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安东尼度过满长岁月"是一条线,一条挂满了我所有青春的线。
记得安东尼问过"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哪个是最重要的,当时想了想说,是"陪"吧。
后来在红的再版自序里,你就说认真想过之后,认为应该被标记出来的应该是"陪"。
这肯定不会是因为巧,而是因为这些漫长岁月里,我们彼此存在,一起走过,互相陪伴,这样一个结果。
我看的是10.25的点映场,那个时候刘畅来我上学的城市做宣传,从走进电影院那一瞬间,我一直在想,我这么些年来喜欢的书会被怎样放映在我面前。
期待、焦虑、不安...五味杂陈。
电影拉开,独白鲸鱼Alice的故事,"海里有一条叫做Alice的鲸鱼 正常鲸鱼的频率是15-25 而Alice的频率是52 不是Alice是哑巴 是其他的鲸鱼都听不见她说话"我知道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曾经陈绮贞、小虎和建骐一起写了[表情]'52赫兹'给她。
我想她一定是条幸运的鲸鱼,因为你们都写了那么好听的歌给她,让所有听不见她声音的鲸鱼们,懂得了她。
我想,这样,也就足够了吧。
记得你说,散伙饭选在M记里是因为全世界的M记都是一样的,以后无论走进哪一家,你都会想起这些人。
想想书里、电影里,陪伴你的,除了你爱过和被爱过的那些人,你写得最多的就是这些人。
他们用心陪着你,你把这份陪伴变成爱再还给他们。
你贴心的搜集各种声音,甚至连切菜时也放了录音笔在旁边,只为了圆小樱的一个梦。
你好像不会觉得这些事情该不该做,也不会用傻不傻作为衡量标准。
只是简单的以为,做这些事情,她很开心,你很快乐。
我会这样想。
后来你去到小樱身边,去她工作的地方,听她听过的声音,安安静静的、轻轻的,注视着她。
后来看着小樱为另一个人伤心,你说你终于明白心碎的声音。
"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 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 也还是觉得孤独吧"。
拉坏的行李箱、街角的Alice、光膀子的圣诞、满墙的照片、整个季节的风声雨声还有你的心声...所有的这些,也都是陪伴着你,成就着你,变成了你吧。
电影无法取悦到每个人,每个人都可以有奇奇怪怪的解释。
我也有很多定义,想了很多修饰词,觉得"舒服"是最恰当的。
让我们去一直相信"那些 我们一直 不安 又充满好奇的未来 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觉得它们是明亮的"吧。
没看过小说,就说说一开始看电影的初衷吧,我就是想来看看刘畅的,长得高高帅帅的,人也不错(看了极速前进了解的),真想不到居然都是一个当爸爸的人了,因为知道他是一个模特,所以对他的演技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看电影时,我觉得他演得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怎么让我出戏。
唯一让我出戏竟然是白百合的黑丝,黑丝就算了,还带洞!!!
还有人会觉得出戏的一个地方就是留了胡子的金世佳了,还是一脸正派样,不过我没好好看过爱情公寓,就觉得还好啦。
最让我觉得赞的就是电影画面了,真的很美!
不二真的好可爱,声音萌萌哒。
而且主演各个都很养眼,安东尼(刘畅)笑起来好暖,serena(唐艺昕)笑起来好甜。
说真的安东尼爸妈真的不像一对夫妻,一个太老一个太年轻,还好两人都是演技派。
不过安东尼的爸爸说的话也太有文绉绉了吧,反正我没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谁的爸爸说过类似的话。
这点让人很出戏!!!
其实整部电影绕过来绕过去讲的无非就是我爱你,你爱他,他爱她,她爱他。
还好最后安东尼找到了Alice——Serena,突然觉得这样爱情就是这样,我爱你时你不爱我,要去追你爱的那个她,当发现她爱的不是你时,又回来找一开始就一直喜欢着你的那个她。
人有时好像真是那么贱贱的哈。
说了这么多,感觉好多都是吐槽,但其实我感觉挺好的,值回了票价。
因为一开始也说了我的初衷,刘畅没让我失望,我花钱看也就觉得值,哈哈!
想看美景的,一定要来看呀,美得不要不要的!
