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推荐随手买了这部墨西哥电影《行走距离》的票,不想太浪费@北京国际电影节 的好机会,顺便装个文艺青年的逼。
结果开场五分钟的时候我甚至是有点后悔的,一个生活在贫民窟、生活枯燥的肥胖症患者,每天从醒来到闭眼都充满着沉重的呼吸声。
感觉像是部格调压抑的法国文艺片。
但就在我还没后悔到想回家的时候,变化来了。
男主费德的妹妹和妹夫来看望他,给他看了他们旅行的相片。
以此为契机,费德想起了自己多年前也有台老式相机,他把它翻了出来,拖着沉重的身躯去几个街区外的相机冲印店,洗出了照片。
年轻时的自己和家人的脸给了他触动,他和小店员交涉,买了一台旧数码相机。
小店员保罗是个一身朋克打扮,听金属,看漫画的年轻人。
他贪财,使坏,卖给费德坏的充电器,但又良心发现,去费德家给他修好了。
因为一场大雨而停留,使他对这个孤独寂寞的胖子有了些恻隐之心。
而费德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
他向妹夫请教拍照的技巧,保罗经常过来陪他聊天,他对保罗在看的漫画产生了兴趣甚至看得上瘾介绍给了妹夫——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漫画吗?
death list!
墨西哥山寨版死亡笔记233!
费德和妹夫私下讨论过自己的死亡清单上要写上谁,他俩不约而同地写了罗莎娜,费德那个严厉得几乎不近人情的妹妹。
费德的生活有了亮色,但他还有更大的心愿,在屋里拍不出好照片,他想去外面,去海滩!
他与旅游公司联络,强求妹夫和保罗背着妹妹带他去办手续,但是旅游公司用借口拒绝了他,一个200公斤的胖子,他们当然不想承担风险。
失望的费德独自一人出门拍照,等大家找到他时,他已经因为心脏病发而被送到医院了。
出院后,一向忙碌而严厉的妹妹,还是温情地照顾了他。
但他的身体已经坏到被医生限制外出了。
一个人的夜晚,他在自己的“死亡清单”上狠狠地划掉了妹妹的名字,在最上方的位置,写上了自己的。
而就在他以为生活将要重回枯燥的时候,保罗来了。
保罗说,要带他去海滩!
保罗冲洗了费德最后一次出门时候拍的照片,那是非常棒的镜头感非常好的照片。
“天才摄影师在家里也是拍不出好照片的!
”所以他要带费德去海边,甚至给他带了最新的相机和镜头。
妹夫看过费德的照片后,也同意了。
罗莎娜是唯一阻止的人,但这一次,费德自己面对一向强势的妹妹,不顾自己的安危也要坚持。
三个男人开了一天车开到了海边,费德笑得像个孩子。
保罗问:“现在我们该做什么?
”“等。
”“等什么?
”“日出。
”“日出?
”“对,日出。
”影片以黎明的海岸边三个男人的背影为结尾。
我不知道费德会不会拍到好照片,也不知道他的生活会不会再次迎来一个黎明。
也有人觉得这个结局还是蕴含着绝望,whatever,任观众去想象了。
我觉得这个戛然而止是好的。
这部影片打破了我对墨西哥电影的固有印象,既没有黑帮枪战贩毒,又没有和美国的对抗或民族意识,甚至都没有任何“墨西哥风情”,有的只是小人物的生活,平凡,不堪,但还是有温情。
每个角色都描绘得很好。
我从不知道墨西哥电影可以这样。
保罗这个小帅哥很出彩,他对费德的态度变化和他为他做的一切都表述着他内心的善良勇敢,即使他留着杀马特的发型看着山寨的漫画还偷吃费德的饼干。
妹夫对费德的善意是一开始就表露无遗的,他和保罗虽然一开始不对付(那里很搞笑w),像是瞧不起毛还没长齐的小鬼,也稍微有点固执,但他还是能接受新事物,很快就和新的小朋友相处融洽。
片中三个男人的友情很棒,但即使妹妹罗莎娜戏份较少,对她一开始的印象也不好,可她守在费德床边和之后的悉心照顾,也说明了她对哥哥血浓于水的亲情。
这片大概挺难有资源吧所以我剧透得很彻底。
不过万一有机会看到,我还是推荐大家,值得一看,尤其是喜欢小众文艺片的人。
最后,千万不能胖!!!!!!!!
