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弥陀堂讯息》中名诗意译诚我所愿,成所愿人。
宫泽贤治,1931年雨打头不低,风吹腰不弯,冬暑夏寒入我体,无欲舍嗔正适意。
白饭四碗谁有菜,好奇未必下好棋。
耳聪目明能耐事,烂掉肚里恐天知。
松下若无童子问,去捡茅外两三枝。
东小儿,西高堂,南无佛,北无常。
天地悠然独泪怅,夏日冰语自然凉。
洛阳亲友如不知,叫他自挂东南枝 。
此诚我所愿 必成所愿人
1.梅奶奶说,年纪大了,听不得悲伤的事情。
谁会花钱买悲伤的故事听呢?
2.女主坚持上班一三五上午。
村长恳求她增加就诊时间,她说:“就让我这样吧”。
对自己仁慈是女主的最后自我保护。
3.小百合住院接受治疗,一身整齐素净,床头放上了普希金的诗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终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普希金
芸芸众生世相,最重要的就是形态,形态反映出一个人的灵魂。
自治三诀“不给别人添麻烦、常与人方便、并且不求回报”“正是因为有这些祖先,才有今天的你和我。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祖先,该多好啊!
”胎死腹中“是孩子选择生育她的父母,而我,没有被选中。
”“生的能量,被死亡吸干了,每天只是想着与死相关的事情,再也无法乐观地面对明天。
”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有的人即使身患重病,由于心没有生病,也和没有病一个样。
“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应该会随着不同年龄而变化吧!
”“好好活在当下,才能更好的死去。
”“孩子他妈妈,我不想要葬礼,给我点一支线香就可以了,之后,你就照常生活吧。
”“好,我知道的。
”“这么长时间,给你添麻烦了。
”老师用自己的意愿停止了自己的呼吸,静静的归去,留下无尽回忆。
看完《阿弥陀堂的讯息》,心情非常宁静。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我小时的一段时光,虽然不长,但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那时我还在乡下,非常调皮,经常带着一些比我稍小的孩子,跑到树林里,或小溪旁游玩,因为我的年纪稍大,又加之经常有些好的主意,所以成了当之无愧的“孩子王”。
记得有一日,乌云满天,黑沉沉的,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场景,当时我们一帮小孩还在树林中,离家比较近,但又不想回家避雨,我想出一个点子,大家一起挖一个洞,足够容纳我们这些小孩大小的,可以在树林中避雨,又可以欣赏雨打树叶的美景。
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纷纷回家拿工具,在一块平坦的土地上,开工挖洞。
最后赶在大雨降落之前,挖好了洞,一帮小孩躲在里面,看着外面的景色,很是满足。
多年之后,我回到老家,这个洞早已被填平,已经找不到原来的痕迹了。
但是这个事情一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印记。
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夏日里,一块冰凉的雪糕,就能带给我们满满的幸福感,跟随大人劳作一天后,回到家,会得到一个安静祥和的美梦,帮助我们扫去一天的辛劳。
日子在点滴之间流淌,生活在日常劳作中得到升华,电影中96岁的梅奶奶,看过了太多的事和人,在晚年,只想多听听快乐的事。
她的乐观,也深深感动了周围的人。
临近傍晚,夕阳投下来的一束光,清晨溪边,一朵小花的绽放,这些都是生活本身,也是生命本身。
宫泽贤治《不畏风雨》不畏雨/不畏风/也不畏冬雪和酷暑/有一个结实的身体/无欲无求/绝不发怒/总是平静微笑/一日食玄米半升/以及味噌和少许蔬菜/对所有事情/不过分思虑/多听多看/洞察铭记/居住在原野松林荫下/小小的茅草屋/东边有孩子生病/就去看护照顾/西边有母亲劳累/就去帮她扛起稻束/南边有人垂危/就去告诉他莫要怕/北边有争吵或冲突/就去说这很无聊请停止/干旱时流下眼泪/冷夏时坐立不安/大家喊我傻瓜/不被赞美/也不受苦/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不给别人添麻烦,常予人方便,并且不求回报。
---假如明天地球就要毁灭了,只要还是好天气,就别忘了把被褥晒干。
---成名并不是什么好事,并不能使人变得高人一等。
创造并不为了他人的评价或者自身的成功,稀里糊涂成为别人闲谈的话柄,应该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小说是为了传递真实而虚构的故事。
我想小说就是将阿弥陀佛的话转为人可以理解的故事。
---睡不着的时候要怎么办呢?
