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非常好看,男主的性格很鲜明,表现力很好,胡歌的演技就更不用说了,这部剧应该是湖南卫视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周播剧吧,很喜欢玉儿的装扮,红色的非常美丽,宁珂敢爱敢恨的性格,也很不错,整部剧都戳中了我的泪点,而且里面的歌曲也超好听,巡回播放了好多遍,真的超爱胡歌演的宇文拓,真的很帅,剑痴和宇文拓之间角色的转换很好,玉儿从最开始的青涩到成熟,小雪真的善良,大地皇者真的有义气,很怀念的一部剧
在我六年级的时候,曾经在电脑前把这个游戏打穿了很多遍。
至少6遍。
只因为我实在无法从这个故事中脱离出来......游戏中这两个女主角一个温柔贤惠,不善言辞;一个泼辣,但刚中带柔。
陈靖仇虽优柔寡断,却又不失大丈夫的心怀,怎奈何复国从来不是他的梦啊......每当回想起于小雪和拓跋玉儿只能活下一个,都会让我心痛不已......本来都不知道有这部电视剧,可是昨天偶然在某视频网站上看见它的宣传,不得不让我点开看看。
当然,本来我也不看好这种翻拍游戏的电视剧。
看了十多分钟,说实话我觉得开头的前十分钟还挺符合原著的。
虽然宇文拓没有一剑直接劈死陈国大军,但是路子基本是对的。
陈辅的形象和原著中的也挺像的。
直到看到陈靖仇拍电影,我真的无法接受了。
演员长得还算像,可是陈靖仇毕竟不是李逍遥,顽皮一点的话能勉强算你突破创新,陈靖仇不爱习武,可是他读过不少书,别给他演得跟个二傻子似的行吗?
而且陈靖仇十分谦逊,内敛......看到这里我已经不想看了,可怀着猎奇的心理我又往下看了十分钟,然后就关了......我认为就是对原著的一种侮辱。
有人说,怎么了把故事稍微变变不可以啊我没玩过游戏,我就觉得不错当然啊,您这种心情我很理解!
就好像我们都没参加过抗日战争,然后看着电视里八路军在战场上狠揍日本鬼子也觉得挺解气似的。
而当我们读过真正的历史之后才知道,实际上打日本鬼子和八路军就没太大关系......这就是举个例子而已。
本来就打算发个短评,可是写了点发现不够表达感情。
总之这部戏我不想看了,就在刚才我打开电视机看到了陈靖仇和拓跋玉儿"不小心"亲上嘴儿了,我就决定再也不看了。
但我会永远记住天之痕里那最美的时光——陈靖仇,于小雪和拓跋玉儿一起共度之时光。
一直在潜水,本不想出来冒泡,可是,一柄天雷剑劈下来,水里也不好呆了。
只好出来换口气。
(好吧,以上全是废话,以下不全是废话)我不针对演员,因为演员也不容易,只说该剧。
我只想说,除了台词空洞、剧情混乱(甚至谈不上剧情)、特效废渣、演技生硬(买萌不等同演技)外,此剧几乎挑不出缺点,因为它只有缺点。
不过,凭心而论,唐人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好比在毁经典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精神,不是所有人都能贯彻始终的。
最后,我坦白,我是回来改分的,在天灵盖没有被劈之前。
一直觉得好歹是我最中意的游戏之一改编的电视剧,应该还行吧,现在我知道,我错了,这货根本就是“挂羊头买狗肉”典型代表。
当年看的时候不喜欢小雪,因为他是两对CP的第三者,娜扎这个角色的人设太不讨喜了。
因为陈靖仇对小雪的态度,所以没有站主CP,反而站了宁柯和轩辕拓的CP。
说起轩辕这个名字,我不得不吐槽一句:唐人这个公司捧人也太别扭了,电视剧用小透明演主角,用一哥当男二,但是又用男二的名字当剧名,女娲后人这么经典的角色给了新人,又让她演这么不讨喜的角色……
最近,《轩辕剑之汉之云》即将在2017年8月8日播出了,据说《仙四》电视剧也提上日程了。
为了庆祝《汉之云》即将播出,本人就顺道回顾了这几部游戏改编电视剧,这两天将一一写篇评论。
第三篇:《轩辕剑之天之痕》与仙剑系列不同,毕竟我对仙剑游戏并不甚感冒,所以对仙剑改编电视剧也就没有那么苛刻。
但是轩辕剑系列是我最爱的游戏系列,因此当初确定开拍后,我的心情异常纠结,一方面期待电视剧给游戏增加曝光量、为轩辕剑系列打响品牌;另一方面又担心编剧肆意乱改丢了轩辕剑的魂,当然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就我游戏粉来说,并不满意,加之当初是周播剧,时间拉得太长,因此此剧首播时我只追完了女娲后人出来后就再没有继续看下去了。
后来,利用产假在家无事,终于从头到尾完整的看完了一遍。
1、剧情轩辕剑的改编太大了!
