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硬核动作片定位,文戏方面确实没啥值得多说的,但故事本身并不拉胯。
相反,随着情节稳稳地推进,主角的情绪积累过程被展现得颇具层次。
水准之内的文戏,与一系列高质量的动作戏穿插呈现,观众的代入感也愈加强烈,最终随着BOSS战而得以宣泄。
整个观影体验堪称酣畅淋漓。
立意层面,影片呈现的是人民警察对已经将黄赌毒产业链化的黑恶势力果断怒砸重拳的故事,寄托了人们对公平与法制的向往,极具正向价值。
总的来说吧,《东北警察故事2》虽然是一部爱奇艺网大规格的电影,但其综合质量妥妥地超越了绝大多数同类题材和定位的国产院线电影。
而且,如果算上单片付费仅9块钱这个因素,简直超值。
轻刀快马再次宣告一部小成本网大如何可以做到极致!
(原题)谢苗!
重现江湖,有效弥补了大陆电影市场“硬核小生”的空白,几部叫好叫座的网络电影,硬朗的五官形体轮廓,让他成功的撕下童星标签,稳稳地扛起了硬派打星的大旗,扎实的功底,务实的定位,坚实的团队,前途不可限量!
打戏够劲儿!!!
男主李红旗单枪匹马在小饭店夜总会直播片场以一敌众,拳拳都到肉,下手不留情,动作干净利落隔屏有痛感,套招清晰剪辑凌厉相辅相成有设计,在洗手间直播间车库里1V1打斗劲爆,终极对决更加酣畅淋漓,快意恩仇后,燃起一根“事后烟”。
电影美学里自有一派香火,那就是阳刚暴力,背摔索臂擒腿MMA颇具甄子丹风采,回合往来既有成龙电影的诙谐神韵,挥拳踢腿又有李连杰功夫的利落爽感。
此外,‘坑位大战’、车内互搏,两场狭小空间的打斗戏,绝对是近几年难得一见的精彩场面。
动作片自有市场,关键看怎么拍,犯罪都市和疾速追杀,男主都是过分依赖剪辑武行配合的假把式,东北警察才是一招一式的真功夫,期待红旗不倒谢苗有更大的舞台。
文戏有味儿!!!
李红旗几场相亲戏,平衡了剧情,也展现了男主的情感困境,表演进步明显。
拐子和土豆受辱后,在阳台喝酒那场戏拍得竟然有些韩式文艺,为情节急转直下做了很好的铺垫,一声叹息一声爆竹一缕烟花,音画重叠,干净利落,视听颇震撼。
写在文末:我是听魏老师的音频,看君子老师的书,一次次重温港片黄金年代,感恩遇见。
热爱终成正果!
鄙人不善文辞,难免粉丝滤镜,爱我所爱,尽我所能,仅以短评致敬魏君子!
谢苗拍的这个系列的电影很好很不错,2023年值得一看的电影,看了让人热血沸腾!!!
之前就看多东北警察1,现在看了东北警察2哇简直就是爽片东北警察2没有铺垫是浪费的,文戏去衬托武戏武戏是直接对抗暴力元素直接拉到满非常的好看尤其是动作设计很不错,很用心看了再厕所打斗简直太燃了,让我没有想到呀,这是水平太猛太猛了还有就是在车上的打斗,也是很燃,主角配角都让我记住了 一个李红旗一个小周希望身边都是这样的人民公仆 不安全都很难剧情老套,武戏来补,燃爆了!!!
第一部我看在谢苗的份上给了2星,这部就不给了。
和第一部一样,剧情混乱,逻辑不清,十八弟把身为警察的老九带去了犯罪分子的基地,观摩几个黑社会赌博,这一点就很迷。
后来十八弟帮老大办事没什么可说的,可为什么要和老九打起来,最后被抓在车上又袭警,这完全没必要啊,你在被警察发现的那一刻事情就已经办不成了,后来在后排攻击前面的女警察,只要女警把钥匙往窗外一丢你尴尬不尴尬,而且被锁住的方式对于女警也太危险了,完全是为了推进剧情而设计。
还有那个女人特意在黑老大门口打报警电话,这是智力有问题吗?
后来十八弟为了一个被通缉的老大去杀人,为啥啊,还指望一个东躲西藏的杀人犯带你发财啊,最后想通了弃暗投明,你就直接报警带警察来就好了,为啥要特意挨一顿揍?
