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情况是,范伟杀了2个女人,先杀陈数,再杀女儿,然后把罪名栽赃给陈数,这才是真相,因为范伟演讲里说了,2个结局都不是真相。
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就是——他杀了2个女人,栽赃给女人。
我把几个细节列出来:1、00:24:20,范伟做亲子鉴定,最后鉴定女儿是自己的,所以范伟一直怀疑前妻出轨2、陈数出轨,说明陈数不爱范伟,所以陈数不可能为了范伟杀他女儿,然后满足范伟结尾故事唐玄宗的第二个结局3、通过结尾唐玄宗故事的映射可知,两种结局都不是真相,再加上范伟其实可能已经发现女儿是警察,所以范伟有作案动机结论——老实人由于女人出轨引起的仇恨招来最后的双杀复仇,很好的悬疑电影
范伟演的万正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知识分子,不看重钱。
他骄傲于或者说热衷标榜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文艺爱好者最容易陷入的一种刻奇。
这个犯罪电影,讲的是一个文艺中年的毁灭。
万正纲不但是文艺中年,而且是脑内剧场一触即发的文艺中年的顶配。
动不动就能从文字创作上升到帝王将相酷吏诗人附体的高潮。
他哀求着保留着最后一期电视节目,理由是有话要说否则会憋死,这种执着压倒了一般知识分子非同小可的尊严。
他当然是才高八斗还在恰当的遇到了知音兼伯乐兼财神,物质来得太容易,太充裕,也太抽象。
于是可以在活在云端,假装不跟泥泞发生关系,哪怕泥浆已经没到了大腿根。
警察和罪犯一度都迷惑于他的动机,但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可以看到并确信,他对女儿的赎罪欲是真的,对历史的狂热痴迷是真的,对庞大名利的留恋是真的,对红杏出墙的憎恶是真的,对干净体面的洁癖也是真的。
但这些真,没法兼容在一个真的人身上。
当他试图同时维持这些人设,就被它们的矛盾点中了死穴。
就像一个声色犬马的名人试图维持纯情形象,就像大字不识的暴发户要装作饱读诗书。
前半段电影里万正纲是充满喜感的,喜感来自于他笨拙地处理突如其来的父女关系,无厘头地抚平妻子的愤怒,似乎是范伟喜剧形象的延续。
但到后来我们会发现,那种喜感其实来自于多种人设冲撞后的凸起爆裂。
从赵红雨答应认爹的那一刻,万正纲已经毫无悬念走上了末路。
曾经事事老练得体的他,突然失去了平衡内心的能力。
他处心积虑地展开复仇,策划出螳螂在后的计谋,与此同时却对联名卡会有短信提示这样的常识置若罔闻。
那一部分没有没有作喜剧处理,但贯穿在这个角色身上的喜感被放大到轰轰烈烈。
这个电影里有很多犯罪分子,投行老板,公司老总,盗墓分子,他们伏法后至少都坦荡地招供。
他们很清楚自己求的是财,富贵险中求,本来就是赌命游戏,愿赌服输,所以心平气和。
就像警察也很单纯,案子破了就K歌庆祝。
他们都有光滑的定位,没有自我拉扯。
而自以为无欲则刚的万正纲,对精神的沟壑束手无策。
多年的穷经皓首,包办一切的太太,让他早就迷失了真实世界的结构(邵宽城可以看做是万正纲年轻时的倒影)。
所以万正纲后知后觉,一败涂地。
贪婪确实没有从物质上腐蚀他,却在精神战场把他杀得片甲不留。
电影的最后,万正纲近乎狰狞地嘶吼着真相不存在。
自欺欺人自诩清白了那么久,他终于不得不双手沾血,终于不得不声誉扫地,终于不得不面对无法否定的自己而陷入分裂。
如果他再无耻一点就不至于这样了,或者哪怕是再贪财一点呢。
人人皆知,长安归故里,故里有长安。
却无人知晓,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第一次,为了所谓的理解,知己,离开女儿。
可是知已,却也不过只是盲目的利用,在榨光自己最后一丝价值后便将自己丢弃一旁;第二次,为了所谓的名誉,在明明可以拯救自己的女儿的时候,万教授选择了自己的名誉,再一次放弃了女儿。
