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万达不给打半价,我花了八十块钱,在2010年的岁末,可以说是包了全场在看戏。
爆米花很好吃,电影刚开演时我尿急,回来时片头已经过去,看到的是香港昏黄嘈杂人潮拥挤的夜景,陈奕迅的背影和小卷发很好认,他和林嘉欣的组合让我很舒心,电话一个左手打,一个右手接,我总觉得这个小细节是导演的故意安排,但是为了表现什么呢,难道说世上的男女总是彼此互补的吗?
他们俩的对话闲散随意的不像台词对白,就真的好像两个彼此暧昧的人之间存在的尴尬,眼神不敢对碰,话说的有一搭没一搭,用大笑来掩饰心意,我就知道,傻笑过之后还是得说真心话,还是得四目相对,把空气氤氲成偷情的氛围。
蜻蜓点水之吻过后会被一方正牌恋人的电话打断,另一方神色黯淡内心五味杂陈,我就知道,这样的老桥段。
不过陈林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陈奕迅还蛮适合演这种蔫蔫的闷骚男,对墙外香的蠢蠢欲动,暗示的眼神流露,是,像这样的微胖男人也有自己的魅力。
林嘉欣笑的时候永远那么甜美,无论是偷情时的无心勾引,还是面对男朋友发出吃饭时的邀请。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最怵这种人,因为你不会猜到他心里怎么想的,微笑永远是她的武器。
我主要是来看范晓萱的,Mavis的颜萌到我心里,演技也越来越有实力。
你看她的bobo头,穿着舒服干净,撑一把漂亮的伞落寞地站在街头,无助又无力,熟悉的唇边痣,看的人心微微酸疼。
这哪像三十多岁的人,就是一个深陷爱情痴痴颠颠的小女人,戴着挽回爱情的面具,丝毫没有技术地傻傻地一路跟踪下去。
林嘉欣也真是配合,愣是没有发现。
事实证明,跟踪要跟到家,捉奸要捉到床,我以为她这一途一无所获,没想到正好逮个正着。
我喜欢Mavis的爆发力,无论是她在唱摇滚时,还是演这场雨中哭戏。
这是这部电影中三个哭了的女人中,我唯一见到流下眼泪的一个。
向佐演的男友开始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女朋友劈腿,但后来我看到他在酒吧默默流泪,明白他之前的一切不过是强撑,抑或是装糊涂。
他和范晓萱在Msn的对话形式我还比较中意,有时候整个银幕只显示一行聊天字幕,有时候聊天的内容随着打字出现在银幕上,伴随着敲击键盘的声音,在空旷的电影院响起,我反而觉得清脆动听。
坐在屏幕前的这两人是怎样的心态,发现另一半出轨的事实,心碎之余,唯一的办法只是报复性的出轨,之后还是得继续跟对方在一起。
我常常听到周围有这样的例子,然后我就在想,为什么呀,图什么呢?
他就那么好,好到离不开;还是自己很贱,贱到宁愿装傻充愣。
其实范晓萱在酒吧趴在桌上说的一段话点明真相:“我根本没有勇气离开他,好累,真的好累,我不想再花时间去习惯另外一个人,去接受他的好与不好,然后又在互相伤害,重复又重复。
”前陈都是伤怀旧爱的伤感言情故事,让人感喟平淡爱情中的莫测变数,而陈伟霆的这一段不伦之恋有种哭不出来的心碎。
我思想传统,总是对这样的不伦之恋内心满怀争议。
但就像谁说的,爱情本身又有什么错。
陈洁仪虽然已老去,但风韵犹存,涂着红色指甲油的玉足依旧白皙,碎花连衣裙的裙角随风轻摆,给少年混沌沉闷的世界带去安抚躁动的清凉。
为人妻室天天操劳琐碎家务的麻木与淡漠,知道老公出轨后的哀怨与绝望,在一个热血少年的怀中似乎感受到了久违的热情与温存。
但理智马上回神,就那样打醒了一个少年任性执著的炽热爱恋,年少时的爱不顾一切与冲动,满心以为是为另一个人好,却没想到硬生生扒开了她想装醉的那只眼,让她直面现实,假装都不得,最后只能远离。
彭于晏的出场依旧让我花痴,皮肤越来越好了,眼神越来越有爱了。