如果老大不打电话呢?
如果老大发现你打电话把电话挂了呢?
如果老大见到你回来没管你直接开车走了呢?
谢苗红不了是有道理的,这种剧本就是很典型的流水线产品,上不了院线的,一个电影剧本是第一步,没有好的本子,演员导演再好也没用。
最后再说一个和第一部一样的点,警察出外勤请配枪!
先说优点,肉眼可见的全面提升,无论是剧情,画面,动作等等,比1的提升都非常明显,并且进一步完善了李红旗的设定,和滨州东北宇宙的环境与民风民俗,更有东北那味了,还有最值得说的就是动作戏的特点,尤其是不同的对手开始展现出所使用的拳种和流派,我看出了点精武英雄李连杰打中国败类,打日本柔道,打俄国摔跤,和MMA的感觉,就这个,吊打无数的国产动作片,但是,成也动作,败也动作,整片最大的败笔在打最后boss马强的后半段,我们先看李红旗和镇三江的打斗,勉强算55开,最后镇三江把李红旗摔到柜子,被柜子压住的李红旗败相以现,在镇三江以为稳操胜券的时候,但是刚好李红旗手边就有一个钢管,又刚好一棒子打在离得刚好镇三江的小腿膝盖位置,而当时李红旗还被柜子压住,能动的就只有那只手,但凡钢管离远一点,镇三江不嘴炮也不走近,直接补刀,李红旗必败,但是种种巧合,勉强算说的过去,而到了马强,李红旗完全不是对手,属于被单方面碾压,开打没几下,被扛起背摔,直接倒地不起了,好,主角光环,锁血再起,再次被打,又是一个背投,腰狠狠撞到杠铃杆上,再次倒地不起,马强作为关底Boss,人狠话不多,直接杠铃片狠狠拍打了李红旗的头部,然后再次猛砸李红旗腰部,再一脚把李红旗踢倒,而马强到此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大的明显的伤害,然后李红旗在腰部多次受到重击,头部也被打到红肿,且左眼因充血明显影响视角的情况下,一个飞踢,被马强防住,就直接吊打刚刚还把李红旗打成狗的马强?????
没有任何原因,也没有任何镜头表示马强是因为那里受伤,体力消耗过大,忽然李红旗的拳脚,马强完全防不住,而且在李红旗刚开始体力充沛打马强都没啥效果,现在的打击效果贼好,并且李红旗拿起大扳手抡下去的时候,马强用手直接就挡住了,恐怖如斯,然后打着打着,马强血条就见底,毫无还手之力,最最离谱的是,打倒马强的最高潮,是谁用硬把镜头切到手表,然后还放特写,把整个节奏拉到缓慢无比,用一个毫无打击逻辑和力度感的直拳慢动作来作为整个打斗的结束,如果说整片里,李红旗和十八的厕所打斗80分,十八和小周在车内打斗是90分,李红旗和镇三江的打斗是85分,那么李红旗和马强上半段是95分,在镇三江的铺垫下,马强表现的异常强大,而主角方方面也的确被吊打,马强邪恶强大的反派塑造的非常成功,但是,打马强的后半段最多,我只能给50分,这还是在前面那么多精彩打斗片段的影响下,我才给50,否则后半段完全就是垃圾,毫无打斗逻辑,丝毫没有打击效果,并且结束的莫名其妙,镜头毫无逻辑,特写毫无美感,节奏直接稀烂,幸好只有这么一段,还放在了最后,否则真的是害了整个精彩的功夫片,我希望拍后半段的那位,你的水平真的不行,不要强行给自己加戏,求求了。
以上
看到李红旗这个名字,不知为何,我立刻联想到了伟人的一段话“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的宣传工作,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
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恭喜谢苗老师,近年来在适合自己的定位的舒适区产生多部佳作,在某些商人导演还依靠买热搜买推广蹭热点流量做电影商品的时候,我们却看到有谢苗老师在动作电影领域,坚守阵地,稳扎稳打,低调发育,茁壮成长的成果。
谢苗参与的电影团队,他们的进步性扎实的体现在电影中,如果有影迷看过谢苗近年来的作品,他及团队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一部影片比一部影片的优秀,而这种上升的势头,从《东北警察故事2》中所表现出来的质量来看, 仍然远远未到其瓶颈。
谢苗的身上继承了李连杰的功夫电影的严肃的那种特质,这不同于成龙大哥那种诙谐灵动的动作风格,也不同于甄子丹老师那种浑厚稳重的自信,更不是吴京老师那种轻盈飘逸的转换腾挪。
谢苗的身上,有一种功夫的严肃性——凶狠毒辣迅速果决, 这种严肃性在这部电影中,与他那种愤怒的气质尤为吻合,这种探索结合电影剧情中的身份,使得他的暴力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扬而不至于使人感到不适。