其实赵红雨可以不参加这次行动,但她的内心极具渴望,渴望被爱的感觉,渴望能够停留在这个已经缺席了十多年的,父亲的身边。
每个孩子内心渴望父母的疼惜与守护,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父母时是善良又柔软的。
在生命最后一刻,赵红雨仿佛回到了曾经的童年,她和父亲一起玩兵和贼的游戏,她吃下糖,叫了声爸爸,爸爸,咱们两清了。
是的,你给了我生命,如今我的生命换你,自此两清。
万教授自以为是聪明人,却被现实嘲笑,自称研究唐史一辈子,却一辈子也没有明白大唐的魅力与精神所在。
可耻可痴可笑可怜
万正纲杀了女儿,这个结论到底要如何界定。
法医说,枪伤不是致命伤,赵红雨真正死因是失血过多,如果早送来十分钟就有救活的可能。
因此可以说赵红雨的生与死之间只差了十分钟。
老万是在女儿中枪了之后才知道她是警察的,因此电光火石之间,女儿中枪奄奄一息,老婆中枪死了,得知女儿的出现就是一个局。
这一瞬间的知识量来得有些大。
用老万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个读书人。
属于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这类人我身边有,他在自己专业领域里如鱼得水,可来到现实世界甚至可能生活不能自理。
老万虽然不至于,但大抵属于此类人。
因此如果这是一个收100万居然会让直接汇到自己名下银行卡的人,那让他在十分钟之内吸收并消化突如其来的事情,并做出会造成巨大利弊差异的决定,就有些难了。
所以如果当时状况是赵红雨没有受伤,而是告诉他,我是警察,现在警车正在来抓你的路上,估计他也会呆若木鸡的瘫倒在地,等着警车到来,而不是拔腿就跑。
因此他不是在让女儿死掩盖自己罪行,和一定要救女儿哪怕自己坐牢中做出了选择。
而是他根本就无法做出决定,他只能呆在那里等着事态自己发展。
只是现实状况是,时间的流逝要的是红雨的命,而不是鸣响的警笛。
影片中除了老万,其他人无论正面反面都很脸谱化,没啥可说的。
剧中的硬伤其实挺多。
赵红雨和邵宽城在警局说情报,老万推门就进,这是警察局还是小卖部。
林白玉玩飞碟射击,先不说持枪证这种中国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当我看到飞碟是靠保姆自己扔的时候目瞪口呆,这保姆技能真是满点啊。
盗墓围捕,郭德宝击晕邵宽城夺车,然后铐上他,带着他走。
不是应该推下车,自己跑路么?
不然这个人你要怎么处理?
而最后糖纸定凶,你问过法官么?
靠这个能定的了么?
范伟除了最后的彩蛋,我到不觉得有多么出彩。
不过陈数真是——用老万的话——美的不可方物啊。
我太喜欢焦俊艳了,演啥像啥,塑造力太强了,而且每部剧中的角色都相差都很大,《法医秦明》里聪明勇敢的法医大宝,《陆垚知马俐》里混迹情场的美女方灰灰,《长安道》里痞里痞气的卧底警察赵红雨。
都是短头发,但是绝不会让观众觉得似曾相识,每一场都惊艳,每一场都是一个全新的饱满的形象,而且焦俊艳的身材也真的太绝了吧。
赵红雨是以一个小混混的形象出场的,带着耳钉,露着纹身,穿着短裤,用酒瓶子敲碎了另一个混混的脑袋被抓进了监狱,歪着脑袋岔着腿嚼着口香糖跟警察油腔滑调,赫然一个街头无赖。
镜头一转,她却是一个卧底,公安部派到她父亲身边的卧底。
她是恨她的父亲的,恨她父亲曾经抛弃了她,所以考虑了好久才接受了这个任务。
警方怀疑她的父亲万正刚可能参与文物倒卖,于是给她这个多年未见的亲生父亲打电话来派出所领走他的女儿。
赵红雨在父亲的家里更方便监视他与什么人接触,更方便找到他违法的证据。
然而面对父亲的愧疚和近乎讨好的关心,面对父亲回忆起与她小时候的日子,红雨渐渐的只想找到父亲没有违法的证据。
从最开始见到父亲时的恶语相向,冷嘲热讽,到后来为了父亲的尊严去找林白玉对质,到最后愿意为了救父亲而不顾生命危险的冲进去开枪。
可是红雨最终还是没有等到那个她回忆中的父亲,她耗费生命所追回的,不过是一个为了名誉和尊严可以放弃自己女儿生命的伪君子。
在最后万正刚质问红雨:“你是警察?