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一次次失去,又重来,我没离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你把想念的酸,拥抱成温暖陪你把彷徨,写出情节来未来多漫长,再漫长,还有期待陪伴你,一直到故事给说完让我们静静分享此刻难得的坦白只是无声地交谈都感觉幸福,感觉不孤单
这部电影是自己一个人坐了6站公交去一个陌生的影院看的。
独乐和众乐其实各有各的好:大片比较容易组团,大伙凑在一起热闹有氛围;可某些带有个人记忆的影片还是独自看更舒服——去看电影,其实是想借个地方和自己说话,叙叙旧,聊聊未来。
《陪》就是一部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
那些关于单恋、关于澳洲的梗,除了自己谁又能懂呢。
这也正是近几年所谓的“青春怀旧”电影大热的原因吧,你会有更多的代入感。
(观点老旧TAT)影片完整度、流畅度还是不错的,作为一本随笔性质、从没有标点就能看出也没啥逻辑的书改编的作品,故事的成功注入是关键。
其实在读原著时,的确能感受到安东尼在思念一个人——动不动就会提到“你”。
我们都知道兔子不二也只是“你”的替代品罢了,“我”希望“你”可以陪着我。
为了把这种“一个人思念一个人”的感觉强化,编剧讲了一个四角恋的故事,triple了这种心绪。
来说说这三段暗恋中我感兴趣的地方吧。
首先是小萱对安东尼。
一个人喜欢上一个喜欢着别人的人。
这其实是很绝望的一件事。
付出爱当然希望得到回报,可惜现实哪有都按希望来呢——你付出的,他根本感受不到——或说他无暇感受。
“好,那你去看电影吧,BYE!
”“开车回去路上小心点。
”句句平淡,但句句拒人千里之外。
对无感的人,我们的确说的都是这些话——看似在客套,在为对方考虑,其实内心是下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快速撇清关系。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安东尼对小萱。
喜欢一个你认为可能也喜欢你的人。
毕竟是铁了很多年的好友,交流会更频繁一点,被喜欢的人也不会像上述那样爆出冷冷的话。
也别忘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他两的感情故事里包涵了很多意象,栗子,旅行箱,以及那个“一辈子好友”的动作。
我认为剥栗子是“心花怒放”,你说是“心碎”;多年后我还在用那个一模一样的箱子,你换了新的;最后我拥抱你,在你耳边说“还有我”,你却轻轻推开我,要继续做朋友。
正如范晓萱唱的主题曲《同步》一样,我以为和你是同步在走,可惜其实走出了两条平行线。
隐藏的最后才揭示的,小萱对学长。
喜欢的那个人叫你过来,等你来了他又不得不走了。
24格的电影,终究无法和25格的声音匹配。
也不知是哪里走错了。
没有过多着墨的描写,是唯一掺进现实元素的故事。
那句“这是小樱在澳大利亚的男朋友呀……他告诉我的”一语四关:安东尼应该是惊喜的,小樱不好意思一定想马上向学长辩解,学长知道这是自己掩饰感情的借口,不愿被小樱知道,学姐是在像学长强调,其实也是心虚,想极力维持自己的爱情……话有真假,人无对错。
三段故事下来,其实最终讲的是三个人各自单独的故事。
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先导宣传中周迅一直强调“一个人”的概念。
而这部电影也没有把”一个人“写得那么悲痛,虽然三段单恋都无果,但我欣赏的一点是电影对情绪的控制——哀而不伤——拿捏得刚刚好。
并且现在时是已经释怀,在向前看的积极生活。
祝我们不要在一个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记得在09年写陪1的书评时 我曾写过“安东尼 我不曾离家很远的生活 并不懂得什么是所谓的 乡愁 我也没有跟你一样的朋友 不知道你提及的那些名字 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 ” 不久后 我去了澳洲 你带我见到了你的朋友们 师傅陪我去动物园看考拉 那那带我去维多利亚市场摆摊 echo带我品尝最美味的cup cake 你带我登高 出海 我在想 我们那次遇到的鲸鱼 会不会就是alice 今天 这些故事变成了一部电影 我像一名普通的观众一样 拿着票 走进影院 坐在最后一排中间的位置 而我的内心 却无法平静 看着荧幕里我曾走过的墨尔本的街道 中央车站的大钟 还有那个你成为主厨时工作的城堡 每一分每一秒 温习着我记忆中的那个墨尔本 无数感慨 涌上心头然而熟悉中却有惊喜 十分巧合的是 影片中有一个叫小萱的女生 我觉得 我很像她 短短的头发 小小的个子 好像永远充满活力 没有烦恼 她和安东尼一起经历了奇妙的邂逅 相互鼓励 品尝人生的喜怒哀乐 最后她通过努力开了一家小小的餐厅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看到安东尼拒绝小萱的那场戏 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其实 很多女生都像小萱一样吧 在喜欢的人面前 我们只能做一个配角 但是曾经一起陪伴过的漫长岁月已经证明了一切 这最长情的告白 已经不需要有任何遗憾所以 是的 我会把这部片子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看 因为我想告诉你们 谁不是参与着别人的人生长大的 那些陪我一起傻过小伙伴们 我如今变成这个样子 一定都是你们给的 安东尼 还有我亲爱的小伙伴们 也许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会再聊起这部电影 那时 你们会在哪里 陪伴在身边的人 又会是谁 然后 有一天 我们都老了 甚至 离开了这个世界 然而这些故事 这部电影 就像这年复一年初冬的白雪 纯碎 隽永地 诉说着一切
这大概是,唯一一部不闹心的青春电影。
一开始的时候,都很好奇,为什么周迅选了这部电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以下简称《陪安》)作为监制首秀?
