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偶像大鹏遭遇意外,人气不再。
人生谷底时签下电影合约,然而资金短缺,为了履约临时组了个摄制组,想尽办法坑骗各路明星来糊弄完成任务。
别误会,和煎饼真的没有什么关系。
非常无厘头的搞笑电影,什么是无厘头?
看,摆的姿势酷不酷?
瞧,这个桥段搞不搞笑?
什么,我这么努力上窜下跳的闹腾,请来这么多超级明星大咖客串,你怎么能一口无聊、烂片的就抹杀我的努力…… 大鹏大哥,无厘头不是这样搞,你认真一点嘛,观众也不都是小朋友好吗。
周星驰的无厘头为什么大家都愿意买账,人家有内容支撑,有感情投入,观众有代入感,笑完之后回味甚至还会带点泪。
所有流于形式没有内在的东西,几乎等同于骗人。
这电影里的主线,和本影片的制作还真是异曲同工之处。
最后大家一起来数星星,陈赫,包贝尔,陈思成,郑凯,邓超,郑伊健,陈小春……哎哟,拍得不咋滴,人脉倒是挺广的嘛。
屌丝男士》!
一部高仿法国幽默短片的网络段子,以一种正确的方式渗透到正确的人群当中,火了,红了,而其最有利的传播形式,就是不断的去迎合这个愈来愈无下限,无节操的环境和人群。
借着《屌丝》的气息,导演感觉自己好似中国喜剧界的旷世奇才,开始拍了一部时下很NB的电影《煎饼侠》。
但,其实我想很严肃的说,请给中国喜剧一点尊严,甚至请给低端一点尊严!
如果把《煎饼侠》跟《人在囧途》放到一起,那么效果就很明显,就是一个绅士和一个屌丝的区别。
后者严谨的逻辑性,细腻的故事情节无一不把电影升华到一个理想的高度,而前者在逻辑上显得一塌糊涂,完全没有了逻辑层次感的存在,这种感觉在国产电影中也算不常见了,真有一种惊讶,惊讶的是怎么可以这么低端!
徐峥可不是演完《春光灿烂猪八戒》就开始导演《泰囧》的,中国导演界的门槛低,但也不能如此不虚心。
对于这样一部低端的作品,写的是不是有点多了?
假如《煎饼侠》是部外国片,那么名字一定是《海扁王3》!
屌丝男士我从第一季看到第四季,从第三季开始屌丝男士的笑料就变得比较低俗三流,从第四季开始,我发现大鹏演来演去就是再演他自己,从台词到段子到演技越来越有暴发户屌丝的范儿。
这部电影绝对就是把暴发户屌丝演到了极致。
做为一部喜剧电影,我们先来说说它的剧情。
那就是基本没有剧情。
影片一开始大鹏做为明星登场,就已经和屌丝两个字八竿子打不着边。
董成鹏自己穿着西装革履裹在棉被里,不断告诉观众我是屌丝我是屌丝我是屌丝。
从人物经历到人物命运,你他妈告诉我,除了他自己不断催眠观众他是屌丝,哪里屌丝了?
穷得一分都没有吗?
不是一杯酒还一万吗?!
直男癌了吗?
不是还有大胸围整理房间吗?!
陷入丑闻后,梦想无法实现?
哥!
那你辉煌的时候你在干!
神!
马!
就好像一个乞丐梦想有辆汽车,成为百万富翁后破了产,告诉别人我痛苦啊无法圆梦了。
电影中段大量的偷拍情节除了能拉长电影,增加些劳动岗位,减少社会失业率,我真不知道它还能有毛个用。
最后三十分钟还算是走了个心包经,剧情稍稍紧凑,就好像便秘之后终于感觉滑肠了。
煎饼侠就是打着拯救不开心的口号来宣传的,大概只有中了五百万后看这部电影才会真正觉得开心吧。
这该叫喜剧段子剧,而不该叫喜剧电影。
估计是先有段子,然后想着如何生搬硬凑把段子加进剧本,所以才会显示剧情毫无逻辑,段子生硬杂乱。
就比如见钱眼开这个笑点,第一次是海哥让大鹏导戏,第二次是大鹏主持白事,原以为大鹏就是见钱眼开的性格,直到第三次掌门推荐徒弟的段子出现,我才原来这个见钱眼开的段子和人物性格命运剧情丝毫无关,段子就跟煎饼侠一样,哪里适合插入哪里就能出现它!
