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片的期待完全出于对达诺的偏爱爱放屁、当武器、可供水、能伐木、还有小弟弟指南针,被“伏地魔干掉的哈利波特”摇身一变成了一具酷似瑞士军刀般的多功能尸体(对,你没有看错,就是一个逐渐活泛的死咖),一个没法在现实里找到满足和幸福的潦倒男孩沉溺进自己的臆想世界,一起开启了一段异想天开的消解孤独、直面自我和寻求安慰的精神之旅,这可能是近年来看过最吊诡和离奇的电影,实话说下辈子我都未必能想出这么个怪咖故事来。
不得不佩服在影坛初出茅庐但在MV界已混得风生水起的丹尼尔·施纳特和丹·关的神构思,这部两人联手自编自导的处女作挺吸睛,但显现在看似有料主题下的瑕疵也不少,明智的选角占了最大优势,身为保罗·达诺粉,圣丹斯就开始翘首以盼,不过实话说看完后的整体感受与一开始的期许还是有些落差,总觉得有些荒唐得太过刻意和空泛,包括占有不少篇幅的恶趣味成分,可能是年纪大了,已经吃不消这种治愈系文艺腔调浓厚为了荒诞而荒诞的独立电影。
一部神作《血色将至》足以让人对保罗·达诺刮目相看,在早已登峰造极的刘易斯面前毫不逊色,两人火花四溅,从此记住了这个看似羸弱神经质的实力派演员,并对其前途一万个看好,到了这片,多亏了他和“哈利波特” 的卖力演绎,填充了整部电影的质量,为薄弱的剧情加油充电,一个继续在挑战另类怪异角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个努力卸下观众多年以来的固定印象,重塑形象,可以说通过这片都做到了。
达诺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配乐挺赞,有股子原生态的纯净和真挚感,时而空灵、时而诡异、时而悲怆、时而怪奇,营造出了一种脱离现实的鬼魅情境和独特氛围,听着原声,闭上眼,很放松,有遐想的空间,加分不少。
可能大部分人在长年累月中被千篇一律的烂片狂轰滥炸下,突然看到这样一部有着新颖特别故事内容的电影感到很惊奇,加上从中还能收获到一些有营养的生活共鸣,颇有好感。
不过这片还是没能突破我的预期值,汉克和尸体自娱自乐互生好感的片段,看似梦幻美好的镜头感就像是“关爱精神病患者”的优质宣传片,透过一个有些深度的主题和出奇制胜的想法来掩盖住故事的无聊+无语的空洞编排,除了两人鲜明的内在个性和外在特征外,看完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基本为零,从头到尾没有特别触动我的地方,即便是最后打动了不少人的“放屁离去”和获得认可→汉克的重拾信心,只能说对这类换水不换鸡的暖汤已经产生抗体,无力吸收了。
尸体是达诺扮演的汉克捏造或想象出来的另一个“我”,是看完后脑袋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外表看似一个一无是处就像一滩毫无价值的恶臭烂泥(别人对其的印象),实际也有着自身的价值,从前半段的荒野求生的帮助中即可看出,你瞧(刷三观)…放屁、呕吐…看似令人嫌恶的反应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在被汉克灌输的个人经历、自我理念和内心需求中,尸体无需顾及他人的看法和眼光,犹如一张白纸般大胆的表达想法、行为和爱意,就像怯弱痛苦的汉克不断压抑和奢求的另一面,只能透过尸体以具象化的形式找到自我慰藉和拯救的途径,延续活下去的动力。
逐渐摆脱“哈利波特”光环和噩梦的丹尼尔人活着总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怀,会本能的对陪伴和爱有所需求,说白了就是怕孤独,片中汉克和尸体结伴同行,汉克男扮女装伪装成喜欢的女孩,将自己的经历和意识植入尸体脑海中,其实转换一下,对号入座,也就是汉克成了尸体,而汉克成了喜欢女孩,以一种巧妙的角色切换来收获现实不可得的恋爱的感觉,因此汉克对尸体也产生了“真正的情感”,实际他是在一种虚构美好的过程中来满足自我的需求,然而另一方面汉克远离现实却又渴望回归生活,最后当所有人都对他报以永远难以理解的异样眼光和偏见态度时,有些悲凉,但最终汉克敢于表达和做自己,结尾的“证明”,扭转了众人的主观想法,却又夹杂着一丝欣慰。
当我们遭遇挫折或陷入自卑和孤寂,难以融入被郁闷和绝望包裹的社会时,总喜欢利用自由自在飞速运转的大脑,不受局限的以绝对主观的意识天马行空的想象,来产生一丝快感和幸福,或是自我暗示般的心理安慰,寻获一个渠道孕育出生机和希望(信仰、想象或癫狂),这也是让不少人产生共鸣的核心,这片其实就是将脱离正轨渐渐封闭、悲观和意乱的精神世界,以一种具体有趣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痛并快乐着,前半段经过一番贝尔式的生存考验,到了最后让人明白汉克依旧需要直面现实,他并非是跑到孤岛因为生存问题而想要自我了结,而是在并未远离人烟的偏僻树林里寻找遗失的自我和被现实剥削的满足感。
人生不过一个循环,由此开始,最终又回到起点。
首发 | 微信公众号:yuchishangjiu,欢迎订阅。
假期自己在家躺了五天的情况下看的这部电影,看完后几乎崩溃,情绪不知道该往哪里发泄,之后几天几乎在泪水里度过。
那时候我真的深深感受到自己是怎样孤独与无助,我像汉克一样,只在回忆与幻想交织的梦里挣扎着逃不出来,筋疲力尽。
幸好我及时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打给妈妈疏导,一个月后才恢复正常。
总之这不是一部孤独患者能安然消受的片子。
高能剧透预警。
此影评只适合给看完的人看,没看过强烈建议不要看,极度影响观影体验。
影片的核心谜题是:究竟Manny是真实的,还是是Hank的幻想?