我认为,他们的团队对于谢苗功夫路子的这种把握特别的合适。
他很愤怒,他的愤怒并非是一种对生活的憎恨,对自身的憎恨,而是源于一种高于生活的、理想主义的、嫉恶如仇的愤怒,这种愤怒,犹如严肃的利刃,犹如出鞘的长枪,巡弋于城市的上空,往每一个深沟和阴影中投射,时刻准备的爆发和惩戒罪恶。
这个点,与谢苗那张稍显稚嫩却眉头紧皱、表情深沉的脸结合在一起,就像是金刚怒目、天神下凡,而他也象征着暴力机关真正的纯粹的暴力性,这种暴力性并非是对于平民百姓的,而是专门对于不法分子所表现出来的。
功夫, 不是猴戏,我们可以看到以好莱坞为首的资本引导着世界观众,将李小龙所呈现给世界的功夫表现从实战、强横、暴力、硬碰硬的对抗方式,软化为东躲西藏,地上翻滚,跳来跳去的舞蹈表演。
他们要求演员念诗意的半文半白的对白,拿着两根仙女棒或马桶抽组成的双截棍挥舞,教育人们不要在意功夫的严肃性、力量感、反抗性与功夫背后的正义性和伦理观念,而去阉割功夫的阳刚一面,去柔软,去包容,去隐忍,去承受各种各样的侵害,立地成佛/放弃抵抗/自我驯化/原谅对手。
他们用各式各样的包装和新奇概念标签化功夫电影,最后却指向特定的群体,暗示与培养年轻人,你们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你们的家庭观是有问题的,你们的文明是有问题的。
于是中国的武侠叙事,从八极拳,长拳,八卦掌等渐渐的变成轻巧灵动的咏春,变成了似乎能够解释一切宇宙问题的太极,变成了黑洞和母女爆头痛哭的文化忏悔现象。
于是近些年来,国内的大荧幕上的功夫也随之愈发离谱起来,不仅仅是老派的套架再也看不见了,甚至连自由搏击都少见了,特效与慢镜头,吊钢丝与视频剪辑统治性的覆盖了大部分动作戏,那些功夫演员武术替身们无处可去,纷纷转行离开,消失在生活的灰色边界中。
一时间功夫电影放眼寰球竟然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而成为了西方影视工业的一张名片,他们挥舞着功夫的大棒用蹩脚的拳法拯救世界杀穿战场赚的盆满钵满,而那些中国最优秀的武师与武指只能远渡重洋去为他们出售自己的技术讨口饭吃……可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两个仍然在挣扎的身影,谢苗就是其中一个。
他拍了很多所谓的烂片,烂到让人同情,甚至是为他惋惜。
许多观众都在猜测腹诽他的自甘堕落,为他不能力抗资本奉献佳片而揶揄他,似乎谢苗就是通俗小说中的那名“伤仲永”的主角,被年少成名惯坏了,不成器了。
然而其实真正看了他近年来拍的电影,才明白他的严肃和认真,敬业和拼搏,这些年,他依然保持着灵活的身手,也依然在功夫电影的领域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着,他的作品中没有关于他懈怠和骄傲的表现,他的愤怒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抗争和野蛮的劲头,这种劲头赋予了他新的气质,使他成为了一种跟王宝强老师,范伟老师类似的演员,这种演员,有生活的积淀,这使得他们所饰演的角色,往往有一种透过大荧幕打动观众们的特别的,真正的人的气息。
谢苗,王宝强,范伟老师,都用同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质朴的职业精神不断盛产佳作。
2023年注定是个好年份, 前有范伟老师珠玉在前的犯罪嫌疑电影《漫长的季节》,后有王宝强老师乡村格斗题材的《八角笼中》,如今谢苗的《东北警察故事2》紧随其后,在基于现实主义架构的故事基础上采用略浪漫化的叙事方式, 为观众们接二连三的献上了优秀的答卷。
《东北警察故事2》的成功,不仅仅是谢苗自己的成功,一部电影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它整体的剧情流畅度,与生活经验的贴合度,戏剧性转折的合理性,节奏的把控,画面的生动、鲜活,台词的口语化等等,都做到了网络大电影的极致,其实这部电影,已经具备了上线荧幕的基本素质,当然其血腥暴力镜头肯定会吓退一部分观众,所以天然的具有了一定的观影门槛的自我限制。