这部电影本质和小时代没有差别,小时代就是高端逼演绎高端逼的生活,至少人家实在,不否认自己是高端逼。
煎饼侠就是披着屌丝外衣的高端逼,还试图和真屌丝观众建立共鸣,虚伪至极。
别说什么拍电影辛苦,人家李安说拍pi的时候辛苦,那是有目共睹。
场景是后期,老虎是后期,美轮美奂画面是后期,拍摄无疑需要把握节奏和镜头。
董成鹏大概最辛苦的也就是,辛辛苦苦宣传大半年,嗓子都喊哑了。
不过辛苦都是值得的,一下子变暴发户了。
大鹏,下次别演屌丝了,还是演暴发户吧,自己投资自己,别找海哥了,煎饼暴发户还是挺适合你的。
当初总是有人说煎饼侠怎么怎么搞笑,所以我去了电影院,坐在了人群中!
我也是抱着笑一笑的心情去看的电影!
然而,或许只能用我自己笑点有点高或者笑点和别人略有不同来解释我真的觉得这部片子达不到喜剧效果!
与其说是喜剧,倒不如说是大鹏创业记!
从大红人一下子跌入低谷的大鹏,在一个老大为了哄喜欢的女孩子开心而让大鹏投拍自己电影的历程!
煎饼侠,大鹏小时候的梦想,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最终他们组了一个简陋的剧组,准备偷拍,没错,偷拍明星,组成一部电影!
反正在煎饼侠每次出现时,我觉得简直尴尬满满!
印象比较深的是大鹏和柳岩在天台上的一番对话,有点小感慨,娱乐圈那地方,虽然没在里面,但在外面看着,光鲜亮丽的背后想来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吧!
你成功的之前人们当你是无关路人,才不管你有没有这有没有那,然而当你一朝成功了,人们便开始各种挤兑你,她们就是要在你的成功中挖出你不应该这么成功的料,从而强加料进去,是是非非,真真假假,管你,反正都是你!
再一大亮点就是各位不清楚是不是友情出演的明星大腕了,别说大鹏人员还真不错!
当然在这么多明星的支撑下,大鹏的煎饼侠拍成了,他成功了!
最让人动容的一幕当属以后古惑仔亮相那一幕了,天哪,简直激动起来了有木有,一代人的记忆呀!
影院都有人鼓掌了!
郑伊健,陈小春,laughing哥,天哪天哪都好帅,还是那么又帅又剧又有型!
最后他们走时没有回头朝后面招手,真是岁月不饶人,他们也在挥手道别离!
不过影片主题本来就不严肃,对很多人而言很搞笑也无可厚非!
记得电影院我旁边一男的笑的可欢了,还不时朝我看过来,觉得我为什么不笑很莫名其妙吧!
这种行为就比电影还搞笑!
哈哈!
和我去年预测的一样,没有阻止前几年洗钱烂片的出现,今夏又变鬼月,没错,今夏进电影院看国产片你就中邪了。
更可怕的是douban这个自诩电影迷论坛的地方也把节操掉了,一部顶多3分的影片尽然水军硬刷到7分,或许是douban被收买给的分 我已经不想聊电影本身了,因为烂片就是烂片,他连一个电影最基本的元素都无法完成,剧情,画面,对白,技术,桥段构造都可以差的一塌糊涂 douban的国产片分数完全不可信,什么 抓妖记 和 煎饼侠 都是假分数,都是公关收买,连那个 桃桃淘电影 的所谓影评可能也被营销了,这些人都被金钱捂住了良心唯一能说的是 千万不要去电影院看这种国产片
本来并不打算写个长的评论给煎饼侠。
作为一个不上不下却又可圈可点的作品,他终究以自己朴实无华的无厘头打动了我泱泱华夏无数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奔小康道路上的风华正茂的青年们。
diaosi,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贬义词,更倾向于是一个名词,仅仅用来代表经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过后仍然保持好学的态度争取混到了高中和大学的普通老百姓家庭的顶梁柱,无论是男是女,都还未曾泯灭上小学时纠结“考清华还是考北大”的那种理想。
大鹏很接地气,平易近人到骨头渣子胡须茬子都是浓浓的我不是明星的feel。
他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目标的奋斗者。
毋庸置疑Sohu的平台和大鹏的努力相得益彰,从主持到创作再到大荧幕的自编自导自演,实现梦想的过程真是一路荆棘。
那么,我们来看这么一部情节构造极其简单,台词日常到开会讲话般的口语,没有什么恢弘大场面的特效的片子,究竟是为什么呢,学习大鹏的如打不死的小强那样不放弃,还是存在感不甚强烈的女主的自知之明,还是两位配角的革命战斗友谊患难与共,抑或是大鹏的人缘和交际手段终究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一帮大咖拨冗来义务劳动?