答案是:是Hank的幻想。
manny是hank的另一个我。
只要确定了这个premise,许多谜题迎刃而解,影片想探讨的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也浮出水面。
一些佐证的细节:1. Hank唤醒Manny,用的是母亲的歌。
2. Manny第一眼看到sara时,认定sara与自己有关系。
尽管hank的表现已经足够indicate他与manny无关。
3. Manny坐在hank为他做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
这根本就是Hank每天的记忆。
在manny的幻觉中只有sara而不是hank,也更说明了这一点。
4. 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manny想起了sara的全名。
但hank从来没有告诉过他sara的全名。
因此两人都认识sara,而更合理的解释便是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
5. 当hank发现了手机信号的时候,hank翻看了父亲给自己的短信。
但并没有回复,也没有求救。
而是去看了sara的社交网站上和别人的照片。
这说明hank潜意识里并不想获救,或者说知道自己并不危险。
6. 当hank发现了sara和别的男人的照片而回去找Manny的时候,对Manny说,他发现了一件事情。
Manny说他也发现了一件事。
Hank说,自己欺骗了Manny,manny与sara并没有关系,并请求manny帮自己逃出去。
为什么这句话要说在看到了sara和别的男人的照片之后?
为什么不是继续欺骗manny,以让他帮助自己逃出去?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Hank在看到了照片后,对自己说,自己与sara无关。
7. Manny究竟发现了什么?
很显然并不是hank所说的,自己与sara无关。
因为hank说完这个事情以后,manny愣了一下,才说,他也发现了这件事。
之前的神情,很明显是高兴的。
8. 准确地说,Manny是Hank的本我,Hank是被社会驯化的外在的自我。
manny看到了sara跟别人的照片。
并想让hank去死。
他对hank说,为什么要hide everything?这也印证了本我与外在自我的关系。
9. Manny与hank之间的感情是什么?
同志之爱吗?
也许用一个一直在电影里被提及的词汇更能准确概括:masturbation。
10. 在manny拖着hank逃往了人家,逃到了sara的后院。
manny在面对小女孩求他救hank的时候,说话前所未有的流利。
而hank一直在努力掩藏manny这个weirdo。
终于在sara到来的时候,manny再次死掉了。
11. 又一个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细节。
hank被记者称为manny。
再次说明这两个人就是同一人。
12. 在hank意识到了manny的死掉,这个具有power、能够救出自己、却不能够在人面前显示的存在,hank终于选择了放弃一切,面对众人的鄙视和误解,选择了接受自己的令人惊异厌恶的本我。
一路回到两人初遇的地方,试图唤醒Manny。
13. 最后一个证明hank与manny是同一人的细节。
在结局末尾,hank像manny那样。
放屁了。
所以,这个故事,并不是什么生与死的互动,也并不是什么人尸之间的基情,这是一个屌丝在末路中选择自绝,但仍然被对人与人之间爱的渴望唤醒内心的自我,试图拯救自己以及接纳自己的故事。
故事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
结局描绘了两个场景:既有可能主角疯了,也有可能是确实存在神奇的manny并且hank得到了众人的相信。
而实际究竟是什么?
或许并不是主角真的疯了,也不是存在manny这个神奇的尸体。
而是没人爱的hank,选择了拯救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爱自己,却只能看着那个自我远去,留下外在的已经癫狂的自己面对众人厌恶的目光。
能够得到安慰的或许是,那个自我再次回到了海上,自由地飘荡与飞翔。
似乎只要见到了那个具有能量的自己,其他人便能投来肯定的目光。
预告片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是非常新颖的题材。
正片延续了这种新颖感,但是炫酷的脑洞之下,这又是一个关于自我,关于孤独,关于爱的故事...男主角还是《阳光小美女》里面的样子,似乎文艺片都偏爱这样阴郁的少年,所以这当然也是一个少年(青年)的故事咯。
故事的设定依然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普通男子,漂到孤岛,然后与求生中寻找自我。
像不像《鲁宾逊漂流记》?