千万不能胖!!!!!!!!
千万不能胖!!!!!!!!
我们仿佛压上一生在与命运和时间打一场牌不知道命运牌面花色不清楚时间牌剩几何于是一边盘算着时间一边忌惮着命运苦心经营用失去获得机会用权衡掩饰欲望终抵不过白驹过隙 时间不可挡天道无常 命运不可知局终牌残我自慰藉 成败不可求无可奈何方懂得留下的都是遗憾打出去的才是人生如果命运透了风时间交了底打出的牌是否会不同依纵使无法赢得牌局是否可以不输掉人生“老妈说过,抱一下柏树就能预知寿命,胳膊长的活不久,因为抱住的多。
胳膊短的反而活得久,因为抱住的少。
”“我现在去抱那棵树,它会不会告诉我还能活多久?
”——费德里科·桑切斯《行走的距离》这部画面极具墨西哥风格的电影,讲了一个笑中带泪的简单故事,却让不同的人收获到不同的东西。
与我则是……费德里科·桑切斯一个因为过度肥胖而导致心脏病的独居大叔。
他仿佛是最自觉的囚犯,将自己囚禁在一个老房子里。
每天靠串珠子过着无聊至极却相对安全的生活。
陪伴他的除了广播、电视、咖啡、甜点,就剩下自己费力的喘息声。
直到度假回来的妹妹、妹夫给他看了旅行照片,他决定拖着沉重的身体出门去冲洗床下饼干盒子里藏着的老胶卷。
也许他的“走运”从他迈出房门的那一刻开始,也许从他推开保罗照相机店门开始。
在“走运”的冲洗出胶卷后,又“走运”的买到折扣相机,并“走运”的得到上门维修服务。
然而,费德大叔真的开始走运了。
他在照相中找到了乐趣,抑或是寄托。
当他拍摄的椅子、桌子、电话、苹果、香蕉、玩具饰品…给他妹妹看时,她说“这都是屋子里的东西,五岁的孩子都可以拍出来”,而费德大叔说“这就是我的全部啊。
”更走运的是这样的照片也有人欣赏。
莫名的气味相投,让狡黠孤独的相机店少主保罗、孱弱笨拙的大叔费德、惧内温暖的妹夫雷蒙成了彼此的知己。
他们一起看电视、喝咖啡、吃饼干、欣赏费德的“艺术照”、探讨保罗带来的《死亡笔记》漫画。
“死亡并不是恐惧,它是力量和责任。
”也许是因为对摄影的热爱,也许是对死亡的思考,也许是摆脱身体束缚迈出去的渴望,大叔费德做了一个让大家诚惶诚恐的决定,要去海边旅行。
这个平凡的愿望,在过度肥胖的费德面前困难重重,旅行社的婉拒、医生的禁止、妹妹的担心,让费德的身体状况阻力变得微不足道。
这让从绝望中燃起希望的费德再度失望沮丧。
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我的灵魂备受摧残,我希望前路义无反顾,在暴雨中找到宁安。
知己就是懂得你的忧伤,帮助你实现心中所想的人。
保罗在冲洗出来的费德的照片中,看出了费德想抓住余生,留下最后美好的愿望。
他装上最新型的相机和镜头,去费德家,要陪他去海边。
这时妹妹和妹夫也到了,妹夫终于说服妹妹放弃阻拦。
于是,三个男人驱车赶往海边,踏上一场追梦的旅程。
也许我们永远等不来最好的机会,就如史铁生说的“我四肢健全时,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
瘫痪后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
几年后长了褥疮,怀念起前两年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
后来得了尿毒症,怀念当初长褥疮。
又过了一些年,要透析,清醒的时间很少,怀念尿毒症的时候。
”“越来越好”能成为一个美好的祝福,是因为生活终究不会完满,而且越走越短。
命运的走向和生命的长短皆不由人控,故而在生命的尽头终会有遗憾。
但那遗憾一定不是因为什么成败,可能只是因为你手中某一张珍视却没打出去的牌。
这就是命运透的风,时间交的底。
那么如果把手中的牌都当成最后一张牌去打,我们留下的遗憾会少一些吧。
也许与不输掉的生活的距离,只差迈出的那一步。
这部影片很安静,很纯粹,没有俊男美女或者任何噱头,就足够吸引了我的眼球(当然,好作品必然是有好的形式,而好形式往往有好的开头,譬如三四百斤的一堆肥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噱头)!