只能说主线还算一致,收集神器、修补天之痕和救世。
但修改了太多主要剧情和增加了太多莫名其妙的支线剧情了。
比如月河城的那段,完完全全是添加的,关键是加就加呗,但完全把小雪整个的人设就全部颠覆了。
另外李世民(电视剧里改名吕承志了)还增加了这么一段奇怪的狗血爱情。。。
真的大大削弱了李世民的人设。
这样的剧情添加真的太多了。
最最不能忍的,还是给宇文拓增加了两段爱情。
毕竟游戏里宇文拓真的没有感情线,郡主与他的纠葛真的很含蓄很含蓄很含蓄。
我也知道改编成电视剧需要感情线来填充,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完全颠覆了宇文拓的人设。
而且就想我前一篇说的,轩辕剑本身就和仙剑不同,轩辕剑几乎所有系列都以家国大义为主,很少提爱情(除了轩五的云之遥和轩六穹之扉),这也是众多轩辕剑粉喜欢轩辕剑系列的重要原因。
但电视剧无疑完全倾覆了轩辕剑的主旨,所以超出了游戏粉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2、角色其实,角色和剧情是相辅相成的。
剧情塑造角色,角色影响剧情。
为什么说轩辕剑改编超出了游戏粉的心理承受能力,除了刚刚说的将家国大义和爱情比重完全倾覆,还有一个原因是几乎颠覆了所有游戏原作的人设,包括陈靖仇、宇文拓、于小雪、宁珂郡主、张烈、李世民、杨素。。。
其中也只有拓跋玉儿算比较还原游戏人设了。
3、全新的视角综上,这部剧几乎可以说除了名字和道具名称、以及主线外,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没有半点轩辕剑的影子。
所以如果以游戏的视角去看,这部片子真的就不用看了。
但是如果跳脱出游戏原作的框框,这部剧还是有一些亮点的。
比如宇文拓亦正亦邪的气质,仍然是全剧的一个亮点,这样的人设还是比较少见的;又比如陈靖仇和宇文拓之间的兄弟情,陈靖仇一开始的无条件信任到被背叛,拍得也还是挺抓人;宁珂郡主狠辣又痴情的特质表现得也非常到位,和宇文拓的相处方式很别致。
但是这些也只能通过细节去看。
总之,天之痕的处境有点尴尬。
仙一是一开始基本上就奠定了苦情基调,并且总体来说通篇气氛都相对沉重,所以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挺正的;仙三是一开始先奠定了活泼的基调,这种基调长时间存在,当中逐渐穿插三生三世的无奈和沉重,结尾看上去活泼其实又有点悲凉,所以有种先喜后悲的落差,但整体基调转折比较自然,所以也没有问题;但轩辕剑,一开始的基调就有点悲,但同时陈靖仇又故意耍宝、口音让人出戏,这种忽悲忽喜、有点正又有点搞笑的情况,交叉在一起,就容易让人产生雷的感觉。
本人身为一介吊丝,喷之,不是为了水之,而是心中的怒火无法浇灭。
想当年年轻的时候,通宵玩轩辕剑,最后被结局而感动。
她是个经典,从那时起,便深深记在心里。
但是,就在今天那短短几分钟内,我的经典便被永远的糟蹋了。
看着陈靖仇等人在那卖萌装13,我瞬间呆住了,湿了。
我知道导演有病,编剧脑残,但是没想的拍出来可以那么屎。
我就不明白,尼玛唐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糟蹋经典,经典和你有仇是吗?