是你要抓我?
” 的时候,焦俊艳的表情处理的真的很真实很揪心。
“你是警察?
” “是啊,我实现了我的梦想,达到了父亲的期待。
”那种骄傲; “是你要抓我?
” “是啊,我居然要抓我自己的父亲?
我居然是为了搜集证据才来到父亲身边?
” 的愧疚;“”从对父亲的失望和疑惑到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到对结局的欣然接受,再到下定决心为逮捕父亲留下证据。
一系列眼神转换自然而动人。
万正刚在亲人面前选择了利益,红雨在亲人面前选择了正义,可是他们都忘了最重要的那个选项。
编剧基本上是个法盲,举两个太明显的例子。
其一,去了解一下刑事诉讼法有关回避的规定。
焦俊艳作为嫌疑人的女儿,派去侦查亲爹?公安机关作为法律的执行机关,艺术创作中不是不能违法,前提是得有足够的理由铺垫,否则就是对警察专业性的蔑视。
现实中如果侦查人员与嫌疑人之间存在近亲属关系,侦查人员应该主动申请回避,如果不申请,公安机关也应该做出回避的决定。
主动安排女儿去侦查亲爹?陷当事人于伦理困境。
试想一下,作为嫌疑人的女儿,公安机关如何能保证焦俊艳在侦查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即使她能客观公正,她所取得的证据在现在的法律体系下,也因为她的身份而丧失了证明效力。
如果顺着编剧的设定,范伟最后犯罪,一个很大原因是想弄点钱补偿女儿,这意味着女儿的突然介入与范伟铤而走险犯罪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最终导致警察牺牲、重要文物受损的严重后果。
违法安排女主卧底并酿成严重后果的领导,是官当久了,糊涂了,不知道其中的利害么?
现实中领导真要这么干,并诱发如此严重的后果,轻者被免职,重者可判渎职罪。
(本剧从反面说明了刑诉为啥要规定回避制度。
) 其二,盗窃帝后级大墓,得按照顶格刑处罚。
刑法修正案八之前是死刑,之后是无期徒刑。
在我国帝后陵因为重大历史价值,受到特别保护,文物部门都不能主动发掘。
现实中,盗墓贼都不太敢碰帝后陵,因为影响太大,警方会不惜警力,全力追查。
多年以前有伙盗墓贼盗墓过程中发现了“黄肠题凑”(汉代帝后陵标志),直接主动投案自首,争取保一条命。
如果发生这么重大盗墓案件,公安部会挂牌督办,省市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文物现场会被清场,派重兵把守,严密把控人员出入,眼皮子底下盗走几十吨重的文物,不是不可以,你得有具体细节支撑。
陈数作为重大嫌疑人,还能拿着枪消失几天,然后大摇大摆的从街上出现?也不是不可以,得有点细节支持。
神剧与经典的区别就在于对细节的把控,首先要把故事的逻辑讲通。
两星是分别打给范伟和陈数演技的,男主让人分分钟出戏,尴尬的不行。
算是一部比较烧脑的悬疑电影,探寻案件真相的过程实在是非常复杂和漫长,但几乎没有拖沓的剧情与细节。
影片采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让故事更加具有悬疑感。
片中各演员们的表演都称得上是绝妙,尤其是范伟和焦俊艳。
这次范伟依然能在儒雅与凶狠的人物性格上来回切换,演技非常非常精湛。
他是个知识渊博的历史学教授,但在面对妻子的婚内背叛与女儿的检举告发,他都选择让对方自食恶果。
焦俊艳也在缉毒警和卧底不良少年两个角色上自如切换,表演得都相当真实。
另外陈数饰演的林白玉也是个颜值和身材都相当不错的风情女人。
评论往下翻 好多都是看都没看完给低评的 Md这也能收钱尬黑 也是牛 女警也演的真心不错。。。。。。。。。。。。。。。。。。。。。。。。。。。。。。。。。。。。。。。。。。。。。。。。。。。。。。。。。。。。。。。。。。。。。。。。。。。。。。。。。。。。。。。。。。。。。。。。。。。。。。。。。。
故事性虽然完整,但是逻辑不合理。
演员除了范伟还过得去,其他的都演的十分尴尬。
女主抽烟一镜几乎是假的不要不要。
男警,傻不拉几的,太尴尬。
整部电影,感觉对警察的描述,十分不熟悉。
剧终处,女主被枪杀,竟然在明知对方有枪,毫无防备就冲进去,简直是找死。
正常的,都会借用掩体喊警告!!