后来,更加好奇,为什么选了刘畅作为男主角?
虽然周迅在采访中说过,因为看到书名里面有个陪,觉得好像很温暖的样子,而且也喜欢坐在公交车最后一排最左边的位置上,就选了!
至于选刘师傅演安东尼是因为他腿长。
呃,是不是听起来太任性了?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里面碎碎念般的心情独白是没有故事性可言的,那么,拍什么呢?
纵观国产青春片,可以打架,可以打胎,可以卖腐,可以撕逼,男女主角来场车祸得个绝症啦,反正得见血光,活生生把青春的故事变成一场事故。
那么,《陪安》呢?
有几个渺小却也昂首挺胸走路的年轻人,有衣服给你编好号袜子给你多一双的家人,有心里永远记得老地方的朋友,有后知后觉却也不离不弃的爱情,有傻里傻气想坚持下去的梦想,有不期而遇的甜蜜邂逅,有刻骨铭心如影随形的思念,有不需要想起一直都在身边的陪伴,有不撕心裂肺也万般不舍的告别,有与所爱之人永远也不同步的孤独,还有什么?
还有大连墨尔本东京唯美的城市风光,有毒性很大的特色美食,有各种各样平时听不到的尘世音波,有晴空、樱花和飞鸟,也有大海、暴雨和Alice,还有萌萌哒不二,你还要什么?
说说刘畅的表现吧,其实可能一开始大家都是拒绝的,一个没有演艺经历的新人,也没有庞大的粉丝基础,看采访觉得他羞涩,不会讲话,甚至颜值也不算小鲜肉中最出众的,只有腿长,这样的一个人来担当周迅监制电影的男主角,靠谱吗?
看完电影,这个大高个男生不会扮酷耍帅,也没有豪情壮志,他懵懵懂懂在人群里穿梭来去,目光时而迷离时而清亮,笑起来特别让人舒服,真诚的、傻气的、悲伤的、温暖的,特别治愈。
他的表演还算自然,没有一般青春片为人诟病的那种因为强烈的表现欲望而用力过猛,是日常生活的样子,是隔壁邻居家的大哥哥,是万千众生中的一个,是你我他。
终于知道周监制不是找他来扮演男主角的,是找他来做安东尼的。
其他地方也很多亮点,比如电视画面中宣布告别歌坛的王菲,导演截取的那一段特别走心,王菲的脸简直好看极了!