但是积极的看,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看出团队对于动作片如何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不拘泥于依靠制造屠戮与疼痛的效果来满足当代人被阉割的暴力性换取票房与口碑的当代商业动作片非主流流行趋势,在《东北警察故事 2》中,采取更似一种老港片式的动作逻辑——表现肢体与精妙的技击、摔跤远大于用血腥与死亡的冲击观众的视觉与思维。
并且必须指出的,是主创团队也从未有抛弃那种非主流镜头叙事形式,只是采取了将其以人为的、有意识的压缩并且将其放在正义方身上而弱化了其中的非义性等调节手段,使其不那么扎眼与残酷。
这种取舍与调解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种尽责的规劝,不要被那些所谓的动作片里的杀戮机器摧毁驯化自己的理性,人类文明的进步本身就是对暴力性的驾驭而非堕落成被暴力快感驾驭的野兽。
难能可贵的是,是这部电影背后的政治指导,不机械不教条,它非常好的在情与法,在个人与集体,在道德和伦理与规则和法治中,做到了极好的平衡,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是总体来说表现出极高的完成度,使得电影成为很好的响应了《文艺座谈会》精神的作品模板,这种模板对同类电影都有一种极富视野的借鉴和榜样作用,探索出了一种电影表现在新时代的边界感,让后面的创作者可以沿着这条辙印安全的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很珍贵。
在看《东北警察故事2》之前,我刚刚结束了南朝鲜电影《犯罪都市3》的观看,两部电影题材雷同自然能够比较,高下优劣的差距也十分明显,虽然拥有巨星马东锡的南朝鲜《犯罪都市3》的投资是《东北警察故事2》的几倍,然而无论是叙事还是影片表现力,都远远及不上后者。
两部电影都是讲述警察打击犯罪团伙的故事,然而盘踞在南朝鲜的日本黑道与南朝鲜黑警合作贩毒,广搜组的逼斗侠如入无人之境的扇所有犯罪分子大逼斗的故事,看的让人忍俊不禁,直呼南朝鲜人的滑稽胡诌之下表现出来的脆弱敏感的自卑性格。
反观《东北警察故事2》的叙事,从开头的引,埋下线头,警察的职业习惯和思考方式,对于城市的掌控和了解,抽丝剥茧探听走访,使得案件的层层递进顺理成章,监控,拦截,狙击与分兵,警力的动员和组织都有表现出来,谢苗作为主角穿针引线,只承担部分追捕功能近而引发一场场动作戏,使得电影合理许多,值得一提到是,电影主创团队充分考虑到在我们这个环境下,歹徒作为黑恶势力,也并非穷凶极恶至杀人放火的水平,因此仅仅依靠人多而能与谢苗作为孤警打了个堪堪旗鼓相当,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使得电影中的动作技术能够压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而不显得突兀和离谱,至少比大逼斗抽什么拿武士刀的杀手,拿手枪的黑警要现实许多。
不同于南朝鲜奔放的精神胜利式编剧情怀,中国的文人,往往更偏爱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总是不自觉的愿意在文艺作品中反映和表现一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是客观的因素造成的,也是主观的因素造成的。
区别于西方人爱强调一切都源于人的性,但是中国人则注重务实,更愿意结合具体的情况,条件和问题来思考。
在《东北警察故事2》中,无论是犯罪分子还是警察,还是普通人,受害者均有自己的立场,导演与编剧的叙事野心是有一些的,比如那个经典的悖论“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你不答应,只不过价格喊得不够高”和谢苗在安慰受害者女孩的那句“不要道歉,坏的是那些人,与你无关”。
人是有高于生活的东西的,《东北警察故事2》展示了一种畸形的兽化资本文明,反派的性(兽)欲,金钱观念,极端暴力性,明确的专制性等等,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反抗这种兽化的资本法则的理想主义者,谢苗为首的,维护公平、法治的人民卫士,他们一个月拿几千块钱工资,奔波在一线,遍体鳞伤但是却敢于反抗一种极端野蛮的丛林兽群秩序,谢苗最后同马教练的对决,谢苗缓缓地拉下车库门选择在黯淡的车库中独斗困兽,充满了作为人截留一只仓皇逃窜的狼王的隐喻,而最终的结局,也是为这条禽兽套上了象征法律的手铐。