男主作为警察,随意伤人?
竟然还有6.3分,可见人性虚伪!
长安道说起来会有点复杂,它有亮点,但只有一半,二类片的分类不冤。
导演有点废,制作意识偏电视剧,镜头分配和设置在不是特别重点的地方拖沓,在重点段落又不太会利用电影制作优势,没有张力。
要是按电视剧制式来说,那导演还是有点东西的。
美术组建议换一个,同一个问题,太电视剧。
海岩的作品到底还是不适合改成电影的,叙述视听语言化起码及格了。
但这个故事在卧底情节情节上四面透风,一点都不讲究严密合理,会给观众很多不必要的思绪困扰。
碎片化叙事差不多是被导演和剪辑一起毁了,处理段落衔接感觉永远找不对切口,节奏差。
导演也明显没给剪辑预留剪辑点做分镜,有时候切得太硬,特别容易打断观感。
国内基本80%犯罪悬疑电影结尾都很烦人很尬,我就不说了。
但这个电影让我觉得很可贵的地方是近3年来我终于在国产电影里看到了平凡的善与无意识的恶同时出现在一个角色身上,角色的表达也不再是在作者意图操控下完成。
对当下国内男权社会,父权生态以及知识分子形象的解构与探讨都符合电影语境,在一种非刻意表达下完成的。
范伟老师真的太厉害了,他的角色其实从头到尾都被剧情架着,可以发挥的空间其实不大。
演技纯属的演员演戏就是“起钉子用改锥,拆螺帽用扳手”的那种,但人一拿出来,你就知道人家的改锥和扳手都是24k纯金还镶钻的。
焦俊艳表演状态是对的,比较松弛,就是有时候她拿到一两句文学色彩大于生活化的台词的时候,处理有点问题。
宋阳转型很努力,属于有一两个小瑕疵但没大毛病。
陈数姐姐真的好漂亮,体感在大银幕上拿的太狠了,电影表演、剧场表演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和电视剧小银幕也有不同。
这星期焦俊艳的赵红雨和上星期柳岩的淼淼,分不清到底哪个惨一点。
无论是剪辑,叙事,节奏,都称得上国产高水准了。最好看的还是演技,范伟真是个好演员,他饰演的万教授有很多层次的情绪显现,将角色的复杂性演绎得很好。李易峰应该学学宋洋怎把“上交国家”说得自然又正气。剪辑和叙事手法也是很让我惊喜的,时间上可以根据赵红雨的身份来分成三条,一是警察,二是女儿,三是复职到死亡之后,三线并行,有伏笔也有悬念,有条不紊讲述着盗墓的故事,非常厉害了。不过很破坏观感的是,结尾又变成社会主义正能量结尾,我知道很多现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都会在结尾加一些现实片段,但是这部的处理,啰嗦又说教意味重,很败好感……
好一句“没有真相”,耽误将近两个小时就是听导演最后总结性陈词吗?传统美德啊!~
看之前——MIAMIA,这个阵容有料,看完后——呜,幸亏是这个阵容啊。整个改的还可以了,就是这翻来覆去的节奏挺没必要的。范伟的爆发搁这儿可惜了,宋洋还是跟徐师傅混去,焦大姑娘,没毛病!