下雨时候,那里就会有水流。
我听着流水的声音,感觉自己也变成了水,这么一直想象着,流淌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您想象自己变成水流,要流向何处呢?
就这样和水一起流动,流呀流,感觉正在流向大海,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我既想成为别人眼里完美的人,又想在自己心中成为自己。
---最重要的就是形态,形态反映出一个人的灵魂。
---《阿弥陀堂讯息》一:世人总说别一味只顾着眼前的事。
从春天开始,我就忙着种植灌溉。
茄子,扁豆黄瓜,就这么一心注目着眼前的事,不知不觉就96岁了。
和见多识广相比,这么短浅地过活。
免去了一些无谓的烦恼,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大概就是长寿的秘诀吧!
二:田地里什么都能种,茄子,黄瓜,番茄,南瓜,西瓜,想吃的东西都能吃个痛快。
如果说长寿来源于长期朴素的饮食的话,我的长寿大概是因为没有钱,这都是贫穷的恩赐。
三:到了盂兰盆节,死去的灵魂都会纷纷重聚在阿弥陀堂。
点燃迎神火相迎,一直聊到灯熄火灭。
聊着聊着,恍惚间,不知自己是身处阳间,又或是阴世,我还稍年轻一点的时候,未曾有这种感觉。
我一点也不害怕,就这么在梦里长眠,也未尝不可。
四:我小时候经常发烧,不能帮家里什么忙。
我家人甚至村里的人,都觉得我也许活不长了。
然而,如今我仿佛已经被死神遗忘,活了那么长时间。
正所谓世事难料。
随着年龄增长,无法理解的事也越来越多,在这其中,最搞不懂的就是自己为何如此长寿。
五:下雪后,山乡融为一体,到处都白茫茫一片。
在山里祖先们居住的那个世界,乡里我们所在的世界之间的边界消失了,无法分清此界彼界,这就是冬天。
春夏秋冬,境界分明的山乡逐渐融为一体,就这么一年年周而复始。
在这一年间,我更深地体悟到,人的一生也是如此。
孝桑,问梅奶奶高寿。
梅奶奶说,“96岁了吧?
过了90岁以后,别人说我几岁就几岁”。
梅奶奶说,“世人总说别一味只顾着眼前的事。
从春天开始,我就忙着种植,茄子扁豆黄瓜,就这么一心注目着眼前的事,不知不觉就九十六岁了,和见多识广相比,这么短浅的过活,免去了一些无谓的烦恼,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大概就是长寿的秘诀吧。
”梅奶奶说,“我呀,活到这个岁数,悲伤的故事听得够多了,现在只想听快乐的故事。
我听了快乐的故事,心情也会愉快起来哦”。
孤身一人的梅奶奶的家,即是,供奉着村中逝去亡人牌位的阿弥陀堂。
梅奶奶,默默陪伴安慰过,村中多少亡人悲痛的亲属呀。
这也是她长寿缘由之一吧,某以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梅奶奶,边沏茶招待,离乡多年、携妻登门问候的孝桑,边讲,茶水不烫了噢,是昨日的。
虽然是冷茶,但是也很好呢,喝的时候可以大口喝而不怕烫。
这样的最家常的细节里,不经心的刻画了梅奶奶的豁达生活智慧。
这不也是她长寿的缘由么。
这也是导演想表达的吧。
孝桑,去拜访老师,老师正在拍打晒在院落阳光里的被褥。
老师,笑着说,“假如明天地球就要毁灭了,只要还是好天气,就别忘了晒被褥”。