可以说从深层的角度来观察整个故事背后的价值观念的斗争,一气呵成,收放自如。
这个故事有正有奇,有轻有重,有感情有法律,有立场有观点,有哲思有辩证,综合的看,其实主创团队的水平其实已经远远高于中国电影文本市场上相当多的人了。
当然,一部电影不可能没有优点,《东北警察故事2》的缺点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譬如一、虽然它具有黑土地的气息但是并没反映出黑土地的独特性,即没有通过影片表现出标题的“东北”的“东北性”,虽然里面的演员的口音和方言是东北口音,但是其实这并不能反映出东北地区的特性,比如黑土地的湿地风景,比如黑土地的工业集群,比如黑土地一望无垠的稻田,比如黑土地的皑皑白雪,比如黑土地幽默的风土人情等等,这使得这个故事从“东北警察故事”塌陷成“警察故事”,或者说《愤怒的警察故事》,这使得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城市而不突兀,比如海南岛等。
这其实是一种创作短视,当然也不是主创故意为之的。
解决的办法可以从主创多深入观察东北生活,体验东北生活,了解一些东北的特色地理环境知识,去湿地公园转转,还有老工业区,老日据区,老仿俄区等街坊资料等学习一下,多做一些表现形式的大胆创新和探索,比如将一些搏击安排在巷战中做到环境做更有机的融合等等…这样可能会有更惊艳的效果,也更容易吸引全国未去过东北旅游对东北人文地理不了解的观众们的兴趣与关注。
二、影视配乐严重反映出资金不足的短板。
电影中谢苗愤怒的气质的确很适合朋克音乐,而黑土地的悠扬又适合手风琴等乐器,东北是老工业区,有着丰富的音乐记忆,尤其是红色音乐,工人音乐记忆。
比如大火的“漠河舞厅”就是利用乐器优势,牢牢地抓住一种群体记忆,用音乐叙事,将东北林场的故事与爱情故事与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风靡全国。
音乐本身的成就是有限的,但是它唤醒的人们对于东北记忆的怀念,激发的对于没有去过东北的人对于东北的想象,宽慰了人们对于一个逝去的年代和夭折的爱情的惆怅的感受。
好的电影必须要配合好的电影,谢苗的战斗背景音乐不够奔放狂野,不够愤怒,不够朋克,虽然用了电吉他和贝斯,但是鼓点和金属的燥感太过谨慎,不知是处于害怕喧宾夺主还是刻意迎合最后那段打斗的节奏,导致音乐被动的跟随电影节奏而表现的僵硬,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观众的情绪,断断续续的停顿让观众非常难受。
解决的办法其实还是从预算中找,提前规划好角色性格与配套的音乐主体,安排好音乐情绪与电影叙事情绪的同一性,相信这部电影的成功也会为这部电影带来更多的投资,希望未来团队能够在音乐上多投入一些资金,使得未来的影片能够得到更好的更多元的表现途径。
三、剧情的短板。
剧情是有一定短板的,当然这种短板是出于戏剧性的考量,比如尽可能的让谢苗孤军深入,因此产生了一些个体先于组织命令的主管英雄主义的情况,这无意会将客观现实扁平化,将复杂案情简单化,给一些识别能力不太高的观众带来直观的冲击大于辩证的逻辑思考的负面影响和不良模仿冲动。
再就是对于犯罪集团涉黑涉恶的描述过于刻板脸谱化,恨不得满脸坏写在脑门上,这很容易被一部分受到西方电影熏陶的观众所抵触——他们的观念中反派和坏人必须具有独特魅力,表现出某种复杂性,譬如年初比较火的高启强等犯罪类型。
他们对于真实的涉黑涉恶的罪犯接触较少,所以崇尚一种有层次的戏剧性反派,而本剧的反派则过于单薄了,它们恶的过于直接,这降低了它们的信服力。
譬如涉黑涉恶的犯罪手段表现问题,还有些比如小周独自看押罪犯十八等等之类的剧情,这些都会成为一部分观众攻击的点。
当然,这也仅仅是第二部而已,相信未来团队一定会在本次的经验上不断的迭代,将此类问题逐渐的解决掉。
总的来看,《东北警察故事2》在今年的国产电影中,绝对是对得起观众的一部作品,无论是演员的表演,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演员的表演——其中几个镜头有女性被扇,被殴打的镜头,可以明显看出来是女演员真的被打到面部,这让人不禁敬佩剧中的女性演员,她们跟谢苗一样真刀真枪的上,她们配得上一份褒奖,配得上观众的掌声。
也相信这些真正尊重演艺事业的演员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演艺人生中收获更高级的荣誉!