胖子是孤独的,但当两个或者三个孤独的人走到了一起,勿需彼此多言,便成就了一段人生的旅行,很温暖,很舒服。
它不算励志电影,也不该得出:人生不该留遗憾这种陈词滥调,而应是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是有温度的,只不过这种温度需要彼此给予。
很感动。
喜欢简单纯粹的情感。
布衣探案看的片段。
我现在的状态是没有任何力气去做任何事,摆脱不了心理的泥沼,并且实在无法活下去,每天刷抖音来麻痹自己,从而避免情绪崩塌。
快毕业实习了,对工作没有任何概念。
我几乎能确定自己有抑郁症,然而还是工作后有钱才会去正规医院诊断。
对着镜子做一些可怕的表情再说一些极端、血腥、暴虐的话,每次能把我吓得脊背发凉,镜子里面好像是另一个人,一个来自地狱的自己,它想要吞噬我。
如果再放肆一下,我觉得精神分裂是件很容易的事。
我刚刚忍不住问自己,抑郁症能被彻底治愈吗?
一开始回答就是不能,转念之间,想到抖音里的传送带片段,生活状态是可以转变的,也许转变之后心态和精神也可以转变。
长期处于正面性的,就如同我长期处于负面下一样。
会变化的。
我活着,就是在和那些我反感的人斗争,尽管我痛苦,在一个人类的天秤上,比你们加在一起还要有重量。
我会因为与那些人相比较而感到恶心,实质性的是她们根本不配。
她们刺痛我,然而我也将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也许我能有正常人类的生活。
最让我惊艳的就是这部片子的色调,非常非常的舒服,属于低饱和度的油画质感,非常棒,故事也确实温情,不是属于大哭一场的类型,却是冷静克制的一种真实的温情,很真实,是你我都会去做的故事,可能在你我以为只是一段值得回忆的记忆,拍成电影却能触动很多人,这部电影就是这种生活中的真实触动。
另外每个人物都很有意思,虽然整部电影参与演员就那几个确十分抓人眼球,各有各的想法和立场。
青年的加入以及死亡笔记的融入也给这部文艺剧情片注入不一样的奇妙感觉。
这部电影在那个时候结束确实给人感觉非常舒服,把最美好的就在这个时候,感觉还会继续讲故事,却在最精彩的时候停止了。
另外,我其实一直觉得他是部剧情温情片,当我看到黄秋生老师辛苦了的时候,确实笑出了泪水,我承认他也是一部喜剧片了
P说看电影非常有意思,因为你可以通过电影短短的几个小时,让自己跟随主人公体验不同的人生。
作为一个80几斤的小个子,我实在无法切实感受一个三四百斤胖子那种笨重感。
但是走几步就会喘,走一小段路就要歇会的无力感,以及一个人自己闷在家里,什么事都不想干,什么人都不想见的空虚感,我却深有感触。
生活只是活着而已,除了生活必须,没有爱好,没有朋友。
幸好,我们都是幸运的。
费德的幸运是从他因为喜欢摄影,遇见了年龄体型相差悬殊,却心地善良,生性乐观的男孩保罗开始。
同样爱好摄影的还有费德的妹夫拉蒙,三个人也因此成为好朋友。
三个人的友谊,简单而又默契,有好多让人动容的瞬间。
比如,费德生病躺在床上时,两个好朋友一左一右,陪伴中帮他穿珠子。
三个人终于决定说服妹妹准备驾车去看海前的紧紧拥抱。
这些都让人在被如费德体重般的重压之下,感受到一丝丝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费德的幸运,除了他有摄影的爱好,还在于他终于迈出了那一步。
没有行走之前,一切都是遥不可及的,一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毕竟他连走到门口都费劲,走到床上都要累到重重的坐下,走到电话前的时间到长到电话挂线。
但他还是迈出了去洗照片的那一步,走过门口泥泞破烂的路,穿过刚刚能挤出去的门,走过人们的目光,喘着比我跑十公里还大的大气,终于走进了保罗的店里。
生活永远是五彩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那些不像费德这般幸运的人,就只能像他看着孩子们活力四射的踢球自己却连喘口气都困难。
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幸运的胖子,又不想只是活着而已,那就使劲折腾吧。