余皑磊啥时侯能演把主角呢
“这个世界有真相吗?”“所谓的真相,那就是,你认为的真相。。。这个世界,没有真相!”--故事的发展层见叠出,范伟飙演技出神入化、溢于言表,洒脱阳光的焦俊艳表演也很不错;影片最后的反转将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展露得酣畅淋漓。
看前以为是两星片儿,没抱任何期待,于是看的过程越来越惊喜,剧情走到最后没落俗套,范师傅把万教授结尾的状态演得太好了。片中三位女性的形象设置更是难得,一个正义勇敢,一个美人与枪,一个“我不会为你去死”,没有为爸爸挡枪、和男友闹别扭之类的烂俗段落,都是非常帅气的女性!
其实剧本是不错的,非线性叙事,卧底,父女情,谁是真凶的悬疑,包括最后“世界上没有真相”的彩蛋,都有那么点意思。万正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代表了60后这一代油腻的、自大的、利己的渣夫渣父形象,女儿红雨的艰难处境让我特别特别有共鸣。可惜视听层面拍得太电视剧了,再优秀的电视剧导演,拍电影也得学会转换思维啊,连演员都被调教成电视剧演员了,有些可惜。
一开始以为是刑侦+温情的煽情路数,结果后三十分钟疯狂反转,高潮戏让人心痛又咋舌。其中对中国父权,男权,知识分子形象的解构与讽刺都值得回味,李骏用人物带动戏剧性,拍出了有中国味道的的悬疑片,范伟再一次演技惊人。
片名本身就像个笑话。导演也不是什么活都可以接的范伟配美女,有趣。你不穿短裙也不才几年而已么女儿吃糖,父亲是贼,真是给我气笑了
过于粗糙
没有真相
犯罪+言情,海岩的剧本确实能打,不过现在看来,海岩的剧本拍电影比拍电视剧节奏快多了
挺不错的,大概是海岩影视剧中至今最触动人心的一段了
红雨中枪之后的几分钟戏是最有难度的,可以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万教授该更出彩些。最后万教授身着号服对墙呓语,有点落了俗套。该片整体效果不错,我周围的人看得都很专注。
年度惊喜之作,内地终于拍出有自己独特味道的犯罪类型片,远离了港韩美的警匪、枪战叙事逻辑,《长安道》把父女情感摆在了主线,全片的叙事逻辑也依赖于此,影片的结局也因此而更加震撼有力。它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挣扎(电影表达的较为含蓄),也是中国式父女关系的对抗与消解,你说它是犯罪片,但是它却暗暗把独特的社会观察置于犯罪片舞台之前进行自我表达。电影中铺了不少影迷梗,我最喜欢宋洋拿摄影机怼范伟那一段,想起娄烨那句话:“我的摄影机不会说谎”。
搞促销确实有点明显了
这是我看过的真事改编最差的内地电影,剧情枯燥无趣,事件也没有任何震撼力可言,也就最后放了几张真事的照片来得比较有吸引力。
看得我如坐针毡,问题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实在太惋惜这个题材了,真的惋惜。焦俊艳还可以。
范德彪不愧是金马影帝,本来冲着在《爆裂无声》中极其出色的宋洋去看,没想到被范大爷完全吸引,宋洋和焦俊艳在其面前光芒尽失。整体带来的感觉,如果不是因为送审的原因的话,恶意可以更加明显,在面临亲情与利益的抉择下人性的软弱是如此真实,堪比大陆的《血观音》。电影融合了多种元素,再加上前半段插叙加倒叙的叙事,像大杂烩一样难吃,但主线足够精彩,一旦下地开始,整部电影才真正开始。ps:这才是真正的《盗墓笔记》。惯用的先验结论推倒法。
一流演技,三流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