比如唐艺昕饰演的小萱在告白之后的表情,真是爱一个人低到了尘埃,然而笑中带着泪光,好看又令人心疼,像是尘埃里面开出的花朵。
再说白举纲饰演的家明在大雨中淋湿回来后,喜欢的女孩半带着怒气让他赶紧去冲个澡,他美滋滋又羞答答的回一句好,两个人,一份感情,不需要再多的话语了。
还有插曲啊,周迅的审美和品味完全投射在了音乐上,王菲陈奕迅范晓萱和最爱的《后来》一锅炖,闭着眼睛去听都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好。
高圣远作为不要钱的客串在这部电影里面饰演房东太太年轻时的丈夫,戏份很少,却也为这部创可贴式的电影加温不少。
白百何在今年的暑期档大放异彩之后,继续在《陪安》里面奉献了出色的表演。
几个老戏骨自然不必再说,潘虹于荣光卢燕的出演都显出这部戏在选角方面多么走心。
我有两次流泪,一次是看着安东尼的父母很正式的穿着西装坐在电脑前和他视频,另一次是日语版的《后来》响起的时候,一次是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另一次是惯性,没办法,思念的时候,什么事都无能为力。
《陪安》作为一部青春电影是完全合格的,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辅助,但用清新温暖的画面记录了一个留学生成长的故事,像日记一样,走进电影院,翻开它,你会看到自己,也会温暖自己。
一个有点顽皮却不失真诚的普通男生讲他最真实的生活摊开在我们的面前。
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太多的技巧有的只是赤裸裸的透明。
都是些生活小细节,但是给人很温馨的感觉,不像很多其他80后作品那么颓。
平平淡淡,但是心静。
甚至还可以看到努力与不屈,没有过多的情情爱爱,没有无病呻吟,是朋友间的小甜蜜,是对生活的浅理解。
在我们的生命里,有很多人会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意想不到的美丽时光,对于那些喜欢安东尼的人或许安东尼就是其中的一个。
看得出导演很用心,有轨电车、烟花大会、樱花雨、阳光草坪、大海海滩·····都是基于电影的美学的基础去考虑了···很喜欢电影的构图,画面用了不少温暖的鹅黄、温馨的粉色和忧郁的蓝色十分清新,场面调度也不错,镜头过渡比较自然,衔接流畅····超级喜欢看刘畅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墨尔本整洁的街道上的场景,斑斓的阳光、稀疏的树影、简单的男孩,感觉就是我们记忆中时光的样子······安东尼单恋小樱,小樱单恋方杰,小萱单恋安东尼。
他们每个人都默默地陪着自己心爱的人走过人生岁月,经历了人生中各种浪漫,甜蜜,可笑,感人的故事。
但最后每个人都没与心爱的人走到一起。
你的爱情路上有两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结果的,一种是初恋,另一种是爱你的人追求你的时候·····原著本来就是日记的形式,所以从根源就导致了剧情和逻辑关系的不完整,这是一个小男生成长的故事,有点缓慢无趣,但是值得你静静品味 ·····可能有很多人吐槽这本书不适合拍成电影,那你们觉得什么才适合才拍出电影呢?
看的只是电影本身,而这个电影让我很舒服罢了·····
当电影里不二冒出脑袋跳动起来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echo突然揪紧了我的外套袖子,随后我听到了她的抽泣声,她看到她二十岁时随意画的小漫画,像有了生命一样跳动在自己面前。
散场后,安东尼走进休息间,看到我们,还没有问完“觉得怎么样?
”就红了眼眶,虽然他至今还没有看完过全片,十年长又不长,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将我们带到了此时此刻。
还有周迅在交流会上说“有生之年,欣喜相逢”这句已经广为传唱的slogan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恍惚,好多年前我跟安东尼才认识,他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寄了一份礼物,从北京漂洋过海去到了墨尔本,那份礼物的扉页上,我写的就是这八个字。
所以我是没有办法用所有理智来看这部电影的,这电影里有我朋友的人生在里面,沾亲带故的话,也能瞅见我的零星尘缘,比如说电影最后,安东尼收到“最世文化”的约稿邀请,我转头看我身边坐着一排最世的作家同事们,宾妮啊、陈晨啊、卢丽莉啊,个个在光影里笑得波光荡漾。
看完后,会觉得“电影”这东西真好啊,没有它,世界会少一半妙趣。
Amy 是这部电影的发起人,是她看到这本书,又决心将之拍成电影。
聊天的时候,她好几次强调在她写的剧本里,每个人都要有落点,即便是已经告别,但总要在蒙太奇的世界里重逢。
青春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一块块的印记,印在曾经爱过的人、听过的歌、走过的路、看过的电影……这些曾经陪伴过我们成长的事物身上,等到了很多年过去,青春已经消失,我们回首,按图索骥,看到这些印记,才能想起,我的青春在这里,我的青春是这样。
这就是陪伴最大的意义。
当刘畅念出已经淡忘的曾经书中的句子,当电影用精致的画面呈现了我们所有人初识的那个安东尼,电影就有了它的魔法,旧时光还了魂,似是故人来,相陪左右,言笑晏晏。
孙燕姿出道的时候,有人这么评价:从来没有一个22岁的女孩,像她一样唱歌。
看完《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我对监制兼编剧amy说,从来没有一部国产电影,选择这么安静地来打动人。