只是一具尸体代替了一个球。
我是不相信尸体是会复活和开口说话的,我猜导演也不是想拍一部鬼片。
那说话的到底是谁?
这个像瑞士军刀一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尸体”到底代表着什么?
之前看见过一种说法是男主角上吊的时候其实已经死了,后面都是他濒死的幻觉。
港片《僵尸》就用了这样的方式。
但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结局却是煞有其事的,以至于跟我一起观影的朋友一直想不通这部电影到底在说什么。
然而我觉得,尸体是否复活并不是重点啊,美国又没有广电总局,为什么非要给你一个结果?
所以过程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以及一切。
电影的女主角暂且确定为手机里的那一位,然而她却只是一个符号。
一个梦中情人,一个陌生人,一个可触不可及的象征。
尽管男主角和“尸体”上演了一幕幕初恋偶遇般的情节,这个女人早就升华到了一个垫脚石的作用。
是否有勇气跟她说话,是否放下对她的执念,或者是否确定真的爱她?
到了最后,男主角似乎都放下了。
但是他却放不下那具“尸体”啊。
为什么?
因为“尸体”就是他的自我投射,换言之,是他创造的“新的自我”。
这个和他品味一样,同甘共苦,解救他于危难之中的好朋友。
拜托,他真的只是一具尸体而已,又不是超人。
所以,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部电影,更像是男主角把信心和希望寄托在某一个物体——尸体上,然后他爆发了自己的能量带着他跋山涉水把家还。
孤独是会产生幻觉的,人类求生的欲望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似乎我又想到《少年派》,但是这个故事温柔可爱的多。
结尾“尸体”发动了他“放气”的技能又把自己投进了大海,朝着男主角开心笑着。
我觉得还是算很完整的交代,毕竟不能让男主角上升到恋尸癖的程度。
因为这终究是说少年成长的故事,又不是恐怖片。
P.S. 这部电影显然是属于小众的,但是也不乏让大众插科打诨的笑料。
与我同场的观众,既有胡子拉碴的胖大叔,也有组队来看的纹身青年,还有优雅得体的中年夫妇。
但是就是没有穿格子衬衫瘦弱斯文的男生啊!
这部电影明明就是属于他们的!
朋友(男)看完直说:“这说的是什么?!
一点都不好看,神经病才觉得好看!
” 嗯, 他一个普通青年,从来没有关于自我的困境,还能指望他看出个什么花来(翻白眼)。
Paul dano说他小时候很难搞到那样一本杂志。
开玩笑,我小时候连那种都没有好吗!
我记忆中最早大概是对着本挂历撸,根本都还不是泳装挂历。
泳装美女大概率厂里发挂历的时候被单身或者小夫妻挑去了,有小孩的家庭应该是不会拿的。
我家那本是当时的名模,穿得不少。
我记得那张海上名模姚佩芳穿了件无袖上装,一侧内衣肩带滑落到了大臂,就这样,我对着她撸到下一年换挂历。
为什么我会记得这么清楚?
佩芳这名字在那会儿上海纺织女工常用名排名相当靠前,除了各种娣。
到底有多靠前呢?
就说我认识的,比如我妈。
有次我妈晚上接到个电话,拎起来喂了下对方就说“佩芳阿姐”,两人聊了小半个钟头才发现是打错电话。
据我爸说后来那位阿妹还来过电话道歉,不止一次,一次不止半个钟头。
大概有人会问就没有别的幻想对象吗?
有,傅艺伟,演苏妲己那位。
但封神榜播完就算,可姚佩芳天天在。
不过女同学那是真不存在,我估计4年初中我应该没有见过任何一位女同学的大腿,那会儿没有超短裙,没有热裤。
倒是记得有次下大雨,前桌女生被打湿了后背,显出了内衣带子,着实让我激动了半天。
又是内衣,我就这么点出息。
还有一回跟我妈同事的女儿一块儿溜冰,需要穿溜冰鞋那种,就在西郊公园那个有波浪的溜冰场。
她比我大几岁,估计是高中了。
那是第一回见,真好看啊,长大后我特意求证过,还是好看。
我不太会溜,她妈让她带着我,牵上手的那下,我真是能听见自己心跳声。
就跟刘小东说他第一次碰喻红的手“那个润啊”好,电影播完了,我一开始想说啥来着?