思来想去大约不过是我的心里也想这么做一些事但终究不可得所以来看看大鹏怎么做的聊以来自慰罢了。
恭喜大鹏的种子长出了硕大的赚的盆满钵满的果实。
或许是因为过于屌丝化的名字,再加上暑期档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档期,对《煎饼侠》一直没有太多期待。
那张浮夸的海报太过狗血,不知道会让多少人误会了这部电影的质量,也不知道是不是反而能拉拢到更多的小城观众。
但无论怎样,以当下中国院线电影的水准来说,《煎饼侠》目前的评分被严重低估了。
在这个近乎恬不知耻的对IP进行透支的电影时代,《煎饼侠》值得被审慎地歌颂。
它是暑期档中的最大惊喜,某种程度上超过《大圣归来》,因为毕竟后者的口碑一直不俗,更因为它是动画,技术的隆重能让人们忽略剧情的稚嫩。
但《煎饼侠》不同,它是喜剧,甚至掺杂了部分闹剧的成分,是中国院线观众最热爱的类型,也是最容易被挑剔的类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院线喜剧开始主打一句宣传语,叫“笑中带泪”。
这都是那群出身于八线小城,在《知音》和《读者》浸淫中长大的公关团队的杰作。
他们热爱这种既用喜剧招徕客人,又用眼泪表示深刻的假模假式的矛盾短语。
其实,笑中带泪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能用电影推动人们达到这种情绪,很难。
之前几乎所有有这个企图的电影都让这句宣传语沦为了笑话。
《煎饼侠》算是努力蹦跶着碰到了这句“笑中带泪”的边缘。
《煎饼侠》老老实实地做了一部结实的喜剧——至少在那场柳岩对大鹏进行“点化”的戏之前都是如此。
网剧出身的大鹏,有一种特别本分的喜剧观——逗笑观众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他用最合适于一个演员的表演方式逗笑观众,而不是考虑传达背后的“意义”。
在他的价值观当中,笑料就是笑料,没有高低贵贱,笑是普世的,把人逗笑是喜剧的道德。
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中国喜剧界竟然还存在争议。
网络视频是残忍的,其实比大电影要残忍得多。
《屌丝男士》那一类东西,如果在三分钟之内没有抓住观众,人们早就关掉了事。
这样的残酷训练,至少让大鹏懂得了对包袱的敬重。
他把这一切都平行移植到了大电影当中。
他的小聪明在于,懂得扬长避短。
他让所有演员以真实身份出演,明星就是明星,首先,可以使光环最大化,有利于电影宣传;然后,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直接利用那些明星本身的特长。
他让岳云鹏唱唱《五环之歌》,让宋小宝说一句“你这个损色!
”,让赵四抖会结巴,让邓超喊一句奔跑吧兄弟……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俏皮的小聪明段子,挠着娱乐圈和公众心理的痒痒,当包贝尔躲大鹏的片约时,假装喊着,“把我的大麻拿来!