整部片子的叙事曲调异常平静、平和。
主人公费德是一个患有肥胖症和心脏病的900多斤的大胖子,终日只能呆在房间里,做点手工勉强维持生存。
偶然一次,妹夫雷蒙和费德分享带着妹妹罗绍拉出去旅行时拍的照片,并给费德展示了新买的相机,从此费德便爱上了摄影。
费德拄着拐杖,拿着手巾,独自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一家影像店,用自己能够支付得起的价钱买了一个打折的相机。
可不久,相机的充电器坏了,费德打电话给影像店的老板保罗报修,保罗犹犹豫豫地还是来了。
充电器修好以后,费德给保罗支付了150比索,还请保罗喝咖啡和饼干。
最后保罗离开的时候,将150比索给费德留下了,但带走了一整盒的饼干。
从此以后,保罗常常来费德家里,和雷蒙一起,陪费德聊聊天,看看无聊的电视剧,或者一起做做手工,欣赏费德拍的照片。
后来费德想去海边,保罗送给了费德一套专业摄影师用的相机,费德坐在雷蒙卡车的后斗上,三人一起驾车驶向海边… 费德的人生在我们看来是不幸的,唯一的妹妹罗绍拉对他嗤之以鼻,费德与她分享拍的照片,费德:“看看这只蝴蝶,挺漂亮的,是吧?
”罗绍拉:“嗯,没觉得”费德:“你看这张拍的,好棒啊!
”罗绍拉:“那不就是个普通电话啊,五岁小孩都能拍出来…”换来的是不屑一顾,不过幸好,他还有两个朋友和他一起。
当费德想去海边,却因为缺钱在旅行社购票失败而闷闷不乐时,保罗和雷蒙为费德打理好了一切,就在三人准备出发的时候,碰巧妹妹罗绍拉来了,妹妹拦住费德,罗绍拉:“别做梦了,费德,来,回床上待着去。
”费德:“不,罗绍拉,我就要去,这是我的相机,我的人生,我的梦。
”最终,他们还是出发了。
费德坐在卡车的后斗上,路过的风呼呼地吹着费德鬓角的头发,道路两旁的树飞快的向后退去,几个小时后,他们抵达海边。
雷蒙和保罗扶着费德,三人站在海岸边,保罗:“现在干什么?
”费德:“等”保罗:“等什么?
”费德:“日出啊”雷蒙:“日出?
”费德:“对啊”…歌词: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尽管我的灵魂备受折磨,我仍希望前路义无反顾,在暴风雨中寻得安宁。
喜欢镜头的情绪表达:费德在胶片冲洗店看到相机很惊叹,镜头是对着一排相机扫过去,就像费德的视线从左往右缓慢扫过;最喜欢的镜头是家庭聚会的照片冲洗了出来,费得捏了又捏照片,过了一会儿镜头又聚焦到他颤动的脸;影片开头和其他某些画面处理得像油画一样,有一种时间感和寂静感,观众看画面,就像费德看自己的生活。
虽然是节奏缓慢的治愈片,也有一些情节有细微的冲突和张力,于此处最动人心弦。
费德拿到相机,拍了很多“艺术照”——是家里的电话、墙壁、饼干、静物,全是家里的东西,他对生活多热爱啊。
而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都已拍到了远方的景色。
(非家庭主妇)一开始或许会觉得妹妹有些讨厌。
但看到最后,她拦不住费德出门、崩溃地跌在家门口,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就是东亚女性为家庭牺牲、没有自我的一生。
换个视角,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而她对费德的厌恶,只是对自己人生无法稍喘一口气的投射罢了。
《行走距离》观后感: 一个善良有趣四百斤的胖子大叔在感知到生命可能的尽头后,靠着梦想的力量和两个朋友的帮助完成了海边旅行的愿望。
男主蒙德是个400斤的胖子,因为肥胖而闭门不出,在妹妹妹夫的一次家庭做客后,发现了摄影对于自己的魅力,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
照相馆保罗是个善良可爱爱看漫画又有点傲娇的少年,在发现蒙德独居在破败到连老鼠都不会出现的小区时,感受到了蒙德终日的孤独与对摄影的热爱,总是以一种不伤害蒙德自尊心的方式默默陪伴。
妹夫拉蒙是个惧内但又时常不顾妻子阻挠,与男主和保罗混在一起,成为和保罗能够一起读懂蒙德内心的好朋友。