谢安琪的小洗衣店飘满清新柠檬的味道,明明喜欢的要死却硬要装出一副礼貌陌生的疏离表情,一遍遍地问着黎先生的电话号码,其实那几个数字早已烂熟于心,一不小心就漏了馅儿。
是的,我太熟悉这样的场景,太了解这样的心情,想象着与人偶的恋爱,可以无所顾忌,当成他来拥抱与接吻,这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精神恋爱,是全心投入的放肆的恋爱。
只是彭彭的出场太少了,我也是为了他才买的票啊。
不过的确像她们说的那样,我要是图这个,应该去看《听说》。
之前新闻图片中的陈奕迅和林嘉欣的“牙膏之吻”被内陆版给剪了,不给力。
电影院的海报走众明星路线,再加上先行预告过于温馨和谐,搞得我一度自顾自认为本片是《全城热恋》的姊妹篇,看到一半之后惊觉这里没有一对正常的爱恋。
好吧,为了八十块钱的票价,我也该后知后觉说些好话的,不然我刚看完时,没太理清头绪,直呼这片名应该叫胡言乱语。
冲着片名和喜欢范晓萱看这部电影的,本身其实也没有太高期望,全当打发时间。
片子整体结构来说情节过于拖沓,给人感觉就是大量的镜头没有用在该用的地方,反是一些本该一笔带过的地方花了很长时间。
各种地方的音乐也都很无厘头,配上各种镜头颇具喜感,多次引起影院后排某豪放女放声大笑,我是真没看明白导演究竟要制造何种气氛。
这种几段恋爱故事拼装的电影其实并不容易拍,每段戏的分配,重点的突出,各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都很重要。
片中最重要的两段该是陈奕迅和林嘉欣,旧情复燃的故事,以及引出的现男友现女友通过网络搭伴捉奸。
主要内容一提炼出来就感觉这故事本身并没多大意思,全看具体表演,说实话这四位的表演真没有什么亮点可言。
林嘉欣时刻保持醉酒状态疯疯癫癫,陈奕迅面对老相好默默思春,范晓萱变身乖乖女最终选择无声离开,向佐更是一块呆木头的形象。
而且我也没明白这俩抓奸的跟踪了一天一无所获,就是最后范晓萱念了几句有点矫情的台词,最终俩人怎么就躺一起去了呢?
导演是觉得观众想看他们俩躺一起么,观众想看什么你拍什么可以理解,可是多少也交代得更合理一点不行么?
苹果里边老板娘还跟佟大为说了一句“他给你戴绿帽子你也给他戴呗。
”总之这段主要剧情看起来拖拖拉拉也没挖掘出什么问题甚至该交代的都没交代清楚。
另外就是我总觉得林嘉欣很多镜头跟徐静蕾有点神似。。
范晓萱演技无亮点但是形象设计的是我喜欢的类型。
另一段是小伙子暗恋同学母亲,算是个忘年恋,这段很扯淡的单向追求最终是一个很现实的结果。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得不够认真,我是真没看明白小伙子看上阿姨哪点了,阿姨无亮点,也没交代小伙子有什么坎坷经历精神问题之类的,那是为什么呢?
拍这段故事究竟是想说明什么?
既没有原因表述,也没有超现实的结果,无缘无故的追求最终无疾而终,亮点究竟何在啊?
另外这段中时时出现诡异音乐不知道导演是想制造什么气氛,如此无厘头的剧情难不成还想拍出惊悚悬疑的感觉么。
能给这片子加分的一段必须就是洗衣女暗恋牙医了。
人前故作冷漠,人后天马行空地意淫想象,暗恋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几段想象编得也不错,假人的设计可谓亮点。
谢安琪演的其实不错,纯真啊羞涩啊爱幻想啊什么的感觉都还算到位。
几段故事整到一部片子里,过渡方面很一般,作为各段关联的人物关系也显得过于牵强。
总的来说结构上基本等于零。
没看的就甭报着期待看了,全当打发时间来说其实看看也还好,记得找个朋友一起边吐槽边看比较不会闷。
片子给两星,出于对范晓萱的个人喜好多给一颗。
爱情是如何主宰我们的身体?