”这种小幽默,不但近乎于现挂,而且还都带着刺儿呢。
所有这些都是亲切的,大鹏极其聪明地利用了这些喜剧明星自己的标签、符号和金句,他们沉淀多年留存下来的经典段子,就被大鹏全部顺理成章地为己所用,而且你还不会觉得突兀。
能做到这一点,只有让他们自己演自己才可以,不然,为他们重新设置角色,反而会显得很做作。
这样利用明星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办法。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网剧给大鹏带来的鸡贼。
对于那些隆重对待电影的学院派人士来讲,《煎饼侠》的剧情或许有些段子化,但如果以效果论英雄的话,大鹏至少让每一个段子都熠熠生辉。
里面几乎没有咯吱人的地方,却都能让你笑得舒展。
客观地讲,《煎饼侠》本质上仍然是一部IP电影,但混杂着喜剧类型片、闹剧和正剧等多种风格。
重要的是,这部IP电影,有一种毫不欺瞒的态度,它明目张胆的告诉人们,用的就是《屌丝男士》积累起的人气,再加上这个套层结构的故事、戏中戏、现实和虚构的穿插,所有人的真名出演,反而让人们觉得诚意十足。
它绝不像《栀子花开》,近乎诈骗地启用了何炅的一个歌名以及李易峰的粉嫩,就此了事。
如果你不故意苛求,那么即使说《煎饼侠》是段子集锦和碎片化的,那这部集锦也让人从未停止过笑声。
它足以对得起喜剧这两个字了。
更何况,这部电影真的没有那么碎片,他比很多故作精妙的电影的起承转合都要纯熟。
除了对于喜剧明星最精准地盘活,大鹏也熟谙观众的心理。
当他演绎被打回底层的小人物,他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身上每天面对的心酸,当他在开头张扬着意得志满,他也明白,戳破那些明星画皮的那些部位,观众才会买账。
后来,大鹏在酒桌上念叨,“我不想再演屌丝啦。
”在天台上,柳岩说,“这么多年,别人就会说,柳岩什么都不会,就只会借胸上位。
”这就是他们真实的心声。
看到这些,你会觉得你不但看了喜剧,甚至还贴近了大鹏和柳岩的身边,看了一次他们私下的吐槽。
从这个意义上讲,《煎饼侠》不但成功地植入了大量笑料,还在抒情的桥段中成功搬演了一幕明星的真人秀。
在这个网络时代,作践自己有时是唯一能成功的捷径,这真残酷,但他们作践的时间长了,观众就分不清角色和演员,他们就被角色附体。
人们只盯着大鹏贱兮兮的表情和柳岩深邃的乳沟,这个时候,他们能用自己的名字说出那些平时无人去听的感慨,人们也就能看的到那份背后的无奈和酸楚。
刚刚他们卖笑赚了一份掌声,这些桥段,他们卖泪又能赚到另外的感慨。
是的,你能从《煎饼侠》里看到周星驰电影的影子,超级英雄电影的影子,那些硬汉动作片的影子等等,这些致敬做得都不差,有时,近乎可爱。
《煎饼侠》有它的问题。
比如结尾,当在天台上被柳岩点醒之后,大鹏因为梦想而爆发。
他真的突然变得犹如英雄附体,同时,海哥角色的转变,尚格云顿的客串以及古惑仔的出场,等等这一切都有些转场得过于突兀。
大鹏仍然想在结尾营造一点与梦想相关的情怀。
但还好,他向经典电影致敬的桥段仍保持着一股故意的嬉闹范儿,这有效地冲散了那股阐述梦想时不可避免的矫情劲儿。
甚至,某种程度上讲,真的让人觉得有一点圆童年梦想的童趣。
喜剧其实是最难驾驭的题材。
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口味越来越重,笑点越来越高,机灵的段子手都能随时吊打喜剧演员,你想逗笑久被历练的观众,得需要多少功夫?
