等传神到位,民歌也好听呢,用心佳作
骆驼客性情豪迈,彪悍,并且始终恪守着属于他们的信条。
整部电影感情上收放自如,真挚感人;场景上既有大漠的苍茫,亦不缺乏胡杨林的唯美。
细节上从制弓烙饼到饮驼喂马让人感觉当年骆驼客的生活也大抵如此,丝毫没有矫揉造作。
但是,但是,白老板你干嘛呢,什么装备一个连什么的,把八路也给弄出来了,一下子感觉就好像一个彪形大汉被裹了小脚,不装B似的向党靠拢一下会死呀,就他妈两分钟把一部电影都给弄坏了
说实话,在国产烂片泛滥的情况下,很少有这样的精品出来了,我不知道那些给一星的人是什么品位,但我想说的是,请给好的国产电影一个机会,只是为了我们能够再次欣赏到这样的电影
我对大西北一直有种别样的情怀,大概是苍凉的辽阔感,大概是人未到心已远的未知感。
这是一部讲述西北认真严肃的电影,我希望你们能看到。
“在西域有一群身怀绝技的人,他们从事着古老而神秘的职业,用骆驼护送货物辗转各地,被称为骆驼客”应该说是情怀,这是一部很有情怀的电影,虽然最后的强行主旋律有点出戏,但是不能掩盖电影本身,中规中矩,情怀动人的朴素它是我心中理想的西部片,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立体的人物。
旷古辽阔,大漠孤烟
一字摆开的驼队、金灿灿的沙漠和黄澄澄的胡杨林简直就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油画。
沙漠上的悲怆苍茫,自然野性十足,而人也朴实豪爽。
一场弓箭对长枪的战斗在荒漠的枯树间展开。
还要再看,希望电影频道重播,大漠民村粗犷的风情,一路叮当作响清脆的驼铃声,憨厚又机灵的尕子,斗智斗勇的护镖驼队,,狡猾无比,阴险的,狠毒的抢匪,,古老的护身弓箭和现代长枪的比拼,尤其二尕子仰射长箭,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不知道演二尕子的演员张玉龙怎样了?
没看到他的别的作品。
期待他再出新作!
扮演老把式的刘就和那个角色浑然一体,那个味道,赞。
还要看,希望重播!!!
本来想给四星的,看这么多人给三星,就给五星了
小成本,出细活,好看,简单的故事、朴素的情怀
非商业 值得细品 重新审视日益缺少的品格
认真做电影,还算扎实的一部。
原生态,欠火候
cctv6
中国西部片,很好看
陕甘宁抗日革命根据地,呵呵呵呵呵呵
骆驼客运送革命物资。给多点星
挺好看的,作为一个从小在新疆长大的女生,我表示各个方面都挺地道。
有故事
很有诚意的一部影片,演员名不见经传,但都演的不装逼,故事娓娓道来,中规中矩,借用一句影评“结实的像干馕”。最感动的是,听到了原汁原味的新疆话,很是怀念。
故事情节限制
用心了
本来前面都不错,简单的故事、质朴的情感+新疆大漠风光风土人情,不疾不徐却滋味醇厚。就结尾太牵强了,非要说成骆驼客们前仆后继支持陕甘宁抗日。。。其实人家只是坚守镖局师傅的职业准则,谁给钱交运货物都会全心全力去干的啊。电影画面着实优美,加两星都不为过的;可惜为结尾,必须减掉一颗星。
拍的挺有味,二尕子最后和哈密快枪队老大对决,用强弓射穿沙梁那一招,想的绝。还有句台词我也喜欢,“咱们西北人有句老话,儿娃子脚踩下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可惜,射箭的戏,还是太少了,没看够。
好好看!国产电影大多数应该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准,才能在世界上叫板呢。长枪和弓箭的垒战太好看了,弓箭在这个片子里特别有味道。
题材有趣。态度老实。远胜国产大片。分数这么低?
要是把八路抗日那节掐了,还能再加一星
just so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