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显影
ดอกฟ้าในมือมาร,人造传说,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Dokfa nai meuman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主演:朱安贾伊·伊鲁斯里,罗宁·提姆,Saisiri Xoomsai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荷兰语言:泰语年份:2000
简介:導演和工作人員拿著 16mm 攝影機訪問泰國小市民, 請他們說說自己的過去~ 親身經歷說完, 還要再說另一個故事~ 此後, 導演拿著這個故事, 四出走訪泰國的鄉村, 邀請當地居民齊齊來玩接龍遊戲, 即興創作下一個段落~ 最後, 導演將這集體創作的故事在有限資源下拍成一部電影~ 這虛構的故事, 講述一位長期坐輪椅的..详细 >
我們都可以在一個房間裡玩故事接龍,但阿彼察邦用遼闊的時間、空間、人生的虛幻與現實渲染了這個遊戲。
真实和虚构之间的流转非常动人,但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将显影跟正午并置放行,最后的十分钟可能只是形式的一部分而已,最后这个故事讲成什么样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形式把泰国各个层面的人和风景窜连起来。
绝大多数的“概念”前置会让故事矫揉造作,半昏半醒。但要区分字与字差别的微妙带来全然的迥异,好的影像一定有明确的创作“观念”的牵引。两千年这部黑白粗砾的影像是一次高阶观念的民主化与自由主义的实践。众人拾柴火焰高,更别说故事在大锅饭里蒸煮烹饪出的柴火饭,从开篇的音乐里就飘出米粒的香气
2021.4上艺联泰国作者电影展/ 正片开始之前展示的修复机构一个又一个,影像和声音修复技术造福了如今的影迷。仍留有瑕疵的音轨和颗粒画质的影像更令民间神话显得诡异迷离。多种叙事方式共同续写一个传说我不由得想起十日谈的气氛,结尾处再次出现充斥整个屏幕的河流,于是自然而然回想起上周刚看过的《湄公酒店》
电影语言开拓者——阿逼
我发现《正午显影》(2000)很难被归入“真实电影”(cinéma vérité)或“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的范畴,从表面上看,这部影片的影像缺乏明显的政治性或直接的指涉,因而难以被归类到上述任何一种风格之中。也正因如此,阿彼察邦可以被称为一位具有原创性的导演。但我的感受是,他的影像,以及他处理和固定这些影像的方式,失去了某种程度上的分量与厚重感,因此我几乎难以在其中看到能够指向更深层意义的东西。
阿彼察邦用真实电影的方式,让泰国人民共同参与编剧和讲述着一个国族寓言故事。
一次电影实验,概念很好,只是影像粗糙,完成度不是太高
看的过程当中 不乏愉快的时刻 比如 偷看旁边睡着的观众 分辨他们的呼噜声 关于 电影 很努力去理解 还是弄不懂导演企图传达的内容 能看到一部分设计的镜头语言 仍然不能感受到如其他短评传达出来的美妙体验 说人话就是 我看不懂
这么多年再次重看,感觉不一样了,看阿彼察邦电影的心态很随意,就跟他拍的这部片子一样。讲一个民间传说,无意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叙事手法,用了不一样的叙事方式,很灵活,不经意间记录了那个时代泰国的一些日常景观,也可以看到一些导演后来的兴趣点,他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排进了电影。
可以看出是随性创作,在编故事的游戏里照进现实,自反电影。
3.5 前一个小时饶有趣味 后半个小时如坐针毡
泰国影展at影城1厅。很难在观影体验中找到合适的参照系,远非《非常嫌疑犯》那般板正,倒像是梅雅黛伦,叙事的状态(戏班排演、手语、课间休息),比叙事本身更illustrate,如同开场的长镜头,影像成为被讲述启动的物质载体,穿行在地理与时间(透过广播)的魂魄中。或许,灵魂不灭的方式之一,是迷失在如此明亮的、想象的漩涡。
空调风速开最大以免睡着,结尾采访孩子们才真清醒。接力讲故事的形式,竟意外联想到“THE NEXT·文学之新”合作比赛,觉得不敬,搜索到《魂器》读了一遍。
让我想到初中上课无聊时跟几个同学互传纸条写小故事,这人写一段,那人写一段,然后把纸折成厚蛋卷状传递,写着写着纸上便密密麻麻地出现了各种字迹风格和颜色粗细,纸张的褶子多得都快散架了;故事的类型和对话风格也开始不一样,一开始好像是根据某些网络武侠游戏改编的,但因为我不懂这些,轮到我时就写成美国大片式的科幻故事;有的人后来慢慢就不参与了,显然是因为觉得故事跑偏接不了梗,不再合自己胃口,有的人则越写越起劲,写到别人几乎接不下去,自己也收不回来了;后来下课了,身体不再受课堂的“残疾”所限制,便各顾各地跑出去玩,故事也就“结束”了。
由随性穿梭的幽灵构成,作为构图的参照不断生成强大的创造力,赋予民间书写历史的权利,一直在向某个临界点靠近,记录和传诵,童稚与苍老共同构成了通感力,弥赛亚时间,荒谬的故事接龙根植于乡土,需要「存在」来证明的电影,捕捉到的虚幻为后续的作品提供了一些经验
故事的生命力来自讲述 叙述者对初始文本的不断修改调整重述使故事本身繁衍生息 叙述层次的丰富带来接受体验的丰富//导演将自己 麦克风等等画面外的事物挤进画框打断魔法吟唱//仿佛睡前故事一般
其实我真的很喜欢the exchange of storytelling and narratives这个点子,但 我真的好困好困好困好困……
打破模式界限,讨论故事维度。刚开始以为是萨拉戈萨手稿一样的手法,但后来发现Apichatpong高明得多。最后的室内镜头很像uncle boonmee。
像是一把玉石珠串散落在湿润蒸腾的丛林,曼谷的记忆像蝴蝶的翅膀扑扇在我眼前和身侧。本来预期的间离感几乎没有,神话再度作为日常发梦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