《煎饼侠》真的意想不到的在这个让电影感到耻辱的档期,让人们看到了一部像样的喜剧。
老实说对大鹏没有偏见,但电影始终是很主观的东西,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已经突然有一种在看《分手大师》的感觉,直到看到邓超和黑帮大哥的对手戏,心想这是不是大鹏走错片场了。
回想《分手大师》里邓超偷上名人,老板雇人搞分手;《煎饼侠》里大鹏偷拍名人,大佬砸钱追女星 。
在整个架构上两者是相通的,虽然大鹏老师很努力的想要圆滑的讲完一个故事,可是在本质上两者还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邓超老师是用了近乎癫狂的状态到达了刺激观众前列腺的表演效果,而大鹏却始终想要端着,这就让本来就不含营养的内容更加索然无味。
或许大鹏希望拍成类似于戏中戏模式的喜剧,但看完才发现这是戏中戏中戏。
就像蒂姆波顿《爱德伍德》一样,伍德总是有脑洞大开的剧本和过气的老牌男星,为了拍电影什么都干,拍一辈子烂片,但精神却被人尊重。
而大鹏一样有儿时的梦想和四流女星,但是他最后以神奇的方式实现了所有人的梦想,这其实就是妥协,至少在电影中可以更有骨气。
全片的笑点密集,但是大多数都很硬,硬的令人发指,就像是上了很多道菜,每盘菜上都写着“好吃”,这其实也反向印证了《屌丝男士》的成功其实就在内容的尺度上的高度自由,说俗一点就是无下限,但是电影审查的限制让《煎饼侠》只留下了网络剧的程度,却没了尺度。
尽管达到了电影级别的投资,但全片的质感依然不高,大鹏在自己的影评里提到了各种高大上的摄影设备,可是出来的效果只能说是网络剧的升级版,关键在于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不够,大鹏指导袁姗姗卖煎饼的长镜头已经是里边最复杂的场景了,其余不是室内就是在院子里或者天台,人物也不多,但就算这样也没能做到差强人意。
而在剪辑效果或者说表现手法上,大鹏用了罕见的同画面分镜的方式,这本是一种营造节奏感的手段,但大鹏用的分镜居然只是同画面的不同景别而已,或者只是用了两根隔离线来突出主体,而且分镜头与主画面的拼接痕迹非常明显,后期并没有做好各种设备间素材的调和,加到一起质感极差。
《老男孩》里有梦想是不会实现的,《煎饼侠》却告诉我们只要热爱就能坚持。
戏中戏的手法并没有玩出新意,演员的表现也是毫无可取之处,而且影片的整体制作显得粗糙,离优秀喜剧仍有一段距离,但作为暑期档影片也确实没负担,至少看的不糟心。
via antidroid
挺喜欢吃煎饼的。
小时候上学路上会买一个吃,面饼上打上个鸡蛋加个薄脆,抹点儿酱,撒点儿香菜和葱花,幸福感满满的。
知道这种吃食上不了大雅之堂,只是老百姓填饱肚子的小吃,倒也吃的乐此不疲的,好久不吃还会想。
现在好吃的多了,卖煎饼也开了连锁店,煎饼里打俩鸡蛋不够本儿也开始加肉加肠的,吃了回法国人的crêpe,其实也就是加了奶油和水果的大煎饼。
经常听说有老美在中国学习摊煎饼后来去纽约啊香港的开煎饼摊的这种励志故事,更是为这个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的小吃蒙上了一层神奇的光环。
但是拿煎饼做超级英雄,还是第一次。
佐罗、超人、蝙蝠侠、钢铁侠、美国队长,超级英雄,相信每个小男孩心里都有着或者有过一个超级英雄梦。
而这个煎饼侠,光从名字上就能明白,是屌丝的逆袭。
《煎饼侠》是喜剧,这毋庸置疑,相信大部分人去看这个电影只是想乐一个多钟头。
喜剧理应幽默,而自嘲是喜剧的最高境界。
煎饼侠不止是像屌丝男士里一样段子的堆砌与恶搞,各种明星的自嘲甚至自黑,将幽默的层次提升了。
演员和名人均采用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出演,戏里戏外身份模糊,制造一种戏如人生的错觉,而戏中戏的设置,却拉开了演员本身和饰演角色之间的距离,真亦假来假亦真。
本以为去乐一场的电影,却把人看得挺伤感。
而伤感的原因不是爱情,而是友情和梦想。
一群loser拍一部根本不能上映的片子,甚至自己掏腰包,只为了实现一个小男孩的梦想。
而这个小男孩长大之后也不惜花大价钱实现了这些帮过他的朋友的梦想。
他们的梦想渺小的细如微尘,甚至他们最终拍出来那个片子还不如艾德伍德的电影,但是一群杂牌军从陌生到朋友到知己,不问缘由甚至不需一句话就支持着你的梦想,难道不感人吗?