孝桑的老师,得了胃癌,执意不去就医,在家中日日习字,顺其自然等等死亡那一刻。
看他写的『天上大风』四个字,就想到也喜欢写这四个字的有山大人了。
孝桑的老师,面对担心他病情的孝桑,这样讲,“虽然医生称它作胃癌,不过 いがん (胃癌)这个词中,不是也有いい(好事) 藏于其中啊。
”老师,对孝桑的医生夫人,讲,“就算是医生,也只有自己病了才第一次明白的事吧。
” 美智子,说,“——确实如此呢”。
孝桑的老师,将所有藏书,都尽数散去给需要的人。
将冬季祭典刀剑舞所用的刀,赠予孝桑。
孝桑承诺,会好好练习,代替老师在在冬季祭典上行刀剑舞。
临终前,老师交待夫人,“我不要葬礼,一柱线香足矣。
感谢此生相伴,我走了之后,你也要好好生活”。
又一个豁达的人物,导演心中的人生模范生呢。
这也是,某,对待自己人生死亡的方式呢。
不去医院,不用医学延缓寿数,更勿用说进什么重症监护室ICU这种地狱一般的存在。
不需要葬礼,不要存放骨灰,尽数撒入江河山野。
孝桑的夫人美智子,因为工作压力胎儿死在腹中,得了惊恐障碍的心理疾病。
孝桑 为了她的康复,选择离开东京回家乡生活。
夜里睡在床榻,听着溪流声蛙鸣声,美智子讲,“有种在山的怀抱中进入梦乡的感觉”。
哎,那也是某的梦想呀。
导演小泉尧史的《阿弥陀堂讯息》。
如此这般,风景如画不说,周遭尽是温柔、善良、智慧、有审美趣味、无恶意的人类,这样的地方哪里去寻觅呢。
这,岂不是霓虹版桃花源么。
某自2020年8月31日,离开杭州天竺路,也是怀着这样的落叶归山、“一屋一院二分田七八棵果树” 的梦想,来到了钱江源开化。
前后,跑了二三十村庄。
开始,察看的多为整村脱贫搬迁的,这一类空村。
两年时间,亲眼目睹,了解了,现代之农村现状。
一言难尽。
导演小泉尧史的作品,某之前,看过的有:《山茶花飘零》《蜩之记》。
他的另外几部:《影武者》《乱》《梦》《雨停了》,若能找到资源,也想一看呢。
出演孝桑的寺尾聪,一再出演导演小泉尧史的影片。
应该是导演小泉尧史偏爱的演员吧。
是类似御用演员,这个说法吧。
寺尾聪,是一个长着满脸络腮胡,却有着最温柔的眼神和笑容,默默守护者,这样一个形象,让我想到,我的朋友圈里,植物私墪的新宇总。
植物私塾,有植物、大山、自然、还有孩子。
植物私塾公众号的推文,文章多细腻、文风美、文字用心。
新宇总,一个温柔的大胡子。
哈哈。
——
2016-12-14 10:12豆瓣文青对于这个片子是真舍得打分啊,不过它值这个分数。
作家携医生妻子一同回到故乡,一个美丽的山中小村。
村中大部分是高寿的老人,96岁的梅奶奶就是其中一个。
老人独居木质草屋,自己劳动,幽静的生活。
村中年轻人根据她每天的唠叨,写成短文发表在村中日志上。
“春天我在园子里种上茄子豆角黄瓜,有一天发现我已经96了,可我都没在意,没给自己添忧愁。
”、“吃清淡食物能长寿,我能活这么久,是因为我一直没什么钱。
”老奶奶金句频出,活得潇洒自在。
夜晚面对小屋外的山中明月,还赋诗一首:明亮的月光下,山边被雾笼罩,乌云像是在发怒…妻子对丈夫说,梅奶奶是我的楷模。
“雨打不低头,风吹不弯腰,不怕冬雪夏暑。
没有贪欲,永不愤怒,面带微笑。
每天吃四碗褐米饭,加上萝卜蔬菜,做到与世无争。
看,听,理解而不忘记,在松林的树荫里,住在小草房,别害怕,别计较,不热的夏天散散步。
”这就是豆瓣高分的原因吧?