一部好的电影,往往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它不应该是挑唆彼此的对立,撕裂彼此的信任,加剧彼此的对抗;它必须承担一种教育责任,加强人民与反黑反恶的斗争,加强人民对于黑恶势力受害者的包容和关怀,更能够提高人民的审美,振奋人民的精神,鼓舞人民的行动,丰富人民的视野;它必须承担一种宣传责任,鲜活警察的形象,表现警察的生活,还原警察的情感,阐述警察的信念,使人民与警察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于警察的原则和方针更加的理解和支持。
这部电影,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但是它真切的走在正确的路上,它勇于承担一部电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点是值得广大人民群众肯定的。
《东北警察故事2》是诞生在黑土地这片文艺热土之上的优秀作品,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东北人民的文艺观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南方的饭圈文化不同,东北的文艺作品往往扎根于民间与基层,乡村与社会边缘,野蛮向阳,无拘无束。
黑土地的人们在严寒和广袤的湿地中培养出独特的幽默感和道德观,他们的文艺作品其实一直站在流行的最前沿的夹缝中,一面它们极其包容,能够迅速吸收不同的风格,一面它们质朴而坦诚,粗犷而直爽的展示自己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在某个时期它们经受着资本巨大的冲击,在异化与抗击异化中不断的修复自己庞大而笨拙的身躯,它们如同进入了一场不能说的泡沫的二十年,从骄傲的长子沦为劳务输出、人口流失的问题大区。
面对世界的动荡表现出无所适从和不知所措,这一切都反映在几十年的东北文艺作品中——在那些嬉笑怒骂间总有一抹掩饰不住的悲怆和方徨。
然而随着党和国家振兴东北的实际投入不断增加,东北的文艺作品近年来也焕发了新的活力,产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影视作品,无论是正剧还是网剧皆有,不同于那些寄生于互联网虚浮的偶像流量小生答卷,东北近年来产出的文艺作品往往是禁得起时间检验,含金量十足的优质文艺资产。
而这片饱受创伤却依然生机勃勃的土地,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推动文艺阵线,为文艺奉献优秀的表演者和创作者,孕育关于文艺的思考和自我批判的奋进力量,除了那山与绵延的森林,高原的天空与一望无垠的肥沃黑土地上所承载的丰收的热情,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借由一段王宝强老师的故事,来解释这种现象的背后源动力:王宝强当年导演烂片《大闹天竺》被金扫帚奖点名,他决意去现场领取金扫帚奖,许多人曾劝他不要去,认为金扫帚奖一不是专业的,二不是权威学院和行业所为,三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罢了。
然而王宝强老师却敏锐的察觉到看似荒诞的金扫帚奖背后的群众叙事问题,他认为必须要站在一个批评主题的平台上,这个平台上,可以让他对观众道歉,可以让观众们看见他接受群众批评的态度,他对于自己首部电影的不严谨和自己水平的限制, 为观众献上了一部烂片感到忏愧,他去了,他在所有人都没当回事的掌声中真正的检讨自己,六年后,他真的用更好的作品回报观众。
这个例子,说明了无论是《东北警察故事2》团队全体及谢苗还是王宝强,还是屡次产出优秀佳作的黑土地文艺热土与栖息其上的创作者们,他们其实是有着相同的共性:心里记得人民,人民就记得你;心底尊重观众,观众就尊重你。