现在我突然是那么的害怕,唐人哪天会不会突然心血来潮去拍诛仙呢?
以唐人的智商,一定能把诛仙拍成经典对吧!
看来经典,只能存在在心里了,谢谢你,唐人,I FUCK YOU。
看了前4集,说实话,这部剧确实不怎么样。
不是说游戏剧就可以胡来,可以没有剧情,没有三观。
剧中的情节发展很多根本不符合情理。
陈靖仇的师妹死了,十几年共同成长的伙伴被野蛮女害死了,陈靖仇不但没有表现出任何责怪怨恨,反而很轻松地释怀了,进而和野蛮女谈情说爱。
这还是人吗,他有感情吗,主角的思想境界就是这样的吗,编剧有脑子吗,编剧们的责任感都到哪儿去了?
这样的剧情大纰漏远不止这一处,很严重的三观不正。
你改剧情可以,真的不一定非按游戏来,但是这也是有底线的。
道德标准丧失了,整部剧弥漫在一种轻佻浮夸的氛围中,演员全部成为了跳梁小丑,只是为了博取关注度,吸粉,想想确实可悲呀。
这种剧青少年的收看群体是很大的,同时也肩负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责任。
但拍出来的东西有如慢性毒药,侵蚀思想,细想真的是有些可怕。
唐人如果继续走这种路线,是没有出路的,希望制片方出品方能够找回应有的责任感。
我是看唐人戏长大的,以前的唐人是一家小而精的公司,虽然出产速度很慢,但是制作班底的精打细磨保证了剧集在各方面的品质,即使剧情上面有很多硬伤,也是瑕不掩瑜。
《仙剑奇侠传》的横空出世让我眼一亮,当时内地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奶油小生,胡歌以他俊青葱俊秀的脸庞征服了无数少女的心,加上刘亦菲、安以轩等红花相配,演员整容十分有看头。
剧情基本可以忽视了,我始终觉得仙剑系列改编得并不是很好。
真正吸引我的是这部电视剧的软件,也就是音画、服装和剪辑。
我是一个古装迷,基本每部古装剧我都会瞅一两眼,但是看到这么惊艳的画面还是头一次,那时的唐人画面清新淡雅,取景不大,但是恰好能抓住布景最独特的地方,背景打光也是异常夺目,这一点打光师侯华功不可没。
麦振鸿为仙剑做的配乐,“桃花岛”“大地之母”都是古装剧配乐的高峰。
流畅的剪辑、洒脱的服装,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些足以让这部电视剧成为经典,即使因为剧情改编而招致的骂声也不能抵消唐人在古装剧改编上积累的人气。
接下来唐人同上影合拍聊斋,和华谊合拍杨家将,自己筹拍了射雕、仙三、怪侠等电视剧,虽然谈不上大红大紫,也算得上中规中矩,水平稳定。
真正让唐人大红的是这一部《步步惊心》,没有顶级的演员阵容和巨额投资,却把三个主演推上了演绎高峰,让唐人被大多数人所熟知。
细心的剧迷可以发现,唐人剧就是在这个时候变了味。
平日里画面精致的唐人,这一次却失了手,几个主演的痘痘,皱纹,在高清镜头下显露无疑,深浅不一的色调让步步的后制看起来相当没有水准。
尝到甜头的唐人乘热打铁,一连策划了多部电视包括电影,《轩辕剑》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苦等了多年的剧迷游戏迷终于在2012年的7月等来了魔幻“巨制”轩辕剑。
但是这部剧着实让我们倒了胃口,这货是轩辕剑?