是我们的脑子,在释放那些我所不知名的化学物质。
还是我们每个人,在骨子里都有一种类似于吸毒般的欲望。
《恋人絮语》的开场那段周俊伟的旁边,马上让我意识到了彭浩翔的存在。
那种略带黑色的调侃论调,一直是我钟爱的款式。
可当第一个故事开始的时候,我就完全忘了去顾及这部期待中的电影,该有多么聪明的表现。
一对旧情人在网络上出现了交集。
他们默契地选择了见面。
从对方的脸上,他们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与淡淡的纠结。
“我等你。
”“不,我等你。
”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会心地笑了。
他们像是在热恋中的情人一样,而恋爱中的人,真的就是这样可以可爱地像一个孩子。
这场面,很快让我把自己也带入进去。
只是不知道你,看到此时是否会像我一样会心地一笑。
这是我期望的,你呢?
当暗恋的故事进入时,我开始感到了些许陌生,却同时又是那么熟悉。
陌生,是我有些忘了,自己是不是曾有那样热切地去暗恋过一个人。
熟悉。
我终于还是看到了彭浩翔的印记。
女孩暗恋的玩偶,每做一个动作都会发出“咯咯”的塑料摩擦的声音。
呵呵,这种亦真亦幻的傻瓜般的想象,透露着作者顽劣的聪明。
很高明,我只能说,很高明。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该怎样地去选择爱上一个人。
其实无从选择,就像第三个男主角的故事。
他爱上了朋友的妈妈。
男演员在片花中解释到“那是一种可以为她去死的爱”。
他跟拍了朋友爸爸包养小三的证据,并告诉朋友的妈妈,想以此把自己钦慕的女人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或许是幸运,又或许是种不幸。
这段青涩的感情并没有如他所愿。
编剧很精明,他把年轻时候置身于畸恋的男孩,和成年后受到女友背叛的男人,贯彻成了一个人。
而也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在感受爱情艰难的同时,却又选择了包容的延续。
猜疑与背叛,永远都是爱情硬币的背面吗?
范晓萱的台词说的那样无奈“好累,真的不想再去适应另一个人……重新感觉……重复……反复”。
当热恋褪去,爱一个人成为了一种习惯。
我们又该如何。
是去报复爱人因为同样感到索味,而做出的背叛。
还是释然地放手。
或许,这就是恋爱与婚姻的一线差距。
婚姻是一种虔诚包容的责任,而恋爱,却总是一朵疑似飘在天空中的浮云。
电影的结尾也演绎的很圆满,女人说服了自己,既然无法包容他,分手就是最好的对自己的解脱。
而在另一边,男人因为他的宽容,终于还是守住了自己的爱情。
《恋人絮语》着文艺片惯有的大段留白,和显得支离的对白。
但全篇充斥着铺垫剧情前进的弦乐,完全打消了一般文艺片在留白部分的悬闷感。
而暗恋那段,幻想热恋时的女声+吉他的搭配更是,全片配乐的亮点之一。
作为剧情的推动者之一,配乐上的通俗,一直在牵引着我的思绪神经。
在影像方面,暗恋故事中的旧幕电影,畸恋故事中的昏黄黯然,背叛故事中的贯穿始终的雨景和黑夜。
无一不显露着,优秀的香港电影,在电影色调上的一贯精致。
写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想再回头看一遍。
我看到的,不仅是作者的聪明与用心。
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印了我对恋爱全部的理解。
有时候,幸运与覆灭就是简单地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剧本我喜欢,但有点不停的卖弄技巧卖弄分镜。。。。
对于看演员、看电影的人来说是浪费时间,不过时间本来就是浪费用的;对于读电影的人来说,这有的是玄机让你品味;对于懂爱的人来说,或者说与片中故事纯属雷同的幸运儿,似乎收获更大。。。。。
爱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却又是预先安排的因果报应似的出人意料的出现。
爱本身简直是个奢侈品,需要勇气,需要耐性,需要精力以及大把的时间蕴藏伤心而无法抹去,因为她注定是种变化,有着吸毒的快感,戒毒的挣扎,这很可怕。
而爱也同时给人勇气,给毅力,给了许多冲动去做你一辈子忘不掉也不敢去做的事情,也许是无药可救的弱点,也是一个变化的起点。。。。