《东北警察故事2》,是近年来看到的最爽的武打片了。
一个孤胆警察以一己之力干翻一个犯罪团伙,这样的类型片看着就是图一爽。
第一部做到了,第二部全面升级。
第二集的剧情发生在第一部之前,塑造了一个更加欺男霸女为非做歹的罪恶都市。
上一部扫赌打黑,这一部扫黄打黑。
依旧是带点痞帅的警察,节奏依然利落,打戏越发精彩,生猛气息扑面而来。
全面放弃枪战,就是拳脚相加的暴力。
第一场1V1战加进了地面格斗,从洗手间打到蹲坑,看得很爽。
几分钟后马上又有一场猝不及防的打斗,场景选的也是没谁了,感觉导演很爱挑战密闭空间内的动作戏。
这场打斗设计堪称一绝,虽然很短却让我觉得是全片最出彩的一笔。
这个系列让人想到韩国的《犯罪都市》,都是一个警察打遍犯罪份子无敌手,都是简单,粗暴,接地气,拳拳到肉,而《东北警察故事》提供的快感有过之无不及。
自《目中无人》之后,谢苗又有了能称道的作品,期待这个系列继续努力。
话说网络平台上有着一些武林高手,比如“含亮老师”“延妍小师姐”,都是身手不错的年轻人。
期待他们能有机会进入影视圈,让功夫片后继有人。
秦鹏飞,杨秉佳,谢苗这个团队就差个好剧本啊。
开头的受害者夫妻为啥不去报警啊,那反派也没有什么很深的背景啊?
车内打戏不错。
摘抄:开场的饭托骗局看着解气,故事设定背景的2016年确实很猖獗,但后来谢苗的警察同事说饭托女是警察介绍来的就有点过分了啊?
与此相对应的,本片主题是解救被娱乐团伙用毒品控制的女性,似乎编剧是有点傻乎乎的直男豪情的(被女人轻易拿捏还自视女性保护神)。
另一个对应是谢苗在孤儿院的兄弟情,这部换成了一个反面角色,而本片十八弟刘峰超也是个练家子,贡献了两场主要的动作场面,张立作为最终boss就压不住场面了,只能从阴狠的状态上找补(他戏弄手下小姐的手法跟台词都有点尺度)。
拍动作场面用了太多跟随镜头,《疾速追杀》这么玩是伴随凌厉的一击毙命,本片这种缠斗却这么拍,容易看晕,既然演员有身手,采用类似《拳霸》的稳定机位长镜头效果更好吧?
请那些网剧、短剧别再拍了,剧本和导演无疑都是在污辱电影两个字,真的就为了解决那些演员的就业问题吗?
这电影清楚地反映了动作片不是随便就能拍的,即使有好的动作演员,还是要有好的动作设计和导演。
觉得本片最精彩部分只有女警那段。
本片要说缺点就是,只能说是电影效果,要灭一个人还真会明刀明枪?
不过最后还补了一段,还是讲通了
作为曾经国内著名的三位童星:释小龙、谢苗和曹骏,都拥有自幼习武的经历,也同样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影视圈而成名。
释小龙于1993年拍摄影片《笑林小子》正式出道。
谢苗于1993年拍摄影片《新少林五祖》正式出道。
曹骏于1996年拍摄电视剧《真命小和尚》正式出道。
三位的首部作品质量都不错,也皆是一举成名。
这其中要数谢苗的起点要高一些,他首次拍摄电影就与李连杰搭档,导演还是名导王晶。
1994年他又参演了周润发主演的影片《赌神2》,1995年再次与李连杰搭档,出演了影片《给爸爸的信》。
年少得志是好事,但是学业未成,还需回归校园,所以三个人也是不约而同的回到校园继续学业。
但当三人从学校再次踏入影视圈的时候,发现早已经是今非昔比,不再是当年熟悉的江湖了。
进入2000年后,虽然谢苗依旧活跃在影视剧中,但是当年的高光却渐行渐远,直到网大的兴起。
对于网大来说,相较于传统的院线电影,属于是一种保险性更高,成本更低的新模式,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产物。
从2016年算起,谢苗出演的网大已有几十部,虽然质量良莠不齐,但是也不乏一些精品,像是《血战虎门》、《东北警察故事》和《目中无人》,都属于精良制作。
因此更有观众称呼谢苗为“网大一哥”。