本片看得出大鹏初执导演棒,很多细节和桥段都是对经典影片的模仿,但是却拼凑出一盘大菜。
山寨没有错,但是不能失去灵魂,君不见yotaphone正反都是山寨,合起来却成了创意。
大鹏在圈内人缘应该极佳,客串明星从台湾小清新郭采洁到相声演员岳云鹏,张朝阳和韩寒都本色出演甚至自黑,东北F4古惑仔F4,甚至尚格云顿又来演了一把自己,白西装一字马,即使反派即使年长也依旧帅气十足。
一曲煎饼侠,多种曲风多人演唱,胡彦斌谭维维二手玫瑰,要多混搭有多混搭,岳云鹏还跟McHotdog合唱了一曲《五环路之歌》。
而大鹏自己唱的《恐高的鸟》将本片的情绪推到最高点:自由 是以为自己真的有方向摇晃 哪一种选择不是在流浪不管 却不能不管注视的目光抵抗不了欣赏 才是最大的伤还有多少的坚强 还有多少的梦想那些值得骄傲的 全都一样还没看过的小伙伴,还是尽量少看预告片,省的看正片的效果打折扣。
要是出DVD的时候,能把他们拍摄的那个《煎饼侠》的正片当彩蛋加进去就好了。
行走江湖,你的背包里有没有一个侠客梦?
蝙蝠侠、猪猪侠、垃圾侠、再加个煎饼侠,不管你是什么侠,耐心点儿,要你横空出世的伟大时刻早晚会到来,只要你别违约、别从梦想里先醒来。
开始撒花唱婚礼进行曲,鸡蛋、葱花、番茄酱齐齐砸来,恭喜贺喜,用电影人自己演绎娱乐圈某一生态区的“真人秀”,这个大拼盘因为说了很多实话,讲了很多实在的现实,就算是丑媳妇,从情感上也已被公婆接纳了。
很多人揣着一颗星去看煎饼侠,做好了心理准备,大不了赔钱赔时间,再逼自己做个“键盘侠”(没有讽刺之意)与坏心情来个华山论剑。
结果,剧情逆转,慷慨地给出了三星、四星,万万没想到的意外惊喜就像煎饼侠甩出来的葱花蛋,让快乐的感觉有味道、有模样、完全具象了。
觉得国产喜剧片开始领悟了“笑中带泪”的深沉,年轻幼稚但没那么糟糕了,反正跟大鹏的“个人恩怨”也一笔勾销了。
这样的评价对制作团队来说就是先抑后扬,貌似让人家失落了,但也有坦率的可爱面目是让人开心的。
也有一些人,以前没留意过屌丝男士,也没太在意大鹏用明星来为电影刷脸的前期宣传,只是觉得闷热的周末,决定去蹭影院的空调。
早前可能有点小想法,知道《煎饼侠》已经火了,想探究这到底是个什么鬼,然后翻了《煎饼侠》的牌子,结果发现这次观影感受还不赖。
给五颗星,那的确是加了“感情分”的。
客观说来,看喜剧片的人最忌讳吃到炒冷饭,所以咱们当真初见,非‘若如初见’,这就是一见钟情的感情分。
总之,为了照顾一下吃到冷饭的同学(觉得《煎饼侠》就是屌丝男士的加长版),平复感动心情之后,打出三星四星则是给出的真实的感受分。
当然,这里的肯定是地域化了的,是因地制宜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电影,看电影写感受、分享心情、映射人生、汲取成长的养料,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与电影的火热程度、与所谓的影评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的,被我说的充满了火药味,其实就是“我选择我的”。
对这些人来说,看电影仅仅是添加到日常生活里的一个项目,好不好看,火不火热,都无所谓。
他们只想跟着感觉走,因为电影与心情之间有个神秘的反射弧,社会环境与心情之间也有个神秘的反射弧,所以心情会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映照出电影的好评差评。