你变得宽容了,原谅了原来任性的自己,更重要的放下了很多人很多事,化成一个崭新的你,这让阳光也更加眷恋你。
如果你此刻还在为爱怨埋这某个人,某段情,某个自己,请笑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只是稍微离真爱差了一点点。
第一段。
陈老师跟嘉欣。
从出场的那十多分钟来看,我一直以为他们是一对。
但他们的玩笑与打闹,还没流露出情侣的亲密无间。
后来才晓得,那是刻意保留出来的距离。
当你我身边都有叫着亲爱的他或她,但是他们却不够让我们相信永远,于是我们一边陪伴身边忽近忽远的人一边也在等待。
忽而发现,其实你喜欢的人一直都在不远处时,这是多么身不由己的事情,因为我们彼此都被束缚都有人陪伴。
最残酷的现实莫过于,我们都找到了对的那个人但是却不能因为想在一起而在一起。
那一瞬间,嘉欣没有说话,沉默许久,对着陈老师说,我好想你阿。
接着陈老师也跟着回应,我也很想你。
嘉欣说,我决定好上次见了你就不跟你联系了。
陈老师说,我每天都好想你,可是还是没给你打电话。
嘉欣又说,也许我们在一起后,也会跟别人一样了,开始很好,之后就归于平淡,开始厌烦了。
陈老师回答,也许不会呢。
后来他们的那段让我立马想到耳鬓厮磨,好温暖。
我突然想到朋友以前说过的,不联系不代表不想念,不代表不关心。
可能用在这里会非常合适的。
世上有三种爱,爱、不爱与不能爱。
我们没有在一起,并不代表我无法拥有你的一切,起码我能永远将你存在内心里的某个角落,而他人无法预知。
第二段。
阿芝与黎先生。
看了开始便想起那句话:我把青春耗在暗恋里,还不是为了和你在一起。
你来了,我装作对你无所谓,装作不记得我那烂记于心的电话号码,装作平淡无奇,装作对你毫无兴趣。
或许这暗恋的心事全被你看在眼里,或许你全然不知,但是有何关系呢,反正我乐在其中。
凡是有关你的东西我都想去了解,凡是你做过的事情我都想去尝试,只是因为那是你,让我欢喜却又无法言语的你。
最让人动情的是,阿芝给黎先生洗了被单挂在店里,然后整个人靠在上面,不断的去触碰与嗅那床单上的味道,仿佛此刻她真的就与黎先生用不分离了。
黎先生问阿芝名字的时候,她肯定以为自己快看见春天了,连我都忍不住替她欣喜,却不知黎先生却说他过两天就要搬走了。
以后就见不到你了,以后真的只能暗暗的想念你了,连看一眼的权利都被没收了。
第三段。
恋母情。
第一眼看到陈伟霆演的那角色就感觉很邪恶。
居然喜欢上朋友的妈妈。
为了保护他喜欢的女人,他去跟踪朋友的爸爸,发现他爸爸养了小蜜,于是偷拍了很多照片,然后匿名寄给了喜欢的女人。
可是即使朋友的家庭散了,他也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的。
最合适的一句话,该是那女人说的:我都可以做你妈妈了,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第四段。
有一天,陈老师的女友找到嘉欣的男友,说彼此的另一半在一起了。
于是,他们为了让自己相信这个事实,各自跟踪了对方的伴侣。
最后,终如所愿的,他们不得不相信已是事实的事实。
男的说,现在你知道了这个事情,你还会跟他在一起吗。
女的回答,那不是太便宜他了。
很俗套的,他们俩也混到一起了。
于是大家都没亏到,大家都有了最爱的他和她。
最好的那句话,是海报上的。
恋爱从没有大道理,只有小故事。
词:林夕扬帆时人潮没有你我是我和途人一起停顿时在你笑开的眼眉望穿秋水之美回程时浪淘尽了你任背影长睡着不起留下我在粪土当中翻检背囊直到拾回自己掌心因此多出一根刺没有刺痛便懒知就当共你有旧情没有往事如烟因给你递过火如火却也没熔掉我回望最初当丧失是得着可不可可痛若骊歌乐如儿歌像你没来过没去过谁同行仍同样结尾血液里才遗传悲喜谁亦难避过这一身客尘但刚巧出於你垂头前没缘份丧气睡到醒才站立得起盲目过便看到天机反覆往来又再做回自己即使一生多出一根刺没有刺痛别要知就当共你有剧情没有故事如烟因给你递过火如火却也没熔掉我回望最初当丧失是得着可不可可痛若骊歌乐如儿歌像你没来过没去过如花超生了没有果如果过路能重踏过就当最初是碎步湖上可不可不种下甚麽摘来甚麽像我没来过没去过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另一个《志明与春娇》式的都市小恋曲,却不料导演要的绝不是那么简单。
“恋人絮语”,罗兰巴特曾经用这个名字写了一本书,如今,有一个特立独行的香港人带着同一顶思想的光环诞下了这部电影。
我不会为这部电影打上五星,但在如今国产电影难有佳作的现状下,我想在这部电影的名字下面重重地写上一笔:推荐!