三个有趣的男人聚在一起看漫画、串珠子的情景,总能让我想到“男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三个不同年龄的男人在漫画、串珠与摄影中成为了知己。
电影通过蒙德喜欢摄影这件事将三人联系在一起,又通过蒙德心脏病住院时刻面临生命危险和蒙德未能实现的愿望之间的戏剧冲突,将三人的灵魂,默契的守护在一起。
电影中共出现了三次幸运:一次是保罗帮蒙德洗好过去的照片,让蒙德看到了回忆中的美好,加剧了蒙德对摄影的热爱;二次是保罗帮蒙德修好了电池充电器,开启了二人的友谊;三次是保罗送给蒙德新的尼康单反,在所有人都担心蒙德身体将他困于房间的时候,第一时间读懂了摄影对于蒙德人生的希望,最后与拉蒙一起为蒙德实现了去海边旅行愿望。
于我而言,我觉得最大的幸运: 一是男主蒙德遇见了保罗及妹夫拉蒙,人生难得一知己,有懂自己的朋友陪伴,孤独的人生似乎也在荒凉的心上开出了花。
二是蒙德找到了梦想,从电影开篇就能知晓,活着对于蒙德或许只是一种生命体征的维持。
斑驳发霉的墙壁,男主四百斤的身体背对着镜头缓慢穿好衣服,然后程序化般抹好果酱吃饭、刷碗,工作串珠子,晚上看电视,最后又拖着沉重的身体走向一天的终结,毫无表情的脸上只有沉重的喘息声证明他还活着。
但直到发现自己对摄影的热爱后,他变了,他在过去留存的美好人生回忆照片中找到了些许生活的希望,他开始拍摄家中的一切,那些在别人看似习以为常的事物,他会对着镜头摆出可爱的表情、会将所有的小物品摆在桌子上为它们拍照, 他创作着他所热爱的一切“艺术”,在看似丧气又自卑的人生中忽然有了奔头,他开始梦想着走出门外憧憬一次海边的旅行,是梦想让他已经濒临死亡的心重新复活。
在影片最后,海边旅行前,蒙德将自己的名字重新写在了“死亡笔记”的第一位,似乎映射着蒙德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随时死亡,但此时的心境已大有不同,他拥有了最好的朋友和最美的梦想,怀揣生命希望的人生落幕更像是等待着另一种重生。
就像结尾的对话, “现在要干嘛?
等…… 等什么?
日出啊。
”
我有心脏病,医生说我要减肥,但不能剧烈运动,第二点我做到了,但是第一点就……费德如是评价他的病情、他的生活、乃至他的人生。
肥胖导致的心脏病,心脏病又钳制着不能剧烈运动,不运动就肯定会是更加肥胖,这是生活给他的玩笑,虽然他忌讳、逃避肥胖这个话题,假装自己跟正常人一般,吃高热的事物,多糖的咖啡,厚厚一层蜂蜜的面包,但他就像知道自己体臭一般,知道死亡的临近。
开场画面,第一镜电影的开始便是别离的背影,死亡是心照不宣的主题。
洗碗停水
框架、边缘、裁切主体式的构图
是上图的正反打,但是构图古怪,莫名的力量把费德往边缘拉扯,那力量其实就是死神
重重框景中的费德逼仄、压抑、不顺遂,是电影开场的总体感受。
就像是洗碗时中断的自来水,费德的爱情,他那个明媚的洗衣店的同事也是如此的戛然而止。
生活的一切都由于病痛而中断。
千真万确、他是孤独的,孤独不是来自独自一人的荒宅生活,孤独的是对抗死亡时的无所适从,心有不甘。
费德的沉重的步伐、艰难的喘息、泉涌的汗水不仅在逼迫观众思考费德的状况,也无时无刻不在逼迫费德思考死亡何时来临。
电影的第一个情节是妹妹带着妹夫来看费德,而这次探望的主题叫做生命的测量。
费德看着照片里那颗巨大的树,问妹妹,她还能活多长。
手长抱住多活的短,而手短抱住少,活的长。
他知道他胳膊短,但他更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的更长....所以当妹妹极为厌恶应付的说 五十年时,费德感叹到五十年的时光能干多少事。
如果说到胳膊短,能抱的少的,也没几个成年人能比得过费德费德总是知道死神在临近的,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理想的时候,他对死极为坦然,所以,他比常人更不注重饮食健康。
理想主义?naive? 剧本太不扎实了…
一個孤獨的胖子艱難的實現著自己的夢想。可是不明白為什麼要任由自己一天天變成一個超級胖子呢?