这个故事,并不是什么生与死的互动,也并不是什么人尸之间的基情,这是一个屌丝在末路中选择自绝,但仍然被对人与人之间爱的渴望唤醒内心的自我,试图拯救自己以及接纳自己的故事。
故事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
结局描绘了两个场景:既有可能主角疯了,也有可能是确实存在神奇的manny并且hank得到了众人的相信。
而实际究竟是什么?
或许并不是主角真的疯了,也不是存在manny这个神奇的尸体。
而是没人爱的hank,选择了拯救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爱自己,却只能看着那个自我远,留下外在的已经癫狂的自己面对众人厌恶的目光。
能够得到安慰的或许是,那个自我再次回到了海上,自由地飘荡与飞翔。
似乎只要见到了那个具有能量的自己,其他人便能投来肯定的目光。
你真的以为《瑞士军刀男》是部僵尸基佬片?
之所以会看这部片子,是因为演员是哈利波特以及阳光小美女的哥哥。
不过没有想到《瑞士军刀男》竟然是我看过的僵尸片中脑洞最清奇的一部。
片子开头是阳光小美女哥哥扮演的现代鲁滨逊(汉克)准备上吊自杀的场景,当他边哼着歌给自己打气的时候,突然间看到了不远处沙滩上搁浅的哈利波特(曼尼)。
汉克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放弃自杀奔向曼尼,却发现他只不过是一具尸体。
失望的汉克准备回去再次自杀,突然间那具尸体却开始放起屁来(what?黑人问号脸),并顺着海浪像快艇般划向海中。
汉克彻底放弃自杀的念头,唱着歌跑向海边,拿起套马的缰绳(上吊时断掉的套绳),骑上屁之快艇哈利波特号,向着大海冲锋而去。
短短十分钟,故事就这么神展开了…
汉克骑着僵尸哈利波特号快艇之后,在汉克教导曼尼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曼尼渐渐复活,更是展现出18般武艺:自动饮水机(按胸部,自来水从口中喷出),导航仪(此处真心羞射),打火机(屁屁吾郎甲烷喷射器)刮毛刀(牙齿),机关枪(口中喷射异物),打桩器(身体变硬技能开启)等等。
而汉克也带着这只瑞士军刀男边愉快地在野外生存,边玩起了假扮暗恋女孩的恋爱过家家。
后来竟然假戏真做,汉克与曼尼竟然渐渐爱上了对方,水中激吻并拔开“喷射器”木塞一同冲出水面,一起规划在荒野中的未来生活…直到最后汉克也是在众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包括老爸与前暗恋女生的面前向“死去”的曼尼大声表白。
看到此处,真心觉得这是一部僵尸片中的断背山,是断背山的僵尸版,让人为之动容。
可是转念一想,觉得此片必有深意。
再回头去看,果然别有洞天:这不是一部僵尸基佬片,而是一部自爱片。
僵尸曼尼其实就是汉克他自己,全片讲述的不过是一个自以为被世界,甚至被自己抛弃的卢瑟如何重新接纳自己,爱自己,重新融入社会的故事。
私以为解码此片的纲领在于从死到生,从生到死到生的关键节点。
这里从死到生的转换,不只是指曼尼从尸体渐渐复活,也指汉克从死中脱险。
根据这些关键节点可以大概拼凑出真实的故事。
关键节点1:汉克与曼尼相遇,汉克放弃自杀念头。
真实世界:万念俱灰的汉克准备上吊结束自己的生命,只可惜绳子质量太差,自杀未遂。
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死灰一般的心中竟然还留有一丝生的执念,于是重新打起精神,准备再试着生活一次。
(此处用曼尼比喻汉克那颗垂死的心)关键节点2:曼尼复活之开启自来水和说话功能。
真实世界:汉克尝试接触外部世界(社会),但以失败告终,觉得自己可能也就这样孤独至死。
但另一方面自己有唱歌给自己打气“There is gotta be a better way to get out of here.” 于是心中勇气渐渐燃起,开始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
(曼尼复活,口吐自来水,开始说话)
汉克唱歌给自己打气关键节点3:汉克教曼尼认识世界真实世界:汉克开始梳理自己存在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家在哪里?
什么是生活?
我是谁?
(是垃圾还是是特别的,最终得出自己就像瑞士军刀男一样,有创意,动手能力强,生存技能全)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寻找自己的幸福,寻找爱)为什么逃离了家到了“荒野”?