神马改变景天的性格,减弱重楼的战斗等级,这些都弱爆了,《轩辕剑》直接换了主角,把游戏最经典的三个人的时光改成了六个人的时光。
作为画面控,剧情不靠谱这些我都可以忍,但是《轩辕剑》画面也令人失望至极,布景杂乱,灯光似有似无,油光满面。
摄影没有亮点,画面没有美感,后制无含量,节奏混乱。
那坑爹的,十年如一日的特效,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再说说演员,蒋劲夫过于稚嫩,林更新只有一个表情,马天宇的出现立马让人出戏,胡歌和刘诗诗算是有突破,但只有那些老戏骨才算得上是真正在表演。
今天的唐人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唐人,那个每年只出产一部电视剧,用心做剧,不炒作,力求精益求精的唐人已经不复在了。
现在的唐人量多,质不高,自我炒作。
除了导演李国立,老板蔡艺侬,唐人当年的幕后所剩无几,吴锦源,李慧珠,毛建新,宋晓涛等等都投入了于妈的麾下。
很遗憾我只能用粗制滥造来形容这部我等了三年的剧,后制的巨大漏洞直接导致了唐人作品的质量严重下滑,金钱的腐臭味把这个公司推向自我满足的深渊。
如果依靠品质低劣的剧集加炒作噱头换得的高关注与高收益也算是进步的话,那我宁愿唐人能够回到从前。
曾经的一剑破千军,曾经的三个人的时光,曾经的阴阳妖瞳宇文太师,曾经的白发小雪,曾经的诗意靖仇(绝非电视剧里小混混),曾经的如忆玉儿曲,在这个垃圾娱乐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浪潮中,如若拍剧,是注定经典就此淹没,肢解的只剩下空壳子。
不知何时,想起“80年代是经典倍出的时代,90年代是半成品充次的时代,2000后是垃圾成堆的时代”该句“名言”。
天之痕的游戏剧情曾让多少人泪流满面,让多少在游戏中懵懂的少年懂得爱情的牺牲,情义的可贵。
还记得鲸背上作诗吹笛的靖仇?
还记得弹奏琵琶的玉儿?
还记得轻梳白发的小雪?
那经典的记忆让它永沉各位玩家的心底;还记得玉儿为氏人族道歉而自毁娇颜?还记得小雪割肉为玉儿炼药?
还记得靖仇采药落入悬崖重伤的情景?。。。。。
种种曾引起内心情感共鸣的真善美,不是时刻都刻骨铭心吗?
玉儿的逝去,通天塔内失却之阵封印启动,在失却重要情感记忆时,玉儿十世轮回每世仅有二十岁的灵魂契约,换来与靖仇面见一次的机会,一曲悲伤天地的如忆玉儿曲,至情至圣。。。。
这是天之痕原作的灵魂情线,神圣而坚定,不可超越。
现今新拍剧情已然完全颠覆,所以在此,仅建议所有曾经情醉天之痕的玩家朋友,作为我们心中无可替代的一座神碑,当然不容TR如此烂改糟蹋,那么可以做什么呢?
简单:要么口水,要么无视。
本人认为后者是最好的抗议。
而后者,也是最有效的。
既不为TR添加关注收视率,又可保存心中天之痕的完美。
最后,奉上那曲《三个人的时光》的天籁之音: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C8%FD%B8%F6%C8%CB%B5%C4%CA%B1%B9%E2]&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C8%FD%B8%F6%C8%CB%B5%C4%CA%B1%B9%E2++&si=%C8%FD%B8%F6%C8%CB%B5%C4%CA%B1%B9%E2;;%D0%F9%D4%AF%BD%A3;;0;;0&lm=-1&mtid=2&d=6&size=1048576&attr=0,0&titlekey=140861099,1070261184&mtype=2
初中看过的剧了,那个时候好像是暑假的十点档播的。
为了看这电视剧每天晚上都要熬到12点才睡觉。
超级喜欢宇文拓演的超级好。
虽然很坏可是看着真的好心疼他,后面一个人带着孩子也是心酸。
那个时候真的超级迷,开学之后每个人都在讨论这部电视剧,而且初中不准带手机这些每天都看不到,心里跟猫抓一样。
其实不太喜欢里面的小雪,觉得太做作了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摄影很美...但是...
3.5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3.5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