————————我是发完感慨后的分界线———————————哪怕是多么美好的爱情,背后总是掩藏着难以一笑而过的背叛。
对现在爱人的背叛,对信任你的人的背叛,对朋友的背叛,对亲人的背叛,甚至是对自己的背叛——每个人都活在背叛的泡沫里。
也许言重了?
但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每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一年只有365天,曾经你用这些时间来陪伴亲人,陪伴朋友,如今,一个自私的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于是,你把时间从亲人和朋友那里夺回来,一股脑地全部放到了这个人身上——这难道不算是一种背叛么?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轻或重的负罪感吧。
当我们沉醉在荷尔蒙的海洋里,谁还会考虑远远守候着自己的受伤了的人。
当心脏就要跳出胸腔,想念如同滚热的岩浆,温柔好像酝酿多年即将出窖的美酒,荷尔蒙汹涌奔向大脑淹没一切——美好的恋爱对你展开一场突袭——你是否还有能力去思考这些美好的背后?
这部电影的导演对这一过程有所思考,并且试图最极端的方式告诉观众。
于是三个故事如三条蛇一般互相咬合,组成一个美丽并且邪恶的圆环,故事的主人公行走了滑不留手的圆环之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始终逃不脱背叛的命运,而是时刻有可能滑向道德的深渊。
你看到过罂粟花的娇艳吗?
爱情就如同花朵,在旷野中肆意绽放,我们惊叹于它们的美丽,同时忽视着美好背后的东西。
电影开始后,我沉浸在两个人的独角戏,问候、笑容、尴尬、打闹、对视、游戏、触碰、亲密……没有一个有关爱的字眼出现,但爱情的热烈气氛洋溢在画面上,久别重逢,爱火重燃——这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多么幸福的时刻!
然而电话响起,两人醒来。
当陈奕迅躺到了范晓萱的身旁,林嘉欣跨进男朋友的车子,我不确定,这是一段美好的结束,还是一段悲剧的开始。
如果是前者,那该多美好!
然而残酷的现实从美好破灭的那一刻正式开始。
生活的齿轮在慢慢咬合,每个人都得作出选择。
背叛与恋爱总是紧紧缠绕、不能分割,而“报复”就不远不近地站在它们身后,随时都可能加入任何一方的战斗,造成更大的伤害。
也许,微微一笑,拥抱之后平淡的分开,是最好的结局吧。
———————————我是悲观地分界线———————————我悲观地认为,世界上悲伤的总量总是大于幸福,因为任何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悲伤才能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在航行的过程中,又有多少风浪,倾覆掉多少航船?
然而,我们每个人总是在乐观地看待一切,期待着一切向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导演也是这样,于是他在电影中插入了一个美妙的暗恋故事。
如同那个罪恶却美丽的圆环某一个方向,长出一条小小的尾巴,摇啊摇,摇啊摇,于是电影变成了随风飘在空中的种子。
是所有美好的种子都会开花的吗?
是所有美好的花朵都会结果的吗?