(因为觉得自己没人爱,自己没价值,自己不爱自己)
汉克梳理自己的人生
关键节点4:为了躲避猛兽,失足摔下山谷,九死一生看到了手机上暗恋女孩的照片。
真实世界:汉克继续梳理自己的生活,回忆起无用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竟是在公交上遇见那女孩的时候。
爱情的力量进一步点燃了汉克的生命力。
他开始修饰自己的仪容,并在幻想与女孩相遇场景的过程中重构自己的信心,尝试变得更加有自信和魅力。
(军刀男化身汉克重现与女孩相遇场景,刮毛等功能进一步开启)他可能还去参加了一些社交活动,并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反馈,并开始被人所理解。
这让汉克渐渐开始接纳自己,喜爱自己。
但这时还未能完全面对自己,过去的阴影仍然阴魂不散(军刀男功能全开,两人举办派对,讨论汉克妈妈早逝对他的伤害,并尝试接吻但未遂,两人有了些隔阂,进一步走出荒野)关键节点5:落水遇险,并激吻脱险。
真实世界:汉克进一步逼着面对自己的心结,终于在突破一系列困难之后,真正面对了真实的自己并接纳了他。
(激吻)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就好像从深海中浮出水面能大口呼吸一样快乐。
水中激吻关键节点6:遭遇棕熊,险些丧命真实世界:当汉克洗心革面从头做人之后,鼓起勇气去面对爱人的时候,却发现她早已嫁为人妇。
这次重创让汉克差点又被打入原型,心如死灰,死亡的念头又再一次升起。
(军刀男功能失效,汉克被熊叼走,放弃求生欲望,另此处证明两人为一人的证据是汉克脑中能闪过军刀男的所思所想,且曼尼对汉克说也许是你的脑子创造了我,阻止你自杀,胡思乱想,不眨眼镜,不吃东西)。
但回忆起以前,汉克还是发现自己心中有东西放不下,就这么离去不甘心。
也许是出于对操蛋生活的反叛和愤怒,生活的意念又一次熊熊燃起。
(曼尼全面复活,肢体能够活动并退散了棕熊)关键节点7:见到初恋,曼尼死去真实世界:回到社会,见到挚爱,发现自己完全不被对方所接纳。
或许是出于想要融入社会的目的,汉克将自己真实的一面隐去,以一个正常人,甚至是别人的面貌和身份活着。
(曼尼死去,汉克假装是曼尼)。
但是后来汉克发现这不是真正的自己,这不是他想要的幸福,假装别人并不快乐,他想做真实的自己,即使周边的人觉得他是怪胎也无所谓。
最后他学会了不去在意他人的目光,忠于自己,也真正完完全全接纳了自己,并获得了自由。
(汉克在采访中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不管初恋,父亲以及其他人的眼光,将曼尼带走,并表白,而曼尼最后因为汉克当众放屁而复活并远去。
这代表了汉克完完全全接纳了自己,人格真正独立了,因此假想的曼尼也可以心满意足地“走了”。
)就是在这样来回地失败与抗争中,汉克从一个心死之人(曼尼)学会了接受生活中地苦难与不完美,学会了珍惜那些美好地回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爱自己,获得了人格独立,重新复活(汉克)。
以上就是我对瑞士军刀男表世界和里世界的解读。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哦。
首先我是认为曼尼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神迹。
影片结尾,当汉克搂着曼尼这具尸体说那是我们俩一起做的的时候,众人脸上满是混杂着恶心、轻蔑的神情,而汉克的老爸是也是一副“老子怎么摊上这么个倒霉儿子”的羞耻感和无奈感。
但是当曼尼乘屁而去的时候,众人眼里就全然是震惊和错愕了,而老爸则欣慰的笑了起来,“原来我儿子不是疯子竟真有这般奇遇”。
我认为只有曼尼真的从一具尸体活过来才能解释最后众人的反应的差异。
当然也有人认为曼尼活过来引得众人惊愕是汉克脑海中的幻象。
不过这从现实到幻象也太无缝对接了一点。。。
我个人不喜欢这种解读。
其实如果把这部电影作为彻底的悲剧来看,那么曼尼活过来就是幻象,汉克终生被人当做疯子,即使是完成了自我救赎,也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给出一个阳光的结尾,那么众人见证汉克并非疯子,同时他也在和曼尼接触中得到自我救赎,走出心霾,拥抱新生活。
我个人更加喜欢阳光一点的结局。
因为从社会角度分析汉克这个人来看,他实际上一点都不像一般意义上离群索居的怪人一样反常,反而是一个懂得并且遵循世俗规则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善良细腻的人。
他自慰的时候会想起母亲(尽管并非是违背人伦的想法),但考虑到社会伦理规则,这仍然让他感到不安,所以他连自慰都尽可能避免。
他在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完全按照约定俗成的准则,显得和众人一样,隔离、冷漠、不去打搅别人。
他放屁会躲着人,即使只在面对曼尼的时候也一样。