甭管社会如何发展,也甭管它发展到如何牛掰的地步,多数人讨生活的氛围若是被压力与不快乐郁结成疾,置身那种环境的人是想看到可以快递到心里的快乐礼包的,也希望感受到“希望”,也愿意了解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
这或许可以草率地给出近些年某些电影风行的理由,电影人疯狂地拍梦想、拍情怀、拍青春、拍回忆,拍明媚的未来等等,观众买账,因为人们需要这样集体“取暖”。
而认可《煎饼侠》的人,或许就是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并不浮夸的努力人生。
对我来说,以上的看片前奏在我脑海中都有演奏过,对《煎饼侠》的观感也是肯定的分数。
事实上《煎饼侠》让我想起当年的《中国合伙人》,虽说故事迥异,风格不同,拍摄水准也不宜比较,但有让我感动的共通点。
两部电影在表现喜剧的喜感上,都在极力靠近现实,享受着自讽、自嘲、自黑的乐趣,亦真亦幻,半真半假,但都在把握一个度,不致夸张过猛、表演太过、自嗨忘我,至少努力规避着哗众取宠的廉价笑点。
整体而言,《煎饼侠》的笑料都算收放自如,采集了网络段子,但看得出是在寻找改头换面的方式。
郑凯的“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不是个新梗,让凯少爷一本正经地双语表达还挺逗的。
“宠物吞宝演变出的狗屎运”也在其他的电影里盖过章,没什么新鲜的,但大鹏用狗狗为“钻石不见了”铺了个伏笔,而且不留痕迹,这种设计是比较成熟耐看的。
但就个体演员的表演而言,还是留下了欠火候的印象。
群戏相当考验演技,也相当考验编剧的实力。
先说客串的大腕,这一环节的硬伤出在编剧身上。
客串的明星各种技能本领,貌似都有杀手锏,但并没有完美利用,不是戏份太少就是戏份蹩脚,表现好了,也像广告明星,举着打酱油的广告牌一溜烟就没了。
说说我觉得好看的,尚格云顿很出彩,大鹏的敬老精神值得肯定,导演显然没用他的中式导戏法困住国际巨星的自由式演技(还记得金陵十三钗如何改造出中国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吧),硬汉的打戏打得很认真,一句话的文戏也像那么回事。
张朝阳与韩寒很新鲜,点缀的作用刚刚好。
东北F4到哪儿都是刘老根的味道,这确实不能怪他们,这也是人家的风格。
所以在编排“四人转”舞台时,尽量呈现“本色”,用他们本真的面目表现自己,段子没让人觉得太冷,这样的编排基本合格。
另外,用T台靓照红遍微博的道馆馆长王德顺老爷子,他那段戏也算不错,听说很多人为“成龙劈匾”的桥段折磨得心痛,看来笑点不同,泪点也不同,但不管怎么说大鹏助理潘斌龙是个可爱的人。
再说让人不满意的,让我热血沸腾的《古惑仔》。
这一节真是痛并快乐着,就是那种无语的遗憾。
编导简直浪费了一次可以让观众激情万丈的机会,四人亮相时太好看了,可是为嘛高潮只有1秒钟啊,只有1秒。
后面好尬尴,是来探班的吗?
四个人用客套的普通话象征性地点评一下煎饼侠,就只剩下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了,我怎么觉得自己都是别扭的,但愿他们不是自掏腰包领盒饭的。
好吧,就当那会编剧打瞌睡了。
另外,闪回至童年的《煎饼侠》煽情版前传其实就是个鸡肋,那一段对我来说是煎熬。
蜻蜓点水就好,算是交代,搞出主旋律的范儿,不是说好“笑中带泪”的吗?