导演并不给我们答案,所以当我们在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之后,突然静默下来,有种热乎乎的东西涌上心头。
——是啊,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往往,爱情在未开始之时,才最美好。
看罷本片良久,方才醒起,曾國祥好像在台灣待過很長的日子,難怪他能夠將這類型小品處理得這麼好。
電影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有看點,就好像一張出色的音樂專輯。
很多同類型的小品電影都有一個問題,就是總有一些故事是為了堆砌成形、濫芋充數而存在的,但《戀人絮語》則沒有,它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獨特,很有看頭:陳奕迅與林嘉欣的一段是細膩;彭于晏與謝安琪的一段是幽默;陳偉霆與陳潔儀的一段是刺激;而范曉萱與向佐的一段則為整部電影提供了一個結構。
如果你喜歡像《花吃了那女孩》般的小品,也應該會喜歡《戀人絮語》。
很多爱情相遇于无心,重逢于有心。
比如奕迅和嘉欣。
可能难忘旧情,旧爱还是最美。
而对于奕迅和晓萱之间,除非临到了别离的时候,爱永远不会知道自已的深浅。
这就是爱情。。。。
你必须有随机应变的心理素质才能去爱,爱就像光线变化一样。
诗人但丁说:地狱就是与没有亲密感的人近距离相处。
因为凡见过地狱的人,就知道世间有言语无法形容的虚无,人的感情有不能承受的界限。
当嘉欣与男友共处一室存在欺骗,当晓萱看着奕迅找不到方便面就夺门而出时。
情感在这样不负责任的前提下似乎就宽广多了。
当人心伤痛苦时,其实是应该感激的。
至少还有爱的能力。
至少还能全身全心,被粹取到只剩下爱的纯粹感。
比如晓萱。
我看到大家评价晓萱,说她抑郁,阴郁,整个电影里就她一直表情抑郁。
可她扮演的这种角色,能让她不抑郁嘛?
她能不痛嘛?
看着所有的一切在自已的眼前上演,因为不想失去而沉默,因为爱而无声。
这样的压抑,还能不阴郁吗?
其实一段恋情的维系比开始要难得多。
因为那种外表上的吸引,异性间的新鲜感很快就会过去,但是当你开始发自内心的欣赏,佩服一个人的时候,你们的爱情就有了生根的土壤。
想要的是浪漫主义镜头,拍出来的是一派胡言的混乱。
面对这样一个电影非常具有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来自于絮絮叨叨的故事和先抑后扬可是没有扬起来的节奏。
剧情介绍的时候喜欢分3段,可是看下来在我的脑海里明明存在4段:有女朋友的陈和有男朋友的林走在几条小路上矫情的暧昧,彭的几次出现帮助谢完成一个臆想中的暗恋,瞬间跳到12年前向暗恋上彭妈在变态追踪彭爸出轨之后希望和彭妈来一腿,向范联手通过FACEBOOK追踪陈林的偷情。
揣测着这个片子弄一个科普教育的开头是想给爱情这个东西来个总结的,比如什么是爱情,人在选择时会面临什么情况,爱情是不是只是一种生理反应,若干。
以小见大的题材挺好,可惜,这里太小,太意识流,太琐碎,没有大起来,因为观众没有共鸣,谁也没那心思在看了一个烂片之后反过来想什么是TM爱情。
爱情的形式就那么几种,这里都覆盖了:不是单身可是还张望着小幸福希望有个出口,同年龄同激素的无望暗恋,不合年纪的暗恋男性恋母情节反过来女性恋父情结也是一样,去捉奸夫淫妇的痛苦最后干脆放纵自己随意找个伴。
爱情观包含了自由奔放式,囚禁在自己想象力里的变态式,就是爱跨年恋式,随意豪放穷玩乐式。
最后一首小爵士交代了一下各个爱情观都是什么结局,个人选择的生活都会带来什么后果,这里非常有哲理和嚼头,只是电影素质这么差,基本也没人愿意去挖掘了。
A段想要说人还是要在乎一些约束和责任,有时候彼此厌倦需要的是信任和重新梳理这段感情,如果还有一方存在信任的话。
B段说成全一段暗恋其实只是满足自己一段假象,当下一个符合想象的男人出现时,女人自然而然就会嫁接暗恋的对象,即便您是真暗恋,错误的人没有结果也没有甜蜜,都是恐怖片,下一次暗恋说不定就会遇到对的人,给自己一个机会,别太苛求。