他爱上萨拉,当知道不可得的时候,那就尽可能的不去打搅萨拉的生活,萨拉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
他能够像一个正常人那样制止曼尼,安慰那个被曼尼一副“天真无邪”样子吓到的小女孩。
他平日里对曼尼的种种“教育”,完全看不出来他有哪一点“反社会”的倾向,反而是一个谦谦绅士的样子。。。。
这样内在的一个人,不该受到如此折磨的。
实际上,折磨汉克的也是他自己。
每一个具有不同程度社交恐惧的人,都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恐怕都有一点“万一他们发现了你,却无法像我一样理解你怎么办”,“如果他们发现我是一个胆怯、丑陋、没用的人怎么办”的担忧,其实和他人本无不同的,却被这些担忧所干扰,不敢大方展示自己,思前想后畏首畏尾,然后更加封闭,最后恶性循环。。。
其实曼尼一番动人的说教我倒觉得就是一般鸡汤的套路的了,没什么特别值得说的。
不过不管如何,汉克是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救赎,至少他接纳了自我。
无法想象以往的连对女神打个招呼都不敢的汉克会做出当众抢尸的做法,也无法想象以往的汉克会当众放屁。
但是这个所谓“阳光一点”的结局其实有着非常“黑暗的内核”。
那就是汉克在别人眼中的救赎是通过曼尼这具尸体当众复活来实现的。
我看着众人无奈的看着搂着尸体在河里挣扎的小丑一般的汉克,我看着众人好像发现精神分裂的神经病一样看着汉克在森林里的杰作,我看着萨拉一副要吐的样子看着把尸体抱在怀里的汉克。。。
尽管汉克自己已经完成了救赎,也许他可以心安理得的自得其乐,但是他由于自我突破而产生一系列“太过不考虑他人看法”的行为却更加让他实际上更加隔离了人群和社会。
最终曼尼用乘屁而去这个神迹,带给了汉克彻底的拯救。
汉克自己的内心已然获救,而曼尼的复活也让他人眼里的汉克不再是疯子,而是确实有过一段非常的奇遇。
从此汉克就可以开心、放松、正常的生活、交友、恋爱。
但“黑暗的内核”是,电影之外的普通人啊,你如何让自己的曼尼当众复活来取得他人的理解呢???
Swiss Army Man前半部分算是有趣但并不太出彩的荒诞片,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以为整部影片就只是讲主角Hank靠着尸体Manny为精神寄托,乐观求生的励志故事。
然而最后几分钟却出现了让人叹服的大反转,揭露出一个残酷真相:Hank并没有迷失荒岛,他只是一个不能融入社会生活的废柴,整个故事都是他躲在暗恋女生家后山上的幻想。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大概是为了讨论这么一个问题:人更应该追求现实世界的成功还是内心世界的满足?
我常在街上看到酗酒嗑药到不能自理的人,他们衣衫褴褛举止怪异,但看起来面露满足和快乐。
我想大多人并不羡慕这种快乐,离这种人远远的并且在面对酒精和毒品时以他们为戒,提醒自己要理智自律地活着。
我虽坚信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快乐而非生存繁衍这些程式化的任务,却也并没有选择像这些疯子一样放纵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沉沦。
人就是这么矛盾:我们一面告诫自己理性处事委曲求全,一面又羡慕洒脱歌颂自由;一面憧憬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意境,一面嘲笑身边的每一个醉汉。
有时我也像这些醉汉一样沉湎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疯子。
我也因此换位想到,每一个看上去的疯子都可能只是沉浸在我所不能理解的快乐之中而已。
而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先把我们放在一个疯子的视角,跟着他一起疯,同时插入一些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来说服你,让你更深入地理解疯子,同意疯子。
当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和疯子站在一边的时候,再揭露他是个疯子的事实。
这个时候观众的反应也不难料想:清醒理性的观众会一脸WTF,气愤于导演的愚弄摔门而去。
而对作为半个疯子的我,这个真相就像是把我对人生预设的一种可能过了一遍一样,又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
我想大多数人虽然同意幻觉可以支撑我们活下去,但都不赞成躲进精神世界里逃避现实。
这大概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我们还是有基本的生存需要。
过度沉浸在幻觉中可能影响我们生存的能力,所以大多数疯子虽然有短暂的快乐但最后还是死路一条。
我想本片中Hank一开选择自杀也是这个原因。
更可怕的是,我一直隐隐担心,其实精神上的享受也多半以物质享受为根基,缺少根基的精神享受可能难以稳定存在。