2023年谢苗有两部网大推出,分别是《河神:诡水怪谈》和《东北警察故事2》,从上线后的反响来看,《东北警察故事2》的口碑显然占据了声量。
影片的导演秦鹏飞亦是自幼习武,曾经获得过河北省武术冠军,更是国家武英级运动员,有过比较丰富的动作执导的经验,在谢苗的高分网大《目中无人》中,他就担任动作指导工作。
所以在影片《东北警察故事2》中的武打动作很亮眼,也成为整部影片对外宣传的最大噱头。
之所以说动作戏是最大噱头,原因在于影片故事并无太多新意,给人感觉反而像是香港老片的拼凑。
因为在这部影片中可以感受到成龙的《警察故事》和甄子丹的《导火线》的气息。
片中谢苗出演的警察李红旗在疾恶如仇的角色性格塑造上,与当年成龙出演的陈家驹非常相像。
在动作戏份风格处理上,又与甄子丹在《导火线》中出演的马军的武打风格极度相似。
所以说这部影片在剧情编排上确实比较单薄,基本上也全是依靠动作戏撑场面。
不过类似这种爽片,受众市场也是很宽泛的,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也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与老电影的碰撞,也全可以当作是致敬,就像片中的大反派的一句“拼什么命啊”,就是基本重现了当年于荣光在《给爸爸的信》中的场景。
目前该片豆瓣评分7.2分,已经是超越了第一部的评分值。
未来谢苗还将与秦鹏飞导演继续合作《目中无人2》,如此看来深耕网大的谢苗,以后还真有助力华语功夫电影的能力。
【END】
整不明白。废戏太多,毫无逻辑
相亲的这女的人品不咋地呀,坏女人。每个人都有价,如果没有,那是你出的价不够高。警察扫黄除恶打黑,练枪都不带呀,胆子真大,一个人闯匪窝。
再评论一次,谢苗不红,天理难容
太拼了太拼了!谢苗你说你拍个网大能挣几个钱,这么拳拳到肉、招招见血的,让同行怎么卷!
两星半;整体感觉很像韩国犯罪片,其中的反派导演还参演过翻拍韩国电影的《大人物》,同样也是扮演狗腿子,看起来有些串戏。动作戏还真不错,尤其是车上偷袭女警的一场戏比较精彩。谢苗打戏还不错,但文戏真不行,他的表演水平应该是国内几个知名武打演员里最差的,除了压着嗓子装深沉就是瞪眼耍横,小伙子还是要多磨练演技啊
整个制作水准,还是网大的水平,豆瓣7.2的评分真的很迷。
感觉一般,打斗时,镜头交代的不清楚,晃来晃去,专业的动作设计都被浪费了。看看经典的动作片,只要是打斗场面,镜头必须要把演员的动作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一招一式。又不是掩盖什么不会武术的爱豆,真的没必要。
emm这很难评,打戏有多精彩文戏就有多拉垮。但是谢苗还是好看惨了😭
动作行云流水,除此以外就没啥了,剧本不及格,节奏约等于没有
魏君子作为深谙香港电影套路的老资格,成功将香港电影中的警匪元素移植到了内地,剧情内容没有太多可以讨论的地方,武打设计上要比很多国产动作片出彩很多。
打得很实在,网大来说不错了。
开头真好,开始大篇幅打戏的时候节奏就不太对劲了
打斗还挺爽,尤其轿车里那场小距离近战
良心打戏好评!希望谢苗可以更红
演技不尴,打斗好看。剧情有点牵强,就是为了带出打斗戏而设定。
三星半武戏可以,除了最后一场文戏不行
偏好的网大水准,故事还有故事还是一如既往的普通,背景设定非常符合刻板印象的东北,除了打戏外其他也就没啥了,谢苗真可惜了。
就开局有点意思,打斗方面没有真实感,拳拳到肉是真的,逻辑上没有真实感,纯属为了打而打。
合格网大
不死战神李红旗,脑袋被铁饼干那么一下子还能打也只有影视剧敢这么拍了。作为一部网大,这种程度的打斗完全可以上的了院线,动作方面差强人意给个及格吧,毕竟很多动作都能从甄子丹的电影里面看到对于动作迷来说也就这样吧,但对于谢苗以及每个动作演员的努力付出我是一定要给点赞的,三星给剧情,多一星给努力的动作演员,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