C段忘年恋自然不靠谱,可是一个家庭出现背叛者当大多数选择熟视无睹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女人自强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这里面还是女权主义荡然无存,因为彭妈最后解脱与一段婚姻之后,她的美好还是为另一个男人绽放。
D段胡搞乱搞都去死吧,范在和向一日情时掉了一滴眼泪,祭奠她的爱情,死去她又没办法令其复活的爱情,可是女人在这种轻便里总是最受伤的一个,社会谴责先不说,道德底线也先不说,向只是一种报复行为,或者是范主动送上门也就接受,可是他还是会反过头去找自己的女朋友,他没有失去什么,范最后与陈离别不知道是分开还是冷静冷静,可是在心里她和陈一定再也回不去了。
最后一支曲子里面诠释了这么多,之前1个多小时完全在做铺垫。
这最后的升华,因为前面的败坏,彻底没升华出来。
有个问题,陈的动作幅度很快很大,可是镜头依旧手持微微摇晃,大哥大姐这是会让人头晕的。
陈和林一上来走的那个石铺路,那么圆还非要弄出很扎的姿态和声音,有个大哥不乐意的说“这路是烫还是怎么的阿”,太矫情了。
对话比白开水还无味,没有意义,就像对付对付就出来的一稿,他们的暧昧我们理解,导演这种表达暧昧的乱七八糟我们不太能接受。
到了第二段成为恐怖片,在最后一个幻想里司机伸出脑袋说少爷上车,达到恐怖点高潮。
太吓人了,配合嘎吱嘎吱的音效,这本该是一个悲情浪漫的地方,试想一个小女孩暗恋一个阳光大男孩,她没有办法接触更多这个男孩,只好通过他送来洗的衣服来幻想他们在一起的场景。
镜头里甚至这个男孩的脸都是面具,因为不真实因为对男孩的陌生和不了解。
可是那个嘎吱嘎吱的声效一来,木偶机械般的生硬移动,谢某人的难看,组成一个微型恐怖片,起到吓人变态揭示现代人心里多么不健康之功效。
第三段一出,显得第二段完全就是没用和插进来的突兀。
为什么要有彭谢的那个故事?
134完全可以衔接在一起,像《巴别塔》那种分段式最后汇合的蒙太奇,也是可以的。
2段冷不丁毫无联系的在那里,就像彭的公司硬要在这个电影里为他谋一个角色,于是编剧一咬牙胡乱填进去一个,还好彭是帅气的,可以让人熄熄火。
第一个正面镜头,我都几乎认不出这个是彭于晏,也照本人差太多了吧?
他自己长的那么帅,可是银幕上那么丑,印象分在以后的几次出场里稍微好些。
记得挺有意思的一个评论说,美国刚拍到FACEBOOK如何建立出来,国内已经到用FACEBOOK跟踪破案了。
向演了一个心理变态的人,他的眼神从在这个人物里面从小到大都是BT眼神,林最后选择和他在一起,还营造一个暖烘烘的画面,更瘆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挺烂的一个片子,和最好的朋友没事做又想聊聊天帮我舒缓一下这几天这么负面的情绪,去到电影院,只有这么一个片子在那个时间。
影院是让我可以偷偷发泄情绪默默CHEER自己的地方,只可惜这个电影是砸了,从陆陆续续走出影厅的人群,不停牢骚的观众,拿出手机上QQ的好朋友的状态,我几乎睡着投入不进去越看越不想看的情绪里,是砸了。
假人那段和互换跟踪那段想法不错。
恩,导演仨搞基的产物。
Facebook已成为全球头号婚姻杀手,促成了全美五分之一的离婚,同时也是离婚案件中最主要的婚外情证据来源,而且有确凿的调查,说很多失散多年的老情人通过Facebook重新勾搭上了。俩字:贱啊!
台词很少,配乐不错。表情和眼神都很到位啊~~为啥都说不好看
大部分演员都是漂亮人儿啊 剧情画面配乐太文艺了不评论 (哈哈哈哈GAY彭于晏)
2011开年坑爹电影。。
曾国祥的导演处女作,剧情一般。
其实我不想给星来着,实在是太差了!!!除了开头洗衣店那段我认真看了一会以外其他神马都看不懂也看不下去。。。。我今天晚上看了一夜倒霉的电影。。。。
觉得此片无聊? 恭喜你!! 这就是你一直做的事!!
节奏太慢太慢太慢太慢了,还没硬起来就完了,谈什么高潮。
寡死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木有看懂…为什么彭于晏是gay?
谢安琪那段大加分~
细腻有余,精巧不足,演员整体很到位,秉承香港文艺片一贯的水准,但是缺乏新意,几路人马设计的本该更巧妙,可惜用力不足,稍显遗憾。
陈伟霆现在是情欲王子么??
戀人們的絮絮叨叨。還有謝安琪驚豔的表演。
隐忍的亲密与热爱。
好闷
恋爱版小十诫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