这一点影片诠释得非常好。
Manny这个角色大概就代表着Hank在物质方面欲望的投射。
因此Manny的举止带有一些Hank的本我的特点:比如在询问遇到女神怎么办的时候,Manny直接问的就是我可不可以吻她,可不可以跟她啪啪。
不难想象,Hank躲在女神家的后山上每天刷着女神的ins,虽然感情上是满足的,但一定也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但为了压抑自己的原始冲动,这种欲望只能借看到女神照片就勃起的Manny宣泄出来。
Manny在最后也因此质问Hank,为什么我想干啥你都要拦着。
这根本就是超我对本我的调教嘛!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阿宅也许都发过我有偶像我不需要谈恋爱的豪言壮语。
虽然这种虚拟的爱可以满足感情上的需要,但有些最原始的欲望却无法在偶像身上得到满足。
当然爱情这个话题太复杂,不深入讨论。
其次,人是社会的动物,且可以彼此精确交流。
所以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也需要他人配合。
你可以告诉自己我过得很快乐,也可以欺骗自己外人的鄙视其实都是妒忌,但他们怜悯目光会一直躲在你内心深处拷问你,最终成为让你整个精神世界崩塌的蛀虫。
这也是为什么Hank只能远离家人,选择自我流放的原因。
人为了在这个社会里和平相处,设立了各种条条框框,一方面确保了大家相安无事,一方面也成为了阻碍了我们尽情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枷锁。
社会认同的需要决定了我们的精神满足感很大程度上被他人的目光所左右。
Manny问Hank,为什么我们不能尽情地放屁,为什么大家不放下一切的约束,一起高兴地唱歌跳舞就好了。
是啊我也想随时随地忘我地起舞,但在这无奈的社会里,我们只好收紧自己的屁,循规蹈矩地迈步。
在Manny的唆使下,Hank最终以一个逃生者的形象出现在Sarah家的草坪上。
显然,作为欲望化身的Manny不能继续存在,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别让Sarah知道我有多喜欢她。
这代表重回社会的Hank不得不为了他人的眼光约束起自己。
而Sarah发现真相之后,Hank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家眼中的疯子。
为了捍卫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次逃离人群与世隔绝。
结尾的情节则更可悲:当Hank走投无路被追到海边时,众目睽睽之下,Manny放着屁在海水里抽动起来仿佛活了一般。
众人惊诧的目光中,Hank再次绽放出快乐的笑容。
正如之前所说,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他人的配合。
当真相大白天下后,Hank无法继续自己一个人坚信这段虚构的旅途以及从中获得快乐,所以他需要这样一个证据让他人也相信Manny的存在。
不难猜测,这一幕应该也只是Hank的幻想。
当我们一开始从一个荒岛逃生者的视角看Hank,就觉得他幻想出关于Manny的一切,苦中取乐,这种求生的信念值得称道。
但当我们发现他其实只是个躲在别人后山上逃避现实的疯子,有些人就会觉得真是恶心。
殊不知对很多人来说,在这个社会里好好地生存,可能并不比荒岛求生容易呢。
正因为快乐地活着是如此不易,我们需要的幻想可能比我们以为的要更多一点。
于是,我们躲进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或多或少地都成了“疯子”:被坏人欺负就幻想恶有恶报;付出没回报就念想有志者事竟成;看别人挥金如土,就劝自己知足常乐;没法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就觉得单恋的感情也很美好。
我们总需要一点幻想才活得下去。
我们比起躺在大街上的醉汉和瘾君子,也许只是程度把握得好一点而已。
在看这部奇葩的电影之前,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电影里充斥着大量低俗的桥段和有很大可能引发你身体不适的情节,三思而后看吧。
当你做好准备后,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另类的童话,大有否极泰来之美。
一开始,你可能会认为这哥们就是个恋尸癖,跟一具尸体搞不清楚,好恶心。
但是越看到后面,特别是他用树枝和垃圾建造了巴士、舞会等各式各样的场景后,我的天,这个屌丝简直温柔得逆天了。
是的,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打动观众的点,而这部电影在恶心观众的同时,让你认同它的世界观的同时,也打动了各位屌丝的内心。
不要介意我这样说,大家都是屌丝这一点你不要否认,要不你没事逛什么豆瓣呢?