直接催泪,似乎文不对题了。
再有一个就是,我真心觉得吴君如、袁珊珊、柳岩、郭采洁四位小主不是花瓶似花瓶,不用在乎演技了,呈现自己就行了,你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吧。
当然有令人感动的,比如柳岩亦真亦假地道出口水,那当然是心声,还是希望世界是美好的,少伤害多热爱。
像柳岩那样很真诚地“自揭伤疤”其实就是《煎饼侠》的叙事风格,语气是无奈的,心情是低落的,表达出来的是淡淡的苦涩与不容易,但我们能感受到里面还有最淳朴的性情,气愤、失望、困惑、彷徨。
别说你是明星,就是总统、国王,天庭的玉帝,大家都是一样一样的,都有七情六欲,都抱有希望亦都会绝望。
经历的越多越能感受到真诚的分量,感受到魅力人格的价值,感受到诚实坦率的意义。
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只有一条,利人利己,人品就是人脉。
电影故事开始正视真相了,那不是正能量,的确只是事实。
显然,用人物与事件塑造影人心里的蓝图与希望,《煎饼侠》就是在遵循他能够达到的“真诚”。
而不是以往那种摆出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的神情,一副我是屌丝我怕谁的匪气,一半捧着地气一半踩着地气。
总之,那种为了避免被黑不如自黑的过度“自黑”,似乎被玩残了,真诚度直线下降,为了取悦低级可能真做低级的事儿。
标榜自我的虚情假意表露无遗,想来大家都看出来了。
现在已经打开了“该透明的就要透明”的真假参半模式了。
最后数来宝,简单说说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
没错,配乐,《五环之歌》不用说了。
最带感最让人陶醉的便是《动物世界》的片头曲“Just Blue”,完全烘托出了大鹏杀出记者团时的动物凶猛的势头,而且这音乐打的怀旧牌超正点。
古惑仔的配乐也是另一大亮点。
除此,对于主要人物,我个人最喜欢烂狗仔(崔志佳)的表演的,除了第一场戏略显生,后面完全逆袭,台词动作都是优质的,只要给他一个镜头,整个画面就是他的。
停车场油漆隐藏那段,他在背景墙里跑来跑去,把3拼得准确无误,那真是让我笑得前仰后合了。
PS:剧中,大鹏甩出鸡蛋、葱花时,我一直纠结于摊煎饼的动作,饼铛在哪儿?饼皮呢?
还得裹上啊·······这个问题我一直放不下!
这玩意还破十亿,你的无知都快超越你的魅力了,中国观众!
看得我好尴尬啊,不太喜欢这种励志打鸡血的片子,虚伪
6.0/10 分。看完《缝纫机乐队》后看的这部。虽然有各种大腕来打酱油,但整体欠佳,感觉太山寨了,确实充满了一股屌丝的味道。。。如果你要求不高只求一笑的话,那么值得一看。。。东北 F4和袁姗姗卖煎饼那一段还算搞笑。。。勉强给个3星。
三星半,《食神》故事模板,《喜剧之王》内核,《屌丝男士》的笑料,大鹏个人的全方位营销。电影有很多问题,包括情节散碎、叙事脱节等等,但不妨碍观感,节奏很快,笑料密集,东北F4和岳云鹏那段真心搞笑,尤其适合北方观众,《恐高的鸟》真的被煽到了,结尾再燃,电影很会抓观众心理,梦想永不过时
ok,我客观的评论下,电影本身真的很无聊,虽然有很多笑点,但是我真的看不出这电影怎么就成电影了,结果结尾大反转,会有一群大英雄出来拯救整部电影。简直就是屌丝界的开国大典。
带着负分心情来的人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不妨去看看什么是他妈的惊喜,每分钟你都期待下秒的惊喜,是不是喜剧有救了?还是我们太久没这么笑过了。我不是水军,你们全家都是水军!
我是来看小宝的。
有些人的梦想,英雄,我想是因为内心太不够强大,所以在另一个次元中开窗。喜欢亚历山大·佩恩,因为他从来给我这样一个梦想。做一个碌碌无为、肥胖丑陋却不时闪耀着光芒的平凡人。那年 20岁,看这部电影,大抵想到了自己40岁左右的样子。好笑之外 ,又哀叹自己作为gay可能比Miles还要惨些吧…
老天
哈哈哈,怎么办,觉得我要成大鹏粉了。虽然感觉整部电影都在给柳岩洗白,但是我的笑点真是越来越low了。
不算好看也不算好笑,但是蛮多惊喜的。
高于预期,还不错。片名:怪我咯?
看不懂
给人正能量的感觉。
把所有董成鹏的段落去掉或许还是个两星,的综艺节目
国产
至少敢承认自己是部烂片了,更何况比中国大部分烂片还强那么点呢,★★★☆
说实话看着演员阵容的时候我是不看好的,并且是抱着吐槽的心情来看的,但意外的发现很不错,在狂笑中也能有所思考
良心喜剧和泪剧。大鹏好用心,演员纷纷都是本色出演。
请给【这样的】中国电影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