没有磅礴野心,没有傲世锋芒,干净、真诚、充满善意地去诠释自己相信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最好的电影就是在黑暗中,温柔地与你分享一段时光。
这部电影做到了。
即使灯光亮起,又互为陌路,刚刚不过一场幻觉。
即使电影里是永远和煦的陪伴,但底子里却又在展露孤独。
因为频率不同而找不到同伴的鲸鱼alice,是这部电影的注脚。
留学异国的艰辛、放弃梦想的苦闷、不被喜欢的人所喜欢,那么多那么多的时刻,其实都得自己一个人。
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安东尼陷入在最孤独的时刻,他靠在火车的窗户上发呆,然后镜头又回到了樱花树下,他走过聚散与青春,与亲人朋友在一起的经历一一重现。
如果没有此时的孤独,又怎会想起陪伴的意义。
因为孤独是生命的常态,陪伴才显得格外珍贵。
现代科技的发达,使得离愁显得矫情,但这部电影里,告诉我们,天各一方的离别,是离别了彼此的生活。
连天气都需要分享,连情绪都隔着时差,即使每天视频相见,却还是在远去。
他鼓起勇气,去东京找小樱,小樱的生活里早已可以没有他。
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呢,“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但我的生活却可以完全没有你。
”安东尼努力去感受小樱的生活,却发现,比隔着海洋山川还要遥远了。
想要得到陪伴,就要忍受羁绊。
如果没有这些羁绊,我们如何去选择长大的方向。
刘畅演得质朴自然,很多片刻我觉得和安东尼本人神似。
我最喜欢的一处镜头是,他回到墨尔本,打伞走过霓虹闪烁的街头。
那个瞬间,我看到一个男孩在静悄悄又执着的成长。
曾经经历的,好的坏的,都成了长大的一部分。
很久前,我跟安东尼聊天,我说好像是周迅说过,她是通过演戏和恋爱认识这个世界的。
当时他说,那我是通过写作和恋爱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我们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两个世界会重叠成这么美好的天地。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但能参与其中之一,便忍不住要赞叹何其有幸啊。
需要平静才能看下去的忧伤电影。
人物都显得较为刻意,故事也没有太多打动人心的地方,只有梦呓般的旁白如棉里藏针让你内伤。
前半段励志,后半段伤情,原以为彼此相爱的男女主突然插了个第三者,感情只好作罢,本以为漫长岁月是很长的一个时间段,结果就那么一截不痛不痒的时间,没有高潮,也没有低潮,也有点无病呻吟。
可是就这么淡淡的叙述着其实也不错,算不上啥漫长岁月,只不过是20啷当岁青年三五年间在世界各地的生活遭遇和见闻,小说没看过,电影有种淡淡的感觉,算不上多好,也算不上多坏。
男主虽然表演很尴尬,但看起来不讨厌,蛮舒服,莫名就挺适合安东尼的,果然是作者自己选的男主,不过白百合却总有出戏的超龄感,还不如女二来的可爱,总觉得真是瞎了眼。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虽然叙事差了点,摄影还是可以的,像是个澳洲和日本的风光片,加上陈奕迅那首歌,淡淡的讲着一个人的故事,挺舒服的,这部电影是我即使知道它是个不算电影的电影,而且还有那么多瑕疵,看完内心却出奇的很平静,很舒服,很喜欢。
很多时候,我喜欢装聋作哑,因为这个世界太过巧言善变。
所以,我学会了蹩脚地接受,无奈地适应,而后,伪装成已然坦然面对。
这是大多数人必经的过程,一直以来我都执行得很好,除了知道我还活着,眼神已经不太看得清远方的路。
Antony没有接受这样的安排,在旁人眼里他做了多么贸然又冲动的决定,可他决心把这些愚蠢的流言都弃之脑后了。
Yes!
能看清前方的路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在陌生的城市,这个初来乍到的小伙把工作和学业按照自己的框架安排地井然有序,远方是一条无尽的路,偶尔出现拥堵,也终将在他按下喇叭之后开始畅通。
这是安东尼的选择,这是他留学生涯中勇敢迈出的第一步,从金融到西餐料理。
他说他无法想象自己穿西服打领带的样子,小樱说他带上厨师帽一定会很帅。
要改变,要追寻,你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等待、一点点鼓励、一点点关怀,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糅合成了你的勇气,然后你可破茧飞行。
电影当然不会只拍到理想这么单调,青春中糅杂着得除了理想,一定还会有爱情。
不堕胎不约架,小萱爱着Antony,Antony爱着小樱,小樱爱着方杰,就像一个永远画不满的圆,平淡却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
出国前吃完散伙饭,大家碰杯告别,隔着一条不长的马路,Antony轻挥手,小樱却看着来路的车,两条平行线,此刻连眼神都没有相交,缘分了了,即使Antony之后不顾一切超小樱的方向飞去。
原来,奋不顾身地喜欢也会令人为难。
原来,频率不同的不止小樱,还有Antony自己。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人来人往人往人来,Antony爱的那个人,那么清晰明艳的笑容,终究还是消失在纷飞的樱花雪里。
故事的最后,Antony看向天空,他在追赶那些隐约回忆的事情,看到了这三年陪伴在旁的朋友和亲人,还有一些离你远去情和爱,是成长的阵痛,是生存的感悟,也是毫不畏惧奔向未来的勇气。
电影说,看烟花是一个很寂寞的姿势。
灯光次第亮起,街道光彩斑斓,天凉了,亲爱的Antony,现在你找到愿意陪你一起吻着凉风仰望烟花的人了吗?