下面说说具体的几个点吧。
画面1,汉克看向手中刚刚捡到的木塞子太邪恶了,我居然第一秒就想到了这是要塞住曼尼的菊花,谁让他老放屁呢,我真是老司机啊。
这个画面导演很聪明地让绝大部分观众一下就找到了猜到了接下来剧情的快感,很好的增加了观众不经意间的认可。
而后来电影通过汉克对屁的觉悟,让我们理解了导演的意图。
曼尼用屁救了困于孤岛的汉克,但是汉克获救后嫌弃曼尼的屁(好一个白眼狼)。
通过汉克对屁的重新感悟和认可,刻画了汉克重新对自己人生的感知,可以说是人生的升华。
画面2,阳光斑斓的“公交车”上,曼尼握着“莎拉”的手莎拉是汉克伪装的,为的是给曼尼感悟什么是爱情,以开启曼尼的各种功能。
一开始,汉克是很不情愿男扮女装的,觉得很别扭。
但是一来二去,他居然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莎拉这个角色,只要一带上红色的自制假发,就不由自主的变身莎拉,和曼尼爱得不亦乐乎,各种各样童话般的浪漫也就此展开。
好吧,能把和尸体谈恋爱这个污的情节搞得如此感人,导演你赢了。
画面3,曼尼在海浪中,放着屁,绝浪而去本片基本上所有的角色都出现在这个场景中,他们震惊于曼尼的奇特,只有汉克,那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欣慰和不舍,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不得不说这哥们演技真棒。
曼尼的离去,象征着所有不合理和怪诞的离去,而对于汉克来说,所有美好的童话也随之破碎,众人的满意也可能是某个人的失意。
我讲讲我的看法,《瑞士军刀男》这部奇葩电影我是这样分析的,曼尼就只是一具意外死亡的尸体,被汉克在水边捡到。
而汉克一直都只是在离他暗恋的女人不远处的森林里,并没有流落荒岛。
捡到尸体后的汉克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亲的理解,也得不到长时间暗恋的女人的爱,发生了癔症,幻想着尸体活了过来,还给尸体取了名字,叫曼尼。
汉克为曼尼做的事情就是他要为自己圆的一个梦——汉克扮演莎拉,曼尼扮演汉克,从他们相遇到相爱,他们度过了短暂却美好的梦幻人生,直到被熊袭击,汉克才不得不找到居民区求救。
看,这样的剧情是多么合理,又多么悲伤,到底是承受了多少悲伤和不解,汉克才会被摧残得做这样的事情来安慰自己,真是鬼知道汉克经历了什么……最后,这部另类的“屌丝的悲哀”踏踏实实在光棍节来临之际,抚慰了广大屌丝的心,不要怕,没人关爱算什么,来来来,咱自己幻想一个。
在幻想的世界里,你就是自己的神。
哈利波特用菊花膜法救了亲命
电影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哈莫尼科林
伏地魔用了8部电影的时间都没杀死哈利波特,却三两下被导演玩儿死了。
摄影棒,配乐棒,剧情够奇葩,我必须得说Daniel真的蛮会选剧本的,他选的每个角色都很特别,而且诠释的也都超棒,这部戏不容错过,四星推荐。Bromance with a dead body.
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哀伤的电影。
脑洞大开的荒诞版荒野求生。前半段各种爆笑,但看但后半段又觉得辛酸。这是寂寞绝望到什么境界才会有的臆想?原来回归现实的生活未必如荒野中与尸共舞快活。其实,被现实丢几巴掌,才有存在感吖!p.s.丹尼尔演这部戏真的好拼!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绝尘而去,带不走现实的悲哀。
曼尼存不存在,是不是真的如瑞士军刀般万能已经不重要了!如此荒诞、脑洞大开、cult、满满屎尿屁刺激地神经超级兴奋!大爱这种风格!两人在树林里的时光,很美,很美~(无关腐、无关基情!
演尸体真不容易,那目光演技挺逼真的。至于故事真没看出多好,无非是一个精神分裂的loser意淫女神,顺带搞基的故事。别人文关怀,似乎现在什么电影都能扯上一句人性。真的,讲熟人的故事,其实本质都是人性故事。与众不同也不代表电影就好。这种荒诞剧实在无力欣赏!
我已经是个宅男了。。还看了个在海岛上的宅男的片子,NO,还是俩宅男。很有趣的观影体验。导演演员玩的开心就好
没有人爱我,包括我自己。
一开始蛮好玩的~然而仅仅是换了一个形式来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就没啥意思了。。。
恶心
丹尼尔太不容易了。。。
太震撼了!这是看过最让人感动的基佬片!本片又名:[你以为是魔幻其实是爱情片],[如何花式玩弄哈利波特的身体],[表面爱的她其实爱的是变成僵尸的你],[放屁不应该是隐私而应该大胆的放出来],[鲁滨逊和哈利波特荒野求生],腐国你已经无敌!搞基都拍出花样了!丹尼尔自损形象依然颜值担当!
少年屁的奇幻漂流~~
荒诞吗?
要不是因为有配乐在,我觉得我两百年之内看不懂这个片子
主题和立意很有原创性,但是台词的字里行间倒也没有太多让人惊艳的智慧。Original but not profound enough.
这个片能在豆瓣打这么高分,说明这里真是被宅腐基攻陷了。文艺你就好好文艺,幻想你就好好幻想,恶意卖腐,恶意搞屎尿屁,真的很没意思。里面的歌都是两个主角唱的。
做好了看鲁滨逊手斧男孩和少年派等严肃励志作品的准备,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自己的weirdest movie ever... IMDB蛮高的,看很多评论说有very deep metaphor,只能说not for me (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