是每一个人梦想又没勇气去过的人生。
本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拍摄历时一年,忠实的记录了奥信浓地区一年四季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一位落气作家带着自己当医生的夫人美智子,回到小时候的村落居住。
在这里相遇了独自住在山顶茅屋的96岁梅婆婆。
在村庄发生的一切都非常暖心。
溪水里可以钓上茶鱼,可以和山里的孩子互相追赶嬉戏,山间的树影阳光,一年四季的更替,梅婆婆小茅屋外的山景也一直在随着季节不断变化。
电影里有很多的石头佛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里,像是得到了祖先和阿弥陀佛的庇护。
男女主最后在高龄的情况下,也突然有了自己的孩子,弥补了内心一直的遗憾。
乡村里的所有都让人心感愉悦。
田野里的蝉鸣,夜晚青蛙的叫声。
盂兰盆节山里祭拜亲人后的红色灯火,穿着和服在家门口放小烟花,山河里放的暖黄色水灯,山村里的老人们聚集在梅婆婆的阿弥陀佛堂一起诵佛经,需要烧柴做饭准备节日的食物,夜晚在山上抬头看一场烟花。
电影里一共读了五段“山中的信”。
都是梅婆婆自己的感悟和心中诗一样的语境。
搭配着大山的美景,充满特别多人生智慧。
有时间一定要去治愈一翻~
一部唯美的治愈系日本电影,细腻朴实。
每一首配乐,每一帧画面都美到令我惊叹。
因为节奏太慢太慢,看完内心无比平静坦然,同样,倘若静不下来是看不完这部影片的。
夫妻二人逃离了城市喧嚣,归隐山林,欲寻些许宁静。
依山而居,窗外即画,与爱人谈笑,真真是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
四季往复,寒来暑往,死生如一。
在这里有人离世,有人病愈,也有新的生命即将诞生。
生命与自然的完美交融,随着自然的起承转合开始,结束…影片淡淡地诉说着一生,从朝气蓬勃到步履蹒跚,从旭日初升到黄昏落幕。
万幸自己还未经历过至亲的离去,对生命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万幸。
希望那天永远不要到来。
喜欢其中的这句:“雨打不低头,风吹不弯腰,不怕冬雪夏暑。
没有贪欲,永不愤怒,面带微笑。
每天吃四碗褐米饭,加上萝卜蔬菜,做到与世无争。
看,听,理解而不忘记,在松林的树荫里,住在小草房,别害怕别计较,在不热的夏天散散步。
”
大自然很包容,它接纳了那个因繁忙都市生活而失去“精神之气”的美智子,与人到中年仍一事无成的小说家孝夫。
在乡村生活的期间,美智子与丈夫孝夫都被村里人那种认真的生活态度所感染,美智子的恐慌症不再发作,孝夫也在时隔多年后重新拾起笔开始了写作。
电影除了讲述美智子夫妇的“自然治愈之旅”,也对人生的意义等哲学话题进行了探讨:“只有好好活在当下,才能更好地死去。
”观看这部影片,不仅能感受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对生活、对人生有所思考。
一篇关于家乡,关于治愈,关于田园的散文。
no feelings
4+ 世界大多的痛苦都是自寻烦恼,回到山里返璞归真太羡慕。
人之间很暖,山之间很美。虽然有些至善若伪,毕竟哪里有一个退就能万事美好。但何不放下自己现实主义的惯性审丑?世间无乐土,勇敢活下去,间或也要在美好的幻境醉一次!老奶奶演的真好,真90多岁,就是活自己!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生不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群山环绕、草木葱郁、流水潺潺、溪水淙淙、烹茶、垂钓、行医、采花、耕作、写生、吟诗、作赋、练字、寄信......洗尽铅华、隐匿山林,老人们对生死处之泰然,四季分明的田园生活,像极了魏晋时期隐士们恬淡素净的质朴生活,我愿穷其一生去追随。孩童们放学后夕阳映照着清澈的脸庞,去诊疗室的路上和村民们道一声寒暄问候,疾病的阴霾拨云见日,老夫老妻老来得子,时间仿佛凝固,生命戛然而止。
第2966-这样的电影,目前估计在国内很难获得投资。拍得很美,但像这样去农村,却大概率治不了焦虑过度,没有根本性解决问题。
68/100
缓慢而且刻意,“文火慢炖”俩小时,端上来的还是碗鸡汤
充满日式禅意的和风物语,木屋佛龛,溪流田园,与世隔绝,时钟被调慢了的生活,治愈着被冰冷城市戳伤的情感,俗世欲望被断舍离的心境消解到最低,知足是人之最美好品质。夜月澄明,映照芦苇,万般挂牵,遥寄福愿。世界本该是这样生生不息的——为生而不懈努力,为死而虔诚祝祷。
当年挤破头颅想要从贫穷的山沟冲向无限可能的城市,可是逐渐发现,自己只能是被资本家压迫的工具,逐渐无趣,逐渐麻木,逐渐习惯。
不喜欢
可以
良宽和尚的《天上大风》
疗养片
いいなあ~
原本以为会更深沉凝重的。
梅奶奶真是人生哲学的最佳讲师
迷失的时候,找个地方,认真呼吸,与自然融为一体,释放过后,就能找到生命的本真。日本这种题材太多了,看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