有真心的朋友,你就有了世界
肥胖人士的最后人生自述,虽然体型肥胖,但是却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渴望,温馨动人家庭电影
所以为什么不减肥?
走不出的身体沉浸在回忆的灵魂里,记忆是温暖的,让漏雨的房间有一点温度。刀子嘴藏着豆腐心,亲情里没有狠话的尖锐,只有行为的真实。身体的困圄让思想跑的更快一点,理解他们的痛苦,生命不该是禁锢和限制,活着要有活着的精神,哪怕面对的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想象过经历过,没有半途而废。生活值得。
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寄生的目标,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和自己一样孤独的朋友
纯真到冒傻气的情感 是真的好疗愈啊~
这个关于孤独梦想关于温情和爱的内容,同过于肥胖这个聚焦点的壳,并不算很搭,开场几分钟的肥胖展示基本奠定了全片的基调,也没有什么眼前一亮的情节变化,中规中矩吧
性冷淡风的镜头和色调,讲了一个如此温暖的故事。
三星半//有时就是会这样碰上几个不讲道理的好心人//但仅仅拥有善良 是撑不起几百斤体重的//其实看着身边人无法挣脱当下狼狈处境 自己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内心的痛苦也不比当事人少//死亡笔记确实是个好故事
三星半,简单轻松得像一杯加糖咖啡,里面的那种孤独感和温情我都很喜欢,有种《心房客》的感觉,可惜电影到了第三幕明显弱了很多。不过摄影和音乐还是不错的,男主角庞大的身躯和两个瘦小男配角的对比也有种微妙的幽默感。
胖子的世界看过第一幕就让人真实感觉到压力的存在,印象中第一次看墨西哥电影,看电影之前期待度非常高,到不得不说看到一半我差点睡着,电影节奏像男主一样缓慢,不过看到他用的奥林巴斯想起自己上大二的时候也用家里的同品牌相机在学校和西安拍来拍去,还是挺怀念那个时候的无忧无虑。
用蹒跚脚步丈量脚下的土地,用超载心脏包容生命的荒唐。费德一脸委屈地说,医嘱是减肥和少运动,后一个好实现前一个太难了。你身材清癯但空虚孤苦,他体型臃肿却有记忆一筐。他知道自己有味道却不想洗澡,你知道吃了发胖仍咖啡加糖。一生顺遂的你,永远不知那种如何努力都不完满的人生,该要怎么拼凑。
非常棒的墨西哥电影
生活最有趣的不过如是/两三知己/追求不止。
有什么想法,就要立刻马上的行动起来,不论什么时候,行动起来就不会晚。电影里面三个人的友谊好温暖好羡慕。
有时候朋友往往会给你勇气,让你能够勇敢的去尝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拉蒙和保罗就是在他孤独又低沉的时候出现,拉蒙带来的照片以及相机触发了他内心中的渴望,保罗的朝气以及陪伴给了他勇气,为什么不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尝试一直以来被限制,不能尝试的事情呢?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旅途上的距离,更是内心走出大门的距离
在生活的暴风雨中寻得内心安宁
刚开始质感真的好哦.. 越到后面越像墨西哥连续剧。喜欢俩人坐床边,串着珠子唱世上有人比你更惨,始终是阳光的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