故事很简单,我喜欢简单的故事,因为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总有频率不对的人嚷嚷着矫情和平淡如水,即使有这么多挑三拣四的声音,故事还是得自己品,电影还是得自己看,庆幸自己独自一人冒着雨去影院坚持看完了这部电影,没有错过。
这部治愈我温暖我感动我的电影,这个傻气倔强又善良的男孩,他的故事未完待续……
假文艺的直让我恶心 这个男主真是乡土气息满满 连听都听不下去。。
这tm也能叫电影?!又一次为豆瓣不能打负分而难过!!
好文艺的片子~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多么美好,要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就更好了。
算是郭敬明公司出品小说拍出来最好看的一部吧。刘畅真人比电影里面好看太多,然后很喜欢唐艺昕=3=好漂酿=3=
《陪》伴我动度过过去的六年 看电影的时候想起Tony在书里不带标点的各种片段 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 现在变成鲜活生动的触动 我要感谢将Tony的文字变成影像的每一个人 感谢周公子说服我进入影院见证这一切
没有高潮的电影。剧情真的就像散文一样,说到哪是哪。刘畅好帅好暖,对唐艺昕黑转路人了。
虽然没什么深度,也略有做作矫情,但就讲故事来说比国内一众青春电影强了,而且风景很不错啊。男主是无特长不很帅的普通男生,这是现实生活。
成长题材,线索一,确立人生方向并为之奋斗;线索二,顺利度过初恋,受到爱情启蒙。很传统的模式,带点小清新轻文艺,主题曲很好。
大连人不讲大连话,差评!大连闷子的颜色也不对!哼!
白开水电影。唐艺昕的表演十分做作
看的时候没有什么抵触一帆风顺的就看完了,但过了几天什么剧情也记不清楚了,呵呵,那就这样的吧。
这文艺腔电影,看到最后都没太想明白片子讲的是什么。果然是根据散文改的,真的是从头到尾各种碎片,有一搭没一搭的。学了很多日式青春片的套路,比如从头到尾的画外音,可惜男主的台词又不太行,表演也不太行。配乐朗诵风光片,也许有人会喜欢吧。
这tm也能改编电影,叫几个明星摆摆pose排mv咯?
出乎意料的不难看,也许是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比较能理解安东尼的那些心情吧。电影快结束的时候,落樱下,安东尼对着录音笔又许了三个愿望:你要好好的生活;我希望你好;我希望你的每一个梦想都可以实现。背景音乐是日语版的《后来》,不自觉地想起大学时相互陪伴的好朋友,时间好像并没过去多久。
日常鸡零狗碎,不如歌好。《陪你度过漫长岁月》的故事也许更精彩。
看得出导演是想学岩井俊二拍一部纯净又唯美的青春片,但是这大段大段听到腻的内心独白、东拼西凑的剧情以及浮夸的表演,到底哪里学到了日式青春片的精髓?典型的自嗨型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陶醉在这份矫情里,观众却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表达什么。
十一月最想看的片没有之一,符合预期,周迅把小清新发挥到极致。留学生活太多共鸣,仿佛可以闻到澳洲海滩边的气息。掌厨画面细致丰富,不二直戳萌点。酒馆场景后突如其来且咬字清晰的日本配乐笑到捧腹。刘畅ABC的感觉特别赞。
拍得像诗一般,看得很平静,内心却不平静。貌似真的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在岁月中流逝的痕迹,然而我不想看见。“我不是想她,而是思念她” 。台词柔软的就像玻璃,稍微一神想就要破碎。从电影里我看出了青春的伤感与机缘,命运的安排是醉合理的。
不知所云,矫揉造作。
『补』很温煦的影片。回忆起来依旧很暖。异乡南国,静静的时光里邂逅一个爱笑的可爱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